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生殖系统课件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生殖系统》PPT课件

子宫主韧带(子宫颈横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 连于子宫颈阴道上部及阴道穹侧壁与盆腔侧壁之间 骶子宫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连于子宫颈后面和 第2、3骶椎前面;其表面覆盖的腹膜形成弧形的直 肠子宫襞
四、阴道:阴道是前后略扁的肌
性管道,连接子宫和阴道前庭之间,
位于盆腔中央。
上 端:阴道穹,分前后左右部 膀胱 尿道 阴 道 直 肠
二、输卵管
输卵管长约10~12cm,连于子宫底 的两侧。全长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
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子宫口)
输卵管峡(输卵管结扎的常用部位)
输卵管壶腹(受精部位)
输卵管漏斗(开口于腹膜腔,开口 处叫输卵管腹腔口,口周有输卵管伞) 临床上将卵巢和输卵管合称子宫附件。
三、子宫
1、形态
1、输精管的行程、分部
输精管长约50cm,行程较长。
输精管以其走行可分为四部分:
睾丸部、精索部(常为输精管 结扎的部位)、腹股沟部、盆部
2、射精管的组成、开口
输精管壶腹的下端变细,与精囊腺的 排泄管汇合成射精管,斜穿前列腺实 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精索 :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腹
成年未孕的子宫呈前后略扁 的、倒置的梨形,长约7-8cm, 宽约4cm,厚约2cm。子宫可分 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子 宫峡四部分。
A、 子宫峡——位于子宫体和子 宫颈相连接的部位,非妊娠期长约
1cm,在妊娠中后期,形成子宫下段,
可延长至7~11cm,是剖腹产的常用手
术切口部位。
B、子宫底:子宫角 C、子宫颈:子宫颈阴道部及子宫颈
官,位于尿道 球的后上方,开口于尿道球部。
六、阴茎
阴茎可分为头、体和根三
部分。阴茎海绵体:两个,位于阴茎的背 侧;尿道海绵体:一个,位于阴茎腹侧, 前方为阴茎头,后方为膨大的尿道球
四、阴道:阴道是前后略扁的肌
性管道,连接子宫和阴道前庭之间,
位于盆腔中央。
上 端:阴道穹,分前后左右部 膀胱 尿道 阴 道 直 肠
二、输卵管
输卵管长约10~12cm,连于子宫底 的两侧。全长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四部:
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子宫口)
输卵管峡(输卵管结扎的常用部位)
输卵管壶腹(受精部位)
输卵管漏斗(开口于腹膜腔,开口 处叫输卵管腹腔口,口周有输卵管伞) 临床上将卵巢和输卵管合称子宫附件。
三、子宫
1、形态
1、输精管的行程、分部
输精管长约50cm,行程较长。
输精管以其走行可分为四部分:
睾丸部、精索部(常为输精管 结扎的部位)、腹股沟部、盆部
2、射精管的组成、开口
输精管壶腹的下端变细,与精囊腺的 排泄管汇合成射精管,斜穿前列腺实 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精索 :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腹
成年未孕的子宫呈前后略扁 的、倒置的梨形,长约7-8cm, 宽约4cm,厚约2cm。子宫可分 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子 宫峡四部分。
A、 子宫峡——位于子宫体和子 宫颈相连接的部位,非妊娠期长约
1cm,在妊娠中后期,形成子宫下段,
可延长至7~11cm,是剖腹产的常用手
术切口部位。
B、子宫底:子宫角 C、子宫颈:子宫颈阴道部及子宫颈
官,位于尿道 球的后上方,开口于尿道球部。
六、阴茎
阴茎可分为头、体和根三
部分。阴茎海绵体:两个,位于阴茎的背 侧;尿道海绵体:一个,位于阴茎腹侧, 前方为阴茎头,后方为膨大的尿道球
12生理学生殖系统课件

再
妊娠子宫和内膜生长发育 受
孕
调节母体与胎儿三大营养物质 的代谢,促进胎儿生长。
胎盘与胎儿 共同参与合成
雌三醇
注: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检测母体血雌三醇浓度 用来判断胎儿是否存活
hCS-人绒毛膜生长素
练习题
