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绪论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 1842——1897)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 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 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 童心理》(1882),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
❖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专门研究儿童时期身心发展 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也称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之一;
❖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即与学生学习 及品格形成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注重解决教育实践领 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之一。
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
3、意志过程: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 调节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第一章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展开时刻与 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 定的状态。
特点有:综合性
动态性
个性心理
第一章
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 机、和价值观
测验法
❖ 测验法是指采用一套标准化的测验题目,按 规定的程序,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 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常模作比较,对心理 发展水平或特点作出评定或诊断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
❖ 现有的儿童心理测验包括动作技能测验、智 力测验、语言能力测验、个性测验等等。测 验大多采用纸――笔方法,也有一些采用操 作或投射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念
(二)幼 儿的概
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一章_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过程和特点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涉及到身体、智力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学前儿童阶段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儿童个性和发展潜能的关键期。
本章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0-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智力、社交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对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和问卷调查等。
观察是最直接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动作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实验研究可以控制变量,通过设计特定的任务和情境,了解儿童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问卷调查则可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可以通过面对面或者书面访谈的形式进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儿童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可以为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促进家庭教育。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孩子,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是促进学校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四是促进社会保护。
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给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对学前教育的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儿童发展理论(王振宇主编)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2.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①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②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
3.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
对心理过程的描述,来源于观察和实验。
观察与实验的资料,是构成发展理论的基础。
格塞尔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
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有充分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的实质。
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和原则,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
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
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发展理论的作用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
5.发展理论的主题①心理的实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
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个体还是当作社会的一员两点上。
②量变与质变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
发展理论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
阶段式质变。
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④理论自身的建设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识别真假的能力。
第二章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1.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基本观点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1.2 儿童发展概述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和观点1.3 研究方法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掌握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儿童行为和发展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感知觉和注意力理解儿童感知觉和注意力的发展过程学习如何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力发展2.2 记忆和语言掌握儿童记忆和语言的发展特点探索如何促进儿童记忆和语言能力的提升2.3 思维和问题解决了解儿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成长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第三章:儿童情感和社会发展3.1 情感和情绪发展掌握儿童情感和情绪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理解和管理儿童的情感和情绪3.2 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理解儿童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技巧和合作能力3.3 道德和价值观探索儿童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学习如何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第四章:儿童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4.1 个性特征和人格发展掌握儿童个性特征和人格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培养儿童的积极个性和健康人格4.2 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理解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4.3 自尊和自信探索儿童自尊和自信的培养方法学习如何提高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心第五章: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和干预策略5.1 常见发展问题了解儿童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儿童发展中的常见问题5.2 干预策略和方法掌握儿童发展中的干预策略和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和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5.3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理解家庭和学校在儿童发展中的合作重要性第六章:儿童发展中的心理健康6.1 心理健康概述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和识别方法6.2 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掌握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探索针对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干预策略6.3 心理创伤和逆境了解儿童心理创伤和逆境的影响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应对心理创伤和逆境第七章:特殊儿童的发展7.1 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理解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学习如何识别和评估特殊儿童的需求7.2 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掌握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挑战探索如何适应和支持特殊儿童的发展7.3 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了解特殊教育的原则和目标学习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第八章: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1 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差异学习如何尊重和促进儿童的文化多样性8.2 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掌握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3 社会公正和平等了解社会公正和平等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九章: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9.1 观察和评估的重要性理解观察和评估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学习有效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的方法和技巧9.2 发展适宜的评估工具掌握常用的评估工具和量表探索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合儿童发展的评估工具9.3 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改进了解评估结果对儿童教育和干预的意义学习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和家长支持第十章:未来趋势和研究前沿10.1 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理解科技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机会学习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10.2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掌握跨学科研究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儿童发展研究10.3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了解儿童发展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学习如何为儿童发展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重点关注儿童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学科,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需求,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0-6岁的学前儿童。
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发展迅速,他们逐渐掌握语言、思维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并开始培养社会交往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学前儿童期是儿童人格形成和特殊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
因此,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和性格发展等方面。
儿童的生理发展涉及身体的生长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成熟,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分类、组织和处理能力的提高,从简单的感觉发展到复杂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语言发展是儿童逐渐掌握语言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语言思维和交流的基础。
