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繁育揭发发情程序变革和执行要点
奶牛繁殖程序

奶牛繁殖程序北京龙德农业有限公司钟海奶牛的繁殖一直是牛场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牛场的经济效益。
而目前很多的牧场还只是停留在发情配种,自然观察,发现多少配多少的阶段。
为此,奶牛的繁殖应该是有一套相应的程序进行管理,以提高奶牛的正常发情,配种受孕。
一、助产标准1、提倡自然分娩,奶牛出现分娩征兆后10分钟未发现犊牛露蹄和嘴时,进行胎位检查。
2、羊膜囊破裂后,奶牛无怒责时,实施助产。
二、产后管理1、胎儿产出后,立刻进行母牛产道检查,注意出血及撕裂受伤。
2、奶牛产后立刻饲喂麸皮红糖水。
3、肌肉注射缩宫素100单位,V ADE10ml。
4、要求在产后半小时内立即驱赶奶牛站立。
三、产后护理1、产后奶牛的体温监测:夏季:39.5℃、冬季:39.2℃(特别注意炎热季节体温变化)。
2、产后12小时不见胎衣称为胎衣不下,不主张手术剥离,可配合药物治疗实行保守疗法。
3、胎衣不下牛注意体温变化,出现感染可进行输液,配合子宫投药。
四、产后牛繁殖护理1、观察恶露排出情况,注意恶露滞留、恶露颜色异常。
2、产后11~13天肌肉注射6~10mg雌二醇。
3、产后15~21天检查子宫复旧情况,通过检查可刺激子宫恶露排出。
4、产后18~21天肌肉注律胎素半支,促进内容物的排出。
5、产后28~30天第二次直肠检查,发现子宫炎症牛进行投药治疗。
6、产后45天子宫必须净化,等待自然发情。
7、产后60天出现不发情牛立刻进行处理。
(因随着产奶量越来越高,子宫恢复期延迟。
另子宫炎牛处理不及时,容易形成子宫蓄脓、子宫黏连、输卵管炎及卵巢炎)。
五、产后牛理想配种时间1、头胎日产30Kg,70天以上配种。
2、头胎日产20Kg,60天以上配种。
3、经产日产小于20Kg,45天以上配种。
4、经产日产小于25Kg,60天以上配种。
5、经产日产大于35Kg,70天以上配种。
六、发情观察1、夏季早班观察时间应在挤奶前进行。
2、散栏饲养的至少每天应观察6次。
繁殖技术流程要点

发情早期
• • • • 此期持续6~ 小时 表现主要有: 小时。 此期持续 ~24小时。表现主要有: 发情母牛试图爬跨其他母牛。 ①发情母牛试图爬跨其他母牛。 追寻其他母牛; ②追寻其他母牛; 发情母牛被其他母牛爬跨时,不愿意接受, ③发情母牛被其他母牛爬跨时,不愿意接受,一 爬就跑; 爬就跑; • ④兴奋不安,叫; 兴奋不安, • ⑤旁侧母牛靠近时,表现出亲近,有欲爬跨的行 旁侧母牛靠近时,表现出亲近, 为; • ⑥阴户略有红肿; 阴户略有红肿;
5 、输精
• 在解冻精液过程中,输精员要同步做输精 前准备,带手套排净直肠粪便,用纸巾把 外阴擦拭干净,和解冻完精液无缝对接, 从解冻算起3分钟输精完成。 • 输精时使用软外套,枪头到达子宫劲口时 拉开软外套,避免枪头被阴道细菌感染。 • 输精部位:卵泡一侧子宫角大弯处。 • 输精完检查精液是否倒流,有无异常。
当提取精液放回提桶时液氮挥发(冒白烟) 当提取精液放回提桶时液氮挥发(冒白烟)明显说明提桶 提的过高或提出的时间长 ,必须 注意。免污染,这里提一下我们用的 注意卫生避免污染, 器械天天必须消毒,用完用酒精通盘擦拭, 器械天天必须消毒,用完用酒精通盘擦拭, 一周不少于2次烤箱烘烤消毒 次烤箱烘烤消毒, 一周不少于 次烤箱烘烤消毒, • 装枪要迅速,取出精液擦拭干净,用纸巾 装枪要迅速,取出精液擦拭干净, 隔离开手与精液直接接触,剪口装枪, 隔离开手与精液直接接触,剪口装枪,做 到一牛一解。 到一牛一解。
发情后期
①不接受其他母牛爬跨; 不接受其他母牛爬跨; ②发情母牛被其他母牛闻嗅或有时嗅其他母 牛; 尾部有干燥粘液; ③尾部有干燥粘液; ④阴户略有皱褶; 阴户略有皱褶
发情
时期 鉴定指标
爬跨 行为 粘液 阴道黏膜 外阴肿胀度
奶牛繁殖及人工授精操作规范

奶牛繁殖及人工授精操作规范一、奶牛发情的观察与发情周期的把握1、奶牛后备牛发育到一定阶段(一般8—12月龄之间)渐趋成熟的卵泡壁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并进入血液使母牛的行为和生理产生变化,称为发情;第一次发情时,是该牛繁殖档案的起始日;14月龄无初情征候,要作检查、判定原因并采取措施2、每个授精员都应掌握所管牛群的发情周期天数和个体牛的发情规律。