1下列不属于睾酮生理作用的是( ) A.促进精子的生成 B.刺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 C.促进 男性副性征的出现与维持 D.促进肌肉和骨骼蛋白的分解 E.促进生精细胞的分化 2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5℃左右,并在黄体期维持 在这一水平上。基础体温的升高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 A.雌激素 B.孕激素 C.FSH D.LH E.甲状腺激素 3健康女性每个月经周期中,两侧卵巢能发育成熟的卵泡 通常有( ) A.一个 B.两个 C.十几个 D.二十个 E.三十几个 4产生精子的部位是( ) A.精囊 B.间质细胞 C.附睾 D.曲细精管 E.输精管
环境因素
下丘脑GnRH
腺垂体
FSH
LH
卵巢 颗粒 优 势 细胞 卵 泡
排卵 抑制素
雌激素↑ 雌激素No.1
峰
2.排卵
3.黄体期
排卵→黄体→在 LH作用下,孕激素、 雌激素分泌↑(雌激素 第二分泌峰)
环境因素 下丘脑GnRH
腺垂体
FSH
LH
卵巢
颗粒 优 势 细胞 卵 泡
黄体
排卵 抑制素
雌激素↑
雌激素峰No.1
(第
1~5天)、增生期(第6~14天)、分泌期(第
15~28天)。 增生期:卵泡不断分泌雌激素的作用; 分泌期:黄体分泌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 月经期:黄体萎缩,失去雌、孕激素的支持作用。
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变化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详解演示文稿

第21页,共57页。
第22页,共57页。
2、排卵
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 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进入排卵前状态的特点:
①卵细胞及周围放射冠漂浮于卵泡液中 ②卵泡壁及其贴近的卵巢组织变薄 ③卵泡如一大水疱,突出于卵巢表面 ④排卵时透明带、放射冠与卵细胞同时排
出,及少部分卵丘内颗粒细胞
第23页,共57页。
第41页,共57页。
(2)分泌期 (黄体期):
(3)月P使经子期宫:内膜呈分泌反应
a早第. 早1期~期:4日:15~19日 b中.E中、期期P内:↓:膜,2腺激0~体活23更内日膜长中,P腺G腔合开成始→扩子大宫。肌腺层收 缩、c→坏皮.晚螺死晚细上 质期内旋,期胞水皮:膜小血:顶肿下更动管内2端,细4厚脉壁膜胞~螺胞,2痉通厚膜旋8核腺挛透1日破动体0出→性c脉裂扩m现内增继,大,含膜加续糖呈呈糖血,增原锯海原流管生溢齿绵的↓壁入状状,水破,腺,组泡裂面腔分织,致向称泌缺间内宫顶上血膜
第33页,共57页。
基础体温升高
第34页,共57页。滑肌 内膜 宫颈 输卵管 阴道上皮
乳腺 卵泡发育
下丘脑 水钠潴留
代谢影响
雌H
肥大增生,收缩 增生 松弛,分泌增加,变稀 加强收缩 增生角化变厚
腺管 增生 卵泡发育
正负反馈 促进
骨代谢,脂代谢
孕H
松弛
分泌 闭合,分泌减少,变稠
第24页,共57页。
排卵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第25页,共57页。
3、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泡壁塌陷,卵泡颗粒细胞、内膜细胞向内 侵入,周围有卵泡外膜包围---形成黄体
排卵后7-8日黄体体积达最高峰(直径1~2cm
)
若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白体 黄体的寿命12-16天,平均14天,即黄体期的长短
第22页,共57页。
2、排卵
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 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进入排卵前状态的特点:
①卵细胞及周围放射冠漂浮于卵泡液中 ②卵泡壁及其贴近的卵巢组织变薄 ③卵泡如一大水疱,突出于卵巢表面 ④排卵时透明带、放射冠与卵细胞同时排
出,及少部分卵丘内颗粒细胞
第23页,共57页。
第41页,共57页。
(2)分泌期 (黄体期):
(3)月P使经子期宫:内膜呈分泌反应
a早第. 早1期~期:4日:15~19日 b中.E中、期期P内:↓:膜,2腺激0~体活23更内日膜长中,P腺G腔合开成始→扩子大宫。肌腺层收 缩、c→坏皮.晚螺死晚细上 质期内旋,期胞水皮:膜小血:顶肿下更动管内2端,细4厚脉壁膜胞~螺胞,2痉通厚膜旋8核腺挛透1日破动体0出→性c脉裂扩m现内增继,大,含膜加续糖呈呈糖血,增原锯海原流管生溢齿绵的↓壁入状状,水破,腺,组泡裂面腔分织,致向称泌缺间内宫顶上血膜
第33页,共57页。
基础体温升高
第34页,共57页。滑肌 内膜 宫颈 输卵管 阴道上皮
乳腺 卵泡发育
下丘脑 水钠潴留
代谢影响
雌H
肥大增生,收缩 增生 松弛,分泌增加,变稀 加强收缩 增生角化变厚
腺管 增生 卵泡发育
正负反馈 促进
骨代谢,脂代谢
孕H
松弛
分泌 闭合,分泌减少,变稠
第24页,共57页。
排卵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第25页,共57页。
