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线形监控

合集下载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 工程概况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

,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 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 。

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

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11#墩12#墩10#墩13#墩6011260图1-1 (60+112+60)m 连续梁桥型布置图(1)下部结构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 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 、15.0m ,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 ,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 ;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 ,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 ,12#主墩尺寸:14.0×11.3×4.0m ,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 、13.5m ,11#、12#主墩高9.0m 、12.0m 。

(2)梁部结构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中支点处梁高9.017m ,边支点处梁高5.017m 。

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 ,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 ,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 。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 ,桥梁宽12.6m ,桥梁建筑总宽12.9m ,底板宽7.0m 。

顶板厚度43.5-73.5cm ,腹板厚度50cm ~95cm ,底板厚度50cm ~90cm ,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

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线形监控测量在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

线形监控测量在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

线形监控测量在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4-12T01:36:02.153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3期作者:李鹏[导读] 以便为以后相关基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参考,更好的提高连续梁施工质量,进一步了解线形监控测量对连续梁结构的重要性。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61摘要:本文以佳木斯至鹤岗铁路改造工程鹤岗特大桥一处(48+80+48)m 连续梁为例,详细阐述线形监控测量在连续梁施工中的应用,以便为以后相关基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参考,更好的提高连续梁施工质量,进一步了解线形监控测量对连续梁结构的重要性。

关键词:连续梁;线形监控测量;模板高程;测点布设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交流日益加快,对交通运输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铁路工程作为长远途运输的一个重要支柱,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对铁路工程建设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工程建设中信息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铁路工程管理平台也在不断增加新的科目,线形监控测量在连续梁施工的重要性也不断的被突显。

1 工程概况佳木斯至鹤岗铁路改造工程岗鹤岗特大桥(48+80+48)m 连续梁桥为预应力钢筋砼结构,全长177.5m。

该梁体是单箱单室、变化截面、变化高度,梁体中跨中部为 10m的梁段,其边跨端梁段为13.75m等高段,梁高3.6m,中墩处梁高为6.4m;箱梁顶板宽7.3m,箱底宽 4.4m;底板厚0.46~0.8m,按照二次抛物线的图形变化;腹板厚 0.4至0.6m、0.6至0.8m,按折线变化。

全联在中支点处、中跨跨中上,以及端支点处共设5个横隔板,在其横隔板上设计有孔洞,以便检查人员通行。

佳木斯至鹤岗铁路改造工程鹤岗特大桥(48+80+48)m连续梁桥箱梁纵向分A0号段、悬臂浇注段、合龙段及边跨现浇段,其中A0号段6m,悬臂节段最长为4.0m、最短为3.0m,合龙段的长度是2m,连续梁桥边跨现浇段长度为7.75m。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

大跨度连续梁线型监控

参数识别a’ 误差分析 la’-dl≤ε
自适应监控流程图
预告-施工-测量-计算-参数识别-分析-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
第4章 监控主要工作内容
监控主要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
理论 分析
施工 监测
施工控制(线形控制)
相关资料搜集
变 形 计 算
立 模 标 高 的 确 定
线 形 测 量
温 度 测 量
误 差 分 析 和 判 断
续梁段的立模标高,使成桥状态最大限度地接近理想设计成桥状态。优化
调整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带权的最小二乘法、线性规划法等。施工监控 中,主要以控制主梁标高为主,根据测量数据和主要设计参数的影响,对
立模标高进行优化调整。
监控原则及方法
结构分析a 预告标高 施工 现场数据采集d 否 误差分析 la-dl≤ε 否 修改设计 主梁标高、温度、位 移、截面尺寸、弹性 模量、材料容重
连续梁桥一般采用正装分析法即可,计算软件一般采用MIDAS和桥博。该过 程须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解读设计图纸,完整模拟施工步骤(难点包括结构组、边界 组、钢束组、荷载组等的激活和钝化),确保模型的正确性。该过程也是对 设计文件的校核。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和设计方沟通。 (2)模型中应考虑挂篮的结构形式、重量、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温 度变化等影响。 (3)模型的主要设计参数须为实测数据经修正后采用的数值。
过立模标高的调整予以修正。
监控原则及方法
根据《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标准》,线形精度控制目标采用如下数值:
立模偏差:①底模拱度偏差3mm;
②梁高10mm; ③梁段纵向旁弯10mm。 浇筑梁段偏差:①悬臂梁段顶面高程+15mm或-5mm; ②合龙前两悬臂端相对高差不大于15mm; ③梁段轴线偏差15mm; ④相邻梁段错台5mm。 梁体外形偏差:桥面高程±20mm

