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

合集下载

小奶牛的饲养方法

小奶牛的饲养方法

小奶牛的饲养方法
以下是小奶牛的饲养方法:
1. 饲养环境:为小奶牛提供舒适、干净、宽敞的牛舍,确保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阳光。

牛舍里应有舒适的躺卧区和饮水区。

2. 饲料:小奶牛主要以牧草为主食,可以提供干草、青饲料等,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此外,也可以添加特定配方的粮食来补充营养。

3. 饮水:提供新鲜、干净的饮水,确保水源的稳定供应。

4. 健康管理:定期给小奶牛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定期检查小奶牛的体温、体重和粪便等,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5. 运动和活动:小奶牛需要适度的运动和活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可以在牛舍外面提供合适的活动区域,供小奶牛休息和运动。

6. 骨骼和健康:小奶牛的骨骼生长较快,需要充足的钙、磷等营养物质。

可以提供适当的补充剂或添加剂,以保证骨骼的健康发育。

7. 定期检查:定期请兽医进行体检,检查小奶牛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8. 社交和环境适应:小奶牛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同伴进行互动。

应确保小奶牛与同龄的小牛同在,以促进其社交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发展。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般的小奶牛饲养方法,具体的饲养措施还需根据不同地区、品种和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整。

最好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饲养,以确保小奶牛的健康和幸福。

奶牛养殖技术

奶牛养殖技术
第19页/共21页
谢谢!
第2后各15天内,临产前母牛 应逐渐增加精料喂量,同时减喂食 盐,防止母牛便秘。分娩后补饮热 麸皮及盐钙汤10~20公斤,以利母 牛尽快恢复体力和排出胎衣。
第2页/共21页
泌乳盛期(产后16~100天内) 产后4~6周奶牛达到泌乳高峰,此时可采用引
导饲养方法饲喂,即产后5~7天开始,给母牛饲喂 优质干草和充足饮水,精料每日增加0.5公斤,饲 养水平为饲养需要标准的1.2倍直至泌乳量不再上 升为止,然后开始正常饲养。 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 )
第13页/共21页
引起应激的因素及措施
生产上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较多,不同 的应激因子对奶牛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造成 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应激因子越多,危害越 大。因此,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 虑,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防止奶牛应激的 发生。
第14页/共21页
饲养管理方面,应注意合理的饲养密度。牛舍的通 风换气,将温度、湿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避免 温差过大。不要出现缺水、缺料的现象。如需要 换饲料,应采用逐渐替换的办法。要配制营养合 理的全价日粮,做好饲料原料的检测工作,杜绝 使用假的、劣质、霉变或有污染的原料。要使用 清洁的饮用水。拴系式饲养的奶牛应根据季节适 时进行室外运动。在冬季奶牛白天应散放在运动 场上。除自由运动外,还可以接受紫外线照射, 呼吸新鲜空气,这无疑对增加食欲,提高产奶量, 改善繁殖功能有益。夜露降临时,应收牛入舍, 以免引起胃肠疾病。夏天,中午日照强烈,运动 可改在夜间或早晨进行。
第17页/共21页
环境治理
不管在什么样的外界条件下,必须使奶牛外部 环境与内部功能保持一个动态平衡,才能使其健康 生长。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产奶量,冬、夏季都要 提高日粮营养物质的浓度,增强牛抗寒防暑的能力。 冬季要将牛舍的窗户关闭,牛床上要铺厚垫料。夏 季要在牛舍内安装喷淋与通风系统或采用其他降温 设施。遇到高温气候,白天不要在室外放牛,夜间 应增加饲喂的次数,尽可能地提高奶牛的采食量。 另外,还应做好杀虫灭鼠工作,防止虫、鼠及其他 动物对牛只的骚扰等。

