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读后感_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读《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有感

读《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有感

读《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有感读书使人明理,读书催人奋进。

为了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读了《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一书,该书结合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势,精选了100句古代廉政文化的经典诗文,以史为鉴,让人处处以最高标准来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和约束自己。

本书有“亲民”、“勤俭”、“修德”等10篇。

本书“亲民篇”的第一句就是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我不得其解,于是查资料,原来此句的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的意志,以老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而我觉得结合当前的社会把“圣人”换成“为官者”也一样可以。

那么此句就可以这样说:“为官者没有固定的意志,要以老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唐朝狄仁杰为官就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他任大理丞仅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

为官者要“以百姓心为心”,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事事时时都要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先,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先。

文中还引用了吕本中《官箴言》中的一句话“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清、慎、勤,这三个简单的字就能总结为官之道。

清,指的是清廉,公正廉洁,两袖清风;慎,指的是谨慎、慎重,周密考虑,谨言慎行;勤,指的是勤勉,勤政为民,勤奋好学,刻苦上进。

其意思是:当官的大法需要做到清廉、谨慎、勤政。

清,“清正为公,廉洁为名”,为官者必须清正廉洁、严以律己。

这是对每一个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

说到清廉这让我想起了宋朝官员包拯,包拯为官以清廉为世人所赞颂,有次他过寿,吩咐家人拒收任何人的礼品,可谁曾想第一位来给他送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在封建社会拒收皇帝的寿礼是常人不敢做的事,拒收了皇上的寿礼,这是一次震惊天下的拒收寿礼行为,这种“拒礼为开廉洁风”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慎,为官者必须谨言慎行、严以修身。

这是判断为官者是否经得起考验的炼金石。

“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审慎,而败于纵”,为官者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才能抵抗外来的诱惑,不要只顾满足个人欲望,任性而为,就拿当代的苏荣来说,他就没能做到慎权,他在位期间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卖官鬻爵,最终拦挡入狱,留下千古骂名。

读后感——廉洁古诗

读后感——廉洁古诗

读后感——廉洁古诗
今天,我读了一首廉洁古诗《石灰吟》,这首诗是明朝的诗人,于谦写的。

这是于谦12岁的作品。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它的第一句是说石头很难从深山开采出来,第二句是说把石头炼制成石灰的过程很辛苦,说明石灰从出世时即经受磨炼。

后面两句是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煅烧,面对严酷考验,却从容自若,“烈火焚烧”与“若等闲”,鲜明对照,更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后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我在生活上也应该拥有这种不屈不饶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永远不放弃,要一直勇往直前,充满着信心地做每一件事。

不要半途而废,要做倒有始有终,跌倒了就再爬起来,累了休息后再继续干事。

要学会坚强,不能怕吃苦,以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学习上,我们做作业做累了,可以适当的休息一下,但不能光想着玩,光想着下课。

上课时要好好听讲,将来长大了为国家出一份力!。

清廉文化丨古诗词里的廉洁知识

清廉文化丨古诗词里的廉洁知识

清廉文化丨古诗词里的廉洁知识
廉洁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权威,在古代中主要以诗词的形式表达,这些深具含义的诗词往往存有深厚的廉洁知识,让人们得到指引以及启迪。

因此,熟悉一些古代文人抒发的廉洁道德让我们学会正确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才能更加成熟。

首先,可以从孟郊《罢黜》一诗看出,孟郊深深地表达了公正有度的理念:“相见不倚遗礼拜,官至卿止语酒诗”,告诉人们在朋友之间,不该有铺张浪费;在官场上,也务必保持客观公正,不用言语利益纠葛,不误以宴酒乱态度。

其次,宋代大诗人李清照关于廉洁方面,也留下了不少道德内涵的作品。

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诗中就描述了独立廉洁的真谛:“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指出一个人在生活中,既要以精致的操守过每一天,也要学会独立自主,不受同伴的制约。

最后,魏晋词人陶渊明有一诗《送子归夏》,其中有廉洁的道德诫勉:“谁许洗心每新净,几多柔节若违萌”,暗示面临诱惑也要及时坚持自己的固有观念,而不是屈从主流社会价值,从而避免沾染殃害了廉洁的心灵。

以上三首古诗的启示,告诉我们拥有传统的廉洁文化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它既能够彰显主流社会的公正有度,也表达了一种无私真诚的人生观,可以让人们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更加坚守自己的原则,在今日社会活动中精彩绽放,AT此,我们期望大家能够把廉洁文化深入思考起来,在日常生活积极弘扬光大。

廉洁诗词教师心得体会总结

廉洁诗词教师心得体会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的重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廉洁自律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廉洁诗词教师培训,通过学习,我对廉洁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廉洁诗词的内涵廉洁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诗词的形式,传达了古人崇尚廉洁、反对腐败的思想。

通过学习廉洁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廉洁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

