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报》:《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森林报》导读课件

《森林报》导读课件

线索分明
作品以时间为主线,按照 春夏秋冬的顺序展开,使 得故事情节连贯,一气呵 成。
结尾出人意料
作品在结尾处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使得作品 的主题更加鲜明有力。
04 影响与价值
文学地位
世界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
《森林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 被誉为世界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 自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丰富
书中涵盖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和生态常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 自然科学知识。
启发思考
阅读《森林报》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引发我们对自然、生命和新 闻报道等问题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语言风格
01
02
03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 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
幽默诙谐
作品中的对话和描写充满 了幽默诙谐的元素,使得 故事更加有趣,让读者在 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
简洁明快
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不 拖泥带水,使得作品更加 紧凑有力。
结构安排
章节分明
作品分为若干章节,每个 章节讲述不同的季节和场 景,使得作品结构清晰明 了。
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以一个名叫维塔利·斯杰潘的男孩为主人公,他因 为对森林的好奇和热爱,决定离开城市前往森林生活。在森 林中,他结识了许多动植物朋友,并亲身体验了森林中的四 季变换。
维塔利·斯杰潘在森林中经历了许多冒险和奇遇,如救助受伤 的小鸟、观察野兽觅食、躲避森林火灾等。通过这些经历, 他逐渐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也意识到了人类对自 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森林报》导读课件
目录

三年级【语文】《森林报》第二课时2课件

三年级【语文】《森林报》第二课时2课件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雪里的吃奶娃娃》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瞧,好不容易兔妈妈从旁边跑过去了。 不对,这个不是它们的妈妈——是一位不认 识的兔妈妈。小兔子跑到它跟前请求:“喂 喂我们吧!”“行啊,过来吃吧!”兔妈妈 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又向前跑去了。
原来兔妈妈们有这样一种规矩:它们把 所有的兔孩子都看成是它们大家的孩子。无 论兔妈妈在什么地方遇到一窝小兔子,它都 会给它们喂奶。它才不管这窝小兔子是别的 兔妈妈生的还是自己生的。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瞧,好不容易兔妈妈从旁边跑过去了。 不对,这个不是它们的妈妈——是一位不认 识的兔妈妈。小兔子跑到它跟前请求:“喂 喂我们吧!”“行啊,过来吃吧!”兔妈妈 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又向前跑去了。
森林报(第二课时)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小游戏:看图猜故事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小游戏:看图猜故事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小游戏:看图猜故事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小游戏:看图猜故事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三年级 语文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三年级 语文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森林报夏》、 《森林报秋》、 《森林报冬》 。

森林报读书交流会ppt课件

森林报读书交流会ppt课件
3
4
5
选择题:
( B )1、候鸟离乡月是几月至几月? A、8月—9月 B、9月—10月 C、10月—11月
( A )2、什么鸟在春天的时候喃喃自语:“我要卖掉
皮大衣,买件外套”;在秋天时又叫:“我要卖掉外
套,买件皮大衣”?
A、雄黑琴鸡 B、雌黑琴鸡 C、喜鹊
(A )3、兔子奔跑时,往山上跑容易,还是往山下跑
13 浣熊狗冬眠吗?(
) A. 冬眠 B .不冬眠
14“乌噢尔恩嘉――亚烈”节就是(
)A. 乌鸦节 B .野鸭节
15 刚出生的小海豹是(
) A.浅灰色的 B .雪白的
16 ( ),雪开始融化? A. 三月 B .四月
17 (
),候鸟离开过冬的暂居地。 A. 三月 B .四月
18 蝾螈长的特别像(
) A. 蜥蜴 B .癞蛤蟆
容易?
A、山上跑 B、山下跑 C、都不容易
( A )4、青蛙的舌头,哪一端固定在嘴巴里?
A、前舌尖 B、后舌尖 C、中间
( B )5、鸟和爬虫谁更怕冷?
A、鸟
B、爬虫
C、都一样
6
( A)6、什么甲虫以出生月份命名?
A、金龟子 B、蛛有几条腿?
A、四条
B、六条
C、八条
( B )8、蝌蚪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
19 神秘的坑是用来( ) A. 栽果树的 B .捉青蛙的
20 “克列克—克列克”是( )的叫声。 A. 秧鸡 B .田公鸡
10
11
12
▪ 2 森林历分成( )个月? A. 十二个 B .三个
▪ 3 春分是每年的( ) A. 4月12日 B 3月21日
▪ 4 小兔子刚刚出生,能睁开眼睛吗?( )

