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校本革命论文--白板
“红色文化”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课程篇“红色文化”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宋月洁(会宁县白草塬镇中心小学,甘肃白银)“红色文化”融入校本课程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表达,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培养小学生德育观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成果有重要作用,是践行教学成果的有效路径之一。
一、主要价值1.革命精神的传承价值革命精神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具有关键性价值,“红色人物”“红色事迹”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精神需要我们来传承,在以课堂形式展现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定会对促进小学生体会革命精神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及高尚品格的形成发挥重要价值。
革命精神的坚忍顽强、越挫越勇、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定会帮助小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革命精神的传承价值显而易见。
2.课程体系的构建价值“红色文化”体现在小学课程中的很多学科,在体现方式和教育方法上“各持千秋”。
例如:语文学科主要以讲述英雄人物事迹、描述革命遗迹等说教形式呈现;美术学科以认识“红色工具”、勾勒“红色细节”等绘制方式表达;品德学科以挖掘革命精神内涵、参与“红色教育”活动等融入形式体现。
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将“红色文化”不同学科的教育价值进行重组和筛选,构建成课程体系,打通各学科的“红色主题”,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相互理解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更易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价值不容忽视[1]。
3.推动特色建设的品牌价值办学理念是推动校园文化持续发展的根基,是校风校纪、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传统沉淀等多方面的特色体现。
将“红色文化”作为课程特色文化载体,深挖其内在精华,植入校本课程开发中。
如:在“红色文化”的物质需求方面,可以在校园中建设红色文化教育长廊,定期更换内容,并作为在校园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中的题目内容进行深化;在“红色文化”的精神方面,可以融合校园文化的校风班规,开发校本课程的德育建设,发挥革命精神的传统魅力,推动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打造“红色文化名校”的品牌价值。
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黄洋将军希望学校课题组旺苍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是红军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首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了整整两年。
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召开了重要的木门军事会议,组建了红军妇女独立师、水兵连、少共国际先锋师。
红四方面军兵器修造厂、子弹厂、制药厂、造币厂、被服厂、红四方面军的医院、团校和红三十一军政治部都曾进驻黄洋。
黄洋有大批儿女参加了红军,许许多多黄洋人流血流汗甚至牺牲生命支持革命。
“中国红军城”由此而来。
“黄洋将军希望学校”位于红军城东9公里,始建于20世纪初,已百年风华。
2008年汶川大地震,校舍损毁严重,学校无法正常上课。
值此困难时期,曾就读于我校的黄洋籍将军赵金光组织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235位将军题词赠画,由紫气中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紫良先生捐资援建了学校。
为铭记将军们的恩情,中共旺苍县委、旺苍县人民政府建造将军亭一座,成都军区政委刘书田上将题写“将军亭”牌匾,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黄洋将军希望学校”校名,使我校成为全国第六所、四川省第一所将军希望学校。
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将军们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立志报国,勤学向上的情操,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1、校园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缩影,其本质是育人校园文化是彰显学校个性和办学特色最鲜明的名片,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构成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展示学生才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适应了学生精神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
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传承红色基因背景下的革命文化题材阅读实现“双项”价值的路径探讨

传承红色基因背景下的革命文化题材阅读实现“双项”价值的路径探讨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的磨难实践才培养出的优秀民族特质,是民族自信和底气的重要来源。
想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就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增加革命文化题材文章的阅读学习,把传承红色基因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到实处,各学校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发扬革命精神。
本文就革命文化题材阅读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革命文化题材;阅读价值;实现路径正文:传承红色基因既是现实进步的迫切需要,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党的生命以及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
小学正是进行红色教育的黄金时期,要坚持将红色文化引进课堂,通过增加学生革命文化题材阅读的课程机会,针对性设置课程,积极开展相关教育学习活动,把红色基因有效渗入学生的精神血液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先辈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艰辛和伟大,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以此增加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了解,要让学生学习到优秀的红色精神,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学生树立为国争光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远大志向,为党和人民培养一批批值得信赖的优秀建设者。
一、革命文化题材阅读的“双项”价值红色基因融“爱国主义、意志力量、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等民族优秀品质为一体,传承红色基因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环节。
现在的学生很少主动了解革命文化,对于一些重要历史问题一问三不知,甚至提起革命先辈为祖国献身的故事都无动于衷,因此推广红色教育刻不容缓,而阅读革命文化题材作品就是现代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革命文化题材作品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革命文化历史发展进程,认识到革命先辈们曾经的牺牲与努力,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还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激励学生的纯正之心,让学生自发向革命先辈学习,树立长大后投身祖国建设发展的崇高理想。
二、实现革命文化题材阅读价值的路径2.1设计多元化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革命文化题材阅读起来本就枯燥乏味,文中所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现在的生活相距甚远,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更不愿意学习革命文化相关内容,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四川省第十四届电教科研成果评审结果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四川省第十四届电教科研成果
