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生物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食品保障。

一、生物技术在种子改良中的应用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的品质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种子进行改良,可以增强种子的抗性和适应性,提高种子的品质和产量。

例如,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将其他植物种类中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植物中,提高植物的耐旱、抗病、抗虫等特性。

二、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农作物育种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在农作物育种中,可以提高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对农作物进行基因编辑,实现对农作物的次世代遗传改变,从而增强其深色素质和耐性,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三、生物技术在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生物肥料是最为环保和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肥料,通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开发,可以研制出更多种类的生物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研制出具有高效氮素转化能力的微生物,从而实现对土壤中氮素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食品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
步和生物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相信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为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应用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寻求创新和进步的方法。

生物技术作为 21 世纪最具潜力和影响力的科学领域之一,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涵盖了多个方面,从作物改良到病虫害防治,从生物肥料到生物能源,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技术在作物改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作物育种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改良效果有限。

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直接对作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作物改良。

例如,通过导入抗虫、抗病、耐旱、耐盐等优良基因,可以培育出具有更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的作物品种。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成效。

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低毒、高效、环保等优点。

它们通常是从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如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杀虫蛋白、印楝素等。

这些生物农药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害虫或病原菌,对人畜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培育出具有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物品种,如转基因抗虫棉、抗病毒番茄等,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生物肥料的应用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传统的化学肥料虽然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生物肥料,如微生物菌肥、固氮菌肥等,能够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养分利用率。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同时还能产生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生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的免疫力。

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方面,生物技术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生物能源,如沼气、生物乙醇等。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 基因编辑和转化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生物技术之一。

通过编辑作物或畜禽的基因,科学家们可以获得更强的抗病能力、更高的产量、更好的营养价值等更多的优点。

例如,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开发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水稻的生产中。

通过编辑水稻的基因,使其具有耐干旱、耐高温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改善水稻的抗病能力,并且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需求。

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民的劳动和经济成本。

转化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或转基因)导入植物或动物体内,以使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特定的特性或表现出更高的产量。

目前,转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例如,转基因玉米可以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强的抗病能力;转基因大豆可以在土壤中获得更多的氮素,从而减少农民对化肥的需求。

这样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2. 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自然资源生产的农药和肥料。

这种农药和肥料不会像化学农药和化肥一样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安全和健康也有很好的保护。

例如,生物农药能够有效地杀死危害作物的害虫和病毒,而且不会对人和动物造成伤害。

而生物肥料在健康上也是安全的,它们可以以天然的方式提高作物的生长率,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 遗传技术的应用遗传技术是生物技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利用遗传技术,可以使作物和畜禽的生长速度、产量和营养价值得到提高。

例如,利用遗传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加速了牛的生长,使其更加肥大,从而提高了肉和奶的产量。

同时,遗传技术还可以在动物和作物中引入更多的营养成分,使其更加有营养。

此外,遗传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中,通过在作物中选择具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基因,使这些作物成为新的绿色食品。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对于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因此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农业上也越来越广泛。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基因改良、组织培养、生物防治和新型肥料的研发等方面。

一、基因改良基因改良是目前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

基因改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基因的切割、拷贝、插入和编辑,从而改变和提高其生产能力、质量和耐受性等性状。

基因改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耐病、耐旱、耐盐、耐寒、耐污染等方面的研究。

例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等作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有效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通过基因改良还可以研究出一些新型作物,如转基因小麦、转基因大麦等,可是这些作物在效益和质量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另一项重要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植物的组织样本或细胞分离、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中通过细胞分裂和再生来增殖和繁殖植物。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快速繁殖、良种选育和无性繁殖。

例如,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卉等植物中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繁殖和选优良种,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作物质量。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采用天然的微生物、植物、昆虫等生物资源对农业害虫、病虫害等进行防治的一种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具有高效、环保、安全等特点,而且也符合社会需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目前,生物防治技术在果树、蔬菜、粮食等农业生产中已经广泛应用。

例如,使用生物制品、生物防治剂等有机制品快速控制果树晚疫病、蔓病等病虫害,减少农民在防治方面的经济投入,同时也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新型肥料的研发新型肥料的研发也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重要应用。

新型肥料主要包括生物有机肥料、土壤活化剂、生物红素肥料等。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往种植业和畜牧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如病虫害防治、作物品质改良、转基因作物等,都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得到解决。

本文将就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介绍。

1. 病虫害防治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依赖化学农药,但这些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不可忽视。

而现代生物技术则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生物农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等天然杀虫物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

同时,生物农药还可以与传统农药相结合使用,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2. 作物品质改良作物品质的改良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

传统的作物品质改良主要通过选择育种的方式进行,但这种方式耗时且效果有限。

而现代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作物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实现作物品质的改良。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作物具有更好的抗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提高作物的品质。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作物味道、口感等方面的改良,使得作物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3. 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向作物中导入外源基因,使其具备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转基因作物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减少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转基因玉米可以抵抗玉米象、玉米螟等害虫的侵害。

