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水科院公式
H 24 据当地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量等值线图可查阅
Cs=3.5Cv
Kp=1+Cv p
缺乏自记雨量计资料情况下求解参数
2.最大日降雨量法(《室外排水设计规 范》 )
t:降雨历时(min); T:设计重现期(a); C、n、b为地方性参数,可参照邻近有自记雨量计资料且气 象条件相似的地区进行推算,或依据实践经验推求; q20:当T=1a,t=20min时的本地区暴雨强度
为地区参数
hd 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mm)
流域汇流分析计算
流域汇流分析计算就是将坡地漫流与河槽集流 两个相继发生的汇流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运用等流时线法把前述的净雨过程推演为出口 断面的流量过程,获得最大洪峰流量表达式。
等流时线是指将流域上汇流时间相等点连成的 线,即每条线上的各水质点在一定时间同时到 达出流断面
iHale Waihona Puke 为平均降雨强度 f:降雨损失,F:流域面积面积
i:为平均降雨强度; f:为降雨损失强度; F:为流域面积; K:为单位换算系数; a:为参数,a=0.278.
水科院水文所公式
流域汇流时间以h计
洪峰流量径流系数,量纲为1
n: 暴雨强度衰减指数, 量纲为1 F: 流域面积 km2 A: 流域面积
(2)图解法按照上例计算
见excel计算表5-4
(3)最小二乘法的应用
以5-1为例
二乘法与图解法各有优缺点
求解公式i= A 中参数
(t b)n
(1)采用试摆法:见例题EXCEL (2)采用最小二乘法
p
缺乏自记雨量计资料情况下求解参数
1.等值线图法 :《水文手册》中一般都附有暴雨公 式参数A, n 的等值线图. A也可用下式计算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1、推理公式f Q n sm τψ278.0=当τ≥c t ,时,n su τψ-=1 当τc t ,时,nc t n -⎪⎭⎫ ⎝⎛=1τψn H s -=12424n--=410ψττ()nnnsF L mJ ----⎪⎪⎭⎫ ⎝⎛=414431410278.0τ()nc s n t 11⎥⎦⎤⎢⎣⎡-=μm Q ——设计频率的洪峰流量(m 3/s )ψ——洪峰径流系数τ——汇流历时(h)S ——暴雨雨力(mm/h)n ——暴雨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1小时,当t<1,取n=n 1,当t 1,取n=n 2μ——产流历时内流域内的平均入渗率(mm/h )c t ——产流历时24H ——设计频率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 )计算步骤1、根据地形图确定流域的特征参数F 、L 、J2、由公式4131FJ L =θ计算θ值,并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汇流参数m3、由暴雨μ的参数等值线图确定设计流域的暴雨参数特征值24H 、C V 、C S 、n 1或n 2,并由皮尔逊Ⅲ型,结合频率查表,确定指定频率下的K p 值,由()241224H K s K S n p p p -== 4、有《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出n-44的值,并根据ns m -⎥⎥⎥⎥⎦⎤⎢⎢⎢⎢⎣⎡=44410383.0θτ计算0τ值5、查表确定μ值,并计算n sτμ,查图由n 、n sτμ两坐标的焦点值,确定洪峰径流系数ψ6、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出n-41的值,计算流域汇流时间n--=41ψττ,计算τ值2、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经验公式 适用于流域面积小于100km 2.32ksFQ m =洪峰流量参数K 可有下表3、公路科学研究所nm kFQ =指数n 为面积指数,当101≤≤F 时,K 值如下表梯形断面830)'(189.1⎥⎦⎤⎢⎣⎡-=i m m nQ h ,)1(2200m m h b -+=,212'm m +=。
工程水文学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

5Δt
ω4
4Δt
ω1
ω3
ω2
3Δt
Δt
2Δt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计算
出流断面在第i 时段出流量是由第一块面积ω1上 的本时段净雨,第二块面积ω2上一时段净雨……等
所合成的:
Qi
ri1
ri12
...
hi t
1
hi1 t
2
...