评审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4.04.08
•【字号】川教函[2014]185号
•【施行日期】2014.04.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四川省第十四届电教科研成果评审结
果的通知
(川教函〔2014〕185号)
各市(州)教育局、省内各高等院校: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川省第十四届电教科研成果评审活动的通知》(川教函〔2013〕205号)要求,我厅组织专家对各市(州)教育局和省内各高等院校推荐的152个电教科研成果进行了严格评审,评出获奖成果93个,其中一等奖 14个,二等奖 22个,三等奖57个(获奖名单详见附件),现公布如下,予以表彰。
请各市(州)和各高等院校结合本次评审结果,认真总结,积极做好优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工作。
附件:四川省第十四届电教科研成果评审活动获奖名单
四川省教育厅
2014年4月8日
附件
注:同一等级排名不分先后。
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和红色文化主题相关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红色文化基因。
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围绕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来革新自己的教学计划,并且能够融入培养学生红色精神的课堂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课堂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红色精神践行角度来完善自己的综合学科素养。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小学语文;开发利用;策略探讨引言: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内容比其他学科更加丰富,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具备更好地培育小学生红色基因的课堂平台。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提升践行红色精神的意识。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来逐步提升红色精神孕育的机会,进而打造全面输出红色文化的良好教学平台。
一、发掘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增加红色精神培养理念的比重由于小学生自身在参与红色文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是没有红色精神培养的概念的,因此,为了能够帮助小学生在今后的以红色文化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收获语文学科知识并养成优良的红色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出于帮助学生提升习得体验的教学目的,有意识地提升红色文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结构比重。
例如,在教授语文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内容时,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中讲述基本的教材内容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外,也需要根据这篇教材中的主题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蕴藏在狼牙山五壮士背后的红色文化精神,并且能够通过网上云浏览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的方式来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
通过这样的教学才能够把语文教材内容中的红色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和拓展,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红色精神培育角度的实践。
红色精神培育教学目的的实现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在红色文化的教学设计中优化相关的教学理念。
“江姐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设计与实现

233教法研究2020年第11期讲好党的故事和革命故事,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切实利用好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传统,是思政课中学科特色的表现。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2020年,江姐诞辰100周年之际,讲好江姐故事,深入挖掘和进一步弘扬江姐精神,把其运用于初中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江姐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1.1 内涵江姐原名为江竹筠,曾用名江竹君、江志炜,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1949年11月,在重庆渣滓洞监狱被秘密杀害,年仅29岁,在解放战争中为了革命事业壮烈牺牲。
江姐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诠释了为中华民族独立而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她的英勇事迹凝结成了具有时代特质的江姐精神,即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使命精神;永远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而奋斗,江姐精神会在新时代继续散发其不朽价值激励我们不断向前发展。
1.2 时代价值(1)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19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指出:“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大力宣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
”江姐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其精神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在新时代全党全社会学习江姐精神,有助于吾辈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缅怀革命先烈。
有助于厚植家国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有利于培育使命担当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没有忘记投身于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毫不退缩、勇于担当,中国共产党人是具有使命担当精神的人。
2010年教师教育论文评选结果

第 4 页,共 8 页
苍南县2010年教师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序 号 论文题目
从实例出发,小议多媒体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新教师培训,立足校本出实效 搭建课例研究平台,促进老师专业成长 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问题探讨
作者姓名
任双双 陈其晃 施世多 薛振杰
单
位
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070 071 072 073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7 028 029 030 031 032 033 034 035 036 037 038 039 040 041 042 043
赤溪中学 赤溪中学 南宋中学 龙沙学校 马站镇中 霞关中学 马站小学 岱岭学校 温州新星学校 温州新星学校 温州新星学校 温州新星学校 温州新星学校 县第三实验小学 县第三实验小学 县机关幼儿园 龙港四中 龙港五中 龙港十中 龙港二小 龙港二小 龙港六小 龙港九小 龙港湖前小学 龙港海城小学 龙港海城小学 藻溪中学
作者姓名
李中科 董文金 陈修喜 黄延延 曾为军 郭廷和 谢千红 郑德苗 孙绍信 杨哲 万晓春 叶美娟 戴瑞懿 陈李琴 邓招徒 卢宝珍 吴志远 叶海华 缪昌貌 肖海鸟 彭海雁 黄春碧 杨德新 陈少华 张希宝 林京京 吴强
单
位
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作者姓名
林海燕 陈慧莲 诸葛小玲 雷祖听 周景超 陈少影 章春丽 黄道飞 陈佳眉 黄晨忻 诸茂团 林秋华 杨苏华 徐笑琴 余小云 陈承利 朱瑶瑶 白鸯鸯 吴玲君 李圣浪 韩宏得 杨家党 高塘督 黄周丽 王田票 季宝璋 杨李敏 潘迎冬
让红色革命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

让红色革命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作者:蔡碧园来源:《成功密码》2021年第06期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承载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
