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负极材料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概述锂电池负极材料由碳系或非碳系材料等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辊压而成,在锂电池中起储存和释放能量的作用,主要影响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等。
锂电池负极材料可分为碳系负极材料和非碳系负极材料两大类。
二、产业链1、产业链结构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产业链中,上游主要为石墨矿石、硅、钛、沥青、碳酸锂等原材料以及流化床、回传炉等设备;中游则为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复合石墨负极、碳酸锂负极、硅碳负极等负极材料;下游则应用于动力锂电池、3C消费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三大领域。
2、上游端分析我国石墨资源丰富,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国,为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支持。
目前,国内石墨年产量稳定在80万吨左右。
其中,晶质石墨资源前三的省份储量合计为75%。
其中黑龙江为43%、内蒙古为27%、四川为7%;隐晶质石墨资源储量前三的省份储量合计占全国的86.4%。
其中内蒙古为58%、湖南为14.7%、吉林为13.7%。
注:内圈为晶质石墨分布情况,外圈为隐晶质石墨分布情况3、下游端分析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其主要的动力来源动力锂电池的需求大幅增加,再加上我国储能锂电池的需求量的增加,带动了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
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为80GWh,同比2019年增长12.7%;2020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6GWh,同比2019年增长68.4%。
三、行业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应的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需求的增加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达140.2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6.8%。
2、出货量情况从出货量情况来看,由于下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出货量逐年增加。
2019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9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2019年6月目录一、未来三年的总体发展规划 (3)1、继续开拓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 (3)2、提升产能,抓住产业发展机遇 (3)3、完善产业链布局,保持产品竞争力 (4)4、加强技术研发,丰富产品种类 (4)二、实现发展规划拟采取的措施 (5)1、技术研发 (5)2、市场开拓 (5)3、品质管理 (5)4、人力资源 (6)5、借助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助力企业发展 (6)三、实施规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 (6)四、公司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对策 (7)1、实施发展计划面临的主要困难 (7)2、确保规划实施和目标实现拟采用的措施 (8)一、未来三年的总体发展规划1、继续开拓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自2012年成立以来,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
公司已经与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天津力神、万向一二三、ATL、天津捷威、比克电池、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公司已实现对比亚迪、松下、LG化学、亿纬锂能等国内外知名客户的送样测试或中试。
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并不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在巩固现有客户战略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行业排名前列的国内知名客户和海外优质客户,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2、提升产能,抓住产业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逐步收紧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度、提高补贴门槛,引导下游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淘汰低端产能,发展综合性能更优质的产品,加速产业集中。
在此背景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也已出现产能集聚的趋势,部分龙头厂商持续发展壮大,而产能较小、研发实力不足的厂商则在发展上受到较大的制约。
截至2018年末,公司拥有约3万吨的成品产能,处于行业前列,但相对于公司及下游动力电池行业客户的发展速度,现有产能并不能满足公司持续发展的需。
2019年中国负极材料行业产量、格局与发展趋势,人造石墨优势突出

2019年中国负极材料行业产量、格局与发展趋势,人造石墨
优势突出
一、负极材料行业概况
目前应用最广的负极材料仍然是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大类(以天然石墨为基础和其他负极材料掺杂形成的复合石墨),硅基等合金类负极材料虽然已开始在特斯拉/松下动力电池上应用,但仍处于推广的初期,需求还比较有限。
中间相碳微球具备倍率性能优异的特点,但是制备工艺复杂、产率低、成本难以下降,发展也比较受限。
硬碳和软碳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从全球负极材料产量来看,2019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为32.6万吨,同比增长25.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为26.5万吨,同比增长38%,占全球负极材料产量81%,同比2018年增长7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人造石墨产量来看,据统计,2019年中国人造石墨出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56%,人造石墨出货量占负极总出货量比例达到78%,同比增加9pct。
除了人造石墨以外,剩余出货较多的负极类型为天然石墨,大约占比20%不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中国负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在四大材料中负极的竞争格局最好,2019年CR3和CR5分别为57%和79%,头部企业更加受益。