二、廉洁诗词对教师的影响1. 提高自身修养廉洁诗词中的廉洁思想,对我们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诗词的内容,更要从中汲取廉洁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2.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廉洁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将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通过学习廉洁诗词,我们可以将古人的廉洁思想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廉洁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将其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廉洁诗词的背景、寓意,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三、廉洁诗词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廉洁诗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廉洁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石灰吟》时,可以让学生了解石灰石的品质,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廉洁自律的精神。

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廉洁诗词朗诵、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廉洁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3. 教育教学评价在教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廉洁素质培养,将廉洁诗词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廉洁诗词是我们教师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廉洁诗词,我们可以提高自身修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廉洁诗词为榜样,努力做到廉洁自律,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有品质的新人贡献力量。

中国古代诗词里的廉政思想(最终定稿)

中国古代诗词里的廉政思想(最终定稿)

中国古代诗词里的廉政思想(最终定稿)第一篇:中国古代诗词里的廉政思想中国古代诗词里的廉政思想中国是诗词的国度。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词中,还有一首首带着历史的沉思,带着清廉的劝戒,带着高洁操守的诗词——廉政诗词。

这些廉政诗词通过抨击贪婪的无耻与愚蠢、弘扬清廉的价值与精神,在我国的文学艺术领域留下了灿烂光辉,也为我国廉政文化的思想宝库增添了精神财富,同时为我们今天弘扬清廉文化、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

崇廉之作羊续将鱼悬于屋檐,以明拒贿心迹。

日久鱼干,人称他是“悬鱼太守”。

明代于谦曾写诗明志自况:“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其另一首诗《入京》曰:“绢帕蘑姑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真清廉之极。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人正直。

为政清廉,鄙视逢迎,一生写过不少廉政诗。

一首题竹诗曰:“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赃私遍鲁东。

”作者两袖清风,一贫如洗,还担心别人无端怀疑,其高风亮节恰似竹君子,我们不能不为板桥精神所感动。

刺贪之作唐代有一位叫曹邺的洋州刺史,曾写过一首流传很广的《官仓鼠》,诗曰:“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诗经?硕鼠》曾用大老鼠比喻剥削者,曹邺借用比兴的艺术手法,用官仓鼠比喻贪官污吏,并对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抨击,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封建社会进行了无情的谴责。

唐代李峤曾写过一首咏钱诗:“九府五铢世上珍,鲁褒曾咏道通神。

劝君觅得须知足,钱解荣人也辱人。

”在这首咏钱诗里,诗人劝告人们对钱不要贪得无厌,“须知足”。

自勉之作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道出了他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

郑燮《题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描摹出一位关心民间疾苦,深夜辗转不寐的廉吏形象。

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五篇

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五篇

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五篇第一篇: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心廉魂——读刘禹锡诗词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夏时节,在美丽的柳叶湖畔,我欣然登上司马楼,细细品读唐朝朗州司马刘禹锡的诗词,不觉心旷神怡,思绪万千:诗人的诗心是什么?诗词中缊藏的清廉的灵魂又是什么?诗心,就是理想,是人民,是态度。

理想,是诗和远方刘禹锡,从年轻时起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忧国忧民。

针对唐朝中期的时弊,立志改革图强,报效朝廷,关注百姓。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朗州十年,他却意志坚定,光明正大,不负桑梓,用一生的立身行事,写就了“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长歌。

“功利存乎人民。

”刘禹锡根据多年在基层治理的经验,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响彻古今的'施政箴言。

他主张政治清明,关心百姓疾苦、赈济灾民、减免赋税、罢除官市、惩治腐败。

像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态度,是人生思考刘禹锡经历政治挫折之后,对人生的思考更为深入,哲学思想逐渐成熟,他在《天论》三篇之中提出了“天人相胜还相用”的天人观。

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共进,强调了人的积极作用,将千年来的天人关系推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自己豪迈乐观的人生态度。

因此,他站在朗州大地上,高唱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来对待贬谪的艰辛与苦难。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诗豪”。

廉魂,就是风骨,风格,风范风骨,是浩然正气,也是逆境人生的铮铮铁骨。

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体现了他的心智,也体现出了他那种刚正不阿、甘心清廉的风骨精神。

读廉政诗文感智慧人生[共五篇]

读廉政诗文感智慧人生[共五篇]

读廉政诗文感智慧人生[共五篇]第一篇:读廉政诗文感智慧人生读廉政诗文感智慧人生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文中,有很多带着历史的沉思、清廉的劝戒、高洁操守的诗文——廉政诗文。

读了《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我倍感振奋。

这本书精选了100句古代廉政文化经典诗文,分为亲民、勤俭、修德、警醒、廉政、律己、立志、戒贪、名利、正气十篇,篇篇有解读、有评点,篇篇充满了廉政智慧,读来催人奋进。

追溯历史,从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到北宋苏轼《六事谦为本赋》中的“功废于贪,行成于廉”,到明代徐祯稷《耻言》中的“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再到清林则徐的自题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都是提醒要清廉律己修身。

