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不知道的钢琴家励志的故事
【名人故事】郎朗的故事:每天至少弹琴两小时

【名人故事】郎朗的故事:每天至少弹琴两小时郎朗,中国著名钢琴家,被誉为当代钢琴界的巨星。
他以其精湛的技巧和激情四溢的演奏风格成为了世界级的音乐家,受到了全球乐迷的热爱和赞赏。
而他的成功不仅仅来自于他的才华和努力,还有他对音乐的执着和对自己的要求。
在他的音乐之路上,每天至少弹琴两小时成为了他最坚持的习惯。
郎朗从小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他从6岁开始学习钢琴,很快就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的父亲是他最早的音乐老师,对他的钢琴学习有着严格的要求。
父亲鼓励他每天坚持练琴,并告诉他只有通过坚持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从小到大,郎朗每天都坚持着至少弹琴两小时。
这两个小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郎朗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
练习钢琴需要精力集中和耐心,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演奏的失败。
面对这些挑战,郎朗选择了坚持。
他依靠自己的毅力和耐心,一遍又一遍地弹奏同一首曲子,直到把每个细节都完美地掌握。
除了每天弹琴两小时,郎朗还会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
这些比赛和演出给了他许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许多国际钢琴比赛的奖项和荣誉。
这些获奖经历使他在国际音乐界崭露头角,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年轻钢琴家。
随着郎朗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演出和录音日程也越来越忙碌。
他始终保持着每天至少弹琴两小时的习惯。
他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提高,才能保持自己的水平和进一步的突破。
在他的音乐之路上,坚持每天练琴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郎朗还倡导给孩子们提供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他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教育项目,并亲自授课,帮助孩子们发现音乐的魅力。
他相信,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美和情感的传达。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孩子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的力量。
郎朗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
他的音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他的坚持和努力让他成为了一代钢琴名家。
作为我们的榜样,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人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贝多芬激励的故事

贝多芬激励的故事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不屈的精神,他的故事一直激励着人们。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一位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音乐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以下是一些贝多芬的故事,展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音乐的执着追求。
1. 贝多芬逆境成长: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酒馆小厨师。
年幼时,他的父亲就发现了他的音乐才能,开始教他音乐。
尽管贝多芬的家庭环境贫困,但他通过辛勤学习和自我努力,逐渐展现出音乐的天赋。
2. 贝多芬力争突破: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始终追求独立和创新。
他思考、研究和实践创作,在音乐语言和形式上不断突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他的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和钢琴奏鸣曲《悲怆》等,展示了他超越时代的勇气和创造力。
3. 贝多芬战胜聋哑:在他创作的巅峰时期,贝多芬开始逐渐失去听力,最终完全失聪。
然而,这并没有使他放弃音乐。
尽管他无法听到自己的音乐,但他坚持写作,并通过振动琴键来感受音乐。
他的盲目创作期产生了一些最杰出、最深情的作品,例如《九首交响曲》中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
贝多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只要怀有激情和坚定的决心,就可以战胜逆境,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的音乐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世代的音乐家和艺术家。
音乐家的经典励志故事_励志故事

音乐家的经典励志故事音乐是一种艺术,一起来看看关于音乐家的经典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音乐家的经典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音乐家的经典励志故事:音乐精神的克迪行家们说,钢琴大师克迪是最权威的莫扎特诠释者之一。
他在上海的演奏是排在一个美妙的晚上。
他的那份专注神情,就像在精心挑选珠宝。
他的手指在划动“珠宝”时,发出了那么悦耳的声音。
当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向鼓掌的观众行礼时,观众早已疯了。
他们拼命鼓掌,希望再一次将他拖入加弹。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彬彬有礼的克迪还会献出他更好的音乐。
然而,他一次次返回台上,一次次立于钢琴旁边,一次次行礼。
他以最有礼貌的温柔方式,没有加弹任何一个曲目。
观众费解了。
这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位不肯加弹的钢琴大师。
不媚俗,坚持音乐精神,坚持高品质的纯粹的追求,构成了克迪的独特的音乐品位和精神高度。
即使是加弹,他也不肯!翻阅1975年的《加拿大表演艺术》杂志,可以看到一篇题为《安东·克迪挑战名声》的评论文章。
今天,他已经赢得了这种挑战:不管媒体如何冷嘲热讽,他就是不与大牌的唱片公司签约。
并且,他宁可在加拿大北方的小型音乐节演奏,也不愿去萨尔斯堡或者英国的“Proms”音乐节。
他就是如此清高,如此超然而脱俗。
他还有更绝的细节。
他常常去一个叫做曼尼托巴的小镇上演出。
那个小镇在加拿大最偏远的地区,交通也不便利,也不会有专门的车来拉钢琴。
但是,他却宁肯将钢琴装到运货的粗糙大卡车上,在弯曲的山路上一摇一晃,逶迤而行。
那个小镇才1500人,而出席他的音乐会的却有750人。
他翻山越岭不辞辛苦只为了尊重这750人。
他是为音乐为真音乐而生的。
据载,他有一次专程去了一个地方演出,那里是查罗德皇后岛。
他去那里演奏仅仅是为了一个人——一个老太太。
这个老太太听过他的录音,便给他写信,希望他能够来她的小镇演出。
而老太太以为他这么知名的钢琴家不会来的,永远不会来的。
但是,她想不到他一接到她的信,就真的来了。
【名人故事】郎朗的故事:每天至少弹琴两小时

