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析现代汉语中缀现象

浅析现代汉语中缀现象

浅析现代汉语中缀现象中缀现象自提出起,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目前语言学界对这一现象仍存在很大的分歧。

本文从学者们争议最大的“得”“不”“里”以及数字型语素入手,探讨现代汉语中是否有中缀,以及如果有中缀,什么样的语素才算是中缀的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中缀得不里一、中缀现象的提出及研究现状汉语作为一种典型的孤立语,缺少形态的变化,主要靠虚词语序来保证其意义表达的准确性。

因此,长期以来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多集中在语义方面,很少对其结构和形态作细致、系统的研究。

五四运动后,新词大量产生。

当时,新词的产生除了音译之外,主要运用词根复合法和词缀、词根附加法,为保证新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对汉语词汇结构的研究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提出了“骈列”“前加”“后附”等构词方式。

在此基础上,黎锦熙先生于1923年草拟了《复合词构词方式简谱》,后改为《汉语构词法——多音词表》,表中从相属的复合词中分出了词头、词嵌、词尾。

因此,可以说,黎锦熙先生是汉语言学界提出中缀的第一人。

中缀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R.R.R哈特曼、F.C斯托克,2000)中的定义是”插入词中的词缀”。

其中词缀是加在词基上以构成新词干的语素。

当今语言学界就现代汉语中是否存在中缀这个问题分为两大派。

一派认为无中缀,以刘淑新、祝鸿杰、周荐等先生为代表;一派认为存在中缀,以任学良、陈光磊、赵元任等先生为代表。

前一派中的刘淑新先生认为,汉语派生式的词缀,依其置于词根的前后有前缀、后缀两类。

祝鸿杰先生说:“我们在词缀的划分中没有列入中缀。

”后一派中的任学良先生认为,中缀即词嵌,并将“黑不溜秋”中的“不”,“叽里呱啦”中的“里”,“乱七八糟”中的“七、八”,“丢三落四”中的“三、四”均看作中缀。

陈光磊先生和赵元任先生的观点相近,认为语素“得|不(看得见|看不见)、里(糊里糊涂)、不(酸不溜丢)”等少数几个词是中缀。

二、对中缀的新看法在研究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现今最新学术动向之后,结合现代汉语的特点,我们认为要判断一个语素是不是中缀,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中缀是用以构词的虚语素,它本身不承担任何实在意义,但可以与其他语素一起表示某种抽象的附加意义。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 四 )加 强校 企 之 间 的合 作
实际 ,采取合理有效 的策略 ,让他们调整好心态 ,在竞争 中 求发展 ,找到最适合 的职业 ,从而为社会 的发展做 出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 尹 文彬 . 高职就 业指导存在的 问题及发展 对策 Ⅱ 1 _ 全
针对当前 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 ,我们技工 院校在 注重 培 养技术性人 才的同时 ,还 要不断加强与企业之 间的合 作 ,这 不仅有利 于学校 自身的发展 ,也有利于通过合作 发挥 各 自优 势 ,共 同培养 出社会 与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学校 与相 关 企业 的合作 能达到资源的互用 以及利益 的共赢 ,从本 质上来 说 这也是教育 与生产 实现 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 。 技 工院校 通过 校企 合作 的模式 能有 效提 高学 生 的就 业
问题 ,而且深入 到汉语词 缀研 究的其他方面 。从而使得汉 语 词缀研究达到一个繁荣时期 。 汉语词缀的评判与功能
在现代汉语 ,词缀是争议最大 的语法单 位之一。正如马 庆株所说 “ 在 现代 汉语各级语法单位 中 ,认识分歧 之大 ,术
法体 系。胡 附 、文炼 ( 1 9 5 4 ) 在《 词的分类 》中运用 了派生 词这一概念 ,他还提 出派生词应该从复合词 中独立 出来 。 改革 开放 初期 ,众多 学者 对词 缀 的性质 、范 围等 问题
三 、结论
以安徽 省 为例 安徽 商 贸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 社 会科 学


