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我国保险行业的scp分析
经典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下我国保险行业的SCP范式研究

( o d c ) 绩 效 I e fr n e) 分 C n ut ~ o ma c ) Pr 析 框 架 ,在 2 0世 纪 5 年 代 创 立 之 初 ,主 0 要被 用于分析 传统 的制造业 。 通 过 S 范 式 对 金 融 领 域 的研 究 始 于 CP
我 国 保 险 业 的 市 场 结 构
分 别 选 取 了一 些 影 响 保 险 公 司 经 营 绩
B i 1 5 对银行业 的分析 ,较 为规范 an( 9 6) 的针对银行业市场 结构和绩效之 间关系的 研究则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 ,一些关于银
行 业 市 场 集 中度 提 高 对市 场 竞 争 产 生 负 面
效 的 变 量 ,构 建 了 两 个 略 有 差 异 的 实
产业 组 织理 论 ( —C—P)框 架 下 ,本 文 s
S A法和 DE F A法最 主要的区别就是前者需 要假 定 先 验 的 生 产 函数 形 式 , 后 者 不 必 而
共 同 之 处 是 两 者 都 需 要 界 定 投 入 和产 出 以
及 它 们 的 价 格 。 需 要 指 出 的是 ,这 两种 被 用于 测算 传 统 制 造 业 效 率 或 规 模 经 济 效 应 的成 熟技 术 , 当被 应 用 于 金 融 业 时 ,会 出
占 l ,这 一 指 标 远 远 高 于 保 险 业 发 达 国 型
自产 品市场的产业组织分 析框架成 为了银
行产 业组织研究乃至金融领 域其他行业研
究的主流手段。 近 年 来 ,国 内 的一 些 学 者 也 将 S P范 C 式 应 用 到 对 保 险 业 的研 究 中 来 ,比 较 有 代 表 性 的有 : 兵 ( 0 7) 过 参 数 法 ( F 刘 20 通 SA
我国保险业SCP分析最终版

我国具有很高的市场退出壁垒的原因
我国保险业市场退出的 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 我国保险业的退出机制 还没有建立和发挥作用
三、保险公司的价格行为
价格构成
生命表
价格竞争
Your Logo
定价
生命表
价格竞争
纯保费
附加保费
又称为死亡表或者 寿命表,是对相当 数量的人后自出生 (或一定年龄)开 始,直至这些人口 全部去世为止的生 存与死亡记录,用 于描述某人口群体 死亡规律分布。
附:寿险三巨头净利双位数下降 中国人寿2012资产减值310亿
2.影响保险业的进入壁垒的因素
宏观经济水平 从经济性壁垒来看,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对保险产品的市场需求 程度也越高,因而对保险企业的资金。技术等方面投入的要求也越 高,造成沉淀成本、资本壁垒、绝对费用壁垒等经济性进入壁垒也 越高。 保险监管能力
以客户为中心
创新网络营销 渠道
网络应用于保险行业并赋予保险全新的形式, 形成现在较为成熟的网络保险概念。 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民族品牌,既是报 喜那业的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Your Logo
加强品牌建设
其他行为
兼并行为
广告行为
创新行文
Your Logo
Your Logo
市场竞争 不充分
严格的保险产品 条款与费率 管 制
产品差异化战略
细分市场与客户
针对我国保险产品同构化严重现象,各保险公 司应改变战略,把握客户要求,逐步实现市场 细分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保险需求。
保险公司要通过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为 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培养顾客品牌忠 诚度,差异化服务来源于客户自身价值。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保险业分析

0.769 0.751 0.735 0.728 0.709 0.690 0.645 0.638 0.613
10165607.29 10117762.28
2009
111372989.22
11946412.03
3848338.20
29504070.67
6757556.15
13229797.81
2010 0.911 145279714.55 15393002.48 0.887 6211569.32 9199986.53 15906385.46 CR8 0.902 0.896 0.874 33303976.82 0.883 0.853 0.834 0.818 2011 2012 143392512.22 154879298.09 17737226.91 19301796.44 8333256.04 9878620.39 31825306.37 32274080.63 9320309.84 9346080.14 11896740.73 12877117.27
行业发展建议
1
提升产品差异化
2
加大人才培养
加大广告投入
3
4
放宽行业壁垒
5
完善管理机制
2015
谢谢观看
1、沉没成本壁垒
2、行政法规壁垒
03
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分析
定价行为
01
02
广告行为
创新行为
04
03
并购行为
市场行为分析· 广告行为
市场行为分析· 并购行为
市场结构分析· 创新行为
保险产品的创新 保险服务的创新
04
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分析
1、资源配置分析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新思路

现象 ,农业保 险业务供需不平衡 以及市场壁垒阻碍农业保险业新兴 主体进入 ,市场绩效极 为低下。基 于 S P范式 C 的分 析表明 ,发展我 国农业保 险需 要在制度安 排上遵循 区域 化原则 ,制定正规制度优 化 区域农业 保险市场结 构 , 建设 区域 特色的非正规农业保 险制 度 ,优化 区域农业保险实施机制 ,促进其进行 良好 融合 和互动 ,进而优化农业
产 性 活 动 ,保 障社 会 分 T 和 合 作 的有 序 进 行 ,进 而 实
现 良好 的 市 场绩 效 ,优 化 资 源 配 置 。 ( )产 业 组 织 政 策 与 农 业保 险 发 展 趋 向 的 天 然 二
契合 。
、
产 业组 织 理论 的 S CP范 式
在 S CP分 析 框 架 中 , 市 场 绩 效 指 的 是 在 一 定 的 市 场 结 构 和 市 场 行 为 下 市 场 运 行 最 终 的经 济 效 果 ,主 要 是 从 产 业 的 资 源 配 置 效 率 和利 润 水 平 等 方 面 , 直接
一
