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方法
武术基本功教案小学

武术基本功教案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武术单元,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
详细内容包括:1. 武术基本手型(拳、掌、勾)2. 武术基本步型(弓步、马步、虚步)3. 武术基本动作(冲拳、推掌、弹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和动作。
2.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武术动作的连贯性和力度。
教学重点:武术基本手型、步型和动作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箱、示范架、保护垫。
2. 学具:武术服装、护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课堂开始,教师身着武术服装,演示一段精彩的武术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热身活动(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做简单的武术热身操,包括头部、颈部、腰部、腿部等关节的拉伸。
3. 基本手型、步型学习(15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武术基本手型(拳、掌、勾)和步型(弓步、马步、虚步),学生跟随练习。
4. 基本动作学习(15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冲拳、推掌、弹腿等基本动作,学生分组练习。
5.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动作进行详细讲解,如冲拳,分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教师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动作展示,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武术基本功2. 板书内容:(1)基本手型:拳、掌、勾(2)基本步型:弓步、马步、虚步(3)基本动作:冲拳、推掌、弹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武术基本手型、步型和动作。
2. 答案:学生在课后进行分组练习,家长协助录制练习视频,下节课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武术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武术动作的连贯性和力度。
武术教学设计方案基本功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功的基本要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武术热情。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站桩2. 步法3. 手法4. 腿法5. 基本拳法与套路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跑步、拉伸等热身运动,让学生充分活动筋骨。
(2)时间:5分钟2. 站桩训练(1)教师讲解站桩的姿势、要领,强调身体放松、呼吸均匀。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时间:10分钟3. 步法训练(1)教师讲解步法的种类、动作要领,强调步法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时间:10分钟4. 手法训练(1)教师讲解手法的种类、动作要领,强调手法的准确性和力度。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时间:10分钟5. 腿法训练(1)教师讲解腿法的种类、动作要领,强调腿法的灵活性和爆发力。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时间:10分钟6. 基本拳法与套路训练(1)教师讲解基本拳法的动作要领,强调拳法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时间:10分钟(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基本套路,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整齐度。
(5)时间:10分钟7. 放松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让学生放松身心。
(2)时间:5分钟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动作规范程度,评价学生的基本功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对武术基本功的掌握程度。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五、教学总结1. 总结本次武术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强调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进步。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
3. 提出下次训练的目标和计划,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