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实施牛群的繁殖3、奶牛发情行为变化:敏感燥动,寻找其他发情母牛,活动量、步行数大于常牛5倍以上嗅闻其他母牛外阴,下巴依托它牛臀部并摩擦压捏腰背部下陷,尾根高抬有的食欲减退和产奶量下降爬跨它牛或“静立”接受它牛爬跨,后者是重要的发情鉴定征候4、奶牛身体变化外阴潮湿,阴道粘膜红润,阴户肿胀;有时体表潮湿,有蒸腾状性。
臀部、尾根有接受爬跨造成的小伤痕或秃毛斑60%左右的发情母牛可见阴道出血,大约在发情后二天出现。
这个征候可帮助确定漏配的发情牛,为跟踪下次发情日期或调整情期提供依据5、发情观察大多数的母牛发情持续为10—24小时(18±12小时)母牛表现发情的时间分布为:0:00—6;00 43%6:00—12:00 22%12;00—18;00 10%18:00—24:00 25%裸视发情观察是目前最实用的方法对异常发情、产后50天未见发情的牛只,应及时检查和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发情6、适时输精静立、接受爬跨和阴户流出透明具有强拉丝性粘液(粘丝提拉可达6—8次,二指水平拉丝可成“y”壮),是输精最宜时段整个发情的征候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发情持续期具有个体差异性观察到静立、强拉丝粘液征候,既予输精,是最佳的机遇通常掌握适时一次输精即可。
只有当触摸卵泡诊断延迟排卵时,才需第二次输精很好的掌握同期发情技术,可更有效的实施繁殖计划,缩短发情周期,弥补漏配牛造成的损失;使人工授精集约化成为可能二、人工输精操作规范1. 直肠检查子宫和卵巢(泡)态势及把握子宫颈输精是规范的人工输精技术2. 触摸卵泡成熟状态,在即将排卵或刚刚排卵时输精,会得到高的授精率3. 输精前及输精中应保持牛阴户周围的清洁及输精器具的干燥与卫生(输精枪外应使用薄膜防护套)4. 子宫创伤出血对精子与受精卵的存活不利,应尽量避免创伤。
奶牛场繁育工作制度

奶牛场繁育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1 目的为了提高奶牛场繁殖效率,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品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牧场经济效益,制定本繁育工作制度。
1.2 原则(1)科学饲养,规范管理,确保奶牛健康。
(2)加强繁殖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先进繁殖技术。
(3)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繁殖效率,降低繁殖成本。
二、组织机构2.1 设立繁育部门,负责奶牛场的繁殖工作。
2.2 繁育部门设繁育经理、繁育员、兽医员、营养员、接产员、饲养员等岗位。
三、繁育工作内容3.1 繁育计划根据牧场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繁育计划,包括繁育目标、繁殖周期、配种方案等。
3.2 奶牛发情观察和配种(1)繁育员负责奶牛发情观察,记录奶牛发情时间和配种时间。
(2)繁育员负责配种工作,确保奶牛在适宜的繁殖周期内完成配种。
3.3 孕检和分娩管理(1)兽医员负责孕检工作,定期对奶牛进行孕检,确保奶牛的正常妊娠。
(2)接产员负责分娩管理,确保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分娩并发症。
3.4 犊牛饲养和管理(1)饲养员负责0-6月龄犊牛的饲养工作,确保犊牛健康成长。
(2)饲养员负责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工作,确保奶牛在围产期内的营养需求。
