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产电影看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影视产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影视产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然而,尽管中国影视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一些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主题,对其进行分析和展望。
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可谓是喜人的。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从票房收入的数据来看,中国已经连续多年超过了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其次,中国电影的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自2010年以来,中国电影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多次获奖,国内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再者,中国电影也开始走向国际,一些中国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为中国影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然而,中国影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虽然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全球最大,但国内电影的制作成本仍然偏高,导致一些中小成本的电影难以盈利。
同时,中国电影市场上还存在一定的票房操纵和市场垄断问题,限制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此外,中国影视产业还存在人才缺乏和创新不足的问题,难以推动行业的长期发展。
未来,中国影视产业将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中国电影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其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进一步融入影视制作中,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再者,中国电影将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为了推动中国影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相关机构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电影创作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鼓励优秀的电影创作、导演、演员等涌现。
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和现实路径——以国产电影为切入点

文化产业供给侧 结构 性改革 的着 力点和现实路径
以 国产 电 影 为 切 入 点
●李 毅
( 1 . 中国社会科 学院 研 究生院 , 北京 1 0 2 4 8 8 ; 2 . 白银矿 冶职 业技 术学院 , 甘肃 白银 7 3 0 9 0 0 )
提
要: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 态, 我 国宏观经济管理 的重点逐 渐从 需求侧 转向供给侧 , 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未来经济政 策的重
适应性,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J , 以期在文化领域实现去产能、 去 加剧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性。强行刺激消费者购买外围层和相关 库存、 去杠杆、 降成本、 补短板等任务 ,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注重 层的文化供给, 只会加大文化产业转型的阻力, 致使文化产业的 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实现文化产品供给从低劣向优质的根本 发展进入“ 死循环” 。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迫切需要管理重心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影产业为例, 美国的英雄人物“ 超人” 、 动漫人物“ 米老鼠” 、 “ 唐
文化产业供给管理, 不仅是有效化解供需错配、 调整产业结构的 老鸭” 早已家喻户晓, 而且以这些人物形象建立了“ 迪士尼主题 , 这足以表明美国文化形象的国际影响力。从实际的经济 关键节点, 也是提高我国 文化软实力、 保卫国 家文化主权的 重要 公园” 途径。 效率上看, 强大的文化内容产业会带来数倍的投资杠杆收入, 远 远优于文化制造业微薄的投资收益。从影响力上看, 内容产业 ( 一) 解决错配的供需结构 供需错配是阻碍我国文化产业难以实跨越式发展的首要原 的核心竞争力、 对市场的争夺力更是一般文化制造业所无法 比 因。目 前, 文化产业低端的产品供给与群众高雅的文化需求相 拟的。文化供给管理是实现补短板的必要途径 , 有助于发挥文 背离 , 消费者不愿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买单, 导致文化产品前期高 化核心层的功能, 促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 走出去” 。强化文化产业的供给端管理, 昂的投资费用加重企业运营负担。 供需错配造成企业文化资源 力 , 的过度浪费或过度消费, 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得企业成本居高不 将 中华民族精神元素融入文化产品和文化形式中, 不仅能增强 下。文化资源过度浪费, 文化资源的市场角逐会 日渐激烈 , 为了 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争夺优质的文化资源企业不惜斥巨资竞争, 这在无形之中加重 而且可以发挥文化“ 润物无声” 的传播渗透功能 , 在全球文化消 企业的生产成本。文化资源过度消费, 文化产品的价值下降, 企 费和文化交流中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产业何以需要强化供给管理 文化内容产品匮乏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我国出口
影视文创产业发展趋势

影视文创产业发展趋势影视文创产业发展趋势摘要:影视文创产业是指以影视作品为核心,融合多种文化元素,通过整合相关资源,综合创作、生产和运营,涵盖影视制作、传媒传播、衍生品开发和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综合性产业。
本文从数字化技术、创新模式、市场需求、国际交流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视文创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影视文创产业,数字化技术,创新模式,市场需求,国际交流一、数字化技术推动影视文创产业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化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影视文创产业的各个环节,从影视制作到传媒传播,再到衍生品开发,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着影视文创产业的发展方式和产业格局。
1.1 拍摄技术的变革数字化技术为影视拍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高清摄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无人机拍摄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影视作品的制作更加精细,同时也提升了制作成本的效益。
