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DNA在肿瘤诊断和预后应用的研究进展_郑玲杰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新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新进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这些技术在肿瘤的早期发现、鉴定和个性化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的新进展,以及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指的是肿瘤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的肿瘤源性DNA片段。

由于肿瘤细胞的死亡和分解,这些DNA片段会释放入血液中。

通过检测和分析ctDNA,可以实现对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近期研究发现,ctDNA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提供关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机制的重要信息。

二、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脱落和进入体液的恶性肿瘤细胞,在血液或体液中具有极低的浓度。

目前,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从血液或体液中检测到极低数量的CTCs,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析。

CTCs的检测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并可作为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耐药性的指标。

三、微小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可以通过抑制特定基因的翻译和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细胞的功能。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的miRNA与正常组织相比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从血液、尿液等体液中检测和分析miRNA的表达水平,为肿瘤的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组成、功能和调控等方面的学科,通过分析肿瘤细胞基因组的变化,可以揭示肿瘤的发生机制和演化过程。

目前,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研究肿瘤的基因组学特征。

通过分析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重排等,可以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精准定位。

ctDNA检测: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实时监控

ctDNA检测: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实时监控

ctDNA检测: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ctDNA检测成为了我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

ctDNA,即循环肿瘤DNA,是通过血液检测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基因变化和治疗效果。

在我接受乳腺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建议我定期进行ctDNA检测,以实时监控肿瘤的状况。

ctDNA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较高,可以在肿瘤发生微小变化时及时发现,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在第一次进行ctDNA检测时,结果显示我的肿瘤基因存在突变。

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进一步证实了肿瘤的存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再次进行ctDNA检测,结果显示肿瘤基因的突变数量明显减少。

这一结果让我和家人都倍感欣慰,说明治疗效果较好,肿瘤得到了控制。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ctDNA检测结果也曾给我们带来过担忧。

有一次,ctDNA检测结果显示肿瘤基因突变数量有所增加,这让我们担心治疗效果不佳,肿瘤可能正在恶化。

医生根据这一结果调整了治疗方案,加大了药物治疗剂量,并加强了病情监测。

幸运的是,后续的ctDNA检测结果显示肿瘤基因突变数量再次减少,治疗效果得到了恢复。

通过ctDNA检测,医生可以对我的治疗效果进行实时评估,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准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治疗的疗效,降低复发风险。

除了在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tDNA检测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ctDNA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转移风险,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而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ctDNA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的迹象,为及时干预提供可能。

ctDNA检测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这一技术,医生可以更精准地了解肿瘤的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ctDNA检测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让我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

肺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研究与应用

肺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研究与应用

肺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研究与应用一、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早期诊断对于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进入晚期,因此寻找一种可靠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至关重要。

生物标记物作为一种用于早期癌症诊断的工具,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肺癌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1.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肿瘤标记物。

其特点是可以检测到肿瘤突变等,对肺癌早期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研究发现,ctDNA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2.肿瘤特异性标志物肺癌特异性标志物是肺癌细胞分泌或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以被用作早期肺癌的生物标记物。

目前较为常见的肺癌特异性标志物包括CEA、NSE和Cyfra21-1等。

这些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肺癌特异性标志物,如CK19、SCCA等,正在不断地被研究和应用。

三、生物标记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1.筛查潜在风险人群通过检测肺癌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可以对潜在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及早发现可能患有肺癌的人群,从而采取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2.辅助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在肺癌早期的诊断中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当患者症状不典型或影像学检查结果不确定时,通过检测肺癌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3.预后评估一些肺癌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可以用于预后评估。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展望肺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研究在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目前尚未找到一个理想的单一生物标记物用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大多数研究都是以多个生物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方式进行。

其次,生物标记物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ctDNA与免疫治疗相关的假性进展和超进展

ctDNA与免疫治疗相关的假性进展和超进展

ctDNA与免疫治疗相关的假性进展和超进展①韩叶吴重阳宋颖金祺祺蒋皓云柴晔曾鹏云岳玲玲(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兰州 730030)中图分类号R5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07-1554-07[摘要]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部分患者对该治疗反应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非常规反应(假性进展、超进展及解离反应等),如何早期鉴别假性进展和超进展在临床中非常必要。

循环肿瘤DNA(ctDNA)因其源于凋亡和/或坏死后的肿瘤细胞而成为肿瘤早期检测的有力指标。

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ctDNA减少和增加可分别见于假性进展和超进展患者,给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假性进展和超进展提供了可能。