3、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泡壁塌陷,卵泡颗粒细胞、内膜细胞向内 侵入,周围有卵泡外膜包围---形成黄体
排卵后7-8日黄体体积达最高峰(直径1~2cm
)
若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白体 黄体的寿命12-16天,平均14天,即黄体期的长短
第七章生殖系统ppt课件

3、黄体 颗粒黄体、膜黄体 功能: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妊娠黄体还分泌松弛素。 卵细胞未受精——黄体发育两周左右就退化——月经黄体 卵细胞受精——黄体可维持4~6个月——妊娠黄体 退化的黄体为结缔组织代替——白体
4、闭锁卵泡——退化的卵泡 5、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
二、输卵管 10~12cm
1、子宫部 2、输卵管峡 3、输卵管壶腹 4、输卵管漏斗
3)次级卵泡:卵泡细胞增殖成6~12层,卵泡腔、卵丘 形成,紧贴透明带的柱状细胞称放射冠。卵泡膜分 化为两层。
4)成熟卵泡:直径2cm,排卵前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 产生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并 停止于分裂中期。
卵泡膜外层 卵泡膜内层 (卵泡细胞)粒层 卵泡腔 卵丘 卵细胞
2、排卵:成熟卵泡破 裂,卵母细胞自卵巢排 出的过程。
第七章 生殖系统
是由一系列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器官所组成。 内生殖器:生殖腺、生殖管道、附属腺
生殖器
外生殖器 主性征(第一性征):
男女先天固有的差异。 副性征(第二性征): 青春期开始,随着性器官发育成熟而 出现的一系列其他两性差异。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
睾丸 内生殖器 输精管道
附属腺
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 附睾 输精管 射精管 精囊 前列腺
直小精管单层立方上皮或矮柱状上皮, 睾丸网单层立方上皮。
功能:将精子送出睾丸
(三)睾丸的年龄变化
10岁之前: 生精小管无官腔 青春期: 精原细胞开始分裂 老年: 生精小管萎缩,最后仅 存支持细胞。
二、输精管道
(一)附睾
1、输出小管:12—15条构 成
头部大部分
2、附睾管:4~6cm,储存 精
子的主要场所,精子要 停
生殖系统PPT课件

妊娠及分娩过程
过程
包括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第二产程(胎儿娩出 期)和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影响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等
04
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及防治
男性常见疾病及防治
01
02
03
前列腺炎
介绍前列腺炎的症状、诊 断和治疗方法,强调预防 措施如避免长时间坐姿、 保持规律性生活等。
前列腺增生
05
生殖健康与保健
生殖健康概念及意义
生殖健康定义
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的一切事 宜,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 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生殖健康的意义
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类的 繁衍、生存和生活质量。保持生殖健康对于促进个人全 面发展、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射精管的位置、形态与 结构
位于前列腺底部,与输 精管末端相连
输精管与射精管
1
形态呈短管状,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2
结构包括粘膜、肌层和纤维组织
射精管的功能
3
输精管与射精管
将精子从输精管输送至尿道
参与射精过程,使精子排出体外
前列腺与精囊腺
01
前列腺的位置、形态与结构
02
位于膀胱下方,包绕尿道起始部
03
阴茎及阴囊
参与排尿过程,将尿液排出体外 阴囊的位置、形态与结构 位于阴茎根部两侧,左右各一
阴茎及阴囊
01
形态呈囊状,表面覆盖皮肤和肉 膜
02
结构包括阴囊壁和阴囊内容物( 睾丸、附睾等)
阴茎及阴囊
阴囊的功能
保护睾丸和附睾等生殖器官免受损伤 和温度变化影响;调节睾丸温度维持 精子生成和成熟所需环境。
第六章:生殖系统ppt课件

.成人子宫的正常位置是
