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论文
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吸附及生物降解

微生物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吸附及生物降解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很多地方都存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导致土壤、水体等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然而,我们会发现,一些微生物却具备对这些有害物质的吸附和降解能力,这成为了环境治理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一、微生物在重金属吸附方面的应用重金属的吸附过程是指重金属离子与吸附材料(如土壤、纳米纤维素等)间的吸附作用,而微生物则是这种吸附材料的一种,在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中也被广泛运用。
在微生物的体内,有一些微生物菌株已经被证明具备吸附重金属的能力,例如铜绿假单胞菌、重链菌等。
它们通过吸附重金属离子,将它们从环境中移除,从而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除了这些细菌外,还有一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特殊的结构吸附重金属,例如藻类等,它们通过细胞壁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强,被广泛运用于水体环境中的治理。
此外,还有一些微生物可以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使重金属产生沉淀作用,达到环境治理的效果。
二、微生物在重金属生物降解方面的应用除了吸附,微生物还具备对重金属的生物降解功能,这是指微生物通过其酶的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可吸附或可溶性的物质,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促进环境治理的效果。
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微生物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同时还能进行重金属的生物降解。
例如一些能产生硫酸的细菌,可以加速重金属的溶解和转化,从而起到生物去除污染的作用。
另外,一些外泌物(extracellular compounds)也能促进重金属的生物降解。
这些物质包括胞外聚合物、蛋白质、多糖等,在微生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生,能够吸附排放到环境中的重金属,并通过生物降解降低其危害程度。
三、微生物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前景微生物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人类需要更为有效的治理方法,而微生物治理则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方法。
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相比,微生物治理在技术、成本和效果方面具备很大的优势。
通过平菇菌丝的吸附对重金属的去除论文

通过平菇菌丝的吸附对重金属的去除摘要本研究探讨平菇吸附电位(宏真菌)去除水中存在的铜,镍,锌和铬。
不同的操作参数比如pH值,生物量的剂量,平衡时间,搅拌强度,温度和初始金属离子浓度会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对Ni (II), Cu (U)和Zn (II)最大吸附的pH范围4.5〜5.0,而对Cr (VI)离子,最好的结果是实现在pH值为2.5。
吸附平衡增益要接近150分钟。
没有显著吸附效益的温度范围是20- 25 C。
对Cu (H) , Ni ( H) > Zn (II)和Cr (VI)吸附的最大容量真菌分别为8.06mg/g ,20.40mg/g ,3.22mg/g 和10.75mg/g 。
FTI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分析指出参与吸附过程的为胺(-NH2)和羧酸(-COOH )群。
简单的调整朗格缪尔和Freundlich 等温线模型被用于解释吸附现象。
对真正的电镀废水的吸附能力,对Cu(H),Ni (U)、Zn (II)和Cr (VI)离子的吸附,真菌容量分别为 2.73mg/g ,8.45mg/g ,0.88mg/g 和 4.45mg/g。
此外,循环反复多次使用平菇是评估它的吸附效能,但研究结果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对回收能力下降。
关键词:吸附;电镀废水;重金属;宏观真菌;平菇一、简介工业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是环境的关键挑战。
在各个行业,电镀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行业丰厚的利润。
与其他行业,电镀使用更少的水,因此产生小体积的废水。
然而,它有高度的毒性,因为它有有害金属的Ni (II)的存在,Cr (III / IV ) 和Cd (II )。
为了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几个物理化学的方法正在全球范围内[14]使用,但是这些方法在他们的含金属废水的应用程序本质上是有问题的[5]。
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石灰凝血、反渗透和溶剂萃取是去除水中金属的常用方法。
然而,缺点不完全去除,试剂成本和能源需求,有毒废物的产生需要小心处理,开发一个新的成本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从废水中去除重金属的方法势在必行⑹0 以上两种方法的吸附是一个很好的替代。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范文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流,其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论文将详细阐述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机制,探讨其污染状况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本文的目的是为保护和恢复黄河包头段的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黄河包头段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沉积物资源,同时人类活动对其产生了较大影响。
2.2 研究方法(1)样品采集与处理:对黄河包头段沉积物进行采集,并对其进行前处理,如干燥、破碎、研磨等。
(2)重金属含量分析: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
(3)吸附机制研究:通过实验手段,探讨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
(4)污染生态学评价: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生态学评价。
三、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3.1 重金属种类与含量通过对黄河包头段沉积物进行化学分析,发现该地区沉积物中主要含有铜、锌、铅、镉等重金属元素。
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3.2 重金属吸附机制(1)物理吸附:通过沉积物颗粒表面的静电作用和范德华力等物理作用吸附重金属离子。