红色教育是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对小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育是对小学生开展红色教育的主要途径,了解红色文化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历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爱国情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红色教育。
一、利用教学媒介渗透红色文化教师在语文课堂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应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完善校本课程,深度融合红色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红色文化熏陶。
良好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动力,歌曲、图片和视频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应用这些方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能达到理想效果。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黄继光》这篇课文,讲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事,教师可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开展课堂导入环节,比如播放老影片《上甘岭》片段,看完短视频教师询问学生:“看完视频,大家都有什么感想呢?”如今学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观看战争的影视片段会有所感触,通过当下幸福生活与影片情节的对比了解战争时期中国的面貌,深刻体会到战争带来的危害,激发小学生爱国情怀,知道如今的幸福都是先辈以血肉之躯换来的,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之后,教师提供红色文化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人民的英勇无畏,在课后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或者让老一辈人讲述以前的故事。
广泛了解红色文化有助于小学生在心底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
通过视频的导入和材料引入,丰富红色文化课程内容,让学生能生动直观了解课文的背景故事,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融入红色文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传授知识与文化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渗透红色文化,通过课程改革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是教育创新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促进良好的道德修养养成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白板带来教学新革命
武安市兰村学校李敏
在信息技术的日益变革的今天,在有的学校连多媒体都还没有配齐、用得还不是很顺手的时候,交互式电子白板又已经静静地来到我们身边。
它究竟会给我们的日常教学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一、什么是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电子教学系统,它是由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集成。
它的核心组件由电子感应白板、感应笔、计算机和投影仪组成。
白板操作系统是存在于计算机中的一个软件平台,它不仅支撑人与白板、计算机、投影仪之间的信息交换,而且它还自带一个强大的学科素材库和资源制作工具库,并且是一个兼容操作各种软件的智能操作平台,教师可以在白板上随意调用各种素材或应用软件教学。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
1.多维互动平台,放大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的是多情境、多维度、多形式的数字化互动平台。
师生通过电子白板操控计算机、音箱、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人机互动;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强大的软件功能,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彩的课件,结合灵活的操作和演示功能,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动态教学,并通过请学生上台操作白板、回答提问,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实现师生高效互动。
2.智能硬件,操作简单易用。
独有的灵巧智能硬件技术,通过物理按键实现对鼠标、笔、板擦、视频、鼠标右键、浮动工具栏、放大镜、聚光灯、拉幕、屏幕捕获等软件功能的硬件操作,方便教师轻松上手,使课堂教学操作更加简单
快捷,避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演示中频繁调用软件功能、操作复杂、不易上手等问题。
3.软件功能,演绎生动教学。
白板操作系统不仅支持所有多媒体课件制作、生成和演示,还可以在课堂上随老师的操作即时生成新课件,并可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使数字化资源的呈现更灵活,互动教学更生动精彩。
它可以安装在任意电脑,支持所有操作系统,并可脱离电子白板单独使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预制课件,实现从备课到授课等教学环节的无缝衔接。
针对白板,我们进行了分层分步的研究探讨。
首先,引进白板后,我们先请技术人员集中培训,研究技术难点,初步了解其基本的技术要点;第二步,初步尝试后交流学习,对相关技术逐个进行演示,不是很清楚的实施后再学习再尝试,并
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第三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开放研究活动,并进行课
后评价。
在小班数学活动《按物体大小排序》中,小小的一个拖拉功能就使活动的环节更加的紧凑,师生互动也更加的到位。
幼儿说到,老师马上便可任意的拖拉,还可进行必要的演示,比在黑白上使用磁铁方便多了;在大班语言活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教师用拉幕功能揭示课题,显的是那么的自然。
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尝试活动,让我们更加看到了电子白板的优势所在:
一、整合的优势
电子白板的出现首先在技术上整合了传统媒体和设备,使教师从此不再束
缚于现代教学设备的制约,不再像以前那么分心去关注设备,教师又重新回归到课堂,亲近学生。
其次它的出现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成为现实。
电子白板为教学提供了一个便于整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及媒体资源的环境,支持课堂教学不
同的使用方式,更加有效合理的支持各种教学活动的实施。
二、交互的优势
曾经有一位学者提出“让活动焕发生命的活力”。
电子白板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难题,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
机整合在一起,让教师能轻松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具体体现为:
1.人机交互:在白板系统的支持下,教师无需到主控台前,可以即时用鼠标
笔直接打开各种计算机文件;可把多媒体元素嵌入挂图中,或制成链接,随时调用;可以通过页面跳转按钮快捷地跳到你需要的任意一页;白板的“拉屏”和“聚光灯”等功能使得逐步显示教学内容变得轻而易举。
2.课堂人际交互:包括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把白板作为一个交互的中介和平台,完成大多数常见的教学任务。
通过师生交互实现教学内容传递和接受,教师根据交互反馈进行动态调整;通过生生交互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对话协作,展示、分享自己学习的成果等。
3.资源交互:它把所有的资源进行整理并进行交叉利用。
资源包括计算机本机的各种媒体资源、电子白板资源库资源、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来自Internet 的资源等。
来自英国教育通讯技术联络处的研究报告也强调指出,交互白板的优点之一是“提供了和不同种类资源交互的可能,便于教学内容展示和学生参与”。
电子白板来了,它自身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在实践研究中,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门新技术,更多的是引发我们对学科、对课程、对技术应用的深层次思考。
如何来更好的应用和整合它们,我们应该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反思,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白板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