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目录第一章、育种目标第二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第三章、种猪育种计划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第五章、遗传进展评估第六章、育种进度安排第七章、环境保护附件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种猪育种方案第一章种猪育种目标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
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
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
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
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
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以丹麦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
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2)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3)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4)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供应的要求日益提高,猪肉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之一,其养殖与育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种猪育种方案是为了提高猪的育种效果和改良猪种质量而制定的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种科学且可行的种猪育种方案。
一、背景介绍猪是人类重要的食源性动物之一,对猪的育种需求主要体现在提高肉质、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生殖性能等方面。
种猪育种方案旨在通过选择优良的猪种、合理的配种和科学的管理来提高猪的遗传品质,满足不同需求的市场。
二、优良品种选择在种猪育种方案中,选择优良的品种是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养殖目标和市场需求,可以选择生长速度较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的猪种作为种猪。
目前国内常用的优良猪种有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等。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养殖条件,选择适应力强的品种进行育种。
三、合理的配种方案为了提高种猪的遗传优势,合理的配种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进行品种间的杂交,可以提高猪种的雜交优势,如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的杂交,往往会有更好的生长速度和肉质。
其次,根据遗传学原理,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质的种猪进行繁殖,可以帮助提高下一代猪只的品质。
这需要准确测定种猪的遗传背景和遗传特质,利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和方法进行繁殖。
四、科学管理和环境控制在种猪育种方案中,科学的管理和环境控制是确保育种效果的重要因素。
包括饲养管理、用药和疫病防控等方面。
合理的饮食、饲料配方和饲养密度等,可以帮助猪只获得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空间。
同时,科学的用药和疫病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保证种猪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五、精细化管理和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跟踪和监测种猪的遗传品质和生产性能,精细化管理和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种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肉质指标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猪的遗传特征和性能,并提供科学的育种建议和决策支持。
六、市场营销和推广种猪育种方案不仅要关注育种效果,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猪育种措施

猪育种措施简介猪育种是通过选择和繁殖优良的品种和个体,以改良猪的性状和品质的方法。
有效的猪育种措施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猪的产量、肉质和免疫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育种措施。
