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安徽滁州233100)

李凡

摘要:《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是海明威晚年的完美之作,可谓是

他一生思想和写作艺术的总结。作者赋予了书中人物和事物深刻的象征寓意,折射出人生的曲折艰险以及人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曲折的人生,并借此阐明作者对于人生、命运和价值观的看法,是其人生哲学的最高体现。海明威用简洁含蓄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失而不败的英雄形象,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海明威;老人;人生哲学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经过十年沉寂后的一部力作,是作家数十年的心里积淀,内涵丰富具有多层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大多数评论家或是从人与自然相搏斗的角度来研究主人公的硬汉形象,或是研究主人公必然失败的人生悲剧。也有部分学者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此作的哲学价值,但是并不全面。在此,透过分析该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来阐释海明威的创作动机和海明威的人生与作品的关系,了解并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从而全面揭示出该作所蕴含的人生哲学。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一)海明威的创作动机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是根据真人真事而写的,海明威在古巴时听一位老渔夫格雷格里奥-福恩斯特所讲述自己出海捕鱼的亲身经历。老渔夫在1936年的一天出海捕了很大一条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耗了很长时间,在归程的路上又碰到了鲨鱼,回来时只剩下一副硕大无朋的鱼骨架。海明威曾在《老人》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不长的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了这件事。经过十几年的酝酿,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在古

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动笔写《老人与海》,以此来阐释自己对硬汉精神的一种全新理解,更是藉此向读者展现其丰富的人生哲学:强者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不言败就永不败,满足则是幸福以及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二)海明威的人生与作品的关系

海明威早在不满二十岁时就在战场上领略了死亡与勇敢的含义,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赢得过很多荣誉,也为此留下了两百多处伤痕;因而他的所有小说中都惯穿着对死亡、勇敢、失败、胜利等生命含义的思考。海明威的成功与其说是文学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性格上的成功,海明威在晚年由于身患多种疾病和创作力的的枯竭而吞枪自杀,他以这种惨烈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不是因为他软弱,而是因为他不愿以弱者的方式存活。

海明威这位文坛硬汉被誉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不仅在于他在作品中始终坚持追求生命本身的价值,更贯穿在他的实际生活之中。《老人与海》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1]正是海明威的人生信念。这部小说中所表现的强者在“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最能反映海明威的性格,也最能准确解释海明威非凡的一生。

二、《老人与海》中主要人物性格

(一)老人的的性格表现

1、老人与鱼的斗争经历

小说中有着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充满着奋斗的精神。为了证明自己是个非比寻常的老头,老人在第八十五天凌晨满怀信心的出海捕鱼了,这次他把船划得很远以便能碰到大鱼。他又在海上做了精心准备,钓钩的尖儿、弯钩等所有突出的部位都被包在了鱼肉里以保证大鱼在哪个部位都能尝出绝美的味道。到了中午一条大马林鱼终于上钩了,老人通过鱼对钓索的拉力判断出自己根本不是大鱼的对手,只能任凭大鱼拽着小船往东行进着。鱼儿迟迟没有浮出水面,老人只能静静的在船

上观望,老人和鱼在凭着耐力而战斗着。直到第八十六天,老人才看到大马林鱼的第一面,同时被大马林鱼的美和大而震撼,一直称自己是大鱼的朋友。

在与鱼战斗的过程中老人忍受着饥饿和疼痛,并且一次次的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还要再试一次。最终老人凭着自己仅有的智慧和意志战胜了大马林鱼,并将大鱼拴在船边返航。但是在归途中又遇到了垂涎于美味的鲨鱼,老渔夫虽在打败大鱼后已经精疲力竭,但鲨鱼对着大鱼虎视眈眈而来的时候,他此时的思绪是正常的、清醒的、充满了斗志,准备着再与鲨鱼进行斗争。当他击退了最后一条鲨鱼时,大马林鱼已经被鲨鱼们瓜分的一干二净。最后老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所剩无几的鱼骨架回到了岸上,到了家里渔夫早已筋疲力尽,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到梦里去寻找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2、老人的乐观心态