量 ,市 场 仅 仅 对 现 行 制 度 会 产 生 影 响 而 已 ,不 同 的 制 度 安 排 呈 现 不 同 的 市 场 结 构 ,产 权 制 度 差 异 会 导 致 交 易 成 本 的 差 别 ,从 而 影 响 市 场 绩 效 。 通 过 建 立 合 理 、 有 效 的制 度 可 以 降 低 交 易 费 用 ,激 励 经 济 主 体 从 事 生
农 业 生 产 受 自然 灾 害 的影 响 很 大 ,农 业 保 险 制 度 的 发 展 和 完 善 町 以 有 效缓 解 农 业 生 产 的风 险 。科 学 合 理 的农 业 保 险 制 度 , 有 利 于 维 护 农业 生 产 的 稳 定 性 , 保 障 粮 食 安 全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进 而 促 进 农 村 社 会 的 稳 定 、和谐 发 展 。 运用 S CP范 式 研 究 市 场 结 构 、市 场 行 为 和 市 场 绩 效 的 内在 关 系 ,有 利 于 依 据 市 场 结 构来 判断 市 场 资 源 的 配 置 效 果 ,拓 宽 研 究 思 路 ,对 研 究 我 国农 业 保 险 的改 革 和发 展 具 有 较 好 的借 鉴 意 义 。
我国保险业SCP分析最终版解析

2.影响保险业的进入壁垒的因素
➢ 宏观经济水平
从经济性壁垒来看,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对保险产品的市场需求
程度也越高,因而对保险企业的资金。技术等方面投入的要求也越
高,造成沉淀成本、资本壁垒、绝对费用壁垒等经济性进入壁垒也
越高。
5
➢ 保险监管能力
我国具有很高的市场退出壁垒的原因
➢ 我国保险业市场退出的 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
➢ 我国保险业的退出机制 还没有建立和发挥作用
三、保险公司的价格行为
价格构成 生命表 价格竞争Your Logo Nhomakorabea定价
▪ 纯保费 ▪ 附加保费
生命表
又称为死亡表或者 寿命表,是对相当 数量的人后自出生 (或一定年龄)开 始,直至这些人口 全部去世为止的生 存与死亡记录,用 于描述某人口群体 死亡规律分布。
垄断市场 市场化 政府监督 发展初期 SCP分析
保险业
▪加大人才培养力 度 ▪加大广告投入力 度 ▪完善风险管理机 制
Your Logo
四 市场绩效衡量
(一 )问题的提出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恢复保险业至今,中国保险业得到 了快速发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要看到中国保险业还 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完善。
一个国家的监管能力高低对保险业进入壁垒具有决定性影响。如
果监管能力不足以维护本国保险业的稳定,就不能大幅度地降低保 险业的进入壁垒。
➢ 保险业市场主体状况
从保险业的市场竞争来看,降低保险业的进入壁垒、实行对外开
放的产业政策所能带来的主要积极影响在于能够提高市场竞争机 制。
我国保险业经济性进入壁垒并不高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保险行业分析

Forum学术论坛 2019年1月223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9.01.223基于SCP范式的我国保险行业分析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杨文慧摘 要: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保险公司展现出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通过SCP范式对我国保险行业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保险行业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竞争程度不断提高,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价格战来获得更多的保单,整个行业总体处于盈利状态,同时对于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保险行业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1(a)-223-02保险业是我国金融行业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不同种类保险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促进了保险业资产规模、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蓬勃发展。
1 我国保险行业结构分析1.1 市场份额分析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市场份额状况的分析:财险与寿险份额状况;中资与外资份额状况;财险中资与外资份额状况;寿险中资与外资份额状况。
自2009—2016年,我国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总体上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具体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业协会公开保费收入2009—2016年。
图1 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根据2016年保险产业收入情况得知,我国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0959.1亿元,其中财产险保险公司实现保费8724.29亿元,占全部保费收入的28.1%;寿险保险公司实现保费17442.2亿元,占全部保费56.3%,其他险种如健康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的保费占全部保费的15.3%。
在全部财险保费收入中,中资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8535.09亿元,占全部财险保费的97.9%;外资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89.2亿元,占全部财险保费的2.1%。
我国保险市场SCP分析报告(共 36张PPT)

诞生
1958 年 12 月
保险业停办
二、我国保险市场的SCP分析
(一)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
产品差异化 进入与退出壁垒
表一:
1、市场集中度
