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学》第五章:常用的收集整理数字资料的方法

《质量管理学》第五章:常用的收集整理数字资料的方法

(二) 用途 二
1. 显示质量波动分布的状态。 显示质量波动分布的状态。 2. 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 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 3. 分析质量数据波动状态,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为质 分析质量数据波动状态,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 量改进提供机会。 量改进提供机会。
常见的直方图形态有: 常见的直方图形态有: 正常型:直方图中间高。 ①正常型:直方图中间高。 偏向型:直方图的顶峰偏向一侧,形成不对称图形, ②偏向型:直方图的顶峰偏向一侧,形成不对称图形, 是由于操作者倾向性加工引起的; 是由于操作者倾向性加工引起的; 双峰型:直方图的图形出现两个高峰, ③双峰型:直方图的图形出现两个高峰,其数据来源 于两个总体所形成的结果; 于两个总体所形成的结果; 孤岛型:在正常直方图旁出现一个小直方图, ④孤岛型:在正常直方图旁出现一个小直方图,形成 孤岛,说明过程中有短暂异常因素在起作用; 孤岛,说明过程中有短暂异常因素在起作用; ⑤平顶型:直方图的顶部呈现较大范围的平顶形状, 平顶型:直方图的顶部呈现较大范围的平顶形状, 说明过程中有缓慢的异常因素在起作用; 说明过程中有缓慢的异常因素在起作用; 锯齿型:直方图出现参差不齐的形态, ⑥锯齿型:直方图出现参差不齐的形态,一般是由于 分组过多或测量装置示值误差过大所致。 分组过多或测量装置示值误差过大所致。
(二)随机抽样方法
1. 一般随机抽样法 2. 顺序随机抽样法 3. 分层抽样法 4. 整群抽样法
四、常用的统计特征数 (一) 样本平均值 一
这是表示数据集中位置的各种特征数中最基本的一种. 这是表示数据集中位置的各种特征数中最基本的一种
(二) 样本中位数 二
把收集到的统计数据x1, , , , 把收集到的统计数据 ,x2,…,xn,按大小顺序重 新排列, 新排列,排在正中间的那个数就叫中 位数,用符号表示 位数, 为奇数时, 为偶数时, 当n为奇数时,正中间的数只有一个;当n为偶数时, 为奇数时 正中间的数只有一个; 为偶数时 正中位置有两个数,此时, 正中位置有两个数,此时,中位数为正中两个数的算术 平均值。 平均值。

质量管理学课件PPT课件

质量管理学课件PPT课件

六西格玛的定义
六西格玛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和工具,通过减少过程变异、 提高过程能力,实现质量、效率、效益的突破性提升。
六西格玛的核心原则
包括关注顾客需求、数据驱动决策、重视过程改进、追求卓越等原 则。
六西格玛的核心理念
包括预防为主、关注流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理念。
六西格玛的实施流程
六西格玛的组织与文化
应用范围
ISO 9000系列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包括制造业、 服务业、政府机构等,是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参考依 据。
ISO 9000系列标准
定义
ISO 9000系列标准是一套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旨在 帮助组织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 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主要内容
TQM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海尔集团、华为技术、丰田汽车
详细描述
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 象。华为技术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了产品的高品质和客户的高满意度,赢得了 全球市场的认可。丰田汽车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了精益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
产效率,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佼佼者。
不断寻求改进机会,通过改进过程、优化流 程、提高效率来提升整体业绩。
基于事实的决策
基于数据和信息分析进行决策,确保决策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建立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02
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
02
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
统计过程控制(SPC)
总结词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监控和改进制造过程中的性能。
TQM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海尔集团、华为技术、丰田汽车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质量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质量分析方法
第六章 质量分析方法
第一节 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法 一、分层法 1、什么是分层法 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分层,即将数据依照使用 目的,按其性质、来源、影响因素等进行分类, 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收集到的质量 特性数据归并在一起的方法。 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把影响质量的因素分离 出来,有利于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49.00
16.70
49.00
16.80
49.50
16.90
49.80
17.00
49.90
17.00
50.20
17.10
50.20
Y
Y ×
50.20
50.10 50.00 49.90
×
× ×
49.80
49.70 49.60 49.50 49.40 49.30 49.20 49.10 49.00
×
×
②鉴定成本与预防成本的增加可以使故障 成本降低,当故障成本的降低以可以抵 消甚至超过预防及鉴定成本的增加额 时.从经济上来说是合理的. ③质量总成本存在着一个最佳点,即曲线 的最低点,这个点表示这四项成本的平 衡点.与平衡点对应的合格品率,就是 企业应选择的经济制造质量水平,这个 质量水平下的质量成本就称为最适宜的 质量成本。
× ×
16.60
×
×
16.70 16.80 16.90 17.00 17.10 X
三、相关图的相关检验 1、相关图的直观观察 相关图常用形态有: 强正相关﹝X变大,Y也显著变大。﹞; 弱正相关﹝X变大,Y也大致变大。﹞; 不相关﹝X和Y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强负相关﹝X变大,Y也显著变小。﹞; 弱负相关﹝X变大,Y也大致变小。﹞。 非线性相关﹝X变大,Y与X不成线性变化。﹞