老渔夫桑提亚哥总是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人和事。虽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捕到鱼,以至于最初和他一起捕鱼的好帮手诺曼林也被家人换到另一只船上。人们都认为老渔夫是个倒霉鬼,运气差极了,但是老人自己却不在乎。当听到有的渔夫开着他的玩笑时他却没有生气,反而安慰关心他的诺曼林:“我们两个怎么会没有信心呢?”“而且从洋流来判断,明天肯定是个丰收日”,他还考虑要在第八十五天的时候买张尾数是八十五的彩票。虽然在生活中已经到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地步了,他还是热爱着生活,他每天都坚持自己的爱好看关于棒球赛的消息,还和小男孩讨论吃根本不存在的黄米饭,让男孩帮着拿已经卖掉的渔网;他总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捍卫着自己所热爱的一切。

在梦里老人经常梦到自己儿时在非洲的场景,金色和银色的沙滩、褐色的高山、高耸的海峡、如同孩子般嬉戏打闹的狮子等等一切美好的事物,而那些风暴、女人、大鱼、打斗、伟大的事及老人的妻子,这些他都不再梦到。他在着力抛弃着残忍的现实追求着如童年般美好的时光。他渴望幸福,渴望有着年轻人的活力。在海上,他总是以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海洋,没有惧怕,有的只是理解和宽容。老人始终把海洋当成女性来看待,无论她干了坏事还是给人恩惠,都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老人常想,月亮影响着海洋,就像影响着女人一样。

3、坚韧不拔的意志

虽然凭着多年的捕鱼经验精心布局设网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是自己已年老体弱,很难征服这条力大无比的对手;他只能依靠自己的意志和这条大鱼一较高下。在还没和大鱼正面交锋时,他坐在绕着船的桅杆上,努力让自己什么都不想就这样坚持下去。他很清楚自己该放弃什么该争取什么;钓钩、钓索,还有那倍儿棒的、两百英寻长的卡塔卢尼亚钓索,这些都要放弃,毕竟日后还能重新置备,可是大鱼丢了就不能重来了。大鱼代表的不仅是老人的生计,更代表着他的尊严和希望。“事实上,你不仅是为了让自己活下来,为了卖给别人鱼肉才杀它的,你杀它是自尊心所致。”[2]在与鱼战斗时他虽然手受伤了,但他仍然不放弃,决定用肩膀来和大鱼作战。老人的肩膀当然是抵不过大鱼的,但他仍咬牙坚持着,时不时将肩膀上的钓索挪一挪,以缓解疼痛。老人觉得很舒服,可是同时也有着痛苦,但对于后者,他根本不会承认。

他就是这么一个坚韧的人,即使面对一切的不幸也不会低头。老渔夫为缓解在船上的孤独和疲倦,就回想自己当年和黑人大力士扳了一天一夜的手腕,最后老人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大力士。被十里八村的人称为冠军,这次比赛给了他足够的信心。他确信,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打败任何人。[3]是的,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打败任何人,甚至他自己。这次的远行捕鱼正是他在与过去的自己做挑战,这条鱼比他之前捕的还要大,力气还要强,他战胜了这条鱼就等于战胜了自己。他以战胜大鱼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非比寻常的老头,“以前我就和男孩说过,我是个非比寻常的老头儿,现在,是时候证明这句话了。”老人继续说。其实他已经证明上千次了,这根本不算什么。可是现在他要再证明一次自己,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而且每次他要这样做的时候,也从来不会回忆过去的成就。[4]老人一次次证明一个个全新的自己,他懂得,一味的满足于以前的辉煌,将会成为自己前进的绊脚石。好的时光不会持续多久的,所以他敢于接受别人的嘲笑,但更明白给别人最好的答复就是创造另一个成功的自己。在海上,他一次次鼓励自己别畏惧、别泄气,连泄气的想法都不能有。“我不允许自己败下来,死在一条鱼手里,是多么丢人的事儿。”每一次他都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老人想,可是,他还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我还要再试一次,还要再试一次。同样的事情,反反复复。[5]我想坚持这种力量,不只存在于老人的性格中,同样也存在于老人的习惯中。