廉洁之人,胸怀坦荡,豁达大度,不计个人得失,心中无私欲,方能成大器。

让心灵变得纯朴,就会豁然开朗。

中国的传统廉政诗文具备开明与包容的人生智慧。

从古代一些清官廉吏所著诗词中,可以看出他们淡泊名利,清心直道;公正廉洁,励精图治,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我最喜爱的莫过于于谦的《入京诗》。

于谦,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

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石灰自喻,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他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

于谦在河南、山西巡抚任上,进京公干。

明英宗时,贪鄙成风,地方官进京,不带重金厚礼是办不成事的。

时任地方巡抚的于谦,却每次进京都是两手空空,连绢帕麻菇之类的土特产也不带上一点,并口占《入京》一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闾阎,指普通百姓,意思是说,我于谦当官廉洁自守、两袖清风,绝不能让百姓说长道短。

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地方上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我带有两袖清风!”于谦这样做,不仅体现了崇高的人品与官德,而且也展现出他做官、做人的智慧。

关于廉洁的古诗 关于廉洁学习心得感悟

关于廉洁的古诗 关于廉洁学习心得感悟

关于廉洁的古诗关于廉洁学习心得感悟【--手抄报内容】廉洁是一种优良的品质,是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一种治国精神,治党要求,下面是精心的廉洁学习心得感悟,欢迎大家学习和参阅。

最近,认真学习了《廉政准则》文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廉政建设对每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时刻不忘廉洁自律、勤勉工作,将清正廉洁贯穿于日常的思想和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做到廉政纪律不可忘,腐败红线不可触,公仆之情不可移。

一、深刻认识遵守廉政准则、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优良的精神文化是指引和约束人们具体行为的强大动力。

反腐倡廉工作一直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考验。

当前,作风问题、腐败问题对我们党长期执政形成了严峻挑战,党领导下的每位党员干部也面临同样的挑战。

要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思想根源入手,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和“鞭挞腐败、崇尚廉政”的良好氛围。

中央出台《廉政准则》,就是要以学习思廉、以警示促廉、以纪律保廉,使廉洁意识植根于每位党员干部的头脑之中,人人遵守《廉政准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和工作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贯彻“为民、清廉、务实”的要求,真正从思想上预防腐败现象、从纪律上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立足于本职工作联系到本身实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必须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组织工作调研与信息工作,及时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积极为部机关履行好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打基础、聚人才职能作用出谋划策,更好服务和服从于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首先,坚持党性锻炼,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要进一步牢固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维护组工职业尊严,保持良好的组工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读后感
我有幸用了一周时间拜读了程继隆先生的《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一书,该书结合当前反腐形势,精选了100句古代廉政文化经典诗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读罢,我感触颇深。

通过对"亲民篇"、"勤俭篇"、"修德篇"、"警醒篇"、"廉政篇"、"律己篇"、"立志篇"、"戒贪篇""名利篇"、"正气篇"等十篇的深入学习品味,让我充分认识到了数千年年前的古人都有如此廉政觉悟,那么作为当今社会的党员干部应该具备更高的觉悟,虽然铁路货车运用车间是"清水衙门",但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也有一定的职权,如何保持自身勤廉,确保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十分重要。

一是在基层车间干部的岗位上,一定要能顶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特别要慎重交友、慎重用权。

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做到"俭以养德、静以修身".
二是要正确行使自身权力,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

三是在日常车间安全管理和人事任命上要切实维护车间利益、维护安全生产大局、确保任命人员,精心工作,认真履责。

牢牢记住"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经典警示语,在车间职工奖励考核上掌握原则,避免厚此薄彼,标准不一。

四是落实铁路改革部署,促进规范管理和科学发展,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识,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

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坚持公道正派,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

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目录
·亲民篇·
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四九章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北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4.临阵勇,临财廉,临事勤。

——南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德量智识》
5.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南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寡》
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
7.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明·胡守安《任满偈城隍》
8.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

——明·薛碹《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
9.为清官甚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矣。

——明·余怀《东山谈苑》(卷三)
10.公则民不谩,廉则吏不欺。

——清·张廷玉等《明史·曹端传》
11.官有劳于民,民自乐承。

——清·汪辉祖《学治臆说》卷上
1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13.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

——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勤俭篇·
1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春秋·孔子《尚书·大禹谟》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
1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
17.贤者多财,损其志。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18.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1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北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20.俭则寡欲,侈则多欲。

——北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训俭示康》21.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

——明·宋濂《元史·乌古孙泽传》
22.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23.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24.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

——清·姚步瀛撰联
·修德篇·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26.修己以安百姓。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篇》
27.从心所欲,不逾矩
——春秋·孔子·《论语·感悟》(二十一)28.养心莫善于寡欲。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
2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30.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3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3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唐·韩愈《原道》
33.宁公而贫,不私而富。

——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3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阳明《传习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