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 日神精神

合集下载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浅谈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生命冲动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浅谈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生命冲动

037周国平在译《悲剧的诞生》时写下导言:艺术拯救人生。

尼采认为,悲剧打破了人生外壳,寻找人生本质,然后重塑人生。

悲剧的诞生并不只是对人生的屈服,而是更高的、彻底的征服。

生命永恒的美,是打破一切价值后还能重构新的生命。

上帝死了,我们在上帝留下的土上创造背后的新世界,一物降而万物生。

一、 日神构筑外观世界,酒神释放内心世界(一)日神精神:适度,维持个体尼采的日神精神是用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太阳神为指代,太阳神通过洒下太阳的光辉,为每一个自然物镀上一层美的外观,这是我们自我意识对世界的保护罩。

凭借这层幕布,我们免于直接与酒神的碰撞。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它们好像都是真实存在的但都有自身的虚幻性。

没有人作为尺度体现个人的特有意志,他们就都只是一片虚无。

日神精神就好像是我们人生华丽的外观,是我们经历过所有的美的享受。

在外观的表象程度我们的人生有了价值,是雕塑坚硬完美的外壳。

日神精神是对个体的遵守,它是美化个体原理的守护神,通过日神精神人们能够在外观中获得解脱。

维持个体、适度原则,使人们经常用造型艺术概括日神精神。

然而这外观始终是一种幻觉,需要个体化精神的把握。

没有包裹内在外观中的内在价值,它就永远只是坚硬的大理石,不能化身为经久不衰的传世神作。

我们用日神精神构筑外观世界,把握酒神精神的内在意义。

(二)酒神精神:过度,打破个体尼采的酒神精神用古希腊神话中狄奥尼索斯为指代,通过内在冲动打破日神构筑外观,过度原则打破表象个体,寻找生命最原始的冲动,以此体现永恒真理。

真理不是任何外观现象,而是本身自在之物。

真理在不断的寻找中得到辩证统一,突破发展自身。

酒神精神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深度的悲剧性情绪”,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回归世界本体、与原始自然合一的冲动。

[1]音乐这类表情艺术因为其能体现酒神所特有的“迷狂”,而被尼采用大幅篇章描述其与酒神的共性和作用,希腊悲剧也从歌队中诞生。

歌队通过吟唱转换为对象物,抛弃了外观世界框架的约束,像莎士比亚一样置身事外接受自己的作品。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酒神精神: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了酒神-日神精神,他以醉境和梦境分别形容酒神状态和日神状态。

酒神精神来源自古希腊的酒神祭。

在酒神祭中,人们打破禁忌、放纵欲望,解除一切束缚,复归自然。

这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非理性状态。

“酒神状态的迷狂,它对人生日常界线和规则的破坏,期间,包含着一种恍惚的成分,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都淹没在其中了。

”是一种狂热、疯狂的快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消弭了,成为了称为观众的一体。

酒神精神象征的是浪漫主义、音乐和表演艺术。

文学创作的主体性:“文学主体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再复最先阐发。

其主要内容为:人的主体性分为实践主体和精神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一种主体而存在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的,此时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后者则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主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的,此时的人是精神主体。

“文学主体性”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发展,20世纪90年代走向衰落。

文学的主体: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即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

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称为主体。

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具有主体性时,人才是真正的主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艺术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有多重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第二种意义是指实际的创作过程;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我们一般主要从第一种意义和第三种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

也就是说:文学艺术并非孤立的存在,我们必须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解释。

读后感 论文 从《悲剧的诞生》看悲剧的意义

读后感 论文 从《悲剧的诞生》看悲剧的意义

《悲剧的诞生》是伟大哲学家尼采的作品,是他悲剧理论的发源地。

悲剧理论是尼采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环节,是权力意志及超人哲学的前提。

悲剧在我们文学艺术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相信大家对悲剧都不陌生,如俄狄浦斯,普罗米修斯,美狄亚等国悲剧故事。