每次的坚持与尝试,使老人一次次的获得成功,使他明白坚持对于人生的意义有多大,尤其是对于他这个磨难重重的人。他

敢于迎接一切挑战,他明白动力有多大,阻力就有多大;他同时也知道不幸的人比幸运的人更经得起磨难。当鲨鱼嗅着鱼腥味而来与老人争夺美味时,他又重新鼓起战斗的勇气,“一个人即使被毁灭,也不应被击垮,人绝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老人说。[6]老人不肯服输的精神感染着我,也感染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其实什么也没被打败我,要怪只能怪我出海太远了[7]虽然老人最后还是没能将大鱼完整的带回家,但是他仍然满足于这次的捕鱼经历,重新使人们认识到了一个更新的自己,也使小男孩回到了自己的身边。老渔夫虽然在物质上失败了,但精神上从来没有被打败过。

(二)男孩的性格表现

1、择善而从的态度

男孩诺曼林从小就跟着老人在海上捕鱼,因为老人曾交给他捕鱼的技术,所以男孩非常爱戴老人。虽然父母强行着让他离开倒霉的老人之后,他也钓到了三条不错的鱼,可是每当他从海上归来,看到老人空空的船时,心里不免为之哀伤。为了补足对老人的歉意他每次都帮助老人拿钓索,鱼钩,帮老人拿晚餐和报纸,想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不仅把老人当做亲人来看待,更把他当做自己的偶像,自己的人生标杆。他常说:“优秀的渔夫很多,也有非常不错的,但最好的就只有你一个。”他不在乎老人能否钓到鱼,只希望能和老人在一起。他善于从老人性格中发觉宝贵的精神,并渴求能够跟从老人学习捕鱼的技巧和老人身上那令人崇敬的精神。

当老人从海上带回大鱼的鱼骨架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去看他的就是小男孩。当他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he st a rt ed to c ry,a nd al l th e w ay d ow n t h e r oa d h e w as cr yi ng.”他不仅是为了老人受伤的手而痛哭,更是为了老人历经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而痛哭。这哭声不仅包含着孩子对老人深深的同情和崇敬,更是孩子在老人英雄气概的感召下性格走向成熟的起点。

2、不服输勇于拼搏的精神

马诺林不仅有着择善而从的态度,还有着他从老人性格中所继承的不肯服输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当他离开老人到另一只船上

后,船主从来不让他帮着拿东西。他觉得自己在那条船上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在睡觉时间上为了不被雇主瞧不起,他就让老人早早的喊他起床,他明白没有锻炼就没有成长。他希望能回到老人身边,跟老人学习更多的捕鱼技能,成为像老人那样了不起的渔夫。他的倔强和不服输的精神也正是对老人性格的继承。

最后他决定要重新回到老人身边跟着老人出海捕鱼,他知道以后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一点也不畏惧。他不管老人有没有失败,他所坚持的也正是自己的理想。我还要学许多东西,他知道只有和老人在一起才能得到真正的磨练,才能成为像老人一样真正的渔夫。他的择善而从的态度是他走向成功的动力,而他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正是他走向成功的保障。

海明威说过:青年人要有老年人的沉着,老年人应有青年人的精神。书中老人的性格在不断地感染着男孩,而男孩对老人的关爱、支持以及崇拜则是给老人最大的安慰和动力。

三、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老人与海》中人物很少,情节也很简单,主要讲述一位老渔夫独自出海,在缺乏帮手和工具的情况下杀死了大鱼和鲨鱼的故事。然而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贯穿全书所体现出作者人生哲学的那种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强者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海明威以其传奇的一生在美国文坛树立了一个极为罕见的异端现象,即在生存的重重困境中,人如何冲破悲剧命运的包围,保留存在的勇气。在海明威看来行动就是以生存的尊严、坚忍与激情为支撑的反抗,促使他在那注定要失败的抗争与搏斗中尽其所能、保持良好的气概与风范。在他所有的重要作品中,主人公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面对困难和厄运时,总能表现出一种藐视厄运并奋力征服厄运的优雅风度。

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即使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却依然不肯向命运低头;即使自己倒了多大的霉运,以至于一起并肩作战的队友也被带走,他依然乐观的面对生活;

即使在重压之下也能泰然处之,信心十足的迎接着前方的挑战,原谅那些嘲笑他的人们。在海明威看来,一个人最可怕的是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他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悲剧,而人的唯一的价值和出路就是面对死亡、无所畏惧。晚年的他为了不向病魔低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敢于面对死亡但不愿向命运低头;他敢于接受挫折,但不愿被挫折打败。