(2)化学吸附:通过沉积物中的矿物成分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3)生物吸附:微生物和植物通过分泌有机物质等途径吸附重金属离子。
四、污染生态学研究4.1 污染评价采用生态学方法对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超过了自然背景值,表明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污染。
4.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生物毒性:重金属离子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2)水质恶化:重金属离子会与水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导致水质恶化。
(3)底泥污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离子会随着水流和风力等作用再次释放到水体中,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植物重金属吸附研究

植物重金属吸附研究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化学元素,重金属就是其中之一。
重金属不仅存在于人工污染物中,而且自然界中也有大量的重金属存在,尤其是在矿区附近地表水和土壤中。
重金属在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威胁人类的健康,例如氟化物、汞、铅等元素可以引起健康问题,对环境危害很大。
因此,如何有效地去除重金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去除重金属方法,如化学法、物理方法、生物法等,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副产物、高成本、次生污染等,而且操作复杂,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
因此,利用生物吸附来去除重金属成为了一种热门的研究方向。
植物重金属吸附作为一种生物吸附方式,具有无二次污染、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植物吸附重金属的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植物根系的离子交换作用,另一种就是依靠植物体各部分细胞壳的吸附。
植物体内发生吸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壳表面或采集器官上发生的,比如植物采集器官如根部、茎干、叶片、花等部位。
其中,根部部位负责植物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吸收和吸附,而其他部位主要是负责重金属向植物内部的转运和存储。
植物吸附水溶性重金属离子主要是靠吸附在细胞壳表面负电荷的区域,而植物吸附土壤重金属通常利用离子交换、络合等机制。
目前,研究表明吸附重金属能力较强的植物有大黄、苜蓿、黄杨等。
这些植物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在高浓度重金属环境中生长。
一些研究还表明,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也不同,不同重金属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重金属吸附能力。
除了植物种类的选择之外,优化吸附条件也至关重要。
一些因素,例如pH值、温度、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营养状态等,都会对重金属吸附产生影响。
为了使植物顺利进行重金属吸附的过程,需要保持适当的条件,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试验来确定最佳的吸附条件。
总而言之,植物重金属吸附的研究方向十分广阔,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技术,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协同关系。
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摘要:重金属离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传统的化学方法去除重金属离子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和废水处理问题等不足之处。
而生物吸附法作为一种环境友好、高效、经济可行的方法,逐渐成为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吸附机制、吸附剂的筛选与改性、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以及吸附剂的再生与回收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重金属离子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引言:重金属离子由于其高毒性和难以分解的特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离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方法成为迫切的需求。
一、生物吸附机制:生物吸附法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和固持。
其机理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离子交换、络合作用和表面吸附。
离子交换是指生物吸附剂中的活性基团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络合作用是指生物吸附剂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形成络合物;表面吸附是指重金属离子直接吸附在生物吸附剂的表面上。
二、生物吸附剂的筛选与改性:生物吸附剂的选择是进行生物吸附法研究的关键。
常用的生物吸附剂主要包括微生物、植物和水生生物等。
在选择吸附剂时,需考虑其吸附能力、再生性能以及其它环境因素等。
此外,通过改性可以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如调节吸附剂表面活性基团、引入功能基团以及改变吸附剂的形态结构等。
三、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建立:建立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吸附机理、预测吸附行为以及优化吸附条件。
常用的动力学模型包括线性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吸附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描述吸附剂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平衡关系。
四、吸附剂的再生与回收:吸附剂的再生与回收是生物吸附法的关键。
常用的再生方法包括酸洗法、碱洗法和盐洗法等。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范文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流,其包头段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重金属可能通过水体进入沉积物中,并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机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本文将进行相关研究。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黄河包头段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问题。