其中天然石墨负极贝特瑞一家独大,人造石墨负极以江西紫宸、东莞凯金、宁波杉杉三家分得63%的市场份额。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现状概述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等市场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负极材料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负极材料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以X%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其中,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是推动负极材料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产品需求负极材料的需求主要来自于锂离子电池制造业。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等市场的兴起,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其需求也随之增加。
此外,新能源储存系统和移动通信设备等领域也对负极材料有着持续的需求。
主要市场负极材料市场主要分为三个主要地区:亚洲、欧洲和北美。
亚洲地区是全球负极材料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其市场份额约占全球总市场的X%。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国,对负极材料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欧洲和北美市场也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受益于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市场竞争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分布广泛。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负极材料供应商包括XX、XX和XX等。
这些公司通过提供高质量和高性能的产品来吸引客户,并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一些新兴的负极材料公司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通过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来获得市场份额。
发展趋势负极材料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高能量密度材料的需求增加: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对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能量密度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储存密度,延长电池的续航里程,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新型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负极材料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
例如,硅材料、硅基复合材料和硅酸盐材料等具有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的材料被广泛关注。
负极材料产业情况汇报

负极材料产业情况汇报当前,负极材料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情况、技术创新趋势等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负极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众多,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石墨类、硅基类、金属氧化物类等。
在国内,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负极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国际市场对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负极材料也有着巨大需求,为我国负极材料产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其次,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对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对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
同时,随着储能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负极材料的需求也将会持续增加。
因此,负极材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再者,技术创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负极材料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目前,硅基负极材料、氧化物负极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热点。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
同时,绿色环保、低成本也成为了负极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负极材料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发展。
作为负极材料产业的从业者,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市场动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负极材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次汇报,能够为大家对负极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9-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调研与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19-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调研与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第.一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负极材料的概念一、负极材料的定义二、负极材料的特点第二节负极材料行业发展成熟度一、行业发展周期分析二、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三、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第三节负极材料市场特征分析一、市场规模二、产业关联度三、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四、国内和国际市场五、主要竞争因素六、生命周期第二章全球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世界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分析一、2018年世界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分析二、2018年世界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分析第二节全球负极材料市场分析一、2018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分析二、2018年欧美负极材料需求分析三、2018年中外负极材料市场对比第三节2014-2018年主要国家或地区