现 代 汉 语 词缀 研 究概 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着重讨论词缀问题 的专 门论文很 少见 。虽然早期学 者给词缀的名称各有不 同,但是他们所讨 论 的问题 是同一的—— 词缀问题 。正是胡 以鲁 ( 1 9 1 3) 拉开

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_

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_
[ 收稿日期 ] 2005 年 5 月 19 日
*
[ 定稿日期 ] 2005 年 8 月 12 日
本研究得到北京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汉语两字组结构研究 项目资金的资助。
3
语言科学
2005 年 9 月
的类词缀义看作非基本义项, 则在该义项上它们是定位的。 我们认为, ! 性、式、化、 自 ∀ 等是当代汉语中自由地创造新词语的活跃成分, 的确有不同于一般词 根、 也不同于词缀的独特功能。特别是对于汉语信息处理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来说, 它们更有必 要作为独特的类单独处理。目前对于类词缀的认识尚无法满足语言应用中已经提出的新问题。 本文试图在充分利用统计等研究手段、 充分考虑单位的韵律特性的基础上 , 首先通过与词根的对比 说明类词缀与词缀、 助词的共性, 再进一步分析类词缀不同于词缀、 助字的独特性质 , 以期为! 类词缀∀ 的 设立提供更为充分的理由。最后, 再简要说明类词缀在信息处理和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处理的设想。
的、 重要的单位类别。作者发现 , 与词根相比 , 类词缀与词缀、 助字一样具有单向高搭配性、 结构类型个别化和 类化作用的特点 , 意义也较词根明显泛化。与词缀、 助字相比 , 类词缀 主要与双 音词和多音 节类词相 配 , 而 词 缀只能与单音字和部分双音词相配 , 助字则是自 由地与包括自 由短语在内 的所有单 位层级相配。 另外 , 类 词 缀新生类推潜能极强 , 可根据接收向周遍性组配 规则大量新创语义透明的类词字组 , 与词缀明显不同。 关键词 类词缀 单向高搭配性 单位层级 A 新生类推潜能 文章编号 接收向 / 生成向周遍性组配 1671- 9484( 2005) 05 - 0003- 15
表 1
类词缀 + + + + (+ )

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

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

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一、本文概述《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中词缀的性质、特点和分类。

词缀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词汇构成、词义演变以及语言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缀的详细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征,为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词缀的基本概念,明确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文章将回顾词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已有研究的优点与不足,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概述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词缀的界定、性质分析、分类标准以及分类结果等。

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和预期成果,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和分类,为汉语语言学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在现代汉语中,词缀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语言成分,它通常附加在词根或词干之后,形成新的词汇或改变原有词汇的词性、时态或语态等。

词缀在构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虽然数量有限,但组合能力极强,为汉语的词汇系统注入了丰富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词缀的附着性是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词缀总是依附于词根或词干,不能独立存在。

它不能像词根那样自由运用,而是作为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与词根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新的词汇。

词缀在构词中的位置相对固定,通常出现在词根或词干的前面或后面。

例如,前缀“老-”可以构成“老虎”“老师”等词,后缀“-子”可以构成“刀子”“瓶子”等词。

这种定位性使得词缀在构词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有助于人们快速识别和记忆词汇。

词缀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即它们可以与多个词根结合,形成大量的新词。

这种能产性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还使得词汇系统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例如,后缀“-化”可以与“电”“机”“动”等多个词根结合,形成“电化”“机械化”“动化”等词。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作者:朱振华马红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3期摘要:现代汉语的词缀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

本文从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定义与评价标准、词缀功能以及现代汉语词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联系三个角度对现代汉语词缀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缀;定义;功能;对外汉语教学一、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着重讨论词缀问题的专门论文很少见。

虽然早期学者给词缀的名称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所讨论的问题是同一的——词缀问题。