奶牛场饲养管理与生产工艺

奶牛场饲养管理与生产工艺

奶牛场饲养管理与生产工艺一、犊牛:从出生到断奶1、出生后第一小时1.1确保小牛呼吸。

呼吸困难通常与难产相关,如发生小牛出生后不呼吸必须首先清除小牛鼻中的粘液,并让小牛头部低于身体其他部位,或者倒提小牛几秒钟以便粘液流出。

但这一倒提姿势不应过久。

因为内脏的重量压迫膈肌会阻碍呼吸,一旦呼吸畅通既可采用人为的方法诱导呼吸。

即交替挤压和放松胸部。

1.2脐带消毒大多数情况下,残留在小牛腹部的脐带仅有几厘米长,脐带内的血液必须挤干后再用7%或5%的碘酒浸泡消毒。

1.3饲喂初乳关于饲喂初乳的四条管理措施。

〈1〉初乳是否优质?如果初乳质量有问题,可使用其他母牛的好初乳或贮存的初乳。

〈2〉应饲喂多少初乳?大多数小牛每次喂初乳量为1.25—2.05kg,每次喂初乳量不应超过小牛胃容积的5%,如40kg 的小牛最多只能喂给2kg初乳。

出生的当天应喂给三到四次初乳。

〈3〉何时喂初乳?第一次初乳应在小牛出生并开始正常呼吸,立即喂给最迟不应超过出生后一小时,第二次饲喂应在出生后6--9小时。

如果,第一次饲喂初乳延迟应在出生24小时内增加饲喂次数以使小牛得到足够的抗体。

〈4〉如何饲喂初乳?初乳应保持体温(39度)并使用干净的奶瓶或奶桶饲喂。

1.4将小牛与母牛隔开1.5单独圈养小牛刚出生小牛对疾病没有任何抵抗力。

将新出生犊牛放养在干燥避风的单独畜栏里可降低患病和疾病传播。

此外,随着小牛的生长,单独圈养便于监测小牛对固体饲料的摄入,这一观察决定小牛何时断奶十分重要。

1.6小牛登记打号新生牛应打上永久性标记,照相。

其出生资料必须存档。

2、生后的第一周2.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极大地降低许多疾病的传播,饲喂用具在使用后必须清洗干净。

如用同一奶瓶喂几头小牛,应先饲喂最年幼的小牛,然后再喂年长一些的小牛。

2.2疾病征兆的观察健康小牛通常处于饥饿状态,食欲缺乏是发病第一征兆,一旦发现小牛有患病征兆就应立即通知兽医。

2.3去角当小牛刚刚长出被确定时(10—20天)即可做去角术,去角应在断奶前实行以避免断奶期间额外应激,去角一般采用电烫法或氢氧化钾去角。

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

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

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首先,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开始于选购健康的奶牛。

选购奶牛时,应选购品种纯正、健康、繁殖能力好的牛只,以确保后续的饲养效果。

同时,要选择繁殖力好、乳量高的优良母牛,以提高奶牛场的产奶效益。

其次,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涉及到奶牛的饲料供给。

奶牛的饲料供给是影响牛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常,奶牛的饲料主要由粗饲料和浓饲料组成。

其中,粗饲料主要是青贮料和干草,浓饲料主要是精料、玉米饼、豆饼等。

为了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合理配给饲料,确保奶牛摄入足够的营养。

接着,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中的舍牛与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舍牛舍管理包括舍棚的设计与建设、舍内的环境调控、舍内的卫生管理等方面。

在奶牛场中,应根据奶牛的生长阶段和需要,合理设置舍牛舍,确保奶牛舒适、卫生、安全。

此外,还应对奶牛的行为习性进行了解,做好舍内的维持和调控工作,帮助奶牛扩大产奶量。

最后,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中还包括了奶牛的定时保健与病症防治。

奶牛作为一种牲畜,定时的保健与病症防治对于保持奶牛的健康和提高产奶效益至关重要。

奶牛需要定期接种疫苗,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同时,奶牛还需要进行常规的体温检测和身体检查,以及定期的驱虫和清洁工作,确保奶牛处于健康状态。

总之,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对于提高牛奶品质和产奶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选购、合理的饲料供给、科学的舍牛与管理,以及定时的保健与病症防治,都是保障奶牛健康和提高产奶效益的关键。