本文就假性进展和超进展的定义、机制及ctDNA在鉴别假性进展和超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假性进展;超进展;ctDNA;免疫疗法ctDNA and immunotherapy-related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HAN Ye,WU Chongyang,SONG Ying,JIN Qiqi,JIANG Haoyun,CHAI Ye,ZENG Pengyun,YUE Lingling.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Lanzhou 730030, China[Abstract]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 based on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 (CTLA-4), 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 (PD-1) and its ligands PD-L1/PD-L2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immunotherapy. Some patients respond well to treatment,while some patients still have unconventional reactions (pseudoprogression,hyperprogression,dissociation reactions,etc.),thus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is very necessary for clinical practice.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is a powerful indicator of early tumor detection because it is derived from tumor cells after apoptosis and/or necrosis. In patients receiving ICI treatment, decrease and increase of ctDNA can be seen in patients with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respectively,which provides possibility for clinicians to identify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early. This article reviews definition and mechanism of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 and role of ctDNA in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progression and hyperprogression.[Key words]Pseudoprogression;Hyperprogression;ctDNA;Immunotherapy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后肿瘤治疗的第4种治疗手段,尤其是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及其配体PD-L1/PD-L2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已在多种肿瘤中成功应用[1]。

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的不断深入,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检测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ctDNA是肿瘤细胞在血液中释放的DNA片段,通常是短片段(150-200 bp)的双链DNA,其含量较低且易被血液中其他DNA污染。

然而,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和测序技术,目前已经可以对ctDNA进行有效和准确的检测,并且已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一、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目前,检测ctDNA的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式PCR(digital 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多重热融曲线分析(MCA)、放射化学发光检测(RCA)和下一代测序(NGS)等。

数字式PCR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采用微小反应体积,将DNA分散于许多单独的小区域进行扩增,可以检测出非常低的DNA量。

与传统PCR技术相比,数字式PCR可以准确地定量ctDNA,其检测灵敏度可达0.01%。

另一种常用的ctDNA检测技术是ELISA。

该技术利用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的抗体,可准确鉴定ctDNA中的癌细胞来源。

然而,它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较低,只能用于筛查。

MCA可以检测ctDNA的序列特征,因此,它可以在PCR扩增的同时,对不同的DNA序列进行鉴定。

与数字式PCR相比,MCA可以检测较长的DNA片段,适用于较大的目标基因区域或全基因组分析。

RCA是一种新型的扩增技术,可将单个DNA分子扩增到可见的DNA量,并可检测非常低的DNA含量。

RCA对ctDNA纯化和富集效果较好,因此被广泛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NGS是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肿瘤的品种和类型进行快速和精确的鉴定。

同时,它还可以检测各种基因突变和结构变异,为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二、循环肿瘤DNA的临床应用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它在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1.诊断:对于那些无法或难以取得实体肿瘤组织的肿瘤复发病例,循环肿瘤DNA的检测可以为肿瘤复发提供准确的证据。

ctdna调研报告

ctdna调研报告

ctdna调研报告ctDNA(循环肿瘤DNA)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在体外非侵入性检测肿瘤,为肿瘤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

近年来,ctDNA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临床应用中有了显著的突破。

本文将对ctDNA进行调研,以了解其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首先,ctDNA的来源是肿瘤细胞释放出来的DNA片段,其中所携带的突变信息可以帮助鉴定肿瘤类型和基因突变情况。

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ctDNA,为个体化的肿瘤治疗提供了基础。

与传统组织活检相比,ctDNA检测无需手术切除组织,避免了手术风险和病理学检查的限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其次,ctDNA在肿瘤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早期筛查、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等方面。

在早期筛查方面,ctDNA可以检测微小肿瘤的存在,从而实现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治疗效果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ctDNA可以通过动态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实时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ctDNA还可以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决策,增加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ctDNA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由于ctDNA检测无创,不受肿瘤部位和数量的限制,因此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肿瘤诊断和筛查。

其次,ctDNA 在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将日益重要,医生可以根据ctDNA检测结果精确选择药物和剂量,避免过度治疗和药物抗性的发生。

此外,ctDNA还可以在肿瘤患者的复发和转移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及早发现异常信号,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然而,目前ctDNA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ctDNA浓度较低,检测方法需要具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其次,目前对ctDNA的基本研究还不够全面,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和突变情况需要更多的验证和研究。

此外,数据分析和解读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开发更加准确和高效的数据分析方法。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是指存在于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肿瘤细胞释放出的DNA分子。

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死亡会导致DNA断裂和释放,进而使ctDNA进入循环系统。