拍摄技术的变革不仅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手段,也为影视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1.2 后期制作的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为影视后期制作带来了革新。
影视特效的广泛应用使得影片的视觉效果更加逼真,音效的改进为电影增加了更为真实的音频体验,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沉浸其中。
后期制作技术的创新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的品质,推动影视文创产业的发展。
1.3 数字化传媒传播的兴起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媒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通过网络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影视作品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到全球观众。
同时,数字化传媒传播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观影体验。
数字化传媒传播的兴起将推动影视文创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二、创新模式推动影视文创产业发展影视文创产业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需要创新思维和模式的引导。
创新模式的运用将推动影视文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1 自主IP的打造自主IP的打造是影视文创产业的重要动力。
通过寻求独立、有特色的创作,推动原创影视作品的产生,可以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国内影视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影视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第一章: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全球化,国内影视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支撑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数据显示,中国影视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54万亿美元),人均电影票房已经超过日本、韩国等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影视行业的快速增长不仅带动了文化多元化发展,还为创意产业、制造业、旅游业、教育等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市场状况、趋势展望等几个方面探讨国内影视行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第二章:国内影视行业现状1. 行业规模和增长态势国内影视行业从高速增长逐渐转向规模稳定增长。
根据大众点评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年我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超过600亿,但是疫情后,2020年票房收入大幅下跌,但随着疫情走向常态,市场逐渐恢复。
随着影视行业的逐渐成熟,行业发展重心从速度快速增长转向质量上升,追求影视作品的高质量和艺术性。
当前,国内影视行业从原来的简单模仿外国影片逐渐成为具有独立思想的新生代创作者,专注将中国故事讲好。
国内影视行业的前景无限,但也需要逐步改进和提升,因为越多国际竞争对手,越需要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并在市场上保持丰,一面保有本土风格的独特吸引力,另一面要能够适应世界范围的视听审美市场需求。
2. 行业产业结构国内影视行业产业链条较为完整,设计、创作、制作、发行等环节都比较发达。
从技术层面来看,国内影视行业已经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并不断创新,推出一批高品质的作品。
目前,影视作品的制作周期较长,各个环节的协调性也需要不断提高。
从业人员的数量上,国内影视产业涉及到了许多专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制片人、导演、编剧、摄影师、造型、化妆师、特效师、后期制作工作者等职业,总体来说,行业较为稳定。
3. 政策和经济环境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强。
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产业市场和文化中心,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为代表的重要文化产业聚集地。
从中美电影产业比较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从中美电影产业比较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摘要: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文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影产业与美国电影产业相比,明显存在创意缺少、科技运用不足、衍生品开发缺乏等问题,只有注重人才培养、营造创意氛围、提升科技水平、跨产业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才能有力促进中国电影产业乃至中国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关键词:中美电影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一、中美电影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在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时代,当经济水平到达一定高度时,文化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力量,对美国文化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电影产业也在其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努力成为创、作俱佳的电影大国。
通过对比才能找准差距,明确发展方向,现将中美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如下。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文化产业中已是非常成熟的一部分。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再到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类打开了电影世界的大门。
它将美国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包含其中,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2011年,美国电影和唱片业的总产值为601.5亿美元,剔除唱片行业之后,预计美国电影产业总产值为507.2亿美元,在美国GDP的比重约为0.3%。
按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定义,美国电影产业在文化传媒产业中的比重为11.78%。
同时,判断一部电影成功与否或者整个电影产业发展状况的标准,都离不开票房数字的直接体现。
2015年,在除美国外的全球电影市场——国际市场票房前50名的电影中,美国或以美国为主导的电影占据了35席。