3.5 繁殖记录和数据统计(1)繁育员负责繁殖记录工作,详细记录奶牛的繁殖情况,为繁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营养员负责数据统计工作,分析繁殖数据,为繁殖决策提供依据。
四、繁殖技术研究和推广4.1 繁育部门负责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效率。
4.2 定期组织繁殖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繁殖技术水平。
五、繁殖设备和设施管理5.1 繁育部门负责繁殖设备和设施的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2 定期对繁殖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保障繁殖工作顺利进行。
六、繁殖卫生和防疫6.1 繁育部门负责繁殖卫生和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2 定期对奶牛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奶牛免疫力。
七、繁殖目标和考核7.1 设立繁殖目标,包括繁殖率、产奶量、牛奶品质等指标。
教你奶牛场的繁殖技术

教你奶牛场的繁殖技术奶牛的繁殖是奶牛场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繁殖策略和技术可以提高奶牛场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介绍奶牛的繁殖周期、繁殖策略以及常用的繁殖技术。
奶牛的繁殖周期奶牛的生殖器官完全发育的时间与品种、年龄、季节等因素有关,一般为6个月至1年,正常生理周期为21天左右。
繁殖周期分为发情、受胎、妊娠和分娩四个阶段。
发情期奶牛的发情通常在接近季节交替(春季和秋季)时出现,也可能因为饲养、营养不良、寄生虫感染等原因而发生滞后或异常。
发情期为1-2天,奶牛会表现出行为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挑拨同伴等行为。
受胎期在发情期内,若未受孕,则周期结束后进入“空怀期”,紧接着便会再次进入发情期;如果受孕成功,则进入受胎期,受胎后奶牛将不再发情。
妊娠期受胎成功后,奶牛进入妊娠期,妊娠期为280天左右。
在妊娠期间,奶牛需要特别关注饮食、运动、保暖等方面的问题,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分娩期妊娠期结束后,奶牛即将进入分娩期。
分娩前6-8周,奶牛需要接受适当的饲养管理和疫苗注射,以确保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分娩时,奶牛需要安静、温暖、干燥的环境,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督导和辅助分娩。
繁殖策略奶牛场的繁殖策略通常包括选配、配种和废牛选育等方面。
选配在选配方面,奶牛场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良好生产性能、强健体魄和适应力强的种公牛和种母牛,进行繁殖配对。
配种在配种方面,传统的人工配种已经逐渐被人工授精和人工受精所代替。
人工授精采用冷冻或液态精液进行,具有成本低、易操作、传染病传播风险小等优点;人工受精则可以进行胚胎移植和优生优育等深入操作。
废牛选育在废牛选育中,奶牛场要及时对出现不良繁殖状况、身体疾病或退产等情况的奶牛进行淘汰,以保证整个牧区的繁殖健康。
常用的繁殖技术除了上述繁殖策略,奶牛场还可以采用以下常用的繁殖技术。
冷冻精液技术冷冻精液技术是现代奶牛繁殖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
通过先将精液冷冻保存,再运输到需要的地点进行人工授精或人工受精。
奶牛繁殖的几方面管理要点

