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资产减值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对其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减值计提。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资产减值过程中的管理和决策,以实现资产减值对企业盈余的影响最小化。
下面列举了十个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1. 银行信贷资产减值管理: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面临着借款人违约的风险,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模型对贷款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金,以保证银行的盈余稳定。
2. 公司固定资产减值管理: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间需要进行减值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保证企业资产价值的准确反映和盈余的稳定。
3. 证券投资减值管理:企业在证券投资中需要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和投资标的的经营情况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证券投资减值准备,以实现对盈余的管理。
4. 商誉减值管理:企业在合并收购中形成的商誉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商誉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以保证企业盈余的稳定。
5. 高风险行业资产减值管理:在高风险行业,企业的资产风险较大,需要加强资产减值管理,及时识别和计提减值准备,以保护企业的盈余。
6.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管理: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中需要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减值测试,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以管理盈余。
7. 存货减值管理:企业在存货管理中需要定期进行存货减值测试,计提存货减值准备,以保证企业盈余的准确反映。
8. 不动产投资减值管理:企业在不动产投资中需要根据市场价格变动和租金收益等因素进行减值测试,计提不动产投资减值准备,以保护企业盈余。
9. 长期债权减值管理:企业在持有长期债权时需要根据债权方的还款能力进行减值测试,计提长期债权减值准备,以保障企业盈余的稳定。
10. 资产组合减值管理:企业在资产组合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整体减值测试,计提资产组合减值准备,以实现对盈余的管理。
这些案例都是实际业务中常见的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情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情况,合理应用相关减值管理方法,以实现盈余的稳定和风险的控制。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分析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分析[提要] 基于谨慎性原则而产生的资产减值会计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但由于资产减值与企业的利润存在重要联系,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屡见不鲜,资产减值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动机;成因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我国对于资产减值的研究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
纵览其近几十年的发展情况,尽管我国资产减值政策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但仍难以克制不断出现的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就我国资本市场而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如下几方面:(一)大清洗动机。
上市公司新任管理人员为了扩展未来年度的盈利空间,通过大量计提减值准备,将本该在未来期间确认的费用提前至当期确认,从而释放风险,大大减轻未来期间盈利负担,对公司报表进行消毒、清洗,即所谓的“大洗澡”。
(二)扭亏动机。
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证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如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连续亏损,则会受到证券监管机构的处罚甚至会被要求退市。
为了避免因受到处罚甚至丧失宝贵的上市资格而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上市公司会使尽全身解数来防止连续亏损局面的发生。
存在扭亏动机的上市公司通常其经营状况不景气,依靠主营业务在短期内实现盈利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这些公司在扭亏年度一般会少提或不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扭亏年度的会计利润,必要时甚至大额转回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
(三)利润平滑动机。
投资者通常是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来判断该公司当前以及未来期间发展状况的,而一个逐年增长的经营业绩会向投资者传递出公司稳步、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
因此,上市公司为了保持其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公司某一年的盈利水平出现大幅增长,并且预测该大幅增长难以在下一年乃至以后几年继续保持的时候,公司管理层通常不会向投资者如实披露当期实现的高额盈利,而是通过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本期实现的部分盈利递延到以后年度。
上市公司借助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完善。
资产减值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存在主观性。
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依赖职业判断,加大了上市公司借助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风险。
资产减值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之一,但过度盈余管理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不应该被忽略。
一、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原因(一)决策有用观是资产减值会计的逻辑起点 会计报告目标由一开始的受托责任观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决策有用观为主,受托责任观为辅。
这一观点的转变强调要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相关的财务报告信息,对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提出新要求,其中最受关注的点就是净利润。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企业的收益不仅仅是收入扣减成本费用后的结果,而是当期资产和费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因此,科学地评估企业的资产状态,准确反映资产价值,将资产减值和企业损失做量化处理,挤掉因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水分”,做到有的放矢,资产减值会计由此而生。
(二)谨慎性原则指导资产减值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当时的财产托管人为了减轻受托责任,选取了极为保守的方法,高估一切可能存在的损失,低估任何可能存在的收益。
随着19世纪会计受托责任的盛行,为了减少责任风险,会计人员效仿中世纪财产托管人的谨慎做法,形成了受托责任观下谨慎性原则的雏形。
而现在的谨慎性原则,不能蓄意多计费用与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要求对一个永续经营的企业在会计计量时,要合理预估有可能出现的损失及收益,对资产和收益从低计价,对负债和费用要足额计价。
(三)未来经济利益观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本质早期资产的计价以成本为中心,认为资产是有货币形态的实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以前的消耗对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
未来经济利益观的出现,认为资产不仅可以是有形的,还可以是无形的、非货币形态的,其关键点在于能否为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浅谈中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浅谈中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毕选涛滨州学院【摘要】资产简直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2006年初,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新的资产减值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明确了资产减值确认的时间,对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也作了新的规定。
同时,提出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本文通过对文献和案例的查找分析了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目前还没有规范的界定。
