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三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探讨[1]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之一。
三位一体服务是指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共同参与并合作的一种农村服务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农民则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立,目的是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农业技术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这种合作也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为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建立提供保障。
政府还可以提供财政支持,投入资金和资源,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政府还可以提供公共服务,例如农业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咨询等,帮助农民提高技术水平,开拓市场。
企业在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可以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企业还可以提供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
企业还可以帮助农户建立农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管理。
农民作为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主体,也需要积极参与到三位一体服务中。
农民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农民需要增强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的管理和决策。
农民要主动寻求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争取政策支持和培训机会。
通过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的实施,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的利益最大化。
政府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企业通过与农民合作,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利润;农民通过获得技术指导和市场支持,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了收入来源。
三位一体服务还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互动和协调,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双向流动。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体系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已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下面,我们将探讨三位一体服务三农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一、三位一体服务三农的内涵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是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服务的一种新模式。
具体包括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和组织协调,企业提供生产资金和市场销售渠道。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构建起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新机制。
二、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构建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是指在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框架下,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农村合作体系,其核心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打破土地、资金、技术等制约因素,实现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完整。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建的多元主体参与的新格局,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1.政府引导,制定政策激励。
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健全农村产业政策体系,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鼓励农村合作社、农户合作组织等新型农村组织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2.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推动合作共赢。
社会组织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扮演着组织协调、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角色,推动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对接政策、资金和项目,为农村企业和农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企业参与,推动农业现代化。
企业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中扮演着技术支持、市场销售和资金投入的角色,推动农村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合作、产业对接等方式,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
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成效与发展建议

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成效与发展建议摘要归纳了辽宁省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模式的三种类型:“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型生态模式户、“多位一体”型生态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
分析了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家园;农村;建议;效益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是辽宁省首创的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综合利用模式。
该模式将沼气池、畜禽舍、卫生厕所、日光温室等有机组合,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建设美好生态家园的基础,取得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1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1.1“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型生态模式户20世纪80年代末期,辽宁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民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主要包括“三位一体”(沼气池、畜禽舍、卫生厕所相结合)和“四位一体”(沼气池、畜禽舍、卫生厕所、日光温室相结合)两种类型。
1.2“多位一体”型生态家园“九五”以来,特别是为了配合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辽宁省在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各项生态家园富民技术的同时,逐渐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由多项农村能源实用技术优化组合建设而成的生态新村。
备选技术主要包括“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四位一体)、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连灶(吊炕)、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等。
“四位一体”的看护房建成被动式太阳房,有效利用太阳能,清洁、节能、冬暖夏凉,室内配备美观、高效、节能、卫生的“吊炕”,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建设配套改圈、改厕、改厨,乃至改水、改路,使农户适应符合和谐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生产、生活方式,并由一家一户的小生态家园汇聚而成规模化的生态新村。
1.3社会主义新农村此项工作始于2005年6月,目前仅处于试点阶段。
根据农业部组织召开的关于部署在辽宁等6个省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紧急会议精神,经反复实地考察、充分论证,辽宁省首批确定了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镇后中所村(城市近郊区)、本溪市桓仁县普乐堡镇龙泉新村(生态旅游区)、朝阳市北票市东官营子乡炮手村(设施农业区)、铁岭市铁岭县大凡河镇小莲花村(粮食主产区)、凌源市万元店镇祝家营子村5个试点。
上海松江区李春风家庭农场 “三位一体”集约发展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上海农村经济圆园20年第4期上海松江区李春风家庭农场“三位一体”集约发展破解“谁来种地”难题在经济发达的上海都市圈,近几年从事农业经营的成本在不断抬高,“谁来种地”问题凸显。
李春风家庭农场通过规模经营、种养结合、延伸产业链等,实现了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案例表明,在都市郊区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种植,实现增收,应当具备几个要素:一是适度规模,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实现合作共赢。
李春风400多亩的农场规模是在配置农业机械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的。
同时,李春风与其他4户家庭农场联合为本村提供农机服务,每年为农场带来5万元的增收。
二是种养结合,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达到节本增效。
李春风通过种养结合,实行养猪粪尿还田利用,使农场化肥施用量减少了30%,提升了稻米的品质。
且注重养地,通过种植绿肥、深翻等提升土壤质量,农场生产的大米顺利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A 级。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农场通过加工初级产品、注册商标等方式转变了产品销售模式,使得水稻每亩增收约250元。
李春风家庭农场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腰泾村,创办于2008年,现有经营面积430亩,是集品牌稻米绿色生产、生猪饲养和现代农机服务“三位一体”的集约型家庭农场。
农场主李春风原来在松江工业区一家合资企业工作。
2008年,李春风弃工从农,子承父业,开始经营117亩粮食家庭农场。
2011年,探索“种粮+养猪”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家庭农场。
2013年,组建农机互助点。
2015年,创办上海万群粮食专业合作社。
2016年,注册“李春风”牌大米商标。
2019年,家庭农场大米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A 级。
农场大米年总产量在2.4万公斤,净收入约40万元,生猪总出栏1500余头,净收入约12万元,提供农机服务净收入约5万元,真正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的现代农民致富之路。
李春风曾先后获得2014年全国十佳农民、2010-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第十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五届松江区人大代表。
