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物理与防护___第11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放射物理与防护知识点总结

放射物理与防护知识点总结放射物理与防护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
1. 放射性物质的性质:放射性物质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会自发地放射出射线或粒子。
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包括铀、钚、镭等。
2. 放射线的分类:放射线可分为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
阿尔法射线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贝塔射线可以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或是带有负电荷的电子,伽马射线是无电荷的电磁波。
3. 辐射剂量的度量:用剂量当量(rem)或居里(Ci)来度量放射线对生物体的影响程度。
剂量当量表示吸收的辐射剂量的生物效应,而居里则表示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活度。
4.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防护:辐射防护的目的是最小化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常见的防护方法包括时间限制、距离保护和屏蔽措施。
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增加与放射源的距离以及使用合适的屏蔽物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5. 放射性废物管理:放射性废物是指产生过程中或使用放射性物质后产生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废物。
正确的管理和处理放射性废物是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封存、中转、转运和最终处置。
6. 放射性影像学:放射性影像学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放射性影像学包括X射线摄影、断层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总之,放射物理与防护是一个涉及到放射性物质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正确处理和管理放射性物质以及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还需要注意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以确保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处理符合安全要求。
放射物理与防护课件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与教 育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内容与方法
放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放射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如放射性衰变、辐射类型等。
事故应急处理:了解如何应对放射事故和紧急情况,包 括应急响应程序、事故报告制度等。
辐射防护原理: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如时 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等。
法律法规与标准:熟悉与放射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电离辐射防护 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
放射工作人员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
培训目标: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安全操作 培训内容:涵盖放射物理、防护、设备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 职业发展:鼓励放射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放射防护设备与设施管 理
放射防护设备选型与配置原则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放射防护设备运行维护与保养规范
设备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设备保养规范: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故障处理: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操作规范:规范操作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放射防护设备故障排除与维修策略
放射实践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摆位、定位、调整参数、 开始放射治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安全防护:佩戴防护用品、设置安 全距离、控制辐射剂量
注意事项:避免重复照射、注意保 护正常组织、及时记录
放射实践操作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减少辐射暴露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遵循安全操作流程,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X线的基础知识

X线的防护
一.放射防护的三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2.放射防护最优化; 3.个人剂量的限值。
X线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发生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将随 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X线的防护