大跨径桥梁线形监控测量技术

大跨径桥梁线形监控测量技术

Ab ta t sr c:Th a e ic s e h a tlv r b a o o g s a ep p rdsu s st e cn i e e m fln -p n e l e rmo io ig tc n lg ,icu igee ainb n h ak s i a ntrn e h oo y n ldn lv t e c m r se — n o tbih n ,o sr ainp itly u ,mo ioi a u e n , a l me t b e v t on a o t s o ntrn me s rme t g a d p o ie ee e c o i lrb ig o sr cin n r vd sarfr n ef rsmi rd ec n tu t . a o
参考文献 :
Ei 徐桂平. l 桥梁预制节段测量控制技术口] 城市道桥与防 .
洪 ,0 4 4 :79 . 20 ( )8 -0
E3 李宝仓 , 白琳. 孟溪 大桥 施工监 控测 量技 术 E]企 业 2 何 南 J.
技术开发 ,0 6 2 ( )4 -8 2 0 ,5 4 :74 .
() 6二期恒 载后 进行 主梁 线形 观测 。
的作用效果。
() 7二期恒载半年后全面进行主桥线形观测 。 4 结 束语 通过上述监控测量技术的应用, 沪杭高铁 5 标段 l 2 处连续梁已全部成功合拢, 且各项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 质量优 良。因此该技术值得在同类桥梁施工中推广。
Ke r s a t e e o sr ci n b a ;h i h a u ;c n r l ywo d :c n i v r c n t u to e m l e g td t m o to

桥梁线形监控实施方案

桥梁线形监控实施方案

桥梁线形监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线形监控作为一种重要的桥梁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

因此,制定桥梁线形监控实施方案对于保障桥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控设备选择。

在桥梁线形监控实施方案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

常见的桥梁线形监控设备包括激光测距仪、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对桥梁的位移、变形等情况进行精准监测,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监控方案制定。

制定桥梁线形监控实施方案需要考虑到桥梁的具体情况,包括结构形式、使用年限、环境条件等因素。

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控的频率、监测的参数以及监控的时间节点。

同时,还需要建立监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机制,确保监控数据的安全可靠。

四、监控数据分析。

监控数据的分析是桥梁线形监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桥梁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监控数据分析需要借助专业的监测软件和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五、预警和应急处置。

在桥梁线形监控实施方案中,预警和应急处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旦监测数据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预警和应急处置预案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确保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桥梁和周边群众的安全。

六、监控效果评估。

桥梁线形监控实施方案的最后一步是监控效果评估。

通过对监控数据的长期积累和分析,评估监控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今后的桥梁监控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七、总结。

桥梁线形监控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控方案,才能有效地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能够提高桥梁线形监控的水平,确保桥梁的安全稳定运行。

大跨度桥梁的线形控制

大跨度桥梁的线形控制

目录第一篇大跨度桥梁的线形控制 (2)1桥梁线形控制的意义及目的 (2)2桥梁线形控制的工作流程 (2)3桥梁线形测试截面及测点总体布置 (3)4桥梁线形监控方法 (3)5桥梁线形监控影响因素 (3)6桥梁线形控制计算 (4)7桥梁线形监控要点 (4)8小榄水道特大桥施工监控实例介绍 (4)9沙田赣江特大桥施工监控实例介绍 (8)第一篇大跨度桥梁的线形控制1 桥梁线形控制的意义及目的桥梁线形控制不仅是桥梁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控制的关键及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它在施工过程中起着安全预警、施工指导以及及时为设计提供依据。