质量管理学第6章 六西格玛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6章  六西格玛管理
特指在业务方面负责并引导个别项目改进的专家。原则上来讲,他们应 脱离日常业务,专职负责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
• 绿带(GB, Green Belt)
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六西格玛项目组的成员,协助黑带的活动或 负责执行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小规模项目。
第6章 六西格玛
❖ 6.4六西格玛人才的培养和认证
❖ 六西格玛人才及其培训制度 • 资深黑带(MBB, Master Black Belt)
第6章 六西格玛
❖ 6.4六西格玛人才的培养和认证
❖ 六西格玛人才及其培训制度 • 财务效果分析师FEA(Financial Effect Analyst)
六西格玛的实施团队、指导他们的资深黑带或者支持他们的倡导者向 CEO汇报项目成果时,都存在着夸大实际情况的可能,所以需要与项目实 施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第三者来相对客观地验证其成果。担任此项任务 的人员称为财务效果分析师。
• 离散程度的管理水平:西格玛水平
西格玛水平k用以“表示从目标值M(又称为规格中心)到规格界线(规 格上限或规格下限)的距离是标准差(西格玛)的倍数”,
即 k (USL M ) / (M LSL) /
第6章 六西格玛
❖ 6.3西格玛水平和不合格品率
❖ 不合格品率的测量单位 • 百万分率( Parts Per Million ,PPM)
第6章 六西格玛
❖ 6.4六西格玛人才的培养和认证
❖ 六西格玛人才资格认证
黑带资格认证
绿带资格认证
资深黑带资格认证
第6章 六西格玛
❖ 6.5六西格玛项目的路径图
❖ DMAIC
第6章 六西格玛
❖ 6.5六西格玛项目的路径图
❖ 定义(Define)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全面质量管理

第六章全面质量管理本章主要内容全面质量管理内容PDCA循环QC小组活动5S 运动虽然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对预防废品发生的作用得到公认并在大量的生产实践中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下列不足之处:①只重视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②只注意对制造的工序进行控制,未考虑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③统计方法难度大,一般管理人员和工人难以掌握,因此这种管理方法的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大量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大型复杂机电产品投入使用,而这些产品中任何一个元件的失效,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为此,人们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提出了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由于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各种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来实现,这就要求质量管理必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20 世纪50 年代末期到60 年代初期,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组织的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产生了权变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 系统理论。

曾担任过美国贝尔公司总经理的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 1886---1961)是系统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把系统定义为是相互依赖的各部分以一定的形式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依赖存在的众多因素所组成的。

例如一个企业是由生产部门、市场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等组成的。

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市场的销售情况;采购部门所采购来的原辅材料质量好坏与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到产生部门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进而影响销售和利润等。

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确保组织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即组织是一个和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组织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将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引入质量管理领域,提出了 "全面质量管理”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简称:TQM,其涵义表现为:①单靠数理方法控制生产过程还不够,还需要有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工作;②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设计生产、检验、销售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不断循环中螺旋式上升提高,可称之为质量进展螺旋(见图1-2)。