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分析一、2014-2018年美国负极材料行业分析二、2014-2018年日本负极材料行业分析三、2014-2018年欧洲负极材料行业分析第三章我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状况一、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二、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动态三、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经营业绩分析四、2018年我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热点第二节中国负极材料市场供需状况一、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行业供给能力二、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供给分析三、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分析四、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产品价格分析第三节我国负极材料市场分析一、2018年负极材料市场分析二、2018年负极材料市场分析三、2018年负极材料市场的走向分析第四章负极材料所属产业经济运行分析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所属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一、2014-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所属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所属产业市场销售收入分析一、2014-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所属产业市场总销售收入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总销售收入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销售收入比较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所属产业产品成本费用分析一、2014-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所属产业成本费用总额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第四节2014-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所属产业利润总额分析一、2014-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所属产业利润总额分析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第五章我国负极材料所属产业进出口分析第.一节我国负极材料产品进口分析一、2018年进口总量分析二、2018年进口结构分析三、2018年进口区域分析第二节我国负极材料产品出口分析一、2018年出口总量分析二、2018年出口结构分析三、2018年出口区域分析第三节我国负极材料产品进出口预测一、2018年进口分析二、2018年出口分析三、2018年负极材料进口预测四、2018年负极材料出口预测第六章负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一、现有企业间竞争二、潜在进入者分析三、替代品威胁分析四、供应商议价能力五、客户议价能力第二节行业集中度分析一、市场集中度分析二、企业集中度分析三、区域集中度分析第三节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一、生产要素二、需求条件三、支援与相关产业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五、政府的作用第四节负极材料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四、重点企业出口交货值对比分析五、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六、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第五节2014-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竞争分析二、2018年中外负极材料产品竞争分析三、2014-2018年国内外负极材料竞争分析四、2014-2018年我国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分析五、2014-2018年我国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分析六、2019-2025年国内主要负极材料企业动第七章负极材料企业竞争策略分析第.一节负极材料市场竞争策略分析一、2018年负极材料市场增长潜力分析二、2018年负极材料主要潜力品种分析三、现有负极材料产品竞争策略分析四、潜力负极材料品种竞争策略选择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第二节负极材料企业竞争策略分析一、国际经济形势对负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二、全球经济下负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三、2019-2025年我国负极材料市场竞争趋势四、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展望五、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竞争策略分析六、2019-2025年负极材料企业竞争策略分析第八章主要负极材料企业竞争分析第.一节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四、发展战略分析第二节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四、发展战略分析第三节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四、发展战略分析第四节江西正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四、发展战略分析第五节上海杉杉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四、发展战略分析第六节长沙星城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四、发展战略分析第七节深圳金润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四、发展战略分析第八节翔丰华一、企业概况二、竞争优势分析三、经营状况分析四、发展战略分析第九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一节2018年发展环境展望一、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二、2018年政策走势及其影响三、2018年国际行业走势展望第二节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2018年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二、2018年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三、2018年行业竞争格局展望第三节2019-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趋势分析一、2014-2018年负极材料市场趋势总结二、2019-2025年负极材料发展趋势分析三、2019-2025年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空间四、2019-2025年负极材料产业政策趋向五、2019-2025年负极材料技术革新趋势六、2019-2025年负极材料价格走势分析第十章未来负极材料行业发展预测第.