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及防护方法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及防护方法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及防护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应用广泛。

然而,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的冻融循环会导致其损伤,降低其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及其防护一直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问题。

二、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冻融循环是指混凝土在温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经历了多次冻结和解冻的过程。

当混凝土中的水分在低温下冻结时,水分会膨胀,产生内部应力,导致混凝土的微裂纹和大裂缝的形成。

当温度升高时,冻结的水分会融化,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增大,混凝土失去原有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样,经历了多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混凝土的冻融损伤防护方法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指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根据工程要求,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骨料和掺合材料,以及确定合适的水胶比,来保证混凝土的品质和耐久性。

在寒冷地区,应选用冬季抗冻水泥,控制混凝土中水分含量,以减少混凝土的冻融损伤。

2.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通过保温、加湿、覆盖等方式,使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寒冷地区,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3.混凝土的保温混凝土的保温是指在混凝土表面或混凝土周围加上保温材料,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减轻混凝土的冻融损伤。

在寒冷地区,应加强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尤其是在冬季和春季,加强混凝土的保温,以减少混凝土的冻融损伤。

4.混凝土的密封混凝土的密封是指在混凝土表面涂上密封剂,以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的渗透和蒸发,保持混凝土的稳定性。

在寒冷地区,应加强混凝土的密封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5.混凝土的维修混凝土的维修是指在混凝土出现损伤时,通过修补、补强等方式,使其恢复原有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寒冷地区,应加强混凝土的维修工作,及时处理混凝土的损伤,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使用。

四、结论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及其防护一直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问题。

通过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养护、保温、密封和维修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提高混凝土的品质和耐久性。

混凝土抗冻融原理及措施

混凝土抗冻融原理及措施

混凝土抗冻融原理及措施混凝土抗冻融原理及措施一、混凝土抗冻融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石材类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砂、石头和水。

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原因,如气温变化、湿度、降雪等,混凝土会遭受冻融循环的影响,导致其表面出现裂缝、起砂、掉皮等现象。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

混凝土抗冻融的原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是影响其抗冻融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混凝土的强度、密度和渗透性等物理性能越好,其抗冻融性能就越强。

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来保证。

而渗透性则需要通过合理的养护和防水措施来保证。

2. 混凝土的化学性能混凝土的化学性能主要是指其水化产物的稳定性。

在混凝土中,水泥与水反应生成硅酸盐胶体和水化石膏,这些产物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微孔和毛细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在冻融循环的过程中,这些产物会受到冻融循环的影响而破坏,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起砂等现象。

因此,保证混凝土水化产物的稳定性是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关键。

3. 混凝土的结构性能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主要是指其孔隙结构和内部应力分布。

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包括毛细孔、粗孔和空隙,这些孔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

在冻融循环的过程中,这些孔隙会受到冻融循环的影响而扩大,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起砂等现象。

因此,控制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是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关键。

二、混凝土抗冻融措施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改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1)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并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

(2)改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振捣强度和振捣方式等施工工艺,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合理的养护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渗透性和强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

2. 改善混凝土的化学性能(1)采用高性能水泥:高性能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并保证其水化产物的稳定性。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与防治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与防治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与防治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然而,在北方地区或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冬季常常会出现冻融现象,这对混凝土材料会造成一定的冻融损伤。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影响因素、损伤形式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是指在冻融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所导致的材料性能下降或结构破坏现象。

具体表现为混凝土的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性能下降,甚至出现裂缝、剥落等严重破坏。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与水分所引起的。

混凝土中的孔隙分为两种,一种是气孔,一种是水孔。

当气温低于0℃时,混凝土中的水分会结冰,形成冰晶。

由于冰晶的体积比水大,因此当水分结冰时,会使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孔隙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同时,当冰晶体积增大时,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应力,这些应力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发生裂缝、剥落等破坏。

此外,混凝土中的水分还会引起氧化反应,这也是混凝土冻融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水分结冰时,冰晶内部的水分会被氧化成为气体,这些气体会在冰晶中逐渐增多,从而导致冰晶的体积不断增大。

