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难情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畏难情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变得胆子小,情绪激动,学习被动,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学习质量也是较差的,如何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情绪,学习起来游刃有余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一、培养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

获取知识的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唯兴趣为先,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对优等生和后进生,没有兴趣都不会乐于学习,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乐意接受任务,克服重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从而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保障学习任务顺利完成。

兴趣与学习虽然不是同步产生的,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情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情境设计,可以是教师语言的描述,也可以是实物图的展示。巧设情景,把“观众”引进场,教师有必要在课前作好精心的准备,创设多种情景,不断引入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所感悟,这样就能充分地把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下提高感性认识,保持持久的兴趣

还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具,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性,在备课中,认真钻研课文资料外,还要精心配备和制作相当数量的教具学具,如:教学挂图、简笔画、绘画作品上的色彩搭配等。

教学挂图可以说是板书设计的前提,起到相当好的辅助作用,往往体现了课文的精彩章节,可以出现在课前或是课中,挂图中备注相关内容的问题,利用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简笔画在教学难于进行的教学活动中也发挥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简笔画明了简单,改善了教学环节,通俗易懂,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色彩,犹如“兴奋剂”,单调的教学过程往往会让学生陷入无聊和厌倦的精神状态,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如果教师在绘画上有一定的基本功,只要把色彩配合简笔画一同展示出来,发挥色彩的重要作用,增强视觉感受力,加上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学生也会精神振奋,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也会在精彩、兴趣深厚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克服。

二、让师爱帮助学生克服出错的心理压力

这是一种非血缘的关系,师爱,是学生成长的第二个要素,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情感,师爱要求教师首先要爱自己,对于一个教师来讲,只会教书,不会育人,不会爱,不懂爱就不会爱。爱学生是师爱的迁移和升华,是师生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所以,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成弟妹,当成朋友,让师爱像阳光般温暖普照众生,抚慰学生幼稚的心灵。

用“师爱”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学会包容学生的错误。对学生,出错是难免的,不出错就不知悔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进步,由于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心中充满了挫败感,心理承受不了压力,就会形成胆怯的心理,但这些心理因素的形成主要源自于自身自卑心强,缺乏足够的自信,怕说错话,做错事,害怕教师的批评,历来,教师给学生根深蒂固的威严印象,也给学生造成一种震慑作用,使学生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所以,师爱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爱,而不是让学生“怕”老师,在教学中,师爱如果没有充分表露,感觉不到师爱的力量,“怕”学随之就变成了厌学,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压力,一种苦差事,教师的爱没有起到推动的作用,学习就成了一件令人头痛的事。

40分钟的课堂,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把目光集中投向优秀的学生,把后进生置之度外,缺乏对后进生的关注,让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变少了,学习兴趣也就没有了,所以,教师课堂上,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好学生与后进生)的动向,及时纠正他们在学习中所产生的一些消极的思想情绪,正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克服其焦燥心理。

用师爱帮助学生,在学生出错时,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和支体语言来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中不用害怕出现错误,敢于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发他们的上进精神,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不足,学会自我纠正,树立信心,自尊心,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用心关爱学生,对学生有强烈的师爱,让他们在心中消除教师形象威严的心理紧张感和恐惧感,使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三、营造良好和谐学习环境,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前提,可以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谐的学习环境涵盖了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气氛和师生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谐调好生与生、生与师关系的良药。

教学活动,主要以师生的双向互动来开展,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种关系可以在学习中谐调好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乐学的积极情绪,从而克服焦虑。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把握好有利引导学生学习成长的时机,创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懂得并尊重他们的需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身份,摆正自身的角色地位,把自己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创新者,但作为教师,要明白一个道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师要俯下身来和学生说话,充分利用恰当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亲和力。

实现师生的互动,也要转变学生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帮助学生改变老套的学习方法,在生生交流中,学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发挥自身优点,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主动交流,探讨中,获得更多需求,更多的乐趣,从而克服惧怕的心理,得到长远的发展与进步。

四、改变教师过于单一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衡量一个人或事物的作用或价值,在教学上,对学生价值的评价,必须注重公平与合理,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的价值和成绩只是单一的、片面的表象,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就是助推器,不仅可以激发内心的情感,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教学中,后进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大多品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教师如果一孔窥物,以点带面来评价学生,这样不但显得片面而且非常粗浅,由于学生心智的发展不够健全,心理承受力差,受到教师的肯定,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往往表现得比较兴奋,而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多都表现得害怕,胆小,学习成绩落后。像这些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也要看到他们的长远。诚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肯定,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非常兴奋,可见,一个经常受到教师鼓励和一个没有得到平等对待的学生相比,这两种人在学习上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里最迫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在教学中,不论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身与众不同之处,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力,他们同样渴望得到教师的赞赏,这样的学生,一旦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