世界各地都有悲剧故事,以希腊的悲剧故事为经典,所以尼采在书中探讨悲剧的起源也是以希腊悲剧为探讨重点。

读了《悲剧的诞生》,对悲剧之于现实生活及人生的意义有了较大的重新理解,悲剧的定义绝不仅仅是鲁迅说的: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所以要理解尼采说的悲剧,要先了解日神和酒神的概念,尼采在书中所要表达的思想都是从这两个概念中生发出来的。

希腊的两位艺术之神——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境界的艺术形象,即作为日神艺术的造型艺术与作为酒神艺术的音乐。

为了更好地认识日神和酒神,尼采用梦境和迷醉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来做比喻。

在梦境中,人们暂时忘却了现实世界的痛苦,可以自由随意地编织原理世界现实的幻景,梦境成了人们逃离现实的庇护所。

但是梦终究是要醒来的,日神是要对无节制的激情进行限制的,她掌管着我们内心世界的美丽假象,将人生的痛苦,命运等悲惨转化为审美加以关照。

所以艺术家用日神这种“个体化原则“,用史诗,雕塑等艺术造来表现这个多彩的世界。

而迷醉状态则是人们不愿长久沉迷于幻象,渴望摆脱以进入世界本质的状态。

这种迷醉状态使人们摆脱了个体化,融入大自然,获得另一种快感。

这种感觉更接近人类的本能,超越了一切限制,她的感知方式是音乐。

日神执著人生,酒神超脱人生。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去梦的乐趣;而酒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场悲剧,我们也要演好悲剧的壮丽和快感。

这就是日神和酒神两种力量。

前者是梦境世界,它创造个体,是对人生痛苦的解脱;后者是迷醉现实,它消灭个体,是对大自然神秘统一性的感知。

受它们的支配,每个艺术家要么是日神式的梦境艺术家,要么是酒神式的迷醉艺术家,而集二者之大成者,则是达到艺术最高境界的悲剧艺术家。

尼采误读与误读尼采——《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之四

尼采误读与误读尼采——《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之四

110尼采误读与误读尼采梦和艺术的本质区别周国平先生在阐释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时,有一段论述——梦是日常生活中的日神状态。

在艺术中,造型艺术是典型的日神艺术,表现在荷马史诗和希腊雕塑中的奥林匹斯众神形象堪称日神艺术的典范。

日神艺术既为制造幻觉的强迫性冲动,就具有非理性性质。

有人认为日神艺术象征理性,乃是一种误解。

——周国平:《尼采美学概论·代译序》看了周先生这段话,我确实不知道他究竟在说什么。

如果日神精神不是一种理性精神,难道酒神精神反倒是一种理性精神了?!雕塑艺术若不依靠理性的精神来指导创作,难道艺术家们都是在醉酒状态下,以一种非理性的冲动来构思和完成那些精确的造型艺术的?!谁能相信或能证明那些体态优美、结构匀称、姿势丰富、神情生动、所有细节都异常精致的雕塑,竟然是在艺术家们醉酒的状态、依靠非理性冲动来完成的?!111陈国峰,1962年生于辽宁阜新。

国家一级编剧,北京大学国内访问学者,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辽宁省文联委员,辽宁省文化厅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现在辽宁省艺术研究所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戏剧和影视剧创作。

京剧《板桥三哭》获辽宁省第四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剧目奖;京剧《血胆玛瑙》获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辽宁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文化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晋京汇演剧目;评剧《东藏圣火》获辽宁省第七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京剧《古寺圣火》获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第七届中国京剧节银奖;话剧《水晶之心》获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剧目金奖和优秀编剧奖、第七届全国儿童剧汇演金奖;京剧《宋家姐妹》由北京京剧院排演并获第七届中国京剧节银奖;论文《琼斯皇,你能逃到哪里去?》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并获辽宁省文联第二届优秀论文奖;评论《语言的梦幻广场》获《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优秀评论奖。

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日神”隐喻

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日神”隐喻

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日神”隐喻作者:王雯杰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0期内容摘要:在《悲剧的诞生》中,酒神与日神为艺术的二元动力,并在悲剧中达成和解。