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合适的猪品种是猪育种的基础。
不同品种的猪在生长速度、产量和肉质上存在差异。
常见的猪品种包括杜洛克、长白、大白、小花猪等。
对于肉用猪,通常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品种。
而对于母猪,需要选择生育能力强、产仔数高的品种。
优选优良个体在品种确定之后,需要从中选出优良的个体进行繁殖。
优良个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生长速度快:选择生长速度快的个体,可以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猪的出栏率。
2.体型适中:选择体型适中的个体,既能保证生猪的产量,又不会影响繁殖能力。
3.肌肉发达:选择肌肉发达的个体,可以提高肉质品质,增加肉质收入。
4.繁殖能力强:对于母猪,选择繁殖能力强的个体,可以提高产仔数,减少繁殖间隔时间,提高繁殖效益。
进行交配选择交配选择是猪育种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交配选择可以增加基因的多样性,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
常见的交配选择方法包括:1.近交配:近交配是指同一品种的近亲个体之间进行交配。
通过近交配可以保持优良的遗传特性,并扩大优良基因频率。
2.杂交配:杂交配是指不同品种的个体之间进行交配。
通过杂交配可以获得两个品种的优点,提高生长速度和产量等性状。
3.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采用人工方法将精子注入母猪体内。
通过人工授精可以选择最优良的种猪进行交配,提高遗传水平。
饲养管理优良品种和个体的选择只是猪育种的第一步,科学的饲养管理同样重要。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最大化猪的生长潜力,提高生产性能。
1.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要,合理配置饲料配方。
保证猪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促进生长发育。
2.干净的饮水: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新鲜,确保猪获得足够的水分,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3.良好的环境条件:提供干燥、通风、温暖的环境条件,有助于猪舒适生长,并减少疾病的发生。
猪育种技术

猪育种技术1. 引言猪育种技术是农业领域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提高猪的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抗病能力为目标,为猪的健康生长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猪育种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繁殖选择、遗传改良、疾病防控等方面。
2. 繁殖选择繁殖选择是猪育种技术的核心之一,通过对优良品种的选择和配对,可以有效提高猪的遗传质量。
首先,根据肉质、生长速度、繁殖力等指标,选取优秀的种猪作为父本和母本。
其次,进行合理的配对,避免近亲交配,以减少遗传缺陷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遗传标记技术,对猪进行基因筛选,以提高繁殖效果和产仔数。
3. 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猪育种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选择和育种,改良猪的遗传特性,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首先,利用选择育种法,对具有优良性状的猪进行选育和繁殖,逐渐提高整个猪群的遗传水平。
其次,通过杂交育种,将不同品种的猪进行交配,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猪进行基因改造,以增强其优良性状。
4. 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猪育种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疾病的爆发会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科学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对常见的猪病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其次,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的猪,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5. 结论猪育种技术的发展对提高猪的品质和产量,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的繁殖选择、遗传改良和疾病防控等技术手段,可以不断提高猪的遗传质量和生产性能,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然而,猪育种技术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遗传基础的限制、疾病的复杂性等。