人生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是自己的运气不好,想着过一阵子也许霉运就会过去;但是即便是运气,也更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海明威说过:“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就像老人所说:好的事物不会持续多久。在没有好运的时候,我们就得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活着。没有困难和挫折的人生就是没有进步的人生,而我们想得到进步就得学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冷静思考,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它们。而不应该在挫折面前低头,认为这就是命,躲也躲不掉。强者所在乎的不是命运如何的残忍是而是在残忍的命运面前还是否能微笑着与它战斗。

(二)不言败就永不败

我们在品读海明威的作品时,大多有着同一种感想,那些在梦想面前永不言败的人们最终都会成为世界上真正的强者。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不败之人》中的马努埃尔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勇敢的斗牛士,面对凶悍的公牛,他屡战屡败,但最终他凭借着坚持拼搏的精神,战胜了一切。[8]我想不败之人之所以不败就在于他从未承认过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有些时候,我们会被生活中的小挫折弄得灰心丧气,失去了继续面对生活的信心,认为自己不能再去面对更大的挫折了。殊不知,我们已在无形中自己先将自己打败了。有些时候,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我们的生活就像书中的大海一样,有时仁慈壮美,有时残酷无比,让人又爱又怕,他能把刚强的生物变得柔弱,也能把柔弱的生物变得刚强。海明威也说过:“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生活中你如果能像老人一样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海洋,没有惧怕,以不服输的精神勇敢的前进着,那么你就是真正的强者。

海明威晚年被病魔所缠绕,但他并不向病魔低头。虽然死亡是每个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但是他不是因为死亡来临而死,而是适时而死,死在幸福之巅峰者最光荣,这是尼采对海明威自杀的评价。人生中没有真正的成功者也没有真正的失败者,马努埃尔如此,老人和海明威亦是如此,他们不言败就永不败。他们虽失去过曾经的辉煌,但他们失而不败,他们在精神上是永远的胜利者。

(三)知足则是幸福

知足是快乐的源泉。事能知足心常泰,知足欲淡,虽凡亦仙。老渔夫正是个凡人中的神仙,当被鲨鱼吃了四分之一的鱼肉时,虽有一丝的遗憾,但马上他就转念一想,觉得自己少了那些鱼肉,返航就轻松多了。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老渔夫桑提亚哥,虽日子过得一贫如洗,但每天总是乐乐呵呵的,仍然有爱好、仍然有梦想,他觉得躺在那张铺满旧报纸的床上美美的睡一觉再做个好梦就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他虽然衣服上满是补丁,但仍然将最干净的一件衬衫放在妻子的遗像上,以示怀念。虽然没能将大鱼带回家,但是他并没有太大的沮丧,而是默默地回到家倒头就呼呼大睡,醒来后继续关心着自己喜欢的棒球赛。海明威曾说过: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客克服。正是老人的乐观和知足,使得他在厄运面前一点也不悲观,反而是以积极地心态来面对挫折,以十足的信心来挑战困难。海明威在自杀前一天,写给朋友的信中说:“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在困境中,知道寻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平衡,从而满足自己的现状;珍惜自己的拥有,远离欲望的烦恼;品味人生的快乐,保持精神愉快,情绪安定,乐而忘忧。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小男孩马诺林满足于能和老人一起捕鱼,而不是钓到更多的鱼。老人满足于自己捕鱼所的得到的经历和现有的生活,而不是要每天满舱而归。互联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只看我拥有的,不去看我没有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知足了就能活的更轻松;知足了就会变得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而快乐也将会常伴你左右。