【名人故事】郎朗的故事:每天至少弹琴两小时郎朗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他的故事充满了坚持、努力和奋斗。
郎朗自幼就展现出了卓越的音乐天赋,他的父母非常支持他的音乐梦想,从小就给他提供了最好的音乐教育。
从小,郎朗就展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
他在三岁时开始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能演奏经典曲目。
年幼的郎朗非常喜欢弹琴,每天都会花时间练习。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努力,才能成为一名杰出的钢琴家。
郎朗的父母对他的音乐梦想非常支持,他们不仅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还一直鼓励他坚持下去。
为了让郎朗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他的父母决定将他送到德国留学。
那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对于一个小孩来说,离开家乡和家人并不容易,但是郎朗坚信自己的梦想,并且勇敢地迎接了挑战。
在德国,郎朗像一颗耀眼的明星一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他在演奏中展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才华和驾驭复杂乐曲的能力。
郎朗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每天都要花至少两个小时弹琴,对他来说,这是家常便饭。
弹琴对郎朗来说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感。
他认为自己天生为音乐而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演奏,才能真正发挥出他的潜力。
郎朗并不满足于只在学校里学习,他还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
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对他技艺的一种检验和提高。
虽然过程并不容易,但是郎朗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下去。
在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中,郎朗逐渐成长为一个国际知名的钢琴家。
郎朗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他赢得了很多国际音乐比赛的奖项,并且与世界各地的著名乐团合作演出。
郎朗的音乐成就不仅为他赢得了许多赞誉,还让他成为了中国音乐的代表,为中国争得了国际音乐舞台上的荣耀。
郎朗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无论是什么样的梦想,只有通过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它们。
郎朗每天至少弹琴两个小时,这种坚持和努力让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钢琴家。
郎朗的故事也鼓励我们,无论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就能够取得成功。
朗朗励志故事