A. 直位 B. 前倾前屈位 C. 前倾后屈位 D. 后倾前屈位 E. 后倾后屈位
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韧带是
A. 子宫圆韧带 B. 子宫阔韧带 C. 子宫主韧带 D. 子宫骶韧带 E. 骨盆漏斗韧带
男性输精管结扎的常选部位是
A. 睾丸部 B. 精索部 C. 腹股沟管部 D. 盆部 E. 输精管壶腹处
射精管开口于
A. 尿道膜部 B. 尿道球部 C. 尿道前列腺部 D. 尿道海绵体部 E. 尿道的舟状窝
男性尿道最狭窄处是
A. 尿道内口 B. 尿道前列腺部 C. 尿道膜部 D. 尿道球部 E. 尿道外口
➢乳腺癌时是由于CooPer韧带受癌的浸润发生纤维缩 短而产生肿瘤表面的皮肤下陷。乳腺淋巴引流受阻, 造成局部皮肤水肿,而毛囊与皮脂腺处的皮肤与皮 下组织紧密相接,故水肿不显著,形成小凹状,而 出现皮肤桔皮样变。癌浸润使筋膜纤维相对缩短而 牵拉输乳管使乳头回缩。
附:会 阴
➢会阴的概念 ➢盆膈 ➢尿生殖膈
尿道球腺
➢男性内生殖器
精囊 前列腺
前列腺
尿生殖膈
射精管 尿道前列腺部
➢射精管 ➢前列腺 (位置、形态、分叶、排泄管开口和功能)
尿道内口
前列腺囊的开口
射精管的开口 前列腺管的开口
尿生殖膈
尿道前列腺部的后壁
前列腺沟
➢前列腺沟:即前列腺体后面中间的一纵行浅沟;活体直肠指检可 扪及此沟,患前列腺肥大时,此沟变浅或消失。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乳房悬韧带 2.阴道后穹 二、问答题 1.试述男性尿道分部、狭窄、膨大、弯曲和功能。
在给男性患者导尿时,根据所学的解剖学知识 考虑应注意什么? 2.试述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固定装置及其 作用。 三、选择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生殖系统介绍课件

疾病预防:包括健 康生活方式、定期 体检、疫苗接种等
预防措施与保健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
动等
02
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减少对生殖系统的损害
0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 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05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 化学物质等
人体解剖生理学生 殖系统介绍课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 良好统的结构 02. 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03. 生殖系统的疾病
生殖系统的结构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生殖器官的功能
生殖系统的生理功 能
生殖细胞的生成
06
保持良好的性生活习惯,避 免性传播疾病
谢谢
雌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女 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维持女性第二性征,以及参 与月经周期的调节。
孕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子宫 内膜的增厚和成熟,为受精卵 的着床和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 以及参与月经周期的调节。
生殖过程的调控
下丘脑-垂体-性 腺轴:生殖过程 的主要调控机制
激素调节:多种 激素参与生殖过 程的调控,如促 性腺激素、雌激
素、孕激素等
神经调节:神经 系统对生殖过程 的调控,如交感 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的调节
免疫调节:免疫 系统在生殖过程 中的作用,如免 疫细胞对生殖细 胞的识别和清除
生殖系统的疾病
常见疾病类型
疾病诊断与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等
康复治疗:包括心 理辅导、康复训练、
营养支持等
诊断方法:包括临 床检查、影像学检 查、实验室检查等
生理学 生殖系统ppt课件

发育为胚泡
受精卵在输卵管的蠕动和纤毛的作用下,
逐渐运行至子宫腔。受精卵在运行途中, 一面移动,一面进行细胞分裂,经胚球和 桑椹期阶段,发育为胚泡 。在受精后第四 五天,桑椹胚或早期胚泡进入子宫腔,桑 椹胚在子宫腔内继续分裂变成胚泡。胚泡 在子宫腔内停留2-3天,胚泡外面的透明带 变薄,胚泡可以直接从子宫内膜分泌的液 体中吸收营养。
3. 精子获能、运动
曲细精管中的精子无运动能力, 靠小管外周肌
样细胞收缩和管腔液的移动被运送至附睾内, 进一
步发育,成熟并获运动能力。
