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及建议
黔南州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及建议

黔南州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及建议黔南州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贵州南部,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茶叶生长。
作为中国茶叶的产区之一,黔南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茶叶资源,但目前茶叶产业却存在着转型升级的问题。
为了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需要加强茶叶精深加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将对黔南州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茶产业现状分析黔南州拥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目前茶叶种植面积约为60万亩,年产茶叶约20万吨。
由于传统茶叶销售渠道单一,粗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和品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变化。
这使得传统茶叶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黔南州茶产业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向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茶产业精深加工的重要性茶产业精深加工是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精深加工可以将茶叶加工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口味的茶叶制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
精深加工可以延长茶叶的保质期,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增加茶叶的附加值。
茶叶精深加工还可以促进茶叶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茶产业精深加工对于黔南州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思路和建议1. 建设现代化茶叶精深加工基地为了促进茶叶精深加工发展,黔南州可以建设现代化的茶叶精深加工基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品质。
可以引入国内外知名茶企,进行合作开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品牌。
2.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茶叶品质科技创新是实现茶叶精深加工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培育适合当地环境的茶叶新品种,推广高产优质茶树品种,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茶叶的检测和检验水平,确保产品达到国内外标准。
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一、引言黔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南部,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茶产业发展区域。
本文将对黔南州茶产业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黔南州茶产业现状分析1. 茶叶资源丰富黔南州拥有广泛的茶叶种植面积,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种。
这些茶叶种植在黔南州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茶叶品质优良由于黔南州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土壤肥沃,茶叶的品质得到了保证。
黔南州的茶叶以其独特的香气、鲜爽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闻名。
3. 茶叶加工技术有待提高尽管黔南州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但茶叶加工技术相对滞后。
目前,大部分茶叶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导致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4. 市场开发不足黔南州的茶叶市场开发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
这导致茶叶的销售面临一定的困难,无法充分发挥茶叶产业的潜力。
三、黔南州茶产业发展对策1. 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黔南州应加大对茶叶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可以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培训茶叶加工技术人员,并建立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以促进茶叶加工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2. 建立茶叶品牌黔南州的茶叶应该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形象,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茶叶品牌。
可以通过参加国内外的茶叶展览会、开展茶叶品鉴会等方式,提高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加强茶叶市场开发黔南州应积极开拓茶叶市场,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
可以与茶叶企业、茶叶经销商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黔南州的茶叶产品。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渠道,开展茶叶电商和网络营销,拓宽茶叶的销售渠道。
4. 加强茶叶产业协会建设黔南州应建立茶叶产业协会,整合茶叶企业资源,加强茶叶产业的组织和管理。
茶叶产业协会可以组织茶叶企业参加行业展览、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茶叶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茶叶作为中国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饮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产业也在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时刻。
为了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一、背景分析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农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全国范围内,茶叶产业已经成为了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茶叶产业也开始面临一些挑战,亟需转型升级。
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品质、口味和品种要求不断提高。
传统的茶叶产业在这方面面临一定的压力,需要进行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
技术设备落后。
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和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茶叶产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传统茶叶企业需要借助技术和品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转型升级策略为了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发挥作用,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茶叶产业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种植、加工和包装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加强技术研发。
加强品牌建设。
茶叶产业需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茶叶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标准化生产。
茶叶产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规范生产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政府可以加强对茶叶生产标准的监管和管理,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黔南州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质量优良。
贵州出产的都匀毛尖是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名茶之一,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品牌。
国营农业中茶叶产业的结构调整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经济优势,发展茶产业对促进黔南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这个行业中速度很快。
