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试题新人教版一、基础巩固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溃退kuì锐不可当dǎngB.泄气xiè高屋建瓴língC.督战dū业已切断qiēD.要塞sài 全部歼灭jiān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答案:A解析:“锐不可当”的“当”应为“dāng”。

(原创)2.根据具体语境,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溃退:散乱,败退。

C.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业已:已经。

D.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督战:帮助作战。

考查目的: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解析:这里是“监督作战”的意思。

(原创)3.与短语“甚为微弱”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B.横渡长江封锁长江C.英勇善战百万大军D.广大官兵纷纷溃退考查目的:短语类型答案:D解析:D项为偏正短语,与示例相同。

A项为动宾短语,B项为动宾短语,C项为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原创)二、课内阅读(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背影知识点练习第十四篇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背影知识点练习第十四篇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背影知识点练习第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差使(chā) 踌躇(chóu) 赋闲(fù)B、交卸(xiè) 奔丧(sànɡ) 狼藉(jí)C、典质(zhì) 琐屑(xiāo) 举箸(zhù)D、拭干(shì) 蹒跚(shān) 颓唐(tu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边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xiè)簌簌(sù)行李(xínɡ )颇(pō)B、丧事(sān)赋闲(fù)拣定(jiǎn)迂(yū)C、妥帖(tiē)典质(zhí)栅栏(shān)攀(bān)D、游逛(ɡuànɡ)狼藉(jiè)颓唐(tū)搀(chān)【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课文《背影》,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D、“进去吧,里面没人。

”(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

B、他待我斩斩不同往日。

C、我最不能妄记的是他的背影。

D、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废事些。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惨淡”“狼藉”“出色”“非常”都是形容词。

B、“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地突出老头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难过之情。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3.12济南的冬天提技能+一课两练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3.12济南的冬天提技能+一课两练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3.12济南的冬天提技能+一课两练新人教版【练基础】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Jǐ) 伦.敦(lún) 看.护(kàn)B.水藻.(zǎo) 垂.柳(chuí) 镶.边(xiānɡ)C.暖和.(huo) 宽敞.(chǎnɡ) 澄.清(chénɡ)D.狭窄.(zhǎi) 发髻.(jì) 着.落(zháo)【解析】选B。

A项中的“看”应读kān;C项中的“敞”应读chɑnɡ;D项中“着”应读zhu ó。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改为答案:蓝篮(2)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默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改为答案:默墨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

毒:(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

着落:(3)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答案:(1)毒辣,猛烈。

(2)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3)晴朗无云。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被授予“”的称号。

小说代表作是。

答案:老舍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5.语言品析。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答: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包围的济南比喻成“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品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答:答案:“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

6.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1)~(4)题。

(1)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此段主要围绕“妙”字描绘雪后的山景。

答案:济南冬天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在文中有何作用?答:答案: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习题新人教版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教诲.(huì)系.住(jì)油光可鉴.( jiàn )不逊.(xùn) yì(驿)站杳.无消息(yǎo)诘.责(jié) jī(畸)形抑扬顿挫(cuò)fēi(绯)红nì(匿)名深恶.痛疾(w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A.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吃饭。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疾....的。

(解析:B项“抑扬顿挫”只能形容歌声、语气和语调等,不能用来形容文章情节。

) 3.(河池中考)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A.“好吧。

”他说,“我相信你能行!”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解析:B项省略号与“等”不能一起使用,可删掉其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弘扬和传承国学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

B.良好的心态是天宫二号发射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C.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解析:A项语序不当,“弘扬”和“传承”应对调位置;B项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C项否定不当,删掉“防止”或“不要”。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夸张、比喻)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总分:100分 时间: 10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30分) 默写1.(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

(《论语·为政》) (2)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3)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

(《观书有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2.“破阵子”是本词的____,词的作者辛弃疾是____派的代表作家。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曋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4.《黄生借书说》作者是____朝的袁枚,该文选自《____》。

5.解释加点字(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2)其切.如是( ) 6.翻译下面句子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天子之书”“富贵家之书”为例,从反面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点。

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1 梦回繁华说课稿

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1 梦回繁华说课稿

《梦回繁华》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用准确并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清明上河图》,彰显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已经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文章详略得当,充分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介绍《清明上河图》,叙述清晰,说明准确,议论点睛,充分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课时计划】1 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解决步骤三、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

在问世以后的800 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 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 (学生回答)对,《清明上河图》它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梦回繁华》。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汴梁(biàn) 题跋(bá) 绢本(juàn) 翰林(hàn) 田畴(chóu) 料峭(qiào) 簇拥(cù) 漕运(c áo) 舳舻(zhúlú) 沉檀(tán) 摄取(sha) 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yì)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工:善于,擅长。

设色: (绘画)涂色,着色。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

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加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

关于新闻文体:新闻是使用广泛的文体。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时发生的事件报导,要求真实、客观、简洁、时效。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报道。