一节未来负极材料需求与消费预测一、2019-2025年负极材料产品消费预测二、2019-2025年负极材料市场规模预测三、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总产值预测四、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销售收入预测五、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总资产预测第二节2019-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行业供需预测一、2019-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供给预测二、2019-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预测三、2019-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需求预测四、2019-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供需平衡预测五、2019-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产品价格预测六、2019-2025年主要负极材料产品进出口预测第十一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现状分析第.一节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情况分析一、2018年总体投资及结构二、2018年投资规模情况三、2018年投资增速情况四、2018年分行业投资分析五、2018年分地区投资分析六、2018年外商投资情况第二节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情况分析一、2018年总体投资及结构二、2018年投资规模情况三、2018年投资增速情况四、2018年分行业投资分析五、2018年分地区投资分析六、2018年外商投资情况第十二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环境分析第.一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一、2014-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二、2019-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三、2019-2025年投资趋势及其影响预测第二节政策法规环境分析一、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政策环境二、2018年国内宏观政策对其影响三、2018年行业产业政策对其影响第三节社会发展环境分析一、国内社会环境发展现状二、2018年社会环境发展分析三、2019-2025年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第十三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第.一节行业活力系数比较及分析一、2018年相关产业活力系数比较二、2014-2018年行业活力系数分析第二节行业投资收益率比较及分析一、2018年相关产业投资收益率比较二、2014-2018年行业投资收益率分析第三节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效益分析一、2014-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投资状况分析二、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效益分析三、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投资趋势预测四、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的投资方向五、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投资的建议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第四节影响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2019-2025年影响负极材料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二、2019-2025年影响负极材料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三、2019-2025年影响负极材料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四、2019-2025年我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五、2019-2025年我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第五节负极材料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一、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二、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三、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四、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五、2019-2025年负极材料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六、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第十四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第.一节负极材料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战略综合规划二、技术开发战略三、业务组合战略四、区域战略规划五、产业战略规划六、营销品牌战略七、竞争战略规划第二节对我国负极材料品牌的战略思考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二、负极材料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三、负极材料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四、我国负极材料企业的品牌战略五、负极材料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第三节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战略研究一、2018年环保设备行业投资战略二、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战略研究三、2019-2025年负极材料行业投资形势图表目录:图表:负极材料产业链分析图表:国际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图表:国际负极材料生命周期图表:负极材料行业链结构图图表:2014-2018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趋势图图表:2014-2018年负极材料行业销售规模/市场容量增长趋势图更多图表见正文......。
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分析

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分析一、负极材料概况负极材料种类繁多,人造石墨及天然石墨为商业化应用主流。
负极材料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主要起储锂作用,其脱嵌锂电压和比容量对电池能量密度影响较大。
优异的负极材料需同时具备低的脱嵌锂电压、高的比容量以及良好的倍率特征和循环性能。
负极材料种类较多,可分类碳材料和非碳材料两大类。
