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得失及其战略意义
南海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

南海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南海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摘要:南海是我国濒临的最大海域,拥有200多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中华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
纵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南海又是我国主权和海洋权益遭受侵犯最严重的地区,加强其国防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研究南海地区军事地理,作为国防建设的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竟义。
关键词:南海军事地理资源南海地区包括南海及其周边国家。
南海,太平洋西部边缘海,位于亚洲大陆与马来群岛之间,因地处中国大陆的南面,又称南中国海。
它北起我国华南沿海,南抵印度尼西亚的勿里洞岛、邦加岛,东靠菲律宾群岛,西接中南半岛。
该海区南北长约300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580公里,总面积350余万平方公里。
按我国传统海疆线计算,南海属于我国的海域面积约为200多万平方公里。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间力量对比的此消彼长,特别是围绕领土、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斗争的发展变化,南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必将愈来愈为世人所瞩目。
一、南海地区地理概述南海周边有9个国家,即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及柬埔寨。
连接南海与外界的海上通道主要有九个海峡:东北经台湾海峡与东海相通,经巴士诸海峡通往太平洋(菲律宾海);东由巴拉巴克海峡与民都洛海峡接苏禄海;南经卡里马塔海峡可抵爪哇海;西南通过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相连。
此外,经卡里马塔海峡南下印度洋还必须经过翼他海峡,经巴拉巴克等海峡南下印度洋也要经过翼他海峡,同时,还要经过望加锡海峡。
在美国五角大楼宣布要控制的世界上16个海上咽喉要道中,与南海紧密相联的就有三个,马六甲、翼他、望加锡海峡傍上有名。
南海有两大海湾,即北部湾和泰国湾。
北部湾旧称东京湾,位于南海西北部,介于我国广西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越南北部之间,主要出入口向南敞开。
泰国湾位于南海西南部,向北伸入中南半岛。
除此之外,南海周围还有一些著名的港湾,如越南的金兰湾、菲律宾的马尼拉湾等。
形势与政策南海争端

形势与政策——论南海争端问题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是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诸岛的归属以及海域的划分形成了冲突与争端,即所谓的“南海问题”。
一、南海战略地位南海,幅员辽阔,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域,其间更是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岛、礁、滩、沙等。
地处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南海不仅拥有着异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深海动植物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相比较于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加不容小视。
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
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二、南海的历史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
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
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
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三、南海的现状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四、南海问题的实质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国家的利益,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南沙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
南海问题由来及南海的战略地位

南海问题由来及南海的战略地位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位于北纬4度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
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
此外,南沙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
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
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
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
关于解决南海问题的持久战略

关于解决南海问题的持久战略一、南海问题的产生及背景分析南海问题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南海是一个具有亚洲战略意义的海域,不仅涉及中国、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领土争端,同时也涉及了区域安全、海洋资源、经济利益和国际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南海问题的起因、历史背景和现实影响进行分析。
二、南海问题的持久战略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持久的战略思考和长期的努力。
本文将提出南海问题的持久战略,包括外交协商、规范行为准则、发挥地区合作机制作用、加强海洋经济合作、强化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三、南海问题的国际法适用与争端解决机制南海问题涉及到国际法的适用和争端解决机制。
本文将对南海问题的国际法适用和相关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分析,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南海各国双边协议、仲裁裁决等。
四、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因素南海问题的解决不仅涉及到各国间的领土争端,还涉及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影响。
本文将对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的利益诉求、关系及国际影响等。
五、南海问题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南海问题的矛盾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在分析南海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和措施。
案例分析:一、南海仲裁案南海仲裁案是南海问题中的一条事件,菲律宾单方面向国际法院提起仲裁,对中国的南海主权要求进行挑战。
但中国政府拒绝接受仲裁裁决,坚持主张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海问题。
这一案例反映了对南海问题国际法适用和争端解决机制的争议。
二、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展开了长期的协商和合作,成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域。
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稳定南海地区局势,促进南海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
三、越南对中国岛礁采取军事行动越南对中国在南海的岛礁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包括越南渔民和船只对中国的防卫设施和岛礁进行破坏、越南与其他国家签署针对中国的合作协议等。
这一案例说明了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影响和复杂性。
南海问题之我见

南海问题之我见近期以来南海地区局势受到外界的普遍关注,域内外媒体也是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进一步助推了国际社会对南海局势的关注程度。
南海局势总体上保持稳定。
南沙海域局部地区发生的海上摩擦事件尽管引起了南海问题的升温,甚至一度导致南海局势骤紧。
但总体而言,南海局势仍然是稳定可控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发展大局。
一、南海对中国的重要性南海的重要性,它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它是国家安全的天然屏障。
如果我们守住了南海,就等于增加了1000多公里的战略纵深。
第二,我们国家要成为海洋强国,必须要有出海通道,南海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我们唯一的出海通道。
第三,南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我国未来重要的后续能源供应基地,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南海问题升温的背景及影响因素南海问题升温的背景是多方面,受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交织影响,在区域内外力量交互作用下,南海问题升温的影响因素如下:1、美国“重返”东南亚,实质介入南海问题随着美国、日本、印度等区域外大国,通过加强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保持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关注和投入,对南海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以多种方式介入南海,使南海地区安全局势趋于复杂多变。
“9〃11事件”之后,美国借反恐之名加强对南海地区的军事干预力及影响力,表明了美国在1992年将苏比克军事基地移交菲律宾并全面退出东南亚后,再次重返这一区域的战略意图。
美国战略意图明显,在南海地区确立霸权地位,向东北可穿越台湾海峡,伸入到日本海,今年美韩军事演习几次声称要进入黄海,就说明了美国的这一意图;向南可覆盖南太平洋地区,强化美澳南太平洋同盟体系;向西可穿越马六甲海峡,有利于美国在印度洋和波斯湾地区的利益;向北更可直接遏制中国向南拓展;美国利用非传统安全因素谋求在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
利用非传统安全因素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影响是美国的惯用手法。
美国对印度洋海啸中受灾的东南亚国家的救援是著名例子,美国把灾后援救被看作是发展关系、扩大影响的一种外交手段,此外,还利用武器援助、情报交流、人员训练等手段帮助东南亚国家打击海盗等方式加大渗透力度。
南海问题上中国政策的得与失