二.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 1.时间防护:时间防护是指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缩短人员受照射的时间。因为受照剂量与时间成正 比,缩短受照时间,即可达到降低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是指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延长 受照人员到X线球管和散射体的距离。对于点状源,若不 考虑空气对X线的吸收,X线按距离的平方反比衰减。 3.屏蔽防护:是指在放射源和人员之间,放置能有效吸收 放射线的屏蔽材料,从而衰减或消除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2.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受损的严重程度与 受照剂量的大小无关。
二.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㈠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 1.辐射种类;2.吸收剂量:3.剂量率;4.分次照射;5.照射 部位;6.照射面积;7.照射方式。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㈡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1.种系:不同种系的生物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总的 趋势是种系衍化愈高,组织结构愈复杂,辐射敏感性愈 高。 2.个体及个体发育过程:同一种系由于个体的原因,辐射 敏感也不同。同一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辐射敏感也不 同。 3.不同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人体对辐射的高度敏感 组织有:淋巴组织、胸腺、胃肠上皮、性腺和胚胎组织 等;中度敏感组织: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 唾液腺和肾、肝、肺的上皮细胞等;轻度敏感组织:中 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等;不敏感组织:肌肉、 软骨、骨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对屏蔽材料的要求:防护性能、结构性能、稳定性能、 经济成本。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铁、砖、混凝土和水 等。把达到一定屏蔽效果材料的单位,称为屏蔽材料的 铅当量。单位:毫米铅(mmPb)。X线机房的主防护应 有2mmPb,副防护达到1mmPb。
辐射防护屏蔽试验

辐射防护屏蔽试验实验二:γ射线的辐射屏蔽防护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材料对给定能量和强度的γ射线的屏蔽防护能力;2、通过分析实验测定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关系和差别,获得直观的认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二、实验原理利用宽束X 或γ射线的减弱规律,考虑康普顿散射效应造成的散射光子不是被完全吸收而仅仅是能量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会继续传播而有可能穿出物质层。
辐射衰减的‘窄束’概念辐射衰减的‘宽束’概念图1、窄束、宽束示意图在辐射防护中遇到的辐射一般为宽束辐射,射线束较宽、准直性差,穿过的物质层也很厚,如上图1所示,在此情况下,受到散射的光子经过多次散射后仍然可能会穿出物质,到达观察的空间位置,此时考察点上观察到的不仅包括那些未经相互作用而穿出物质层的光子,而且还包括初级γ射线经过多次散射后产生的散射光子。
窄束、宽束是物理上的概念,而不是由射线束的几何尺寸决定的,即不是几何上的概念。
窄束可以看作是宽束的特殊情况。
宽束条件下X 、γ射线的衰减规律如下:00d de BN eμμ--=对积累因子B 的数值可以从各种参考资料查找。
三、实验内容1、测量给定厚度的混凝土层对γ射线的减弱程度,得到减弱倍数K 或透射比η的测量值;2、测量上述混凝土层的厚度,通过理论计算给出减弱倍数K或透射比η的理论值,并与上述测量值进行比较与分析;3、以上述给出的K或η的测量值为准,测量得到铁板、铅板达到上述减弱倍数值时所需的厚度,如到对应材料厚度;4、宽束时测量得到铁板达到上述减弱倍数值时所需的厚度,并分析比较。
四、实验设备1、Ra-226源一个;2、混凝土、铅、铁板若干;3、X-γ辐射仪一台;五、实验步骤布置实验台,注意: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首先布置好准直器、探测仪,最后放置放射源,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实验步骤如下:1、调节准直器以及探测仪器的相对位置,如下图2所示,调节到仪器的cps档,记录仪器的本底计数率N d(连测3次以上,取平均值);2、在探测仪器对面布置好放射源,使得射束中轴线和准直器中轴线重合,如下图3所示,测定并记录未加屏蔽材料时仪器的计数率N0(连测3次以上,取平均值);3、暂时屏蔽放射源,并添加混凝土屏蔽材料,开启放射源,得到当前仪器的计数率N1(连测3次以上,取平均值),如下图4所示;图2、不放置放射源,测量本底N d示意图图3、未加屏蔽材料,测量N 0示意图屏蔽材料图4、添加混凝土屏蔽材料,测量N 1示意图4、利用上述测定的计数N d 、N 0、N 1计算实验测定值,即减弱倍数)()(100d d N N N N K --=;5、暂时屏蔽放射源,计算混凝土的厚度d 。
放射物理与防护___第11章放射线的屏蔽防护课件.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四)铅当量(mmPb):一定厚度(1mm)的屏蔽材料 与多少厚度(mm)的铅具有相同的屏蔽防护效果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知识拓展:射线屏蔽厚度的确定 从放射线的衰减理论讲,经屏蔽后的放射线剂量永远 不会变成零。放射线的屏蔽设计,并不在于确定一个 完全吸收放射线的物质层厚度,而是设法找到穿过屏 蔽层的放射线剂量降低若干倍,并满足剂量限值的屏 蔽层厚度。做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或者说是按照辐射产生的随机性效应及确定性效应分 类,保障辐射防护所提供的职业人员与被检者个人防 护在保障不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前提下,将随机性效应 发生率控制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知识拓展:确定射线屏蔽厚度的依据和方法 确定屏蔽厚度的依据 当量剂量限值和最优化 屏蔽材料的防护性能 屏蔽用途和距离 工作负荷
居留因子
确定屏蔽厚度的计算方法 透射量计算法、查表法