正是胡以鲁(1913)拉开了后代学者对汉语词缀研究的序幕,他把“着”“了”“子”等次称之为“形式语”。

最早将词根、词缀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提出来的学者是胡祥绥,他将词根和词缀作为一对概念系统地提出来。

王力(1945)专门论及了汉语词缀问题,他认为“记号”是一种附加成分,不但附加于词,还附加于短语,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语言像英语的词缀的,因为西方词缀仅仅附着于词,不会附着于短语。

“记号”是专属于汉语的。

学者们此时已经开始注意词缀附着性强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关汉语词缀的研究还有很多,总体看来,汉语词缀初期的研究的各有侧重,都比较零散。

王力在50年代指出,汉语实际上有形态的,不能根据资产阶级语言学家传统观点把他取消。

由此开始一些语言学家就开始效仿西方国家语言的构词法体系来创建汉语的构词法体系。

胡附、文炼(1954)在《词的分类》中运用了派生词这一概念,他还提出派生词应该从复合词中独立出来。

改革开放初期,众多学者对词缀的性质、范围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陈望道(1978)对词缀的性质、范围做了详细的讨论。

80年代,除了对汉语词缀基本问题的研究,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了汉语的“词缀化”现象,在研究视野上更为开阔。

90年代至今,汉语词缀研究进入一个繁荣阶段,马庆株着重讨论了汉语词缀的定性问题。

他还指出汉语词缀是自源性的。

另外,朱亚军、董秀芳都对汉语词缀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论述,为汉语词缀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浅析现代汉语中缀现象

浅析现代汉语中缀现象
时 , 新 词 的 产 生 除 了音 译 之 外 ,主 要 运 用 词 根 复 合 法 和 词 缀 、词 根 附加 法 , 为 保 证 新 词 符 合 汉 语 语 法 规 范 ,对 汉 语
( ) “ ” 一 得
“ ”放 在 短 语 中 间使用 时可 分 为两 种 情 况 。 得 1用在 动 词 和 补语 中间 ,表 示 可 能性 。如 : .
样 的语 素才算是 中缀的 问题 。
关 键词 :现代 汉语 中缀 得 不 里


中缀 现 象 的提 出及 研 究 现状
的 , 中间 不 能再 插 入其 他 成 分 。
汉 语 作 为一 种 典 型 的 孤 立 语 ,缺 少 形 态 的 变 化 ,主 要 靠 虚 词 语 序 来 保 证 其 意 义 表 达 的准 确 性 。 因 此 ,长 期 以 来
5 中缀 具 有 能产 性 。 . 下 面 我 们 综 合 运 用 这 五 条 标 准 对 当 今 语 言 学 界 仍 争 论
对 汉 语 词汇 的 研 究 多 集 中在 语 义 方 面 ,很 少 对 其 结 构和 形 不 休 的 “ ” “ ” “ ” 以及 部 分 带 有 数 字 型 的词 语 进 得 不 里 态 作 细 致 、 系 统 的 研 究 。五 四运 动 后 , 新 词 大 量 产 生 。 当 行 分 析 。
黎锦熙先生是汉语言学界提出中缀的第 一人 。
中 缀 在 《 言 与 语 言 学 词 典 》 ( . . 哈 特 曼 、F C 语 RR R . 斯 托 克 , 2 0 ) 中 的 定 义 是 “ 入 词 中 的词 缀 ” 。 其 中 词 00 插
2 用 在 动 词 或 形 容 词 后 面 ,连 接 表 示 结 果 或程 度 的 补 .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也 不 是 “ 有 ” 没 。 1 .构 词 的 能 产 性 .4 3
17 年 , 9 8 吕叔湘 先 生在 《 汉语 语 法分 析 问题 》 中明确 提
出 了“ 前缀 ” “ 后缀 ” 类 和 类 的概 念 . 出 :汉 语 里 地 道 的语 缀 指 “
零接待” 等词 语 。如果 把这 个 “ ” 零 独立 出来 , 它就不 具备 上
基 础 上 论 述 了类 词 缀 的 产 生 与发 展 。 关 键 词 : 代 汉 语 类 词 缀 产 生 发 展 现
随着新事 物与 新概念 的大量 涌现 ,以及 网络与传 媒 的 日渐发 达 , 词缀 的出现越 来越 频 繁 , 产生 的速度 也是 十 类 其 分惊 人 的。类词缀作 为现代汉 语 中的一种新兴 的语言现 象 , 引起 了语 言研究 者 的普遍重 视 。类 词缀 的产 生 和发展 都是
值 得探讨 的。
1 词 缀 的 概 念 及 其 特 点 . 类
11 根 与 词 缀 .词
1 . 汇意义大 部分虚化 .1 3词
词汇 意义 的大部分 虚化是类 词缀 区别 于词 缀 的最主 要 的特征 。朱 德熙认 为 :真 正 的词 缀 只能粘 附在 词根 成分 上 “ 头, 它跟词根 成分只有 位置上 的关系 , 没有意义 上的关 系。”
这就说 明词 缀是 虚语素 , 意义必 须完 全虚 化 。 吕叔湘 指 出 :
“ 词缀还 要得 加个 ‘ ’ , 因 为他们 在意 义上 还没有 完 类 类 字 是 全虚 化 。” 看来词 汇意义 的虚化及虚 化的程度 是非常关键 的
问题 。
在现代 汉语 中 ,我们 可 以根 据语 素在 词 中的不 同作 用
_薯 曩
董 ≮ 曩