奶牛场饲养技术与流程的科学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益和牛奶的质量。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1、犊牛哺育、犊牛出生后1 小时后喂给初乳,一周后开始补喂饲料(开食料)和优质县城干草,开食料按玉米30%, 小麦麸25%,豆粕30%,食盐2%,碳酸氢钙2%,小苏打1% 预的比例配制,让犊牛自由采食,在犊牛舍放置清洁饮水,让犊牛自由饮用,舍内温度保持在10℃-24℃范围;达 60 日龄每日采食精饲料 1 千克摆布时断奶;断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 千克,优质粗料自由采食, 7 月龄后转为青年牛饲养。

2、青年牛饲养。

断奶至 30 月龄称青年牛,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原则饲喂 ,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

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三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饲养: (1)干奶期。

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前 60 天摆布住手挤奶,称作干奶期,干奶前几天少喂或者停喂多汁青绿饲料,控制饮水,增喂粗饲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挤净后在 4 个乳头内注入干乳油剂 ,并药浴后再也不挤奶,若乳房浮现红、肿、热、痛,则视情况进行第二次干奶或者治疗后再干奶。

(2) 围产期,产前 15 天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日粮精粗饲料比为 40:60,注意钙的喂量应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预防产后瘫痪;产后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分娩后1—2 小时第一次挤奶不宜挤得太多 ,只要够犊牛吃就可以了 ,以后每天逐渐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挤净乳房中乳。

(3)泌乳期。

是一泌乳高峰期额外增加 1—20%的精饲料,特别是第一、二胎的母牛;二是泌乳中期(产后 101—200 天),日粮精粗饲料比 50:50。

粗纤维不低于 17%;三是泌乳后期(产后 201 天至干奶)日粮精粗饲料比为 40:60,粗蛋白质 12%,粗纤维不低于 18%。

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水平的牛只分群饲养,赋予不同的饲料配方和不同的喂量;喂料先粗后精 ,或者可采用全混合粮饲喂法饲喂,即将切短(2.5 厘米摆布)的粗饲料和精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和饲喂;每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的舍外运动;牛舍内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保温防寒;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供应和饲养管理;每天观察发情表现与发情状况,适时配种;保持正确卫生的挤奶操作习惯,避免乳腺炎发生,保证生奶卫生.奶牛普通在 8—12 月龄、达成牛体重 45%时浮现初次发情,称初情期,12—14 月龄达性成熟配种适龄时间为 16—18,月龄,体重达成年的 70%或者 375 千克体成熟时,才干配种。

奶牛场的日常管理安排与阶段饲养技术

奶牛场的日常管理安排与阶段饲养技术

牛 群结 构: 常 年 均 衡 配 种 情 况 下. 个 牛 群 的正 常 在 一 结 构 是 : 年 牛:5 % o 成 5 6 %; 后 备 牛 :4 % 4 %, 中后 0 5 其 备 牛 中 :犊 牛 :3 %一 0 5 4 % f f 牛 : 0 3 % ij , r 3 %一 5 -.
目前 我 国三 元 、 明 等 人 型 规 模 化 奶 牛 场 的奶 牛年 淘 光
汰 率 在 2 %一 0 而 广 大 的养 殖 户 不 到 1 %。 5 3%, 5 2犊 牛 培 育
犊 牛 培 育 对 奶 牛场 非 常 重 要
网 胃 的发 育 。
刚 出生 的 犊 牛 在 出 生一 个 月 内常 发 的疾 病 主要 是 犊
钙 06 、 03 。 . 磷 . % %
4青 年 母 牛 的 饲 养 管 理 要 点 奶 牛 的怀 孕 期 平 均 为 20天.预 产 期 的推 算 为 最 后 8
45
45
33育成 母 牛 的 饲 养 .
20 0 8年 0 1月
维普资讯

每 天 2 25千 克 精 饲 料, ~. 青贮 5 8千 克 , 饲 料 自由 ~ 粗
采 食. 日干 物质 采 食 量 为 体 重 的 2 3 每 %一 %左 右 。
为 哺 乳 阶 段 : 6月 为 断 奶 阶段 ; — 5月 龄 为 育 成 牛 阶 段 : 4 — 71
1 - 4月 龄 为 青 年 牛 阶 段( 孕) 4月 龄 以 上 为成 年 母 牛 62 怀 ;2
阶段 。
因 陋 就简 、 归 自然 。 回
犊 牛 培育 要 点 : 刚 出 生 的犊 牛应 在 最 短 f 般 2 5小 时 之 内1 时 间 内 一 — 的