利用因子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小结 外照射防护有三种基本方法: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 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就是要求在给受检者实施射线检 查时,应在各个环节尽量缩短照射时间;由于射线对 于距离按平方反比法则进行衰减,因此一切人员尽量 远离射线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物质可以吸收射线,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屏蔽材料进行防护为屏蔽防护。 对于屏蔽射线的材料的选择应从材料的防护性能、结 构性能、稳定性能和经济成本等方面时行综合考虑。 在确定屏蔽厚度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可通过公式进 行计算,也可通过查表确定。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三) X、 γ射线(非带电粒子辐射)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低原子序数的建筑材料 砖:价廉、通用、来源容易、24cm实心砖墙有2mm 铅当量 混凝土:由水泥、粗骨料、砂子和水混合而成,密度 2300kg· m-3,成本低廉、结构性能好,多用作固定防 护屏障 水:有效原子序数7.4,密度1000kg· m-3,结构性能差、 防护性能差、成本低、透明、可流动、常以水池形式 贮存放射源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034)(副高级)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医学(034)(副高级)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关于放射医学防护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A、时间防护原则B、距离防护原则C、屏蔽防护原则D、主次防护原则2、关于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全部转化为电子能B、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全部转化为原子核能C、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电子能,小部分转化为原子核能D、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量大部分转化为原子核能,小部分转化为电子能3、关于γ射线的穿透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穿透能力弱于X射线B、穿透能力与X射线相近C、穿透能力强于X射线D、穿透能力无法与X射线相比4、在进行放射治疗时,用来精确定位肿瘤位置的体位固定装置是()。
A、激光灯定位系统B、固定床C、模拟定位器D、呼吸门控装置5、关于X射线摄影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射线摄影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B、X射线摄影能清晰显示骨骼的形态和密度。
C、X射线摄影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如CT和MRI。
D、X射线摄影技术具有放射线辐射。
6、下列哪一项不是放射诊断学中常用于提高对比度的方法:A、放大或缩小影像。
B、使用高对比度的造影剂。
C、使用减影技术。
D、提高X射线管条件,增加射线能量。
7、关于MRI(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MRI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软组织图像,对脑部肿瘤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B. 在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MRI不如CT扫描快速有效。
C. MRI对于显示脊髓病变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脊髓的解剖结构。
D. 使用特定序列如FLAIR,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脑白质病变。
E. MRI无法用于检测颅内出血,因为其对血液的敏感度低于CT。
8、在胸部CT检查中,下列哪种情况不是使用低剂量CT扫描的适应症?A. 肺癌筛查B. 胸部常规体检C. 急性肺栓塞的确诊D. 随访已知的良性肺结节E. 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变化9、以下哪项不是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A. 吸入B. 食入C. 皮肤吸收D. 静脉注射 10、下列关于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可用于疾病的诊断B. 可用于疾病的预防C. 可用于疾病的治愈D. 可用于药物研发11、关于放射科防护原则,下列哪项不正确?()A、尽量缩短受照时间B、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C、使用铅制保护毯D、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照射12、在放射诊断中,对于儿童患者的剂量管理尤其需要注意。
放射物理与防护(自整)

放射物理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人类受到电高辐射的来源不包括()DA.医疗照射B.核爆炸C.天然本底照射D.电视发射塔2.谁在1911年提出的另一个原子结构模型()AA.卢瑟福B.汤姆逊C.巴耳末D.玻尔3.当原子处于n=1的状态时,能量最低,也最稳定,称为()AA.基态B.原子的能级C.第一激发态D.第二激发态4.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不能有()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量子数BA.1个或1个以上B.2个或2个以上C.3个或3个以上D.4个或4个以上5.照射量的单位()AA.库伦·千克B.焦耳·千克C.居里·千克D.戈瑞·千克6.下列()是辐射敏感性最高的细胞(下面五种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由高到低是淋巴细胞、原红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
