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

合集下载

种猪场育种计划书

种猪场育种计划书

种猪场育种计划书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条:项目概述a. 项目背景① 当前养猪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挑战。

② 优质种猪的培育是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③ 甲乙双方联合开展种猪场育种项目,以满足市场需求。

b. 项目目标① 在一定时间内实现高品质种猪的培育。

② 通过科学的育种技术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

③ 推动种猪品质的持续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c. 项目范围① 包括种猪的选择、配种、繁殖及后期管理。

② 涉及种猪的健康检查与疫病预防。

③ 设定详细的育种计划和管理制度。

第二条:双方责任a. 甲方责任① 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

② 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实施监控。

③ 保障项目所需资金的按时到位。

b. 乙方责任① 负责种猪的日常管理与护理。

② 提供相关的育种技术培训与指导。

③ 协助甲方进行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c. 双方共同责任① 定期召开项目进展会议,及时沟通信息。

② 共同研究制定育种标准及评价指标。

③ 确保信息共享,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良性发展。

第三条:保密条款a. 保密义务① 双方承诺对在本协议中获取的所有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②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相关信息。

③ 本保密义务在本协议终止后仍然有效。

b. 保密信息的定义① 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资料、育种方案、市场数据等。

② 所有与本项目相关的书面及口头信息均视为保密信息。

③ 双方在实施协议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新信息也应保密。

c. 保密责任的界定① 任何一方如违反保密条款,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供应的要求日益提高,猪肉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之一,其养殖与育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种猪育种方案是为了提高猪的育种效果和改良猪种质量而制定的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种科学且可行的种猪育种方案。

一、背景介绍猪是人类重要的食源性动物之一,对猪的育种需求主要体现在提高肉质、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生殖性能等方面。

种猪育种方案旨在通过选择优良的猪种、合理的配种和科学的管理来提高猪的遗传品质,满足不同需求的市场。

二、优良品种选择在种猪育种方案中,选择优良的品种是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养殖目标和市场需求,可以选择生长速度较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的猪种作为种猪。

目前国内常用的优良猪种有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等。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养殖条件,选择适应力强的品种进行育种。

三、合理的配种方案为了提高种猪的遗传优势,合理的配种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进行品种间的杂交,可以提高猪种的雜交优势,如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的杂交,往往会有更好的生长速度和肉质。

其次,根据遗传学原理,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质的种猪进行繁殖,可以帮助提高下一代猪只的品质。

这需要准确测定种猪的遗传背景和遗传特质,利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和方法进行繁殖。

四、科学管理和环境控制在种猪育种方案中,科学的管理和环境控制是确保育种效果的重要因素。

包括饲养管理、用药和疫病防控等方面。

合理的饮食、饲料配方和饲养密度等,可以帮助猪只获得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空间。

同时,科学的用药和疫病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保证种猪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五、精细化管理和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跟踪和监测种猪的遗传品质和生产性能,精细化管理和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种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肉质指标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猪的遗传特征和性能,并提供科学的育种建议和决策支持。

六、市场营销和推广种猪育种方案不仅要关注育种效果,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随着现代家庭对肉食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肉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而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则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方式。

保育猪是指出生后在规定时间内暂时不出售的幼猪,可以利用保育猪养殖技术来进行规模化种植,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

下面将介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一、猪种的选择与饲养环境1、猪种的选择对于规模化保育猪养殖,猪种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具有良好品种特性的猪种,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及产品品质。

常用猪种有中国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约克夏猪等。

2、饲养环境的控制饲养环境是保证保育猪生长健康的关键,因此需要对环境进行科学的调控。

首先是住房设计,保育猪需要整洁、舒适、温暖、通风、保湿的环境。

其次是营养设计,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不同品种之间饲料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还要注意病毒等传染病杀菌,以及猪只活动空间的大小和照明等。

二、合理的饲养管理1、合理的疫病防治保育猪在繁殖期间的易感期内容易感染病毒,对于预防常见病毒,如猪瘟、口蹄疫、蓝耳病和猪流行性腹泻等,需要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和广阔的宣传教育。

2、合理的饲料管理饲料种类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保育猪的成长和发育,因此要合理选择品质良好的饲料,保证质量。

饲料的营养成分要符合猪的饲养要求,如饲料中含有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

3、合理的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要合理制定种猪的交配计划,确保生产高效、成功率高。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治常见病、减少死亡率、提高繁殖和肉用品质,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科学的豢养技术1、合理的种猪配种保育猪均为选种优良、品种纯正的品种,为了避免同种同系猪配种可能会引起的疾病,一般需要进行交叉配种,以保证下一代猪苗的品质。