当冰晶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应力,从而引起混凝土的破坏。

三、影响因素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的质量比值。

水灰比越大,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就越多,水分也就越容易渗透到混凝土中,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冻融损伤。

2.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其抗冻融性能也就越好。

因为强度高的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相对较小,水分渗透的机会也就相对较少。

3. 温度: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也就越弱。

4. 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的冻融损伤与冻融循环次数密切相关,循环次数越多,混凝土的损伤也就越严重。

5. 混凝土中的杂质:混凝土中的杂质会影响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

混凝土路面冻融损伤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

混凝土路面冻融损伤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

混凝土路面冻融损伤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混凝土路面是道路上最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磨性和承载能力。

然而,在寒冷的冬季,混凝土路面可能会受到冻融损伤,这会导致路面的裂缝、龟裂和剥落等问题,并且可能会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因此,对混凝土路面的冻融损伤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保护道路安全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混凝土路面冻融损伤机理混凝土路面的冻融损伤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冻结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当路面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其中的水分会逐渐凝结形成冰晶,这会导致路面内部的温度下降、体积膨胀和应力集中。

在冰晶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体积膨胀和收缩的不均匀会导致路面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路面的裂缝和龟裂。

2. 冰晶形成和扩展冰晶的形成和扩展是引起混凝土路面冻融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路面温度下降至冰点以下时,路面中的水分会逐渐凝结形成冰晶。

在冰晶形成和生长的过程中,冰晶的扩展会导致路面的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路面的裂缝和龟裂。

3. 融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当路面温度上升时,冰晶会逐渐融化形成水分。

在这个过程中,冰晶的融化会引起路面中的化学反应,进而导致路面的变形和剥落。

二、混凝土路面冻融损伤的防护措施为了防止混凝土路面的冻融损伤,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防止混凝土路面冻融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道路使用前,需要对路面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包括填补路面裂缝、修补路面局部损坏等。

此外,在道路使用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路面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路面损坏,避免路面损坏进一步扩大。

2. 采用适当的混凝土材料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材料也是防止混凝土路面冻融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抗冻性能和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以减少路面冻融损伤的风险。

3. 采用保温材料采用保温材料是防止混凝土路面冻融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冬季,可以在路面下方铺设保温材料,以减少路面内部温度的变化,从而减少冻融损伤的风险。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与防治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与防治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与防治一、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1.1 冻融循环过程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是由于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引起的。

冻融循环过程是指混凝土在温度从冰点以下到冰点以上的循环过程中的变化。

当混凝土中的水在低温下冻结时,冰晶的形成会使混凝土体积增大,从而产生内部应力。

当温度升高时,冰晶融化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从而产生内部应力。

这种内部应力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纹和破坏。

1.2 冻融损伤机理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机理主要有两种,即物理机理和化学机理。

物理机理是指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在冰冻和融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而引起的损伤。

当水在冰冻时,会产生冰晶,冰晶的形成会使混凝土的体积增大,从而引起内部应力。

当水融化时,冰晶融化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缩小,从而引起内部应力。

这种内部应力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纹和破坏。

化学机理是指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在冻融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而引起的损伤。

当水在冰冻时,冰晶中的水分会被浓缩,形成高浓度的盐水,这种盐水会对混凝土中的水泥石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破坏混凝土中的水泥石。

当水融化时,盐水会溶解在水中,从而进一步破坏混凝土中的水泥石。

二、混凝土冻融损伤的防治2.1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是预防混凝土冻融损伤的关键。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1)水泥的选择:应选择抗硫酸盐水泥或高强度水泥,以提高混凝土的耐冻融性。

(2)粉煤灰的选择:应选择具有活性的粉煤灰,以提高混凝土的耐冻融性。

(3)骨料的选择:应选择具有较好的耐冻融性的骨料,如玄武岩、花岗岩等。

(4)外加剂的选择:应选择具有耐冻融性能的外加剂,如减水剂、膨胀剂等。

2.2 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的密实性对其耐冻融性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1)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2)采用充填骨料的方法,可以填补混凝土中的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3)采用高压喷水养护,可以使混凝土表面变得光滑,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及防护原理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及防护原理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及防护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冬季的低温和冻融循环,混凝土会受到损伤,影响其结构和性能。