朗朗励志故事朗朗励志故事郎朗是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师,那么有关朗朗励志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朗朗励志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朗朗励志故事篇一郎朗大概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钢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说普通话跟钢琴是同时进行的”:“三岁时练琴练得比较少,四五岁就加量了,两三个小时,七岁就7个小时,八岁就8个小时。
”对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那时正是最调皮的年龄,但郎朗从没让家长在自己练琴上费过心:“我很喜欢练琴,当时玩变形金刚,玩一会儿弹一会儿。
开始练曲子以后就觉得很享受了。
但我爸妈也都一直陪我练,因为他们希望我进步快一点。
”很多网友最关心的问题是郎朗现在每天还练琴吗?郎朗的答案是毫无疑问的:“练,不练就完了。
练琴的**惯一直有坚持。
”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每天排得满满的工作行程中,郎朗都会抽时间练钢琴,“每次去各地演出,我都会有一台钢琴在宾馆里,每天工作到很晚,只能晚上练琴,那时候练琴最好,只要练两个小时,整个感觉全有了。
”朗朗励志故事篇二郎朗在采访中透露,其实自己当年在北京求学时,也有过一段很辛酸的经历。
“当时我开始厌恶弹钢琴。
”究其原因郎朗不愿提及,可他与记者分享了一个自己与卖西瓜的大叔之间发生的一段成长励志的故事:“我那时很小,才9岁,怀揣梦想来到北京,结果被否定,梦想熄灭,变得很消极。
一天我到一个西瓜摊前,没完没了弹西瓜玩,叔叔夸我手指挺灵活。
我说我曾经是弹钢琴的。
叔叔笑说,曾经弹钢琴,这么点小孩还曾经,现在不弹了?我说被打击了,不学了。
他让我用指头敲敲哪个瓜好。
我觉得弹钢琴这点好,还能辨别西瓜的水分,我耳朵也还不错,听一听,然后我说这个好,打开一看还真好。
于是,叔叔鼓励我说你有这本事不能浪费,还应该继续弹琴啊。
”现在郎朗早已成名,而他与西瓜大叔也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郎朗希望通过这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任何时间我们应该给予别人更多的鼓励。
我们需要关心,需要爱。
”朗朗励志故事篇三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郎朗主演了一部叫《梦幻飞琴》的电影。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张海迪是中国著名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奇迹”。
在他15岁时就被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成为该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学生之一。
他的音乐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他的人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故事就是一个激励人心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显示出了对音乐的天赋。
他非常喜欢钢琴,并在学校音乐活动中担任钢琴伴奏的角色。
当他10岁时,他的父母意识到他的天赋,开始为他请了一位钢琴老师。
然而,张海迪的父母对于音乐教育并不富裕,他们经常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张海迪从未放弃他的梦想。
他每天坚持练习钢琴,甚至在放学后到邻居家借用钢琴来练习。
他的努力和毅力使他在学校音乐比赛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引起了音乐界的注意。
当时,中国的音乐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张海迪的父母决定将他送到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
当时,张海迪只有15岁,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决定。
然而,张海迪决定追随他的梦想,接受这个机会。
在柯蒂斯音乐学院的生活并不容易。
张海迪必须面对许多困难,如文化冲击和语言障碍。
他还需要掌握各种曲目和技术,以满足学院的要求。
然而,张海迪没有受到这些困难的影响,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自己。
他坚持每天练习六小时以上,甚至在周末和假期也不例外。
张海迪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
他在学院的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很快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他还获得了多项国际比赛的奖项,成为备受瞩目的钢琴家。
他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
然而,张海迪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成功的钢琴家。
他决定回国,用他的音乐才华和经验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他成立了张海迪艺术教育基金会,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音乐教育宣传和培训活动。
他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获得音乐教育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潜力。
如今,张海迪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教育家。
他的基金会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许多学生已经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励志小故事正能量故事

励志小故事正能量故事励志小故事:正能量故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问题,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助和迷茫。
然而,正能量的故事往往可以给我们带来力量和启示,让我们重新找回前进的勇气。
下面是一些励志小故事,希望能给你带来正能量和启示。
故事一:永不放弃的坚持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叫小明,他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
然而,小明在学琴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经常感到沮丧和苦恼,有时甚至想要放弃。
然而,小明却始终坚持不懈地练习,每天都花数小时来提高自己的琴技。
他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参加了一场国际钢琴比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去追求,最终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二:善良的回报有一天,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看到一只小麻雀冻得无法飞翔,于是他将小麻雀放进了自己的口袋,用自己的体温给它取暖。
过了一会儿,小麻雀渐渐恢复了体力,发出了清脆的鸣叫声。
它挥动翅膀,飞出了人的口袋,展翅高飞而去。
几年后,这个人遇到了一次车祸,失去了意识。
就在他岌岌可危的时候,一只小麻雀飞到他的身边,叽叽喳喳地叫着。
这声叫声引来了过路的人,及时救了他一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帮助他人的行为,最终会得到回报。
不管是大是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善举来改变他人的命运。
故事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有一位叫小明的农民,他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
然而,小明却对自己的命运没有丝毫的抱怨,相反,他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小明发现村里的环境很脏乱差,于是他倡导大家每天清理一下周围的垃圾,保持村子的整洁。
起初,很多人对他的建议不以为然,觉得这样做没有意义。
然而,小明并没有放弃,他自己先行动起来,每天早上都会走街串巷地清理垃圾。
渐渐地,其他的村民也加入了他的行列,最终形成了一个整洁美丽的小山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
莫扎特励志小故事