奶牛繁殖的几方面管理要点作者:李鑫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10期摘要:繁殖管理是奶牛管理中的重要生产环节,保持奶牛较为适宜的胎间距,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奶牛的繁殖管理,做好奶牛繁殖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
现重点介绍奶牛繁殖管理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奶牛;繁殖管理;牛群;发情;配种;妊娠;分娩中图分类号:S82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0-0072-011公牛精液的选择因奶牛的产奶性能是具遗传性的,所以在选择奶公牛时,首先要看其产奶能力,其次再看使用寿命。
在选择时要根据本场的实际养殖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公牛。
为了提高奶牛场产母犊的机率,使奶牛场生产出子宫良好、繁殖性能良好的奶牛,一般选择性别控制精液,以提高母犊率,为后备牛的选择提供更多的空间。
精液的品质对于奶牛的配种受胎率,以及犊牛的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配种前要定期对公牛的精液进行检测,以保证精液品质的优良。
目前奶牛养殖生产中常使用冷冻精液进行配种,在使用时为保证精子的活力,要注意正确的解冻精液,并且在解冻后立即输精。
2奶牛的发情管理母牛的初情期一般发生在6~10月龄,平均为8月龄,母牛初情期到来并不意味着就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此时不宜配种。
育成母牛一般在8~12月龄时达到性成熟,当母牛达到性成熟时,并不一定就达到了体成熟,因此,母牛达到性成熟也不是配种的最佳时机,只有育成母牛体成熟和性成熟都发育完全时才可参与配种,一般育成母牛的体成熟发生在16~20月龄,平均18月龄,此时母牛已具备配种能力。
母牛的性成熟、体成熟以及初情期受到母牛的品种、饲养条件、营养水平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做好母牛的发情鉴定工作,选择最佳的配种时机,可以提高配种受胎率。
一般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当母牛发情时,常表现为兴奋、精神不安、不停的走动、哞叫、产奶量下降,愿意接受其他公牛的爬跨。
奶牛育种日常工作流程

62
叶奶牛曳 2019 年 05 期
技术交流
为 10-14 小时遥 2 输精操作原则 慢插尧轻推尧缓出遥 输精时用纸巾把阴门外部擦干净袁保证输精枪
没污染遥 3 输精部位 子宫体渊在子宫角和子宫颈的连接处只有 1-2
厘米冤遥 输精后持续爬跨的牛用相同冻精补配一次遥
八 妊娠诊断 1 初检 每周四渊周五冤对输精后 36渊30冤天以 上 未返 情 成母牛渊青年牛冤与上周未孕成母牛渊青年牛冤通过 B 超检查是否怀孕遥 检查完将结果录入配种记录与配种流水记录 并上报资料员录入软件遥 上周未孕牛只确定未孕后 录入同期记录表进行处理遥 2 一次复检 每 周 六渊周 二 冤 对 输 精 后 57-63 天 初 检 怀 孕 成 母牛渊青年牛冤通过直肠检查法检查怀孕情况袁检查 完将结果录入配种流水记录袁发现未孕牛只后分析 原因尧取消怀孕记录尧录入同期处理记录并上报资 料员取消软件记录遥 3 二次复检 每 周 六 渊周 二 冤对 输 精 后 121 -127 天 复 检 怀 孕 成母牛渊青年牛冤通过直肠检查法检查怀孕情况袁检 查完将结果录入配种流水记录袁发现未孕牛只后分 析原因尧录入流产记录并上报资料员录入软件遥 4 三次复检 每 周 三 渊周 六 冤对 输 精 后 221 -227 天 复 检 怀 孕
青年牛渊干奶前成母牛冤通过直肠检查法检查怀孕 情况袁检查完将结果录入配种流水记录袁发现未孕 牛只后分析原因尧录入流产记录并上报资料员录入 软件取消干奶计划遥遥
