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6第六章的重点内容与复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的重点内容与复习题一、看图说话:

雄大,出檐深远,台基小庄严稳定,比例和造型与要佛光寺大殿风格相同,很成功。观音阁:在山门北,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面阔五间(20.23m),深四间八椽(10.52m),外二层内三层,高23M,建筑中距47.2m。有腰檐平座,屋顶九脊殿式样。石台基低矮,前有月台。平面上,当心间缝中柱减二、成六角形井口,以容纳十六米高,辽塑十一面观音。柱有卷杀,侧脚,上、下层插柱造,但平座层与底层柱,两柱经相去,0.355m;柱收分,不过1%,卷杀作复盆,几乎成“直柱”,因上柱收进,有稳定感。平座层为加斜撑,加强了刚度,经受了千年地震考验。

三、解释名词:

①举折:是我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面曲度的一种方法;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折屋之法:以

举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自上递减半为法。

②四铺作: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③单抄单昂:宋《营造法式》中称一组斗栱为一朵;每朵斗栱最下边的大垫块称栌斗;向前后(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每挑出一个华栱称一(单)抄;从袱或抟下平行于屋面向斜下方出挑的是下昂,“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④李诫 :宋将作监,编著《营造法式》。

⑤《营造法式》:李诫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编成,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刊印的古典建筑法规性专著,作为宫室、坛庙、官署、府弟工程的预算、计工料之用。

⑥插柱造:楼阁建筑的接柱方法,上层柱的柱脚落在下层柱顶的栌斗中心的做法。 ⑦面阔:建筑正面开间的宽度,各开间的总和称通面阔。

⑧开间:开间,又叫面阔;一栋建筑的开间常用奇数,民间用三开间;宫殿、庙宇、官署多用五、七间;特别隆重的用九、十一开间。

⑨进深:屋架上两抟间置一椽,以一椽水平投影的距离计算进深,称进深为几架椽;架椽数之总和或有斗栱时前后撩檐枋间的距离为通进深。

⑩工字殿:前殿后室之间以廊连接的建筑,平面呈“工”字形。 ○

11材:宋材是高宽比为15:10的矩形,亦称单材。 ○

12足材:单材加栔既足材。 ○

13阑额 :用于柱上端联络并承重的构件,常于其下用由额,两额间有由额垫板;断面高宽比为2:1;于角柱处不出头。

14梭柱 :在柱上端1/3处收杀。使柱顶与斗底相合,柱肩梭成园弧形。 ○

15普拍枋:位于柱头、阑额之上承托斗栱的构件,断面为3:2。 ○

16出抄:即华栱出挑。 ○

17分心槽:平面上有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内槽与外槽空间。 ○

18上出檐大于下出沿:屋檐的出挑大于台基顶外出宽度,以防雨水浅入。 ○19台明:台基的高度。

四、回答问题:

周匝,但平面上减去殿身前檐柱,外墙内收,使前廊深达二间;内柱除前金柱外,全都不用,为旷古少有之平面。前檐副阶柱施蟠龙,柱有显著侧脚与升起,柱头用普拍方,下檐柱头五铺作,外出两跳昂式华栱,单栱计心造,内转双抄,承四椽伏,偷心造。上檐柱头六铺作,双抄单昂及昂形耍头,内转华栱四跳承伏,上、下檐补间斗栱均一朵,上檐用真昂,下檐假昂。

屋架,彻上露明造,用叉手与托脚,檐口与正脊均呈曲线。殿内43尊塑像,其中41尊宋塑,33尊侍女像最佳。

2、试简述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门的造型特征。

答:观音阁:在山门北,建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面阔五间(20.23m),深四间八椽(10.52m),外二层内三层,高23M,建筑中距47.2m。有腰檐平座,屋顶九脊殿式样。石台基低矮,前有月台。平面上,当心间缝中柱减二、成六角形井口,以容纳十六米高,辽塑十一面观音。柱有卷杀,侧脚,上、下层插柱造,但平座层与底层柱,两柱经相去,0.355m;柱收分,不过1%,卷杀作复盆,几乎成“直柱”,因上柱收进,有稳定感。平座层为加斜撑,加强了刚度,经受了千年地震考验。有24种斗栱,补间一朵;分明、草二部分梁架,用叉手,托脚。平闇,明间中央用八角藻井,平座栏杆,用通长寻杖及斗子蜀柱,为敦煌唐壁画中所常见者相似。

山门:阔三间(16.63m)深四椽(8.76m),单檐四阿顶,举高约1/4,中有一列柱,平面呈“分心槽”

式,柱收分小,侧脚明显。柱头铺作,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补间一朵,在直斗(蜀柱)上,外出华栱二跳,承托撩檐槫,实际上第二跳华栱是耍头。阑额出头后直断,无普拍枋,用叉手,托脚,为早期作法。斗栱雄大,出檐深远,台基小庄严稳定,比例和造型与要佛光寺大殿风格相同,很成功。

3、试简述山西应县释伽塔的造型特征。

答:木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双重砖台上,塔平面呈八角形,高九层(内暗四层外观五层)67.31m,底径

30.27m,下层内外柱都包在原达1m的土坏墙内,外有回廊,即“副阶用匝”,而内外柱又呈“金厢斗底

槽”式,暗层加斜撑,因而刚性增强,经受了近千年的地震考验。逐层收分,外形稳定,有韵律感,造形合谐。

4、试分析应县释伽塔结构,保存至今结构因素是什么。

答:释伽塔内外两圈柱网,与现代高层建筑“筒中筒”式结构相似;内环柱网,如塔心柱放大,稳定性增加,更有隔层的斜撑构成的加固环,故坚持千年。用木材5000M3,只有6种构件尺寸。除第一层柱子,别无大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