特写是抓住新闻消息中一个细节重点叙写的一种报导。

报告文学是一种兼具新闻和文学双重特点的文体,它以真人真事为对象,可以以文学性的表现手段报导。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叙人或事情经过为主要目的,要求记述完整。

后者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叙人或事表达一定的情感,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叙事是为抒情服务的。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陶渊明《桃花源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所从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docx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docx

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课文导读在《信客》一文里,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己任,期间历尽辛苦,常常受人猜疑,蒙受冤屈,信客却总能宽容、体谅别人对他的误解,忍辱负重,为千家万户传递消息,让我们学到了另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

文章文笔轻灵飘逸,行文流畅,是难得的美文。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唏嘘( xī xū)嫉妒(jí)...噩耗(è)猝然( cù)..诺诺( nuò)呵斥(hē)...诘问( ji é)包扎(zā)..直扎( zhā).文绉绉( zhōu)..伎俩( j ìliǎnɡ)..跋涉( bá shè)..二、词语释义颠沛( pèi ).焦灼( zhu ó).吊唁( yàn).噩耗: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

焦灼:非常着急。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颠沛:穷困;受挫折。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风尘苦旅:比喻旅途劳累、艰苦。

连声诺诺:一声接一声地答应。

生死祸福:表示是生、是死、是祸、是福,都难以预料。

三、语句解读1.如何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 这句话呢?因为信客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

2.为什么说向死者家中送遗物更危险?到死者家中通报消息,信客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这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向死者家里送遗物更危险,因为这是死者家属往往处于过度悲伤之际,心理失衡,或怀疑信客的诚信度,而迁怒于报丧者,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

四、作家作品余秋雨, 1946 年生,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主要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这是他在研究写作之余的散文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主要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
、《霜冷长河》 、《文明
的碎片》、《山居笔记》 、《秋雨散文》 等,其中《文化苦旅》 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这是他在研究写作之余的散文佳作。
《山居笔记》获海外花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3) 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
)
3. 请把“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
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
点”一句改为肯定句,并比较二者,哪个句子更好?
4.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如何理解这个“信”字?如何理解这句话?
三、课内阅读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 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 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 他自己也去过几次, 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 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他们的 谈话,若能记录下来, 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 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 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一、读音辨析
唏.嘘.( xī xū) 嫉.妒( j í)
噩.耗(è) 猝.然( cù) 诺.诺.( nuò) 呵.斥( hē)
诘.问( ji é) 包扎.( zā)
直扎.( zhā)
颠沛.( pèi )
文绉.绉.( zhōu)
焦灼.( zhu ó)
伎.俩.( 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
满脸戚容, 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 可怜的家属会
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
跋.涉.( bá shè)
二、词语释义
噩耗: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
焦灼:非常着急。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颠沛:穷困;受挫折。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风尘苦旅:比喻旅途劳累、艰苦。
连声诺诺:一声接一声地答应。
生死祸福:表示是生、是死、是祸、是福,都难以预料。
三、语句解读
3. 选出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
A. 噩耗传来,女人大放..悲声。
B. 信客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
C.信客识文断字 , 经常代读、代写书信,真是无所.不.为.. ,样样皆能。
D.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 ,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
⑴但他的家,破烂灰黯 .,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1. 如何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 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 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
这句话呢?
因为信客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 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 会立刻引起
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
2. 为什么说向死者家中送遗物更危险?
到死者家中通报消息,信客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 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 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 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 这样的事在 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 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 就会匆匆 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 黑伞,伞柄朝前, 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
)了钱要 ji ēj ì( )。
)他。
⑶(老信客)就裁下窄窄一条红 chóu(
⑷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 .(
2. 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捆扎.( )伤了的手……
)礼品,图个好看。
A.信客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B.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
C.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D.茅屋外只有劲利的山风。
这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
够宽容理解他人, 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向死者家里送遗物更危险, 因为这是死者
家属往往处于过度悲伤之际,心理失衡, 或怀疑信客的诚信度,而迁怒于报丧者, 做出意想
不到的举动。
四、作家作品
余秋雨, 1946 年生,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戏
出色,(
)。四乡敬重, (
),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备选词语:
A.众口传颂
B.桃李芬芳
C.风尘苦旅
D.艰辛备尝
E.任劳任怨
2.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
)
(2) 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
)
⑷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⑸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二、整体感知
1. 从下面备选词组中选择恰当的项填入这段文字的空缺处。
三十年信客生涯, (
),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 (
),传递两地亲人信物。
为人兢兢业业, (
),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
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
☆课文导读
在《信客》一文里,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己任,期间历尽辛苦,常常受人
猜疑, 蒙受冤屈, 信客却总能宽容、 体谅别人对他的误解, 忍辱负重, 为千家万户传递消息,
让我们学到了另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文章文笔轻灵飘逸,行文流畅,是难得的美文。
☆基础过关
五、背景探视
作者故乡余姚离上海比较近, 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 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
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 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⑴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 .( ⑵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
黯:
⑵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颠沛:
⑶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使他深受感动。
赋闲:
⑷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 吊唁:
5. 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
⑴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
⑵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⑶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