式中,ri-第i 时段地面净雨强度。
时段 (h)
地面净雨 等流时面 hs(mm) 积ω (km2) h1=5mm
式中,ft— t 时刻的下渗率; f0— 初始下渗率; fc— 稳定下渗率; β— 递减指数;
式中f0、fc及β都是反映土壤特性的参数,只能根据
实验资料推求。
fo
ft= fc+(fo- fc)e- t
F
霍顿下渗曲线
fc fc
t
6.2.3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初损后损法 径流系数法 相关法 水量平衡法
iF
i2 f3
i3 f2
i4f1
i2 f3 +i3 f2 +i4 f1=3if
iF
i3 f3
i4 f2
i3 f3 +i4 f2
=2if
i4 f3
i4 f3
=if
Qm=KiF
部分流域汇流 tc<τ
m i f q1
q2
q3
q4
Q
Qm
1 i1 f1 i1 f1
i1 f1
=if
2 i2 f2 i1 f2
i2 f1
1 f n
A
当tc<τ时:
n
tc
1n
(2)损失参数 f
水文学第6章 小流域暴雨洪峰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7
下渗强度过程线
2012-11-2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8
净雨形成过程线
2012-11-2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9
净雨过程线
2012-11-2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10
洪水过程线
2012-11-2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11
• 一次降雨过程中,某河道断面的洪水形成 过程如下: • 1.刚下雨时,由于植物截流、土壤下渗等影 响,雨水尚未流入河道,未形成洪水。 • 2.即使是降雨量超过损失量(即净降雨开 始), 雨水已流入河道,但尚未到达该断 面。 • 3.当汇流到达该断面时,该断面的洪水过程 开始。
2012-11-2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17
• 第五时段末, 时刻t=5Δt ,洪水流量Q= Q2 +Q3 +Q4 。 • 第六时段末, 时刻t=6Δt ,洪水流量Q= Q3 +Q4 。 • 第七时段末, 时刻t=7Δt ,洪水流量Q=Q4 。 • 第八时段末, 时刻t=8Δt ,洪水流量Q= 0。
2012-11-2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18
2012-11-2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19
2012-11-2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20
暴雨洪峰流量经验公式
Qmax 0.278
A n
F
2012-11-2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21
2012-11-2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第6章
16
净雨历时tc=汇流时间τ河口断面的汇流过程
• • • •
时序 洪水流量 第一时段开始, 时刻t=0,洪水流量Q=0。 第一时段末, 时刻t=Δt ,洪水流量Q= Q1 。 第二时段末, 时刻t=2Δt ,洪水流量Q= Q1 + Q2 。 • 第三时段末, 时刻t=3Δt ,洪水流量Q= Q1 + Q2 +Q3 。 • 第四时段末, 时刻t=4Δt ,洪水流量Q= Q1 + Q2 +Q3 +Q4 。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主讲推理公式法)

Qm——待求最大流量(m3/s);
m——汇流参数; J——流域平均纵比降;
σ、λ ——反映沿流程水力特性的经验指数。对于一般 山区河道采用σ=1/3,λ=1/4。
WUHEE
将σ=1/3,λ=1/4代入(8-12)式得:
0.278
L 1/ 4 m J1/ 3Qm
将上式代入 Qm 0.278
Qm,p=C p· Fn
式中,Cp——随频率变化的综合系数;n ——经验指数;各省、 市水文手册中可查。
WUHEE
例如湖南、江西的Cp、n值表
WUHEE
二、多因素公式
Qm, p Ch24 , p F n Qm, p Ch24 , p f F
n
n Qm, p Ch24 J f F ,p
第八章