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创新,不断完善猪育种技术,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种猪场育种方案、测定方案、饲养规程、卫生防疫

安徽XXXXX科技有限公司原种猪场种猪选育方案<一>杜洛克种猪选育方案一、选育工作总体规划首先对引进的杜洛克种猪进行扩群,时间一年左右。
在扩群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和系谱审查,分别挑选一批优秀种猪(含后备种猪),建立美系杜洛克核心育种群,然后进行选种选育工作,不断提高杜洛克种猪生产性能,使其各项生产指标达到制定的选育目标。
核心育种群种猪3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淘汰的同时选留优秀后备种猪进入核心育种群,保持核心育种群的规模,不断提高其整体生产性能。
二、选育目标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以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为主,以活产仔数、21日龄窝重等为辅,其具体选育目标如表1。
表1 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三、选育方法分别建立多层次的群体: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生产群)和商品群,形成一个高效的品系繁育、繁殖扩大与商品生产相结合的繁育体系。
(一)核心群的建立通过严格系谱审查,体型外貌、生产性能鉴定,选择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的、选择指数高的优秀公母猪组建核心群。
核心群组建的好坏是选育成败的关键,要重视选好核心群,其具体要求是:1、公母猪血缘来源广泛,公猪最少8~10个不同的血统,母猪10个以上不同血统;2、生产性能高,品质好,主要性状表现值应超过全群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3、每世代近亲系数增量控制在2%以内,6世代不超过12%;4、体型外貌好,无遗传缺陷;5、公猪要求选择强度在5~10%,母猪要求选择强度在30~50%。
(二)品系繁育方法实行开放式选育法,核心群(育种群)种猪3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
在选配上,采取避免近交情况下进行随机交配,同时结合同质或异质选配的方案。
各公猪所配母猪数大体相同,后裔参与全群测定,50~60kg时依据血缘关系,综合选择指数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现场选留,按指数高低结合体型留下优秀个体留作种用,继续参与达100kg时的测定,不留种的当种猪销售。
种猪育种专项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1目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使正大种猪选种选育逐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特制订本《方案》。
2 参考文件《中国畜牧法》、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全国种猪遗传评定方案》《GB22283- 长白猪种猪》、《GB22284- 大约克夏猪种猪》、《GB22285 - 杜洛克猪种猪》、《NY/T820-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NY/T822-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适用于兰州正大食品景泰分企业下属原种场、扩繁场、站。
4 职责4.1 本《方案》由兰州正大食品景泰育种中心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善。
4.2 各养殖场负责实施,并在过程中提出改善、修订意见和提议。
4.3 育种中心负责指导、监督。
4.4 企业其它相关部门给予配合。
5 繁育体系计划及职能关键群扩繁场扩繁场商品场商品场商品场商品场公猪站商品场5.1 关键场:全部喂养美国引进纯种猪,在金字塔最高端。
10 资料统计、整理保留10.1 数据资料由专员负责搜集、保管和整理。
10.2 全部数据资料,均需正确地进行统计。
统计表一式两份,一份归档保留,一份现场使用。
10.3 全部育种相关数据全部录入到电脑猪育种软件,并进行立即遗传评定。
10.4 采取国家猪联合育种标准,进行系谱档案和测定数据登记格式登记。
10.5 附:数据登记样式*公猪用M、母猪用F 表示。
生长性能测定统计A表示A超系列、B 表示B 超系列。
母猪繁殖性能统计* 以最终配上日期和公猪为准。
** A 为人工授精,N 为自然交配,B 为同一情期同时使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
11 种猪档案登记11.1 基础群种猪判定和登记:根据品种标准,对本场关键群和繁殖群种公、母猪逐头进行判定,并将结果填入《种猪档案卡》中。
11.2 制订系谱图:根据种猪亲缘关系,编制系谱图,并依据系谱图标明亲缘关系,制订本场种猪选配方案,进行选种选配,控制近交系数。
11.3 耳号编制:种猪按全国统一编号,编号在出生后12 小时内进行,实施终生制。