与此同时,许多问题正在逐渐出现。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黔南茶业的竞争优势,了解到黔南茶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黔南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对策。
这篇文章由六部分组成。
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的重要性,并通过研究现状介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技术途径。
论文的第二部分包含了行业的概念。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
第四部分结合“SWTO分析法”,分析黔南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第五部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解决黔南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 SWTO分析现状对策引言茶业是传统支柱产业,黔南州的特色名产,以及富足和强盛的产业。
都匀毛尖主要是通过新鲜茶叶加工,而夏秋茶的开发和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该公司涉足茶叶、茶饮料、茶健康产品等领域,但深层次的加工和全面利用基本是空的,产品结构单一,限制了产业链的扩展,茶叶资源利用不足,深加工的空间很大。
茶的深加工开发,茶产品类型的追加开发,茶资源的全面利用,茶产业的多元化开发及茶农收入问题迫在眉睫。
在此基础上,根据黔南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茶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研究方案。
1绪论1.1研究背景茶叶源于中国,兴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大的消费者。
目前,全世界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茶文化,有60多个经营茶业的国家,其中茶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根据调查世界茶叶产量中81.79%来自中国,非洲位列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5.10%。
中国在茶叶行业集生产、消费、出口,在全世界拥有茶叶文化的国家中几乎是十分罕见的。
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 0 1 4 , 4 2 ( 4 ) : 2 4 ~2 7
Gu i z h o u Te a
黔 南 茶 产 业 发 展 现 状 与建 议
欧平勇 , 林 艳
( 1 . 黔 南 州 都 匀 茶 场 ,贵 州 都 匀 5 5 8 0 1 I ; 2 . 黔 南 州 科 技 和知 识 产 权 局 ,贵 州 都 匀 5 5 8 0 0 1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一 l 1 — 2 6 ; 2 0 1 4 — 1 2 - 2 3修 回 [ 作者简介] 欧平勇( 1 9 7 1 一) , 男, 贵州独山县人 , 高 级农 艺 师 , 主要 从 事 茶 叶 生 产 加 工 和 研 究 工 作 , E ma i l : 1 7 2 7 3 8 7 6 3 5 @q q . c o n r 本 文得 到 了黔 南 州 茶 办 张 丽 娟 、 李星和徐兴国等同志的支持, 在此 一 并 致 谢 。
贵州 代表 团讨论 时 , 作 出 了“ 关 于都 匀 毛 尖 茶 , 希 望
你 们 把 品牌 打 出去 … …” 的重 要指示 , 为 我州 茶产 业
发 展 开创 了新 纪元 , 我州 茶产 业迎来 了发展 的春 天 。
茶 叶产 业 发 展 管 理 办 公 室 , 在产茶 县 ( 市) 成 立 县 ( 市) 茶业 办 ( 局) , 产 茶 重点 县 ( 市) 机 构 规格 为 正 科
[ 文献标 识 码]A 参 加省 内外 重大茶 事 活动 1 1 次, 组织 和参 加毛 尖茶
相 关赛 事活 动 6次 , 牵 头举 办 了长 三 角 招 商 引 资活
都匀 毛尖 茶是 一 个 历 史 名茶 , 早 在 明清 时 期 就
黔南州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及建议

1)继续加强品牌宣传推介,集中打造“都匀毛尖” 公共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注册自有商 标。2)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巩固和扩大北京市、上海 市、深圳市和广州市等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引导茶企 到目标市场新建都匀毛尖茶专卖营销窗口,鼓励和扶持 龙头企业、购销大户和茶叶经纪人创新商业模式,加强 与外地市场合作,组建市场联盟。3)组织茶叶企业参加 各种茶博会、茶叶经销商大会及各种茶事活动,加大宣 传推介力度。4)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茶行业组织 和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电子商务、配送、 直销、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5)充分发挥都匀毛尖茶城 功能,加快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黔南州内市 场服务功能。6)支持茶叶进景区、进酒店、进宾馆, 结合州内开展的茶事活动,进一步巩固提升本地市场。 7)分析国外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开拓细分产品、多 茶类和加工原料茶的生产,扩大黔南茶在国外的市场份 额。8)建设和维护好都匀毛尖官网,使其成为宣传黔南 州茶产业的窗口。
改进采摘与加工技术,加快中低档茶和夏秋茶的合理开 发,提高茶叶品质,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多茶类产品生 产,开发茶食品辅料和袋泡茶原料等。5)大力推广现代 化的茶叶机械采制技术,提高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 水平,降低夏秋茶生产成本,促进黔南州茶产业提质增 效。6)加强技术培训,分环节、分季节开展培训,提升 管护水平,确保优质原料供给。
深加工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茶叶龙头企业开展夏秋茶 生产,加快茶产业精深加工步伐,支持茶叶企业和科研 单位开展茶类新产品、特色茶食品、茶饮品和茶旅游产 品(茶酒、茶挂件、茶工艺品)、茶花、茶叶籽油等开 发,延伸产业链,研发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 产权的新品种,并鼓励个性化、特色化发展。3)加大对 夏秋茶产业项目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对夏秋茶开发及生 产项目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鼓励茶叶科研单位或龙头 企业建立夏秋茶生产示范茶厂,引进新工艺、新技术、 新设备,开发优质适销产品,开展多茶类生产。4)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或鼓励州内有实力的茶叶企业从事 茶叶精深加工,丰富茶衍生品,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 保健、食品、养殖等用茶领域,进一步优化黔南州茶叶 产品结构,延长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黔南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黔南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开题日期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开题报告内容:(选题依据、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安排、主要参考文献等。)
1.选题依据
我国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贸易国,中国茶叶种类之多也为世界之冠。由于中国适宜种茶的地域广袤,为世界绝无仅有,加之茶叶绝无仅有的生理功用、经济效益、社会功用在历史过程中不断被发现和认同,使茶叶自被发现和利用之始,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不断激发制茶人的智慧。
6.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利用产业经济学原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范式,分析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从实证的角度,探索提升黔南茶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实施对策。
(2)数据分析方法。本文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国内外数据库资料,并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进行了综合性整理,其目的是理清当前黔南茶产业的现状和经济特征,为分析影响黔南茶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提供支撑。
4.研究内容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文献综述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
2.1发展历程
2.2产业地位与特点
2.3生产经营现状与特点
3.黔南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优势
3.2劣势
3.3机遇
3.4威胁
3.5发展战略
4.促进黔南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4.1黔南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2016年6月上旬—6月中旬:毕业论文答辩。
8.主要参考文献
[1]孙婷婷.贵州茶产业竞争力研究_孙婷婷[J].理论与当代,2010,09: 20-23.