因此,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及防护原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混凝土的冻融损伤1. 冻融循环的作用原理冻融循环是指在低温条件下,水分进入混凝土孔隙中,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冻结,随后又随温度的升高融化。

这种循环作用会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和性能受损。

2. 冻融损伤的表现混凝土的冻融损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表面裂缝:当冻融循环作用到混凝土表面时,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和收缩不均,表面会出现裂缝。

(2) 内部裂缝:冻融循环也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这些裂缝通常是微小的,但它们会渗透混凝土的结构,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3) 表面剥落:由于冻融循环导致的水分进入混凝土孔隙中,然后膨胀和收缩,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剥落。

(4) 强度降低:冻融损伤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这是由于冻融循环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和孔隙,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和性能。

三、混凝土的防护原理1. 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性能。

特别是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结构必须考虑到冬季低温和冻融循环的影响。

设计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应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材料,以提高其耐久性和抗冻性。

(2) 结构设计:应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性能。

(3) 施工技术:应使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以确保混凝土的品质和性能。

2. 混凝土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处理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 表面覆盖:使用遮阳棚或其他遮蔽物覆盖混凝土表面,以防止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

(2) 表面涂层:使用防水涂层或其他保护涂层,以防止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

(3) 表面密封:使用密封剂或其他密封材料,以防止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

3. 混凝土维护和保养混凝土的维护和保养也是防止冻融损伤的重要方法。

混凝土防止冻融破坏的原理

混凝土防止冻融破坏的原理

混凝土防止冻融破坏的原理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其性能的优良程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然而,在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如寒冷地区,混凝土常常会遭受冻融破坏,导致建筑物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冻融破坏,成为了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原因入手,详细论述混凝土防止冻融破坏的原理。

一、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原因混凝土冻融破坏是指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会发生冻结现象,当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冻结成冰时,会引起混凝土的体积膨胀,进而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同时,当冰体融化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被释放,导致混凝土的体积收缩,从而进一步破坏混凝土的结构,严重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混凝土防止冻融破坏的原理混凝土防止冻融破坏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配合设计优化混凝土的配合设计是混凝土防止冻融破坏的基础。

在混凝土的配合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低水灰比的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含量,从而减少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和收缩。

同时,还应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并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气泡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2. 混凝土增强在混凝土增强方面,可以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增强材料,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

同时,还可以对混凝土进行预应力处理,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3. 冻融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和防止冻融破坏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从而优化混凝土的配合设计和材料选择。

4. 防水处理混凝土的防水处理是防止混凝土冻融破坏的重要手段之一。

防水处理可以采用防水剂、密封剂等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封性和抗渗性能,从而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含量,降低冻融破坏的风险。

5. 减缓冻融速度减缓混凝土冻融速度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冻融破坏。

在冬季采取保温措施,如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喷雾等,可以减缓混凝土的冻融速度,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破坏风险。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及防治方法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及防治方法

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及防治方法一、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原理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是由于混凝土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受到冻结作用,水分膨胀而引起的。

随着温度的降低,混凝土内水分开始结冰,水分体积膨胀约9%,这时若结冰的水分不能通过混凝土的孔隙排出,就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很大的内应力,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当温度上升时,冻结的水分开始融化,内部应力会变得更大,进一步加剧混凝土的破坏。

此外,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还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开裂和细观结构的改变。

二、混凝土冻融损伤的防治方法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防治混凝土冻融损伤的首要措施。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考虑到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并确保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含水率满足要求。

2. 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的密实性对抗冻性能有重要影响。

密实的混凝土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防止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形成冰晶。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尽量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在混凝土刚浇筑完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防止表面干裂。

同时,应在养护期间逐渐降低温度,使混凝土逐渐适应低温环境。

4. 添加抗冻剂添加抗冻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抗冻剂能够降低混凝土中冰晶的形成温度,减少水分膨胀,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但是,添加抗冻剂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冻剂。