相比于传统的组织样本,ctDNA能够提供更全面、实时的肿瘤信息,因此在肿瘤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循环肿瘤DNA检测主要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与传统组织样本不同,ctDNA的优势在于其易采集和跟踪诊断,同时能够提供肿瘤的全遗传信息。

利用ctDNA进行肿瘤诊断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诊断和筛查:ctDNA检测可以在早期发现肿瘤相关的遗传变异,帮助早期诊断肿瘤。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主要是基于ctDNA中的肿瘤特异性突变检测。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ctDNA检测可以有效地发现早期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肿瘤,并在早期治疗阶段进行干预。

2.疾病监测和复发风险评估:ctDNA检测可以有效监测治疗后的肿瘤残留或复发。

由于ctDNA能够提供全身肿瘤的遗传信息,因此可以通过监测ctDNA的动态变化来评估治疗的疗效。

比如,经过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可以通过ctDNA检测监测手术后是否存在残留病灶;经过化疗或放疗的患者,可以通过ctDNA检测来评估治疗后的复发风险。

3.个体化治疗指导:肿瘤的治疗效果往往受到肿瘤的遗传特征的影响。

通过ctDNA检测,可以获得肿瘤的遗传信息,并对肿瘤进一步进行分型,从而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某些患者可能对特定的靶向药物具有敏感性,通过检测ctDNA 中与靶向药物相关的突变,可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

4.肿瘤进展监测:ctDNA检测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随着肿瘤的生长和分裂,肿瘤细胞释放的ctDNA会逐渐增多,通过定期监测ctDNA的水平变化,可以判断肿瘤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ctDNA检测还可以检测肿瘤的异源性转移,即从原发肿瘤到其他器官或组织的转移。

DNA测序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DNA测序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DNA测序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和精细。

近年来,DNA测序技术已经逐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种新兴技术,为肿瘤的治疗和疾病预测提供了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手段。

DNA测序是对基因组进行全面扫描的技术,它可以准确地获取患者的基因组信息,针对某些突变较多的癌症,确定肿瘤的基因型是极为重要的。

基于DNA测序技术,医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肿瘤的病理生理机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为更为精准的治疗提供了基础。

在肿瘤治疗中,DNA测序技术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

首先,它可以通过识别突变基因,推断出肿瘤的类型和量。

其次,基于DNA测序技术,我们可以预测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预后情况。

最后,DNA测序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最具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DNA测序技术在肿瘤预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信息进行研究,医生们可以事先预测出患者是否有患某些肿瘤的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而言,这个技术可以更早地进行治疗和预防,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有关DNA测序技术的应用研究,目前各国都在积极进行。

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上海交通大学临床研究所,科学家利用DNA测序技术,针对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制定了高度精准的治疗方案。

在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DNA测序技术的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肝癌基因,为肝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DNA测序技术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在采样、数据处理、以及基因的功能研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针对这些瓶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便更好地应用这项技术。