浅议现代汉语的词缀

浅议现代汉语的词缀

摘要 现代 汉语构词法以复合方式为主 . 附加构词法等 只是 占了很 少一部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语言间的频 繁接触以及语言自 身 的一些原 因 汉语 尹除 r一些典 型留缀外 又出J " L3一类语义部词 缀 语 法 化 现
第1 4期 总 52期 2
浅 议 现 代 汉 语 的 词 缀
苏 薇 ( 南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河 南 新 乡 4 3 0 ) 河 5 0 7
中 图 分 类号 : H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9 5 2 1 )4 0 6 一 2 1 0 — 2 X(0 10 — 1 8 O


的、 粘着 的、 定位 的准词缀 , 其使用范 畴也扩大到 了政治 、 社会 、 生 活等 各 个 领 域 。 从构词 的诃 性上来分 ,准词缀所构成词语 的词性 大概有三 种: 名词性 、 容词性 和动词性 。比如准后缀 “ 所构成的词语 形 者” 有两类 意思 . 第一个意思是表示有某种信 仰 、 从事 某种工作或有 某种特性 的人 , 准后缀“ ” 者 之前可以是名词 , 笔 者 、 如“ 马列 主义 者、 唯物 论者 、 修正主义者 、 医务工作者 ” , 等 也可 以是 动词或形 容词, “ 者、 者、 者、 如 老 弱 强 长者 、 记者 、 作者 ” ; 等 第二个是指代 事 物或人 .者 ” “ 之前可 以是方 位词 也可 以是数 字 , “ 如 前者 、 后 者、 二者 、 三者 ” 等。尽管“ ” 者 的意义有些 区别 , 前加词语 的词性 也有很大不 同 . 但是他们所构成 的词语都是名词性 的。这一类就 属 于 名 词性 的准 词 缀 。 二、 准词缀对现代汉语构词 的影响 随着 社会 的不 断进 展 , 言 的频 繁 接触 , 语 准词缀 的数 量在 逐渐增加 。 其数 量的递增必 然对整个 现代汉语 词汇系统 内居于 次要地位 的附加式构词法 ,以及整个汉 语词汇系统产生不小 的 影响。 程湘清先生在《 汉语史专书复音 词研 究》4 【中曾指 出 :先秦 】 “ 时 期 , 法 造 词 中运 用 虚 词 方 式 造 词 …… 虽 然 已经 出现 , 虚 词 语 但 造词 中的名词词头 ‘ ’ 阿 尚未产 生 , 词词尾 ‘ ’ 名 子 也才初具 雏形 ; 但是到 了《 论衡》 , 时 已经出现了形容词后缀 “ ” 然 和前缀 “ 、 可”数词前缀 “ ”名 词后缀 “ 等 , 第 、 子” 并且共 出现 6 3个运用虚 词 成分造词 的附加式 复音 词 , 占复音 词总数 的 2 4 占语 法造 . %, 7 词总数 的 29 %;世说 新语 》 . 3 《 中除 了大量 出现 “ 、 、 ” , 然 可 第 外 还 出现了 主要 用在人名 和称 谓前 的名词 前缀 “ , 阿” 共有 附加 式复 音词 9 8个 .占全书复 音词总数 的 46 %,占语法造 词数 的 5 .1 . 4 %;敦煌变文集》 , 9 《 中 名词前缀 “ 、 , 阿 老”代词前缀 “ , 阿” 动词后 缀 “ 、 、 、 、 地 、 ”名词后缀 “ 、 、 ” 得 着 取 却 当、 其 , 子 儿 头 被广泛应用 , 附加式 复音词共计 36个 , 1 占全书复 音词总数 的 7 7 占语 法 . %, 2 造 词 数 的 8 %(0 3 15 23 3 4 3 0 。汉 语 在 不 断 的 发 展 过 . 2 0 :6 ,4 ,3 ,5 ) 7 程 中, 运用附加式语法构词的数量 和比例都 在不断增加 , 向上 呈 发展的趋势 。 随着社会经济 、 文化 的不断深入交 流和发展 , 汉语 同其 它语 言 的交流也 E渐频繁 。 其是 同英语 的接触 , t 尤 准词 缀的产生 与语 言之间密切 的接触也不无关系 。但是 , 有一点是需要 明确的 , 汉 语 的自身语言特点决定 了词缀在汉语里 的构词方式不能与英语 里 的构 词 方 式 完 全 契 合 。虽 然 很 多 英 语 中 的词 缀 通 过 翻译 进 入 到 了汉语 里 . 是 , 但 它们不 能被称为词缀 , 只能以准词 缀的形式 出现。我们也知道 , 汉语 中的词缀也是由实语素经过长时间的发 展变化才形成 而来 的。而语 言之 间的大量接触 , 尤其是汉语 同形 态语言— —英语 的大量接触 ,也迅 速的加快 了汉语 的词缀化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实词和实词素虚化而来,都要经过从词根到词缀这样一个变化过
程,所以词缀的意义虚化程度也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的词缀 意义已经完全虚化,有的还带有一定的词汇意义。那么,那些结余
词根与词缀之间的构词语素怎样处理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亚军先生根据定位性原