小学体育水平二《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教案

时间
教学内容
练习
数量
组织教法与要求
开始部分
1
分
钟
一.课的常规(略)
二.宣布课的内容
三.激发兴趣.提出课的要求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虚心学习、积极练习
准备部分
7
分
钟
一、正、侧压腿练习
二、武术操
手型变换马步冲拳
弹踢冲拳弓步架打
击掌俯腰跳步推掌
组织:四列体操队形
教法:
1、提出要求、提示要点
2、教师领做、口令指挥
要求:动作正确、到位、有力
基本部分
28
分
钟
一、武术
1、复习武术基本动作
2、学习武术基本功
仆步压腿——动作要点:
挺胸、塌腰、沉髋、臀部贴近地面
后压腿——动作要点:
挺胸、挺膝、松髋、腰后屈
3、武术基本动作
摆掌:两肩放松、两臂划圆、身体微转、摆成立掌
撩掌:双手摆动协调、头与躯干一致
穿掌:劈、按、穿节奏分明,上体随势
教法:
1、在教师引导下复习基本动作
2、教师讲解组合动作并示范
3、分解逐动学习组合动作
4、完整逐动学习组合动作
5、连贯逐动学习组合动作
6、自由结合分组练习
7、师生共同评价练习
要求:
1、学习时要先弄清动作线路,然后再逐渐体会用力顺序
2、要发扬互帮互学精神,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结束部分
4
分
钟
一、放松身心活动
《自编放松舞》
二、小结本课
三、布置课外练习内容,收还器材
组织:自然围绕教师站立
教法:在教师引导下放松身心
要求:自然协调、轻松愉快
武术基本功动作要领及教学方法

武术基本功动作要领及教学方法武术组合动作的内容和教学要点篇一武术组合动作就是把两种以上的武术不同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等基本素材串联起来,进行单人的或两人进攻和防守的连贯练习。
这种练习对于初学者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连贯完成不同动作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武术组合的主要内容1、武术单人组合动作2、武术双人攻防组合动作武术组合动作的规律性要求是每个动作要规范;每动作的连接要自然连贯,有节奏感。
对练要攻防逼真。
(二)武术组合动作的教学要点动作组合是几个武术动作组编在一起的练习。
教学前要复习学过的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然后在示范的基础上,向学生依次讲清所教组合是由几个完整动作组成;每个完整动作的结构和特点;其中有没有以前没有学习过的新动作;每个动作的衔接,有无方向的变化等内容。
在讲解中要及时组织学生体验练习,讲解和体验练习之后,要尽快带领小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巩固。
以便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些基本内容。
(三)武术操的教学要点武术操是把几个武术动作组编在一起,用操的形式进行练习。
教学前可以组织学生练习复习学过的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或者练习几个在武术操中的规律性动作。
然后再逐节教给学生。
学生初步掌握之后,再向学生讲解所教动作的结构和特点;其中以前没有学习过的新动作要重点讲解。
教学武术操时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武术操中的每拍动作都是比较简单的动作。
因此,教师在初期的教学过程中不必细致讲解,要以领做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2、学生初步掌握了一节操的动作,教师就要尽快用口令指挥学生进行二八拍的练习,强化学生的记忆。
3、学生初步学会了全部操的`动作,教师要全套操领做,并尽快组织学生配乐练习,加速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武术套路的教学要点篇二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整套动作练习。
武术套路运动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徒手(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套路等四类。
试析基本功与基本动作在武术套路中的重要性

试析基本功与基本动作在武术套路中的重要性1. 引言1.1 定义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基本功是武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训练,包括基本功的体能、柔韧性、爆发力、平衡感等方面。
基本功的训练是武术练习的基石,只有通过长期的刻苦练习,才能打好基础,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基本功的训练主要包括站桩、打靶、步法、身法等项目,是武术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本动作是武术中常见的基本招式,是武术套路中的基本单元。
基本动作的训练可以帮助练习者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动作,提高对武术技术的领悟和掌握。
基本动作的训练分为站立动作、倒地动作、跳跃动作等,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逐渐提高技术水平。
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武术练习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不断训练,才能够在武术套路中发挥出更好的功效。