不同的负极材料有不同的优点,比如碳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高的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等优点。
钛酸锂材料具有高热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性能优异的负极材料,但能量密度低、价格高。
硅基材料具有极高的比容量,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新一代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负极材料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硅基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锂电池负极材料上游为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等化工产品,中游为负极材料制造,下游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及工业储能电池的应用。
二、负极材料市场现状2019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26.5万吨,同比增长38%。
其中人造石墨出货量20.8万吨,占比负极材料总出货量78.5%,相比2018年占比提升9.2个百分点。
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市场格局由“三大多小”逐渐衍化成“四大多小”。
传统的三大为贝特瑞、杉杉股份和江西紫宸,三家市场份额2019年至今合计均在60%左右,而新晋的“一大”为凯金能源,其2019年市场份额达到17%。
三、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前景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压制,负极材料板块业绩下滑严重,行业增长无力。
如杉杉股份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2.2亿元,同比下降39.8%;净利润亏损0.84亿元,同比下降336.5%。
其他两家上市企业也呈现业绩下滑、亏损加剧的状态。
受疫情压制,整个行业遭遇滑铁卢,处于全面亏损状态。
但是负极材料行业的亏损并不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而是受不可抗力的影响。
从最近几年负极材料出货量的数据来看,负极材料行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负极材料行业出货量在2020年突破28万吨不是问题。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环境分析概述负极材料是电池中起着储存和释放电荷的重要成分,对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具有决定性影响。
随着电动车、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本文将对负极材料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帮助相关企业了解市场潜力和竞争态势。
市场规模与趋势目前,全球负极材料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市场调研,2019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每年X%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电动车、锂离子电池和储能设备等市场的快速发展。
市场驱动因素负极材料市场的增长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1.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是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电动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负极材料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需求量大。
2.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负极材料市场的增长。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和储能设备等领域,这些应用的增长促使市场对负极材料需求的增加。
3.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迅猛发展也为负极材料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随着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对电池寿命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态势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国内外知名的化工企业和电池厂商。
这些厂商通过创新研发和产品质量提升来竞争市场份额。
在国内市场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在负极材料市场拥有较大的份额。
这些企业具有技术实力和规模经济优势,能够提供高品质的负极材料,并与电池制造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国际市场上,国外一些跨国化工企业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优势,在负极材料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市场挑战与发展趋势尽管负极材料市场具有较大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发展趋势:1.市场价格的下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竞争加剧,负极材料市场价格面临下降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02
PART 03
36000 34000 32000 30000 28000 26000 24000 22000 20000 18000 18/Jan
2019年一季度,国内负极材料产量同比增 长43.5%,产品价格较春节前普遍下滑5% 左右。 负极材料价格走跌主要原因在于: 原料价格下滑。2019年2月份国内负极原 料价格从低硫焦开始进入下滑通道,低硫 焦价格从1月初的7600元/吨下滑至目前的 3500元/吨。针状焦出现分化,呈现涨跌互 相的局面。国产针状焦随着国内石墨电极 价格的大幅走跌,熟焦价格也是呈现缓慢 下行趋势。截止到5月初国内针状焦熟焦价
锂电负极材料产能产量及预测
PART 01 2018年锂电负极材料产量分析
2010-2018年中国负极材料产量统计
单位:万吨
PART 02
PART 03
2018年,国内负极材料产量继续呈上行趋势,据鑫椤资讯统 计,国内负极材料总产量为25.75万吨,环比增长31%。
30 25.75 25 20 15.84 15 10 5.5 5 1.5 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3.9 9.37 19.6
目前状态
1万吨产线正常运行 2万吨产线正常运行 一期5000吨尚未正常运行 尚未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 尚未生产
石墨化新增产能逐步释放。2019年 随着国内负极材料石墨化产能的陆 续投放,负极石墨化代工价格开始 陆续下滑。从2018年的2.1万元/ 吨,下滑至目前的1.85万元/吨。自
70000 65000
60000
55000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011年 2012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
2019负极材料市场动态
PART 01
2018.1-2019.5国产针状焦价格走势
2018.1-2019.5进口针状焦价格走势
单位:美元/吨
PART 02
PART 03
4500