森林报(课堂PPT)

森林报(课堂PPT)

36
什么样的昆虫骨骼裸露在外面
许多昆虫、虾蟹
和其他节肢动物的
骨骼都裸露在外面。
这种骨骼由一种质
地很硬的物质组成,
叫做“甲壳质”。
37
熊如何辨识物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只熊在黑暗中 面对面相撞,能认 出对方,因为熊不 是靠眼睛,而是靠 鼻子辨识物体的。
38
再见
39
❖( )把窝搭在城市四郊的木房上;( ) 的窝多搭在石头上;而( ),会和它 们的孩子生活在悬崖的岩洞里。
19
燕子
❖ 一种是家燕,它长着叉子似的长尾巴, 喉咙那儿有一个火红的斑点;一种是金 腰燕,短尾巴,白脖子;一种是灰沙燕, 个头小小的,灰褐色,白胸脯。
❖ 家燕把窝搭在城市四郊的木房上;金腰 燕的窝多搭在石头上;而灰沙燕,会和 它们的孩子生活在悬崖的岩洞里。
28
虾在哪里过冬的是河边洞穴? 还是在水里?
❖洞穴
29
为什么兔子向山 上奔跑容易
兔子奔跑时,往
山上跑比往山下跑容
易,因为兔子的前腿
短,后腿长。假如从
很陡的山上往下跑,
就会摔跟头。
30
什么样的蚊子不 叮人的
雄蚊子不叮人,雌蚊 子才叮人。只有雌蚊子 才吸血。雌蚊子吸不够 血,就不会生小孩,因 为它产不了卵。雄蚊子 不会叮人,它们喝花蜜 和植物的汁液。
27
❖ 沙雀要到( C )过冬 A西伯利亚 B印度 C巴拉巴草原 2.( C)为我们提供了又轻又软的鸭绒 A白棉鸭 B野鸭 C多毛棉鸭 3.疾风的秒速是( B ) A18.2米~20.7米 B13.9米~17.1米 C20.1~30.7 米
4.秋天到了鳗鱼要游到( B ) A北海 B芬兰湾 C大西洋 5黄雀和朱顶雀主要吃( C ) A云杉予和山予 B赤杨子和白桦子 C山梨和其 它浆果

《森林报》读书汇报课教案课件

《森林报》读书汇报课教案课件

《森林报》读书汇报课教案课件第一篇:《森林报》读书汇报课教案课件走近《森林报》读书推荐课教学目标:1.了解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维·比安基的《森林报》的主要内容。

2.走进森林,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3.结合《森林报》选文,体会作者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动物吗?全世界已知的动物超过150万种,其中昆虫就有100万种以上,飞禽走兽50余万种。

说说你见过那哪些动物?2.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松鼠》吗?文中的松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松鼠》的作者就是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维·比安基),它选自——(《森林报》)。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维·比安基的《森林报》。

二、了解维·比安基1.说说你对维·比安基的了解。

2.老师这也有一些资料(出示)(1)维〃比安基(1894~1959)只有熟悉大自然的人,才会热爱大自然。

著名儿童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家维〃比安基正是抱着这种美好的愿望,为孩子们创作了《森林报》和《少年哥伦布》。

1894年,维〃比安基出生在一个养着许多飞禽走兽的家庭里。

他父亲是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

他从小喜欢到科学院动物博物馆去看标本。

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跟家人到郊外、乡村或海边去住。

在那里,父亲教会他怎样根据飞行的模样识别鸟儿,根据脚印识别野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怎样观察、积累和记录大自然的全部印象。