种猪企业育种工作计划

猪育种公司育种工作计划一、育种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养猪生产正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过渡,特别是近年来,福建已由生猪缺口转为调出省份,因此,生猪品质的改良及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已成为消费者及养猪业者的首要追求目标。
种猪选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遗传素质的好坏虽是种猪质量高低的基础。
在满足猪只营养需求、规范猪群饲养管理、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和先进的测定评估方法,缩短选育周期,加快选育进展,培育体型外貌好、生产性能高、猪群整齐、遗传稳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种猪,是种猪生产企业的首要任务。
根据福建省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特点,在福建省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牵头,制定出统一的种猪场内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选留的计划和技术规程,统一场内测定的设施、性状、程序、工具与方法,统一遗传评估软件,统一建立种猪育种与管理信息系统;讨论实施资源共享办法;共同安排专门化品系培育等,通过省内各市、县以及规模种猪场实施严格测定、系统的数据汇集、分析、准确评估、强度选择,培育出优秀的专门化品系以及配套系的种猪。
搜集福建省的种猪情况,明确长白、大白以哪个为父系、哪个母系,确定完后,我们可以进行杂交组合试验,培育配套系。
例如我公司先培育专门化品系:在保持大白猪基本体型、外貌的基础上,以生产性能为改进重点,结合氟烷基因检测的选育,探索培育适应本区域条件、性能优良的大白新品系。
同时,保持和改良长白与杜洛克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优良性状,巩固长白猪繁殖性能好的优点,进一步加强两品种后躯腿臀比例、四肢粗壮结实性的选育,满足客户对本猪种的父系利用。
⑴体型外貌大约克猪:被毛全白(允许额头眉间有小暗斑);头型清秀,颈细脖长,无下垂腮肉;体型长,背腰平直,腹线具有母系猪特点,乳头数7对以上,排列整齐,前躯宽,腿臀较丰满;四肢健壮结实。
长白与杜洛克猪体型外貌均符合本品种特征,要求体长背宽、腿臀丰满、四肢粗壮结实,具有父系猪明显特点。
猪育种方案

猪育种方案一、选材1.选取优质种公猪和母猪作为繁殖材料。
选择体型匀称、外貌健康、毛色光亮、耳朵挺立、繁殖力强、肉质细嫩的种公猪。
母猪要选取体型健壮、泌乳量高、抗病能力强、繁殖力强、饲养管理好的种母猪。
2.进行鉴定和评估。
通过鉴定和评估,筛选出优质的种公猪和母猪。
鉴定项目包括体型指标、繁殖力指标、疾病抗性指标等。
3.注意血缘关系。
在选材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近亲交配,避免因基因血缘关系过于接近导致的遗传缺陷。
二、育种管理1.健康管理。
猪群的健康状况对育种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做好疫苗接种、定期验血、隔离防疫等工作,控制猪群健康状态。
2.饲养管理。
提供合理的饲料,保证猪群的营养供给。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水管理、环境温度控制等也是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
3.繁殖管理。
采用合理的繁殖措施,包括发情检测、人工授精等,提高繁殖效率。
对于不育猪、无效交配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4.标记和记录。
为每只种猪进行个体标记,并建立完整的血统记录。
记录种猪的生长情况、繁殖情况、疾病情况等,为后期的育种选择提供依据。
三、育种目标1.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是育种的核心目标之一,包括肉质优良、泌乳量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指标。
2.抗病能力。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猪种,提高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3.外观特征。
外观特征包括体型大、肌肉发达、背膘良好等,以满足市场对于肉品外观的要求。
4.饲料利用率。
提高猪群的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猪肉产量。
四、基因改良1.基因筛选。
通过基因检测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猪种,提高繁殖效率和肉质品质。
2.基因编辑。
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对特定基因进行修饰,促进有益基因的表达,提高猪群的育种效果。
3.基因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的基因信息管理系统,对猪群的基因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为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育种评估和选择1.综合评价。