综上所述,DNA测序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

去年,我国获得了首个载人航天后的基因测序数据,如今,DNA测序技术已经从”千人基因组计划“走向临床,为肿瘤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更为精准、安全和科学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 May; 21( 5)
·597·
涉及肿瘤微转移疾病的晚期患者虽然含有较少的 ctDNA 片段,但是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对其进行 定量定性分析也日益成为可能[17]。 4. 1 预后评估 4. 1. 1 预后评估 评估不同病人的预后需要结 合临床观察、分期和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分子特征 等。这些从影像和活检标本中得到的信息,帮助 临床医生对肿瘤的疾病进展做出准确的判断。对 于那些组织切片不易获得或者保存的组织切片基 因分析遇到问题时,液体活检的重要性就凸显出 来了。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长沙 410008,湖南; 2 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遗传药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78,湖南
摘要 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 DNA 和外泌体的 检测并称为液体活检,这些可以检测和量化肿瘤 突变的技术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 到重视。来源于肿瘤细胞的游离 DNA 被称为循 环肿瘤 DNA。最近,对核酸分析的敏感性和准确 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在肿瘤中找到体细胞基因变 化的游离 DNA 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循环肿 瘤 DNA 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 循环肿瘤 DNA; 肿瘤标志物; 肿瘤诊断; 预后
1 ctDNA 的发现和生物学特性
循环游离 DNA( circulating cell-free DNA,cfDNA) 是一种胞外 DNA,存在于血液、脑脊液等体 液中,以单链或者双链 DNA、DNA 蛋白质复合物 等形式存在,大小为 150 ~ 210 000 bp,片段之间 差异较大[2]。1948 年 Mandel 和 Metais[3]首次发 现人体血液中存在着游离形式的 DNA。癌症患 者的循环 DNA 则发现于 1977 年。鉴于肿瘤 DNA 能流入血液,卢煜明教授推断胎儿 DNA 应该也能 进入血液,并成功证明了孕妇血液中携带着男性 胎儿的 Y 染色体[4]。该发现使在怀孕初期可通 过无创方式检测胎儿性别,筛查唐氏综合症等发 育疾病。每个人体内代谢凋亡的细胞都会释放 DNA 进入血液循环系统[5]。对于癌症患者而言, cfDNA 不单来源于上述途径也来源于脱离肿瘤组 织入血的 CTC,这种来源于肿瘤细胞的 DNA 被称 为循环肿瘤 DNA。
4 ctDNA 在临床上的应用
在过去几 年 有 很 多 关 于“生 物 标 记 物 ”的 研 究。这些生物标记物是疾病复发、疾病进展或死 亡的指示 因 子[36]。 虽 然 还 没 有 批 准 液 体 活 检 在 临床上的应用,但正在进行的研究显示 ctDNA 在 未来临床应用上存在着巨大价值的可能。大量的 研究数据调查显示,ctDNA 在 IV 期患者的检查中 敏感性似乎是接近 100% 。 [8,7,23] 早期患 者 或 是
ctDNA 的片段大小一般为 166 bp[6]。基于不 同的 研 究 结 果,其 半 衰 期 为 16 min ~ 2 h 不 等[7-8]。目前认为血浆核酸酶是清除循环 DNA 的 关键酶,但其对 DNA 蛋白复合体作用有限,因此 以复合体 形 式 存 在 的 循 环 游 离 DNA 可 免 于 降 解[9]。由于健康 人 体 内 巨 噬 细 胞 和 溶 酶 体 的 清 除作用,使其血液中的 cfDNA 含量维持在较低水 平[10]。肿瘤细胞以指数增长方式倍增,因此细胞 的代谢、凋亡和坏死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大量 癌细胞的播散及坏死所释放的核酸超出了机体正 常的清除能力,导致癌症患者的 cfDNA 比健康人 的高。研究发现,正常人血中 cfDNA 含量极少, 多为 1 ~ 100 μg / L,平均30 μg / L。肿瘤患者血中
随着 DNA 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实现对痕 量 DNA 分子进行定量分析。目前用于 ctDNA 检 测的技术 有 BEAMing[8],数 字 PCR[20],cold-PCR ( co-amplification at lower denaturation temp raturePCR) 和 [21] MAP ( MIDI-Activated Pyrophosphorolysis) [22]等。BEAMing 技 术 是 利 用 磁珠 来 吸 附 游 离 DNA,它可以从 1 万个健康细胞 DNA 中检测 出那一个 ctDNA 分子。数字基因组方法对晚期 肿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很多研究中其在肿瘤组 织中 发 现 的 突 变 都 和 ctDNA 部 分 突 变 是 一 致 的[8,17,23]。近期,以 PCR 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序 列( NGS) 还能从复杂的 DNA 混合物中识别出罕 见的突变。Bettegowda C 等[24]针对不同类型的肿 瘤采用了突变特异性探针结合 / PCR、SafeSeqS、外 显子测序等不同的检测方法以确定 ctDNA 的存 在。由 Stanford 大学医学院研究出的 CAPP-Seq ( 深度测序肿瘤个体化建档法,cancer personalized profiling by deep sequencing) 具有高敏感性,在 II ~ IV 期 的 NSCLC 中 检 测 ctDNA 的 敏 感 性 为 100% ,可 以 检 测 到 比 例 低 至 0. 019% 的 ctDNA[25]。这些技术不仅拓展了检测单点突变的能 力,还可以在同一样本中研究多个目的基因的扩 增、重排以及非整倍体[26-31]。
