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海豚与声呐

搭建海豚探路与仿生物品工作原理上的关系
海豚利用超声波确定物 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潜水艇的声呐系统利用
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 识别等。
搭建海豚探运用海豚回声定位的本领尝试设计 一个物品,解决我们生活遇到的一 些问题。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海豚在水里发出超__声__波_ ,遇到物体后反射回来,被海豚的耳朵接受,海 豚就能确定物体的_大__小__、 形__状___ 、位__置___ ,这种方法叫做__回__声__定__位__ 。 2. B超诊断仪利用_回__声__定__位___原理,而雷达利用__电__磁__波___进行定位。
7.海豚与声呐
它是谁?
认识海豚的回声定位
资料一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水池里插上36 根金属棒,每排6根,然后把海豚放进去。只 见海豚在棒中间游来游去,而绝不会碰到金属 棒。即使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也照样畅游无阻。 如果偷偷地在水池里放进一条小鱼,它就会立 刻游过去进行捕捉。
认识海豚的回声定位
资料二
认识海豚的回声定位
思考
海豚的前额(鼻孔)、耳 是如何配合工作的,请画出 原理示意图。
认识海豚的回声定位
认识海豚的回声定位
模拟超声波活动
方形木块 滴管 杯子
实验步骤: 1.用水波模拟超声波。 2.将实验盘装水,保持水面平静。 3.将水滴到实验盘中,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 4.在水中分别放入物体( , ),再滴水,观 察水波遇到物体时的情况。 5.画出示意图,交流发现。
认识海豚的回声定位
模拟超声波活动
实验步骤: 1.用水波模拟超声波。 2.将实验盘装水,保持水面平静。 3.将水滴到实验盘中,观察水面的变化情况。 4.在水中分别放入物体( , ),再滴水,观 察水波遇到物体时的情况。 5.画出示意图,交流发现。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下册《升旗的方法》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滑轮工作特点:定滑轮不能省力,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可以服务于生活。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升旗的方法》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的课文。本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装置、动滑轮装 置,认识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的结构及作用;并在深入的对比观察 中,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不同特点。聚焦研究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与作 用。
《升旗的方法》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的第3课《升 旗的方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 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3.讨论:你能按定滑轮的思路来设计动滑轮方案呢?1分钟时间小组互 相说一说。明确方案后就请试一试,并完成设计单相应位置内容。7分钟 开始。 4.汇报:那个小组说说,实验后你又有什么发现?(省力、不省力) 5.学生汇报结论
6.谈话:结合你们本组运送的物质,你们认为应该选择哪一种滑轮呢? 说说你们的理由?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人无需上楼,但是不省力。 动滑轮:不改变力的方向,人需要上楼,但是省力。 7.谈话:我们借助滑轮成功社区解决问题,其实在生活冉冉升起的国旗, 提升中国速度的吊塔等都离不开滑轮的助力。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下册《蛋壳与薄壳结构》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活动5:日常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建筑物 教师引导:因为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比较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 以看到很多的拱形结构的建筑物。 出示课本18页上面的2幅图片,学生观察这2幅图片找一找这2幅图片中 的拱形结构。
预设: 图片1,桥梁桥洞是拱形的,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图片2,南京紫金山下灵谷寺景区内有一座无梁殿也是利用拱形结构建造 而成的。 除了书上列举的拱形结构的建筑物之外,你还见过哪些拱形建筑或建筑 上的拱结构?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要比较这个实验结果, 就要让铅笔从同一个高度落下。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活动结果,并且想一想为什么? 因为蛋壳内附着的一层富有弹性的薄膜所产生的预应力,能拉紧整个蛋壳, 增加了蛋壳的抗压能力。
问题三:4枚鸡蛋能支撑多重的物体? 教师引导:鸡蛋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出示课本18页上面的一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本次实验所需的材 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先请学生做出自己的预测,预测一下,4枚鸡蛋究竟可以承受 多少本书的压力,并且把自己的预测结果填写在书上。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6.蛋壳与拱形建筑