8.1 8.2 8.3 8.4 8.5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概述 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 设计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计算洪峰流量的地区经验公式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WUHEE
8.1
概述
一、小流域设计洪水特点 1. 缺少实测资料(流量和暴雨资料)。
中、小型水库,涵洞,城市和工矿区的防洪工程
a、由实测暴雨资料分析得到; b、从水文手册中的n值分区图上查取。 (2)Sp的计算 t· it,P=Pt,p=Sp· t1-n
a、地区水文手册中的Sp等值线图插取; b、由式(8-2)知:Sp=Pt,p· tn-1 ∵ P24,p已知(t=24h) ∴ Sp=P24,p· 24n2 -1
WUHEE
概化过程线法 概化线型有三角形、五边形和综合概化过程线等形式。 一、三角形概化设计洪水过程线 已知:设计洪峰流量Qm,p;P24,p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1、推理公式f Q n sm τψ278.0=当τ≥c t ,时,n su τψ-=1 当τc t ,时,nc t n -⎪⎭⎫ ⎝⎛=1τψn H s -=12424n--=410ψττ()nnnsF L mJ ----⎪⎪⎭⎫ ⎝⎛=414431410278.0τ()nc s n t 11⎥⎦⎤⎢⎣⎡-=μm Q ——设计频率的洪峰流量(m 3/s )ψ——洪峰径流系数τ——汇流历时(h)S ——暴雨雨力(mm/h)n ——暴雨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1小时,当t<1,取n=n 1,当t 1,取n=n 2μ——产流历时内流域内的平均入渗率(mm/h )c t ——产流历时24H ——设计频率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 )计算步骤1、根据地形图确定流域的特征参数F 、L 、J2、由公式4131FJ L =θ计算θ值,并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汇流参数m3、由暴雨μ的参数等值线图确定设计流域的暴雨参数特征值24H 、C V 、C S 、n 1或n 2,并由皮尔逊Ⅲ型,结合频率查表,确定指定频率下的K p 值,由()241224H K s K S n p p p -== 4、有《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出n-44的值,并根据ns m -⎥⎥⎥⎥⎦⎤⎢⎢⎢⎢⎣⎡=44410383.0θτ计算0τ值5、查表确定μ值,并计算n sτμ,查图由n 、n sτμ两坐标的焦点值,确定洪峰径流系数ψ6、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出n-41的值,计算流域汇流时间n--=41ψττ,计算τ值2、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经验公式 适用于流域面积小于100km 2.32ksFQ m =洪峰流量参数K 可有下表3、公路科学研究所nm kFQ =指数n 为面积指数,当101≤≤F 时,K 值如下表梯形断面830)'(189.1⎥⎦⎤⎢⎣⎡-=i m m nQ h ,)1(2200m m h b -+=,212'm m +=。
第六章 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

段的最大平均雨强(历时t1,t2,...,相应最大降雨量为
H1,H2,…) 2 以最大平均雨强i为纵坐标,历时t为横坐标点绘曲线, 此曲线就是最大平均暴雨强度-历时曲线,简称雨强历时曲线
t2 t3
t1
i1=H1/t1; i2=H2/t2;……
降雨强度i/mm.min-1
0.16
历时 0.14 t/min 10 0.12 15 0.1 20 30 0.08 45 0.06 60 90 0.04 120
(或t+b)等于1min或1h时的平均雨强,随地区和重现
期而变
暴雨公式的意义:暴雨强度与历时成指数关系
暴雨公式的作用:在n、Sp已知情况下,可以得到 任意历时t的设计暴雨强度和设计暴雨量
在雨水管渠用暴雨强度公式中,《室外排水设计规 范》推荐S与T的关系为: S = A + BlgT = A ( 1 + ClgT ) 式中A、B、C统称为暴雨参数,为地方性参数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雨水管渠用暴雨强度公 式用每秒每公顷面积上的降雨量L表示,以便绘制全