这些重金属包括铅(Pb)、汞(Hg)、镉(Cd)等,往往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吸附、沉降等过程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因此,深入探讨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机制,对于揭示其污染规律、预测污染趋势及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采集黄河包头段不同区域的沉积物样品,分析其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其次,运用化学实验手段,如吸附实验、解吸实验等,研究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
最后,结合生态学原理,分析重金属污染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一)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通过采集不同区域的沉积物样品,发现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其中,某些区域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可能与当地的工业活动和人类活动有关。
此外,季节性变化也会影响重金属的分布。
(二)重金属的吸附机制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等。
物理吸附主要与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含量等物理性质有关;化学吸附则涉及沉积物中的矿物质成分和pH值等化学性质;生物吸附则与微生物活动有关。
(三)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吸附的因素很多,如沉积物的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种类等。
此外,水体的流速、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重金属的吸附过程。
五、污染生态学研究(一)重金属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及种群结构等产生不良影响。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范文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黄河包头段及其沉积物面临日益严峻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为全面理解该区域的生态风险及影响因素,本研究聚焦于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机制,以及其与生态污染的关联。
本文将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方法,探讨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黄河包头段位于中国内陆,具有丰富的沉积物资源。
本研究选取该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沉积物样本,运用化学分析和环境监测手段,深入研究该地区重金属的吸附机制及生态影响。
三、重金属吸附机制研究(一)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污水等。
这些重金属通过河流运输,最终在河床沉积物中积累。
(二)重金属的吸附过程重金属的吸附过程主要受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包括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含量、pH值等。
当重金属与沉积物接触时,会通过静电吸附、离子交换、络合作用等过程被吸附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
(三)影响重金属吸附的因素影响重金属吸附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盐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沉积物的类型、粒度等物理化学性质。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
四、污染生态学研究(一)重金属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严重影响,包括抑制生物的生长、改变生物的生理代谢等。
同时,重金属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二)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为全面了解黄河包头段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本研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五、结论与建议本研究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深入探讨了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吸附机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研究发现,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重金属的吸附行为。
同时,重金属污染已经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重金属吸附菌的选育、吸附特性和机理研究》范文

《重金属吸附菌的选育、吸附特性和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重金属吸附菌作为一种生物吸附剂,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
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吸附菌的选育、吸附特性和机理,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重金属吸附菌的选育1. 菌种来源与初筛重金属吸附菌主要来源于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
首先,我们从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区采集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等步骤,得到一系列具有重金属吸附能力的菌株。
然后,通过初筛实验,选取具有较高吸附能力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2. 优化选育为提高重金属吸附菌的吸附性能,我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菌株进行优化选育。
通过构建基因敲除、过表达等遗传操作,改变菌株的代谢途径和吸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其重金属吸附能力。
此外,我们还通过驯化培养,使菌株适应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提高其实际应用价值。
三、重金属吸附特性和机理研究1. 吸附特性我们研究了不同菌株对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优化选育后的重金属吸附菌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较快的吸附速度。