黔南州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及建议

黔南州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及建议黔南州位于贵州省南部,是一个以茶叶产业为主导的地区。
黔南州茶叶以其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茶叶需求的不断增加,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黔南州茶产业需要进行精深加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
本文将对黔南州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黔南州茶产业精深加工的现状目前,黔南州茶产业主要以传统制茶为主,茶叶的初加工和销售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传统制茶工艺复杂,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
传统制茶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精深加工,可以将茶叶加工成各种茶饮、茶食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市场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还能拓宽茶叶的消费领域,实现茶叶的多元化利用。
2. 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精深加工,可以将茶叶制成茶叶粉、茶叶饼等产品,适应不同渠道的销售需求,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精深加工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
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1. 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技术含量:政府应加大科研投入,支持茶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资助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 加强产业协作,形成产业整合优势:政府可以组织茶产业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产业的整合和优势互补。
通过建立合作联盟或企业联合体,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政府可以加大对茶叶品牌的扶持力度,提高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
4.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政府可以对茶产业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南州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及建议
作者:杨清刘学李星
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9年第02期
摘要茶产业是黔南州的传统支柱产业、特色名优产业和富民强州产业,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采摘成本居高、茶叶下树率低、茶叶产品单一、茶叶产业链短等问题,茶叶精深加工上升空间较大。
基于此,结合黔南州实际情况,对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茶产业;精深加工;转型升級;黔南州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06.054
以都匀毛尖为代表的茶产业是黔南州的传统支柱产业、特色名优产业和富民强州产业,2018年黔南州茶园面积10.8万公顷,投产茶园面积7万公顷,产量4.06万吨,产值63.84亿元,但也存在采摘成本居高、茶叶下树率低、茶叶产品单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近年来业界关注的重点。
都匀毛尖茶以春茶加工为主,夏秋茶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虽有企业开始涉足茶酒、茶叶制品等领域,但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基本处于空白,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延伸程度有限,大量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茶叶精深加工上升空间较大。
发展茶叶精深加工,深入开发茶叶产品的种类,综合利用茶资源,使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下树率,为茶农增收,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基于此,结合黔南州的实际情况,对茶产业精深加工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黔南州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茶园提质增效
1)按照2018年发布的《黔南州关于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黔南州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对低产、低效、老龄茶园进行提质增效改造,创建一批集中连片13.3 hm2以上的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逐步实现茶树良种化、栽培科学化、茶园水利化、管理机械化、茶区园林,以点带面,辐射全州,推动全州茶园改造升级,示范带动全州茶产业发展。
2)引导和支持茶农将管护不当及零星分散种植的茶园向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流转,建设成为专业化茶叶基地。
3)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茶园铺草等综合配套技术,提高茶叶单产和质量,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生产技术。
4)保证春季都匀毛尖茶产量的稳定增长,配合夏秋茶青的特点,改进采摘与加工技术,加快中低档茶和夏秋茶的合理开发,提高茶叶品质,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多茶类产品生产,开发茶食品辅料和袋泡茶原料等。
5)大力推广现代化的茶叶机械采制技术,提高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水平,降低夏秋茶生产成本,促进黔南州茶产业提质增效。
6)加强技术培训,分环节、分季节开展培训,提升管护水平,确保优质原料供给。
2 大力培育茶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动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1)按照2018年发布的《黔南州关于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黔南州茶叶加工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在黔南州重点扶持30家带动性强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支持企业(合作社)淘汰、改造陈旧落后的加工设备,引进先进设备,示范提高黔南州茶叶加工企业的科技含量、生产能力及加工水平。
2)加快推动黔南州茶叶加工升级。
大力推广清洁化生产,鼓励引进连续化、清洁化的生产流水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
3)积极推进黔南州茶叶加工标准化。