美国会计学家雪普(1989)曾经在“盈余管理的评论”文章中提出: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而另一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1997)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书中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Healy和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运用会计手段或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
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和研究的深入,盈余管理有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概念。
本文把盈余管理界定为企业的管理者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手段以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目的和行为。
总的来说,盈余管理对于企业有着很多积极的意义,例如它可以通过调节收益来帮助企业合理避税,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盈余管理也可以给管理层一定的缓冲的时间。
但同时,盈余管理也是一把“双纫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也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当盈余管理超过一个合理的度的时候,会影响会计信息使其无法客观、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误导投资者,并影响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以精功科技为例

人们对于会计知识的了解大多是由资产开始的。
如果企业管理者出于某些目的利用资产的虚实盈亏来实现虚增利润,这会极大的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多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当前,我国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同一资产的判断也并不一致。
而且还有部分企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利用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来增加企业利润。
这是会计信息监管领域的一大难题,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一大问题。
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要求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才能生存下来,除了主营的市场还要兼顾投资者和有关监管部门。
财务指标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途径和衡量指标,而资产减值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空间。
本文利用案例分析法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分析,明确资产减值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以精功科技为例,分析精功科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为企业的规范资产减值计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公允价值IAbstractAll along, the accounting knowledge w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starts with assets. However,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ssets of an enterprise. It can avoid the false increase of profits through the false increase of assets,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more credible and higher qua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national macro-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large number of Accountants in our country, but their uneven quality, it is sometimes difficult for them to make accurate judgments about the same assets. Certainly,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ir own interests, some enterprises will skillfully use the uncertainty of fair value to seek their interests. At present, this situatio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In the current complex market environment, enterprises can survive only if they have better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market, they shoul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investors and relevant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inancial indicator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measurement indicators, and impairment of assets provides a certain space 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earnings managemen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motivation and metho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asset impairment through case analysis, and studies the overall impact of current asset impairment criteria on earnings management. Taking JingG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JingG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using asset impair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enterprises to standardize asset impairment.Key words: asset impairment earnings management fair valueII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
华为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
华为是一家世界知名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在过去的几年里,公司的业
绩表现优异。
然而,有一种盈余管理方式,即通过资产减值来提高公
司的净利润,华为公司也曾使用过此种方式。
2015年,华为公司公布其2014年度财务报表,净利润为360.8亿元,同比增长33.2%。
然而,该年度华为的资产减值为92.1亿元,净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资产减值调整。
华为公司通过调整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减值计提,来降低其当年度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净利润。
具体来说,华为公司在2014年度减少了固定资产和存货减值计提,比如降低了某些旧资产的减值计提,或将存货
的减值取消。
这些调整让华为公司在2014年度的净利润中,出现了92.1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
然而,华为公司并没有明确地告知其投资者资产减值的情况,这引发
了一些质疑。
在提供给中国证监会的审核材料中,华为公司表示:公
司的减值计提工作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内部规定进行的。
同时,公司对资产减值的情况在其审计报告中也有详细披露。
华为公司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作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公
开上市的公司,华为公司应当遵守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保证投
资者能够获得最准确和全面的财务信息。
另一方面,华为公司利用资
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做法,是否违反了市场规则和道德标准,也需
要进一步的审慎考虑。
总的来说,华为公司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做法,虽然在一定
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净利润,但是可能对其信誉和声誉带来一定影响,需要注意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合规性。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开题报告:盈余开题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概念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盈余管理的手段篇一:开题报告-资产减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姓名:学号:班级:系别:专业:指导教师:XXX 1010XXXX 10CPAX班会计学系会计学XXX 助教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说明:1.本表需归入档案,请规范填写。
2.可根据内容调整表格高度。
3.本表正文部分请双面A4纸打印。