4000
3500
进口针状焦价格却逆势调涨,p66负
3000
极用焦价格再度上调500美元/吨。达
到2500美元/吨。
2500
2000
15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原有产能
0 10000 0 0 0 10000 7000 0 0 27000
新增产能
10000 10000 5000 5000 10000 10000 8000 10000 50000 118000
新增投产时间
2018.11 2018.11 2019.3 2019.1 2018.11 2018.11 2018.10 2018.8 2019.4
菲利普66
菲利普66HBA-0
PMC
三菱化学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
2019负极材料市场动态
PART 01
主要石墨化企业产能统计
单位:吨
PART 02
PART 0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公司名称
七台河万锂泰电材有限公司 新疆天宏基硅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奥原新材料有限公司 山西沁新集团新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恒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青海奥阳新能源有限公司 内蒙古蒙集新碳材有限公司 内蒙古恒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兴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合计
1.8
2.8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
锂电负极材料产能产量及预测
PART 01 2018年锂电负极材料产能分析
2015-2018年国内负极材料产能统计
单位:万吨
PART 02
PART 03
2015-2017年国内负极材料产能增量主要来自新进入厂家,但在 2018年负极材料产能扩张的主角却来自行业内代表性的企业,国 内负极排名前三的企业2018年规划扩建产能就高达25万吨。 2018年国内主要负极材料厂家,特别是给CATL 、BYD、 ATL供 货的负极厂家明显感觉现有产能不足,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2018年国内37家负极材料产能为46.05万吨,与上年相比产能增 长35.64%,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产能仍将继续扩张。 2018年国内37家负极材料企业产能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 性,负极产能较为集中的是:深圳、江西、湖南、河南、浙江、 广东等地。
新能源汽车产量 单车电池装载量 车用动力电池需 负极材料需求量 及预测(万辆) (KWH) 求量(GWH) (万吨) 2018年 2019年(E) 2020年(E) 2021年(E) 121.5 170 227 297 47.4 55 60 60 57.4 93.5 136.2 178.2 6.31 10.29 14.98 19.6 2018年 2019年(E) 2020年(E) 2021年(E)
60 52.8 50 40
33.35 29.55 19.8
30
20 10 0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
锂电负极材料产能产量及预测
PART 01 2019-2021年新增负极材料产能释放预测
2018-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产能预测
单位:万吨
PART 02
PART 03
80
60 40 20 0 2018 2019E 2020E 2021E 52.8
负极材料产能将达到115万吨,到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产能增速
放缓,可达到125万吨。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
锂电负极材料产能产量及预测
PART 01 2019-2021年锂电负极产量预测
2019-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负极需求量预测
锂电负极材料原料市场
PART 01
国内主要鳞片石墨企业产能及开工统计 (单位:吨)
地区 企业 青岛海达石墨有限公司 青岛黑龙石墨有限公司 青岛联友石墨有限公司 青岛 青岛金汇石墨有限公司 青岛天盛达石墨有限公司 青岛兴和石墨有限公司 青岛东凯石墨有限公司 萝北海达石墨有限公司 奥宇石墨集团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垦溢祥 萝北 黑龙江北大荒黑金石墨有限公司 萝北万鑫石墨有限公司 萝北富达石墨有限公司 萝北县鑫隆源石墨制品有限公司 萝北奥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产能 30000 10000 20000 40000 30000 30000 15000 80000 100000 70000 50000 15000 40000 150000 60000 停工 停工 停工 停工 停工 停工 内蒙古 5.1开工 正常 开工一条 正常 正常 5月开工情况 暂无开工计划 地区 企业 鸡西东北亚矿产资源有限公司 鸡西市普晨石墨有限责任公司 鸡西市富翔石墨有限公司 鸡西市华盛石墨制造有限公司 产能 80000 40000 30000 10000 20000 80000 40000 80000 40000 60000 60000 5.1之后开工 正常 停工 正常 正常 4条产线全开 正常 2条产线全开 正常 5月开工情况 正常
PART 02
PART 03
鸡西
鸡西金宇石墨有限公司 鸡西长源矿业有限公司 鸡西天盛非金属矿业有限公司 鸡西市丰禄石墨有限责任公司 鸡西市金华丰石墨有限责任公司 鸡西市申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内蒙古瑞盛新能源有限公司
我们统计了青岛、萝北、鸡西和内蒙四个地区主要鳞片石墨厂家的总产能约128万吨。 但实际开工率不高,这就给海外石墨资源进入中国市场留下来空间。
18/Feb 18/Mar 18/Apr
鞍山开炭
18/May
18/Jun
18/Jul
宏特煤化
18/Aug
18/Sep
益大新材料
18/Oct
18/Nov
18/Dec
格在1.8-2.2万元/吨,生焦价格在1.1万元/ 吨。
宝钢化工
锦州石化
京阳科技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
2019负极材料市场动态
PART 01
② 负极行业扩张凶猛,产能大幅增加。据鑫椤资讯预测,2019年中国负极材料产能将新增33
万吨。
2018 年 负 极 材 料 市 场 特 点
③ 负极行业集中度依然较高,8家负极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73.28%,前三家产量占比为 44.66%。 ④ 2018年负极产品价格平稳,仅部分产品价格窄幅下滑。主流负极材料价格在4.5-5.5万元/ 吨。 ⑤ 原料价格高位坚挺,尤其是针状焦,2018年整体处于货紧价高的走势,且2019年上半年的 紧张供给现状不会得到有效缓解。 ⑥ 石墨化代工,供需面2018年上半年偏紧,下半年逐步缓解。2018年石墨化代工市场供应仍 较为紧张,但自下半年开始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到年底前后基本处于供需平稳的状态,价 格略有松动。 ⑦ 负极出口市场增量可观。2018年中国负极出口方面贝特瑞依然是遥遥领先,江西紫宸和上海 杉杉较2017年有明显的增量,东莞凯金2018年开始批量出口,预计2019年中国负极材料出
由左图可见,2018年国内负极材料产量增速与2017年基本
相当,但与2015年和2016年相比增速却明显放缓。 根据2018年国内16家负极材料产量月度统计,下半年负极材 产量明显的上升,9月份以后产量达到今年的高点,然后平稳 向前。 按照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预计到2019年 国内负极材料仍将有30%左右的增量。
2019年国内负极材料产能仍将不断释放。16家负极材料企业在 2018年的产能为24.1万吨,其规划的扩建产能为56.9万吨 ,其 中29.9万吨可在2019年底前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