2、合理的补饲技术补饲技术主要是给予幼猪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及时、科学合理的补充饲料,提高幼猪的生长速度和体重,以增加繁殖和生产效益。

规模猪场如何开展育种工作

规模猪场如何开展育种工作

规模猪场如何开展育种工作前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谁的商品质量好,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同样,养猪生产就是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猪,只有优质才能体现优价,养猪生产才能获得最大效益。

而商品猪的质量主要决取于种猪的质量。

广西的规模猪场(这里指年出栏10000头商品猪)进入90年代后得到长足发展,但商品猪质量参差不齐,卖价也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是种猪时质量上不去,目前广西尚无国家级种猪场,加上过去只重视商品猪生产,轻视育种工作,或虽有种猪场,但不进行科学选育。

如果规模猪场能够重视育种工作,建立自己的核心猪群,进行科学选育,每年就可以减少巨额的引种费减少引入疾病,降低生产成本。

在此,笔者就规模猪场如何进行育种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桉心群首先要选择好用什么样的杂交组合来发展瘦肉型猪生产,这样才能确定组建哪个品种的核心群。

现代瘦肉型猪中“杜长大”是最佳的杂交组合。

资金雄厚的猪场可以同时建立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三个品种的核心群,比如西江农场,资金实力一般的猪场至少也要建立大约克种猪核心群。

核心群1的公猪必须保证6个以上血统,母猪头数最好在50头以上。

核心群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质量好。

2、遗传基础广泛。

3、规模适中。

二、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应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最多的产品,取得养猪生产的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准则,以在将来的生产条件及市场下获得最大的利润为目标。

因此制定育种目标恰恰是利用核心群种猪有经济意义的生产性状,如父系的目增重、饲料转化率、瘦肉率和肉质性状,而不考虑繁殖性状;而母系不但包括上述生产性状,还要考虑繁殖性状,但不含肉质性状。

对育种目标用生物经济学的数量化表达出来就是综合育种殖。

三、核心群的选育路线由于核心群的选配是随机性的,故近交系数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单纯的闭锁选育,会造成近交退化,降低产仔数,这是育种工作中最头疼的。

但闭锁能使基因纯合,利于选择优良基因,实际上由于核心群群体小,通常闭锁几代后,近交系数上升,遗传进展缓慢,这就需要导人外血,开放群体,然后再闭锁群体,形成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纯种选育方法。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1 目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使正大种猪选种选育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方案》。

2 参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GB22283-2008 长白猪种猪》、《GB22284-2008 大约克夏猪种猪》、《GB22285-2008 杜洛克猪种猪》、《NY/T820-2004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NY/T822-2004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景泰分公司下属原种场、扩繁场、公猪站。

4 职责4.1 本《方案》由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景泰育种中心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完善。

4.2 各养殖场负责实施,并在过程中提出改进、修订的意见和建议。

4.3 育种中心负责指导、监督。

4.4 公司其他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5 繁育体系规划及职能5.1 核心场:全部饲养美国引进的纯种猪,位于金字塔最高端。

5.2 扩繁场:全部饲养由核心场供应的纯种猪,为商品场提供二元母猪。

5.3 公猪站:饲养美国引进的种公猪和核心场供应的种公猪,为商品场提供终端精液生产商品猪。

5.4 商品场:全部饲养由扩繁场提供的二元母猪,利用公猪站的精液生产商品猪。

6 基础种猪群来源,规模和质量6.1 核心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草窝滩乡,核心群母猪1810 头,全部从美国引进,每个品种公猪血统6 个以上。

6.2 扩繁场:在沂水境内有两处,存栏繁殖群基础母猪5000 头,原则上由核心种猪场引入,也可以从本场繁殖的优秀后代中选留,但公猪选留比例不大于20%,母猪不大于70%;基础母猪群规模各品种不低于100 头。

6.3 商品场:上述扩繁场可保证10 万头商品场的母猪替换,当前牧业公司具有2万头母猪的商品场。

6.4 公猪站:种公猪来源于美国引进的种公猪和公司核心场经过测定的优秀种猪,年更新率100%。

7 品种结构7.1 核心场饲养的品种为目前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美系种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

规模化猪场_操作规程(3篇)

规模化猪场_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1.1 为了确保规模化猪场生产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防疫、环保等各个环节。

1.3 本规程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1.4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二、生产管理2.1 生产计划2.1.1 根据市场需求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

