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然灾害 公开课教案
2024年【公开课课件】2.4自然灾害公开课

2024年【公开课课件】2.4自然灾害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公开课的内容取材于《地理》教材第二章“地球的环境”中的第四节“自然灾害”。
详细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成因,掌握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2. 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 学会自然灾害防范和应对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类型的识别及其防范应对方法。
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影响及防范应对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自然灾害案例图片。
学具:笔记本、笔、地图、自然灾害防范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自然灾害案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3. 成因分析:以案例为载体,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4. 常见自然灾害:介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涝、台风等,并进行识别。
5. 影响及防范应对:讲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授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6.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自然灾害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防范和应对过程。
7.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防范和应对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成因。
2.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识别。
3. 自然灾害的影响、防范和应对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成因。
(2)列举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并说明其特点。
(3)谈谈你对自然灾害防范和应对的认识。
2. 答案:(1)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等现象。
人教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人教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中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想【课程规范】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祸频繁发作的国度。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罕见的自然灾祸,能会判别气候灾祸和地质灾祸。
2.自然灾祸等大致散布。
3.了解避灾方法。
进程与方法运用读图和资料剖析的方法获取天文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看法我国罕见的自然灾祸的散布,让先生可以正确看法和看待自然灾祸,学会自我避灾。
【重点与难点】1.自然灾祸的散布大势。
2.掌握罕见的、适用的救灾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剖析、资料剖析。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情形导入播放视频:地震、泥石流、台风你知道我国经常发作的灾祸有哪些吗?它们都会形成什么危害?如何去预防和减轻灾祸带来的影响?让我们一同去讨论吧!二、新课学习〔一〕罕见的自然灾祸1.自然灾祸的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作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形成资源破坏、财富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祸。
拓展延伸:如何判别自然灾祸自然灾祸的构成必需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富、资源作为接受的客体。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祸才称得上自然灾祸,而由人类活动惹起的灾祸不属于自然灾祸。
2.罕见的自然灾祸气候灾祸:洪涝、台风、干旱、寒潮地质灾祸:地震、滑坡、泥石流3.气候灾祸〔1〕干旱: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形成农作物增产、人畜饮水困难等,构成干旱。
散布:我国干水灾祸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域思索:为什么我国干水灾祸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域?〔华北地域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洪涝:延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能够构成洪涝。
散布:主要散布西北沿海地域思索:为什么洪涝主要散布在西北沿海地域?〔降雨量大;河流汛期长;多台风;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温馨提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我国的最主要的气候灾祸。
它们发作范围广,继续时间长,形成的损失庞大。
〔2〕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台风带来的影响:利:解除或紧张盛夏时期的旱情弊:特大暴雨容易形成洪水患祸散布:我国西北沿海地域易发作台风灾祸。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4自然灾害 教案

(4)台风
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
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5)泥石流
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
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三、布置作业
四、课堂小结
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
视频引入,既能让学生对山区自然灾害有一个感性认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板书:一、常见的自ຫໍສະໝຸດ 灾害教师(播放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视频):我们遇到过一些灾害,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灾害,究竟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4、55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分为哪两类?各包括什么灾害?
教师(拓展延伸):我给同学们搜集的防灾减灾歌,供同学们参考:
(1)地震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
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2)火灾
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
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3)洪涝
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呆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
(2)建立防灾工程。
(3)储备防灾物资。
(4)及时进行救援。
教师(展示发生地震和泥石流时的自救漫画):发生自然灾害时,我们不能只等政府进行救援,要及时自救,因此需要掌握常见的防灾减灾措施。同学们分组讨论教材第60页活动题漫画中人们采取措施的可行性,完成活动题。
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为了防灾减灾,我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我们自己也要掌握防灾减灾方法,做到自然灾害发生时首先要自救,然后才是等待救援。
第四节自然灾害公开课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祸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自然灾祸的观点,认识我国自然灾祸的分类。
2、可以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祸的散布及原由剖析。
3、认识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过指导学生采集整理资料,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2、经过展开小组议论,培育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认识我国常有的自然灾祸的散布,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祸,学会自我避灾。
教课重难点要点1、认识我国常有的自然灾祸;2、认识我国常有的自然灾祸的散布及原由。
难点经过所学知识,会剖析我国常有自然灾祸的散布及原由。
课时安排教课准备教课过程1课时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胜,但也有不利。
如水旱灾祸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我国常有的自然灾祸。
[讲解新课 ]联合课本55~ 56 活动判断自然灾祸,得出自然灾祸的观点。
自然灾祸的形成一定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样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遇到伤害的人、财富、资源作为蒙受灾祸的客体。
所以,判断某种现象能否属于自然灾祸时需要掌握两点:1、成因能否为自然要素2、能否对人类造成伤害。
新课标第一网(一)常有的自然灾祸自然灾祸分类1、气象灾祸: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祸。
(联合图片说明)2、地质灾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祸。
(联合图片说明)(二)我国自然灾祸频发活动一:展现图 2.48“中国主要气象灾祸的散布”图,师生议论以下问题: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散布在哪些地域?这类散布特色是如何形成的?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域(即南方地域)该地域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许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散布在哪里?这类散布特色的原由是什么?干旱多发区主要散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域。
由于华北地域降水少,特别是春天降水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3、依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它大概沿什么方向运动?西伯利亚,大概沿东南方向运动。
教学设计4:2.4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4【导学提示】内容精析寒潮、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监测防御。
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一些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学法指导气象灾害这一部分教材内容,教材的知识结构主要表现为:灾害类型—形成原因—灾害特点—防御措施。
复习时,建议用综合比较的方法,将知识表格化,以利于理解各种气象灾害间的区别与联系。
地震与火山是两种主要的地质灾害,它们在成因和分布上都受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而另外两种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它们的发生也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因此,在复习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这一部分内容时,可联系实例从成因上的关联性、灾害的群发性、灾害的社会性等三个方面,用图解法进行分析。
对滑坡和泥石流两种地质灾害,还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能力提升站】请思考: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风力”?提示:从台风的结构可以看出,台风的最大风力在台风中心的附近而不在台风中心。
想一想:台风和飓风的区别是什么?提示:都是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
请讨论:怎样辨证地看待台风的功与过?答案:一方面它是灾害性天气,其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另一方面它可以带来降水,解除和缓和旱情,这是台风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
【自主探究】一、气象灾害1.台风读下面图,分析回答:(1)该图是气象灾害的形成示意图,它形成在温度在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
(2)此种气象灾害主要由、和造成。
在西北太平洋上称为;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
(3)影响我国的这种天气现象常发生的季节是。
这种天气现象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4)如这股气流的中心在台湾海峡澎湖列岛附近,那么福州地区吹风,台北地区吹风。
(5)这种天气现象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有哪些?答案:(1)台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260C 热带气旋(2)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3)夏秋东南沿海(4)东北东南(5)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测试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小测试或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 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掌握情况。
简短介绍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影响。
过程:
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类型和特点。
详细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自然灾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特性和重要性。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主要内容包括:
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海洋灾害(如海啸、风暴潮等)以及其他灾害(如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
(3)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地震、山体滑坡等。
(3)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如气象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生难以掌握。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024鲜版