通过对种猪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饲料利用率、抗病能力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哪些猪适合继续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利源种猪有限公司育种方案遗传育种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工作之一,公司各部门都要树立为育种工作服务的观念。
种猪选育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公司选种工作有序进行,特制订下列种猪选育方案。
一、种猪选种方案的有关说明1、目的:为了规范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种猪的选种程序与选种标准;加强各猪场的选留标准工作,使选留的后代产生最大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特制订本方案。
2、适用范围:荣昌恒利源原种猪场。
3、人员分工:恒利源公司育种部门管理负责本方案的拟定以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指导。
猪场场长带领本场员工严格执行方案,若执行过程中产生疑问或遇到困难时,须及时向集团公司养殖事业部咨询。
4、选留程序:猪的性状是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因此要求按“周上产节律”安排工作,对各阶段进行严格选留,以求适时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种猪。
5、记录管理:所有记录由育种录入员存档管理,并将收集的数据核对无误后在1周内录入计算机保存。
负责向公司引种客户提供详细准确的原种档案,将一些与育种相关的数据录入Headsman软件。
6、去势:曾祖代、祖代猪场,每次选种不合格的公猪及时去势。
父母代猪场对所有公猪一律进行去势处理。
7、罚责凡违反以上相关管理规定,使其情节轻重,处以100—500元罚款,由育种部门管理监督执行。
二、种猪测定选育原则(1)、严格测定、准确评估、强度选择:(2)、育种值和表观性状相结合;(3)、父、母品系分开选择(4)、与国内顶尖猪场交换血缘,加强合作,进行联合育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联络(5) 与全国著名高牧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肉质选育,选育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品系。
三、种猪测定选育流程(1)、第一阶段选留与淘汰(初生初选,含:LP5选择)A、对1—3日龄初生仔猪进行初选,合格种猪编耳号,(窝号+个体号)+场别+年号+品种字母(15位)有中国剪耳法和美国剪耳法二种。
B、初生重小于0.9千克的仔猪和畸形应计入总产仔活仔数并称窝重,然后将畸形仔猪安乐死,弱仔打耳洞加以区分,对以后活的公仔全部去势并做好记录,分析原因;C、LP5是指初生后五日龄母猪所带仔猪的成活头数。
D、有效乳头少于7对(杜洛克少于6对)不进入核心群,乳头数少于6对的公母育肥;E、产仔数少于7头(大约克、长白)全窝公仔猪去势,体型特别优秀者可根据市场要求进行选留1—2头做销售;F、有遗传缺陷的全窝公仔猪全部去势,公母猪剔除核心群或直接淘汰。
G、在10日龄左右去势1次,一般产仔数>7头(上白、大白)公猪留2—4头,杜洛克原则上不去势,除非有疝气,竖耳等遗传缺陷的进行去势。
<2>、第二阶段选种与淘汰(断奶二选)在断奶前7天(21—28日龄)进行二选,去势、佩戴耳牌。
此时主要对同窝仔猪的整齐度和个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外形等进行选择。
根据选择结果进行挂牌(进入核心群)A、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体质强健,头颈清秀,眼睛明亮灵活,肩颈结合良好,胸宽深,背腰平直,腹部紧凑,肌肉丰满、尾根高位;B、繁殖性能:生殖器官发育良好;C、肢蹄结构良好,四肢强壮结实;D、21日龄重或断奶重正常,最好在同批次仔猪中居前例;E、根据母猪卡片记录的信息及仔猪父、母的MLI(母系指数)、SPI(母猪生产指数)、SI(父系指数)及EPDs和体型评分每批次留5—6窝,每窝至少2—3头母猪共10-18头打上耳牌作为自留后备核心群;F、此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去势那些发育迟缓的遗传缺陷的、腿跛行和生病的公猪此时公猪留种比例:长白、大约克30%—40%,杜洛克80%。
此时还应根据种猪市场及自身待售公猪数量、季节和客户喜好进行选留种公猪。
前二阶段由产房组长和育种小组负责,组长、统计员、育种员对猪只选育进行确认,填写相关表格签字确认,转入保育舍后;种猪与商品猪分栏饲养<3>、第三阶段选种与淘汰(保育三选)重点精选阶段,决定是否进入测定,在保育结束前2周(56日龄)左右进行三选,此时主要是根据体质、外形尤其是肢蹄进行选择,以下情况予以淘汰(去势):A、疝气、花斑、耳被咬严重以致耳号不明者;B、发育迟缓的弱仔;C、生殖器官发育差者;D、趾蹄小、趾头之间间距小、蹄裂、蹄掌磨损者。
优秀种猪至少保证每窝选2公2母进入测定舍,本阶段选育由保育组长和育种小组负责,组长、统计员、育种员对猪只选育进行确认,填写相关表格并签字确认。
保育结束后,商品仔猪出售或育肥,种猪转入测定舍或待售舍,转群后的种猪在测试舍第二天早晨空腹称重(个体)并取平均值作为起测体重录入育种软件并做好原始记录。