精子生成需要了适宜的温度,阴囊内温度较腹
腔内温度低2℃左右,适于精子的生成。在胚发育期 间,由于某种原因睾丸不降入阴囊而停留在腹腔内 或腹股沟内,称隐睾症,则曲细精管不能正常发育, 也无精子产生。
在黄体期,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又接
受孕激素的刺激,内膜细胞体积增大,糖原含量 增加腺管由直变弯,分泌含糖原的粘液,故称分 泌期。在子宫的分泌期,一切为妊娠作好准备, “迎接”受精卵子。若不受孕,黄体的寿命为1215天,黄体即退化,血中孕激素与雌激素浓度明 显下降,子宫内膜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随后出 现子宫内膜脱落与流血,出现月经。雌激素与孕 激素分泌减少,使腺垂体FSH与LH的分泌又开始 增加,重复另一周期。如怀孕,胎盘分泌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CG),使黄体功能继续维持一定时 间,适应妊娠的需要。
3.黄体萎缩期(月经期):
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1-4天。黄 体 萎缩、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分泌迅速
减少,子宫内膜血管痉挛、内膜缺血、
坏死、脱落和出血。
机制:
卵泡排卵后,在LH作用下,残余部
分形成黄体,黄体分泌大量的孕激素
和雌激素,特别是孕激素使子宫内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SH
LH
卵巢
颗粒 优 势 细胞 卵 泡
黄体
排卵 抑制素
雌激素↑
雌激素峰No.1
孕 激 素 ↑ No.2 峰
若未受精:雌激素和孕激素对腺垂体与下丘脑 负反馈调节→FSH↓LH↓→黄体退化→经血 期(此时的黄体称为月经黄体);
若受精:黄体继续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还分泌松 弛素(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此时的黄 体称为妊娠黄体。
●卵排出后仅在一天左右内保持受精能力,精子在 女性生殖道内仅在二天左右内维持受精能力。
因此根据规则的排卵日基础体温变化,可以 达到避孕的目的—安全期避孕法。
(二)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1.卵泡期
卵泡发育过程中,优势卵泡的出现→雌激素 分泌↑→雌激素和抑制素共同对腺垂体的负反馈 调节→FSH↓LH↓(尤FSH↓)。
②关于激素的反馈调节
●排卵前对下丘脑正反馈调节是雌激素第一分泌。 ●排卵前对下丘脑、腺垂体负反馈调节是雌激素 在低浓度时(即子宫内膜增生期)。 ●排卵后对下丘脑和腺垂体负反馈调节是雌激素 第二分泌峰和孕激素分泌峰。
③影响月经周期的其他因素
●强烈的情绪波动、生活环境的改变及体内其他系统的疾 病,能通过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而影响月经周期, 引起月经失调。
(3)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 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可促进乳
腺腺泡的发育和成熟, 与缩宫素等一起 为分娩后泌乳作准备。 (4)升高女性基础体温
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 波动:基础体温的升高与孕激素及去甲 肾上腺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
(一)子宫周期
根据子宫内膜的变化分4天)、分泌期(第
15~28天)。 增生期:卵泡不断分泌雌激素的作用; 分泌期:黄体分泌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 月经期:黄体萎缩,失去雌、孕激素的支持作用。
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变化
归纳:①关于激素的分泌峰: ●排卵前一天左右雌激素达第一分泌峰; 排卵后一周左右雌激素达第二分泌峰。 ●排卵后一周左右孕激素达分泌峰。 ●排卵前一日FSH、LH、雌激素达分泌峰。
2.孕激素
(1)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排卵前诱发LH峰,排卵后抑制腺垂体的分泌。
(2)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
①可使处于增殖期的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并 进入分泌期,从而为受精卵的生存和着床提供 适宜的环境 。