比安基从事创作30多年,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轻快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进行创作。

《森林报》是他的代表作。

这部书自1927年出版后,连续再版,深受少年朋友的喜爱。

1959年,比安基因脑溢血逝世。

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童年的比安基充满想象,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打猎了。

他成年后,开始在乌拉尔和阿尔泰山区一带旅行,沿途详细记下了他所看到、听到和遇到的一切。

森林报阅读指导课

森林报阅读指导课

B
18
• 生动、风趣、准确
B
16
红雀
秧鸡
B
17
• 读读翻译家王汶对大家的期望。
亲爱的少年读者们,你们长大了都是我们祖 国的森林、田地、河流、湖泊的主人,你们必须 熟悉它们,才能成为大自然的好主人。希望你们 阅读比安基的作品时,学习他细心观察和研究大 自然的精神。
• 森林中的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传奇!这是 郦老师读了这本书后的感受。跟大家一起 分享一下。
鱼座。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这一宫,那时的节气
是春分,所以春分点又叫“白羊宫第一点”,指的是出
生日期为 3月21日-4月20日。
B
10
• 作为报刊,《森林报》每期的栏目是大致相同的。 现在就以三月份为例,欣赏这本书的目录,然后
说说自己对哪个栏目感兴趣?猜猜这个栏目可能 会写什么?
B
11
目录
• 太阳诗篇——五月 城市新闻
• 欣赏春三期森林报的封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 三月份的时间是5月21日——6月21日。
• 多长察每期报头上的文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 所有这些都来源于一部特殊的历法——森林历
• 这部历法是为谁制定的?
(动植物)
B
9

白羊宫是黄道十二宫的第一宫,黄经从0度到
30度,原居白羊座,故名。但由于岁差,现已移至双
这本书用轻快的笔调,分12个月报道了森林中
各种有趣的事情。
B
3
明明是一本书,为什么要叫“报”呢?

维·比安基开始是在《新鲁宾孙》杂志上撰
写描写森林生活的专栏,渐渐形成报纸的特点。
后来以《森林报》结集出版,便有了这部在世界
儿童文学中占有独特地位的名著。因此称作《森

《森林报》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森林报》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森林报》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森林报》,了解报纸的结构特点,学会阅读报纸的方法。

(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学会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学会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新闻事业,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森林报》四年级下册教材。

2.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阅读报纸,了解报纸的结构特点。

(3)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3. 教学难点:(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正确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字典、笔记本、画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森林报》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森林的知识。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会的生字词。

3. 了解报纸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森林报》的结构,了解报纸的组成部分。

4. 学习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如:“课文讲述了哪些森林故事?”(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5. 小组合作学习(1)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如:“你认为森林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保护森林?”(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6. 展示与评价(1)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森林报》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1. 报纸结构:、日期、栏目等2. 生字词学习:圈画、工具书、上下文理解3. 阅读策略:快速阅读、理解能力4.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共同完成任务六、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森林报课件