任何体系的桥梁在每一个施工阶段的变形和内力是可以预计的,因此当施工中发现监测的实际值和预计值相差过大时,随即进行检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并排除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避免出现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通过各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线形监测,及时掌握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线形状态,了解施工过程中各关键截面的挠度变化。

2)通过各桥梁施工过程中控制截面的应力测试,及时跟踪各施工阶段关键截面的应力大小,了解桥梁结构的应力状况。

3 )通过测定新型结构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效应、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效应,为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4 )通过对桥梁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况的应力及变形监测,吊杆力、斜拉索力等的监测,了解施工过程最不利工况下关键截面的受力状况、关键截面的挠度,并与理论计算结果作对比,评价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并在必要时提供改进建议。

2 桥梁线形控制的工作流程一般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

该过程中需要对主梁标高和应力实行双控。

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数据采集系统,即在桥上埋设各类传感器和设置监控系统,采集资料;资料分析仿真模拟系统,将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参数。

桥梁线形等监控系统框图3 桥梁线形测试截面及测点总体布置桥梁结构位移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如下:悬臂梁段的各节段,拱、塔的位移控制断面.在结构位移测试的同时,通常进行其他如应力的测试:1)应力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结构控制截面、受力复杂位置。

太中银铁路古城子石中高速特大桥主桥线形监控

太中银铁路古城子石中高速特大桥主桥线形监控

186YAN JIUJIAN SHE太中银铁路古城子石中高速特大桥主桥线形监控Tai zhong yin tie lu gu cheng zi shi zhong gao su te da qiao zhu qiao xian xing jian kong肖松松以太中银铁路古城子石中高速特大桥线形监控为对象,结合梁拱组合桥梁线形监控的特点,采用正装分析和倒退分析方法进行理论计算,通过对该桥在梁体拆除支架后、钢管拱架设后和吊杆张拉后梁体挠度和预拱度的控制,从而对各阶段主梁线形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分析误差因素。

一、工程概况太中银铁路古城子石中高速特大桥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系杆拱连续梁,跨径布置为(60+96+60)m,桥型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古城子石中高速特大桥桥型布置图本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拱组合结构,箱梁采用单箱单室结构,截面高度沿轴线变化设置,梁体下缘除中支点处4 m、中跨中部18 m 和边跨端部21.85 m 梁段为等高直线段外,其余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梁体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设置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

本桥主桥下部共4个桥墩,1、4 #桥墩为与引桥简支梁相接的活动墩,2、3 #桥墩为中间活动墩。

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矢跨比1/6,拱肋高2.0m,采用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两榀拱肋中心间距7.2m。

二、梁拱组合桥线形监控的特点本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拱组合结构,如桥梁梁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顺序及荷载进行施工,一般全桥成桥后其内力状态不会出现偏差,因此控制主梁的线形成了上部结构施工控制的主要目标。

若在分段施工过程中已经施工的梁段上出现了线形误差,调整线形一般采用调整吊杆张力和张拉预备预应力束,但这种方法调整量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利于梁体整体受力。

因此,线形误差一旦在某一施工阶段出现,误差将不能消除。

根据以上分析,梁拱组合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标高控制的特点是,无法调整已施工完毕梁段的误差,而未施工梁段的预拱度及立模标高只与正装分析模拟计算有关,与已施工完毕梁段产生的误差基本无关。