②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和对缩宫素的 敏感性,即具有保胎作用; ③使子宫颈腺分泌少而粘稠的粘液,形成 粘液塞,不利于精子穿透,防止再孕(一 些孕激素避孕药依此而起作的)。
1、雄激素
(1)睾酮的合成、运输与代谢 (2)睾酮的生理作用
1)影响胚胎分化;
2)维持生精作用; 3)刺激附性器官的生长和维持性欲; 4)对代谢的影响;
2.抑制素
抑制素对腺垂体FSH的分泌具有很 强的抑制作用(生理剂量对LH无明显作 用)。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
环境因素 下丘脑 GnRH
生理学生殖系统课件演示文稿
掌握内容:
雄激素的作用; 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殖是动物绵延和繁殖种系的重要 生命活动,是保持种族延续的各种生理 过程的总称。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一、睾丸的功能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分泌雄激素。 睾丸支持细胞合成、分泌抑制素。
③子宫
A 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增殖处于增生期阶段; B 子宫颈腺分泌多而稀薄粘液,宫口松弛,利于
精子穿行; C 分娩前,加强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提高对缩
宫素的敏感性。 ④阴道
增强阴道的抵抗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 糖
原含量↑→分解后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
(2)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和性欲的产生 ①促进乳腺发育。 ②促进女性副性征的形成,并维持于成熟状态。 (3)对代谢的影响 ①促进蛋白质合成。 ②促进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活动,加速骨 骼的生长,促进骨骺软骨的愈合。 ③降低血浆胆固醇与β脂蛋白含量。 ④促进醛固酮的分泌, 提高肾小管对ADH的敏 感性,引起水钠潴留。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一、妊娠 (一)受精
1.精子的运行 2.精子获能 3.顶体反应
(二)着床 概念: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包括定位、黏着和穿透三个阶段。 (三)妊娠的维持及激素调节
●青春期以前,腺垂体未发育成熟,对下丘脑分泌的GnRH 不敏感,FSH、LH分泌很少,未能引起卵巢和子宫内膜的 周期性变化。
●妇女45~50岁,卵巢对FSH、LH的反应性↓,卵泡停止发 育,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子宫内膜不再呈现周期性 变化,而进入绝经期。
④关于排卵与受精
●排卵日:基础体温↓、FSH、LH、雌激素达分泌 峰。
这一调节过程对优势排卵卵泡的形成和雌激 素的第一分泌峰的出现起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
下丘脑GnRH
腺垂体
FSH
LH
卵巢 颗粒 优 势 细胞 卵 泡
排卵 抑制素
雌激素↑ 雌激素No.1
峰
2.排卵
3.黄体期
排卵→黄体→在 LH作用下,孕激素、 雌激素分泌↑(雌激素 第二分泌峰)
环境因素 下丘脑GnRH
腺垂体
青春期后,卵泡发育成熟→排卵→ 黄体→白体(呈月节律性)。 1.卵泡期 2.排卵 3.黄体期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排卵前卵泡分泌雌激素;排卵后黄体 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呈月节律)。卵泡还 分泌少量雄激素和抑制素。
1.雌激素 (1)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①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通过对下丘 脑的正反馈作用,间接促进排卵。 ②输卵管:增强其分泌和运动,利于精子与卵 子的运行。
腺垂体
FSH
LH
睾丸
曲精细管 支细持胞 间细质胞
精子
雄激素
抑制素
激活素
(一)下丘脑-垂体对睾丸活动的调节
1.腺垂体对生精作用的调节 2.腺垂体对睾酮分泌的调节
(二)睾丸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 馈调节
1.雄激素
2.抑制素
(三)睾丸内的局部调节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一、卵巢的功能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