油气藏地质建模技术
测绘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地质建模方法

测绘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地质建模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中,测绘技术的应用更是至关重要。
地质建模作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对于准确预测和评估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在地质建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首先,测绘技术在地质建模中的第一步是获取区域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激光扫描等方式进行。
这些技术能够获取到地表的形状、高程、地貌等信息,为地质建模提供了基础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地质构造、断层带、沉积层等地质要素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其次,测绘技术在地质建模中的第二步是进行地质实物模型的建立。
地质实物模型的建立需要将地质要素和地理数据进行完整的组合和重建。
这一步骤需要使用到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等。
地震勘探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测量地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能量的变化,得到地下地层结构和油气藏的信息。
电磁法和重力法则是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和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地层和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些地球物理方法可以将地质要素从2D转变为3D,提高地质建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测绘技术在地质建模中的第三步是进行地质统计模型的建立。
地质统计模型是通过对已有取样数据的统计分析,来预测未知地质要素和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一步骤需要使用到地质统计学和地质信息系统。
地质统计学是借助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对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到地质要素和油气资源的概率分布。
地质信息系统则是将地质数据和统计模型的结果进行整合和展示,提供给决策者参考和分析。
地质统计模型的建立能够大大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决策精度和效果。
最后,测绘技术在地质建模中的第四步是进行地质模型的验证和优化。
地质模型的验证和优化是对已有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的过程。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沉积相控制油藏地质建模(Deposition-Controlled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ing),是指在油气藏地质调查过程中,根据沉积地质环境及构造应力等因素,对油
藏的地质进行动态建模,从而更准确、更有效地分析油气藏物性及储量。
油藏地质模型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跨越不同地质学有关学科,如古地理学、沉积学、油气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
沉积相反映了油藏地质背景的构造特征和油气资源的分
布以及储层的结构特征,是构建油藏地质模型的基础。
沉积相控制的油藏地质建模,主要包括沉积相调查、油藏特征分析、油藏地质解释、
油藏建模和建模评价五个步骤。
首先,根据油田勘探工作和勘探数据,第一步要综合分析
沉积相分布,进而揭示沉积构造特征,建立沉积属性模型;其次,根据沉积属性对油藏特
征进行分析,识别油藏结构属性,如物性、构造、地层属性等,构建油藏建模框架;在此
基础上,进行油藏地质解释,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数值模拟技术,在解释结果基础上,搭建
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建立完整的油气系统模型;最后,对所建建模结果进行评价,提出相
应的修正建议,得到最终的油藏建模结果,为油藏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沉积相控制的油藏地质建模,在探明油气藏的地质条件,更准确的预测储层物性、油
气资源分布及储量,更准确预测油气藏模型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参考价值的。
石油勘探中的地质建模与

石油勘探中的地质建模与石油勘探中的地质建模与预测技术地质建模和预测技术在石油勘探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利用地质学、物理学和数学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对地下地质结构和石油分布进行模拟和预测,帮助石油勘探人员减少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率和增加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地质建模技术地质建模技术是通过对勘探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进而对潜在的油气藏进行识别和评估。
它利用地质数据、地球物理数据和地球化学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再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插值计算,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精度的地质模型。
地质建模技术的核心在于对地质层序、断层、褶皱等地质结构进行精细刻画,为后续的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基础。
1. 地质数据采集与处理地质数据是地质建模的基础,包括地质钻探数据、测井数据、地震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可以获取地下地层的相关信息,如地层厚度、物性参数、构造特征等。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地质数据需要进行统一的数据解译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数据插值与模型构建数据插值是地质建模的核心环节之一。
它利用统计学原理和地质学观测数据,通过对样点数据进行插值计算,以获得在整个勘探区域内连续、高精度的地质模型。
插值方法包括反距离加权插值、Kriging插值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和空间变化规律进行选择和应用。
3. 地质模型验证与评估地质模型的验证是保证模型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与实际地质钻探结果的对比,检验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利用地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对地质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二、地质预测技术地质预测技术是在地质建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质模型的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实现对潜在油气藏的分布和规模进行准确预测。