过去十年中美国电影产业的收入结构一直维持在较稳定的状态,其中,电影的海外收入稳占整体收入的50%,国内票房收入占约13%,约37%的收入由电影后市场贡献。
而票房收入又在美国电影业占国内总收入的20%~30%,近80%的收入来自于扩窗发行和衍生品收入,其中以DVD等版权收入占比最高。
影视传媒行业产业链发展之路

962019.09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影视传媒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影视传媒行业是我国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互联网经济的介入以及金融资本的进入使得影视传媒行业得到了长期发展的动力。
外部环境好、产业规模增加以及互联网的创新,对于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影视传媒行业产业链逐步完善,投资、制作、发行、放映、衍生产品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时期我国影视传媒产业在实际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影视传媒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提升整体的制作效率,并且积极地开拓影视传媒产业发展的社会空间。
中国影视传媒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影视传媒产业出现了繁荣的发展势头,随着影视院线的大力建设,电影产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
2018年,全国总银幕已经超过4万块,成为全球第一。
当前,我国影视传媒产业在资本以及观众市场中都已经逐步回归理性,加上政策的扶持以及规范,中国影视传媒产业逐步向着理性的趋势进行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始运行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体系结合大数据系统,在节目研究以及节目评价领域当中的应用,成为整个行业的新标准,收视评价体系迎来了重大变革。
同时,我国网络节目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尤其是在网络视听节目逐步兴起的情况下,网络平台不能够规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要求,必须禁止低俗炒作、有违社会道德的节目出现,并且针对网络视听节目进行统一审查。
另外,我国开始对明星天价片酬等不良现象进行了大力整治。
近年来,影视传媒行业泛娱乐化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促使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视听节目健康有序发展,引领整个影视传媒行业的良性发展,并且鼓励优质内容的创新,从而为影视传媒行业打造愉快的氛围。
当前,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创新元素逐步发展,尤其是将传统文化与娱乐节目结合在一起,以优质的内容来提升节目的影响力,而不单单是依靠娱乐来取悦观众,结合高质量、创新性的内容来赢得受众的喜爱,从而将传统文化与新型的节目形式结合在一起,打造出具有创新元素以及精神内核的节目内容。
中国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中国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以中国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为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塑造中国电影作为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和传递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质量的电影作品,可以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多样性,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好奇心,进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例如,中国电影《功夫》、《卧虎藏龙》等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元素,成功地将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赢得了国际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二、促进国内电影市场繁荣高质量的电影作品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前往电影院观影,进而带动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电影市场潜力巨大。
而只有提供高质量的电影作品,才能满足观众对于内容、制作和观影体验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票房收入也持续增长,这与中国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三、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高质量的电影作品不仅能够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还能够为文化产业带来创新动力。
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商业上的成功,还体现在创作和技术上的创新。
例如,中国电影《流浪地球》以其独特的科幻题材和创新的视效技术,引领了中国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质量的电影作品不仅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还能够带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四、培养优秀电影人才中国电影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有优秀的电影作品,还需要有优秀的电影人才。
高质量的电影作品离不开具备专业知识和创作能力的电影人才的支持。
通过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电影人才,可以提升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优秀的电影人才也能够为中国电影事业注入新的创意和活力,推动中国电影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中国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还在于为培养优秀的电影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
中国电影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国内电影市场繁荣、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以及优秀电影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影视业的地位日益凸显。
影视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传递文化、价值观念、思想启迪的重要渠道。
影视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息息相关,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和地位。
影视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从最初的无声电影到现在的3D、4K大片,影视技术不断创新,影片题材越来越多样化,影视产业链也日益完善。