2.1.2 生产计划应包括猪种、数量、生长周期、出栏时间等。

2.1.3 生产计划应合理分配饲料、人力、设备等资源。

2.2 猪只饲养2.2.1 按照猪只生长阶段,合理划分猪舍区域,确保猪只生长环境。

2.2.2 严格执行饲料投喂标准,确保猪只营养需求。

2.2.3 定期进行猪只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2.3 猪只防疫2.3.1 建立健全猪场防疫制度,严格执行猪只免疫程序。

2.3.2 定期进行猪舍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2.3.3 加强猪只饲养管理,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2.4 猪只出栏2.4.1 确保猪只达到出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2.4.2 出栏前进行猪只健康检查,确保猪只健康。

2.4.3 严格执行出栏程序,确保猪只安全运输。

三、饲料管理3.1 饲料采购3.1.1 采购饲料应选用优质、符合国家标准的原料。

3.1.2 采购饲料应考虑猪只营养需求、饲料品质和价格等因素。

3.1.3 采购饲料应建立采购档案,记录采购信息。

3.2 饲料储存3.2.1 饲料储存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鼠、防虫。

3.2.2 饲料储存应定期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

3.3 饲料加工3.3.1 饲料加工应严格执行生产工艺,确保饲料品质。

3.3.2 饲料加工应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设备管理4.1 设备采购4.1.1 设备采购应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产品。

4.1.2 设备采购应考虑设备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

4.1.3 设备采购应建立采购档案,记录采购信息。

种猪场育种方案、测定方案、饲养规程、卫生防疫

种猪场育种方案、测定方案、饲养规程、卫生防疫

安徽XXXXX科技有限公司原种猪场种猪选育方案<一>杜洛克种猪选育方案一、选育工作总体规划首先对引进的杜洛克种猪进行扩群,时间一年左右。

在扩群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和系谱审查,分别挑选一批优秀种猪(含后备种猪),建立美系杜洛克核心育种群,然后进行选种选育工作,不断提高杜洛克种猪生产性能,使其各项生产指标达到制定的选育目标。

核心育种群种猪3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淘汰的同时选留优秀后备种猪进入核心育种群,保持核心育种群的规模,不断提高其整体生产性能。

二、选育目标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以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为主,以活产仔数、21日龄窝重等为辅,其具体选育目标如表1。

表1 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三、选育方法分别建立多层次的群体: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生产群)和商品群,形成一个高效的品系繁育、繁殖扩大与商品生产相结合的繁育体系。

(一)核心群的建立通过严格系谱审查,体型外貌、生产性能鉴定,选择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的、选择指数高的优秀公母猪组建核心群。

核心群组建的好坏是选育成败的关键,要重视选好核心群,其具体要求是:1、公母猪血缘来源广泛,公猪最少8~10个不同的血统,母猪10个以上不同血统;2、生产性能高,品质好,主要性状表现值应超过全群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3、每世代近亲系数增量控制在2%以内,6世代不超过12%;4、体型外貌好,无遗传缺陷;5、公猪要求选择强度在5~10%,母猪要求选择强度在30~50%。

(二)品系繁育方法实行开放式选育法,核心群(育种群)种猪3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

在选配上,采取避免近交情况下进行随机交配,同时结合同质或异质选配的方案。

各公猪所配母猪数大体相同,后裔参与全群测定,50~60kg时依据血缘关系,综合选择指数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现场选留,按指数高低结合体型留下优秀个体留作种用,继续参与达100kg时的测定,不留种的当种猪销售。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猪肉这种美味佳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为了满足市场对于猪肉的需求,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成为了现代养猪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种猪是整个养猪产业的命脉,种猪育种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包括选种育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选种育种1. 优良品种选择选择优良的种猪品种是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的基础。

现代养猪业需要的种猪不仅要具备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还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抗病力。

在选种育种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为解决养猪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 科学繁殖科学繁殖是种猪育种的关键环节。

现代育种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可以更精准地选择出优秀的种猪,并在繁殖过程中保障种猪的遗传质量,从而培育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后代猪。

通过对种猪进行遗传改良,可以更好地提高种猪的肉质和生产性能,为猪肉生产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二、饲养管理1. 合理饲料配比饲料是种猪生长的必需品,合理的饲料配比对于种猪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规模化猪场种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直接与饲料配比有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种猪,科学制定适宜的饲料配方,确保种猪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2. 规范饲养制度规范饲养制度是保证种猪生长品质的关键。

规模化猪场需要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定时定量喂养、合理的饮水管理、卫生防疫等措施,保障种猪在生长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

