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指南
渔业资源养护项目实施方案

渔业资源养护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我们制定了渔业资源养护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2. 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3. 促进渔民的生计改善,增加渔业经济效益;4.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三、项目内容1. 制定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2.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掌握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3. 开展渔业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4. 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渔民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5.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分工;2. 制定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和管理制度;3.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建立渔业资源数据库;4. 开展渔业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实施禁渔期和保护期措施;5. 组织开展渔民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渔民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6.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7.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五、项目效果评估1. 通过对渔业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掌握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2. 通过对渔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渔民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3. 通过对渔业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4. 通过对渔业资源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六、项目总结渔业资源养护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促进渔民的生计改善,增加渔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渔业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渔业资源。
农业部关于印发2009年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2009年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10.13•【文号】农财发[2009]163号•【施行日期】2009.10.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2009年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农财发〔2009〕163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厅、局):2009年,我部拟在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中,安排部分资金,开展养殖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和水产原良种亲本更新补助项目试点。
通过对部分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池塘生产设施条件的改造和修复示范,增加池塘有效水体容量,改善养殖区生态环境,降低病害发生,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全面开展养殖生态环境修复示范积累经验,促进水产健康养殖业发展,加快现代渔业建设;通过开展原良种亲本更新补贴试点,调动用种单位亲本更新的积极性,引导供种单位加强原良种亲本选育,保证水产苗种质量特别是用于增殖放流的苗种质量,提高水产品抗病害能力和品质安全。
一、养殖生态环境修复示范项目(一)项目内容。
包括池塘养殖生态修复和工厂化养殖生态修复两部分。
其中:池塘养殖生态修复主要增配环境保护设备设施,开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造以及配套机械设备;工厂化养殖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增配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二)实施范围。
2009年选择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等6省(区、市)开展池塘养殖生态修复示范试点;选择天津市开展工厂化养殖生态修复示范试点。
(三)申报条件。
试点6省已获得2006年-2008年农业部命名的池塘养殖类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资质称号,且池塘养殖水面在200亩以上的养殖场;天津市的工厂化养殖场申报工厂化养殖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五)资金使用方向。
一是增配环境保护设备设施,包括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含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或生态净化池;二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和机械设备配套,包括排灌设施和进水处理系统、场区道路、电力增容和线路布置,增氧机、投饲机、水泵等机械设备配套。
2020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水产良种类)

2020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水产良种类)摘要:一、2020 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概述二、水产良种类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与指导1.项目申报的物种范围与优先支持方向2.项目申报的建设内容与要求3.项目申报的布局及申报条件4.中央投资规模与补助比例安排正文:一、2020 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概述2020 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是为了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该指南旨在加强对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测试评价和制(繁)种等种业关键环节的能力提升,从而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水产良种类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与指导(一)项目申报的物种范围与优先支持方向水产良种类项目申报主要支持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水产生物的育种、繁育及种质资源保护。
优先支持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二)项目申报的建设内容与要求1.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提升项目:包括种质资源库建设、种质资源圃建设等。
项目要求新建或改扩建种质资源库、圃,提高保存、评价能力,满足未来20 年种质资源保存和鉴定评价能力提升的需求。
2.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包括育种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等。
项目要求建立完善的育种技术体系,提升品种选育及改良速度,提高良种品质。
3.测试评价能力提升项目:包括品种试验、性能测试、品质评价等。
项目要求完善测试评价设施设备,提高测试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4.制(繁)种能力提升项目:包括良种繁育、制种技术研究等。
项目要求提高良种繁育能力,降低制种成本,保证良种质量。
(三)项目申报的布局及申报条件项目申报按照东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布局。
申报单位需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和基础设施条件,能够承担国家或省级种质资源保存任务,拥有500 亩以上自有土地用于种质资源圃建设。
(四)中央投资规模与补助比例安排中央投资规模按照东部地区70%、中部地区80%、西部地区90% 的补助比例安排。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方案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水产种质资源是指所有水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信息。
它们是人类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水产种质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衰退。
因此,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与任务1.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网络,确保种质资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2.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应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保护和修复水产种质资源的生境,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和适应力。
三、具体措施1.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库。
在各个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多个保护库,采集和保存水产种质资源样本,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
2.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组织专业人员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和整理工作,建立水产种质资源的全国数据库,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3.根据不同水生生物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指南。
建立和完善水产种质资源的评价体系,对水产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分类和评估。
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遗传改良和品质提升。
4.开展水产种质资源的繁育和培育工作。
优选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良好遗传特性的品种,进行繁育和培育,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并进行适应性试验和推广。
5.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生态保护。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生境保护工作,减少人为污染和水生生物的生境剥夺,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
6.引导和扶持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事水产种质资源的研发和利用工作。
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和技术团队。
7.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建立和加强合作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
四、预期效果1.水产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水产养殖中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水产养殖中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产养殖中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产种质资源的现状水产种质资源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用于繁育和培育的各种遗传基础材料,包括鱼类、虾蟹类、贝类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水产种质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减少和退化。
首先,水生环境污染导致了水产种质资源的流失和受损。
其次,不合理的养殖管理和过度捕捞也加剧了种质资源的破坏。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利用水产种质资源。
二、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1.建立种质资源库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库是保护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该资源库应包含各类水产物种的种质信息、遗传背景等相关资料,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存储,以确保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2.加强监测和调查及时了解水产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通过全面的监测和调查工作,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管理种质资源提供依据。
此外,还应关注水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其对种质资源的影响,采取措施避免环境因素对种质资源的破坏。
3.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推动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销售行为,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三、水产种质资源的利用1.科学遴选优良品种通过对水产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筛选,选育出更适应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遗传改良和基因编辑,提升种质资源的遗传优势,使其更适合养殖和市场需求。
2.推行良种推广通过推广良种,加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效益和质量。
建立良种示范区,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动优质种质资源的广泛应用。
3.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国际间的种质资源合作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经验,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
安徽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细则最新

