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读熟课文。

2.疏通理解前两段文意,并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

教学重点:疏通理解前两段文意。

教学难点: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简介作者

1.屏显课题,直接导入。

2.解读“记”及题目:记,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题目可以理

解为“记叙醉翁亭”。

3.简介作者。

提问:为什么这座亭叫醉翁亭呢?(出示欧阳修的材料3★)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结合易错难读的字词齐读全文。(出示4)

2.指出本文篇幅长,本节课重点学习前两个段落。

3.疏通理解前两段落。

(1)理解“环滁皆山也”——环,皆,山,判断句(出示5)板书:山

(2)理解“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其(代滁州的),壑,尤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林茂密、幽深秀丽的地方(出示6,琅琊山)(3)“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出于,潺潺,泻(明确位置和水流速度,出示7)板书:水

(4)理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靠近,在水源边)(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啊。)(出示8黄色圆点、★)板书:亭

(5)理解:作亭者谁?(建造)名之者谁?(命名)

自号醉翁的缘由:(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6)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饮酒上,而在欣赏秀丽的山水之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

喝酒上。

(8)自读第二段,结合文下注解读懂文意,用“我从‘’这句话中,看到

的画面”的句式表达感受。

三、以读代析,品读课文

1.朗读第一段:内容读懂了,我们还要读出语言的味道。变形第一段(白板9、★)

以一种自问自答自得其乐的语气读第一段,。

2. 理解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有句话更为耳熟能详,即

“醉翁之意不在酒”,学生在理解字面意思后,联系作者当时处境和心情,谈对这句话的理

解;现在含义(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

3. 指导第二段朗读方法:对偶句“日出……云归……”读得节奏鲜明,富有跳跃性,散句

就可以读得从容舒缓了。(可链接录音前两段—红色圆点)

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五、课堂结束语: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欧阳修其人,他曾经屡遭贬谪,但《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不仅不失意,而且还自得其乐。醉翁亭的风光令人陶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的情怀更令

人敬佩。那他是怎么“同其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布置作业:熟读成诵前两小节;结合注解查阅工具书,预习课文的后两小节。

板书:醉翁亭记

欧阳修

写景:山——水——亭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抒情:乐

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疏通理解全文

2.掌握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复习第一段:熟读成诵第一段,明确写景的顺序。

归纳: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化,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出示2淡入屏幕遮盖)

2.复习第二段:第二段按照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

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

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出示3熟读成诵,屏幕遮盖——乐)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二、精读课文

领略文中的“人欢”: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

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提问: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白板4:屏幕遮盖、“前”淡入、★)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和平、康乐、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2.理解太守的“醉”。

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

醉写出他的快乐。

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

(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乐中也有悲,但悲已是次要的。)

3.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结合4试背诵))

4.理解第4段。

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结合书内注释,同桌互动、疏通第四段,了解字面意思)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出示5:乐淡入蓝红;三层关系比较淡入;让学生分析太守乐时用一段话书面表达,然后抓拍即时投影;最后分两步出示红色★)

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此句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衬托”: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此句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三、理解主旨,掌握写法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以“乐”贯穿全文,

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四、走近作者(出示5黄色★)

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壹

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旷达)

五、拓展延伸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