九 同期发情 1 预同期程序 1.1 产后 21-27 天子 宫 复旧 检查 袁 对发 现 子 宫炎的牛只进行治疗袁对无严重繁殖障碍渊子宫肿 块严重冤的牛只进行以下流程处理遥 1.2 产 后 29 天 注 射 氯 前 列 醇 钠 注 射 液 6ml/ 0.6mg遥 1.3 产 后 43 天 注 射 氯 前 列 醇 钠 注 射 液 6ml/ 0.6mg遥 1.4 产 后 57 天 注 射 氯 前 列 醇 钠 注 射 液 6ml/ 0.6mg曰观 察 发 情 袁发 现 发 情 后 适 时 配 种 袁并 终 止 以 下程序袁对未发情牛只继续进行以下程序遥 1.5 产 后 68 天 注 射 促 性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100ug袁 观 察 发 情 袁发 现 发 情 后 适 时 配 种 袁 并 终 止 以 下程序袁对未发情牛只继续进行以下程序遥 1.6 产 后 75 天 注 射 氯 前 列 醇 钠 注 射 液 6ml/ 0.6mg遥 观察发情袁发现发情后适时配种袁并终止以 下程序袁对未发情牛只继续进行以下程序遥 1.7 产 后 76 天 注 射 氯 前 列 醇 钠 注 射 液 6ml/ 0.6mg遥 观察发情袁发现发情后适时配种袁并终止以 下程序袁对未发情牛只继续进行以下程序遥 1.8 产 后 77 天 下 午 注 射 促 性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100ug遥 观察发情袁发现发情后适及时配种袁对未 发情牛只继续进行定时输精遥 1.9 注射后 16-18 小时后进行配种遥
规模奶牛场奶牛繁殖管理工作要点

7.5
0.6
100
40
23
9
40
55
8.5
0.6
110
50
23
10
40
55
7.5
0.6
115
50
23
11
40
55
6
0.6
110
30
28
12
40
55
5
0.6
100
30
28
考核 ±1 点 /±3% ±3 点 /±1% 或 ±0.5%
±1 点 /±15 天
±1 点 /±1.5%
75 天内 参配率
成母牛 (%)
卵泡交替发育
第 1 天肌注卵泡刺激素(FSH)200 IU,第 2 天肌注 LH 200 IU, 第 3 天肌注 LH 200 IU
卵巢萎缩或子宫发育不全
停配,淘汰
同期试验 双 PG 单 PG
表 4 奶牛不同处理方法的妊娠率
配种数(头)
怀孕数(头)ຫໍສະໝຸດ 96498535
妊娠率(%) 51.04 41.18
干燥。
PG妊娠率增加了9.86%(表4)。
5.2 发情揭发要准确
5.4 运用 B 超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有条件奶牛场可利用发情揭发设备,如安乐福 (SCR)项圈,可极大减轻劳动量,尤其对隐性发 情或短发情,有极大帮助。
5.3 运用双同期定时输精技术
早期诊断能提高繁殖效率,减少空怀天数[9]。运 用B超技术,在配后30 天进行诊断,快捷方便,经 济准确。对卵巢进行扫描(图2),可准确发现卵巢 状态及疾病,为下一步处理提供了精准数据。
作要点。
1 后备牛选种选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标题:规模化牧场大流程之奶牛繁育揭发发情程序变革和执行要点探讨
韩春林王春江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
奶牛养殖圈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抓奶先抓配;抓配先抓喂;抓喂先抓草;抓大先抓小。
很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想要高产,你的奶牛场必须要有很好的平均泌乳天数,而这取决于牧场繁育工作结果的好坏——繁育工作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宏观的因素。
但是,任何细节都会影响执行效果和执行水平。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感叹养牛就是做减法,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差一点那差一点,结果就差下了。
如何在规模化的牧场里面取得好的繁育成果