质量管理学常用的收集整理数字资料的方法PPT学习教案

质量管理学常用的收集整理数字资料的方法PPT学习教案

常见的直方图形态有: ①正常型:直方图中间高。 ②偏向型:直方图的顶峰偏向一侧,形成不对称图形,
是由于操作者倾向性加工引起的; ③双峰型:直方图的图形出现两个高峰,其数据来源
于两个总体所形成的结果; ④孤岛型:在正常直方图旁出现一个小直方图,形成
孤岛,说明过程中有短暂异常因素在起作用; ⑤平顶型:直方图的顶部呈现较大范围的平顶形状,
(二) 用途
分层法的作用主要是归纳整理所收集到的统计数据。具 体可用于:
1. 对生产或工作现场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2. 与其它统计方法,如直方图、排列图、控制图、散布 图等配合应用;
3. 为寻找较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质量改进提供途 径。
三、简易图表
简易图表有许多种,在此仅介绍饼分图、环形图、雷达图、 甘特图、折线图和砖图等几种常用的图表。
(四) 企业提高过程能力的作用
组织致力于提高过程能力的作用在于 1. 提高过程能力能够大幅度降低不合格品率,提高经济 效益。 2. 提高过程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增加社会效 益。 3. 提高过程能力能够相应地提高组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
第四节 控制图、散布图
一、控制图
(一) 概述
1. 控制图的由来 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了以休哈特为 首的过程控制研究组,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和监控过程 的工具——控制图。第一张控制图诞生于1924年5月16日。 休哈特可称为统计过程控制理论(SPC)的创始人。 2. 控制图的原理 (1) 正态分布的重要结论。通过对正态分布各相关范围内 的概率计算得到
(三) 雷达图
雷达图是指形状与电子雷达图像相形的图形,也称蜘蛛 图。
(四) 甘特图
1. 概念
甘特图是指在一个表内有计划内容、日期及完成计划的 箭头的图示方法。 2. 用途 用于安排各种活动计划,在质量活动中获得广泛应用。 3. 应用步骤 (1) 确定活动内容 (2) 画图

最新办公文档《质量治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汇集整顿非数字资料的方法课件ppt

最新办公文档《质量治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汇集整顿非数字资料的方法课件ppt

例文2:《都是歌词惹的祸》
上课时,吴欣打开抽屉,意外地发现了 一张不大的纸条,仔细一看,是卡男的字: “想见你,心太急,狂奔拥挤的人群里, 多希望下一秒就见到你……这一生只想和 你在一起!”信还没有读完,她的脸已经 红透了。四下里望望,还好,没人看到这 尴尬的一幕。
技巧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例文:<<我关注生活环境>>
办公文档《质量治理学》 第六章:常用的汇集动中,凡因果关系比较直接、简单 的问题,均可使用因果图予以分析,尤其在QC小组活 动中应用频次更高。具体可用于: v1. 对生产或工作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因果关系; v2. 职能部门在开展质量分析时,表达因果关系,积累 经验; v3. 在进行质量改进时,作为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
第三节 过程决策程序图、矢线图
一、过程决策程序图
过程决策程序图(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也称PDPC法。是指为了完成 某项任务和目标,在制定行动方案时,预测可能 出现的障碍和结果,并相应地提出多种应变计划 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方法。
二、矢线图
矢线图也称网络图。它是指在实施进度管理, 安排最佳日程计划时,将所必须的各项工作 按其从属关系和时间顺序,用网络形式表示 的一种箭条图。
技巧三: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例文1:<<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的流泻在我的身边,我 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我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 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 异乡的列车……小小年纪,孤身一人在异乡奋斗的你, 一切好吗?
解析: 中考常有追忆式文题出现,要求考生追述过去发生 的某一件事.此时不妨运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的 方式开头。本文由月色引发回忆,从而追忆同样是 在这样一个晚上发生的故事,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情 感氛围,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质量管理学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精美)