日神虽不比酒神之强意志力,但在尼采的哲学世界中却为希腊神话之根基,选此根基,采用语言隐喻分析,根据日神一词诞生之三个词根赋予其新的含义和特征,在尼采哲学世界的开端,“上帝死了”的惊人宣言已见端倪,日神后虽为尼采所弃,但仍可窥见尼采哲学之貌。

关键词:日神隐喻悲剧的诞生重估1872年,尼采出版了他的首部哲学作品《悲剧的诞生》,全称为《悲剧从音乐精神中的诞生》,通读可知,这是一首隐含的酒神颂歌,尼采所认为的真正的音乐是酒神音乐,完整的、复杂的,具有丰富的和声,将人席卷其中,或许也因此,人們对于《悲剧的诞生》的研究多偏向于酒神精神。

但就篇幅来说,尼采对于日神阿波罗的论述其实并不少,日神与酒神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首先要理解日神,才能真正理解酒神。

一.选择“日神”:真理与隐喻在具体探讨“日神”这一隐喻的内涵之前,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尼采的隐喻观,在此基础上方能了解为何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选择了“日神”这一隐喻。

尼采的隐喻观与其真理观密不可分。

(一)现实苦痛和此在快乐一般来说,西方哲学认为真理是与精神紧密相连的,人对于真理仅有发现权和使用权,而无创造权,因为真理是由上帝创造的,“诗灵神授”即是。

尼采打破了这样的哲学传统,他认为真理是人对恐惧的回应和应对,人们选择上帝作为真理的创造者,是因为“最令人恐惧的东西、最强烈痛苦的原因(统治欲、肉欲等等),最受人的敌视、被人从‘真正的’世界剔除出去了。

于是,他们一步步勾销了情绪冲动——把上帝设立为恶之对立面,这意味着,把实在设立为欲望和激情的反面(也就是虚无)”[1]。

人世间的苦难诸多,所谓真理不过是对苦难的逃避,借着上帝的名义,虚构出所谓理念的世界,这种由逃避苦难和恐惧的本能激发出的虚构的哲学,也是被奉为具有高价值的真理。

论述尼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论述尼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论述尼采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作者:赵文静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4期摘要:《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尼采思想的开端。

书中尼采论述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前者是个体的人借助外观的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后者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

有些人认为《悲剧的诞生》中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对叔本华的“表象世界和意志世界”的翻版,事实并不如此,尼采只是受到叔本华思想的启迪,并不和他完全一致。

关键词: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世界意志;表象一、日神和酒神在《悲剧的诞生》中,日神和酒神是一对核心概念,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两个神灵的名字。

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主管光明、医药、音乐、诗歌等。

在奥林匹斯神话的谱系中,阿波罗据有重要地位。

他是主神宙斯所宠爱的儿子,宙斯把他的诞生地提洛斯确立为希腊的中心,阿波罗被视为希腊的开国之神。

尼采把阿波罗看的比宙斯更重要,在他看来,日神是整个奥林匹斯精神的代表,为我们解开希腊神话之谜提供了一把可靠的钥匙。

狄俄尼索斯与阿波罗不同,他入奥林匹斯神山是在荷马之后很久的事情。

尼采把狄俄尼索斯用作艺术力量的象征是首创,尼采不是根据正统的奥林匹斯神话,而是依据荷马之后关于酒神秘仪和民间酒神节庆的传说来立论的。

按照俄耳普斯秘仪教派的版本,狄俄尼索斯起初为宙斯与其女儿珀耳塞福涅所生,名叫查格留斯,幼年时最受父亲宠爱。

常留在父亲宝座身边。

嫉妒的赫拉鼓动泰坦杀他,宙斯为了救他,先把他变成山羊,后又把他变成公牛。

但是,泰坦众神仍然捕获了他,把他肢解并煮烂。

雅典娜就出了他的心脏,宙斯把它交给地母塞墨勒,她吞食后怀孕,将他重新生出,取名狄俄尼索斯。

无论是日神冲动还是酒神冲动,都具有非理性的性质。

经常有人把日神解释为理性,把酒神解释为非理性,这显然是误解。

尼采始终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他谴责苏格拉底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被扼杀的既包括酒神冲动,也包括日神冲动。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范文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范文

