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案例:台湾塑化剂事件

合集下载

塑化剂事件

塑化剂事件

台湾塑化剂事件一、塑化剂事件的发展情况相关报道1、事件的发生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检测员杨女士。

今年3月,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她将这个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进行了一一比对,意外发现,这个异常讯号其实就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学名为“邻苯二甲酸酯”)。

送检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剂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台湾卫生署直接将消息通知了台湾检察机关,循着益生菌生产厂商提供的线索,最终查出,为了牟利,一家名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产的食物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DEHP。

5月23日,当昱伸香料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被带走后,这个黑洞终于呈现在公众面前。

“潜伏”塑化剂如何被发现潜伏近30年未发现塑化剂暴露台湾食品监管漏洞台湾普通母亲执着追查揪出塑化剂2、事件的历程•5月27日 ->台“卫生署”:上百项产品含塑化剂一律下架回收绿民代:清查贩卖机有毒塑化剂食品一瓶也不能漏•5月30日 ->“立委”提案将塑化剂列为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D-day”行动开始全台清查塑化剂四剑齐出•5月31日 ->台当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吴敦义表示:台塑化剂风波不断扩大,要从源头管制“立委”提案将塑化剂列为第二类毒性化学物质•5月31日 ->当局列31日为终止黑心起云剂事件的“D—day”新66种台塑化剂问题产品被禁儿童保健品在列•6月1日 ->台“陆委会”:塑化剂事件第一时间即通报大陆台湾三成民众端午自包粽子应对塑化剂污染•6月1日 ->台北士林夜市查出塑化剂地下工厂存千公斤毒饮•6月2日 ->大陆方便面也遭塑化剂污染样本来自广州超市•6月5日 ->新66种台塑化剂问题产品被禁儿童保健品在列•6月6日 ->台湾塑化剂事件涉及厂商已增加到278家,被列管的产品达到938项•6月6日 ->台湾三成民众端午自包粽子应对塑化剂污染3、当前发展状况台湾塑化剂风波发酵台北市悬赏征集毒源线索台湾塑化剂风波发酵台北市悬赏征集毒源线索塑化剂风暴愈演愈烈白开水运动日渐流行塑化剂风暴愈演愈烈白开水运动日渐流行涉塑化剂污染台湾累计21230项次食品被要求下架受困塑化剂7-Eleven台湾商品“大换血”二、各方对此事的观点评论1、台湾官方马英九称塑化剂有损台湾形象将全面清查台“卫生署”5月27日表示:上百项产品含塑化剂一律下架回收5月27日民进党“立委”林淑芬指出此一疏漏,要求全面清查,“一瓶也不能漏!”5月28日台湾“行政院食品药物管理局”副局长许铭能称:要请大陆有关单位追查塑化剂台湾地区食品药物管理局副局长许铭能:其实在平常对食品的部分,这个本来就是禁止添加的部分。

”台湾塑化剂“及”限塑令“事件.

”台湾塑化剂“及”限塑令“事件.

2011年台湾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又称为塑化剂事件(传媒称为塑化剂或塑毒风波、塑化剂或塑毒风暴等),起因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检出含有塑化剂,进而被发现部分上游原料供应商在常见的合法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使用廉价的工业用塑化剂(非食用添加物)撙节成本。

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饮料商品外,影响范围亦扩及糕点、面包和药品等。

相关政府机关在事件爆发后,明订2011年6月起,若相关食品未完成自我检验,一律禁止贩售[1]。

由于对台湾社会影响甚大,该事件常与2008年中国大陆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并论;然而部分专家从日摄取量上限的角度指出涉及的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是30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台湾塑化剂风波_改

台湾塑化剂风波_改

台湾塑化剂风波09级国际贸易2班陆智旖0091121002 引言又是一场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危机。

从2011年5月23日开始,整个台湾的食品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由塑化剂DEHP引发的地震。

其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截止至6月3日造成,受此危机牵连的厂商达341家,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是848种,并且,这份名单还在不断拉长。

台湾几乎所有食品大厂都被卷入其中。

而这场风暴的源头,来自于两个月前,一位普通女质检员的意外发现。

名词解释:邻苯二甲酸酯(DEHP)是一种在塑胶中常用的塑化剂,台湾将之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这种塑化剂如被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

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

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短小、性征不明显等/z/twshj/index.shtml事件的起因:FDA(食品药品检验局)出于对女质检员的保护,并没有对其身份进行曝光。

这位五十二岁的杨姓女士于今年3月在为某公司的减肥乳酸菌产品做例行检查的时候,发现了异常讯号,并用近两周的时间与各种物质图谱进行对比,她发现这是本不应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

接下来的检测结果更是令人瞠目。

送检的乳酸菌食品中含塑化剂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的有关部门立即介入调查,最终查出一家昱伸的香料公司为了牟利,在其所主要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