在武术练习中,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提高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探讨武术套路的概念武术套路是武术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一系列动作、姿势和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战术表演形式。
武术套路旨在模拟实际战斗场景,让练习者通过反复练习套路中的各种动作和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战斗能力。
武术套路包含了不同的招式和组合,涵盖了攻防、进退、拆解等各种情况,帮助练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武术技术。
在武术套路中,除了技术动作外,还包括对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要求。
基本功是武术运动的基础,包括基本姿势、基本动作、基本功效等,是练习者掌握高级技术的基础。
而基本动作则是武术技术的基本单元,包括基本招式、基本步法、基本动作等,是练习者在套路中展现技巧和力量的基础。
对于练习者来说,只有通过刻苦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水平,才能在武术套路中展现出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战斗能力。
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在武术套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练习者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提升武术技术的关键。
2. 正文2.1 基本功在武术套路中的作用基本功在武术套路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武术基本功的动作及要点

武术基本功的动作及要点1、腿功①正压腿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左脚跟放在物体上,脚尖勾起,两腿伸直,两手扶按在左膝上,或用两手抓握左脚,然后上体立腰向前下方振压,用头顶尽量触及脚尖。
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前压。
②侧压腿右腿支撑站立,左脚从体侧放置到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脚尖勾起,右臂上举,左掌立于胸前,两腿伸直,腰部挺立,上体向左侧下振压,振压幅度要逐渐加大,直到上体能侧倒在左腿上。
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开髋立腰挺胸,上体完全侧倒。
③后压腿背对一定高度的物体,两手叉腰,右腿支撑站立,左腿后伸,脚背放到物体上,两腿伸直,上体向后下振压,并逐渐增大振压幅度。
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头随上体后仰。
④仆步压腿右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
左腿向左侧伸直,脚尖内扣。
两手分别抓住两脚脚背,成左仆步。
腰部挺直,左转前压。
左右仆步交替进行。
要点:直腰抬头,一腿全蹲,另一腿伸直,两脚压紧地面。
⑤正搬腿右腿伸直支撑,左腿屈膝提起,左手扶膝,右手抓住左脚,然后将左脚向前方伸出,直至膝关节挺直,左脚外侧朝前。
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被搬腿的脚尖勾紧。
⑥侧搬腿左腿伸直支撑,右腿从体侧抬起,右手经右小腿内侧绕脚后抱住右脚跟,将右腿伸直,脚尖勾紧。
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身体直立平稳。
⑦竖叉两腿伸直前后叉开成直线。
左腿后侧着地,脚尖上翘。
右腿前侧着地,脚背扣在地上,两臂立掌侧平举。
两腿交替进行。
要点:立腰挺胸,沉髋挺膝。
⑧劈横叉两腿伸直向左右两侧又开下坐成直线,两腿内侧着地。
两臂立掌侧平举。
要点:髋关节完全打开,立腰挺胸。
2、腰功①前俯腰并步站立,两手十指交叉,直臂上举,手心向上。
上体前俯,挺胸,塌腰,两手尽力触地。
再两手松开,用两手绕过双腿,抱住两脚跟部,尽量使自己的上体、脸部贴紧双腿。
要点:两腿挺膝伸直,上体前俯时,挺胸、塌腰、收髋。
②甩腰开步站立,两臂伸直前举,以腰为轴,上体做前后屈和甩腰动作,两臂也随之甩动。
二年级《武术基本动作》教案、教学设计

(2)游戏教学法: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提高技能。
(3)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武术动作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视频观察:
(1)观看教学视频,进一步学习武术基本动作,了解动作细节;
(2)学生尝试模仿视频中的动作,比较自己与视频中动作的差异,并进行自我纠正。
3.课后感悟: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短文,内容可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收获与感悟、对武术的认识等;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制定目标。
4.创意设计: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武术组合动作,要求包含本节课所学的手型和步型;
(2)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将设计的组合动作教给其他同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家长反馈:
(1)请家长在课后对孩子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填写评价表,反馈孩子在家的练习态度、动作掌握情况等;
(2)教师根据家长反馈,了解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4.教学资源设想: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教学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结合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广武术运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介绍武术的起源、发展及武术名将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武术》初中体育教案带领学生掌握基本功

【教案】《武术》初中体育教案-带领学生掌握基本功【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基本功的含义及分类。
2.掌握拔步、提膝、闪腰、俯身和站稳等基本功动作。
3.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敬业精神。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功含义。
2.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功具体动作。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功动作要领。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老师对基本功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基本功的含义及动作。
2.示范法:老师对基本功的动作进行演示,学生观察和模仿。
3.练习法:追求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功动作。
【教学内容】1.武术基本功的含义及分类武术基本功是武术运用的一种基本技术,是武术训练的必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身法、步法、基本手法、基本腿法、摔法、投法、拿法、击法、刀法、枪法等。
2.拔步拔步是腿法中的一项基本训练,它是一种出步时的基本动作。
要求两腿分开,先后离地,脚掌要摆正,身体重心下移。
3.提膝提膝是腿法中的一种训练方法,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要求抬起一只腿,使其与另一只腿的大腿平行,再向前或者向上伸展。
4.闪腰闪腰是身法中的一种基本技术,可以使腰部灵活。
要求两腿分开,保持膝盖微屈状态,上体略向前倾斜,手臂下垂松弛,转动腰部,使身体向左或者向右转动,同时缩短或加长步伐。
5.俯身俯身是身法中的一种基本训练,可以增强腰、臀部和背部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要求身体向前倾斜,手臂尽可能地向前伸展,头部始终保持平衡。
6.站稳站稳是步法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求身体保持正直,并向前伸展,双脚是平行的,并且与肩同宽,膝盖微屈,重心下移。
【教学过程】1.讲述武术基本功动作,让学生了解基本功的含义及动作;2.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模仿;3.练习,让学生锻炼基本功动作,提高技能水平。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已经了解了武术基本功的分类及含义,并掌握了拔步、提膝、闪腰、俯身和站稳等基本功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方法武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从教材选编的视角,可以分为武术基本功、武术基本动作、武术组合动作、武术套路、武术对抗项目、武德等几类内容。
各类内容和教学要点各具特色。
一、武术基本功的内容和教学要点(一)武术基本功的主要内容武术基本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柔韧性基本功、力量性基本功、击打和抗击打基本功等内容,是提高练习者习武能力的基础练习方法。
对武术运动员和武术专业人士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每日必习之法,民间有“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说。
基本功的形式简单,可选择性强,某些内容简单易学,容易量化,对学生有较好的锻炼效果,便于教师进行课堂组织,对提高学校的武术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学校武术教材中选用的武术基本功主要是腿部柔韧性的练习内容。
武术中对于腿部柔韧性的练习方法十分丰富。
现在经常运用的主要有压腿、耗腿、搬腿、踢腿、控腿等多种传统练习方法。
腿部柔韧性的传统练习方法还有吊腿、撕腿等。
为尽快提高腿部的柔韧性,使腿法既柔又韧,上述各种练习方法必须注意“动静结合”的练习原则,把压腿、耗腿、搬腿等抻拉性的练习和踢腿、控腿等速度、力量性练习结合起来进行;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一次练习的运动量不能太大,避免肌肉拉伤。
腿部柔韧性的练习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不懈。
练习腿法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肌肉拉伤。
