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机缘巧合之下,我遇到了这本书。短短两天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内容。《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学生概括为E学生;即ENJOY(快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

这本书看的时间很短,只用了两天就看完了,但是思考的时间却很长,因为每个故事背后都有很大的信息容量,如果算上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这些人的经历,我觉得这是一本经得起时间咀嚼的书。然而文本再鲜活,故事再生动也不是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始终想找一个好借口向他人推荐,却发现无法描绘出作者给我们展现的愿景,本书在当当网上的简介中这样写着“可以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但是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作者所反复强调的,不重要的事。

摘录豆瓣上一位并不高票却深得我心的回答:

我是很反感《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样的书,我觉得任何教育的书,带主观体验都是不客观的,可当你身在其中无法客观。每个人家庭背景不一样,成长环境不一样,我只相信成功很难复制,能复制的是成长。成长不是要你考多少分,而是让你找到你感兴趣的方向,老话说:按着牛头不喝水,它渴了自然会去喝。

凌志军这本《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选择的样本是微软研究院里的60后,70后,80后们,我觉得虽然不是完整的样本,毕竟在我们的大部分人眼里,他们都是成功者。我觉得这本书讲得最好的不是他们有多成功,而是他们认为自己能找到感兴趣的方向最重要。

国内所有主流关于教育的书,他们本质上都是叫你如何复制成功,而不是引导兴趣,即使打着引导兴趣的名义,落脚点还是如何上一个好学校。我们的教育非常短视,每个家长定义的成功是18年,而不是80年,想想看,我们家长难道不是在乎18岁的孩子上什么大学并沾沾自喜,可人的一辈子要经过那么多18年,我们靠什么去行走?

你得明白我们的教育本质都是为了逃离恐惧,不是为了成长。

想想看,我们自己听过多少,我们自己又说过多少遍:“要是你不努力,你长大后就会... ...”,没有几个人会真正热爱学习的,学习只是为了免于对未来的恐惧。

这是现实,我推荐凌志军这本《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因为它给出了在这种现实下我们可以怎样适应的一些新的思路,值得我们去借鉴。

人应该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小时候比分,大了就比钱,老了就比下一代,结果就是我们永远心态失衡。我们要能接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失败,就好比接受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一样,谁没有经历过失败?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成长。明白这一点,我们的心态都会好很多。

我觉得我现在教育的问题是陪小孩时间太少,我花了太多时间去自我成长,却不肯牺牲时间陪孩子一起成长,这在中国是很多家长的根本问题,我们不过是简单的把孩子推向社会,推向学校,我们每天真正陪孩子的时间不够多

凌志军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总结出一条这些孩子家庭条件在当地都不算太差,请不要忽略这一点,这就意味着家庭有闲暇也有能力陪孩子,当父母和孩子沟通多且愉快时,孩子就会回报父母最大的期望。

王卓说,自信是内心的标准。也许平庸无奇碌碌无为过一生,但是在内心,拥有强大而坚定力量的人,是不会被其他人所左右的。“卡尔维特教育法”“斯特娜自然教育法”“西尔斯神童养成法”……有这样的社会现实,就有这样的市场,有这样的市场,就有推波助澜的媒体,有这样的媒体,就会培育出越来越多不理性,不客观,只唯现实的家长和老师。但是换个角度看,其实我们很多学生,在更多的方面是拥有极高的情商和口才的——尽管他们的成绩确实不佳。

书中作者提到,孩子“顿悟”的时间其实要到大学二年级才会出现,这真是给初中教育者泼了一盆冷水。细细想来,其实初中教育就是在灌输一些最基本的科学常识问题。就拿历史来说吧,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应该”了解的史实而不是细枝末节。我也有上课习惯“掉书袋”的毛病,今后要尽量回归历史教学的本质期望:培养学生了解生活、热爱人生、辨析真理的能力和愿望,而不只是单纯的堆砌与灌输。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是个说不尽的话题,每次读书都感觉到自己越发的无知,就像西西弗斯般不断努力却只是原地踏步,这种来自自身的压力鞭策我不断寻找出口,除了读书,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期给学生成长以更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