转基因作物还可以提高作物的耐盐碱性、耐旱性等抗逆性,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植物工厂植物工厂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将植物培养在人工环境中,以实现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精确控制。

植物工厂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植物工厂可以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季节限制、空间限制等问题。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前景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其中生物技术就是一种非常新颖而且重要的技术。

在现代农业中,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生物技术,它可以精准地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修改。

在现代农业中,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运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精准地改良农作物。

例如,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耐病性。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探索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

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完善,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在现代农业中使用比较广泛的生物技术。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将固定物质转移进去另一个物种的基因库中,达到改进特定性状的目的。

例如,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植物具有抗虫抗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耐受性。

同时,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进动物的肉质和对某些疾病的抗性。

虽然转基因技术有一定的争议性,但是它依旧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生物技术。

三、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和代谢产品等制备的一种生物制品。

生物制剂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生物技术,它在农业领域中也被广泛应用。

生物制剂包括了微生物制剂和植物制剂这两类。

微生物制剂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制剂的一种生物制品,比如说抗生素。

植物制剂是指由植物生长过程和代谢产物提取出来的制品,比如说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提取物等。

通过利用生物制剂,可以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频率,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四、生物光合作用生物光合作用是指通过利用太阳能和水来产生能量,然后产生化学反应,最终产生葡萄糖等物质。

在现代农业中,生物光合作用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养殖业方面。

例如,人们利用海水光合作用来培养海藻和海带,而这些食品可以提供给海洋生物来进食。

另外,生物光合作用也可以用来制备生物能源,例如蜗牛和藻类,这些都是生物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业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农业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农业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一、作物改良方面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备受瞩目。

它就像一把精准的分子剪刀,能够对作物的基因进行精确的切割和修饰。

例如在水稻种植中,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调整水稻中的某些基因,使其更能抵抗盐碱地的恶劣环境。

传统的水稻品种在盐碱地中生长会受到严重抑制,因为盐碱地的高盐度会干扰水稻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而经过基因编辑的水稻品种,可以调节自身细胞内的离子平衡,减少盐分对细胞的毒害作用,从而在盐碱地中也能茁壮成长。

这对于扩大可耕地面积有着巨大的意义,特别是在全球耕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基因编辑还能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

以玉米为例,玉米是许多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普通玉米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含量可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增加玉米中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的含量。

这种改良后的玉米对于那些以玉米为主食且存在维生素A缺乏风险的地区的人们来说,是改善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例如,抗虫转基因棉花的种植,有效地减少了棉铃虫等害虫对棉花的危害。

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往依靠大量喷洒化学农药来防治,不仅成本高,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抗虫转基因棉花中转入了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蛋白基因,棉铃虫食用这种棉花的叶片后,杀虫蛋白会在其肠道内发挥作用,破坏棉铃虫的肠道细胞,从而导致棉铃虫死亡。

这样一来,棉农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农药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转基因大豆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转基因大豆具有抗除草剂的特性,这使得大豆种植过程中的杂草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在传统的大豆种植中,除草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现代农业中的生物技术应用

现代农业中的生物技术应用

现代农业中的生物技术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现代农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上生产更多的粮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而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生物技术在种植和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种植业中的生物技术应用1.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是通过人工合成基因,改变作物的生长特性和抗病能力的一种新型农作物。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作物的产量提高,抗性能力增强,同时减少依靠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这方面的环境污染。

例如,玉米、大豆、棉花等常见的转基因作物,通过增强其抗虫、杀菌性质,可以减少灾害损失,提高作物产量。

2.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直接编辑基因序列来修改作物的遗传信息,以改善其性状和增强其生产能力的一种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大型、复杂的基因序列进行编辑,去除或修复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优化产量和提高作物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水稻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针对其多次近缘杂交导致的种质受限问题,进行修复和改善,提高水稻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性能力,从而提高水稻的底物质量。

二、畜牧业中的生物技术应用1.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通过创造完全相同基因的动物来提高畜牧业效益的一种技术。

克隆技术可以使繁殖母畜的繁殖效益提高,减少繁殖时间和摆脱雌性生殖周期的限制,从而让养殖业者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进行生产和管理。

例如,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创造更高效、更高产和更适合生产的种猪、种牛等畜禽动物,从而提高繁殖效率和增加收益。

2.基因筛选基因筛选是通过筛选优良基因群体,降低疾病及不良性状对畜禽生产的影响,从而提高畜禽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技术。

基因筛选技术主要包括选育优良的生产性崇明群体和进行遗传改良等方面。

例如,在猪肉养殖中,使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等技术,筛选出更适合养殖的猪种,以提高猪肉的质量和产量。