(二)武术基本功的教学要点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基本功内容,主要是压肩、正压腿、侧压腿、俯腰下压腿;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等内容。
这些内容形式简单,易学难练。
教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把上述内容在一次课内教完,最好第一次课用少量时间教学2-3种;在以后的课准备活动之后,用少量时间复习边教学新内容,每次课新教1种。
如此类推进行教学,直至教完。
2、每节课的准备活动之后,都要用少量时间练习学过的武术基本功内容。
并不断提高动作幅度的要求。
3、武术基本功内容是单个反复练习的动作,对于教师来讲,可选择性强,容易组织。
教师可以利用次数(如压腿的次数)、高度(如踢腿的高度)、距离(如压腿前额与脚尖的距离)的比赛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武术基本功内容学生练习时有明显的身体疼痛和疲劳感觉,教师要顺势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二、武术基本动作的内容和教学要点(一)武术基本动作的主要内容1、基本手型和手法手型和手法是武术技术中上肢进攻和防守时,手的形状(手型)和手臂的运动方法(手法)。
属于武术“四击(踢、打、摔、拿)” 技术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类。
武术中的手型、手法因拳种流派各异,方法多、变化奇巧。
(1)基本手型手型按其形态可分为拳、掌、勾、爪等几种。
各种手型均要求造型规范。
(2)基本手法手法按其作用可以分为进攻和防守两类。
进攻手法主要攻击对方的头部和躯干等部位,按其基本运动形式可以分为直线向前击打手法,如冲拳、推掌等;弧线侧击的手法,如贯拳、鞭拳等;由下向上的如勾拳、挑掌等;由上向下的如劈掌、砸拳等;讲究击打的速度和力度。
防守手法按主要阻止对方的攻击,按其基本运动形式可以分为由外向内的拍挡;由内向外的格挡;由下向上的架档;由上向下的压档;以及用肩背阻挡等;强调防守的时机和准确度。
各种手法均要求出击迅速,力点准确。
2、基本步型和步法步型和步法是武术各类技术的技术基础。
可以说武术“踢、打、摔、拿”各类技术都是在的步型和步法的基础上完成的。
(1)基本步型的主要内容马步、弓步、仆步、虚步、独立步。
各种步型均要求平稳扎实,重心清晰。
(2)基本步法的主要内容上步、进步、退步、闪步、垫步、插步。
攻击和防守大多是在移动中进行的,在移动中调整与对方的距离,寻找和创造进攻与防守的最佳机会。
在接近对手和与对手对峙时的身体移动是“步法“。
3、基本腿法腿法在武术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拳谚有“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的说法,表明腿法在武术中的重要作用。
腿法是武术“四击(踢、打、摔、拿)”技术中较有难度的一类技术,因此必须要经过腿部的柔韧性练习和踢沙袋等硬度练习,腿法才能达到一定水平。
腿法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直摆性腿法,如正踢腿、外摆腿;伸屈性腿法,如弹腿、瞪腿;扫转性腿法,如前扫腿、后扫腿;击响性腿法,如拍脚、里合腿击响等。
主要的腿法有:弹腿、蹬腿、侧踹腿。
4、基本跳跃动作跳跃是两脚蹬地起跳,身体在腾空时完成攻防招数的各种动作。
是武术中难度较大的一类技术。
跳跃技术不仅是武术套路中“锦上添花”的动作;在格斗实战中有时也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进攻效果。
跳跃技术主要包括四类:(1)屈伸与直摆跳跃(如腾空飞脚等)。
(2)转体跳跃(如旋风脚等)。
(3)旋翻跳跃(如侧空翻等)。
(4)远窜跳跃(如大跃步等)。
跳跃动作是武术中难度较大的技术,是武术套路中“锦上添花”的动作。
平衡动作是体现身体平衡能力的动作。
二者都需要有腿法基础和弹跳、协调等身体素质,以及腾空后对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武术基本动作的内容和教学要点学校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基本动作主要是拳、掌、勾等手型;冲拳、推掌、摆掌、撩掌等的手法;弓步、马步、仆步等步型;弹踢、蹬腿等腿法。
这些内容是单一的武术动作,形式简单,细节要求多。
教学时要在示范的基础上,向学生依次讲清动作的外型、结构、运动路线的幅度、主要的作用等内容。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在拳、掌、勾等手型的教学时,要重点强调每种手型的动作规格。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不同手型的变换练习,提高练习兴趣。
2、教师在的教学冲拳、推掌、摆掌、撩掌等的手法时,要重点强调每种手法的动作规格和劲力。
强调冲拳推掌不能只用手臂的动作和力量,要借助拧腰的力量,配合步型时要借助腿的蹬地之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单个手法的练习,也可以把几种手法组合起来进行练习。
3、教师在马步、弓步、仆步等步型的教学时,要重点强调每种马步、弓步的动作规格。
因为学武术教材中的步型主要是马步和弓步。
练习步型也是武术的传统要求。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步型的变换练习和适当的站桩练习。
尽快使步型定型。
4、教师在弹踢、蹬腿等腿法的教学时,要重点强调每种腿法的动作规格和要点。
要先教学生弹腿,强调绷脚尖;因为有些学生没有绷脚尖的意识。
掌握了弹腿之后蹬腿容易掌握。
另外,教学腿法的同时要柔韧性的练习相结合。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弹踢和蹬腿的行进间连续练习。