鸡蛋
拱形
(椭球形)
【拱形结构】 坚固、能承重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6《蛋壳与薄壳结构》说课课件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3:蛋壳结构与拱形结构 出示课本18页中间的两幅图片,请学生在蛋壳上画一条线,看一看这条线 是什么形状的? 预设: 这条线像拱桥。 这条线是拱形的,蛋壳曲面可以看成由无数的拱形拼接而成。
活动4:测试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 鸡蛋之所以能够承受那么大的压力,与鸡蛋本身的拱形结构是有关系的, 那么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究竟怎样呢?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进行比 较。 出示课本19页下方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 字,了解本次活动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全班分小组活动,每个同学体验用力握住鸡蛋,看能不能把鸡蛋握碎。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活动结果,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鸡蛋是椭球形的,用手握鸡蛋时,手部施加的压力能被蛋壳外凸的曲面 分散,所以鸡蛋不易握碎。
问题二:哪种情况下的蛋壳不容易被戳破? 出示课本第17页右下方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哪种情 况下的蛋壳不容易被戳破呢? 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图片提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并且仔细观察实验结果 。
全班分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这个实验,仔细观察4枚鸡蛋究竟可以 承受多少本书的压力。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结果,想一想我们得出的实际 结果和自己事先猜测的一样吗? 自己是估计多了还估计少了? 为什么?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通过自己的实验了解了4枚鸡蛋究竟能够承受 多大的压力,可能大部分同学都没有预料到4枚小小的鸡蛋竟然可 以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6《蛋壳与薄壳结构》 课件(11张ppt)+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教师利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拱形桥和平桥的承重能力的实验。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应当同时保证两类桥的质量、宽窄、高度、以及重物等,只改变两者的形 状,那么,我们用A4纸当作两种桥的桥面,并将实验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组织学生汇报结论,小结:重物放在平桥,平桥很快塌陷,而拱形能承受更多重物,说明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大 的力。拱形受压时会把这个力传给相邻的部分抵住拱足散发的力就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拱形所能承受的力量 更重。(板书:承重强)
第二环节:通过蛋壳结构认识拱形,并设计方案探究拱形的承重能力。此环节共包含两个活动,一是通过在鸡 蛋上画线的方式,认识拱形结构;二是通过测试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发现拱形结构也具有抗压能力强的特点。
第三环节:通过阅读资料,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了解到人类受蛋壳启发发明了薄壳结构,并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
二、学情分析
,全殿用砖石砌成大大小小的拱券结构,其中正殿东西向并列成三个拱券,中间的拱券跨度达11.5米,高14米 ,两侧的拱券稍小,跨度为5米,高7.4米。全国各地的无梁殿的结构和建筑原理都与此相似。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系列•
https:///help/help_extract.php6,《蛋壳与薄壳结构》教学设计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哪些方法来研究蛋壳?(预设:看一看、摸一摸、戳一戳、握一握,压一压等)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有很多好办法,那么我们今天就用大家刚刚说的方法,依次用看一看、握一握、戳一戳 、
压一压四种方法对鸡蛋壳的外形、承重能力进行研究,那么,我们在用四种方法研究时应该注意什么?(预设 :握一握应当放在手掌中间、压一压保证鸡蛋能够固定在桌面上、戳一戳保证鸡蛋壳在同一高度,戳一戳用鸡蛋壳 ,其他三种用生鸡蛋等),教师引导学生用四种方法依次对鸡蛋壳进行研究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撬重物的窍门》

动手做一杆小秤。
杆秤的构造。 杆秤是秤的一种, 由秤盘、秤杆、秤砣、提绳等组成,它利用杠杆平衡原
理来称物体的质量。 杆秤的原理。
杆秤提绳的位置就是杠杆的支点,秤盘的悬挂位置和挂秤砣的悬挂位置分 别是杠杆的阻力点和用力点。在秤盘里放上要称量的物体后,把秤砣放在秤杆 的另一端,移动到恰好能够使秤杆平衡的位置时,就可以根据秤杆上的读数
(3)分别在支点右侧5厘米、10厘米、20厘米处挂钩码,看需要多少个钩码才能使平衡
挂钩码才能使平衡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记录:(1)
平衡尺保持平衡的条件
钩码
支点左侧
支点右侧
位置/厘米
10
5
10
20
数量/个
2
4
2
1
(2)
平衡尺保持平衡的条件