它利用地质模型中的地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结合勘探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数学模拟和预测。
1. 油气资源评估油气资源评估是地质预测的核心任务之一。
浅谈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浅谈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摘要】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是油田地质研究的重要方面,为油田有效开采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对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的概述,介绍了油藏评价和描述两方面的建模技术。
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地质建模的实用性,提出了重要的方法和策略并分别进行了具体说明。
最后提出了油藏地质建模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摘要】油田油藏地质建模随机建模建模策略1 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概述近几年来,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成为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成分。
地质建模能够完成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过程以及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而为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行了预测,以便为适当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以下从油藏描述和评价角度进行建模技术的概述。
1.1 油藏评价建模技术油田开发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由于不同时期开发程度不同,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呈现阶段性开发过程。
一般把油田开发分为油藏评价阶段、设计实施阶段和管理调整阶段三个阶段。
其中油藏评价阶段开始于油田油气流被发现,止于油田开发可行性研究。
储层地质油藏评价阶段的研究目的是进行开发可行性研究。
具体资料包括圈定储层面积、落实储量和评价油藏特征,从而建立储层的概念模型。
在资料充足,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建立三维储层非均质性模型,通过切片来获得分别反映储层层间差异、非均质性和储层平面连续性的剖面层间、剖面层内、平面三类储层概念模型。
1.2 油藏描述建模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油藏描述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项综合评价油气藏的技术。
作为一种基本工作,它贯穿于油田开发各个阶段。
其必要性表现在:(1)随着对已开发和在开发大油田认识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待开发油田的特征愈发复杂;(2)目前全世界许多大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中后期开采阶段,开发难度较大,采用地质建模技术能够逐渐认识油藏分布规律,提高开采率。
实施油藏描述建模技术,要求石油地质工作者掌握油藏的各种参数及其分布,揭露地下储层特征,为油藏评价、油藏数值模拟与方案优化提供了必要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提高勘探效益。
油气田地质建模与预测技术研究

油气田地质建模与预测技术研究油气田的开发与生产对于能源行业至关重要。
在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地质建模与预测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油气田地质建模与预测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1. 引言油气田地质建模与预测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油气田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地质模型,以及对油气资源进行预测与评估的技术。
地质建模与预测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油气田的空间分布特征、储层性质和动态变化规律,为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建模技术地质建模技术是油气田地质建模与预测技术的基础。
地质建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2.1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地质建模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数据,如地震勘探数据、测井数据、岩心数据等。
这些数据对于准确建立地质模型至关重要。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能够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析,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2.2 地质属性建立在建立地质模型之前,需要对不同地质属性进行建立和划分。
常见的地质属性包括储层类型、含油气饱和度、孔隙度等。
通过地质属性建立技术,能够将不同属性的地质数据进行分类和组合,为后续的模型构建奠定基础。
2.3 地质建模方法地质建模方法是建立地质模型的核心环节。
常用的地质建模方法包括:地质统计方法、地质模拟方法、人工智能方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模拟储层的空间分布和性质,为地质建模提供理论基础。
3. 预测技术预测技术是油气田地质建模与预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3.1 资源量评估资源量评估是对油气田含油气资源进行量化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分析地质数据和建立地质模型,可以对油气田的资源量进行可靠预测。
资源量评估也是判断油气田开发潜力和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2 产能评估油气田的产能评估是对油气田的生产潜力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分析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和建立生产模型,可以对油气田产能进行预测,为合理设计生产方案提供支持。
石油勘探中的地质建模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地质建模技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石油储量的逐渐减少,石油勘探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为了扩大石油资源的开发,地质建模技术在石油勘探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石油勘探中的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应用。