)BA.肌肉细胞B.食管上皮细胞C.神经节细胞D.软骨细胞7.下列那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C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α射线8.对于公众,要求平均每年的有效剂量限值为不超过()DA.5mSv.B.10mSv.C.20mSv.D.1mSv.9.谁在1904年提出一个原子结构模型()BA.卢瑟福B.汤姆逊C.巴耳末D.玻尔10.电子在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BA.基态B.原子的能级C.第一激发态D.第二激发态11.与康普顿效应无关的是()DA.散射光子B.反冲电子B.入射光子 D.俄歇电子12.铝靶软组织X射线摄影是利用哪种效应而产生高对比度照片的()A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相干散射13.光核作用,只有当光子能量大于该物质发生核反应的调能时才能发生,其发生率不足主要过程的()BA.1%B.5%C.10%D.20%14.轨道半径按从小到大排列,第二位的壳层是()AA.K层B.L层C.M层D.L层15.原子的半径约()10-15mA10 m B.10 m C.10 m D.10 m16.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太稳定,容易()到低激发态.DA.基态B.激发C.电高D.跃迁17.一放射性核素经过二个半衰期后放射性核素数变为原来的()BA.1/2B.1/4C.1/8D.1/1618.在放射治疗中常用()来衡量放射性物质的纯度BA.放射性活度B.放射性比活度C.半衰期D.平均寿命.19.γ射线的特点不包括()DA.是光子B.不带电C.无静止能量D.对原子质量的影响大20.铀族母体U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最后生成稳定的20682pb.CA.2次B.4次C.8次D.16次21.下列哪项对深度剂量变化的描述是正确的()DA.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不变B.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增大C.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减小D.射线能量增大,射线轴上同一深度的吸收剂量的变化无规律22.壳层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和原子能级是()CA.它们的数值不等B.它们的数值相等C.它们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D.它们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同23.比释动能的SI单位()DA.贝可(Bq)B.焦耳(J)C.居里(Ci)D.戈瑞(Gy)24.光电效应不受以下方面因素的影响()DA.物质原子序数的影响B.入射光子能量的影响、C.原子边界限吸收的影响D.电子的密度25.X线检查中最大的散射线来源是()B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相干散射26.轨道半径最小的壳层是()AA.K层B.L层C.M层D.L层27.原子能级与结合能的关系是()DA.原子能级是结合能的负值B.二者绝对值相等C.二者符号相反D.以上都对28.原子中壳层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脱高原子核束缚变为自由电子的过程称为()CA.基态B.激发C.电离D.跃迁29.一放射性核需经过三个半衰期后放射性核素数变为原来的()CA.1/2B.1/4C.1/8D.1/1630.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BA.居里B.贝克C.伦琴D.戈瑞31.在电子俘获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电子空位,而产生()AA.特征x射线B.韧致辐射C.反冲电子D.γ光子32.原子核数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是()BA.平均寿命B.半衰期C.放射性活度D.半价层33. CO源也是人工放射性核素,其半衰期为()BA.2.3年B.5.3年C.7.3年D.9.3年34.人类受到电高辐射的最主要來源是()AA.医疗照射B.核爆炸C.天然本底照射D.核动力生产35.辐射敏感性最高的细胞是()BA.淋巴细胞B.食管上皮胞B.神经节细胞 D.软骨细隐36.下列哪种射线电离能力最强()DA.x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α射线37.对于职业人员,要求平均每年的有效剂量为()CA.5mSvB.10mSvC.20mSvD.50mSv二、填空题1.x射线的微粒性主要体现在具、、等现象。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核反应
1.定义
轰击下 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________
核反应。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1919 年,卢瑟福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
17 14 4 1 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是 7N+2He―→_____ 8O +1H。
(2)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核反应方程是 12 9 4 1 C 6 Be + He ―→ _____ + 4 2 0n。 3.遵循规律 质量数 守恒,________ 电荷数 守恒。 ________
性质。
第十九章 第三节 第四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物理 ·选修3-5
3.盖革——米勒计数器 (1)原理:在金属丝和圆筒间加上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稍 低于管内气体的电离电压,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 管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 后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 在外电路中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次数 记录下来。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物理 ·选修3-5
现代建筑使用的花岗岩石材和家庭装修使用的花岗岩板 材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某同学要测定附近建筑材料
厂生产的花岗岩板材的放射性辐射是否超标,他选用哪种仪
器较好( ) B.气泡室 D.以上三种效果都很好 A.威耳逊云室 C.盖革—米勒计数器 答案:C
一、探测射线的三种仪器
1.威尔逊云室 (1)原理:实验时先往云室里加入少量的酒精,使室内充满 酒精的饱和蒸气,然后使活塞迅速向下运动,室内气体由于迅 速膨胀,温度降低,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这时让射线粒
子从室内的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留因子
