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和三极管--原理
如何学会二极管三极管

如何学会二极管三极管如何学会二极管三极管引言:二极管和三极管是现代电子学的重要基础组件,它们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路中。
学会使用和理解二极管和三极管是电子工程师和爱好者的必备技能。
本文将介绍如何学会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
一、二极管(Diode)的原理和基本特性1. 原理:二极管是一种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流过的电子器件。
它由一个PN结构组成,其中的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p-n结电进行连接。
当正向偏置时,电流可以流过二极管,形成导通状态;而当反向偏置时,由于存在势垒,电流无法通过二极管,形成截止状态。
2. 特性:二极管具有低阻抗、电压稳定和快速开关等特性。
在电路中,它可以用作整流器、电压稳定器、信号检测器等。
二、三极管(Transistor)的原理和工作方式1. 原理:三极管由三个PN结构(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组成。
它可以放大和控制电流,是电子电路中的重要器件。
通过控制基极电流,可以调节集电极电流,实现信号放大。
根据结型不同,三极管分为NPN型和PNP型。
2. 工作方式:当基极电流为零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没有输出电流。
当给予基极正向电流时,三极管进入饱和状态,具有最大输出电流。
随着基极电流的变化,三极管可以实现不同范围的放大和控制。
三、学习二极管和三极管的方法和步骤1. 理论学习:需要学习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特性。
可以参考电子学教材、在线课程或相关专业书籍,了解它们的背景知识和理论基础。
2. 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亲自动手搭建和测试电路。
可以通过购买电子元器件和实验套装,或者使用模拟器进行虚拟实验。
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中获得经验和知识。
3. 参考案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些经典的二极管和三极管应用案例。
了解它们在实际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和工作原理,有助于加深对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理解。
4. 提问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在各类电子学习论坛、社群或者专业网站上提问和交流。
二极管和三极管工作原理

二极管和三极管工作原理二极管和三极管是我们常见的电子器件,也是电子工程学习的基础。
它们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但又具有一定的神奇之处。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一、二极管的工作原理1.材料的类型二极管主要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材料构成。
P型材料掺杂了具有正电荷的杂原子,N型材料则掺杂了具有负电荷的杂原子。
2.载流子的扩散二极管两端分别连接P型材料和N型材料,这时,电子就会从N型材料中向P型材料中扩散,同时,空穴也从P型材料中向N型材料中扩散。
由于P型材料中充分掺杂了杂原子,因此空穴非常多,电子相对较少;而N型材料中掺杂的是负电荷杂原子,因此电子非常多,空穴相对较少。
这样,空穴和电子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导致了两边的电荷不平衡,形成了正负两极。
3.正向和反向偏置当二极管的正极向P型材料连接,负极向N型材料连接时,这就是正向偏置。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和空穴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形成了一个低电阻通路,电流可以通过二极管。
而当二极管的正极与N型材料连接,负极与P型材料连接时,这就是反向偏置。
在这种情况下,P型材料的电子和N型材料的空穴被迫移向中间的P-N结,形成一个高电阻区域,电流无法通过二极管。
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1.结构三极管由三个掺杂不同型号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分别是负偏控制区域,正偏控制区域和输出区域。
其中负偏控制区域和输出区域都是N 型材料,而正偏控制区域是P型材料。
2.正向和反向偏置在正向偏置状态下,正偏控制区域的P型材料中注入电子,因此电子流向N型材料的输电区域。
同时,P型材料中的空穴流向基极,经过集电极扩散到输出区域的N型材料中。
这样就形成了从输出区域N 型材料中的电子,向依次进入正偏控制区域P型材料中的基极,再到达负偏区域N型材料中的电流路径,从而放大电流的效果。
而在反向偏置状态下,所有区域中的电子都被迫向正偏控制区域的P型材料中移动,抵消空穴电荷。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阻止电流流过集电极的高阻抗路径,从而避免了电路被破坏。
二极管和三级管工作原理

二极管和三级管工作原理二极管是一种具有两个极性的电子器件,它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
二极管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它只能让电流从P型区域流向N型区域,而不能反过来。
因此,当一个二极管连接到电路中时,电流会像从正极到负极一样流过它,这就是二极管的主要作用。
当在N型区域施加正电压,并在P型区域施加负电压时,电子就会从N型区域移动到P 型区域,这一过程使得电流能够通过二极管,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
反之,当在N型区域施加负电压,并在P型区域施加正电压时,电子就会被吸引到N型区域,这就使得电流在二极管处无法流通,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因此,二极管的操作是可以通过对其控制电压来实现。
二极管在电路中有很多用途,例如,用作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
它们也常用于防止反向电压过高以致于元器件损坏。
此外,二极管还可以用于制造发光二极管(LED)和光电二极管。
三极管与二极管不同的是,在它的材料中包含三个不同的区域,其中两个是P型半导体,以及一个N型半导体。
因此,三极管比二极管多了一个极,它的三个极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三极管可以看作是一个电流放大器,可以通过控制基极电压,使电流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流通。