则,再结合语义的虚化程度,将汉语词缀划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 两大类,认为典型词缀除了具备汉语词缀的基本性质之外,还有一 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其词汇义已完全消失,再也不能以其在合成 词里的意义独立成词或用作简称了。类后缀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 是指那些介乎词素与词缀之间的语言单位,它既不是十足的词,又不 是十足的词缀。与典型词缀相比.它或多或少地还保留着原来的词汇 意义。朱亚军先生提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这一对概念符合 汉语实际,但这样就使 “词缀”成为了“典型词缀”和“类词缀”
2.自觉,自动,自私,自发 例1.中“子”就是词缀,它黏着在前面的词根上,位置固定, 并且与前面的成分没有修饰关系,所以是词缀。例2.中的“自”明 显与后面的成分有修饰关系,应该是复合词,而非词缀。 (四)词缀粘附于词根上,属于构词法范畴。 构词法单位与构句法单位相对,构词法中的单位是词素,构句法 中的单位是词。词素中的虚义成分是词缀.词中的虚义成分是虚词。 词缀和虚词是不同层次上的虚义成分。例如: 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Ⅺ) 例1.中的“忽”是形容词,意思是急速;加上“焉”构成复音 词“忽焉”,变成副词.意思是急速的样子,使动作更形象。例2.中的 “焉”是“始一反”的甸尾语气词。它是构句法单位.是词.也就是 我们说的虚词。例1.中的“焉”是词缀.例2.中的“焉”是句尾语气 词,它们的性质不同,所处的层次也不同。古代经史注释家一直把它 们视为同物,称作“辞也”或“语助”,掩盖了构词法与构句法的区 别,也掩盖了构词法意义与构句法意义的区别。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到,有些语缀(主要 是后缀)的附着对象可以不仅是词根或词.还可以是短语,例如劳动 ‘语 模范们;还有划入助词的了、过、的等。把前缀、后缀总称为 缀’.就可以概括不仅是词的而且是短语的接头接尾成分,连助词也 可以划入其中。可见,吕先生所谓的“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 全虚化的不独立的语素即黏着语素,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也可 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目前很多学者将助动词也归为词缀,也 就是将词缀等同于吕先生所说的语缀。但我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词缀 应该是附着在词根上的, 《语言学纲要》中说: “前缀、中缀、后 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分、中 加成分和后加成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构成新的词。”[8]也就是说词 缀是粘附在词根上的,是属于构词法的。那么,语缀也就超出了构 词法的范围了。 另外,很多学者还提出了其他一些性质,比如语音弱化、能产 性、单向高搭配性、标记词性等等,但这些性质都不具有普遍性。 以上我所归纳的四点性质是词缀都具有的,对于判断词缀实用性更 强。但并非具备其一就是词缀或者全部具备才是词缀,需要用这几 个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位置固定,意义完全虚化,不能归入基本复 合机构类型,粘附干词根之上是必要条件。
素之后。”[7]例如“自”.既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前,如“自爱、自
救、自杀”.又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后,如“私自、独自、擅自”.都是 “自己”的意思,可见“自”不是词缀。例如前缀“阿、老”.不单 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前;后缀“子、儿、头”.也不单独 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后。 (二)词缀的意义虚化。 虽然一直以来将意义的虚化作为判断词缀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一、什么是词缀
下面比较各位学者对词缀的定义: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Ⅺ“另有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