【导语】读书不但可以滋润读者的⼼灵,充实读者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对⽣活的状态,多读⼀些好的书籍吧,它会让你受益终⾝。

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会爱上读书!⽆忧考为您提供相关精彩!欢迎您的关注及阅读! 《悲剧的诞⽣》读后感范⽂⼀ 此时,记忆中,脑海⾥出现这样⼀个场景: ⼀个背着旅⾏包的旅者独⾃穿⾏在不知是什么地⽅的地⽅,前往不知是何处的何处,⾛过的路弯弯曲曲,歪歪斜斜,镜头中的他突然转变了⽅向,⾛向⼀条⽆⼈会在意的⼩道,这条⼩道满是蚊蝇与垃圾,腐烂刺⿐的味道就要刺穿⼈的⼼肺⼀般,然⽽他依旧沉醉在⾃⼰的梦中,幻想着⾃⼰是与世隔绝的世外⼈,他甚⾄以45度⾓对着阳光微笑,享受着美好的他开始了奔跑,⽽此时魔⿁在⼀边等待着⼀个结局——他坠⼊前⽅⽆底的深渊。

魔⿁在癫狂中庆祝着这个悲剧诞⽣的时刻,他也在⾼速坠落中呐喊出死亡的悲壮诗歌,他却在最后⼀刻说了⼀句:永恒的美来了。

这是在我苦苦冥思我应该怎样表述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时,在脑海中忽然出现的⼀个场景,就是这个场景让我内⼼不再纠结,就是这个场景表达了我对这本书浅显的理解,或许下⾯我的阐释很笨拙,很混乱,但我只想⽤⼀种最通俗的语⾔表达对⾃⼰内⼼最真实的想法。

对⽂本的细节理解: ⼀、尼采的悲剧意识 在⽂中第三节的开始部分,尼采向我们提起了这样⼀个故事: 有⼀个古⽼的传说:国王弥达斯曾在森林⾥长久地追捕狄奥尼索斯的同伴——聪明的西勒尼,却没有捉到。

后来西勒尼终于落到他⼿上了,国王就问他:对于⼈来说,什么是最妙的东西呢?这个魔⿁僵在那⼉,默不知声;到最后,在国王的强迫下,他终于尖声⼤笑起来,道出了下⾯这番话:“可怜的*⿁,⽆常忧苦之⼦呵,你为何强迫我说些你不要听到的话呢?那的东西是你压根得不到的,那就是:不要⽣下来,不要存在,要成为虚⽆。

⽽对你来说次等美妙的事体便是——快快死掉。

在⽂中,其实尼采并没有直接说明,他真正想要提出的是:最悲惨的事情便是活着。

尼采的触⾓深深嵌⼊到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且有很多观点也是从古希腊神话中找到根源,对这⼀问题的认识,也奠定了尼采的悲剧根基。

日神与酒神

日神与酒神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了酒神-日神精神,他以醉境和梦境分别形容酒神状态和日神状态。

日神精神象征的是美的外观,“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是一种形式美、节制和对称、是分析和分辨。

日神精神象征的是形式主义和古典主义、视觉艺术。

而酒神精神来源自古希腊的酒神祭。

在酒神祭中,人们打破禁忌、放纵欲望,解除一切束缚,复归自然。

这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非理性状态。

“酒神状态的迷狂,它对人生日常界线和规则的破坏,期间,包含着一种恍惚的成分,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都淹没在其中了。

”是一种狂热、疯狂的快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消弭了,成为了称为观众的一体。

酒神精神象征的是浪漫主义、音乐和表演艺术。

尼采相信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希腊悲剧同时蕴含日神(演员的对话部份)和酒神(歌咏团的歌唱部份)的精神。