当在基极施加正电压时,三极管转为导通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电流可以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
此时,三极管的放大系数非常大。
也就是说,非常小的输入电流就能够控制大量的输出电流。
另一方面,当在基极施加负电压时,三极管将会被截止。
这时,它的放大系数将变成零,电流无法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
三极管的操作可以被描述成一个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正如上述所述,当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其操作就像一个低电阻一样,因此电流能够很容易地通过三极管。
另一方面,当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时,其操作就像一个高电阻一样,因此电流无法通过三极管。
三极管有许多被广泛应用的用途。
它们被用于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
三极管也被用于制造一些特定的元器件,例如操作放大器和数字逻辑门。
此外,三极管经常用于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
二极管和三极管--原理

二极管图三极管工作原理三极管是电流放大器件,有三个极,分别叫做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
分成NPN和PNP 两种。
我们仅以NPN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一下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一、电流放大下面的分析仅对于NPN型硅三极管。
如上图所示,我们把从基极B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基极电流Ib;把从集电极C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集电极电流 Ic。
这两个电流的方向都是流出发射极的,所以发射极E上就用了一个箭头来表示电流的方向。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就是: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假设电源能够提供给集电极足够大的电流的话),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且变化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是基极电流变化量的β倍,即电流变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们把β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远大于1,例如几十,几百)。
如果我们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跟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Ib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
如果集电极电流Ic是流过一个电阻R的,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 U=R*I 可以算得,这电阻上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二、偏置电路三极管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使用时,还需要加适宜的偏置电路。
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由于三极管BE结的非线性(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对于硅管,常取0.7V)。
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时,基极电流就可以认为是0。
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 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话,这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基极电流都是0)。
如果我们事先在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上一个适宜的电流(叫做偏置电流,上图中那个电阻Rb就是用来提供这个电流的,所以它被叫做基极偏置电阻),那么当一个小信号跟这个偏置电流叠加在一起时,小信号就会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基极电流的变化,就会被放大并在集电极上输出。
二极管和三极管原理

二极管和三极管原理二极管原理:二极管是一种有两个电极(即阴极和阳极)的半导体器件。
它基于PN结的特性,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直接相接而形成的结构。
在正向偏置电压下,P型半导体为正极,N型半导体为负极,形成正向电流。
而在反向偏置电压下,P型半导体为负极,N型半导体为正极,形成反向电流。
二极管的主要原理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
当二极管正向偏置时,P区与N区之间的电子就会向前移动,同时空穴则向后移动,形成正向电流。
而在反向偏置时,由于PN结上有一个势垒,阻碍了电子和空穴的移动,所以几乎没有电流通过。
因此,二极管可以用来控制电流的流向。
二极管的特性使其在电子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作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当正弦波信号通过二极管时,只有正半周期能通过,负半周期将被阻止,从而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此外,二极管还可用于稳压电路、振荡器等。
三极管原理:三极管是一种三个电极(即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的半导体器件。
它是由两个PN结(即P型和N型)组成的。
PNP型和NPN型是两种常见的三极管。
PNP型的集电极和基极为负极,发射极为正极;NPN型的集电极和基极为正极,发射极为负极。
三极管的原理是基于PNP或NPN结的放大作用。
当三极管的基极接受到一个小信号电流时,这个电流通过PN结的放大作用,导致大量的电子或空穴流向集电极。
这样,三极管就能够将小信号放大成大信号。
具体来说,当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非常小。