三、武术组合动作的内容和教学要点武术组合动作就是把两种以上的武术不同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等基本素材串联起来,进行单人的或两人进攻和防守的连贯练习。
这种练习对于初学者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连贯完成不同动作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武术组合的主要内容1、武术单人组合动作2、武术双人攻防组合动作武术组合动作的规律性要求是每个动作要规范;每动作的连接要自然连贯,有节奏感。
对练要攻防逼真。
(二)武术组合动作的教学要点动作组合是几个武术动作组编在一起的练习。
教学前要复习学过的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然后在示范的基础上,向学生依次讲清所教组合是由几个完整动作组成;每个完整动作的结构和特点;其中有没有以前没有学习过的新动作;每个动作的衔接,有无方向的变化等内容。
在讲解中要及时组织学生体验练习,讲解和体验练习之后,要尽快带领小学生反复进行练习巩固。
以便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些基本内容。
(三)武术操的教学要点武术操是把几个武术动作组编在一起,用操的形式进行练习。
教学前可以组织学生练习复习学过的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或者练习几个在武术操中的规律性动作。
然后再逐节教给学生。
学生初步掌握之后,再向学生讲解所教动作的结构和特点;其中以前没有学习过的新动作要重点讲解。
教学武术操时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武术操中的每拍动作都是比较简单的动作。
因此,教师在初期的教学过程中不必细致讲解,要以领做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2、学生初步掌握了一节操的动作,教师就要尽快用口令指挥学生进行二八拍的练习,强化学生的记忆。
3、学生初步学会了全部操的动作,教师要全套操领做,并尽快组织学生配乐练习,加速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四、武术套路的教学要点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变化规律组编成的整套动作练习。
武术套路运动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徒手(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演练套路等四类。
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一)武术单练套路的教学要点教学前要有针对性地复习学过的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或把拳术套路中的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近似的动作抽出来,在准备部分之后进行少量时间的练习。
之后宣布正式教学拳术套路。
1、向学生做全套拳术套路的完整示范。
2、从拳术套路的第一个完整动作开始,依次逐动地进行教学,直至教完套路的最后一个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动作示范讲解之后都要进行带领学生进行3-4次的练习和让学生自己练习2次;然后进行下一个动作的教学。
教学3个动作以上,就要进行前面动作的练习,如此循环进行。
3、在每节课的结束之前,一定要留有时间进行本课新授内容的总复习,其中要有学生自己“消化”的时间。
4、用数节课把全套动作教完之后,就要马上转入纠正课。
在纠正课上,可把根据动作运行的方向,把整个拳术套路分成两段(如动作多也可以分成4-6段),然后进行每段动作的纠正练习和全套动作的练习。
5、纠正课之后就要进行全套动作的演练课。
此时教师要组织学生练习拳术套路的全套动作,并在练习的间歇时间内,向学生介绍重点动作的进一步要领和相关的武术文化知识;也可以进行正确和错误动作的对比;还可以进行个人或分组的观摩演练。
间歇时间不可过长,要尽量组织学生反复进行集体的全套练习,以在集体中促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的全程中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过多向学生讲解和示范动作的攻防含义,点到即可。
不然会影响拳术套路的学习质量。
(二)武术对练套路的教学要点武术对练套路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
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种练法。
目前学校开展的主要是徒手对练套路。
武术对练套路是练习者之间按照固定的动作次序进行的假设性对打练习,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体现武术的的攻防技术原理,表现武术攻防的美感和韵律,以动作的难度质量及完成的效果分胜负。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经常进行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2、要搞清武术对练套路中每个动作的规格和要点3、要弄清每个动作的具体攻防含义。
4、要持之以恒地经常练习(二)武术对抗项目的教学要点武术的本质是攻防技击,目的是要造成对手伤亡的。
因此,武术的动作是带有伤害性质的。
武术对抗教材再怎样选择,也是具有一定的伤害性。
这一点是每一位从事武术对抗教材教学的体育老师首先应有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才能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相应的安全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