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管窥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作为古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典范,其理念和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更能够启示我们在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方向和策略。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如何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一、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概述墨子(公元前470-前391),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职业教育理论家。
在墨子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美,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墨子主张职业教育应以实用为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社会中的各种工作。
在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墨子强调实践教学,主张“明理知事”,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明理使人”、“知事使行”来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墨子认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才能够使学生具备应对社会实际工作的能力。
1. 实践教学的强调墨子的实践教学理念在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并非简单的技能训练,它更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机统一。
墨子的实践教学理念可以为高职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即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体验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2. 以实用为重的教育理念墨子主张以实用为重,这一教育理念也为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当前,高职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应试教育”倾向,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借鉴墨子的实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使其在学校毕业后能够胜任社会各种工作,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探析及启示

等 职 业 教 育 ; 兵 ( 9 3 ) 男 , 南 永 顺 人 , 南 师 大 教 科 院 博 士 , 事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研 究 ; 小 娟 ( 9 6 ) 覃 17- , 湖 湖 从 游 18- , 女 , 南常德人 , 南 师范 大学教 育科 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 要研 究方 向为 高等职 业教 育 。 湖 湖 主
向 前 发 展 。文 章 着 重 分 析 了 其 教 育 思 想 所 涵 盖 的 三 个 方 面 内 容 , 教 育 目 的 、 育 内 容 及 教 育 方 法 . 此 为 即 教 以
基 础 , 一 步 总 结 了 这 些 教 育 思 想 为 我 国 现 实 的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 发 展 提 供 的 理 论 启 示 进 关 键 词 : 子 ; 国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 示 墨 我 启 作 者 简 介 : 苓 妃 ( 9 1 , , 南 怀 化 人 , 南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科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高 赵 1 8 一) 女 湖 湖 主
中 图 分 类 号 : l .9 G7 9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1 2 0 3 — 0 9 O 1 0 — 5 8( 0 9) 1 0 5 ~ 3
墨 子 ( 前 4 0 前 4 0年 ) 姓 墨 翟 , 国 f 约 8 ~ 0 , 名 鲁 今 山东 滕 县 1 。 他 出 身 平 民 阶 级 , 由 手 工 业 者 上 人 是 升 为 士 阶 层 的 知 识 分 子 他 擅 长 于 木 工 器 械 的 制
二 、 子 职 业 教 育 思 想 的概 述 墨
正 揭 开 了 百 家 争 鸣 的 序 幕 . 子 和 墨 学 在 当 时 影 响 墨 巨 大 . 其 在 教 育 方 面 墨 子 作 为 一 个 杰 出 的 教 育 尤 家 . 能可 贵 之处 就在 于 其重 视 培养 具 有 “ 相爱 , 难 兼 交 相 利 ” 博 爱 精 神 . 调 文 史 知 识 的 学 习 及 逻 辑 的 强 思 维 能 力 的 培 养 . 视 自然 科 学 的 教 育 以 及 实 用 技 重 术 的 传 承 与 操 作 可 以说 早 在 2 0 0 0多 年 前 , 子 已 墨
墨家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研究

- 186 -作者简介:刘英,男,山西大同人,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管理、工商管理、科研管理和职业教育等。
墨家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研究刘 英(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摘 要:墨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墨家教育思想意识到教育是立身行事之本,也证明了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
发展至今,其思想内涵对于教育工作的意义仍然显著,形成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当代职业教育重视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应该充分借鉴墨家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切实提升教育水平,分析其对于人才培养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墨家教育思想;当代职业教育;启示墨家教育思想重视精神层面的培养与人才品质塑造,有着独特的哲学特征,重视人才的进取和创新能力,也成为了当代职业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参考标准,为人才培养原则、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内容。
现代职业教育中也应该基于墨子教育思想中的“强教强学论”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系统化梳理。
一、墨家的经典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与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所差异,在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公正评价,从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教育理论研究从理论内容来看,墨子认为教育是实现政治主张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表达其“兼爱”“非攻”的政治思想,即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这也是墨子为什么会周游列国,创办学校,并形成相关墨学组织的主要因素。
墨家思想注重的是德行兼备的专业贤才,这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不谋而合,在现代职业教育与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参考这一教育理论。