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叫词 缀。”[1]张斌《新编现代汉语》: “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 缀。”[2]胡裕树Ⅸ现代汉语》: “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 意义。”[3]吕叔湘在Ⅸ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 “语缀(词缀)就 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语素即黏着语素.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 成分,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4]张静《汉语语法问题》认 为“词缀是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词素,这种词 素很抽象.永远不能以原义独立成词,构词时位置固定,有的只能 放在词根之前.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后。”C5] 各位先生对词缀的定义还有分歧,但在位置固定和意义虚化这 两点上看法一致,所以有必要对词缀的性质进行分析。
上,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应在物权法中从民事私权的角度对国家的
土地征收权予以限制。 (一)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缩小国家土地征收权的 范围。 前已述及,我国法律非但没有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和判 断标准,反而通过((-I-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将国家的±地征收权
扩展到经济建设用地。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梁氏物权法建议搞
二、词缀的性质
(一)词缀的位置固定。 许多学者对词缀进行过研究,对词缀的性质,怎样鉴别都有 一些分歧,但在词缀位置国定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朱德熙先生 在《语法讲义》中说: “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 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词缀。”[6]朱亚军认为: “词缀必须是定 位的虚词素,它只能放在其他词素之前或之后,如‘老’、 ‘阿’、 ‘初’、 ‘儿’、 ‘子’、 ‘头’等。表示实在意义的词素在构词 时,其位置灵活多变,既可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其他词
卧、鱼H△凹!丛鱼g旦!丛△ 壁垄迨垄 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
◎宋延媛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I成都610000) 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394—02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词缀是争议最大的语法单位之一。由于词缀的确定原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出现了词缀划分混乱的情况。这给我们 学习词缀,判定哪些是词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通过研读和分析各家的观点,就词缀的定义、性质和现代汉语中“缀”的分类提出了一些学习 后的结论,并据此对《语法讲义》中的词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词缀;定义;性质;分类
(一)我国是发展中的新兴国家,对土地的需求非常大,但中国 人口众多,国有土地的平均值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大量的从农民手中 征用土地,也就是把集体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目前我国是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这就需要在和谐和发展中找到共同点,但实际执行起来是 很难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全国的违法征地事件层出不穷,也激化了少 数地区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的矛盾。但中国目前在走工业化道路,这 就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厂房,也是拉动GDP的需要,如何能在发展 经济的同时做好对老百姓的补偿工作是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 (二)国家垄断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一级市场现行的《土地管 理法》规定,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受到严 格限制。