(四)性格决定命运

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我们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我们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我们将收获一种命运。”性格决定命运、主宰人生,性格是人较为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渗透于行为的方方面面,并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或是拼搏不息的自信、或信念不泯的坚忍、或是恬静深刻的孤独、或是挑战常规的叛逆。不论是哪一种性格,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都能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价值。作品中的老渔夫是个性格刚强的老头,正是他的乐观自信让他在一次次在失败中重新振作精神、正是他的坚韧顽强让他最终战胜了大鱼。老人的命运是多舛的,因为他善于创造命运挑战常规,但正是他的永不认输让他在坎坷的命运中更优于常人。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态度和风度,而态度决定着方向,风度决定着成效。作品中的老人以必胜的坚决态度和在厄运面前永不低头的风度战胜了大鱼,重新获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海明威曾说过: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的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着的自制、耐心和规律。很多时候,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正是由我们性格所决定的态度和风度所决定的。其实,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应用的好,将性格优势的一面表现出来并加以运用,就会做好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海明威把《老人与海》比作他一生中打到的最大的鱼、最美的狮子。我想这也是他呈献给读者们最好的精神食粮。他用简洁含蓄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失而不败的英雄形象,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高婷.硬汉风度——浅析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 《现代企业教育》. 2006年第9期

2、罗切斯特·海明威,锦华译. 老人与海. 武汉出版社.2014.4

3、罗切斯特·海明威,陌上花译. 老人与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7

4、孙大重.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张思宇. 《老人与海》人物形象解读.《文学教育》.2011年第10期

5、杨达荣.获诺贝尔奖的巨人——海明威. 长春出版社. 1999

杨芳.论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主人公的形象塑造.《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第5期

6、殷亚娇,房永斌.谈《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形象和和斗争精神. 《文学界》.2013年

[1] (海明威 .老人与海.武汉出版社.2014 .156)

[2](海明威.老人与海.武汉出版社. 2014. 160)

[3] (海明威 .老人与海.武汉出版社. 2014 102)

[4] (海明威 .老人与海.武汉出版社. 2014 96)

[5] (海明威 .老人与海.武汉出版社. 2014 138)

[6] (海明威 .老人与海.武汉出版社. 2014 156)

[7] (海明威 .老人与海.武汉出版社. 2014 184)

[8] (海明威. 老人与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答案#(精选.)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卷(开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同一个事物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现象)。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假象)、(错觉)的区别。 5、(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动思维)、(原点思维)。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对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未来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以及社会面貌等的)要求和设想。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深信不疑,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言行准则),(愿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去执著追求、坚决执行)的精神状态。 12、一个意志活动的完成大致要经过(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 13、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实践)。 14、人存在双重进化:(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 15、在讨论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16、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 17、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 18、(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哲学与人生题库完整

哲学与人生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矛盾 17现象 2.实践 18.知行统一 3.本质 19.明辨是非 4.创新能力 20.实事 5.理想 21.信念 6.哲学 22.意志 7.世界观 23.劳动 8.社会价值 24.人的全面发展 9.自信 25.个性自由 10.运动 26.自我价值 11.规律 27.社会理想 12.能动自觉 28.思维创新 13.联系 29.科学思维 14人际关系 30.唯物辩证法 15.因 16.外因 二.填空题 1.________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______又_____的关系叫矛盾。

3.一般来说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二是____。 4.人身选择是人的______表现,是对______的肯定。 5.实践是_____得基础,是一切_____的来源。 6.哲学上所说的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诸要素三间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7.________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8.________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9.________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 10.______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11.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终于解决了输血问题,说明________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3.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结合。 14.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从哲学上讲是指_____________。 15.人身的行动不仅受到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_______的制约。

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卷(练习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C ) A 唯心主义哲学 B 普遍联系的哲学 C 一切从实际出发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一叶知秋”是运用( C )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3、“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B )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4、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D )。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 C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6、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 )。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7、人的本质是( D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B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0、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9月16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嫦娥一号”已经进入到西昌卫星发射场,预计于10月中下旬发射升空。人类能够发射探月卫星,说明了:( B ) ①规律是客观的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们可以摆脱规律的束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事实证明,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就是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的需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只要推出新举措,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C.要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国家相关部门认真行使国家职能有利于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 12、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与陶园明的“世外桃园”都不可能实现,是因为:( B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 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 D.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 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3.“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4.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精选文库 5、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稳定性②客观性 ③复杂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7、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 A.理论B.金钱 C.信念 D.行动 8、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0、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哲学与人生》职高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25×2,共5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 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 B “本质”和“现象” C “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 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4、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 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开卷)答题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30分) 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 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在实际生活中, 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 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D )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B ) A、客观实在 B、运动 C、可知的 D、事物的现象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 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A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B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 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 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 C )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B、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10、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C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 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D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1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