线形监控方案通用

线形监控方案通用

目录1 工程概况 (1)2 施工线形监控的依据、目的、原则与方法 (1)2.1依据 (1)2.2目的 (1)2.3原则 (2)2.4方法 (2)3 施工线形监控的内容 (3)3.1所需资料和准备工作 (3)3.2 施工过程中的线形监控 (4)3.3 施工线形监控中的辅助测试,试验及资料收集 (4)3.4 线形监控具体流程 (6)3.5 施工线形监控预警系统 (7)4 监控精度与总体要求 (7)4.1监控的精度 (7)4.2 监控的总体要求 (7)5 施工监控工作注意事项 (8)5.1 线形监测的注意事项 (8)7 投入人员及仪器设备 (9)7.1 施工单位投入监控人员 (9)7.2 施工单位投入仪器设备 (9)悬臂灌注梁线形监控方案1 工程概况连续梁采用轻型挂蓝分段悬臂灌注施工,先在托架上灌注0号段,再对称向两侧顺序灌注各梁段,形成T构。

利用搭膺架浇筑边跨梁段,最后浇筑合拢中跨形成连续梁体系。

2 施工线形监控的依据、目的、原则与方法2.1依据施工监控实施方案依据下列规范及文件编制:《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有碴轨道预制后张法预应力砼简支整孔箱梁》通桥(2007)2224《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铁路桥涵钢筋砼和预应力砼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铁路桥涵砼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客运专线性能砼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2.2目的大跨度的现浇连续梁的梁段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较长。

在施工过程中,将受到许许多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包括设计计算、桥用材料性能、施工精度、荷载、大气温度、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诸多方面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4+060大桥连续梁线形
控制监控方案
中国铁建
编制:Z D D
审核: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
六丙公路第三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四年七月三日
K14+060大桥连续梁桥线形控制监控
量测方案
一、工程概述
K14+060桥位于省道S22线六库~跃进桥段二级公路皿合同段,为跨越沙坝沟而设,是本合同的控制性工程。

桥垮布置为:4X 31m
预应力T梁+100+180+100n连续钢构+3X 31m预应力T梁。

该桥最大墩高105m本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T型钢构方案,桥梁上部采用纵、竖向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T型钢构;下部采用双薄壁空心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箱梁断面采用单箱单室直服板断面,顶板宽度为12.0米,箱梁
根部梁高11米,边跨合拢及现浇段梁高为3.5米。

箱梁底板厚度0 号块为150厘米,各梁段底板厚从悬臂根部至悬浇段结束出由130~35
厘米,合拢段及边跨现浇段为35厘米,箱梁顶板厚度0号块为60厘米,其余为28厘米,箱梁腹板厚度1~14号块为70厘米,15号块为70~50厘米,其余梁段为50厘米。

主梁悬臂长度为2.75米,翼缘外侧厚18厘米,根部为100厘米。

边跨现浇段处设置宽度为2米的端横梁。

箱梁横桥向底板保持水平,顶板横坡由顶板形成。

主梁采用纵、竖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分为顶板束、腹板束、边跨底板束、中跨底板束、边跨合拢束及中跨合拢刚束六种,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4-2003)标准的19①s15.2mm 16①s15.2mm 15①s15.2mm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刚束
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其张拉控制力分别为:371.1吨、312.5吨、293吨。

竖向预应力及0号块横板预应力采用JL32的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材料屈服点° 0.2 )为785MPa张拉控制应力为706.5MPa 其张拉控制力为56.8吨。

二、控制方法
本桥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成桥线形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满足《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执行标准》规定, 当箱梁当前悬浇节段的施工挂篮初步就位后,先根据箱梁截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或采用经纬仪穿线法或盘左盘右法进行悬浇节段平面中线位置放样。

然后,根据箱梁节段立模标高通知单,安装底模、侧模和顶模,调整挂篮前吊杆高度等方法使底模标高、顶板底模标高满
足通知单要求,误差不应该大于士10mm高程)和-5mm中轴线位置)。

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误差在+15mn之间,合拢误差在10mn以内,施工过程中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5mm以内。