奶牛饲养技术

奶牛饲养技术

奶牛饲养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奶类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我县城郊饲养奶牛的农户也逐渐增多,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奶牛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奶牛饲养技术1.良种奶牛的选购奶牛品种及个体的优劣决定其一生的产奶量。

我国大多数奶牛场饲养的奶牛为荷斯坦黑白花奶牛,这一品种优于其他奶牛品种,产奶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是农户选择的对象。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标准:要求体格健壮,结构匀称,皮薄而富有弹性,体躯长宽深,背腰平直,尻部长平宽,胸部发育良好,腹大而不下垂,身躯从上面、侧面、后面三个位置观察呈“倒三角”,四肢结实、端正。

乳房大,呈方圆形,向前后延伸,侧看前线超过腰角前缘的垂线,底部呈水平状,底线略高于飞节,乳腺发育充分,乳头大小适中,乳静脉粗大而多弯曲,乳井大而深。

②年龄选择:奶牛年龄不同,产奶量有很大差异。

在产第1股时,一般在2.5岁左右,随着胎次及年龄的增加,产奶量也逐渐增加,到4-7胎(即6-9岁)时,产乳量达到最高峰,周岁后开始下降。

因此,准备养奶牛的农户应选购3-5岁以内的青壮年奶牛。

并应从大型正规的奶牛场购买奶牛。

2.加强对奶牛产奶期的饲养管理奶牛产奶有一定规律,一般产奶从产犊后15-20天开始迅速增加,到2个月左右(高产牛到3个月左右)达到产奶高峰,4个月后便显著下降,7个月后快速下降,到10个月末基本停止。

了解这一规律,便于科学合理的饲养,以发挥奶牛最大的产奶潜力。

在母牛干奶期的最后2周到泌乳达到最高峰时多采用“引导饲养法”饲养。

其原则是在不违背科学饲养的前提下,少喂粗料,多给精料,供给充足的饮水,粗料自由采食。

方法是,自产犊前2周起,每天给母牛精料1.8公斤,尔后,每天增加0.5公斤,直到100公斤体重吃到1.0-1.5公斤。

如为体重500公斤奶牛要吃到6-9公斤。

高峰过后按产奶量供给精料,如1头日产奶18公斤,体重600公斤奶牛日粮为:干草3公斤,青贮玉米秸25公斤,玉米4公斤,麸皮2公斤,豆饼0.6公斤,棉饼l-0公斤,鱼粉0.58公斤,贝壳粉60克,食盐50克,磷酸三钙20克,整个产乳期之内饲料要相对稳定,日喂3次,做到青中有干,干中有青,青干搭配,饲喂有序进行,可按下述模式:先添于草叶第1次青贮料、第回次精料一十第2次青贮料、第1次粥料、第3次青贮料一第2次精料一最后用粥料搜剩草。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

高产奶牛养殖技术要点高产奶牛养殖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细致的照顾,将奶牛的产奶能力发挥到最大,提高奶牛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养殖技术。

下面是高产奶牛养殖技术的要点:1. 饲养环境:高产奶牛对饲养环境的要求较高,应提供干燥、通风良好的饲养场所,确保奶牛的舒适性。

在饲养场地的选择上,应考虑土壤排水情况,避免积水和污染。

2. 饲料供应:高产奶牛需要大量的高质量饲料,包括精料、粗料和饲料添加剂。

精料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粗料应含有足够的纤维素。

在饲料供应上,要注意合理配比,确保奶牛的全面营养需求,并定期补充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利用率。

3. 定期喂养:高产奶牛需要按时定量喂养,保证饲料摄入量的稳定性。

一般每天喂养3-4次,每次喂养间隔应保持一定的时间,避免剧烈的饥饿和过度饱食。

喂养过程中,要观察奶牛的进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种类和喂养量。

4. 合理的草料利用:高产奶牛在饮水和进食时会产生大量的唾液,其中包含有助于消化的酶和维生素。

合理利用奶牛的唾液,可以提高草料的消化利用率。

在饲料供应中,可以适当增加粗料的比例,促进奶牛咀嚼和唾液分泌。

5. 疾病预防和控制:疾病是影响高产奶牛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注射疫苗和药物,保持奶牛的健康状况。