在经典的《墨子·鲁问》中,也表现出了墨子对于教育的基本态度,认为教育行为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换言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兼士”。
虽然人的能力相对有限,所起到的作用也有所差异,但通过教育,可以让当时的人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救国的道理,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
高职院校墨子职业教育思想传承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墨子职业教育思想传承价值研究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承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以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研究高职院校如何传承和发扬墨子职业教育思想,探讨其在当代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对于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高职院校墨子思想传承的实践以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现了以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理念,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现实性。
墨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实用能力和技能,使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墨子强调实践和应用,主张把学问转化为实际能力和技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工作中。
他提出的“兼爱”、“非攻”、“等价”等思想,也为职业教育注入了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使其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培训,更是一种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墨子思想传承的实践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而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要传承和弘扬墨子职业教育思想,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
首先是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应当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要将实用性和应用性作为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课程设置应当贴近社会实际,注重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掌握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再次是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实践经验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应当重视实践经验的传承和沟通,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将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到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启示?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与特点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想。
在墨子看来,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墨子强调实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强调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性教学。
墨子还倡导了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认为培养学生成为有德、有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墨子注重实用教育的观点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任务相吻合。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胜任特定的职业岗位,因此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墨子倡导的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秉承和践行的。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技术人才,更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注重实践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因此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落实“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墨子提出的实用教育观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还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实践和实训资源引入校园,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和掌握最新最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背景下,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通过对墨子思想和高职教育的理解,探讨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如何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一、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墨子,又称墨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职业教育先驱。
墨子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实用性。
墨子提出“苟天命之谓命,苟利養之謂生”、“功名利禄之所由”等著名论断,强调职业的实用性和对社会的贡献。
墨子认为,人们从事职业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应当注重实用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
2. 崇尚工匠精神。
墨子提出“民生为大,礼义为本”、“除害利民”等思想,强调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的责任。
墨子认为,工匠应当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注重技艺的精湛和产品的质量,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3. 注重实践教学。
墨子提出“非我之纪,磨砺不出”、“學以致用”等观点,强调实践教学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的探索,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实现对社会的贡献。
二、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1.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转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人才培养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 衔接产业需求不足。