莫扎特励志小故事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那么关于他的励志小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莫扎特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莫扎特励志小故事篇1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
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
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
-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
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
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莫扎特励志小故事篇2有一次,七岁的莫扎特随父亲到奥地利维也纳旅行演出。
皇后玛利亚一德丽萨非常怜爱他。
他在皇后面前演奏了几首钢琴曲,得到皇后的赞赏。
莫扎特听了皇后的赞赏后,竟然得愈地爬上皇后的膝盖,吻她的头,并指着旁边的公主说:"我喜欢她,我要娶她做新娘。
"这位公主就是后来的法兰西皇后。
莫扎特结婚之后,夫妇二人都不知助俭节约,日子过得非常窘迫。
但夫妇间的感情很投合,无论何时都互相慰藉。
阴湿的冬天,莫扎特的房间里异常寒冷,有时他冻得无法正常练习弹奏曲子。
有一次,一个朋友去拜访他们,一踏进门便看见莫扎特夫妇正在跳舞。
这位朋友说:"这么冷的天气你们还有兴致跳华尔兹啊!"可当他看见莫扎特夫妇身上单薄的衣裳和冻得发紫的嘴唇,一切都明白了。
原来,他们夫妇快冻僵了,只好发疯地在屋里跳舞来抵御寒冷。
这位朋友赶快跑了出去,为他们买来了木炭。
莫扎特励志小故事集锦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你不知道的钢琴家励志的故事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际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基本功不离手的钢琴之王
李斯特曾拜车尔尼为师,从那时开始他每次来回都要步行两个多钟头去上课,他每天练习4-5小时,虽然他当时的钢琴技巧已经十分娴熟,但为了取得更的的成就他仍然从基本功练起,三度、六度、八度、指法练习、震音、华彩段是他每天必须的练习,他的技巧和表现力当时无人可比,他被后人称为“钢琴之王”。
“屋顶漏雨了”
贝多芬童年时,严厉的父亲在要求他每天练习钢琴和小提琴8个小时以上。
即使在寒冬也不例外。
贝多芬成名之后他仍像小学生一样在顽强的学习,并努力地提高他的钢琴演奏技巧。
后世流传着他苦学的佳话:贝多芬身旁放一盆凉水,他不时地把手放在水盆中浸泡,然后甩干双手,又继续练琴,原来他的演奏如狂风暴雨,他的十指不停地运动,就发热了,为了不停地练琴,一盆凉水快蘸光了,地板上也洒满了水,水慢慢地流到楼下,听得入神的妇们人当她们衣裙被打湿时,才发觉漏下来的水,她们大惊小怪的叫喊:“屋顶漏雨了!
草房里传出的琴声
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抗战进入最艰苦时期,当时重庆国立音乐院条件的十分简陋,学校的琴房设在山顶一座草房里,下雨就漏水,没有电,仅靠桐油灯照明。
但每天早晨起床铃一响,琴房就传出演奏肖邦圆舞曲和即兴幻想曲的悠扬琴声,同学们知道这便是江定仙老师在练琴。
汗水换来的荣誉
傅聪七岁半接触音乐,十岁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为师开始正式学钢琴。
为了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傅聪刻苦用功,每天练琴7、8个小时,在酷暑天气,衣裤尽湿,也不休息。
1953年傅聪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参加在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终于获三等奖。
练琴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俄罗斯钢琴家阿什肯纳齐说:“我每天大概会有3到4个小时左右练琴。
练习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一天就算只是练习3到4个小时,也会很疲惫,因为练琴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每个人都不同,所以需要的练习时间也会不同。
”
我弹琴的手从来没有停下过
殷承宗说:“虽然我现在的头衔是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教授,但我弹琴的手却从来没有停下过。
我每天至少要练习5、6个小时,遇到演出,要增加到8个小时以上”。
夏练三伏冬练九寒的钢琴家
1961年是鲍蕙荞钢琴生涯十分重要的一年,她准备参加第二届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的国内选拔。
从选拔到正式参赛只有半年多时间,要准备一共三轮的比赛曲目,对鲍蕙荞来说实在是够紧迫的。
当时新年刚过,正是一年最寒冷的季节。
她的琴房是间平房,每天要自己生火,练琴时常常忘了添煤,炉火灭了又得重来。
夏季来临,房子小又不透风,每天都是汗如雨下,浑身又长满了痱子,鲍蕙荞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为国争光。
她最终获得第二届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第五名。
琴声代替表,邻居上班不迟到
郎朗说:“小时候我很喜欢看足球赛,但是练琴是我每天的主要任务,每次球赛看到一半,我就得去练琴”。
郎朗经常光着精湿的脊梁练习,他每天早晨六点钟开始练琴,而且非常准时一分一秒都不差,以致有些邻居每天上班不用看表,听郎朗的琴声一响他们就起来了。
后来他去日本仙台参加柴可夫斯基年轻音乐家国际比赛,比赛期间,他抓紧点滴时间刻苦练琴,中午休息时也不离开琴房,有时实在累了,就往地板上一躺,稍微小睡一会儿,最终他以优秀的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