下面我们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繁育工作里面什么最重要
从技术角度讲方法和流程当然最重要,从管理角度讲员工的熟练稳定和结果最重要。
好的繁育结果,意味着奶牛在合适的时间进入干奶期,而不是拖延。
拖延意味着效益的损失。
因为以目前我国奶牛的平均生产水平,到了干奶期的奶牛产量,一定会在盈亏平衡线以下,即,每晚一天干奶,就多亏一天。
怎样才能让奶牛正常的进入干奶
唯一的答案,应该是奶牛产后过了主动停配期(一般产后50天左右)后尽早实现揭发发情参配受胎,提高群体奶牛的怀孕率和怀孕及时率。
传统的人工揭发发情的特点
目前,我国大规模奶牛养殖场是以人工监测发情为主流的执行程序。
跟踪观察
以员工肉眼观察的基础,检测和记录奶牛的爬跨为奶牛发情确认的依据。
以及尽可能记录每一头奶牛第一次稳定爬跨时间来推算最佳配种时间。
用多个员工来解决不同圈舍不同班次奶牛揭发发情工作
一般情况下,平均每600头成母牛要用一名员工。
即万头牧场,青年牛和泌乳牛加起来算可参配牛约在6000头牛左右(包括了已孕牛的繁殖管理),这需要繁育员工10个人。
需要多人配合
一个熟练员工即配种员负责配种,需要有一个助手做辅助工作,例如准备冻精和工作器具、记录牛号及清理现场等。
还要有另外一名员工提前做好揭发发情工作,将发情牛只牛号告知配种员。
工作时间长
揭发发情工作贯穿一天的始终。
即三个班次每班次都要有人员进入牛舍去从事揭发发情工作。
配种工作只需要上下午各一次或个别牧场夜班也行参配。
这种传统的结果的执行水平是可以的。
如果执行到位,发情揭发率可以达到65%,受胎率可以达到35%以上,即怀孕率(PR值)可以达到22%的水平(根据DC305理论算法推算的)。
按说,以上情况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深入研究会发现,在习以为常的传统繁育程序中也存在着一些疑问或者是分歧。
传统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人工监测发情的准确率无法保证
按照牛的生理规律,65%左右的奶牛会在晚上9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发情。
而只有35%的牛只在白天发情。
人工监测发情是否能符合这个规律?按照我们实践过的情况,统计奶牛发情的时间比例时,把员工监测发情的数据统计起来,会得出白天发情比率在60%,而晚上是40%。
就是说,员工在后半夜的认真程度会打折扣,这样工作结果就不那么充分和足够精准,即使很多规模牧场辅助使用蜡笔(或喷漆)进行尾根图蜡笔来提高发情检出率,但是配种员也会更多依赖肉眼揭发结果,所以实际生产中这些辅助方法帮助并不明显(详见表1)。
表1 现代牧业集团某某牧场奶牛发情分布跟踪统计
理论数据来自国外研究
奶牛发情表现规律不容易被发现
奶牛的发情表现,可以按照爬跨次数和发情持续时间进行分类,可以得到四种情况。
即发情时间长、爬跨次数多的;发情时间短、爬跨次数多的;发情时间长爬跨次数少的;发情时间短爬跨次数少的。
这其中,只有爬跨次数多发情时间长的牛只最容易被员工现场识别出来。
但从不同类别发情占比与受胎率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最容易用肉眼直接观测出来的,既发情爬跨次数多又发情时间长的牛只仅占发情总数的8.4%。
更多数的奶牛的发情,很不容易仅凭员工现场监测揭发出来,同时不同发情类型奶牛受胎率没有明显差异(详见表2)。
表2 不同发情类型占比与受胎率的关系
数据来自国外研究
配种时间不固定不易掌握
参配时间到首次稳爬时间(母牛接受稳定爬跨是鉴定发情的标志性症状)的不同长短影
响着受胎率的高低。
按照国际专家给出的经验数字,从稳爬开始0~16个小时内进行参配,受胎率会相对较高,特别是控制在8~12小时参配,受胎率是最高的。
所以,人工监测发情,能够相对准确的判定首次稳爬时间,这也意味着,参配的时间如果要根据揭发发情的时间来确定的话,三班人员进行揭发情,就需要三个班次进行配种(详见表3)。
表3 首次爬跨到输精时间间隔对受胎率的影响
数据由国外专家查理提供
高产奶牛发情持续时间短不易揭发
再有,越是高产的奶牛,相应的发情持续的时间会越短。
这意味着,凭借员工现场观测想做好揭发情工作,会随着牧场每年不断提高高产而越来越难(详见表4)。
