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构造防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构造防水

8.1 变形缝

8.1.1 一般规定

本施工工艺标准的适用范围为;适用于地上、地下、土木工程变形缝的建筑施工。

(1)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的要求。

(2)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不设或少设,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类别及工程地质情况采用诱导缝、加强带、后浇带等替代措施。

(3)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

(4)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当沉降差值大于30㎜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5)用于沉降的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用于伸缩的变形缝的宽度宜小于此值。

(6)对环境要求高于50℃处的变形缝,可采用2㎜厚的紫铜片或3㎜厚不锈钢等金属止水带,其中间呈圆弧形。

(7)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接,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8)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

(9)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时,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应修补;顶、底板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边墙止水带内外侧混凝土应均匀,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

(10)变形缝处增设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8.1.2 施工准备

1.技术交底

(1)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2)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3)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本施工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4)确定施工技术方案,针对防水变形缝的不同部位、不同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条件,编制满足设计要求、相关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方案。

(5)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技术要求,以及确保功能的技术措施与施工方法。

(6)应熟悉设计图纸、相关规范、标准及本工艺标准,对变形缝的做法、位置及构造措施进行了解,以确定防水变形缝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2.材料要求

(1)品种规格:

1)橡胶质中孔十中埋止水带与外贴式止水带的宽度宜大于2㎜×300㎜+B(B为变形缝宽度),其厚度应根据所施工变形缝出的位置深度及水压,参

照相关规范及产品说明书进行选用。当有卫生要求时,选择止水带材料应根据使用要求采用无毒性止水带。

2)金属止水带应用于变形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中,并应有防止接缝渗水及变形破坏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与施工作业措施。

3)所使用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2)质量要求;

1)砂子应采用河砂或山砂,不得用海砂,且检验结果应符合JGJ52-2001标准。

2)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海绵的影响使用的缺陷,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面积不大于16m㎡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止水带的尺寸公差应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附录A中表A.0.4-1的要求,其物理性质应符合附录A中表A.0.4-2的要求;止水带现场抽样数量以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样。

3)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厚度、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施工机具、设备、施工现场要求

(1)自拌混凝土: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塔落度筒、天平、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2)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塔落度筒、插入与平板振动器、手推车等。

(3)其他机具:夹钳、活动扳手、电焊机、剪刀等。

(4)变形缝施工前应对结构材料、防水材料及现场状况等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防水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

记录。

(5)确定施工方案,针对防水变形缝的不同部位、不同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条件,编制满足设计要求、相关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方案。

(6)应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技术要求,以及确保功能的技术措施与施工方法。

(7)应熟悉设计图纸、相关规范、标准及本工艺标准,对变形缝的做法、位置及构造措施进行了解,以确定防水变形缝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4.作业条件

(1)底板变形缝:

1)底板的垫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底板钢筋已施工完毕。

2)止水带已固定牢固且位置正确,材质、形状、尺寸符合要求,止水带处侧模已封闭牢固,且密封性能良好,能保证先浇混凝土施工时不漏浆。

(2)侧壁变形缝:

1)侧壁已施工完毕。

2)止水带已固定牢固且位置正确,材质、形状、尺寸符合要求,止水带处的边模与侧模已封闭牢固,且密封性、稳定性、整体刚度良好,能保证先浇混凝土的成型尺寸与成型质量。

8.1.3 施工工艺

1.操作工艺

(1)第板变形缝:

(2)侧壁变形缝:

2.施工注意事项

(1)橡胶质止水带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应事先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及型式参照GB50108—2001中5.1.6附图固定牢固。

(2)变形缝处止水带侧的模板必须固定牢固,确保密封,严禁在止水带两侧渗浆。

(3)止水带的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

(4)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必须成型准确,内实外光。

(5)橡胶质止水带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必须准确,混凝土施工时不得变形与移位。

8.1.4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变形缝所用止水带和填缝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相关规范或行业标准,并经现场检验不得存在厚度不均、砂眼的严重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