当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非常大。
通过控制基极电流的大小,可以在截止和饱和之间控制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信号的放大。
三极管具有放大、开关、振荡等功能,因此在电子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三极管可以用于构建放大器,将小信号放大到足够大的程度。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逻辑门电路、时钟发生器等。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形成机理和工作原理

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形成机理和工作原理二极管(Diode)是一种非线性电子元件。
它有两个电极,即正极(P 型)和负极(N型)。
结构上,P型材料有过剩的空穴而N型材料有过剩的自由电子。
这两种类型的材料在接触的区域形成一个PN结。
PN结在二极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形成机理:形成PN结的过程涉及半导体物理学中的杂质掺杂和结构设计。
杂质掺杂是将少量的杂质(掺杂剂)引入到半导体材料中。
在制造P型半导体时,将元素如硼(B)、镁(Mg)等加入到硅(Si)材料中。
在制造N型半导体时,将元素如磷(P)、砷(As)等加入到硅材料中。
杂质的加入会改变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形成P型和N型半导体。
当将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连接在一起时,形成PN结。
在PN结区域,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和N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互相扩散。
当空穴和自由电子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复合。
这会在PN结区域形成一个较窄的无载流子(少数载流子)区域,也被称为耗尽区。
在这个区域内,材料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会形成静电场。
这个静电场会阻止进一步的扩散,形成一个稳定的电势差。
工作原理: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基于PN结的电流流动特性。
当二极管的正极(P型材料)与正电压连接,负极(N型材料)与负电压连接时,称为正向偏置。
在这种情况下,耗尽区变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静电场减弱。
这使得自由电子可以轻松地越过电位垒,流经二极管。
这种流动会产生一个正向电流,在电路中流经二极管。
当二极管的正极与负电压连接,负极与正电压连接时,称为反向偏置。
在这种情况下,耗尽区变宽,静电场增强。
这会扩大电位垒,使得自由电子无法越过它。
因此,在反向偏置下,几乎没有电流通过二极管。
只有在反向电压达到杂质掺杂引入时的峰值电压(称为击穿电压)时,电流才会流动。
此时,二极管处于击穿状态。
二极管在电子学中有许多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是作为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它也用于电压稳压器、振荡器、开关等。
二极管的关键特性是具有低导通电阻和高击穿电压。
三极管检波和二极管检波

三极管检波和二极管检波三极管检波和二极管检波都是无线电通信中用于检测调制在高频信号上的低频信号(即信息)的方法。
以下是这两种检波方式的区别:
1. 工作原理:三极管检波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将高频信号通过三极管放大后,再将其输出到负载上。
而二极管检波则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高频信号通过二极管整流后,输出低频信号。
2. 输出信号:由于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因此三极管检波的输出信号幅度较大,可以驱动较大的负载。
而二极管检波的输出信号幅度较小,通常需要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后才能驱动较大的负载。
3. 响应速度:由于三极管内部存在电荷移动,因此三极管检波的响应速度较慢,无法适应高速信号的检波。
而二极管检波的响应速度较快,可以适应高速信号的检波。
4. 适用场景:三极管检波适用于需要放大低频信号的场景,例如音频信号的放大。
而二极管检波适用于需要高速响应的场景,例如通信、雷达等。
综上所述,三极管检波和二极管检波各有其特点,具体选择哪种检波方式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决定。
三极管和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电路原理

三极管和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电路原理稳压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路,用于使电压在一定范围内稳定。
三极管和稳压二极管是两种不同的稳压电路,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稳压电路原理。
三极管稳压电路是一种基于负反馈原理的电路,它通过反馈电路控制输出电压的变化,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在设定值。
三极管稳压电路的基本原理如下:1.工作原理:三极管依托PN结的特性,提供了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开关。
当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值时,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将电流输入负载。
当输出电压达到设定值时,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停止输入电流。
2.反馈电路:稳压电路中的反馈电路起到测量输出电压并调节三极管工作状态的作用。
反馈电路在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建立一个反馈回路,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产生一个反馈信号,用于控制三极管。
3.电流调节器:稳压电路中的电流调节器用于调整输入电流,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在设定值。
在三极管稳压电路中,电流调节器通常是通过调节电流源电阻来实现。