农业“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农业“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以资产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的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起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来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增收。
生态农业产业园在城市公园中悄然兴起,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态农业产业园内涵解析必定从生态与农业入手。
第一,生态特性。
生态特性主要反映在产业园的建设中,旨在保证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保证园区生命力永葆生机的重要条件。
要实现生态性,在产业园规划建设中要做到:以保护景观自然资源和生态农业环境为基础,以产业园区域内外的环境的衔接和和谐发展为重点,产业园区的功能组成、空间布局要突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产业园区内所有设施的建设要以减少对自然原生态破坏为前提,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和游客的游玩行为要体现有保护园区的意识。
第二,农业特性以农业为依托发展旅游,以此获得的物资也要维护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产业园具备农业的生产功能,充分发挥了农业资源的天然属性,在保留农业资源的本质景观以外,还注重衍生产品的开发,实现功能的多样性。
第三,休闲特性休闲聚集区,是为满足由核心吸引物带来客源的各种休闲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休闲产品体系,实际上是各种休闲业态的聚集。
主要包括农家风情建筑、乡村风情活动场所、垂钓区等。
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产业园必定要有其可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地方。
休闲特性体现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景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旅游者消费获得的收入取决与参观园区的旅游者数量。
所以,休闲特性作为与旅游者密切相关的特性,必须鲜明而由特色。
“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能够使园区具备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多种功能,可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和谐而平衡地发展。
农村庭院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探析

农村庭院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探析智慧农业生态链互益平台 2020-10-12一、模式1. 庭院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农村面积较大的庭院,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土地和光热资源,栽植苹果、桃、梨、杏、枣、木瓜、柿、葡萄、猕猴桃、石榴等果树,在果树行间既可套作蔬菜、药材、食用菌等,也可套作果树苗、绿化苗和花卉苗等。
具体种植种类和品种,要根据庭院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农户与市场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应选择结果早、果实品质高(好看、好吃、好卖)、经济寿命长、能美化环境的果树。
这种庭院果菜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和产量;可以合理利用水、肥资源,做到一水一肥两用,节水节肥;可以比平面单作提高中上部空间利用率,发挥不同植(作)物之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生互补的作用;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给市场提供绿色的农副产品,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可以美化、净化、改善农户居住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种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果树的成长期又可分为幼年果树期和成年果树期2种类型:①幼年果树期可分为4种类型:一是果树间套作果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种草莓。
二是果树间套作菜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作矮秆蔬菜。
三是果树间套作苗型,如在果树行间、株间套作果树苗、小绿化苗及花卉苗。
四是果树间套作药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枸杞等经济价值高的药材。
②成年果树期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果树间套种药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耐阴的党参、川芎等药材。
二是果树间套种菌型,如在果树行间套种蘑菇等食用菌。
2. 庭院混合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庭院混合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农村庭院将果树、蔬菜、药材、花卉等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把高秆与矮秆、宽叶与窄叶、早熟与晚熟、地上收获与地下收获相结合,充分利用庭院土地和光热资源,最好选择既可观花又可观果,或既可观果又可观叶的品种。
既能美化农户居住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又能生产绿色优质果品、蔬菜、药材及花卉、盆景等,增加农户经济收入。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在中国,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往往较低,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应运而生,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途径。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是指由农民自愿参与、自主管理、自负盈亏的农村经济组织。
它具有统一农业生产、流通和服务功能,推动农民组织化经营、规模经营、专业化经营的特点。
该体系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和资金支持,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能够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技术帮助。
因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关键。
通过合作组织,农民可以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学习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技能,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合作组织还能够协调资源,集中技术力量和设备,提供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种植、兽草养殖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
在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中,农民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行情,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而通过合作组织,农民可以获得市场调研和分析的报告,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趋势,做出科学决策,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合作组织还能够组织农产品的统一销售,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民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资源。
通过合作组织,农民可以共同筹集资金,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资金利用效益。
合作组织还可以引入金融机构的支持,为农民提供贷款和信贷服务,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更好地支持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市场和资金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该体系还能够推动农村组织化经营、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三农: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新途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推动农业现代化,三位一体服务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对三位一体服务的新途径。
三位一体服务是指政府、农民和企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一种模式。
它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农村一体化服务,包括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以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和生活品质。
传统的三位一体服务主要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力量,缺乏农民参与的实质性内容,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和农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出现为三位一体服务带来了新的途径。
农村合作体系是指由政府、农民和企业组成的合作社或协会,通过共同合作、共同管理和共同收益,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在农村合作体系中,政府起到了组织和调控的作用,农民则成为农村发展的主体,企业则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三位一体服务的优化。
通过合作社或协会的组织,政府可以将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传达给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导向,帮助农民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政府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渠道,帮助农民解决土地流转、农产品销售和融资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
农村合作体系可以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企业可以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渠道,帮助农民进行产品加工和市场拓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企业也可以帮助农民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村合作体系还可以通过农民的参与,实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农民通过参与合作社或协会的管理和决策,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利益和权益,提高自身能力和意识,实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新型农村合作体系为三位一体服务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整合资源和发挥各方的作用,可以实现农村发展的协同效应,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和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