表4 产奶量与发情持续时间的关系
数据由国外专家查理提供
我们借鉴了美国一些大牧场的实际操作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一些程序和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
一天一次配种流程
改变每天三次揭发发情的做法,变成每天一次揭发发情,一次配种。
繁育人员按照挤奶顺序逐个参配牛舍进行完成揭发发情参配工作。
将挤奶后的牛锁在颈夹上
从早晨6点开始,做好准备工作后进入牛舍参配圈,在奶厅的赶牛工将奶牛赶往奶厅挤奶的时候,繁育人员将这一栏颈夹全部上锁。
奶牛挤完奶回到牛舍后上颈夹采食,锁定在颈夹上。
通过涂蜡笔揭发发情
由经验丰富的繁育员从一端开始检查尾根蜡笔涂蜡是不是被爬跨蹭掉,来区分和判定奶牛是否发情。
如果仅从尾根是否被爬跨不能准确判断是否发情的话,需要进一步根据后躯是否有爬跨的痕迹、外阴的特征甚至需要用直肠触诊的方式来准确判定牛只是否发情。
对发情牛只进行参配
判断出发情牛只后,不再涂蜡,只是继续给非发情牛只尾根涂蜡。
这样监测发情后,回来参配时很容易找到颈夹上的发情牛。
这一栏牛揭发发情结束后,迅速对发情牛只进行参配。
奶牛后驱显示屏
参配后进行标识,在牛只“后躯显示屏”标清参配日期。
工作衔接
整理好这一栏现场收尾工作后,刚好赶在下一栏参配圈奶牛回来上颈夹时开展又一轮繁育工作。
总结:在上午10:30前完成全部参配牛舍的揭发发情和参配工作,从人员使用上减少了2~3人(白班、夜班观察发情人员、配种时需要将牛赶到颈夹上),经过一个阶段的对比实践,我的结果显示:
表5 现代牧业某某牧场成母牛一天一次与两次配种数据对比
备注:一天一次配种是指将发情牛全部集中在上午进行配种;一天两次配种是指将发情牛分上午、下午根据发情时间进行配种
关键控制点和难点
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熟练程度
因为是一个人揭发发情也是同一个人配种,因此现场当机立断的准确判定牛只是否发情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如果这一步不能准确完成,以后的都无效。
为了准确判定,繁育员需要带着繁育记录表查牛单,当看到疑似发情牛只的时候,参考记录表上这头奶牛上次发情时间记录,看看这次和上次的时间间隔是不是21天左右,越是符合的,发情的概率就越大。
员工需要非常熟悉相关的专业流程,这对于发情揭发和牛只参配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大量的培训和训练繁育员,使之成为合格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是开展繁育流程变革的基础。
上夹率%
准确高效的揭发发情工作,是以很好的上夹率为前提的。
奶牛从奶厅挤奶回来后采食上夹率越高,繁育员工操作越容易。
尾根涂蜡工作必须要做到100%牛只都要涂到。
因此,个别牛只不采食不上颈夹,也要进行尾根涂蜡。
如果上夹率低于80%,繁育员执行程序的效率就会很费力。
这时,作为管理者要反思,上夹率低的原因。
是不是奶牛在挤奶厅的时间太长挤奶效率或者等待时间太久?奶牛在早晨赶往奶厅之前是不是进行了足够的采食导致回
来也不饿,因此不采食不上颈夹?要观察和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保证良好的上夹率,从而提高繁育工作效率。
图1 现代牧业某某牧场参配牛舍挤奶后所有牛只进颈夹采食奶牛后驱标示
奶牛后躯是非常好的“显示屏”,当我们对牛只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处理之后,都要将处置信息和日期信息标在后躯显示屏上。
每天坚持这样的话,繁育员在进入这一圈开始处理揭发发情工作时,很容易从显示屏上看到已经处理并标识过的牛只,不会在这些牛上花费精力浪费时间,从而将工作效率的提高。
图2 现代牧业奶牛后驱显示屏
图3 现代牧业奶牛后驱显示屏
图4 现代牧业奶牛后驱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