于5月23日,逮捕了昱伸香料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

随着赖俊杰的归案,这个食品业地黑洞就被揭示在了公众面前。

昱升香料公司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而它的沦陷,随即就引发了台湾食品业的地震。

深入事实:起云剂又叫乳化剂,是一种合法的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可以让饮料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更好地融合,起到让饮料风味更佳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使用棕榈油进行合成的,但是赖俊杰却因为成本原因,使用塑化剂来代替起云剂,而这种塑化剂的成本只有棕榈油的五分之一。

危机公关处理 (2)

危机公关处理 (2)

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
及时通报央视及相关媒体对整个事件进行持续的 ,不间断的调查、处理和通报,持持之以恒。
加强和上级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和政府的相关卫 卫生、质检、监督部门建立合关系加强产品的检 测力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开放工厂允许外界参观,邀请质监局等第三方的 公证单位对生产流程和产品进行抽查检验。
统一企业危机处理措施
重新检查大陆采购 的类似原料
中国台湾市场上的统一 芦笋汁也全面下架
收回该批所有销往 内地的有问题产品
通过三种渠道 回收有毒芦笋汁
内部统一认识,搞好稳定工作
(1)以冷对热、以静制动:危机会使人处于焦燥或
恐惧之中。企业高层应以“冷”对“热”、以 “静”制“动”,镇定自若,以减轻企业员工的 心理压力 (2)统一观点,稳住阵脚:在企业内部迅速统一观点, 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从而稳住阵脚,万众一心, 同仇敌忾。 (3)组建班子,专项负责:一般情况下,危机公关小 组的组成由企业的公关部成员和企业涉及危机的 高层领导直接组成。这样,一方面是高效率的保 证,另一方面是对外口径一致的保证,使公众对 企业处理危机的诚意感到可以信赖。
4
企业形象重塑
1.调整广告和宣传策略,侧重于在质量保障 的宣传。 2.制作企业形象宣传片。 广告词的修改:以“安全,放心“为主要宣 传语。 73.坚持一切公益活动的支持,更要加大对途而 废,也不能急功冒进。
谢谢您的耐心观赏!
台湾统一集团危机公关
CN合伙人 队长:蒙珍耐 队员:王双燕 杨彬松 邱嘉 左敏

台湾塑化剂 事件概况

台湾塑化剂事件
什么是塑化剂[DEHP]
塑化剂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塑料软化剂
台湾产起云剂的主要成分应用棕榈油和软化 剂,可是不法商贩为节约成本,用塑化剂代 替了棕榈油。

塑化剂投放案例

塑化剂投放案例

塑化剂投放案例塑化剂投放案例案例背景:时间:2007年地点:中国台湾涉及人物:台湾食品公司A、塑化剂生产商B以及相关政府机构事件经过:2007年初春,A公司作为台湾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生产销售各类食品,包括果酱、饼干和奶粉等。

然而,从2007年3月开始,台湾一些消费者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肾脏问题,医生发现患者的肾脏功能逐渐衰竭。

此情况引起了台湾政府的注意。

政府调查发现,引起这些肾脏问题的原因是某种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被投放到了A公司的食品中。

DBP是一种常用于塑料制品中的增塑剂,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然而,高浓度的DBP对人体肾脏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此外,政府发现塑化剂DBP的投放企业是B公司,一家拥有制造和销售塑化剂的大型化工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B公司在2006年底至2007年初期,将大量DBP非法投放到市场中,其中包括A公司订购的原材料中。

B公司的这一行为极其不负责任,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台湾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了A公司的生产,对其进行了彻底调查。

结果发现,A公司并不知情塑化剂DBP的投放,他们积极配合调查,并向消费者郑重道歉。

政府还要求A公司全面召回与DBP污染有关的产品,并暂停其生产,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随后,B公司被政府机构紧急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B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选择了以违法的手段将DBP应用于食品行业中。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而且严重危害了公共健康和消费者权益。

法律诉讼和维权:台湾政府决定对B公司进行起诉,指控其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B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被捕并被刑事起诉。

政府还要求B公司为受到影响的消费者进行赔付,并承担其他相关费用。

在司法程序中,B公司进行了辩护,声称他们并不知晓DBP被投放到食品中。

然而,调查显示,B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塑化剂购买、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违规行为,包括各种违法操作手段。

台湾塑化剂食品污染事件专题

台湾塑化剂食品污染事件专题

塑化剂风波:台湾昱伸公司被查出将塑化剂的1种DEHP当作起云剂的配方长达30年,原料供应遍及全台。

截至30日,受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达到206家,可能受污染产品为522项。

;涉及公司:昱伸公司是台湾最大起云剂供应商,供应全台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还有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何为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用DEHP 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导致婴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塑化剂DEHP在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损害男性生殖能力致女性性早熟DEHP大多用于塑胶材质,属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涉毒产品:台湾受塑化剂污染产品超500项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酿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