三、疾病防控1. 强化疫病预防疫病是养猪业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为了防止疫病在规模化猪场中的传播,养猪场需要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规模化猪场需要加强对种猪的免疫养护,提高种猪的抗病性能,降低发生疫病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目录第一章、育种目标第二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第三章、种猪育种计划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第五章、遗传进展评估第六章、育种进度安排第七章、环境保护附件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种猪场育种方案第一章种猪育种目标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

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

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

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

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

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以加系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

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2)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3)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4)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

育种目标同时结合生物学和经济学方法注重对各个性状进行加权,考虑市场需求及成本价格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取得理想育种效果。

通过系统的育种措施,使培育的猪能在未来预期的生产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育种目标主要考虑两个问题:(1)选择目标性状;(2)计算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或经济重要性)。

育种目标同时强调:(1)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定在生产群,而不是核心群,因为大多数肥育猪是杂种猪,既存在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互作,又存在纯种与杂种性能的遗传相关。

(2)目标制定以未来可预见形势为基础。

(3)目标的落脚点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突出育种工作的经济性,根据市场生产趋势不断调整各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从而控制群体遗传素质的变化。

第二章核心群组建及遗传基础1、种猪育种体系(1)以加系种猪为基础,采用与加系公司同步的种猪育种策略,建立我场种猪同步育种计划,主要进行猪肉产品质量的遗传改良。

加系主要通过种猪的生长育肥性能、繁殖性能、体型评定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进行选种。

每年71个核心群测定的种猪头数超过100,000头,测定中心测定的候选人工授精公猪有5,500多头,为加育遗传改良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育的10个人工授精站拥有1,800多头特优级种公猪。

180多个种猪扩繁场也在执行育种计划,为提高遗传改良速度,向商品猪场提供大批量的优秀种猪做出了巨大贡献。

(3)加育核心群加育71个核心群的纯种生产母猪存栏为9,200头,并且彻底净化了氟烷(应激)基因。

纯种母猪的存栏头数分布如下:加育长白猪3,600 头母猪加育大白猪2,600 头母猪加育杜洛克猪2,100 头母猪核心群的种猪2、加育种猪种质特性加育的育种目标是通过改良四个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以期达到整个养猪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养猪生产者和屠宰厂共同合作制定、修改育加种猪的选择标准。

父系猪和母系猪的选择标准是不同的,下表为加育种猪的每个生产性状的选种标准。

母系猪的选择指数包括了总产仔数,父系猪的选择指数包括了屠宰损失率;母系猪的选择指数中体型的选择权重是父系猪的两倍多。

为满足不断的遗传改良导致的遗传参数的变化,以及生产、市场的不断变化,每隔3年或4年的时间,就要对遗传参数和被选性状的经济权重进行适当调整。

屠宰损失率-0.7 $/kg/头猪对父系猪和母系猪的被选性状不同的遗传改良期望如以下图表所示丹麦猪育种计划的四个猪种是: 加育长白、加育大白、加育杜洛克(1)加育长白加育长白在加育杂交计划中作为母系猪使用,生产父母代母猪一加育L丫/丫L,加育长白的繁殖性能和母性非常优秀.加育长白体型长、四肢强壮,以优秀的胭体品质闻名于世.(2)加育杜洛克加育杜洛克来源于美国和加拿大,于1977-1979年进口.在加育杂交计划中用作终端父本.自进口以来,一直对加育杜洛克进行改良,尤其是瘦肉率、屠宰率改良显著.现在加育杜洛克的群体数量位居欧洲第一,作为终端杂交公猪,丹育杜洛克与父母代母猪一丹育LY/丫L的杂交配合力最好,产仔数多、商品猪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另外商品猪的胭体品质极其优良,肉色鲜红.(3)加育大白加育大白在丹育杂交计划中也作为母系猪使用.加育大白是一个非常好的全能品种.加育大白在丹育杂交计划中主要用于生产父母代母猪一加育LY/YL,同时也可以生产终端父本一加育丫D. 加育大白的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月同体品质优秀.加育大白的繁殖力和母性也非常优秀.育加最好的5个商品猪场的生长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商品猪场编号 1 2 3 4 5每年出栏商品猪1888 4145 8218 3437 1904第三章我场种猪育种计划根据育种目标要求拟订本方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内容、方法、单位、人员分工及研究进度作出统一安排,以保证按质按量地全面完成育种的各项任务指标。