<4>、第四阶段选种与淘汰(50kg阶段四选)A、入测猪只每隔1个月称重1次(个体重),目的是考察猪前期生长速度;B、将生长发育受阻,应激敏感猪淘汰育肥;C、将同窝中生长稍慢的育肥或销售,D、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进行分子选育(含氟烷基因检测、高产基因、肉质基因、抗病基因检测);E、每窝备选种猪至少1公2母继续测定。
在50kg左右体重时进行四选:后备粗选、分群。
主要根据个体的生长发育、外形结构、蹄、四肢、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等进行大致分级分群,具有明显生殖疾患、肢蹄疾患(O型、X型腿、跛行关节肿胀不能治愈者)、应激综合症,传染疾病者杜绝留种,对个别不符合种用者进行化学去势。
要求核心群后备猪生长性能排在同龄猪群的前50-60%,蹄大、前后肢有合适的弯曲。
按种猪更新计划和猪群大小将预留后备转入后备舍做进一步的细致观察。
<5>、第五阶段选种与淘汰(测定结束阶段)在性能测定结束时(85—105千克)进行仪器,体尺测定,根据育种软件得出的数据进行遗传评估5综合评定,即选种的主选阶段,后备与待售种猪的确定,主要根据持续观察结果,EBV值进行分析统计,凡体质衰弱、肢蹄存在明显病患、体型有严重损征者如体长过短、肚囊过肥、后躯欠发达等先行淘汰出售。
在符合质量性状要求前提下,以100千克重日龄、背腰厚、总产仔数,以及眼肌面积、眼肌厚为选择重点,结合体尺测定和外貌评分,同时结合父母成绩、同胞或半同胞测定指标、资料进行综合评定,并按指数高低进行严格的选优汰劣。
第四第五阶段选育由育肥舍组长、育种小组负责,组长、统计员、场长对猪只选育进行确定并填写测定耗料记录表等表格。
要求每周对(85—105千克)体重范围内的育种测定猪进行测定,由育种员育成舍组长组织本组饲养员共同完成。
育种录入员及时将测定记录入育种软件进行育种值的计算,并将数据备份上传总部。
<6>、第六阶段选择与淘汰待种猪7—10月龄时进行初配时选择,该阶段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同胞或半同胞的繁殖性能,考察母猪发情与受胎情况,公猪的精液质量与配种表现,对于七月龄毫无发情征兆,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三次未受胎的初产母猪予以淘汰。
除此之外生长发育差,再现遗传疾患,发生严重传染病,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不能康复,有繁殖障碍者也必须坚决淘汰。
根据需要,最后判定进入基础群的优良后备猪。
<7>、第七阶段选种与淘汰A、头胎母猪的淘汰:对断奶后两个情期无发情征兆、母性太差、产仔过少、接连两次习惯性流产、配种后连续三次以上的未孕母猪可考虑淘汰。
由于产仔数遗传力低、重复率低,因此头胎产仔数不是评估种猪繁殖性能的可靠依据,对头胎母猪要求不宜太严格。
B、二胎以上母猪的淘汰:此时的选择依据主要是根据本身和后裔的成绩,将每头种猪所配的后代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对产仔数、初生重、断奶窝重、断奶数、断奶到再配种的间隔等指标进行分析,作出种猪能否进核心群的抉择。
予以淘汰者:泌乳能力差、咬仔、经常难产、累计三胎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长白、大约克凡第一、二胎窝均产仔数七头以下。
累计三胎次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七胎以上且累计胎均活仔数低于9头;杜洛克凡第一、二胎窝均产活仔猪均5头一下、七胎次以上且累计胎均活仔数低于7头的经产母猪。
C、公猪的淘汰:包括自然淘汰与异常淘汰。
对年老体哀、配种机能哀弱、生产性能低下者进行自然淘汰。
对体况过肥、过瘦、疾病、使用不合理,本身未能预见的先天性生理缺陷等原因造成的配种困难、不能正常配种、配种效果较差者,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仍难以恢复的青壮年个体,应行异常淘汰。
第六、七阶段淘汰主要依据生产计划变更、种群结构调整、品种更新、品系选留、净化疾病、其它选育的需要等,由配种舍组长、兽医、育种部经理、场长负责。
其中第七阶段选择由育种部填报《种猪淘汰申报审批表》,经兽医、场长签字后报总部审批方可淘汰处理。
本方案自2011年3月1日起执行。
育种所需设备1、台式计算机3台(配置网线)→两原种场各1台、总部1台。
2、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一台3、测定A超、B超(马蹄形或长方形探头)各一台4、电子笼称2台(带笼)(50-100Kg1台、100kg-200kg1台)5、皮尺、有角尺各一个6、GBS最高级别软件1套(能与猪场联网、升级)Headsman育种软件1套7、进口不锈钢耳缺钳四个8、耳孔钳四把9、耳标及耳标钳(安乐福)10、选猪记号笔若干(蓝、黑、绿、橙、紫各一盒)11、保定器4个(好的100元/以上的那种)12、赶猪板12块(保育、育肥各6块)人员配置1、育种部经理1名2、四个分场育种员各一名(一场、四场可由产仔舍技术员兼任,两个原种场必须专门配备)3、计算机记入人员三名(两个原种场各一名、总部一名)种猪育种测定所需表格1、产仔哺乳记录2、母猪产仔间隔记录3、选配计划4、配种记录5、母猪卡片6、产仔原始记录7、选种记录8、测定耗料记录9、测定性能记录10、产仔舍死、淘记录11、保育舍死、淘记录12、测定,育成舍死、淘记录13、种猪淘汰申报审批表14、生产种猪增、减记录15、后备母猪发情记录16、公猪采精记录17、公猪精液质量检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