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对情感的感受、表达和管理能力的逐渐成熟,包括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以及对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关怀。
社会发展是指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包括幼儿园生活适应和社交技巧的培养。
性格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儿童性格形成过程的反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和测量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
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儿童对其中一种刺激或任务的反应,来推测他们的特定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等。
访谈法是通过与儿童和家长交谈,了解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情感态度。
测量法是通过量表或测试工具来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对于家庭、社区和社会对儿童的关注和支持起到重要作用。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全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概念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教育规律以及教学应用的科学,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识记1、心理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历史事件:(1)1879年,心理学之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系统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推广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代表作《人的教育》。
(3)普莱尔,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1882年,著作《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成为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4)霍尔,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称号。
提出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在儿童研究中发明了研究儿童的新技术——问卷法。
(5)IQ最早由施太伦提出,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制定“斯坦福-比奈量表”中引用IQ,并加以改进。
比奈夫妇主张用精确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
(6)格赛尔,婴幼儿发展量表。
(7)华生(美),行为主义创始人,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著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
(8)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儿童个性及心理治疗有着重大影响。
(9)皮亚杰(瑞士),发生认知论提出者,系统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创造性的用弗洛伊德的“临床法”研究儿童,提出认知发展的四阶段和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三阶段)。
(10)布鲁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1)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和强化的事件规律。
将程序教学用于教学实践。
(12)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被看做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确立的里程碑。
(13)陈鹤琴,最早开创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儿童心理学为经,以教育心理学为玮,把两门学科交织在一起,是一门兼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是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含比较心理学(又称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What,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
When,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外在行为特点)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内部心理活动)的心理特征。
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能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因此动作的发展与其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动作的发展遵循三个规律。
3.③由粗到细。
二、测量和解释个别差异不相同.三、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1?母语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为什么儿童语言发展会经历如此相似的历程?围绕这些焦点问题,有人提出存在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也有人强调模仿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巨大作用。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队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科学的依据。
四、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1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
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些生态环境对他的影响是不同的.五、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1,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以及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一、什么是儿童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 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 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早期经验的作用
• 相对于人类而言,在动物身上进行有关早 期经验的剥夺与早期环境条件的丰富性研 究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动物繁殖与成长的 周期短,因此能较快地看到研究的结果, 也不受人类道德原则的制约。研究者可以 把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到人 类。
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
• 罗森兹韦格等(Rosenzweig et al.):小鼠生存环境对 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
• 几年前,王显凤与当地农民李俊来结婚,并生下一男孩 。
• 双生子研究:1990 (托马斯.保查得& 戴维德.莱肯);他 们从1983年开始研 究,找到了56对分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
• 儿童期? • 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人类个体的发育成熟大约为
17、18岁。 •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发展心理学家眼里,从出生
到成熟被视为广义的儿童期,对这一时期心理的 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就构成了“儿童 发展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框基本问题
•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要么是遗传,要么是 环境,究竟哪一个决定了个体的发展?
• 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 • 发展的过程是否存在关键期? • (P20)
遗传还是环境?
• 遗传,又可表述为天性、成熟、先天、生 物因素
• 环境,又可表述为教养、学习、后天、社 会因素
斯芬克斯之谜
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走 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 腿走路,它是什么动物?
人
请尝试思考与回答:
“3岁看大,7岁看老”吗? 何时在镜子中第一次认出自己? 对于婴儿的哭闹应该及时安抚还是置之不理? 胎教有用吗? 你会怎样教幼儿学算术?
第一章 绪论
• 教学目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掌握其研究方法 • 教学内容:
课程简介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 理论课。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 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 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 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小学教 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 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 题提供帮助。
比较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研究低级动物心理如何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如何最终演化为人的心理的科学。
民族心理学
• 民族心理学研究生活在 不同历史阶段的各个民 族的心理并加以对照, 以勾画出人类心理发展 历程的大致轮廓。
发展的心理学(狭义)
• 探究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 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 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 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 据测量表明,她的智商为39。
“猪孩”
•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了9人的“猪孩”考察组,采用特殊 引导的教育方法帮助“猪孩”王显凤认字、念诗,培养 独立生活的能力。7年后,经过全面科学的测定:王显 凤的智力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水平;她的智商也从3 9的重度智残,达到69,接近于正常人70的最低水 准;而她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了正常人水平。
• (一)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 (二)解释测量个别差异 • (三)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 (四)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 (五)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
• 小虎,今年一岁零七个月 了,还是不能独立行走, 妈妈好着急。请你分析一 下可能的原因,并找一找 解决办法。
遗传决定论-遗传因素分析
• 种瓜得瓜,种豆得 豆。 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生儿会打洞。
• 通过遗传来保持其 生物性状。
• 遗传物质—DNA。
• 华生 环境决定论
• “给我一打健康、健全的婴儿,并让我自 己设定一个特殊的世界去抚养他们,我敢 保证随机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把他们训 练成为我们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 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乞丐和小 偷,而不考虑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 力、职业和他祖先的种族”
• 该研究充分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动物大脑神经 系统的发育 。
“猪孩”
• 1974年12月,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某村一 个特殊的家庭中。她的母亲患病,父亲是聋哑人,缺乏 照顾的她与猪为伍,形成猪的习性,1984年才被人 发现。经专业人员检测,当她被外界发现时,这个11 岁的“猪孩”混沌一片,没有大小、长短、上下、颜色 等概念,几乎没有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意志力和 思维能力,甚至表现的情绪也极为原始简单,只有怨、 惧、乐,没有悲伤。
• 一组小鼠被饲养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丰富的环境条 件包括:大的笼子,有小梯、轮子、小箱、平台等“玩具 ”。
• 另一组小鼠则置于单调的环境条件下,每天除了定时有食 物供应外,没有丰富的环境刺激。
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
• 80天以后,对两组白鼠分别进行解剖。解剖的结果是,成 长于丰富环境的白鼠,大脑皮质更重,所含的蛋白质更多 ,大脑结构比成长于单调环境的白鼠要复杂得多,脑的化 学物质也更为丰富。
•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 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他认为遗传 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 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 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 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 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 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 中有多少人成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 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 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