篇二: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使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当前各国会计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对资产减值会计的认识和研究也在逐步深入。
从近几年的上市公司年报来看,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选择会计政策、操纵盈余的工具,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但仍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所以,我们有必要从资产减值这一方面来考察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来检测我国会计规范实施的效果。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一部分引言,概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路径。
第二部分概述国内外关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理论,第三部分阐述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运用案例论证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第五部分总结结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对利润操纵行为的规范,并阐述文章的局限性。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上市公司AbstractEntering 21’st centuries, the economical environment that companies face turns worse, which makes asset depreciation be one of the hot accounting problems around the world. From the annual reports of listed company in resent years, the asset depreciation of accounting policy has already become one of the tools which the listed companies manipulate the earnings. So, we need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aspect of asset depreciation. In this paper,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of listed company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first part of an introduction, outlin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path. The secondsection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theory of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Impairment of assets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fourth part of the use cases demonstrate the impact of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on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fifth section summarizes the conclusions on the issue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specification of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policies on profit manipulation, and explain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article.Keywords: Asset impairment Earnings Management Listed Company目录原创性知识产权及声明-------------------------------------------------------Ⅰ开题报告表-----------------------------------------------------------------Ⅱ中文摘要-------------------------------------------------------------------Ⅳ英文摘要-------------------------------------------------------------------Ⅴ目录-----------------------------------------------------------------------Ⅵ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1 (三)研究路径及内容-----------------------------------------------------------------------------2 二、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综述---------------------------------------------2 (一)关于资产减值的研究综述-----------------------------------------------2 (二)关于盈余管理研究综述-------------------------------------------------3 (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5 三、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6 (一)关于禁止资产转回的规定-----------------------------------------------------------------------6 (二)关于引入资产组的问题--------------------------------------------------------------------------6 (三)关于商誉的减值测试-----------------------------------------------------------------------------7 (四)关于折现率-----------------------------------------------------------------------------------------7 (五)关于公允价值--------------------------------------------------------------------------------------7 四、案例分析---------------------------------------------------------------8 (一)案例背景-------------------------------------------------------------8 (二)上市公司对南方证券投资减值准备提取的情况差别的分析------------------------------9 五、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局限-----------------------------------------------10 (一)研究结论---------------------------------------------------------------------------------------------10 (二)对策建议---------------------------------------------------------------------------------------------11 (三)研究局限性--------------------------------------------------------------------------------------------12 六、参考文献---------------------------------------------------------------14 致谢-----------------------------------------------------------------------15引言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国内外众多学者及相关研究者一直都非常关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这一会计监管与研究的难题。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企业会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资产减值的计提和处理。
资产减值是指企业资产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所进行的调整。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来管理和应对资产减值,以保障企业的盈余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列举10个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1. 案例一:某公司的生产线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了故障,导致生产效率大幅下降。
为了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公司决定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计提了一定的资产减值准备。
2. 案例二:某商业银行对其贷款资产进行了定期的风险评估,发现一部分贷款存在违约风险。
为了应对潜在的损失,银行计提了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3. 案例三: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市场调研后发现,某个地区的楼盘销售前景不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销售收入。
为了防范潜在的风险,公司决定对该项目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以保护企业的盈余。
4. 案例四:某制造公司的存货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存在过期和陈旧的情况,为了保持存货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决定对存货进行减值计提。
5. 案例五:某汽车制造公司的车辆库存长时间无法销售,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资金压力,公司决定对车辆库存进行减值计提。