一、地质建模的概念与意义地质建模是指将地质工作中获得的各种地质数据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以形成地质三维模型的过程。
地质模型是对地下储藏体的形态、厚度、空间分布、岩性、物性等信息的定量表达和展示。
地质建模具有以下意义:1. 精确预测油气藏的空间分布和储量:通过地质建模,可以对油气藏的空间分布和储量进行准确预测,从而指导勘探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
2. 优化勘探开发策略:地质建模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油气藏的特征和流动规律,为勘探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优化生产管理:地质建模可以提供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帮助开采人员制定更加合理的生产方案,提高油气藏的采收效率。
二、地质建模技术1. 地质数据解释地质数据解释是地质建模的基础。
通过对地质钻井、地震勘探和岩心分析等数据的解释和处理,可以获取地层结构、岩性、物性等信息,为地质建模提供基础数据。
2. 地质建模软件地质建模软件是进行地质建模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地质建模软件包括Petrel、GOCAD、SKUA-GOCAD和OpenWorks等。
这些软件可以将地质数据进行解释、插值和建模,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展示地质模型。
3. 地质建模方法在石油勘探中,常用的地质建模方法包括:(1) 地质体建模:采用随机场、克里金和逆距离加权法等方法,对地质体进行建模,确定油气藏的形态和分布。
(2) 属性建模:通过属性解释的方法,对油气藏中的岩性、物性等属性进行建模,为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3) 流体建模:通过模拟油水气流体在地下储层中的流动过程,预测油气藏的产能和生产动态。
三、地质建模应用案例1. 油气藏描述与评价地质建模可以对油气藏的储量、产能、开发潜力等进行描述和评价。
石油工程系精细油藏描述与地质建模技术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精细油藏描述与地质建模技术综述学生: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0年月日摘要油气藏描述是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一项利用获取的地下信息来研究和定量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并进行评价的新技术。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外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阶段油气藏描述的主要任务、研究容及相应的技术方法。
作为油气藏描述的最终成果,储层地质建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对油气储层定量表征和刻画的技术。
本文从储层建模的基本理论入手,在简要介绍储层建模的类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国外已知的几种储层建模技术和方法及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同时详细列举了储层建模的步骤,并对储层地质建模应用围和效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本文对于全面了解油气藏精细描述及储层地质建模的研究容、方法、理论基础及研究实施步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Reservoir description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is to study and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to evaluate them,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he obtained underground information, during oil/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ata, the main task,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pective technical methods of oil / gas reservoir description at various stage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final results of reservoir description,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ing is a technology that,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quantitatively describes and depicts oil/gas reservoirs. Proceeding from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reservoir modeling ,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ype of reservoir modeling, several known reservoir-model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ir adaptability of various methods are mainly discussed in the paper. Detailed steps of reservoir modeling were enumerated in the paper, and the field of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reservoir modeling are briefly reviewed. 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methods, theo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researches on the fine description of reservoirs andreservoir modeling.前言一般认为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后、对油田挖潜和提高采收率,以搞清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1]。
地层建模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地层建模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在现代石油勘探中,地层建模技术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地层建模技术,勘探人员可以对油田中的地质属性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提高勘探的成功率,降低勘探成本,实现精细化勘探。
本文将探讨地层建模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一、地层建模技术简介地层建模技术是使用计算机模拟地质过程,通过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构建出具有现实感的地质模型。
地层建模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了很多步骤。