然而,欧里庇得斯却舍弃了酒神精神,将戏剧引导至心理剧的层面,亦因此造成希腊悲剧的衰微。

晚期的尼采美学思想将酒神及日神精神都视为醉境:“两者都被理解为醉的类型”。

且赋予酒神不仅是美学上的意义,且是面对人生苦难的重要力量:“甚至对生命最奇怪与最艰难的问题都要表示肯定,甚至在其最高类型时生命意志都会对其自身的不可穷尽性感到喜悦—那就是我所谓的酒神精神,我推测那就是能通达悲剧诗人心理学的桥梁。

所以,你的:悲剧的根源就是幻想而不可得之后就及时行乐!的认识是非理性的,是误解!是错误的!尼采《悲剧的诞生》集中论述了这个问题。

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太阳神、射神、音乐神(善弹竖琴)、医神等,是宙斯的儿子,据说也是普罗米修斯所说的惊天秘密中将取代宙斯的人。

所以他所代表的,是“官方”的、“正统”的、崇高静穆的、理性克制的,像太阳一样稳定、威严、温暖的艺术形象。

在艺术所司上,虽然他善弹竖琴,由于阿波罗在雕塑、绘画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尼采将日神作为造型艺术(雕塑、绘画等)的代表。

狄奥尼索斯是酒神、酿酒和种植葡萄之神,由宙斯和塞墨勒所生,但却是从宙斯的大腿中生出来的,因此他的出生就带有狂诞的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悲剧的诞生》看古希腊悲剧中的日神精神
08中本2班080902203 叶彬钗
“用艺术家的眼光考察学术,又用人生的眼光考察艺术”这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对《悲剧的诞生》的美学观点的阐述。

在这里,悲剧和艺术并不是自足的,而是人生的一种工具,是为了某种人生的目的而产生和存在的。

在书中,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这两个古希腊神话中的重要神灵,被视为两种不同艺术的代表。

日神阿波罗精神是一种构建梦境的自然冲动,它通过赋予世界以譬喻式的梦中图景,创造出可观看、感知的具体形象。

在此基础上,它构成了雕塑、绘画、建筑等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同时也是素朴的史诗艺术的前提。

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则对应着的另一种生理现象——醉境,它从对存在的深层恐惧出发,使人受到强力的支配而登上情绪的巅峰,主体淡出,进入痛苦和欢愉交织的完全忘我的境界。

这一自然冲动催生了以酒神颂与抒情诗为代表的音乐性艺术。

日神与酒神的双重倾向,通过其深刻的内在联系而最终结合,从而产生了希腊悲剧这一“既是酒神又是日神的艺术作品”。

当然,哲学家尼采更倾向和注重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

这里,
基于个人倾向不同,我就着重讲讲我所倾向的日神阿波罗精神。

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悲剧艺术之为日神与酒神倾向的统一。

日神所代表的乃是一个梦幻的世界,就是在古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克斯神山世
界。

尼采认为,日神的冲动是一种梦幻冲动,其实质就在于享受和把玩美丽的梦中幻象,而日神精神则是一种平静安详地创造幻象和赏玩幻象,从幻象中获得生活乐趣的人生态度。

一、日神精神—奥林匹克神山世界因何而生
古希腊人为何要创造这样一个梦幻的世界?其原因在于生产的悲剧性。

尼采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痛苦,人类的现实和未来都是悲观的。

关于这一点,尼采通过引用米达斯王的传说表明人类的绝望处境:最好的事情是根本不用出生,此好的事情是早点去死。

古希腊人认识到而且感觉到生存的恐怖和可怕。

生存既是如此艰难,为何不构思一种幻境?为了能够生活下去,古希腊人不得不安排奥林匹克诸神光辉梦境的诞生,来抵御这现世的恐怖和可怕。

古希腊人因此开始构建他们灿烂辉煌的奥林匹斯之梦。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

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当你站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经历生活的坎坷和艰辛,无力也无望走出这片缺水的荒漠时,你走着走着,仿佛看到远方出现了一片绿洲,那片绿洲上有嫩绿的小草,有温煦但不刺眼的阳光,躺在上面饱饱的睡上一觉,有一条小溪缓缓流过,你想在溪上嬉戏或饮口溪水,那样的甘甜,你在自己的美好而希望的想象中走着走着,带着那片希望走完沙漠旅程,忘记了沙漠中的疲惫和坎坷,在那片希望中尽情享受温煦的阳光和嫩嫩的草以及甘甜的溪水,你忘了自己在无垠的沙漠。