森林报课件

• •
片断三Biblioteka 《林中大战》• 白胡子百年老云杉的国家显得阴森森 的。老云杉战士们笔笔直直地站在那儿, 保持着阴郁的沉默。它们的树干,从基部 到树梢都是光溜溜的;只偶尔有些弯弯曲 曲的枯枝,翘在树干上。在离地高高的空 中,巨树的毛蓬蓬的针叶树枝,手拉手似 的互相缠绕,像一座大屋顶,遮住了它们 整个国家……
片断二
• • • • 《蜘蛛飞行家》 没翅膀,怎么飞行呢?得找窍门儿呀!——几只小蜘蛛变成了气 球驾驶员。 小蜘蛛从肚子里放出一根细丝来,挂在灌木上。微风吹着细丝, 细丝左右飘动着,可是吹不断。蜘蛛丝很坚韧,跟蚕丝差不多。 小蜘蛛站在地上。蜘蛛丝从灌木上挂下来,直到地面,在空中飘 荡着。小蜘蛛站在地上,还在那儿抽丝。丝把身子缠住了,缠得浑身 都是,好像一个蚕茧似的,可是丝还在那儿抽出来。蜘蛛丝越抽越长, 风越吹越厉害。小蜘蛛用8只脚抓住地面,牢牢地抓住地面。1,2, 3——小蜘蛛迎风走了过去,咬断挂在细枝上的那一头。一阵风,把小 蜘蛛给刮走了。飞起来了!赶快解开缠在身上的丝!小气球上升了 ……飞得高高的,飞过了草地,飞过了灌木丛。驾驶员从上往下看: 在哪儿降落最好呢?下面是树林,是小河。再往前飞呀!瞧,这是谁 家的小院子?有一群苍蝇正绕着粪堆飞舞。停下来吧!降落! 驾驶员把蜘蛛丝绕在自己身底下,用小爪子把蜘蛛丝缠成了一个 小团儿。小气球渐渐降落了……好了:着陆!蜘蛛丝的一头挂在草叶 上,小蜘蛛着陆了!可以在这里安家立业了。 秋天,在天气晴朗、干燥的时节,有许多小蜘蛛带了它们的细丝 在空中飞行。那时,乡村里的人就说:“秋老了!”那是秋的白发飘 飘,宛如银丝。
• 只有熟悉大自然的人,才会热爱大自然。

童年的比安基充满想象,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打猎了。他 成年后,开始在乌拉尔和阿尔泰山区一带旅行,沿途详细记下了他所 看到、听到和遇到的一切。他常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在动物博物馆里玩 时的心情。这边是两只小棕熊,扭在一起打着玩,它们的大哥哥蹲在 一旁看着它们。熊妈妈躺在山坡上打瞌睡。那边是两只老虎,一只在 岩石上,一只在岩石下,龇牙咧嘴,好像马上要彼此扑上去了……这 边是一只老鹰,一动也不动地悬在半空中。那边是一只刚从窠里飞出 来的野鸭妈妈,窠里还有蛋。它们全罩在大玻璃罩里,都是标本。可 是,那时比安基可不相信它们是死的。他想,那一定是被一个魔术家 给“定”住了。只要学会叫它们苏醒过来的咒语,一念,它们就会活 过来。 当27岁的比安基想起这些时,他决心要当个作家,用艺术的语言, 让那些奇妙、美丽而又珍贵的动物,永远地活现在他的书里!于是比 安基开始创作,写科学童话、科学故事、打猎故事……他的童话、故 事和小说,在少年读者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幅活生生的自然图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阅读 பைடு நூலகம்是小书虫
我知道: 通过阅读《森林报》这本书中的“在常绿的
森林里”、“会飞的蜘蛛”、“冷水浴爱好者” 三个片段,你发现作者是怎样把大自然四季的更 替,动植物们的生活变化表现得栩栩如生的。
我发现: 作者还在书中描述了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
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激发了探索大自 然的兴趣,唤醒热爱大自然、关注并保护生态环 境意识。
作者简介:
比安基(1894—1985),苏联著名的儿童文学家,被称为“ 森林哑语翻译者”“发现森林的第一人”,代表作有《森林报》 《少年哥伦布》。1894年比安基出生在一个养着许多飞禽走兽的 家庭里,他的父亲是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他从小喜欢到科学院动 物博物馆去看标本,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跟家人到郊外、乡村、 海边去住。在那里,父亲教会他怎样根据飞机的摸样识别鸟儿, 根据脚印识别野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怎样观察、积累和记录 大自然。比安基从事创作30多年,他以细腻的笔触、引人入胜的 情节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描写动植物生活的故事。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9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谈话交流 推荐好书
回顾交流 读书方法
整本书阅读方法我知道: 1.阅读整本书,首先阅读书中的作者简介、序或 者导读,了解作者意图或其他读者的阅读感受。 2.看目录,了解大概内容。 3.读某一个段落时,边读边思,圈画批注,好的 段落可以反复读甚至背诵,积累。遇到不理解的、不 懂的查找工具书。 4.最后制定读书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