6. 案例六:某电信公司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技术陈旧和设备老化的情况,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公司决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处理。
7. 案例七:某保险公司对其投资组合进行定期评估,发现某些投资项目存在亏损的风险。
为了保障公司的盈余稳定,公司决定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计提。
8. 案例八:某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长时间无法消耗,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损失,公司决定对原材料进行减值处理。
9. 案例九: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盈余稳定,公司决定对产品进行减值计提。
10. 案例十:某航空公司的飞机在运营过程中遭遇天气、机械故障等因素导致的延误和取消,为了应对潜在的损失,公司决定对飞机资产进行减值计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长钢运用“资产减值"的情况ST长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主要集中在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上。
ST长钢2002年至2007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如表2—1所示:表2-1 ST长钢2002年——2007年主要会计数据(单位:万元)从表2-1可以清楚看出,2002年至2007年,ST长钢的主营业务收入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净利润在2002至2004年间基本处于相对平稳的微利状态;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亦变化甚微。
这一状况在2005年发生了巨变,当年ST 长钢出现9285万元的巨额亏损,坏账准备增加9592万元。
腹有诗书气自华2006年ST长钢亏损增加到2.2亿元,坏账准备增加1.04亿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1.09亿元,两项减值合计增加2.13亿元。
容易看出,2005年巨亏的直接原因是坏账准备的剧增;2006年巨亏的直接原因毫无疑问则是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共同增加。
对此,ST长钢在其2005年度的财务报告中作出如下解释:“本公司自2000年以来,一直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即按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
近年以来,随着钢铁行业形势和市场状况的变化,如继续按原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已不能反映应收款项可回收性的实际情况。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经本公司第6届董事会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变更坏账准备计提的议案》,坏账准备计提方法自2005年9月30日起由余额百分比法变更为账龄分析法。
具体计提比例为:账龄在1年以内的按5%计提,1至2年按20%计提,2至3年按30%计提,3年以上按60%计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和财政部[财会(2002)18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的通知》有关规定,该项变更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本公司2005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增加95,928,729.76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腹有诗书气自华增加85,126,091.45元,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增加10,802,638.31元,相应减少本年度净利润95,928,729.76元”。
ST长钢在其2006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对其计提坏账准备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别作出如下解释:“本公司本年度对应收账款进行了全面清理,经清理,本公司管理层认为,资产负债表日,已经丧失诉讼时效的、债务单位已关闭或已破产的应收账款、清欠收入不足以弥补清欠成本的小额应收账款共计170,734,473.37元,该类应收账款预计无法收回,按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近年来,本公司调整发展战略,由规模数量型向品种效益型转变,大幅压缩亏损、微利品种产量,加大中高端重点盈利品种,2006年3月,本公司关停了炼钢一车间和一轧一车间等生产单位,并已在2006年中期报告中作了披露。
本公司2007年度的生产经营计划中,只计划产钢35万吨,其余所需钢坯从其他关联单位购买,在可预见的将来,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本公司将继续关停上述已闲置的固定资产。
资产负债表日,闲置的固定资产原值为301,162,581.93元,累计折旧为129,520,328.18元,净值171,642,253.75元;待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为43,527,825.44元,累计折旧为19,961,294.83元,净值23,566,530.61元。
本公司管理层认为,该部分闲置与待报废的固定资产及部分其他固定资产未来持续腹有诗书气自华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经测算,补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1l,701,351.10元。
"2007年,ST长钢的减值准备的余额基本与2006年相同,并且扭亏为盈,获$1J2967万元。
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2005年--2007年对比及ST长钢运用“资产减值”的后果ST长钢的坏账准备政策从2005年3季度开始由余额百分比法转为账龄分析法,这直接导致2005年坏账准备剧增。
2006年,该公司管理层按个别认定法对1.7亿元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从而使坏账准备几乎比2005年增加近一倍。
勿庸置疑,ST长钢运用“资产减值准则”的结果如其所愿:(1)从其内部来看,股民及实际控制人均得偿所愿。
一方面,从连续两年的累计巨亏3.2亿元,到2007年实现2967万元盈利,ST长钢的业绩令其股民的心情随之大起大落。
最重要的是,在关键的2007年,ST长钢扭亏为盈,成功地化解了退市危机,可谓有惊无险、皆大欢喜。
另一方面,考虑至2008年ST长钢将被同为攀钢集团所控制的攀钢钢钒吸收合并的事实,连续两年的高额计提减值准备,人为地提高账上资产质量,无疑将大大减少存续公司的盈利包袱,从而间接地提升存续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这无疑是作为实际控制人攀钢集团所希望看到的(2)从其外部来看,根据公开的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息,ST长钢并未受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的质疑或惩处,其审计中介——从2005年至2007年,依序为四川君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清一色地为ST长钢的当年年报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
2.2案例分析(1)ST长钢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ST长钢具有强烈的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体现在避免退市和为资产重组铺平道路两个方面:具体说来,根据ST长钢的说明,由于执行新会计政策的需要,2005年其计提了大量的减值准备,由本可微盈,变为亏损9000多万元。
面对这一既成事实,为避免退市风险,ST长钢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尽可能地将亏损集中到2006年,从而减少“关键年度”2007年计提减值准备的压力。
简单计算可知,如果ST长钢将2006年增加计提的2.13亿元的减值准备,少计提14%,即将约3000万元的减值计提放到2007年进行,则2007年ST长钢净利润将由盈利2967万元变为亏损33万元,则其面临退市就仅有一步之遥了。
很难想象,2006年的减值计提是纯属巧合,恰好使ST长钢顺利地避开三年连续亏损,而没有任何人为规划。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资产重组铺平道路重组公告的发布是在2008年,按常理,如此重大的重组计划不会是一朝一夕的决定,其前期的配套准备、调整、酝酿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攀钢集团董事长樊政炜在广州经济台《交易日》节目中接受访谈时,也表明攀钢集团整体上市的思想最早源于2006年,是出于资源整合的目的。
考虑到近年国资委提出的2010年将央企精简到80户至100户的目标,央企的同业合并,做大做强是大势所趋。
ST长钢被吸收合并或许正是此大环境下的产物。
由此,我们就容易得出ST长钢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个可能动机,即在已获知将被重组合并的情况下,先行大量计提减值准备,提高帐面资产质量,从而为合并后的存续企业的未来盈利减轻包袱、铺平道路。
这样就容易理解,为什么ST长钢会在2006年继续巨额计提减值准备,即使它明知计提的减值准备中的固定资产减值将无法转回。
(2) ST长钢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时受到的制约ST长钢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未受到明显制约。
一方面,作为资本市场守护者之一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ST长钢2005年--2007年的财务报表,出具的均为清一色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可见,连续2年的巨额计提减值准备(尤其是2006年),其合理性并未遭到注册会计师的质疑,腹有诗书气自华即便,这无疑是ST长钢连续巨亏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作为资本市场监督人的证监机构或减值准则的制定者财政部,我们亦并未看到它们对ST长钢提出任何质疑,更谈不上调查、处罚了。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腹有诗书气自华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