为了对抗那些恐慌和可怕,你创造出使自己坚持走下去的幻境。

正是如此,古希腊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日神,登上这不朽的阶梯,才懂得赞颂这凡世。

原来人生的悲凉调子,不知不觉转为快乐的音符,成为对生
命的歌颂。

二、论日神精神的存在形式
古希腊人借助他们的日神阿波罗再现了这种从梦中得来的深厚而幸福的快感,因为阿波罗是一切造型之神。

阿波罗作为艺术象征,掌控人们心中幻象世界那美景缤纷的假象,补偿了现实生活的不完满,慰藉着在漫漫人生历程中的人们的疲惫心灵,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

恰恰正是这一点,生活才有意义,人生才值得留恋。

日神精神代表的是幻想、理性、道德、和谐,在艺术上的对应物是造型艺术和史诗。

荷马作为阿波罗素朴艺术家的代表,由他所作的荷马史诗是日神精神式的,任何庄严地神圣物均是在梦中显现,伟大的雕刻家不过是把他们在梦中所见如实地刻画出而已,而史诗创作也是如此,正如汉斯-萨克斯在《名歌手》中曾这样歌唱到:“用清丽之笔记下易逝之梦,相信我吧,人间最真实的幻影往往在梦中为他人显现,所有的诗艺,所有的诗情,乃是对现实之梦的再度阐明。

”创造梦境的魅力与奇妙,则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

于是,那庄严恢弘的奥林匹诸神被精心地雕刻在艺术大厦之墙上,他们不朽的业绩被雕刻成浮雕,面目表情栩栩如生,在他们身上感受精神之美。

三、在日神精神中享受悲剧的人生
当我们站在如此美妙的生机洋溢的景象面前,我们惊愕了,面对着这如火般的生命跃动的幻境,我们惊讶于他们是怎样的尽情享受人生,以至于他们不论吧目光射向对方,都能够看见海伦在向着他们微笑。

这正是阿波罗式的日神精神在作祟,它让人在惨淡的人生中也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

微笑着憧憬着未来,享受现在。

当然,这位雕塑之神也表现出适度的自制,免受强烈的刺激,并无粗野的激情,所有的只是大智大慕的静穆。

即使当他勃然大怒,或是神色沮丧时,他的美貌也仍不失其圣洁,仍然保持着美丽的光辉的尊严。

在阿波罗身上,正如叔本华所言:就像在汹涌咆哮,波涛起伏的无垠的大海中,一个船夫坐在小船上,寄身于这个经不起风浪的工具,别的孤独的人也是这样平静地坐在痛苦的世界中,以求个体化原理那里获得支持。

他静若处子,孤傲自信,给人以莫名的尊严,像梦之幻象所带来的愉悦,智慧,以及美丽之感。

这种生活是一种幻象,我们生活在美妙的幻象中,幻象总是美好的,无论做梦者经历什么,都可以保持一份平和的心境,在一定程度上超然静观纷纭的万象。

无论生活如何痛苦不堪,如何坎坷曲折,都能继续勇敢地生活下去。

读尼采《悲剧的诞生》,知道古希腊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

虽然知道酒神精神才是其本质,但我看到了日神式精神的古希腊人是怎样在冲突、痛苦、死亡等人生的悲剧性情境中继续快乐的生活的。

我想如果当我遇到生活中的坎坷和痛苦无望时,我会沉浸在日神精神的世界中不愿醒来,让世界充满美丽的外观和制造一种幻觉,让世界重新富有生机,富有希望,让自己在这样的梦幻中继续快乐又勇敢地生活下去。

明知道在美丽世界的外观下隐藏着深深的痛苦,但仍不愿揭开那美丽的面纱,在美丽的面纱前幸福的生活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