6.合理的养殖管理:养殖管理是高产奶牛养殖的关键环节,包括繁殖管理、生理期管理、定期体检、废料处理等。

要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定期检测奶牛的繁殖状况和产奶量,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的稳定性。

7. 增加奶牛的饲养密度:合理增加奶牛的饲养密度,可以增加奶牛间的互动性,促进奶牛的食欲和产奶量。

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密集,避免牛舍内空气不流通,影响奶牛的舒适性和健康。

8.利用现代化设备:在高产奶牛养殖中,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如奶牛自动喂养设备、奶牛挤奶设备等,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养技术与生产工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奶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和各阶段奶牛营养需要参数。

本标准适合于奶牛的饲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栓系饲养是指牛只在牛舍栓系定位饲养的一种饲养模式。

一般牛舍外设有供牛只活动的运动场。

散栏饲养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对奶牛进行分群,提供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采取自由采食的一种饲养方式。

初乳指母牛产后前3天所产的奶。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丰富易消化的养分,可促进犊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

犊牛岛指哺乳期犊牛单独饲养的专用围栏,一牛一栏;一般根据季节、气候以及消毒的需要围栏可移动,所以称之为“犊牛岛”。

犊牛在犊牛岛中饲养至60d即可出栏入群饲养。

犊牛岛可以避免哺乳期犊牛间的交叉感染,提高犊牛成活率。

干物质采食量(DMI)指奶牛所采食日粮干物质的总和。

DMI受奶牛生长发育阶段、产奶量、采食时间、饲料品质、日粮水份、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泌乳阶段的划分(成母牛按其是否泌乳可划分为:泌乳期和干奶期)根据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生产、生理变化和饲养管理要点,习惯上把泌乳期划分为:围产后期(产后3周)、泌乳前期(21~100d)、泌乳中期(101~200d)、泌乳后期(201~停奶)四个阶段。

干奶期干奶期一般为8周。

可划分为干奶前期(干奶前5周)和干奶后期(产前3周,又称为围产前期)。

奶牛经过一个泌乳期的泌乳,在下胎产犊前60d左右使其停止泌乳,使奶牛身体、瘤胃及泌乳系统得以恢复、休整,以利于产犊和下一胎的产奶。

围产期指奶牛产前3周(围产前期)至产后3周(围产后期)这段时间。

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关键时期,其饲养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奶牛的健康和整个泌乳期产奶量,所以围产期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分群饲养根据不同生长发育和泌乳阶段奶牛饲养管理特点,进行分群管理的一种饲养模式。

体况评分是评价奶牛饲养效果的一种手段。

它是以(1-5分)数字化描述奶牛体况的一种评分方法(1分表示偏瘦,5分表示过肥)。

根据奶牛产奶量和体况及时合理调整饲养方案。

4 奶牛分群与阶段划分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阶段,习惯上把牛群划分为:——后备牛●犊牛(0~6月龄)●育成牛(7~18月龄)●青年牛(19~产犊前)——成母牛青年牛产犊后转入成母牛群,成母牛根据其生理、泌乳阶段可划分为:——干奶牛●干奶前期(停奶~产前3周)●干奶后期又称围产前期(产前3周~分娩)——泌乳牛●围产后期(分娩~产后3周)●泌乳前期(产后22~100d)●泌乳中期(产后101~200d)●泌乳后期(产后201d~停奶)5后备奶牛饲养技术后备牛的培育目标满15月龄体重达到参配标准(380kg体重、127cm体高)。

24月龄产犊,产犊时体重达到550kg~600kg。

后备牛各阶段的营养需要与日粮营养浓度后备牛饲养技术总则5.3.1保证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

5.3.2保证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

5.3.3保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5.3.4定期测量奶牛的体尺、体重,评价生长发育状况,调整饲养方案;并将测量记录填入奶牛谱系。

5.3.5哺乳期犊牛在犊牛岛内单独饲养,断奶后按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群,采用散栏饲养的管理模式。