保费总收入 (万元) 中国人保 平安保险 中国人寿 太平洋保险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1)表现形式
违规支付(无赔款优待、手续费等)
变相降低费率
(2)原因
保险监管制度不恰当 保险产品的同一性和陈旧性
我国保险市场不正当竞价分析
(3)弊端
暗箱操作,企业的经营成果严重失真;
价格竞争过度,风险累积,严重影响了保险
业的健康发展。
2、广告行为
保险产品的质量评价具有滞后性,对于这 类服务产品广告宣传要注重品牌宣传,树立 良好形象,才有可能产生显著效果。
图三;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保险密度一般被用来衡量一国保险业发达程度,此 处利用步上升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图中,可以清晰发现我国保险深度大体上呈上升的 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正在逐年上升。
保险市场绝对规模分析
2014
2、公共绩效
对保险市场公共绩效的评价指标主要采用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两个指标。
保险深度。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
总值(GDP)的比例,反映一个国家保险业在 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保险密度。保险密度就是人均保费收入,即按
一个国家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反映 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8585133.02
10062702.71 12792896.63 17078136.01 22117954.78 20229996.77 22755737.66 26145593.49 31685217.10 37208849.95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保险市场研究

近年来,保险业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险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保费收入的全球排名和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2010年保费收入排名全球第6位,达到1.45万亿元,是2005年的2.7倍,总资产突破5万亿元,是2005年的3.2倍。
但是,我国保险业由于起步较晚,当前仍存在着行业投入高效率低、产品覆盖面不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 分析方法,对我国保险业进行研究,对于推进保险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SCP 范式的内涵1959年,哈佛大学的贝恩(Bain)在《产业组织》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两段论范式,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
谢勒(Scherer)于1970年出版著作《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在贝恩两段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更完整的SCP 分析框架———“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
20世纪80年代,经过众多产业组织理论学者对SCP 分析范式不断的修正和补充,逐渐形成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其中,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提出了“新SCP 范式”的理论体系。
该体系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进行了修正和发展,强调:一在研究方向上,要从以“结构主义”方向(研究市场结构)为主,转变为以“行为主义”方向(研究市场行为)为主;二是在研究方法上要从双向的、动态的角度进行;三是运用博弈论理论进行研究。
在这种新产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分析显得更为丰富(图1)。
图1SCP 框架结构二、SCP 框架下我国保险市场分析1、市场结构分析市场结构是在市场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市场结构又对各种因素产生反作用,在影响这些因素改变的同时,自身也随之调整。
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是属于垄断还是属于竞争,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某行业企业总量及不同层次企业(大、中、小企业)在市场当中所占比重(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 )、产品差别化、市场进入壁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保险行业的scp分析行业历史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相关行业1.保险业的历史(卜前东分析)(1)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
1952年:外国保险公司完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1955年:完全废除保险经纪人制度。
1958年: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1980年:回复财产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
1982年:回复人寿保险业务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获准成立投资公司,可用部分保险准备金投资。
1986年: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中国太保的前身),打破了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
1991年: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为交通银行保险业务部。