0.02 0
0
降雨深度 h/mm 1.3 2 2.55 3.35 4.6 5.7 7.8 8.9
降雨强度 i/mm.min-1 0.13 0.13 0.13 0.11 0.1 0.095 0.087 0.074
9 雨段起迄时间 起 8迄 22:12 22:22 7 22:16 22:31 6 22:13 22:33 5 22:12 22:42 22:09 22:54 4 21:59 22:59 3 21:43 23:13 2 21:13 23:13
第六章 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
内 容: 6.1 概述 6.2 小流域设计暴雨 6.3 小流域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的推求 6.4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的地区综合 6.5 推理公式 6.6 用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6.7 地区经验公式
水文水利计算课件:第八章小流域设计洪水2

=2.65/0.0331/3×2.931/4 =6.31
m=0.54θ0.15
=0.54×6.310.15 =0.71
(5)设计洪峰Qm的试算 将结果代入推理公式得
τ=3.235Qmp0.25 Qmp=105.1τ-0.76-1.63 Qmp =189.7τ-1
试算:
tc ≥τ tc <τ
第二节 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
(一)暴雨公式
1.暴雨公式形式
暴雨强度 ip与暴雨历时 t 之间的关系称暴雨公式,水
利部门常用形式为:
ip
Sp tn
式中,Sp-雨力,单位历时暴雨平均强度,随重现期和地区 而变
n-暴雨递减指数,随地区和历时而变 按雨量表示
Pp t1n
2.暴雨公式参数推求及综合 由雨量~历时~频率(P~t~p)关系转为雨强~频率 ~历时(i~p~t)关系。
2.设计洪峰多因素公式
Qp Chp F n Qp Chp f F n
Qp Chp f J F n
3.洪峰统计参数经验公式 Q=C F n Cv=f(F) Cs=k Cv
C、Cv、k具有地理分布规律,可根据有
资料流域实测资料分析参数勾绘参数等值线 图或制作综合参数表以供无资料流域查用。
第五节 概化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1.三角形概化
出口概化为三角形,取σ=1/ 3;λ =1/ 4代入上式得
=0.278
L
mJ
1/
Q 3 1/ m
4
汇流参数m的取值: 方法1:查水文手册
方法2:由实测流量资料反推:
m=
J
V Q 1/ 3 1/
m
4
方法3:采用经验公式,如
=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Q单位m3/s;h单位mm;f 单位km2;△t单位h。
例题1:已知某流域等流时面积f1,f2,f3;地面净雨过程h1,h2; 净雨时距△t=等流时距△τ。 计算:流域出口断面的Qs~t (列表计算)
时段(6h) 1 2 3 4 合计
雨量(mm) 初损(mm)
后损(mm)
20
20
60
10 10 40
105
12 93
10
10
195
30 32 133
地面净雨(mm)
t0=6+1=7h
4.某流域降雨过程如表 3 所示,已知初损为 12mm,平均后损率为 1.5mm/h,试以初损后损法 计算雨量损失过程和地面净雨过程。
初损 (mm) 6.5 5.5
后损 (mm)
净雨 (mm) 0 0
9.0 9.0 9.0 9.0 9.0
167.0 90.4 31.0 73.9 0
合计
419.3
12.0
45.0
362.3
8.3设计净雨量推求—损失参数法
(1)损失参数μ定义 损失参数μ是指产流历时tc内的平均损失强度。 (2)净雨量计算方法
地面径流 坡地汇流 流域汇流 河网汇流 地下径流
8.4.1 地面径流汇流计算方法:等流时线法
1 基本概念
流域汇流:降落在流域上的雨水从流域各处向流域出口断面 汇集的过程称为流域汇流。
汇流时间: 净雨从流域上某点抵达出口断面所经历的时间 称为汇流时间,常用符号τ表示。 流域汇流时间:净雨从流域最远点抵达出口断面所经历的时 间称为流域汇流时间,常用符号τm表示。
8.2 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
确定:设计标准P;暴雨历时t(<24h)
8.2.1 年最大24h设计暴雨计算(P24,P) 无实测降雨资料情况下的一般流程:
暴雨图集 等值线图 查P1日、Cv
P1日,P P24,P
1.1~1.2
查P24、Cv
P24,P
8.2.2 不同历时设计暴雨量推求
(1)当1≤t≤24h时,
时间(月.日.时) 6.10. 08:00-14:00 14:00-20:00 20:00-02:00 6.11. 02:00-08:00 08:00-14:00 14:00-20:00 20:00-02:00 合计 降雨量 (mm) 6.5 5.5 176.0 99.4 40.0 82.9 9.0 419.3 初损 (mm) 后损 (mm) 净雨 (mm)
第八章 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
研究对象: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 研究内容: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计算特点;设计净雨 量的推求;流域汇流计算(等流时线法);暴雨洪峰 流量推理公式;暴雨洪峰流量经验公式
8.1 概述
小流域:集水面积不超过数百平方公里,无明确限制。
当地形平坦时,可以为300~500km2以下;
(4)水文模型法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重点分析的问题
(1)暴雨强度:不同历时设计暴雨强度公式
(2)暴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地表填洼、下渗和蒸发。 仅介绍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产流计算的初损后损法。
( 3)流域汇流:包括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计算方法包括 等流时线法、时段单位线法、瞬时单位线法和地貌单位线法、 推理公式法等。仅讲述等流时线法和推理公式法
P R I 0 P' P R I 0 P' f tR t t0 t '
8.3设计净雨量推求—初损后损法
(2)建立经验关系
8.3设计净雨量推求—初损后损法
(四)初损后损法产流计算 解决问题:已知P~t,I0,f , 求R~t 一般列表计算
【例8-1】 已知某流域一次暴雨过程如下表所示,已查得该 次暴雨初损为30mm,后期平均下渗能力为2.0mm/h。试 求本次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净雨)过程。
时段净雨 hi(mm) 0 Δt 2Δt 3Δt 4Δt h1 h2 f1 f2 f3 等流时面积 fi(km2) 出口流量qi (m3/s) h1 0 h1f1/ Δt h1f2/ Δt h1f3/ Δt 0 0 h2f1/ Δt h2f2/ Δt h2f3/ Δt h2 Qs(m3/s) 0 h1f1/ Δt h1f2/ Δt + h2f1/ Δt h1f3/ Δt + h2f2/ Δt h2f3/ Δt
4Δ τ 3Δτ f5 2Δτ f3 Δτ f1 Δτ 2Δτ 3Δτ f2 f4 5Δτ
4Δτ
8.4.1 地面径流汇流计算方法:等流时线法
4 等流时线在地面径流汇流分析中的应用
Δt
h
取净雨时距△ t= 等流时距△ τ 。根据等流时 线的概念,净雨时段△ t 内降落在一块等流 时面积上的净雨在△ t 时段末形成的出口断 面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当地形复杂时,有时限制在10~30km2以内; 一般情况下,南方面积较小(水量丰富、地形复杂),而北 方面积较大。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如小流 域面积上的排水建筑物、小水库;城镇、厂矿周围地区的排 洪渠、防洪工程;铁路和公路的桥梁、涵洞;立体交叉道路 的排水管渠;广大农村中众多的小型水库的溢洪道等 。
ff ih t
h Q f t
Δτ
Δτ
净雨时段△t内降落在一块等流时 面积上的净雨形成的出流过程
8.4.1 地面径流汇流计算方法:等流时线法
4 等流时线在地面径流汇流分析中的应用
取净雨时距△t=等流时距△τ。根据等流时 线的概念,分析左图流域上不同净雨情况下所 形成的出口断面地面径流过程。 假定各时段净雨所形成的流量在汇流过程 中相互没有干扰,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是降落 在各等流时面积上的净雨按先后次序出流叠加 而成的,第k时段末出口流量为
(2)建立I0的经验关系
8.3设计净雨量推求—初损后损法
(三)平均下渗率 f 的确定 影响因素: I0:W0一定, I0越大,fp0越小, f 越小 i0 : i0 越大, fp0越大,f 越大 tR: tR越大,f 越小