后备牛各阶段的饲养技术要点5.4.1哺乳期犊牛0~60日龄的饲养技术5.4.1.1新生犊牛应在出生后1h内饲喂经初乳即测定免疫球蛋白在50~140mg/ml的优质初乳2~㎏,并在6h后再饲喂2~2.5kg。

初乳温度为38℃±1℃,连续3d,3d后逐渐过渡到饲喂常乳或犊牛代乳粉。

5.4.1.2犊牛出生一周后可训练吃犊牛颗粒料,逐渐增加其喂量。

5.4.1.3哺乳期为60d,全期喂奶量458㎏,每日喂三次,每次喂量约为全天总量的1/3;饲喂颗粒料约46~50kg,自由采食。

5.4.1.4哺乳期犊牛喂奶量及颗粒料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哺乳期犊牛喂奶量表2哺乳期犊牛饲喂颗粒料量5.4.1.5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的粘液,确保呼吸畅通;挤出脐内污物,在距腹部6~8cm 处断脐,并用%的碘酒消毒,擦干牛体;称重、填写出生记录、放入犊牛岛。

5.4.1.6犊牛出生,打耳号、照相、登记谱系。

5.4.1.7去角:犊牛出生后1~3天去角(用专用去角药物,安全方便)。

5.4.1.8去副乳头:在犊牛出生后2~3周进行(用剪刀在乳头基部剪去),并做好消毒。

5.4.1.9犊牛饲喂应做到“五定”、“四勤”。

“五定”即:定质、定时、定量、定温、定人;“四勤”: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勤消毒。

5.4.1.10犊牛的生活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冬暖夏凉,保证圈舍空气清新和犊牛接受光照。

哺乳期犊牛应一牛一栏单独饲养,犊牛用具、饲槽保持清洁卫生。

犊牛转出后用浓度2%火碱彻底消毒牛栏及用具,更换褥草。

5.4.1.11严格执行饲养方案,做好断奶阶段的过渡饲养,60日龄结束哺乳期。

70~80日龄转入犊牛群。

5.4.2犊牛期(断奶~6月龄)的饲养技术要点5.4.2.1 1月龄以后,随着犊牛月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喂量,选择优质禾本科牧草供犊牛自由采食,4月龄前应避免饲喂青贮等发酵饲料。

5.4.2.2做好断奶犊牛过渡期的饲养管理,减少由于断奶、日粮变化及气候环境造成的应激。

5.4.2.3犊牛满6月龄,日粮DM采食量应达到4.5kg/d;粗蛋白达540~580g/d,钙达22~24g/d,磷达14~16g/d。

犊牛混合料喂量~2kg/d。

5.4.3育成牛饲养技术要点5.4.3.1育成牛根据生长发育及生理特点可分为7~12月龄和13~18月龄。

5.4.3.2日粮以粗饲料为主,TMR浓度见。

5.4.3.3培育目标:具体参数见表3。

表3育成牛不同月龄体尺、体重参数5.4.3.4注意观察发情,做好发情记录,以便适时配种。

5.4.3.5根据系谱及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初步划分核心群和淘汰群,以便选择合适的冻精进行配种。

5.4.4青年牛饲养技术要点5.4.4.1分群按月龄和妊娠情况进行分群管理,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5月龄~20月龄;20月龄~预产前21d;预产前21d~分娩。

5.4.4.2各阶段青年牛日粮供给特点表现为:——15月龄~20月龄,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TMR浓度为:粗蛋白是13%,净能是~ Mcal /kg,钙是~%,磷是~%;——20月龄~预产前21d,以中等质量的粗饲料为主,TMR浓度为:粗蛋白是13%~14%,净能是 Mcal /kg,钙是~%,磷是~%;——预产前21d~分娩按成母牛过渡期饲养方式进行饲养,TMR浓度为:粗蛋白是14%~15%,净能是~ Mcal /kg,钙是%,磷是%;——根据后备牛体况评分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日粮营养浓度,掌握精料供给量,防止过肥和生长迟缓;——产前采用低钙日粮,减少高钙饲料喂量,控制食盐喂量。