安徽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细则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安徽省内所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水产养殖场等。
第三条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应遵循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和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安徽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应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分级责任、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五条安徽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应统一规划,制定保护区域、保护项目和保护措施。
第六条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域应划定并公示,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应得到保护。
第七条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项目应根据物种特点和分布情况确定,包括巡护监测、疾病防控、保育繁育等。
第三章保护措施第八条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和监测体系。
第九条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应加强巡护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保护区域内的违法行为和病害情况。
第十条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应开展保育繁育和放流工作,加强对种质资源的补充和培育。
第十一条水产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
第四章责任与监督第十二条安徽省水利渔业部门负责制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第十三条各级水利渔业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进行处理和追责。
第五章法规和政策支持第十五条安徽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应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资金保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安徽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政策,由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八条本细则未尽事宜,由安徽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部门解释。
2020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水产良种类)

2020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水产良种类)摘要:一、项目背景与意义二、申报要求与条件三、支持重点与补贴标准四、项目申报与审批流程五、项目管理与监督检查六、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正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水产良种类) 旨在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优化水产养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渔民收入。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种质资源退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亟待加强水产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
因此,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水产良种类) 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申报要求与条件申报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水产良种类) 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状况良好;2.具备从事水产良种选育、繁殖、推广的业务能力;3.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人才和技术力量;4.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项目实施经验。
三、支持重点与补贴标准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水产良种类) 的支持重点包括:1.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2.水产良种选育和推广;3.水产养殖产业结构优化;4.水产品质量安全。
补贴标准将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预算安排,按照东部地区70%、中部地区80%、西部地区90% 的补助比例安排中央投资。
四、项目申报与审批流程项目申报单位需按照指南要求,提交项目申报书及相关材料。
项目经省级有关部门审核后,报送国家农业农村部审批。
国家农业农村部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给予支持。
五、项目管理与监督检查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有关要求,组织项目实施。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取得实效。
六、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需向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国家农业农村部。
2020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水产良种类)

2020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水产良种类)摘要:1.项目背景与目标2.项目申报条件与要求3.项目布局及申报范围4.项目投资及补助比例5.项目实施与管理正文:一、项目背景与目标为了加强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提高水产良种的繁育能力和水平,2020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水产良种类)应运而生。
本项目的目标是支持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测试评价和制(繁)种等关键环节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以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申报条件与要求1.申报单位应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队伍,具备水产良种繁育、育苗、养殖等方面的能力。
2.申报项目应符合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作物种业方面的重点支持领域,如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测试评价和制(繁)种等。
3.申报项目应具备明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实施计划,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项目布局及申报范围1.项目布局:根据区域特点和水产良种需求,合理布局项目,优化资源配置。
2.申报范围:主要包括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育种创新实验室等。
四、项目投资及补助比例1.中央投资规模:根据项目申报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中央投资规模。
2.补助比例:东部地区70%,中部地区80%,西部地区90%。
五、项目实施与管理1.项目实施:项目单位应按照项目申报书的要求,组织实施项目,确保项目进度、质量和投资效益。
2.项目管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同时,项目单位应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总之,2020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水产良种类)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指南
一、项目支出目标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现有的水产种质资源,提高水产养殖业发展质量,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通过项目实施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水产原良种保存、选育体系,为提高良种覆盖率奠定基础;进一步开展保护区的生态修复等工作,拯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妥善安置保护区内渔民,保护与合理开发协调发展;加大管护、巡查、救护、驯养繁殖、增殖放流及科研力度,增强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发挥保护区的综合功能。
二、项目筛选原则
项目支持以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开展原种采集、整理、保存和良种选育工作,优先安排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量大的主导品种,或具发展潜力的主要养殖品种的保种选育工作。
优先安排已设立保护区管理机构,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保护成效显著的保护区,重点扶持保护对象突出、生态环境典型的保护区。
三、申报条件和经费支出范围
(一)水产种质保存和选育补助项目
1、申报单位的资格条件:国家级水产原种场、良种场和遗传育种中心。
2、经费支出范围:原良种场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以及原种采集、原良种保存选育、良种引进和推广工作。
(二)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
1、申报单位的资格条件:国家级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2、经费支出范围:保护区生态修复、濒危物种救护与放生,资源调查,相关保护设施的维修改造及宣传工作。
四、申报数量和资金补助标准
(一)水产种质保存和选育补助项目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组织申报,每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
我部将根据各地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的数量和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专家评审并确定具体的项目和资金。
(二)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
根据各地现有国家级水生野生动植物及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水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组织申报,每个保护区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40万元。
五、申报程序
各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以上要求编制项目申报书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各主管单位以计字或财字号文件报农业部(财务司1份、渔业局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