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衢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衢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衢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土木学院4#综合楼设计

二级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1土木(3)班

学生姓名邱伟学号4110311304

指导教师吴以莉单位/职称教授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办公建筑指的是“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作为当代建设活动的最重要建筑类型之一,办公建筑已遍布各大、中、小型城市。特别是在抢夺“城市地标”的各大战役中,办公建筑往往拥有备受世人瞩目的地位,虽然这样的瞩目更多是来自其外观与巨大的尺度的炫目,而并非办公建筑的内部品质。现代办公楼是集各种复杂的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高智能性办公建筑,这样的办公建筑也是作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技术发展最常见的标志,办公建筑正在扮演着社会经济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的角色。

据相关数据显示,办公建筑围绕着我们,支配着城市的面貌,容纳着现代大城市里面2/3以上的工作人口。这个数量庞大的人群,一天中1/3的时间会在办公建筑中度过,而在其身边的是一些乏味、冷漠、面无表情甚至致人疾病的办公空间,缺乏思想、情感与智慧。我认为,办公建筑不再是单一脑力劳动者进行管理和生产信息的行政性办公建筑,更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注重共性化和人性化。同时,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临近,以及严峻的地球环境污染状况,特别是对于这种大型的公共建筑能耗大,人们进一步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因此,催化产生了绿色建筑,绿色观念已经在我国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是各国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并且绿色建筑将不断深入人心,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流,这种理念给建筑设计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课题为土木学院4#综合公楼设计。我认为这种办公楼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管理工作的功能需求,给工作人员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提供各种方便和安全保障,既要体现公共性和人性化,又要保证简洁大方的公司形象,充分展示出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性,使建筑与人文气氛、自然环境融合,努力创造一个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如何设计功能齐全、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行政办公楼,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公共建筑也许是20世纪和21世纪头20年最重要的建筑类型,正如厂房是19世纪工业时代的象征一样,办公建筑是后工业时代的象征。今天,它是我们最常见的建筑,在城市之中几乎无处不见。古典时代的传统办公楼模式简洁单一,由交通核形成的标准层办公间平面向竖向叠加形成多层或高层办公楼,这种模式在唯利是图的业主和其御用建筑师的帮助下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事实上,无论从社会学或是建筑学角度,传统办公楼建筑是人类最大量使用,但最反人性、反愉悦的建筑类型:空间单调乏味,形式也呆板雷同缺乏多样性。特别是工业化革命早期的办公楼,由于缺乏现代空调机械和照明等设施,办公环境极为恶劣和压抑。到了20世纪中叶,出现了进一步反人性化的倾向:全封闭的空调办公楼。这是不负责任的开发商、建筑师和工程师共谋的结果。他们对人类的能源浪费和恶劣室内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办公楼建筑需要革命和创新。建筑学的创新包括“形式”和“功能”模式这两个方面,而功能模式的创新需要丰富的生活经历、优秀的研究能力和哲学悟性。对建筑学而言,对类型建筑功能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才是具有核心价值的创新,才能带来建筑学的革命。现代办公楼建筑通过对传统办公楼模式的革命性创新,应用生态节能等高科技,不仅创造了更加舒服的室内物理环境,而且引入空中景观中庭和社会功能,创造了更加人性化、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空间也变得流动和富于趣味,强调精神化的需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进化。

未来办公楼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明显的:所有高科技手段都围绕着绿色生态和节能的主题,建筑形态会更加多样化,功能构成会更加丰富化,更加强调人性化和令人身心愉悦的空间环境创造。政府行政办公楼建筑与其它办公楼一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适应性、灵活性、高效性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充分展示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性,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创造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主义、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现代化、功能复合化办公建筑的设计理念将是今后现代办公楼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而当代的办公建筑是否已经真正做好准备,迎接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衢州市综合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进行设计,参考国内外各种综合办公楼工程设计现状,完成该办公综合楼的建筑设计、上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屋面排水设计以等设计内容。同时,主要进行的设计有:

1.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朝向、体形等因素的要求,并参照国内一些强制性条文,完成建筑方案确定;

2.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正立图、剖面图、主要节点构造详图等建筑设计;

3.标准层的结构平面布置;

4.恒活荷载的计算与效应组合及风荷载的计算与效应组合;

5.梁、柱截面设计及配筋的计算;

6.标准层现浇楼板的内力分析和设计;

7.现浇楼梯、内力分析与设计;

8.通过手算与机算的结果对比,进行结构内力分析;

9.基础形式的确定、及其内力分析与设计;

10.绘制结构各构件的施工图。

以建筑设计方案为基础,综合考虑办公楼的使用功能要求、建筑物重要性等级、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材料供应情况等方面的条件,参照有关设计规范、资料的规定或建议,并通过调查研究,参考以往相近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采用简单、实用的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结构构造等项目进行合理设计,力求做到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性,创造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设计出符合现代化建筑风格的建筑设计方案,绘出建筑施工图。按照设计的建筑方案和结构设计的弹塑性理论进行结构计算,通过手算与机算的结果,绘出结构施工图。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拟定的结构方案有:

1.基础方案:根据地质条件,建筑楼等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初选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2.主要承重结构方案:本工程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承重结构

为框架柱,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二次分配法计算其内力,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D值法计算其内力;现浇楼板,按弹性理论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计算,按照规范、规程,采用合理的配筋的方式,尽可能使施工简

单方便。

3.做好“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

在绘制结构施工图的时候,要处理好梁柱节点的连接问题,在结构计算分析时,对构件采取的力学模型要综合考虑,采取的模型要尽可能与构件实际受力相同,从而使得结构计算更加精确。

四、完成课题的方法、步骤与进度安排

1、第1-2周:翻译、文献综述及建筑设计图纸。

2、第3-4周:结构体系的选型、结构方案及布置。

3、第5周:荷载计算。

4、第6-7周:上部结构计算。

5、第8周:地基基础设计。

6、第9周:计算书整理。

7、第10-11周:绘制结构设计施工图。

8、第12周:指导老师审阅。

9、第13周:计算书及图纸修改。

10、第14周:机动及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

[1]周俐俐编著,《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实例详解》,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梁兴文、史庆轩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李廉锟主编,《结构力学(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卢传贤主编,《土木工程制图(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七院校合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孙世国主编,《土力学地基基础》,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8]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2]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则》(GB500016-2006).

[13]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4]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15]H.Nilson.Desin of Conrete Structural[M].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7.

[16]B.Stafford Smith,A.Coull.Tall Building Structures Analysis and Design.1991.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年月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