三极管稳压电路具有以下特点:1.稳定性好:通过反馈回路控制,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在设定值,对电源波动和负载变化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2.反应速度快:基于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响应速度比较快,适用于对电压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电路。
3.可靠性高:三极管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稳压二极管电路原理稳压二极管电路是一种基于Zener二极管特性的电路,它通过Zener 二极管的击穿特性来稳定输出电压。
稳压二极管电路的基本原理如下:1.工作原理:稳压二极管是一种功能类似于普通二极管的二极管,其特点是在逆向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可以击穿,形成一个稳定的逆向电压。
当逆向电压小于设定值时,稳压二极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逆向电压大于设定值时,稳压二极管击穿并维持在设定的电压范围内。
2.电压稳定:稳压二极管通过选择适当的击穿电压,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稳定控制。
在稳压二极管击穿之前,它在逆向偏置下是一个具有高电阻的二极管,只有在逆向电压超过其击穿电压时,它才具有较低的电阻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极管图三极管工作原理三极管是电流放大器件,有三个极,分别叫做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
分成NPN和PNP 两种。
我们仅以NPN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一下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一、电流放大下面的分析仅对于NPN型硅三极管。
如上图所示,我们把从基极B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基极电流Ib;把从集电极C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集电极电流 Ic。
这两个电流的方向都是流出发射极的,所以发射极E上就用了一个箭头来表示电流的方向。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就是: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假设电源能够提供给集电极足够大的电流的话),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且变化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是基极电流变化量的β倍,即电流变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们把β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远大于1,例如几十,几百)。
如果我们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跟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Ib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
如果集电极电流Ic是流过一个电阻R的,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 U=R*I 可以算得,这电阻上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二、偏置电路三极管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使用时,还需要加合适的偏置电路。
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由于三极管BE结的非线性(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对于硅管,常取0.7V)。
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时,基极电流就可以认为是0。
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 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话,这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基极电流都是0)。
如果我们事先在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上一个合适的电流(叫做偏置电流,上图中那个电阻Rb就是用来提供这个电流的,所以它被叫做基极偏置电阻),那么当一个小信号跟这个偏置电流叠加在一起时,小信号就会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基极电流的变化,就会被放大并在集电极上输出。
另一个原因就是输出信号围的要求,如果没有加偏置,那么只有对那些增加的信号放大,而对减小的信号无效(因为没有偏置时集电极电流为0,不能再减小了)。
而加上偏置,事先让集电极有一定的电流,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变小时,集电极电流就可以减小;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就增大。
这样减小的信号和增大的信号都可以被放大了。
三、开关作用下面说说三极管的饱和情况。
像上面那样的图,因为受到电阻 Rc的限制(Rc是固定值,那么最大电流为U/Rc,其中U为电源电压),集电极电流是不能无限增加下去的。
当基极电流的增大,不能使集电极电流继续增大时,三极管就进入了饱和状态。
一般判断三极管是否饱和的准则是:Ib*β〉Ic。
进入饱和状态之后,三极管的集电极跟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很小,可以理解为一个开关闭合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拿三极管来当作开关使用:当基极电流为0时,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为0(这叫做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当基极电流很大,以至于三极管饱和时,相当于开关闭合。
如果三极管主要工作在截止和饱和状态,那么这样的三极管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开关管。
四、工作状态如果我们在上面这个图中,将电阻Rc换成一个灯泡,那么当基极电流为0时,集电极电流为0,灯泡灭。
如果基极电流比较大时(大于流过灯泡的电流除以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三极管就饱和,相当于开关闭合,灯泡就亮了。
由于控制电流只需要比灯泡电流的β分之一大一点就行了,所以就可以用一个小电流来控制一个大电流的通断。