影视业的进步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视听享受,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影视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各大影视平台的崛起,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为影视作品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
传统影视制作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正在重新定义影视业的发展格局。
影视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影视作品的创新与生产;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化合作将推动影视产业在跨国市场的拓展。
在未来,影视业将继续在文化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与文化价值。
影视业不仅仅是一种商业产业,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传播的重要工具。
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影视业将为文化产业的繁荣贡献更多力量。
2. 正文2.1 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影视作为一种视听娱乐形式,能够通过各种表现形式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引发观众共鸣,激发人们的共同情感和认同感。
影视作为文化产品,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其次,影视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
影视产业涵盖了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品开发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仅用94天就突破了百亿大关。 在整体票房快速扩容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以其社会红利、科技优势为依托, 持续加快影院建设,积极推进市场扩容,不断提高影院 建设技术和服务质量,尝试多样化放映的探索,在中国 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具有表率作用。 2015年4月影院建设概况 据EBOT艺恩日票房智库数据显 示,2015年4月新增影院63家;新增银幕505块,平均每 日新增16.8块;新增座位 36733个,影院建设增速同比 上升12.5%。从单影院银幕看,平均为8块,可见本月新 增影院以大型影院为主。新增影院最多的院线为大地院 线、浙江时代院线和中影数字院线。
短短三年后的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再次翻番达到217亿元人 民币,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位列美国 之后,电影票房份额达到全球的10%。近两年国外大片纷纷 增加影片中的“中国元素”,跟中国票房地位愈加重要有 很大关系。
2014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城市院线 票房占95%以上。全年城市影院观众达到8.3亿人次,同比增长 34.52%;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日均增长15块银 幕,目前全国银幕总数已达2.36万块。目前全国城市院线45条,院 线年平均票价约为35元。
的《疯狂的石头》仅仅投资350万
元人民币,却斩获票房2350万元, 成为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典范。
2009年建国60周年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汇聚了华语影坛百余位 明星零片酬表演,最终斩获4.3亿元人民币的国产电影国内票房新纪 录。 2010年国产电影票房迈上6亿大关,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 以6.47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成为国产电影票房新高,冯导的另一 部影片《非诚勿扰2》也收获了4.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纪录。12月16 日,由姜文执导的《让子弹飞》开映,该片亦大受欢迎,截止2011 年2月收获票房6.76亿元人民币。 2012年6月,由乌尔善执导的《画 皮2》上映,将国产电影国内票房推至7亿元大关,国内票房成绩达 到7.26亿元人民币。然而这样的新纪录在同年12月就再次被两部电 影改写:成龙的《十二生肖》国内票房突破8亿元大关,达到8.8亿 元人民币;接着更令人振奋的成绩出炉:青年导演徐峥的《泰囧》 将国产电影票房推上10亿元大关,国内票房达到12.66亿元人民币。 高出当年进口大片票房第一的《泰坦尼克号3D》(国内票房9.7亿人 民币)近3亿元。从1亿到10亿,《泰囧》让中国电影人清楚的看到 了国产电影的希望。《泰囧》的投资成本仅为3000万元,获得如此 票房可谓奇迹。这给了中国电影人无比的鼓舞和巨大的信心。 2013 年2月,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再次以超过12亿元的票房佳绩为国 产电影助威。 2014年2月,同样是孙猴子的故事,郑保瑞执导甄子 丹等主演的《大闹天宫》票房再次超过10亿元,国内票房达到10.52 亿元人民币。
2015年4月全国影院总票房为406807万元。冠军影院为深圳橙天嘉禾 影城,总票房为958.11万元;亚军为上海万达影城五角场店,总票 房为945.67万元;季军为广州万达影城白云店,总票房为903.21万元。 本月前三甲影城单月票房均超900万元,为15年以来单月票房产出最 高月。本月全国影院TOP10,除北上广深的常驻影城外,哈尔滨万达 影城首周进榜。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国产电影 传统文化 产业投资
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内涵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 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按我国的通用说法,所谓文化产业就是以 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为主体对象,从事文化 生产、经营、开发、管理和服务的行业。
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内涵
国产电影对文化产业的贡献
电影行业在中国所有的 文化行业中,几乎是全 产业链向社会开放,市 场化程度最高,因此在 一定程度上,电影改革 对文化产业改革具有 “示范性”作用。
国产电影对文化产业的贡献
电影学者戴锦华曾言:“中国 电影发展最奇特的地方,就是 电影产业的变化与中国的社会、 政治、经济发展处于完全同步 的状态。这种同步本身是种例 外,一个多重意义上的例外。”
国产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五、中国影院数量与电影票价同发达国家的对比
中国电影票价还是略高的,如果按照日韩电影票价同国民收入比的 指标1/260来参考计算,2013年中国电影票价应为11.74元人民币每 张。11元的电影票一定会被大多数人所轻松接受了,必将会拉动很 高比例的电影上座率。但是当前的状况是:中国电影院和荧幕数量 相对于庞大数量的国民来说,还是较少的,电影距离真正的大众消 费还有一定的距离,仍然属于小众人群消费的范畴。在小众消费定 位上,消费档次和价格都是较高的,所以当前电影票价下降空间很 小。随着中国电影院线建设的不断增加,电影对应的消费人群数量 不断上升,看电影将逐渐成为大众消费,大众消费在竞争力的促进 下,电影票价必将下降。另外,随着中国GDP的不断提升,国民收入 也在逐步增加,伴随着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步入中等国家水平,逐步 接近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电影票价同国民收入的比例也会渐渐向 发达国家靠拢。
影片由外国公司制作后全球热卖,,中国制造的中 国风影片却没有营造出氛围,给文化产业在挖掘传 统资源文化,提升自身影响力方面敲响了警钟。
谢谢!