5. 防止混凝土表面积水在冬季,混凝土表面积水会加速混凝土的冻融损伤。

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应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混凝土表面不积水。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是由于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受到冻结作用,水分膨胀而引起的。

防治混凝土冻融损伤的措施主要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的养护、添加抗冻剂和防止混凝土表面积水。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减少混凝土的冻融损伤,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后,关于混凝土抗冻性的全面研究, 将结合更微观与宏观的层次,不仅从材料 科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还会考虑与力学交 叉 。总 之 , 通 过 对 混 凝 土 抗 冻 机 理 的 进 一 步 研究,我们会找出更加完善的方法来提高 混 凝 土 的 抗 冻 性 , 这 对 节 约 材 料 、能 源 和 资 金均有重要意义。
建 筑 科 学
科技资讯 200TION
浅谈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
李伟 王丰强 ( 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 6 1 0 6 1 )
摘 要:阐述国内外关于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结合当前研究成果,介绍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水电部水工混凝土耐久性调查组.全国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耐久性及病害处理 调查报告[R].1987.
[2] 李金玉,曹建国,等.混凝土冻融破坏机 理的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7年 学术会论文集),1997,5.
[3] 陈翠红,王元,李景欢.高性能混凝土的 研究与应用[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3,12.
混 凝 土 配 合 比 设 计 在 满 足 强 度 、工 作 性的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用 水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提高密 实度采用合理的引气剂和减水剂,改善混 凝土内部结构,掺入足量的混合料,提高混 凝土的抗冻性。
此外,保证混凝土必要的含气量,严格 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良好的养护条 件,也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重要措施。
[4]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2009,1. [5] 粉煤灰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及
其应用研究.2008,4.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57
1 国内外关于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的研 究状况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国内外研究较 早 , 较 深 入 的 课 题 。从 2 0 世 纪 4 0 年 代 开 始 , 美 国 、原 苏 联 、欧 洲 、日 本 等 均 开 展 过 混 凝 土冻融破坏机理的研究,提出了多种破坏 理论:(1)水的离析成层理论,A.R.Collins认 为: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由表及里,孔隙水 分层结冰,冰晶增大而形成一系列平行的 冷冻薄层,最后造成混凝土层状剥离破坏。 (2)水压力理论,T.C.Powers 1945年提出 的,他认为混凝土遭受冻融破坏的应力,来 源于孔隙水结冰时的体积膨胀和结冰过程 中孔隙水的迁移压力,当冰压力和水的迁 移压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产生 了 破 坏 。( 3 ) 渗 透 压 理 论 , T . C . P o w e r s 和 Helmuth在研究渗透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混凝土冻结时,毛细孔水的冰点 与孔径有关,孔径越小,冰点越低,当大毛 细孔中水结冰时,空隙中水的离子浓度将 提高,蒸气压将下降,这时小毛细孔中未结 冰的水就可能向大毛细孔中渗透而形成压 力 。这 种 渗 透 压 力 大 于 混 凝 土 抗 拉 强 度 时 , 混 凝 土 就 受 到 破 坏 。( 4 ) 充 水 系 数 理 论 , 一 些 学者认为,混凝土能否发生冰冻破坏,关键 决定于混凝土的充水系数,即混凝土中毛 细孔中水的体积与孔体积之比,当充水系 数大于0.92时,混凝土就可能发生冰冻破