此外,我们还发现,吸附过程受pH 值、温度、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因素对吸附过程具有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
2. 吸附机理为了揭示重金属吸附菌的吸附机理,我们采用了多种生物学和化学手段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菌株的形态结构,发现菌株表面存在大量的纳米级孔洞和官能团,这些结构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其次,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菌株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发现菌株表面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与重金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从而实现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此外,我们还发现菌株通过生物絮凝作用和生物还原作用等机制共同参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
四、结论本文研究了重金属吸附菌的选育、吸附特性和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介绍生物吸附法在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
探讨了藻类、细菌和丝状真菌对重金属吸附的机理。
生物体上的阴离子对吸附重金属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重金属;生物吸附;机理;阴离子1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废水的大量排放,土壤和水源中重金属积累的加剧,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治理和回收重金属也已成为一个热点课题。
传统的治理方法有沉淀、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膜分离技术等。
但这些方法成本高、选择性低、能耗高,并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近年来采用生物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国外已有报道,而国内较为少见。
该法以其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选择性好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生物体借助化学作用吸附金属离子称为生物吸附。
藻类和微生物菌体对重金属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并具有成本低、选择性好、吸附量大、浓度适用范围广等众多优点、而且带来的环境污染小,可作为一种廉价吸附剂。
2藻类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藻类是一类光合自养生物,对许多重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富集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改造已经被重金属污染、其他生物难以生存的水域,利用藻类作为生物反应器在工业污水排放之前进行处理,或用于回收贵重金属离子,既节约资源,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J.L.Gardea-Torresdey等研究了近十种的藻类对重金属镍的吸收,通过静态吸附比较了不同藻类的吸附能力,并对藻类进行了固定化,利用柱子从稀溶液中富集镍。
而且对藻类吸附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是由于细胞壁上的阴离子基团与溶液中的镍发生化学吸附使得镍吸附在藻类的表面,并在5分钟之内达到平衡。
李志勇等[1]在通过对非活性藻体的研究发现,细胞壁上的多糖和蛋白质是吸附重金属的主要物质。
赵玲等[2]对藻体及其含有的多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论证了李志勇等人的结论,纯多糖也能从溶液中吸附重金属,能力与藻体相当,从而认为藻细胞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多糖的吸附作用,多糖与金属离子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多糖的羟基和酰胺基与金属离子进行络合作用的。
3微生物菌体对重金属的吸附微生物与重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有数十年之久。
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人们发现:包括真菌在内的许多种微生物对一些金属均具有抗性。
并已证明:微生物在自然界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不仅能丰富微生物的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及遗传学的理论,而且在应用生物技术治理工业废物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的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微生物如细菌、丝状真菌、酵母等对金属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3.1丝状真菌对重金属的吸附丝状真菌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有资料表明[3],将含曲霉、毛霉、青霉以及根霉的丝状真菌菌丝培育物干燥、磨碎并经筛分,使其成为可贮存的生物体,用于处理含Cd、Pb、Ni、Zn的工业废水。
在pH=7时,可以除去98的Pb、97的Zn、92的Cd,以及74的Ni。
1kg毛霉和根霉粉末可净化(pH=7)含10mg/L锌的废水5000L。
在铀的处理过程中,根霉菌(R.arrhizus)对铀的吸附量可高达200mg/g干重;黄青霉(Penicilltum)不但对铀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铅的吸附能力也不差,而霉菌(A.orchidis)对铅也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毛霉素目霉菌对金属吸附能力的范围较广,有望成为优良的吸附剂。
3.2酵母对重金属的吸附酵母对重金属的吸附,国内有这方面的报道,李明春等[4]利用活性和非活性假丝酵母菌对铜、镉、镍的吸附能力进行研究,实验表明,30min时吸附量已达到总吸附量的90以上。
李峰等[5]在对产朊假丝酵母对铜离子吸附机理研究中发现细胞壁是酵母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部位。
细胞壁的蛋白酶酶解实验证明,对胰蛋白酶不敏感的细胞壁嵌合蛋白是铜离子吸附的主要位点。
3.3细菌对重金属的吸附细菌对重金属有极强的抗性,可以与重金属之间发生反应,在低浓度下,重金属能促进细菌的发育和生长。
AngelaVecchio和D.H.Nies 在研究细菌对重金属的吸附时发现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上的各种阴离子基团如磷酸根、乙酸根和氨基酸与重金属发生交联,从而使得细菌能够吸附重金属。
AngelaVecchio在实验中发现Brevibacterium菌体在吸附铜、铅和镉的时候,铅的存在可以抑制菌体对铜和镉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