从国产电影看文化 产业的发展
国产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中国电影院线的发展
2002年中国符合院线制标准的影院有872家,银幕1581块。到2013 年底,全国影院数量已经达到4700家,银幕数量达到18195块。影 院数量年均增速16.6%,银幕数量年均增速25%,结合上文提到的票 房增速36.9%,说明我国影院向多厅发展,单厅票房收入正不也在 提升。2003年我国平均单厅全年票房收入为48.88万元,到了2013 年,单厅全年票房收入上升到了119.64万元。增长2.45倍。
注重文化创新 开拓产业资源
汲取其他文化精华的影 片的上映,推动文化产业注 重文化创新,开拓产业资源。
挖掘传统资源文化 营造华夏艺术氛围
文 化 产 业
形成文化产业链
国产电影及其周边商品 的市场的开发,可以看出文 化产业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并且会以文化为基础形成更 紧密的产业链。
《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具有中国元素的
电 影 产 业
国产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位居全球第二
2003年中国全年电影总票房为9.4亿元人民币; 200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冲破40亿元大关,达到43.41亿元人 民币,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十; 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迅速超过百亿,增长至101亿元人民币, 进入全球排名前五,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四国。
从国产电影 看文化产业的发展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内涵
国产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国产电影对文化产业的贡献 国产电影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 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给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 也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文化影响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 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其在承载主流价值观、进一步开拓市 场、形成产业链等发面的发展可以一窥文化产业今后的部分发展方 向,国产电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为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提供 了可借鉴之处。
国产电影开放对文
化产业的市场建立 起到了重要推动作 用,促进文化产业 市场规范、竞争、 统一、有序。
国产电影在提升文 化价值方面具有极 其重要的作用,弘 扬中华文化,承载 主流价值观,增强 软实力。
国产电影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新兴文化业态的培育 投资比重加大
特效电影的发展丰富了 新兴文化业态的培育成果。 中国电影院线的加速发展, 可以看出,国家将在文化产 业的发展上进一步加大投资
据EBOT艺恩日票房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4月全国院线票房冠军为万 达院线,总票房为59506.13万元,占全国票房14.63%。TOP10院线占 全部票房的67%。榜单前三甲位置较上月没有变化,江苏幸福蓝海院 线上升2名挤进前十。
国产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影院的快速建设积极推进电影产业发展
优质影片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2004年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和 冯小刚的《天下无贼》,2005年 陈凯歌的《无极》均不负众望, 创造了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票 房。 直到2006年,张艺谋的《满 城尽带黄金甲》再次创造2.5亿元 人民币的国内票房,当年票房第
二名,冯小刚的《夜宴》票房也
达到了1.3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 的是,当年由青年导演宁浩执导
电影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层次的核心部分,电影行业在 中国所有的文化行业中,几乎是全产业链向社会开放,市 场化程度最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电影改革对文化产业 改革具有“示范性”作用。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位居全球 第二 二、影院的快速建设积极推进电影 产业发展 三、中国电影院线的发展 四、优质影片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五、中国影院数量与电0年以后,随着国产电影商业化的逐步推进,国产影片投资不断 增加,电影编剧、拍摄技术逐步提升,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的商 业大片。 2002年12月14日,由张艺谋导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 玉、陈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等主演,投资超过2.5亿元人民币的首 部武侠巨制《英雄》上映,成为中国商业大片时代到来里程碑。该 片国内票房达到2.5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全国票房的25%,该片也是 2000年后首部过亿元的国产影片。两年后,《英雄》在北美等全球 影市上映并获得好评,全球累计票房达到14.67亿人民币,《英雄》 迄今为止仍然是国产电影全球总票房第一的纪录保持者。 《英雄》 的成功大大助推国产商业影片的创作激情,可是它创造的票房奇迹 降临的太突然,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令国产影片无法逾越。 2000年由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表现不俗,但是其内地票房只有1 千多万元,2003年冯小刚导演的《手机》在国内大热,获得国产影 片票房全年第一名,而票房成绩也只有56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