1992年:首家外资寿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成立,引进寿险代理人制度。
1995年: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出台。
1996年:开始分业经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业务分拆,组成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国再保险公司。
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在上海成立。
2001年:大陆获准加入WTO ,美国纽约人寿,美国大都会,日本生命人寿三家外资公司获得业务执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
2003年:保监会允许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养老金/年金险业务,取消外资保险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
2004年:第一家专业年金保险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筹建。
平安保险在港交所上市。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5 号”,对外汇管理政策进行重要调整,保险公司被允许用人民币自有资金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
2007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07 年公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针对重大疾病保险所涉及的病种定义做出了统一的规范。
(2)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纵观我国保险业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竟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业和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中国保险业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业务快速发展。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3年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相当于1999年的2.8倍;保险业总资产达到9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4%。
2003年保险密度为287.44元,保险深度为3.33%,中国保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24家,外资保险公司37家。
按业务性质分,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身保险公司30家,再保险公司5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
此外还有6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507家,保险经纪公司115家,保险公估公司83家,保险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
3、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部分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把保险资金实行了专业化管理和集中统一运用。
在探索保险资金管理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4、法律法规初步完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阶段。
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国保监会积极清理了和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00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保险法,和此同时中国保监会依据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改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制度。
一个适合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5、保险监管逐步和国际接轨。
偿付能力监管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建立了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和此同时,实施了《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
加强了保险业监管的制度建设。
2.市场结构分析(杨晓彤分析)市场结构定义:主要是指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所在行业可能的影响,包括行业竞争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市场细分的变化、营销模式的变化等等。
(1)市场集中度根据资料分析,下表为2012年我国保险“三巨头”寿险市场CR3值。
保险种类CR1 CR2 CR3 2011年8.3% 16.24% 36.23% 2012年 8.85% 15.31% 31.65% (太保寿险 平安保险 中国人寿)据图显示,3大保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总体呈集中下降状态。
(2)影响保险行业进入的壁垒▲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数据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和保险行业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因此发达国家的保险行业的发展整体优于发展中国家。
我国处在经济稳步上升阶段,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保险行业的市场需求也有所增加。