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tumor cells,CTC) 是 从实体肿瘤脱离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CTC 具有很强的活力,有抗脱巢凋亡活性,并有侵袭和 转移的潜能。研究已经发现 CTC 的数量、携带的 基因信息和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同时它是恶性 肿瘤 术 后 复 发 和 转 移 灶 出 现 的 重 要 原 因[35]。 ctDNA 和 CTC 有相关性,而且与 CTC 相比,ctDNA 和肿瘤负荷的关系更亲密[29]。Johns Hopkins 的研究小组发现,当同时检测到 ctDNA 和循环肿 瘤细 胞 时,ctDNA 的 数 量 是 循 环 肿 瘤 细 胞 的 50 倍。能够检出循环肿瘤细胞的就一定会检出 ctDNA,但是检出 ctDNA 的,却未必能找到循环肿瘤 细胞[24]。因此,ctDNA 在数量和灵敏度上比循环 肿瘤细胞更适合成为癌症的生物学指标。
3 ctDNA 检测技术的优势
虽然组 织 标 本 病 检 是 临 床 研 究 测 序 的 金 标 准,但除其侵入性、不方便、费用高等特点外,更重 要的是伴随有临床并发症[32]。此外,大多数肿瘤 组织是保存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块( FFPE) 里的,福 尔 马 林 易 造 成 DNA 交 联,这 种 交 联 的 DNA 易随机降解,从而导致后续研究工作受限。 组织活检的另一个限制因素是异质性。患者体内 的转移癌与原发灶完全不同,即使同一个组织中, 所有肿瘤细胞共有的突变大约 只 占 1 /3[33]。故 组织活检如管中窥豹,不足以准确诊断癌症。
中图分类号: R968 文献标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2501( 2016) 05-0595-06
肿瘤治疗前需有一个明确的组织学或细胞学 诊断才能选择有效地治疗方式。目前常用的活检 方式属于侵入性及获得的疾病信息具有局限性等 缺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具有微 创、可 重 复 性 等 优 势 的 新 一 代“液 体 活 检”—血浆游离循环肿瘤 DNA( Cell-free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 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 后检测等方面开始发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主办
CN 34-1206 / R,ISSN 1009-2501 http: / / www. cjcpt. com
2016 May; 21( 5) : 595 - 600
ctDNA 在肿瘤诊断和预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郑玲杰1,2 ,刘舒1,2 ,王春阳1,2 ,谭志荣1,2
在一个多变量分析中,246 个晚期非小细胞 肺癌患者统一接受一线治疗方案后,血浆中检测 到 KRAS 突变的个体呈现出一个较差的预后效 果[37]。Dawson 等[29] 首 次 报 道 了 ctDNA 在 乳 腺 癌患者 预 后 监 测 中 的 应 用。该 研 究 采 用 数 字 PCR 和 全 基 因 组 测 序,对 30 例 携 带 TP53、 PIK3CA 基因突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的 ctDNA 水 平全程监控发现,ctDNA 的动态变化与患者术后 效果呈现一致性。在一个对 44 名胰腺癌患者血 液游离 DNA KRAS 突变检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发现,KRAS 突变的患者与 KRAS 野生型患者之 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6 个月生存率比 为 17% ∶ 41% ,12 个月生存率比为 0% ∶ 24% ) 。 [38] 4. 1. 2 追踪微小残留病灶 ctDNA 另外一个潜 在的应用就是可以探测外科手术或药物治疗后疾 病的复发。目前,病人术后采用放射影像学监控 疾病是否复发。这种方法价格昂贵且不能频繁使 用。此外,影像学在检测微小转移灶的敏感性还 不够高。Diesel 等[8]研究发现,通过监测大肠癌 患者 术 后 血 浆 中 肿 瘤 特 定 基 因 APC、TP53 和 KRAS,预 测 疾 病 复 发 的 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达 到 100% 。循环肿瘤 DNA 还可用来追踪乳腺癌微小 残留病,为乳腺癌的复发提供线索。研究监测了 55 名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及化疗过程中血 液 ctDNA 的变化。治疗后血液 ctDNA 呈阳性的 患者比 ctDNA 呈阴性的患者复发率高 12 倍,且 在复发前 8 个月即可检测到 ctDNA[39]。此外,癌 细胞休眠是很多癌症的一个共同特征,包括乳腺 癌、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很难用常规方 法检测该阶段的病情[40]。在对 50 名乳腺癌患者 的研究中发现,通过追踪比较病人血浆中术前和
2016-03-05 收稿 2016-04-19 修回 长沙市科 技 局 一 般 平 台 项 目 ( K1403075-61 ) ; 研 究 生 创 新 课 题 ( 2016zzts522 ) ; 国 家 重 大 新 药 创 制“ 十 二 五 ”实 施 计 划 ( 2012ZX09303014-001) 郑玲杰,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遗传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 Tel: 18373115527 E-mail: 18373115527@ 163. com 谭志荣,通信作者,男,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 遗传药 理学和临床药理学。 Tel: 13907496238 E-mail: tanzr@ 163. 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