台湾卫生部门30日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台湾受有毒食品添加剂塑化剂污染的产品已达505项。

涉案厂家:近200家台湾厂商受事件牵连台湾因塑化剂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风波愈演愈烈,截至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

新北市检方28日凌晨申请羁押3人。

目前,台湾各地卫生部门已指定实验室,受理民众委托的塑化剂检测申请。

影响范围:有毒产品遍及台湾全岛销往大陆、香港台检方表示,宾汉公司供应的起云剂及转制产品,全台湾至少有12个县市在使用。

台湾卫生部门表示,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起云剂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大陆;成伟公司将问题起云剂外销到菲律宾与越南;传佳公司与云丞公司的问题果汁则输往美国。

延展阅读:塑化剂已毒害台湾近30年闹出塑化剂风暴的昱伸香料负责人赖俊杰坦承,他在起云剂中添入塑化剂已将近30年,而早期所用的DOP 还比DEHP更毒,直到5年前才改用DEHP。

图解塑化剂危害:塑化剂事件波及范围及示意图:塑化剂知识解答::一般说明如何发现“起云剂”遭塑化剂污染?1。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处理案例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处理案例

赢销网络
十大经典危机公关处理案例
分析2015年前夕十大危机公关处理经典案例:
1、丰田汽车召回门
2、肯德基秒杀门
3、富士康跳楼事件
4、腾讯qq VS 奇虎360大战事件
5、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
6、康芝尼美舒利事件
7、锦湖轮胎质量门事件
8、双汇“瘦肉精”事件
9、中石化“天价酒”事件
10、台湾塑化剂事件
危机公关处理详细流程:1.危机的确认与评估;2.危机诊断;3.确认危机公关处理方案;4.组织集中力量落实处理方案。

深圳【赢销网络】是危机公关处理公·司,具备完善的危机公关预警+紧急处理一站式处理方案,处理企业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分析、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为中小型企业解决企业危机公关。

台湾塑化剂事件

台湾塑化剂事件

台湾塑化剂事件台湾日前出现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DEHP)事件。

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已遭污染。

此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据说饮料里含有“塑化剂”,吃了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

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都被牵连。

专家称,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还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

对此,人们最想知道的是,起云剂是什么,有什么用?塑化剂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我们该如何分辨食品有没有添加塑化剂?如果吃了含有塑化剂的食物,我们怎么才能消除这个危害?塑化剂可能造成的影响★内分泌失调(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危害神经系统、脑部损害★抑制骨髓细胞生长★破坏免疫系统★影响生殖系统、伤胎儿★伤肝、肾、肝肿瘤、肝癌★乳癌、胰腺癌★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塑化剂用来增加材料柔软性塑化剂(Plasticizers),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

它不仅使用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也会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

在不同的材料中,塑化剂所起的效果也不同。

在塑料里,它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有韧性和弹性、更耐用。

塑化剂种类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

很多医用塑料用品,例如导管、输液袋等,也都含有这种物质。

它在塑料制品中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从1%到40%都有可能。

这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EHP这种物质。

作为一种塑化剂,DEHP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以往发生过的DEHP安全事件和调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装材料污染、非食品物质的接触等方面。

然而,这次在台湾地区生产的一些食品饮料中发现大量DEHP,则是另有原因。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原来,这些食品的上游生产厂商在向食品中添加一种“起云剂”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价的塑化剂DEH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公关案例:台湾塑化剂事件
危机公关案例:台湾塑化剂事件2011年5月24日,台湾媒体称,5月23日是台湾食品安全的崩坏日,除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外,更出现了塑化剂饮料。

上万公吨致癌起云剂流入30多家下游厂商,制造出各类饮品和果冻,波及全台食品生产销售领域。

之所以事件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因为原本起云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可促进食品乳化,常用于果汁、饮料、果冻和优格粉末。

但某些厂家为降低成本,用DEHP代替起云剂,DEHP属于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台湾已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

台湾卫生部5月30日表示,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起云剂的相关食品已流通到香港、大陆及东南亚地区。

6月,大陆开始就台湾塑化剂事件展开社会热议,尤其以微博等网络平台的网民关注更是引起大陆对于塑化剂的恐慌。

随后,各大传统媒体也进行了实时报道,塑化剂事件从而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案例分析:较之三鹿毒奶粉等危机个案,此次台湾塑化剂事件的致命软肋在于事件发端便波及整个食品行业,统一等行业大佬更是黑榜有名,严重挫败台湾食品行业的生产销售。

此次事件中,无论是台湾官方、还是涉事企业自身,都积极应对危机,配合调查并及时公开相关进展与结果。

可以说在危机处理上较为及时。

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危机处理,必须建立在产品质量与行业法律的监管规范之上。

危机公关只能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媒体报道、公众舆论与相关事态的良性发展,决不能规避产品本身的严重问题,而掩过饰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