钩码
支点左侧
第
四 单
13.撬重物的窍门
元
下面两种搬动重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用撬棍移动重物比用手直接移动重物省力。
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 的硬棒,人在硬棒一端用力时,能较轻松地撬动另一端的重物。
杠杆上包括三个重要的点:被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个点叫作支点;被沉重的大 石头压着的那个点叫作用力点;手握住杠杆对杠杆用力的那个点叫作阻力点。
生活中省力的杠杆。 (1)起子的重点在起子插入盖子底部的部位,支点在与
罐子边缘接触的地方,力点在手握的地方。 (2)树枝剪刀的重点在与树枝接触的地方,支点在剪刀中
间轴的位置,力点在手握的把柄的位置。 (3)理发剪刀的重点在与头发接触的地方,支点在剪刀
中间轴的位置,力点在手指圈过的位置。
这三种杠杆类的工具,因为它们的支点在 力点和重点之间,而且支点到力点的距离都大 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所以省力。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电子教材

观察思考交流阅读拓展动手记录给小朋友的信亲爱的小朋友: 你知道馒头、面包是怎样做成的吗?橘子、苹果为什么会发霉腐烂呢?到显微镜下去看看那不一样的世界吧!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设计都受到了生物的启示,比如,人们看到飞扬的蒲公英种子,就发明了降落伞。
你还知道哪些呢? 昼夜交替,四季轮回,周而复始,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它们对动植物又有哪些影响?到《地球的运动》去看看吧! 不起眼的螺丝、镊子、扳手、木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简单机械。
别看它们普通,里面可蕴含着不少科学原理呢!就是再复杂的机器,也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
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种粮食的地不够了怎么办?工程师们想到了向空中要地的办法——建立体农场。
你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立体小菜园?赶紧动手设计并制作一个吧!等收获的那一天,你一定会体会到莫大的快乐! 好了,出发吧!编者大朋友五年级 下册目录1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22.微小的生命体53.发霉与防霉84.微生物的“功”与“过” 102单元仿生5.生物的启示146.蛋壳与拱形建筑177.蝙蝠和雷达208.我们来仿生 223单元地球的运动9.昼夜交替26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29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3 112.四季循环 344单元简单机械13.撬重物的窍门3814.拧螺丝的学问4 115.升旗的方法4416.斜坡的启示 46STEM 学习 立体小菜园 49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 (57)科学阅读 科技发展历程5 62单元1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牛奶因什么而变酸?面包因什么而变软?橘子因什么而发霉?苹果因什么而腐烂?……眼睛睁得再大也难以发现,显微镜下才能显出它们的容颜。
像小棒、像圆球、像细线……形态各异,何止万千。
1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有什么相同之处? 观察手背皮肤。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12 四季循环 课件(共44张PPT)

判断上海和墨尔本的季节
上海 墨尔本
直射
2
夏
上海
直射
3
墨尔本
冬
冬
上海
直射
1
墨尔本
夏
4
判断上海的季节
夏至
上海
直射
3
2 上海 春分
2
直 射
直射
直 射
秋分
上海
44
上海
1
冬至
判断墨尔本的季节
2 春 上海
2 墨尔本 秋
直 射
夏
3
上海
直射
墨尔本 冬
冬
上海
直射
1
墨尔本
夏
直 射
秋
上海
4
4 墨尔本 春
下面两种运动形式,哪种类似于地球的公转?哪种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各不相同。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 因而形成了四季。
候 鸟 迁 徙
人们的着装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
地球绕着太阳逆时针转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 一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绕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
研究地球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
地球倾斜,即地轴倾斜。赤道上牙签的影子长,北半球牙签的影子短,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随着
地球仪绕灯泡转动,发现北半球牙签影子的长短发生了变化,太阳产生了直射和斜射的变化。赤道地区
影长变化不大。
研究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
1.将温度计分别插入两个信封里。 2.一个信封竖放,另一个信封平放,用强光照射两个信封。 3.观察相同时间内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上钩码的 个数
轮上钩码的 个数
我们的发现
2
1
在轮上用力,
4
2
带动轴转动,
可以
4
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 更大轮上钩码
个数
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3
1
6
2
轮越大,轴越小, 轮轴就越省力.