规定限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 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由此,国家为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市 场自由流转设置了法律障碍,其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和增值。由 于我国土地征收的补偿采取按土地原用途补偿的标准而非市场价值 标准,廉价的土地征收成本使政府在征地中获取了本应属于农民的 土地征收与土地出让之间的差价利益。从而土地征收权成为国家获 利的工具,不仅导致原权利人与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显示公平,也 不符合国家征收权的宗旨。这也是土地征收中腐败问题的制度根 源。其主要原因在于补偿不够,农民利益缺乏保障国家在征收土地 时,必然要对土地权利人的财产权利造成损失,而这种损失并非权
三、现代汉语中“缀”的分类
在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单是“词缀”这一概念已经不能很 好的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词汇问题,如果将现代汉语的“缀”分 为“词缀”、 “类词缀”、 “语缀”,很多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一)词缀。 综合各位学者的定义以及以上对词缀性质的分析可以得出,词 缀是意义完全虚化,粘附在词根上表达语法意义或色彩意义的定位 不成词语素。 (二)类词缀。 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词缀也不例外。汉语的词缀多
第48条对公共利益做出了明确规定, “所谓公共利益,指公共道路 交通、公共卫生、灾害防治、科学及文化教育事业,环境保护、文 化古迹及风景名胜的保护、公共水源及引水排水用地区域的保护、 森林保护事业,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该条同时规定, “征收不得适用于商业目的”。该草案虽确定了公共利益的大致范 围,但要增强可操作性,还有待更加细化和具体。 (二)提高对农民的相应补偿。 在我国,土地征收不仅征收了土地的所有权,还连带地征收了附 着于土地之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前文已经分析到,由于我国集体土 地所有权的先天缺陷,土地补偿费实际上掌握在少数管理者手中,导 致农民利益受损。笔者认为,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的原因在于并不是 独立的受偿主体,并没有具体参与进来。与此同时应该提高补偿标准, 给予农民不低于种地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Eli王洪友邹丽萍《论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虚位性》, 《经济与
在《语法讲义》中,朱德熙先生认为 “初”、 “第”是前缀, “们”、 “着”、 “了”、 “过”是后缀,并把“着”、 “了”、 “过”作为动词后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些都应 该是助词,不能算作词缀,我也认为不应该将他们看作词缀。要弄 清楚他们是否为词缀,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词缀,词缀有什么性 质,然后才能识别他们,判定他们是否为词缀。在这方面的讨论很 多,我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万方数据
对集体土地征收的一些看法
◎赵春雨
(襄阳市土地利用勘测规划院,湖北襄阳441000) 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395—01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集体±地征收的现状,找出了矛盾所在,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特点,提出7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集体土地征收;现状;矛盾;建议
的损失,基本特点是以市场交易规则作为补偿的依据,且补偿的范 围很广,项目细化、确定。
二、对以上问题的几点建议
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土地征收被作为行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