如果基极电流从0慢慢增加,那么灯泡的亮度也会随着增加(在三极管未饱和之前)。
对于PNP型三极管,分析方法类似,不同的地方就是电流方向跟NPN的刚好相反,因此发射极上面那个箭头方向也反了过来——变成朝里的了。
检测三极管的口诀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100或R×1k挡位。
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参看图1、图2不难理解它的道理)。
二、 PN结,定管型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 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 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2) 对于PNP型的三极管,道理也类似于NPN型,其电流流向一定是:黑表笔→e极→b极→c极→红表笔,其电流流向也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参看图1、图3可知)。
四、测不出,动嘴巴若在“顺箭头,偏转大”的测量过程中,若由于颠倒前后的两次测量指针偏转均太小难以区分时,就要“动嘴巴”了。
具体方法是:在“顺箭头,偏转大”的两次测量中,用两只手分别捏住两表笔与管脚的结合部,用嘴巴含住(或用舌头抵住)基电极b,仍用“顺箭头,偏转大”的判别方法即可区分开集电极c与发射极e。
其中人体起到直流偏置电阻的作用,目的是使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三极管二极管的基础知识一.二极管又称晶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DIODE),在半导体二极管部有一个PN结两个引线端子,这种电子器件按照外加电压的方向,具备单向电流的转导性。
一般来讲,晶体二极管是一个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烧结形成的P-N结界面。
二.一些常用二极管电路符号:3.半导体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D”加数字表示,如:D5表示编号为5的半导体二极管。
4.半导体二极管按照所用的半导体材料,可分为锗二极管(Ge管)和硅二极管(Si管)。
根据其不同用途,可分为检波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开关二极管、隔离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硅功率开关二极管、旋转二极管等。
5.半导体二极管的导通电压是:a:硅二极管在两极加上电压,并且电压大于0.6V时才能导通,导通后电压保持在0.6-0.8V之间.b:锗二极管在两极加上电压,并且电压大于0.2V时才能导通,导通后电压保持在0.2-0.3V之间6.半导体二极管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7.半导体二极管的识别方法:a;目视法判断半导体二极管的极性:一般在实物的电路图中可以通过眼睛直接看出半导体二极管的正负极.在实物中如果看到一端有颜色标示的是负极,另外一端是正极. 如下图:正极负极b:用万用表(指针表)判断半导体二极管的极性:通常选用万用表的欧姆档(R﹡100或R﹡1K),然后分别用万用表的两表笔分别出到二极管的两个极上出,当二极管导通,测的阻值较小(一般几十欧姆至几千欧姆之间),这时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红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当测的阻值很大(一般为几百至几千欧姆),这时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红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
c:测试注意事项:用数字式万用表去测二极管时,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此时测得的阻值才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阻值,这与指针式万用表的表笔接法刚好相反。
8.半导体二极管的好坏判别用万用表(指针表)R﹡100或R﹡1K档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要求在1K左右,反向电阻应在100K以上.总之,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若正向电阻无穷大,说明二极管部断路,若反向电阻为零,表明二极管以击穿,部断开或击穿的二极管均不能使用.9.二极管封装及耐压下面主要介绍公司产品所用的一些二极管封装,以便大家认识和了解。
1.封装:DO-35类如:1N4148,插件1/2W的稳压二极管,如下图:1N4148是一种小型的高速开关二极管,平均正向整流电流为150mA, 连续反向电压最大75V, 重复峰值反向电压最大100V.2. 封装:LL-34类如:贴片稳压二极管,如下图:3. 封装:DO-41类 如:1N4007,1N5819,FR107,HER107,如下图:1N5817,1N5818,1N5819 属于肖特基二极管 。
FR107 和HER107的最大正向整流电流和最高反向耐压都是一样的(大家自己进行推算),只是1N4007是普通的整流二极管,FR107是快恢复整流二极管,HER107是高效率整流二极管。
4.封装:DO-15类 如:SB240,SB260,SB2100,HER201,HER202 。
HER208,如下图:SB240,SB260,SB2100属于肖特基二极管,HER201,HER202 。
HER208属于高效率整流二极管。
5.封装:DO-201AD (DO-27)类 如:SB340,SB360,SB3100,SB540,SB560,SB5100,如下图:5.封装:TO-220类(分为铁封和塑封) 如:MBR10100CT ,MBR1011N4001–1A/50V 1N4002–1A/100V1N4003–1A/200V 1N4004-1A/400V1N4005–1A/600V 1N4006–1A/800V1N4007- 1A/1000V1. 1N5817–1A/20V 1N5818–1A/30V2. 1N5819 – 1A/40VHER201–2A/50V HER202–2A/100V HER203–2A/200V HER204–2A/300V HER205–2A/400V HER206+2A/600V HER207–2A/800V HER208– 2A/1000V SB240–2A/40V SB260–2A/60V SB2100–2A/100V 3.SB340–3A/40V SB360–3A/60V SB360–3A/60V SB3100-3A/100V SB540–5A/40V SB560–5A/60VSB560–5A/60V SB5100-5A/100VMBR20100CT ,MBR20150CT ,MBR3045CT ,如下图:塑封 铁封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同一规格的肖特基,如:MBR20100CT ,其塑封和铁封这两种封装不一样,但它的功能是 一样的,可以进行代换,但散热效果会有少许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