5.4.4.3注意观察牛只临产症状,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以自然分娩为主,掌握适时、适度的助产方法。

5.4.4.4做好发情、配种、妊检等繁殖记录。

5.4.5后备牛饲养要点见表4。

6成母牛的饲养技术成母牛饲养技术总则6.1.1按奶牛不同的泌乳阶段和生理阶段分群管理,确立各阶段的饲养技术方案。

6.1.2采用合理的饲养工艺,为各泌乳阶段奶牛提供营养平衡、精粗比例合理的高质量日粮。

6.1.3注重奶牛卫生保健,为奶牛创造干净、干燥、舒适的环境。

6.1.4根据DHI报告对牛群实施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

6.1.5成母牛运动场的面积要求:每头10~30㎡;凉棚面积要求:每头6~8㎡。

6.1.6成母牛运动场中设置补饲槽,泌乳牛应设置盐槽。

6.1.7做好成母牛的乳房保健和肢蹄护理。

保证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供应,冬季防止结冰,夏季防止水温升高,有条件的牧场使用电加热水槽,夏季做水槽遮荫处理。

表40~24月龄后备牛饲养标准成母牛不同泌乳阶段的生理规律6.2.1泌乳阶段奶牛的生理规律泌乳阶段奶牛的生理规律,可以用泌乳、体重、DM采食量三条曲线来描述,如图1。

图16.2.2.泌乳曲线6.2.2.1奶牛产后40~60d达到产奶高峰。

6.2.2.2峰值产奶决定整个泌乳期产量,峰值增加1㎏,全期增加225㎏。

6.2.2.3群体中头胎牛的高峰奶相当于经产牛的75%。

6.2.2.4干奶期饲养、奶牛体况、产后失重影响峰值奶量。

6.2.3 DM采食量变化曲线。

6.2.3.1奶牛临产前7~10d,由于生理变化,DM采食量下降25%。

6.2.3.2由于泌乳高峰出现在产后40~60d,而DM采食量高峰发生在产后70~90d,此阶段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表现为产后体重下降。

6.2.3.3合理的饲养技术可提高DM采食量、产奶量,减少产后失重及降低发病率,利于产后发情。

影响奶牛DM采食量的因素为:——日粮水分:以45~50%为宜,当高于50%时,每高出1%,DMI下降占体重的%;——饲料品质,优质牧草可以提高DMI;——全天候采食与全混日粮TMR可以提高DMI;——清洁的饮水可以提高DMI。

6.2.4体重变化曲线及体况评分6.2.4.1奶牛产犊前体况处于~分,由于泌乳早期动用体储备维持较高产奶量的需要,造成体重下降。

泌乳早期体损失不应超过50㎏。

6.2.4.2产后90~100d奶牛体况降到最低(约在分),随着产奶量的的变化和奶牛采食量的增加,体重开始恢复。

6.2.4.3奶牛在泌乳中期体重应得到恢复,200d时体况应达到3分。

6.2.4.4停奶前达到适宜体况(~分),并在整个干奶期得以保持。

各阶段体况变化与评分情况如图2:成母牛各阶段饲养技术要点6.4.1干奶前期(停奶~产前21d)6.4.1.1此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调节奶牛体况,维持胎儿发育,使乳腺及机体得以休整,为下一个泌乳期做准备。

日粮应以中等质量粗饲料为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2%~%,粗蛋白水平12%~13%,精粗比以30∶70为宜。

混合精料每头每天~3公斤。

6.4.1.2停奶前10d,应进行妊娠和隐性乳房炎检测,确定妊娠以及乳房健康正常后方可进行停奶。

配合停奶应调整日粮,逐渐减少精料给量。

6.4.1.3停奶采用快速停奶法,最后一班将奶挤净,用酒精将乳头消毒后,注入专用干奶药,转入干奶牛群,并注意观察乳房变化。

6.4.1.4奶牛体况应处于~分,可根据体况不同,适当分群饲养,便于补饲。

6.4.1.5控制食盐、苜蓿喂量,运动场不设补盐槽。

6.4.1.6 修蹄护蹄。

6.4.2干奶后期(产前3周~分娩)6.4.2.1此阶段又称为为围产前期,体况评分:~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