8.3设计净雨量推求—初损后损法
确定方法: (1)利用实测雨洪资料分析计算 基本过程: a.选择雨洪资料; b.计算流域面降雨P~t; c.流量过程分割计算,得∑R、 ∑RS 、∑Rg d.确定I0; e.采用试算法确定平均下渗率:
8.4.1 地面径流汇流计算方法:等流时线法
2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组成
同一时刻在流域各处形成的净雨距流域出口断面远近 、流速不相同(流域调蓄作用),所以不可能全部在同一时
刻到达流域出口断面。但是,不同时刻在流域内不同地点产
生的净雨,却可以在同一时刻流达流域的出口断面。
图中各净雨质点的 汇流历时虽然不同 ,但均对 t 时刻出口 断面的流量有贡献 。称图中各净雨质 点的集合为 t 时刻出 口断面出流量的汇 流面积。
时间(月.日.时) 6.10. 08:00-14:00 14:00-20:00 20:00-02:00 6.11. 02:00-08:00 08:00-14:00 14:00-20:00 20:00-02:00
降雨量 (mm) 6.5 5.5 176.0 99.4 40.0 82.9 9.0
雨强 (mm/h) 1.08 0.92 29.33 16.57 6.67 13.82 1.50
3 等流时线法基本概念
流域上各点的净雨量汇集到出口断面,其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 间也有长有短。
等流时线:流域上汇流时间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等流时面积 f :相邻两条等流时线和流域边界所包围的面积。 等流时距△τ:净雨从上一条等流时线汇流到下一条等流时线所经历的汇流 时间。 流域汇流时间τm=n △τ 注意:用等流时线法推求地面径流过程线时,地面净雨的计算时段长度△t 必须与等流时距△τ相同,即△t = △τ 。
F(t ) Q(t ) I ( )d 0
t
变量代换
F ( ) Q(t ) i(t ) d 0
t
径流成 因公式
上式表明:t 时刻的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Q(t)由汇流时间为τ 的流域上的各净雨质点在t-τ时刻的净雨汇流形成的。
8.4.1 地面径流汇流计算方法:等流时线法
从图可以看出,i≤μ时,降雨全部 耗于损失,不产生净雨; i>μ 时 ,损失按 μ 值进行,超渗部分( 图中阴影部分)即为净雨量。 因此,当设计暴雨和 μ 值确定 后,便可求出任一历时的净雨量 及平均净雨强度。
降雨过程与入渗过程示意图
(3)损失参数μ确定方法 具体数值可参阅各地区的《水文手册》。
8.4 流域汇流计算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特点
特点一:工程数量多,往往缺乏降雨、流量资料 特点二:小型工程调节能力低,重点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特点三:计算方法力求简便易行,便于基层技术人员应用
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思路:
设计暴雨 设计净雨 设计洪峰 设计洪水过程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常用公式
(1)推理公式法:也称半理论半经验公式 ,着重推求设计洪 峰流量,以暴雨形成洪水的成因分析为基础 , 考虑影响洪峰 流量的主要因素 ,建立理论模式 ,并利用实测资料求得参数。 其计算成果有较好的精度。 ( 2)地区经验公式:只推求洪峰设计流量,它是建立在某 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实测洪水和调查洪水资料的基础上,探求 地区暴雨洪水经验性的规律,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3)综合单位线法
RS~t——QS~t Rg~t——Qg~t Q~t 习惯上,本节将R用h来代替
8.4.1 地面径流汇流计算方法:等流时线法
流域汇流计算就是将流域上的地面净雨(包括表层流净 雨)和地下净雨转化为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流域汇流过程分为地面径流汇流和地下径流汇流过程, 计算时由地面净雨和地下净雨分别进行汇流计算,求得流域 出口断面各自的流量过程,二者叠加,即为流域出口断面的 流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