高二政治《哲学与人生》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要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P6 2、物质世界的_______和_______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P7 3、_______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P4 4、人生行动是运用自己的_______和_______实现目的和理想的过程。P15 5、人的行动不仅是_______的外化过程,也是人的_______、_______的展示过程。 P17 6、勇敢有三:_______之勇、_______之勇和_______之勇。 P21 7、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_______变成_______的过程。 P28 8、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_______的过程。 P28 9、_______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P30 10、_______是打开自己的潜能宝库的钥匙。 P30 二、单选题 1、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 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5、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C、世界上存在不运动的物质 D、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三、多选题 1、下列关于自觉能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B、它又称为主观能动性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姓名:班级: 60分)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3、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A、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 4、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主观与客观 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很难企及 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 8、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 ①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②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③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④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持一致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条件性②客观性③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平等、宽容、互惠、诚信的原则 B、交互原则 C、利人利己原则 D、损人利己原则 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13、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4、“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6、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9、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对立统一 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D、自相矛盾 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这个案例说明() A、失败后一定会成功 B、失败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C、对待成功和失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 6.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位国王的权利是无限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随意征税,他曾几次解散议会, 甚至长期不理睬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 动派,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因而引起内战。1647年查理一世被俘。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作为暴君、人民公敌被压上断头台,在伦敦白厅前 的广场被处死。这个故事说明() A.多数人的选择优先于个人的选择 B.不受限制的自由选择是有代价的 C.任何人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D.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自由选择 7.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10.右图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11.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 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 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

高二《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对于人生目标错误的是( ) A.人生要有目标 B.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C.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D.人生目标只有正确的没有错误的 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的是(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③人与自然矛盾 ④人与社会的矛盾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3、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之中有两大发现:是( ) ①唯物史观②无产阶级学说 ③人剥削人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 ) ①全体社会劳动者②社会主义建设者 ③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关于理想和现实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B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不能割裂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现实是由理想决定的,并反映理想。 6、个人理想包括( ) ①生活理想②职业理想③政治理想④道德理想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理想与信念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理想与信念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B 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 C信念是理想的基础与支撑 D理想与信念是彼此孤立的毫无联系 8、从人生的实践来看,要把理想转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①要有坚定的信念②要有坚强的意志③要有钱④培要有自觉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对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意志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培养 ②意志都是脆弱的 ③人的意志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特征 ④顽强的意志需要经过刻苦锻炼形成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属于信念的特点的是( ) ①复合性②稳定性③执着性④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 A、矛盾 B实践 C联系 D辩证 12、下列关于成功与失败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相互依存的 B、是相互转化的 C、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是不可改变的 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认识错误的是() A、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相同的。 B、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C、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D、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14、下列对现象与本质认识有误的是() A、本质是由现象决定的 B、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班级:姓名: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

哲学与人生选择题库

《哲学基础》选择题库 1、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D) A、妄自菲薄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量力而行 2、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 D)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C ) A.两分法 B.两点论 C一点论 D_一分为二 4、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 (A )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 A.①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说明 (C ) A.看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D.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6、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 )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7、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c )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8、“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D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C)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B、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C、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 ) A、“本质”和“现象” B、“现象”和“本质” C、“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12.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 A ﹚ 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13.“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撰写的《汉书·十三王传》,但赋予科学内涵的当代伟人是﹙ B ﹚ A.司马迁毛泽东 B.班固毛泽东 C.司马迁邓小平 D.张衡孙中山 1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答案

13春机械班《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 3、()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 )的区别。 5、()与()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 (2)() 8、()的矛盾、()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要求和设想。 二、单选题 1、“一叶知秋”是运用()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3、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6、人的本质是(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多选题 1、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 B、客观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 2、历史规律的特点()。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 D、具有主观性 3、生产力是()。 A、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B、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C、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D、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 4、理想是人们(),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A、在实践中形成的 B、同奋斗目标相联系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D、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5、社会理想的特点()。 A、有整体性 B、有超越性 C、有阶段性 D、有客观性 6、人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A、生理的适应 B、交往活动 C、社会关系 D、生产力 7、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 B、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C、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发展 D、包括人的活动尤其是劳动自由展开、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 考试试卷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