9
3
把上面两种轮轴提起相同重物所用的力 进行比较,从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中古古代机械
耧[lóu]车(播 种工具,汉代)
翻车(灌溉工 具,东汉)
中古古代机械
指南车 (东汉改进)
铜车马 (秦代)
中古古代机械
郑和下西洋的船
明清代纺织提花机
杠杆原理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 曲杆在外力作用下 能绕杆上一个固定 点转动的简单机械
杠杆由力点、支点 和力臂组成,力臂 分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定滑轮 钩码重量(N)
测力计的拉力 (N)
用力方向
得出结论: 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二: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1、在滑轮的挂钩上挂上钩码,用测力计测出一个单滑轮和两个钩码的重量。 2、线绳一端系在支架上,另一端穿过滑轮后连上测力计,(制作一个动滑轮)匀速向上拉测力计, 观察测力计读数。
卷成 筒的 A4纸
小提示: 蛋壳虽薄, 却能承受 很大的力量
实验步骤
• 将准备好鸡蛋,先用胶带将 边缘缠好,再进行修剪边缘, 待边缘修整齐后摆好,进行 实验。
圆柱形纸筒承受力最大
• 因为圆柱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 会均匀地分布,所以圆柱上的每一个点承 受力并不大,而整体却能承受比较大的力。 而正方形有四个角,不能把加在上面的重 量均匀地分散开,每一个点承受的力都比 较大,整体不能承受太大的力。六边形, 五边形,三角形同理。
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那些地方应用 了轮轴?他们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轮?哪一部 分相当于轴?
轮轴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那些方便?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5.国旗怎样升上去
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答: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国旗怎样升上去》实验记录表 实验一: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1、用测力计测出两个钩码的重量。 2、将一个单滑轮挂在支架上,线绳穿过滑轮,线绳一端勾上钩码,一端勾上测力计。(制作一个定滑轮) 3、用手匀速拉测力计,记录读数。
杠杆原理
•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 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
• (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 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
• (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 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
• (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 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
蛋壳和薄壳形屋顶
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 扩散和分布的。所以对于承受外来压力来 说,凸曲面形最好,它能把外来的力均匀 的分散开来,避免了压力集中。建筑师们 根据这种原理设计了许多如餐厅、商场等 公共建筑的屋顶,这种屋顶可以做得很大、 很薄,不但减轻屋面结构的重量,又能节 省大量建筑材料。
杠杆的核心概念
• 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这样 的装置叫做杠杆。(操作性定义)
• 三类杠杆的比较
第一类 支点位于力点 和重点之间
第二类 力点位于中间 第三类 重点位于中间
产生三种效果:省力 费距离、不省力不费 力、省时费力,都改 变运动方向
费力省距离
省力费距离
杠杆的应用
• 人体中有许多杠杆。 • 生活中有许多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
动滑轮 滑轮和钩码重量(N) 测力计的拉力(N) 用力方向
得出结论: 不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可以省一半力
定滑轮不省力,只能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理论上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但实际情况中由于摩擦力的存在,省力要小一些。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3.斜坡的启示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 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 做斜面。
斜面作用实验记录汇总表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什么叫机械
• 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 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 可以称作机械。机械可以分 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中古古代机械
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40-50万年前)
中古古代机械
中古古代机械
古代弩 [nǔ] (最早出现在 2800年前)
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相比的缺点: 链条的磨损变形速度更快,使用噪音更高, 传动功率和传动速度较低。
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 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第二单元 形 状与结构1.折
形状
想一想:如何用这张纸托起这块砖呢?
A4纸
砖
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4种基本 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球
柱
锥
台
下面这些物体都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这样 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链条式传送的自行车.
齿轮式传送的自行车.
主要结构:齿轮、链条。
链条的工作原理: 通过链条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来形成一定的轨迹, 从而使链条滚轮中心的运动轨迹与理论的轨迹重合。
齿轮的工作原理: 链轮由动轮和绕在链轮上的链条组成。 齿轮上制有特殊齿形的齿. 工作原理是依靠轮齿与链节的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
目的: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材料:A4纸若干张,透明胶,书本
步骤:1.预测实验结果 2.把A4纸分别折成不同形状的纸筒: 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筒形 或其他形状。 3.轻轻将书本放到纸筒上,一点点加 书的重量,直到纸筒支持不住。 4.将实验结果填于表中。
实验结果:
圆柱形撑起 的重量最大。
杠杆原理
• 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 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 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 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2.怎样抬高讲台
• 编者的三个意图: 设置生活情境,揭示概念; 研究杠杆省力;(撬杆) 认识撬杆式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 学生的情况:缺乏内在的兴趣;不理解省 力;尚不能从实物中抽象出杠杆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