质量管理学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精美)
一般很难用准确的技术指标来加以衡量。 (3)时间方面的特性。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及时性、可靠性、
可维修性以及使用费用等都极大地影响着顾客的质量评 价。 (4)安全方面的特性。产品的使用不仅要可靠、及时,更加 重要的是不能给顾客造成伤害和事故 (5)社会方面的特性。还必须考虑法律、法规、环保以及 社会伦理等有关社会整体利益方面的要求。
杂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质量方面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人类社会自从国家制度诞生以
来就一直存在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
第三节 与管理和质量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治理
经营活动指的是所有营利性的经济活动,它涵盖了工业、农业、金融、服务等所有的领域。 管理先哲法约尔将经营的职能区分为了六个方面,即技术、商业、会计、财务、安全和管
质量管理学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 质量管理理念与框架 以顾客为中心 领导与战略计划 基于TQM的人力资源管理 过程管理 质量改进
第八章
绩效测量与知识管理
第九章
相关方关系管理
第十章
统计基础与统计方法
第十一章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第十二章
统计过程控制
● 建立过程控制措施,将计划转入实施阶段
质量改进
● 提出改进的必要性 ● 做好改进的基础工作 ● 确定改进项目 ● 建立项目小组 ● 为小组提供资源、培训和激励,以便诊 断原因、设想纠正措施、建立控制措施 以巩固成果
竞争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从传统的工商业,一直
到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大众传媒、通信等,
同时也超越了地区、国家,而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的特
征。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6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二、流程图
❖ 流程图是将一个过程(如工艺过程、检验过程、 质量改进过程等)的步骤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的一种图示技术。
❖ 流程图用一系列规定的、易于识别的符号(标 志)绘制。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7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三、亲和图
亲和图又叫KJ法A型图解、近似图解。它 是将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见、观 点、想法和问题,按它们之间相互亲近关系加 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示术。
(一) 概念
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它是采用会议方 式,引导小组成员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 感,在头脑中掀起思想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地发 表独立见解的一种集体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13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8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 过程决策程序图、矢线图
一、过程决策程序图
过程决策程序图(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也称PDPC法。是指为了完成 某项任务和目标,在制定行动方案时,预测可能 出现的障碍和结果,并相应地提出多种应变计划 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方法。
(一) 概念
水平对比法就是把产品、服务或过程质量及性能 与公认的市场领先者(标杆)进行比较,以识别改进 机会的一种方法。
(二) 用途
1. 应用于通过对比,找出差距,促进质量改进。
2. 应用于确定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质量方针和质 量目标等。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12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三、头脑风暴法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2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三) 应用步骤
❖ 1. 简明扼要地确定结果、特性或目标,如把“电梯门 头装配能力低”作为结果
❖ 2. 确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的主要类别,如人、机、料、 法、环等。把它们分别放在图中主杆的两旁,类别大 枝与主杆需形成60°~75°的夹角。
❖ 3. 循着某个原因类别寻找第一层次的大原因,如“人” 类别下的“装配技能不熟练”、“责任心差”等,把 它们用箭线分列在类别大枝的两旁,箭线应与主杆平 行;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9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二、矢线图
矢线图也称网络图。它是指在实施进度管理, 安排最佳日程计划时,将所必须的各项工作 按其从属关系和时间顺序,用网络形式表示 的一种箭条图。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10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第四节 对策表、水平对比法、头脑 风暴法
一、对策表
❖ 2. 目标分解时,要从上往下;实现目标 时,要从下往上。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5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第二节 矩阵图、流程图、亲和图
一、矩阵图
矩阵图是指利用矩阵的形式分析因素之间相 互关系的图形。它由3个部分组成:对应事项、 事项中的具体元素、对应元素交点处表示相关程 度的符号。这是一种用矩阵图并根据各因素之间 的相关程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策表又叫措施计划表,是针对质量问题的主要原
因而制定的应采取措施的计划表。对策表中的内容包括 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完成地点、完成时间和责任 人等。在QC小组活动中和质量改进活动中,将排列图、 因果图结合使用,称为“两图一表”。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11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二、水平对比法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4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三、系统图
❖ 系统图也称树图。它是表示某个质量问 题与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 问题的重点,以寻求最佳措施和手段的 一种树枝状图示技术。系统图的类型
❖ 1. 在绘制系统图过程中,主题、主要类 别、组成要素和子要素之间要存在逻辑 因果关系,做到上下顺序无差错。
第六章 常用的收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第一节 因果图、关联图、系统图
一、因果图
(一) 概念
因果图又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 等,是分析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图示技法。属 于老七种工具之一。
质量管理活动的措施之一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问题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引起的,因素之间又有大、 中、小层次之分。把构成问题的各种因素,用树木分 枝或鱼刺的形状表现出来,以揭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 潜在原因的关系就是因果图。
❖ 4. 对第一层次的大原因,再继续问为什么?以确定第 二层次的中原因,以箭线指向大原因,箭线应与类别 大枝平行;
❖ 5. 对第二层次的中原因,还应继续再问为什么?以确 定第三层次的小原因,同样以箭线指向中原因,箭线 应与主杆平行;
❖ 6. 对其它类别大枝也需要按第3、4、5步骤进行,然后
整理出因果。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3
二、关联图
(一) 概念
❖ 关联图也叫关系图,是分析单一或多项问题, 比较复杂的构成因素之间关联情况的图示技 法。属于新七种工具之一。
❖ 在质量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会遇到构成问 题的因素较多,关系比较复杂,类别大枝之 间也有关系,或一次作图需解决多个目标等 情形。此时,因果图就显得难以适应了,关 联图则可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它比因果图的 应用范围更广、表现形式更灵活。
《质量管理学》第六章常用的收
1
集整理非数字资料的方法
(二) 用途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凡因果关系比较直接、简单 的问题,均可使用因果图予以分析,尤其在QC小组活 动中应用频次更高。具体可用于: ❖1. 对生产或工作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因果关系; ❖2. 职能部门在开展质量分析时,表达因果关系,积累 经验; ❖3. 在进行质量改进时,作为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