当前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学校开设的专业和培养的人才与实际的岗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摘要:墨子一生都在从事“上说下教”的教育活动,其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很多深刻的见解,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而且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墨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得出几点启示,希冀对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墨子;教育思想;现代职业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XX)11-0181-03一、墨子教育思想概述墨子,名翟,是孔子之后又一个具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的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
墨子一生都在从事“上说下教”的政治宣教活动,其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了很多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思想教育遗产。
(一)教育目的:培养“兼士”墨子认为,天下之害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如果人们能够兼相爱、交相利,“天下祸篡可使毋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之人。
他认为,教育就承担起培养“贤士”或“兼士”的重任,“贤士”的主要标准是兼爱,不仅要“厚乎德行”,还要“辩乎言谈”,更要“博乎道术”。
“厚乎德行”是要求受教育者达到“兼爱”的思想境界与道德品行;“辩乎言谈”是为了让他们善于去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博乎道术”是让他们拥有兴利除害的能力,能够亲身投入生产实践中。
墨子把教育的作用提升到为天下兴利治乱的高度,充分地显示了墨子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墨子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接受教育,即“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肤徒步之士”。
他的教育对象不仅包括“王公大人”,也包括“农与工肆之人”,真正做到了“有道者劝以相教”。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
他的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观。
与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培养社会上层人物的精英教育思想相比,墨子的“有教无类”更为彻底、更接地气,把受教育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阶层。
关于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管窥

关于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管窥论文摘要: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
他强调以力从事,施行职业技能培养;倡导知行合一,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寓爱于教,关注职业道德养成。
他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河,研究其职业教育思想,对办好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论文关键词: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先秦诸子中的墨子继孔子之后,兴办私学,张扬个人主张,“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创立了与儒学并称为显学的墨家学派,成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
毛泽东曾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蔡元培称赞他:“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
在春秋战国时代,墨子以“农与工肆之人”为教育对象,创办了亦工亦读的私学,教育弟子学会并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技巧,可谓开辟了中国职业教育之先河。
笔者就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一些探讨。
强调以力从事,施行职业技能培养墨子是我国躬行实践的伟大教育家。
他推行“上说下教”,认为鸟兽虫鱼可以以羽毛为衣服,以蹄爪为脚和鞋,以现成的水草做饮食,“雄不耕稼树艺,雌亦不纺绩织纴,衣食之财固已具矣”。
但是作为社会的自然人只有“赖其力”、“强力从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存与自身的发展。
他强调王公大人早朝晚退,处理刑狱,办理政事,这是他们分内的事;士君子用尽他们的体力和脑力,在内治理官府,在外征收关市山林川泽的利益,以充实府库仓廪,这是他们分内的事;农人清早出门,晚上回来,忙着耕稼树艺等农事,聚集些豆子粟米,这是他们分内的事;妇人早起晚睡,纺纱织布,制造些麻丝葛布绸绢等,这是她们分内的事。
他反对命运之说,力主“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教导弟子必须强力从事。
这是因为“不强力从事,即财用不足”。
所以,他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文明需求出发,对弟子进行了广泛的从俭求富、强力从事、重视技能、利民生财的教化。
《墨子》洋洋洒洒,精炼地传授了诸多科学知识与技能技巧,堪称为一部微型的古代百科全书,同时,也是墨子对弟子施行技能培养的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管窥
论文摘要: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
他强调以力从事,施行职业技能培养;倡导知行合一,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寓爱于教,关注职业道德养成。
他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河,研究其职业教育思想,对办好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论文关键词:墨子;职业教育思想
先秦诸子中的墨子继孔子之后,兴办私学,张扬个人主张,“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创立了与儒学并称为显学的墨家学派,成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
毛泽东曾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蔡元培称赞他:“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
在春秋战国时代,墨子以“农与工肆之人”为教育对象,创办了亦工亦读的私学,教育弟子学会并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技巧,可谓开辟了中国职业教育之先河。
笔者就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一些探讨。
强调以力从事,施行职业技能培养
墨子是我国躬行实践的伟大教育家。
他推行“上说下教”,认为鸟兽虫鱼可以以羽毛为衣服,以蹄爪为脚和鞋,以现成的水草做饮食,“雄不耕稼树艺,雌亦不纺绩织纴,衣食之财固已具矣”。
但是作为社会的自然人只有“赖其力”、“强力从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存与自身的发展。
他强调王公大人早朝晚退,处理刑狱,办理政事,这是他们分内的事;士君子用尽他们的体力和脑力,在内治理官府,在外征收关市山林川泽的利益,以充实府库仓廪,这是他们分内的事;农人清早出门,晚上回来,忙着耕稼树艺等农事,聚集些豆子粟米,这是他们分内的事;妇人早起晚睡,纺纱织布,制造些麻丝葛布绸绢等,这是她们分内的事。
他反对命运之说,力主“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教导弟子必须强力从事。
这是因为“不强力从事,即财用不足”。
所以,他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文明需求出发,对弟子进行了广泛的从俭求富、强力从事、重视技能、利民生财的教化。