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沉积岩样品,并对它们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学测试,以获得有关岩石组成、孔隙结构、渗透率等信息。
然后,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来获取沉积岩层的数据,包括表层地质、岩心分析、地震数据等。
接着,勘探人员会将这些数据输入到地层建模软件中,进行模拟分析,最终生成一个地质模型。
二、1. 沉积岩储层预测地层建模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在沉积岩储层预测方面。
通过地层建模技术,可以对沉积岩储层的结构和属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勘探人员提供可靠的油田开发预测。
例如,利用地层建模技术可以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位置,对勘探人员进行指导,提高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采率。
2. 油气藏流体模拟地层建模技术还可以进行油气藏流体模拟,通过建立地质模型来预测油气藏中的流体流动和分布。
油气藏流体模拟还可以帮助勘探人员优化开发方案,降低开发成本,实现现金流的合理优化。
此外,流体模拟还可以帮助勘探人员探测油气藏中的可采储量,提高勘探效率。
3. 油藏工程设计地层建模技术还可以用于油藏工程设计中,如设计采气用的水平井井型、井距等。
利用地层建模技术可以对地下油气分布进行详细的分析,帮助勘探人员优化探井方案。
通过控制钻井方向,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此外,地层建模技术还可以用于上下歧口横向井设计,进行油气层优化管理,提高开采效率。
三、地层建模技术的优势1. 提高勘探成功率地层建模技术可以通过精准的地质建模,预测出潜在的油气储层位置和分布,帮助勘探人员减少探测的损失,提高探测成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藏地质建模技术》作业
———留西油田L17断块314小层砂层厚度克里金展布
学院:能源学院
专业:油气田开发地质
姓名:姜自然
学号:2013020204
任课老师:董伟
提交日期:2014年6月19日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油气藏地质建模技术”课程考试大作业
留西油田L17断块314小层砂岩厚度分布结构特征研究
留西油田位于河北省献县,为冀中坳陷留西构造带中部留西油田低渗透油层,断层密集,断块破碎,是一个夹持于留路断层和大王庄东断层之间的地堑带,呈北西向延伸、北陡南经北高南低的鼻状构造。
从北向南,分成留416断块、留17断块、路43断块、留80断块。
区内主要为下切谷、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三种沉积相类型。
从前期地质勘探开发和生产效果发现,留西油田油藏构造破碎,断层多,断块多,勘探开发难度大;砂层厚度大,平面变化快,隔夹层分布不稳定,储层非均质严重;油层埋藏深,平均在3206 m 左右;储层物性差,平均渗透率17×l0-3um 2左右;在开发中出现注术压力高,吸水能力差,油井能量低,采液强度低等特点。
一.314小层砂岩厚度统计特征
0246810
12
14
16
18
20
22
40
80
120
160
图1 留西油田L17断块314小层砂岩厚度频率直方图
表1 砂岩厚度统计数据
分析:由图1和表1可以看出,314小层存在砂体的井(包含了虚拟井)有252口,砂岩厚度分布明显以0-2m厚度的薄层砂体为主(125个0-2m厚度的砂层),约占已有砂层数量的49.6%,2-10m厚度的总数量约占总数的47.62%左右(120个2-10m厚度的砂层),10m以上大厚度的砂层数量较少,共有7口井有,约占砂层数量的2.78%。
由此可以看出L17断块的砂体纵向分布以薄层砂体为主,厚层砂体相对不太发育,反应了储层的纵向非均质性较强。
二.314小层砂岩厚度实验变差函数曲线拟合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图2 变差函数分析成果图
图3 314小层沉积相分布图与克里金展布效果图
利用Surfer软件进行变差曲线分析,要求在0°,45°,90°,135°等四个方向上实现套合,要求角度公差30°,最大滞后距离2km,滞后数25,滞后宽度0.08km,用块金和球形模型拟合。
最后编绘变差函数分析成果图(见图2)并分析实验变差函数曲线拟合质量与拟合的合理性。
分析:下图2为314小层砂岩厚度的变差函数拟合效果,分别从0°,45°,90°,135°等4个方向对变差函数进行了拟合,分别采用了无漂移,线性漂移,二次漂移等多种方式对比了和拟合的结果,发现在无漂移和二次漂移情况下拟合的符合度较差,在线性漂移拟合时同时保证参数较为合理的情况下能较好的拟合到0°,135°两个方向,90°方向基本能拟合上,45°方向的拟合程度较低,但基本趋势相差不太远。
因此确定了以下的拟合参数。
三.314小层砂岩厚度空间分布结构特征
表2 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参数表
分析:由表2的参数结合砂体展布图可知,L17断块314小层在40.59°方向的平面非均质性相对最弱,结合沉积相图可以看出,在40.59°方向沉积相的分布也是连贯性最好,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大部分砂体都能够连接在一起,而在垂直该方向的130.59°的连贯性是最差的,沉积相图和砂体展布都显示中间都有不少的隔断,其中中部L459井,北部L17-31至L17-94一线,南部L458至L17-21一线在北西南东向的隔断最为明显,显示130.59°的平面非均质性强是符合实际的。
注水开发建议:由沉积相和砂体厚度展布可知,图中东部紫红色区域的砂体厚度大,区域分布连贯,注水开发时区域影响明显,可以考虑边缘注水为主,切割注水为辅,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西南部和西北部以及遍布的砂体薄而分散,孤立和分散的砂体考虑以面积注水为主要方式,能有较好的效果。
四.314小层砂岩厚度平面展布
图4 砂体厚度3D表面图和克里金展布图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图5 克里金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展布图
分析:由图4、图5的平面展布成果图可以看出,砂体厚度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在整个区域上相对来说普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地区的砂体厚度值分布较为均匀,区间集中,有直方图的数据统计显示10m以下的砂体总量的97.22%,最高值18.5289,但是大于10的值仅有7个,只占已有砂体厚度的2.78%,对整个展布的影响很小,由此可见此次砂体展布的误差小,有比较好的合理性。
五.314小层砂岩厚度平面分布特征
绘制一幅较大的平面分布图,调整等值线密度,填充颜色,标注等值线值,绘制图框,据此分析该参数在此小层的分布特征,并提出开发建议。
分析:由图6可以看出L17断块的314小层主要在红色区域的储层厚度大而且连通性好,在该区域可以以较少的井网密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井网密度相对于中部还是明显偏少,可以适当增加。
在西南部L458至L17-21一带,中部L459周边地区,L17-31至L17-94一带,西北部L17-95,L71-91,L17-26等井都明显打在了314砂层的空白带或尖灭带,对开发该层没有任何实质的效果,可以考虑在以后增加井网时避开这些地带,当然由于开发层不止是这些位置,因此布井要综合其他储层综合决定。
由沉积相和砂体厚度展布可知,图中东部紫红色区域的砂体厚度大,区域分布连贯,注水开发时区域影响明显,可以考虑边缘注水为主,切割注水为辅,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西南部和西北部以及遍布的砂体薄而分散,孤立和分散的砂体考虑以面积注水为主要方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式,能有较好的效果。
图6 砂体厚度平面展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