加大对都匀毛尖地方标准的宣传推广和执行,引导茶叶生产企业开展质量认证,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规范茶叶加工环节,提高茶叶加工品质;将制定《黔南州茶叶机采技术规程》工作推上日程,为机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保证。
4)多茶类组合生产,着力延伸茶叶产业链。
根据市场需求,形成以绿茶为主、红绿搭配、名优茶和大宗茶并举、春夏秋茶并重的产品结构。
5)加强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加强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构建茶叶标准化生产格局,支持和引导茶叶加工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及食品生产许可证、出口茶叶卫生备案认证。
3 加大茶产业精深加工的扶持力度
1)加大茶叶龙头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增加茶叶加工机械设施购机补贴。
2)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开展茶叶深加工的支持力度。
积极引导茶叶龙头企业开展夏秋茶生产,加快茶产业精深加工步伐,支持茶叶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茶类新产品、特色茶食品、茶饮品和茶旅游产品(茶酒、茶挂件、茶工艺品)、茶花、茶叶籽油等开发,延伸产业链,研发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并鼓励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3)加大对夏秋茶产业项目的政策与资金扶持。
对夏秋茶开发及生产项目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鼓励茶叶科研单位或龙头企业建立夏秋茶生产示范茶厂,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开发优质适销产品,开展多茶类生产。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或鼓励州内有实力的茶叶企业从事茶叶精深加工,丰富茶衍生品,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食品、养殖等用茶领域,进一步优化黔南州茶叶产品结构,延长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 拓展销售市场,构建茶产业现代营销体系
1)继续加强品牌宣传推介,集中打造“都匀毛尖”公共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注册自有商标。
2)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巩固和扩大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和广州市等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引导茶企到目标市场新建都匀毛尖茶专卖营销窗口,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购销大户和茶叶经纪人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与外地市场合作,组建市场联盟。
3)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各种茶博会、茶叶经销商大会及各种茶事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4)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茶行业组织和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电子商务、配送、直销、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
5)充分发挥都匀毛尖茶城功能,加快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黔南州内市场服务功能。
6)支持茶叶进景区、进酒店、进宾馆,结合州内开展的茶事活动,进一步巩固提升本地市场。
7)分析国外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开拓细分产品、多茶类和加工原料茶的生产,扩大黔南茶在国外的市场份额。
8)建设和维护好都匀毛尖官网,使其成为宣传黔南州茶产业的窗口。
5 开发茶旅精深加工产品,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1)依托全国最大的中国茶文化博览园,在现有旅游资源基础上,串联以茶为主题的广场、碑亭、文化街等,实现“以茶助旅,以旅兴茶”的发展模式,将都匀毛尖镇、贵定云雾镇的最美茶乡之旅、平塘大射电科普茶旅及独山影山镇的茶心之旅、瓮安欧标茶之旅打造好,形成融茶文化、民俗文化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
2)以茶园观光为基础,推出休闲品茶、采摘制茶体验、茶手工艺品制作、茶园骑行等项目,将茶叶种植、加工、休闲、消费、旅游融为一体。
3)结合黔南州资源優势及少数民族特色,分析消费目标人群、市场及产品需求,开发茶膳,研发适合黔南州发展的茶产业精深加工产品,把握茶叶消费需求动态,利用黔南州品质优异的植物资源,如刺梨、铁皮石斛等,研制开发果茶、药茶、泡沫茶、保健茶、茶饮料等新产品,引导消费者消费。
4)在茶产品包装和营销上融入黔南州少数民族元素和旅游元素,在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中同步推介茶产品,让游客随地可观茶、随时可品茶、随处可买茶。
5)深度挖掘都匀毛尖茶文化内涵,举办好每期“都匀毛尖茶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茶事活动,采用多种途径传播都匀毛尖茶文化。
开发茶工艺品,组建茶艺表演队,挖掘整理都匀毛尖茶的典故、传说、诗词、山歌等,编创茶文艺作品和旅游导游词,拍摄茶影视剧,形成都匀毛尖地方茶文化商品优势。
6 加强与科研机构名校合作,提高科技兴茶水平
1)加强黔南州茶叶技术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健全茶叶技术推广体系,提高茶产业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强与茶叶科研机构、院校及高新企业合作,加快推进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茶叶功能性产品开发、茶叶物联网、加工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黔南州应推进茶叶精深加工从机械加工(如袋泡茶)向物理加工[速溶茶、罐装茶水(即饮茶)、泡沫茶(调制茶)]、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茶色素系列、维生素系列等)、综合技术加工(含茶制品)发展。
3)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示范园(场),支持与民营科技组织和社会力量合作,从事茶技推广服务活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7 结语
都匀毛尖茶产业正以旺盛的生机和蓬勃的气势向前发展,在“贵州绿茶”发展的大环境下,应抢抓机遇,与省内茶区形成联动,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实现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谋求从传统茶产业向现代茶产业的转型,使茶产业真正成为贯穿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推进黔南州茶产业实现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营销品牌化,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实现“美丽茶山致富路、产业扶贫奔小康”。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