但是,另一方面对保险要求的提高也意味着对技术成本要求的提高,意味着对资本壁垒、费用的进入壁垒也相应提高。
▲保险行业市场主体状况基于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状况,只有降低保险行业的进入壁垒,鼓励保险行业的对外开放,才能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
▲保险行业的监管能力国家的监管能力的强弱是降低保险行业壁垒和否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国在鼓励保险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兼顾我国对保险业的监管力度。
▲我国保险行业的进入壁垒不高规模经济壁垒:我国保险行业规模不大。
市场容量壁垒:我国保险行业密度低,市场容量相对较大。
保险进入壁垒分析产品差别壁垒:我国保险险种结构相似度大、差别小构不成壁垒。
技术性壁垒:我国保险精算技术和管理水平都不高,构不成壁垒。
(3)保险行业的退出壁垒保险行业的退出壁垒主要包括保险行业的沉没成本壁垒和和行政法规壁垒。
▲沉没成本壁垒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不完善。
虽然保险行业属于服务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较少,但是我国保险行业仍存在较大的退出壁垒。
▲行政法规壁垒国家针对每个行业制定的行政法律法规是影响其退出壁垒的重要因素。
(1)保险行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国家对其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我国保险退出壁垒较高。
(2)我国保险行业的退出机制还没有较大发挥作用,也是构成我国保险退出壁垒较高的原因之一。
3.市场行为分析(杨欣露分析)市场行为的定义: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它具体包括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产品和广告策略、研究开发和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等。
1)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保险产品定价是指保险人在保险产品开发过程中,依据保险标的所面临风险的规律性、保险公司经营费用及经营状况、保险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而确定单位保险金额所应收取的保险费的行为。
保险费率是保险商品的价格,是用于计算投保人向保险人转嫁风险取得保险保障所应付出的代价即保险费的依据,也是形成保险人用于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的物质基础即保险基金的依据,保险费率的厘定是否科学、公平、合理直接影响保险供求双方的切身利益。
保险产品定价的原则尽管影响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费率的因素不同,厘定的依据和方法不同,但在厘定保险费率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保证补偿的原则。
保险人按厘定的保险费率向投保人收取的保险费,必须足以应付赔款支出及各种经营管理费用。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通过补偿或给付提供经济保障,而保险费是保险人履行补偿或给付的主要来源,因此,保险人收取的保险费应能充分满足其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的需要,以保障被保险人的保险权益,并维持保险人的稳定经营。
保险费率是保险人收取保费的依据,从实现保险基本职能的角度看,保险费率水平应和提供充分保障的要求相适应。
否则,不仅会危害保险经营的稳定性,而且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因此而受到损害。
(2)公平性原则。
保险费率应当和保险标的的风险性质和程度相适应。
一方面,投保人所负担的保费应和其保险标的面临的风险程度、其所获得的保险保障程度、保险权利等相一致;另一方面,面临性质或程度相同或类似风险的投保人应执行相同的保险费率,负担相同的保险费,而面临不同性质、不同程度风险的投保人,则应实行差别费率,负担不同数额的保险费。
(3)合理性原则。
即保险费率水平应和投保人的风险水平及保险人的经营需要相适应,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费率过高,虽然有利于保险人获得更多的利润,但同时加重了投保人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保险业务的扩大;费率过低、,则会影响保险基本职能的履行,使被保险人得不到充分的经济保障。
(4)稳定灵活的原则。
保险费率一经确定,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和信心。
但从长期来看,保险费率还应随着风险的变化、保险保障项目和保险责任范围的变动及保险市场供求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保险费率的公平合理性。
保险产品定价的目标1.生存导向型目标如果遇上生产力过剩或激烈的竞争,或者要改变消费者的需求时,保险公司要把维持生存作为其主要目标。
为了能够继续经营,继续销售险种,保险公司必须定一个比较低的价格。
此时,利润比起生存而言要次要很多。
2.利润导向型目标利润导向型目标分为3类:获得最高当期利润目标、获得适量利润目标和获得预期收益定价目标。
获得最高当期利润目标通常以一年为准;获得适量利润是指和保险人的投资额及风险程度相适应的平均利润;获得预期收益为预期的总销售额减去总成本。
3.销售导向型目标采用销售导向型目标的保险人认为最高收人将会导致利润的最大化和市场份额的成长。
收入最大化只需要估计需求函数即可。
销售导向型目标又可细分为达到预定销售额目标、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目标、促进销售增长目标。
4.竞争导向型目标竞争导向型目标可分为市场撇脂策略和稳定价格目标。
一些经营规模大、经营效率高、资金雄厚、竞争力强的保险人,有时喜欢制定高价来“撇脂”市场,而后通过逐步降低价格,将竞争者挤出市场或防止竞争者进入市场,即采用市场撇脂策略。
一些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保险人,常以稳定价格作为定价目标,以避免激烈的价格竞争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