使用外加剂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方 法包括使用高效减水剂,以大幅度降低水 灰(胶)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致密性,且能 够 获 得 所 需 要 的 施 工 性 。使 用 高 效 引 气 剂 使 混 凝 土 中 产 生 孔 径 小 、间 隔 均 匀 的 封 闭 气孔,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并对有害应 力具有缓冲性等。 2 . 6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充分考虑抗冻 性要求
掺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有以 下3方面,活性效应固定了氢氧化钙,使之
不致于因浸析而扩大冰冻劣化所产 生 的 孔 隙 。形 态 效 应 能 使 混 凝 土 用 水量减少,明显有利于减少孔隙和 毛 细 孔 。填 充 效 应 可 使 截 留 空 气 量 和泌水量减少,并使孔隙细化,有助 于使引气剂产生的微细气孔分布均 匀,从而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
由表1可看出1至3构造水平组成相似, 都由一种密实骨架和一种毛细孔—多孔胶 结料组成,可用一个模型来研究它们的性 能 。各 构 造 水 平 之 间 有 着 密 切 的 联 系 , 较高 水 平 的 一 种 组 分 就 是 较 低 水 平 的 体 系 。第 4 构造水平是上述各种冻害理论的结构层 次,主要分析在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过程 中内应力形成原因,而内应力使组分和整 个 结 构 发 生 自 变 形 。上 述 关 于 冻 融 破 坏 机 理的研究,有助于找到提高混凝土抗冻性 的措施。
表 1 混凝土的构造水平
坏 。( 5 ) 临 界 饱 水 值 理 论 , 1 9 7 5 年 瑞 士 G . Fagerlund提出的,他认为混凝土产生冻融 破坏有一个临界饱水值Scr,当混凝土充水 程度S小于Scr时,混凝土不会产生冻融破 坏 。( 6 ) 现 象 学 理 论 , 按 系 统 分 析 的 原 则 , 将 混凝土划分为不同的构造水平如表1。
关键词:混凝土 冻融破坏机理 提高 抗冻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9)08(b)-0057-01
我 国 地 域 辽 阔 , 在 长 江 中 下 游 、东 北 、 华北、及 内 蒙 、青 海 、新 疆 等 地, 冬季气温都 在 - 5 °C 以 下 , 低 温 对 混 凝 土 十 分 不 利 , 在 这些地区的混凝土破坏多数与冻融作用有 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水工混凝土 建筑物耐久性及病害处理调查报告指出, 所调查的32座大型混凝土坝工程和40余座 中小工程中,有22%的大坝和21%的中小型 工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冻融劣化现象。 这 将 关 系 到 建 筑 物 的 使 用 寿 命 、安 全 、维 护 费 用 等 方 面 的 问 题 。因 此 , 国 内 外 混 凝 土 专 家对混凝土抗冻性的研究日益重视,都力 图通过对混凝土受冻机理的研究而找到提 高 混 凝 土 抗 冻 性 的 更 有 效 、更 经 济 、更 实 用 的方法。
能。 还 可 以 复 掺 , 即 粉 煤 灰 、硅 粉 和 矿 渣 粉
等复合使用,能补偿单掺之不足,是单组分 充 分 发 挥 各 自 的 效 应 。并 由 于 各 组 分 颗 粒 形 态 、细 度 、化 学 组 成 均 有 不 同 , 有 可 能 相 互激发,相互补充,对水泥石的孔结构产生 复合效应,这种复合效应有待作进一步的 研究。 2 . 5 使用性能良好的外加剂
2 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措施—配制高密 实度的高性能混凝土
2 . 1 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水泥类材料的强度和工程性能,是通
过 水 泥 砂 浆 的 凝 结 、硬 化 形 成 的 , 水 泥 石 一 旦 受 损 , 混 凝 土 的 抗 冻 性 就 被 破 坏 。因 此 , 水泥的选择需注意水泥品种的具体性能, 选择水化热低,干缩性小,抗冻性好的水 泥,并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水泥强度等级。 2 . 2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水灰比是决定混凝土组织致密性,也 即是决定孔结构特性的基本因素,水分的 冻 结 与 混 凝 土 细 孔 径 具 有 相 关 性 。水 灰 比 越低,在好的养护条件下,混凝土越致密, 抗冻性也越好。 2 . 3 选择抗冻性好的骨料
混凝土的水灰比相同,养护条件相同, 使 用 的 骨 料 不 同 , 抗 冻 性 也 不 同 。骨 料 对 抗 冻性的作用,主要是吸水率的影响,有人提 出,对骨料的质量要求主要规定其吸水率 和 安 定 性 。在 混 凝 土 冻 融 过 程 中 , 受 到 很 大 的温度变动的作用,从冻害机理出发考虑 骨料时,骨料与硬化水泥浆的热膨胀特性 不同,因此骨料表面的粘结性能也是很重 要的。 2 . 4 使用优质的矿物掺和料——粉煤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