3.1、育种内容和任务指标:3.1.1、种猪(长白猪、约克夏、杜洛克)品种选育:3.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各品种选育群种猪性能达到以下标准:达100千克体重的日龄: 160天达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 15毫米或胴体瘦肉率: 60.1%料肉比: 2.6:1经产母猪产仔数: 12头3.1.1.2、规模:选育核心群总规模1500头,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全育种公司范围内形成拥有5000头种猪的超级核心群,具有年提供优质瘦肉型种猪10万头的能力。

品种承担任务猪场选育基础群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长白猪原种猪场1 300 500原种猪场2 250 500原种猪场3 250 450原种猪场4 260 350原种猪场5 150 350约克夏原种猪场1 250 550原种猪场2 150 450原种猪场3 150 450原种猪场4 260 350原种猪场5杜洛克原种猪场1 150 350原种猪场2 100 250原种猪场3 120 2503.1.2、主要育种内容在全育种公司范围内采用开放式超级核心群联合育种方式,以种猪性能测定技术为基础,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以人工授精技术为支撑,将外源优秀基因导入选育核心群,并在促进场间遗传材料的交换的同时通过共同种公猪的使用,建立各基础群体间的遗传联系,实现全育种公司种猪超级核心群的形成;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各种猪场间遗传信息共享,最终达到联合育种的目的。

在整个选育过程中,坚持对核心群个体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确保无应激抵抗选育群的形成。

同时,还对一些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和标记基因进行研究,为实现种猪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3.2、选育方法:以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为理论指导,运用现代联合育种技术,对全育种公司各种猪场内彼此具有遗传联系的核心群体进行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

选育中以品系核心群作为育种单位,以实现全育种公司性超级核心群联合育种。

3.3、选育基础群的管理:以现各种猪场已有的猪群作为选育基础群,各群体在选育过程中不封闭,对选育群以外的优秀个体(包括公猪和母猪)可引入选育群。

但在引入外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所引个体必须是具有优异的性能,且体型外貌与选育群个体一致,以保持整个选育群体的一致性。

在继代选育的过程中应将各世代群体的近交系数控制在0.02以内,各选育群内全部实现人工授精技术并按选育标准选留后备种公猪,以保证公猪数量和质量。

为保证这一规模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母猪应按所需数量增加20%选留。

为了更好地实现联合育种,各选育群体间进行种猪的交换,以密切各群体间的遗传联系。

3.3.1、选育基础群个体的选择:基础群的优劣是选育的关键。

在组建选育基础群的过程中,要以下列标准对个体进行选择。

3.3.1.1、生产性能:具有完成育种目标的遗传潜能,即应选择性能高或某一性状优异的个体。

3.3.1.2、亲缘关系:为避免群体近交系数增长过快,要求公猪个体间、公猪和母猪间无亲缘关系,母猪个体间尽量避免有亲缘关系,使遗传基础广泛。

3.3.1.3、外貌特征:符合品种特征,体型外貌良好、四肢健壮、体长、体高、后躯发育良好,健康无病。

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有效奶头数不少于6对。

3.3.1.4、无遗传疾病:凡有遗传疾病或隐性有害基因携带者,均不能选入基础群。

各场根据基础群数量要求按上述条件选出场内优秀个体,组成联合育种选育的零世代选育基础群。

3.4、选育猪群的繁殖:3.4.1、配种方式:以中宝人工授精中心和人工授精站为基础的两级人工授精管理机制,在种猪场内全面推广和应用人工授精技术。

将每年全育种公司种猪评比中评出的最优秀公猪统一纳入育种公司人工授精中心饲养,同时中心也可从国外或省外引入优秀公猪或精液。

各场定期从育种公司人工授精中心引入优秀公猪的精液,要求共同公猪的配种比例至少占到各场当年配种数的10%以上,并鼓励场间遗传材料的交换,以密切场间遗传联系。

通过这种遗传联系使全育种公司各种猪场内的种猪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超级选育核心群体。

以加大选择强度、提高优秀种公猪的利用率和优良基因的传播速度、降低公猪留种率、加速遗传改良的进展。

同时,也可降低维持大量种公猪的费用,节约成本。

3.4.2、配种管理:各选育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精液引入计划和人工授精的配种计划。

如采用本场公猪的精液配种,则应该强调选配方案的制订,努力将各世代选育群体的近交系数控制在0.02以内。

同时,为了加快改良进展,应该尽量缩短世代间隔,力争选育群一年一个世代。

群体后备母猪8月龄左右开始配种,配种过程尽可能在一个发情期内完成,以利于随后的性能测定过程的实施和方便管理。

为达到此目的,可采用同期发情技术。

在选育群的繁殖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强调对系谱记录的管理和运用。

3.5、性能测定:性能测定的实施是选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