确定屏蔽厚度的计算方法 透射量计算法、查表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利用因子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小结 外照射防护有三种基本方法: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 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就是要求在给受检者实施射线检 查时,应在各个环节尽量缩短照射时间;由于射线对 于距离按平方反比法则进行衰减,因此一切人员尽量 远离射线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方法;物质可以吸收射线,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屏蔽材料进行防护为屏蔽防护。 对于屏蔽射线的材料的选择应从材料的防护性能、结 构性能、稳定性能和经济成本等方面时行综合考虑。 在确定屏蔽厚度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可通过公式进 行计算,也可通过查表确定。
(三)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_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在放射源和人员之间,放置能有效吸收放 射线的屏蔽材料,从而衰减或消除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研究屏蔽材料的选择和屏蔽厚度的确定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二、屏蔽材料_要求 防护性能:在屏蔽效果相当的情况下,成本差别不 大,厚度最薄,重量最轻的材料最理想,同时考虑 不产生贯穿性次级辐射 结构性能:能成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物理形态、 力学特性、机械强度等 稳定性能:持久性,当处于水、汽、酸、碱、高温 环境时,能耐高温、抗腐蚀
或者说是按照辐射产生的随机性效应及确定性效应分 类,保障辐射防护所提供的职业人员与被检者个人防 护在保障不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前提下,将随机性效应 发生率控制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知识拓展:确定射线屏蔽厚度的依据和方法 确定屏蔽厚度的依据 当量剂量限值和最优化 屏蔽材料的防护性能 屏蔽用途和距离 工作负荷
X线摄影,应优选投照条件,不出或少出废片,以减 少重复照射。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二)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_距离防护
距离防护: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延长人 员到X线管和散射体的距离。
X线的距离衰减是按平方反比法则衰减,即离X线管 的距离增加一倍,射线强度将衰减为原来的1/4。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经济成本:成本低,来源广泛、易加工、安装维修 方便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一)β射线(带电粒子辐射)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选用铝、有机玻璃、混凝土等低原子序数的物质, 以将轫致辐射减小到最低限度
高速带电粒子撞击物质受阻时即产生轫致辐射(X线)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二)X、 γ射线(非带电粒子辐射)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高原子序数的金属 铅:原子序数82,密度11350kg· m-3,屏蔽效果好、 价格贵、结构性能差、机械强度差、不耐高温、化 学毒性、对低能X线散射量较大,可制成含铅防护 用品,如铅橡胶、铅玻璃 铁:原子序数26,密度7800kg· m-3,机械性能好、 价廉、易于获得、6mm铁相当于1mm铅,多用于固 定式或移动式防护屏蔽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学习目标 课时:2课时
1、掌握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2、掌握屏蔽厚度的确定方法
3、了解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4、了解屏蔽防护材料的屏蔽性能和散射性能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一、辐射的照射方式
电离辐射按射线源于体内和体外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
外照射:X线透视、摄影、CT、60Co放射治疗 内照射:核医学成像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 屏蔽防护 内照射防护的根本方法是: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进 入人体的机会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四)铅当量(mmPb):一定厚度(1mm)的屏蔽材料 与多少厚度(mm)的铅具有相同的屏蔽防护效果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知识拓展:射线屏蔽厚度的确定 从放射线的衰减理论讲,经屏蔽后的放射线剂量永远 不会变成零。放射线的屏蔽设计,并不在于确定一个 完全吸收放射线的物质层厚度,而是设法找到穿过屏 蔽层的放射线剂量降低若干倍,并满足剂量限值的屏 蔽层厚度。做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_时间防护 时间防护: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人 员受照射的时间。X线的量mAs 一切人员都应减少在辐射场内停留的时间。工作人员 在操作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操作中技术熟练、准确、 迅速以尽量缩短检查时间。 普通X线透视,医生应充分做好暗适应,有条件应尽 量采用带影像增强的电视透视。
第十一章 放射线的屏蔽防护
(三) X、 γ射线(非带电粒子辐射)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低原子序数的建筑材料 砖:价廉、通用、来源容易、24cm实心砖墙有2mm 铅当量 混凝土:由水泥、粗骨料、砂子和水混合而成,密度 2300kg· m-3,成本低廉、结构性能好,多用作固定防 护屏障 水:有效原子序数7.4,密度1000kg· m-3,结构性能差、 防护性能差、成本低、透明、可流动、常以水池形式 贮存放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