平面位置一定要定位准确,否则张拉筋对桥梁内部受力不均匀,使桥梁内部受力较大,最终会影响桥梁质量。

从挂篮的前移定位至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是本桥施工的一个周
期,每个周期中有关施工控制的步骤如下:
1)按照预报的挂篮定位标高定位挂篮测量定位后的挂篮标高,并
向第三方提供挂篮的定位测量结果;
2)立模板、绑扎钢筋;
3)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点,复测挂篮标高,墩顶的水平
位移;
4)浇筑完混凝土第二天后测量已施工梁段上的测点标高,测量本
梁段端部梁底和预埋在梁顶的测点标高,建立测点与梁底标高的关
系;
5)张拉预应力钢筋,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
工作程序的关键是:每个施工循环过程的结束都必须对已完成的节段进行全面的测量,分析实施施工结果与预计目标的误差,从而及时地对与出现的误差进行调整,在达到要求的精度后,才能对下一施工循环做出预报。

三、位移测点布置
1)测点布置
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连续梁桥线形监测断面设在每一阶段的端部,测点离梁段端部10cm不妨碍施工及挂篮的行走、固定等,易于保护,如立一次仪器既可以测试全部测点的高程,最好设在挂篮内侧,这样也可以减少转仪器引起的误差。

线形测点如图1所示。

图1 K14+060大桥连续梁线形监测测点
布置0#块件的高程测点是为了控制顶板的设计标高,同时也作
为以后各悬浇节段高程测量的基准点。

每个0#块的顶板各布置9个高程观测点,如图2所示
图2 0#块的测点布置图
悬浇节段每个监测断面上布置3个对称的高程观测点(分别位于两侧腹板上及箱梁顶部中心线),如图3所示,不仅可以测量箱梁的挠度,同时可以观测箱梁是否发生扭转变形,标高测点用①16mm
圆钢,圆钢筋顶部磨平。

露出顶板2cm~3cm并用红油漆作为标记。

图3各号块测点布置示意图
2 )观测时间与项目
为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每个施工阶段的变形测试时间根据施工阶段的进度来定。

在整个
施工中主要观测的内容包括: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程测量,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高程测量,每阶段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高程测量,每阶段挂篮行走后的高程测量,拆除挂篮后,边(中)跨合拢前的高程测量及最终成桥前的高程测量。

四、悬臂节段测量工作
从挂篮前行至本号梁块预应力张拉完毕为一个施工阶段,在每个施工阶段需完成的测量工作,挂篮定位时根据已确定的立模标高进行挂篮定位,定位底模前端标高及顶板标高。

由于在浇筑混凝土后需要对底模前端标高进行测量,为消除其他因素影响,在定位时,在底模上尽量靠近本梁块底模前端左右两侧各设置钢筋头一个,挂篮定位时需测量的内容包括:(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使其满足监控方标高预报文件中的底板立模标高,顶板立模标高,为底板立模标高+梁高。

主梁控制误差:
1)悬臂梁段高程:士15mm -5mm
2)合拢前两悬臂端相对高差:合拢段长1/100,且不大于15mm
3)梁段轴线偏差:15mm
4)梁段顶面高差:士10mm
五、误差分析与识别
在每一施工阶段,对监测得到的应力和位移与理论值进行误差分析,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采用自适应控制法对下一阶段的误差进行预测、调整,
报告预制梁段架设标高等施工状态。

基本思路为当结构的实测状态与模型计算结果不符时,将误差输入到参数辨别法中去调整计算模型的参数,使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得到修正的计算模型参数后,重新计算各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经过几个阶段的反复识别后,计算模型就基本与实际结构一致,从而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六、结语
悬臂灌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节段的精确测量结果是对挠度变形进
行分析和预测的依据,是每一节段施工参数调整的基础,科学合理测量方法和精确的测量结果是保证连续梁桥线形与设计线形吻合,实现高精度合拢的根本保障。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