总结: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对提高产量、减少耕作和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不小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
作者:王生辉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20期
21世纪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步向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化学农业将逐渐被生态农业取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生物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1.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作物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农作物人工种子、转基因育种等。

农作物组织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其次用于无性繁殖作物的脱毒和快速繁育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体细胞杂交可以创造出更有经济价值或更广泛适应性的作物新品种;人工种子可对一些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作物进行繁殖,缩短育种年限,并可人为控制作物生长发育和抗性,防止种性退化;转基因育种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转移,使其获得新的优良品性,培育出具有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抗逆特性及品质优良的作物新品系。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工作,我国已培育了包括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甘蔗、橡胶等一大批作物新品系。

如我国将苏云金杆菌的Bt杀虫蛋白基因转入棉花,培育出的抗虫棉,对棉铃虫杀虫率达80%以上。

2.生物技术在肥料上的应用
近年来,各种生物肥料不断出现,已经有几百种产品获得农业部登记,这些产品有的已经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各地使用效果表明,生物肥料在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益等方面有一定的功效。

如钾细菌肥料类,能缓解钾肥使用不足而引起的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下降,全国已经推广应用200多万公顷,为缓解我国钾肥资源紧缺矛盾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3.生物技术在秸秆还田上的应用
我国传统农业中秸秆直接还田数量较少,还田形式主要是通过养畜过腹还田和作燃料以后的草木灰还田。

近年来,秸秆还田技术发展很快,出现了很多新的还田技术,象玉米整秆覆盖、小麦—玉米连作秸秆全量还田、小麦高留茬、秸秆快腐还田等。

上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在全国率先研制成功了利用“301”菌剂、秸秆催腐制剂和酵素菌制剂快速堆腐秸秆还田新技术,是用生物技术进行秸秆还田的新发展,把传统粗放的有机肥料积造方式向先进、集约的生物技术转变,为秸秆还田从技术上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4.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其中生物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内容,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有益的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即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

如用瓢虫防治棉蚜,用杀螟杆菌防治稻纵卷叶螟等。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就采用处理稻根、保护寄生蜂和冬耕灌水等控制螟虫危害。

70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开创了利用柞蚕卵大量繁殖赤眼蜂工厂化生产技术。

近年来,又在赤眼蜂人工卵培育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利用赤眼蜂规模化防治玉米螟、甘蔗螟、美国白蛾等重要害虫。

2000年全国在玉米上生物防治病虫害面积超过200万公顷。

与此同时,平腹小蜂、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的人工繁殖也获得了成功;引进利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引进微孢子虫防治蝗虫等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到2010年底,我国正式生产的生物农药品种达100多种,产量近30万吨,使用面积约9000万公顷。

二、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发展前景
1.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前景
粮食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人口在增加,耕地不会增加,今后如何满足人们对粮食的要求,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生物技术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殖,实现工业化生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如袁隆平教授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产量已达12000Kg/hm2。

所以,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前景广阔,且必不可少。

2.生物技术在肥料上的应用前景
当今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生物肥料既具有促进农业增产和改进农产品质量的经济效益,又有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良性循环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今后肥料发展方向,必将带来我国肥料工业的一场绿色革命。

3.生物技术在秸秆还田技术上的应用前景
随着农作物产量的不断增加,秸秆量也较大增长,秸秆焚烧、乱堆乱放,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因焚烧秸秆造成的机场、高速公路关闭等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地制宜的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模式,进一步优选秸秆还田生物处理技术,达到减少秸秆还田的堆沤时间,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之目的。

因此,进行生物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增加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4.生物技术在我国植保上的应用前景
今后,我国农业发展将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植保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十一世纪的植保工作应更好解决的问题有:①极研制推广应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环保形生物农药。

②大力开发推广应用生物制剂。

③改进天敌昆
虫的人工繁育技术,提高天敌抗逆性和适应性。

④注意选择品质优和抗(病虫害)性好的品种以及种植中的合理布局。

⑤研制推广应用兼抗多种病虫害具有持久抗性的新品种。

⑥在种植制度和结构调整中,注意通过作物布局和栽培方式的协调,对重大病虫害实施生态控制。

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生态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综合应用
生物技术的综合应用将把我国农业科(下转第138页)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通过秸秆还田、生物肥料改良、培肥后的土壤上,种植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的作物新品系,再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综合防治病虫害,生产出的农产品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生产过程中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促进了生态平衡,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如泗水县农业局从2000年开始在西瓜和花生上示范推广了生物技术的农业综合应用技术,通过秸秆还田、增施生物肥料、利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结果表明,综合应用生物技术的地块,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对照田有机质含量0.9%,秸秆还田区有机质含量增至2%以上,土壤理化性状好转,西瓜和花生产量及品质显著提高。

泗水县成为“中国优质西瓜之乡”和“中国优质花生之乡”。

四、结语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将来农业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绿色食品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技术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因此,运用好生物技术,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