资源准备与调度
03
提前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建立资源调度机制,确保应
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
13
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01
避险转移
在灾害发生前或发生时,及时组织受威胁区域的人员进行避险转移,确
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02
紧急救援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抢救被困人
员,减少人员伤亡。
防灾减灾
通过制定和执行防灾减灾规划和政策, 加强灾害风险管理,降低灾害损失。
2024/3/27
应急救援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救 援机制,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实 施救援行动。
灾后重建
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注重恢复生 产生活秩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 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7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
定义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 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然灾害 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 灾害、生物灾害等。
4
自然灾害的危害
01
02
03
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往往造成大量的 人员伤亡,给受灾地区带 来巨大的生命损失。
2024/3/27
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会破坏房屋、道 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导 致财产损失严重。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另一方面,自然灾害也促进了人类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如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社会凝聚力等。
人类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不断提高。从被动承受灾 害损失到主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人类社会的应对方式更加科学、有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1

《自然灾害》教学目标一、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定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二、自然灾害等大致散布。
3、了解避灾方式。
教学重难点:一、自然灾害的散布大势。
二、把握常见的、有效的救灾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咱们学习了我国的河流的特点,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等,这一节课咱们来学习心的课文《自然灾害》。
板书第四节自然灾害一、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播放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并向学生展现一些图片,让学生举例自己了解哪些自然灾害。
教师小结:自然灾害的概念,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几类。
教师展现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图片,让学生判定哪些是气象灾害,哪些是地质灾害。
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4-55,结合图片,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55-56的活动题。
板书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先让学生回忆今年全国发生了哪些特大自然灾害,后可由教师能够向学生提供一些数据来讲明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2.48,2.49,并让学生谈谈他所发觉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小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散布广。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也是世界上蒙受自然灾害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庞大的冲击。
教师可对一些灾害的概念加以论述,便于学生明白得。
如: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要紧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域的暮秋到早春天节。
(2)形成缘故:形成寒潮的强寒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寒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暴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固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必然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样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域。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域,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
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新课标第一网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结合图片说明)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
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因为华北地区降水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3、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
西伯利亚,大致沿东南方向运动。
4、寒潮主要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较小?
寒潮影响我国除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南方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并且受重重山脉的阻挡,所以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小。
5、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
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区。
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入侵,登陆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台风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大风会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引发洪涝,但也可环境旱情,如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过度: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
活动二:展示图2.49“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的地震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地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和东南地区。
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处;东南地区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我国超过8级的大地震位于哪几个省区?
超过8级大地震位于、、、。
从图中可看出台湾省发生的地震最多。
3、我国的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在哪里?为什么?
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的山区,以最为集中。
位于地势第二阶梯,地处我国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地带,地面崎岖,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承转: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的防灾减灾呢?
(三)防灾减灾
活动三:结合课本59~60的图片w W w.xK b 1. c o m
1、这几幅图反映了什么内容?(防灾减灾措施)。
2、掌握常见的避灾方法;地震的预防,泥石流的预防
3、救灾时感人画面,提高珍惜生命意识。
[课堂小结]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但我们只要注意做好防灾减灾的工作,就能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作业布置] 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四节自然灾害
1.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3.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