《墨子》洋洋洒洒,精炼地传授了诸多科学知识与技能技巧,堪称为一部微型的古代百科全书,同时,也是墨子对弟子施行技能培养的教材。
墨子教育弟子的主要是农业和各种手工业生产的技能和技巧,他的目的是把“农与工肆之人”培养成各从事其所能的“兼士”。
墨子说:“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赣、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墨子·节用中》)可见,天下的百工技能都是墨子的教育内容。
《墨子·经下》篇中还有关于光学知识的阐述,介绍了光、物、影三者的复杂关系以
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中物与像的关系。
“景(影)到(倒)在午,在端与影长,说在端。
”介绍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
墨子是世界上第一个讲述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的人,其成就在当时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鉴团,影一小一大,而必正,说正得”。
介绍的是凸面镜成像的原理,凸面镜的成像有大小之别,这是由于物体距离凸面镜的距离远近不同造成的。
近者,所得影像大,远者,所得影像小,但是无论影像的大小,必定是正影。
“鉴位,景(影)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内外。
”说的是凹面镜成像的原理,凹面镜的成像有大小、正像、倒像之别,凡是在凹面镜焦点以外的物体,其影小而且是倒立的;凡是在凹面镜焦点以内的物体,其成像是放大的,而且是正立的。
《墨经》囊括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内容,阐释了由“影论”到“像论”的框架,系统而概括,堪称少而精的典范。
在力学方面,墨子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力学的基本原理,比牛顿力学三定律要早整整2000年。
《墨子·经上》中指出:“止,以久也。
”意思是说,运动着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去阻止,其运动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不会停止。
这就是牛顿力学的第一定律。
墨子曰:“力,形之所以奋也。
”指出力是物体所具有的、使运动发生转移和变化的手段。
他还讲述了杠杆与衡器的利用问题,从力与力矩的关系上揭示了杠杆平衡的道理,还介绍了许多重要的力学现象,其中涉及浮力、惯性等问题。
《墨子·尚贤上》记载了墨子有关提高射御技能的思想。
他说:“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
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意思是说,假如要让这个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增多,就一定要使他们富贵,尊敬他们,赞美他们,然后国家里善于射箭驾车的人才可以增多。
对于有贤能的人也是这样。
敦厚德行,善于言谈,精通于治国的道术,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栋梁呀!也务必使他们富贵,尊敬他们,赞美他们,这样国家里的贤能之士才能增多。
墨子秉承这一思想和办法施教,无形之中推动了习武艺、博道术、重贤士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
倡导知行合一,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墨子强调“行动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执行力”。
我们把潜意识作用下的行为称为习惯。
在意识的支配下,行为可以变成习惯。
当一种行为逐渐演绎成习惯后,其价值就会彻底彰显。
墨子要求弟子都能做到“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即主张“化之所致也”,“化”字很微妙,意思是把内在的知识和行动力整合在一起,即俗话说的“知行合一”。
墨子说:“士虽存学,而行为本焉”。
他在教学中强调知行一致,志功统一。
这也是当今社会,尤其是强调实践的职业教育需要弘扬的一个方面。
墨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墨子强调任侠精神,并且墨家有勇有谋,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都有,可为实现政治诉求而身体力行。
墨子重视生产知识与应用技术,所以他从实践经验中得
到的许多科学知识,都用来作为教育弟子的教材,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突破与发展。
如《墨子·经说下》:“谁(堆):并石、累石耳夹带者法也。
方石去地尺,关石于其下,县丝于其上,使适至方石不下,柱也。
胶丝去石,挈也。
丝绝,引也。
未变而石易,收也。
”这是讲建筑时砖石的堆砌之术,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墨线来进行奠基的原理和方法。
而且墨子还亲自带领他的弟子进行军事防卫工事的建筑实践。
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
这些都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墨子本人也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双师型”教师。
他通晓力学、光学、几何学、军事学、逻辑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非常注重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
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
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云梯等,用于生产和军事。
为反对侵略,他研究和制造了专门的守备器械,曾与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这些教学理论对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强调理论与实践统一,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注重寓爱于教,关注职业道德养成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上》)“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墨家学派最高的道德准则。
兼相爱,交相利,达致和谐是墨子的处世观、育人观。
墨子生活的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社会极为动荡不安。
面对这种混乱局面,墨子认为“圣人以
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墨子·兼爱上》)就是说,天下之所以混乱,之所以有相互争斗,之所以有的国家总是企图侵略别的国家,以便从中谋取好处,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相爱。
因此,他提出了“兼爱”的主张:“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而使“兼相爱,交相利”得以实施的方法就是把别人的国家看作是自己的国家,把别人的家看作是自己的家,把别人的身看作是自己的身,所以诸侯相爱,就不会发动野战,家主相爱,就不会互相争夺,人人相爱,就不会互相损害,君臣相爱,必定上惠下忠,父子相爱,就会上慈下孝,兄弟相爱,必定和睦相处。
天下的人都相爱,强不凌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天下所有的祸害、抢夺、怨恨都可以让它不发生。
墨子希望实施“兼爱”实现“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安)宁无忧”(《墨子·天志中》)的政治理想。
他发现:“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墨子·尚贤上》)因此,为了把“兼爱”付诸实践,他感到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大批“兼爱”思想的执行者,即“兼士”。
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崇尚“兼”而反对“别”,所谓“兼”即视人如己,所谓“别”就是贵贱有等。
他讲求“爱人若己”,期盼人类爱无差等,呼唤人与人的相互尊重与关爱,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我们当今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墨子从“兼爱”的思想出发,引申出最高的道德规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