南海问题上中国政策的得与失南海问题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的问题,还关乎我们的经济安全问题。
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中国的经济安全制约越来越明显。
目前我国只是重视南海的经济开发,充分利用南海资源;增加中国军力,保证航线安全,此外加大外交力度,增加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中国南海诸岛都是1949年以后丢失的,如果不是蒋介石深谋远虑将南海最大岛屿太平岛收入囊中,太平岛目前归入哪国尚不知道,此外,第三国共两党内讧正酣,对外则相对掣肘,也是南海诸岛丢失的原因之一。
而这次中菲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展开的对峙,起因于菲律宾对在中国固有领土的海域内进行正常捕捞的中方渔船,强行进行登船检查,并试图扣押中方渔民,甚至不惜派出最大的军舰前往助威。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先后派出三艘海监、渔政船赶往出事海域,解救中方渔民和进行海上维权,而不是相应的派出军舰与之对抗。
这种举动,行之有理,方式得当,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许多言论纷纷赞扬,中国终于在南海“亮剑”了!这也足以反映出国内的民心所向,因为中国人在南海问题上的压抑感,的确积聚的太多也拖得太长了。
且不论此番中国在南海的维权,是否具有真正的“亮剑”意义,但这次事件的发生,完全是菲律宾造成的,中国是被迫做出反应,同时也给解决南海问题带来难得的契机。
中国在外交上有理,在维权时机上有利,同时也得到国内民众的大力支持,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都已具备,中国完全可以做出坚决不退让的选择,以此来显示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强决心,以及准备应对任何复杂困难局面的政治勇气。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使菲律宾顾及严重后果而主动寻求外交解决,回到中国历来主张的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且可以对其他“声索国”起到警示作用,不要再试图挑战中国的底线,大家都要本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要求去作,努力营造和平解决争端的良好氛围。
随着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
地缘战略:南海的战略地位与影响

地缘战略:南海的战略地位与影响地理位置决定了南海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
南海位于东南亚地区,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南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地位,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南海的战略地位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战略地位地缘位置南海位于东南亚,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
其地理位置使得南海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资源丰富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
这些资源的丰富性对周边国家以及国际企业具有吸引力,使得南海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之一。
海上通道南海是连接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海上通道,贸易航线经过南海,对于国际贸易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影响地缘政治影响南海的地缘政治影响主要表现在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南海主权的争夺和竞争。
由于南海的资源丰富,各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的争夺,导致南海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
经济影响南海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海上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南海是重要的航运通道,南海局势的不稳定可能影响船舶的通行和贸易流量,从而影响地区和国际经济的发展。
国际关系影响南海问题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利益,各国之间的争端和合作关系对地区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南海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结语南海作为地缘政治的重要区域,其地缘战略地位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不可小觑。
各国应本着和平、合作和共赢的原则,共同努力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地区和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
南海在我国安全中的重大意义

南海在我国安全中的重大意义南海,说起来可真是“风头”十足的地方。
你一说起它,大家脑袋里马上就会浮现出那片湛蓝的海水,浪花拍打着沙滩,海鸥在空中飞翔,仿佛是度假胜地的画面。
南海可不仅仅是个“好看”的地方,咱们国家的安全,南海可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什么呢?这可得从它的地理位置说起。
咱们中国,东临大海,南面有南海。
这片海域,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船只从这里穿行。
如果这里不稳,那对我们经济、对我们安全的影响可想而知。
谁要敢在这地方捣乱,影响了航道,那可不是一件小事儿。
咱们国家这么大,资源丰富,但很多资源,尤其是能源,都是靠进口的。
石油、天然气,这些可不光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资,它们可是现代经济的命脉。
南海下边,埋藏着不少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南海深海区域,储量也是相当可观。
如果这里的油气资源能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可是大大的保障。
如果这片海域的油气资源掌控在别人手里,那岂不是“别人家”的油气资源可以随时切断我们的供应线?那可真是急死人了!所以,南海的战略价值,不仅仅是航道那么简单,还是关乎国家能源命脉的关键地带。
再说了,南海的安全对我国的周边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知道吧,咱们中国周边的邻国,个别国家对南海的控制权可虎视眈眈,时不时挑起一些风波。
如果不坚守这个阵地,周边的“麻烦”就可能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尤其是最近几年,南海周围的局势有点紧张。
某些国家搞军事化建设,做些小动作,试图在南海“唱主角”,这是明摆着不安分的表现。
可是,咱们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绝不会让这些小动作影响到咱们的核心利益。
南海是咱们的海,谁也不能轻易染指!南海不仅仅是能源、安全的关键地带,还是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
想象一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咱们的国际航道居然被其他国家随意干扰,那可真说不过去!南海的安全不仅是为咱们自己打“保卫战”,更是为了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试想,如果南海局势动荡不安,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都将受到牵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的得失及其战略意义观点01-25 20:44当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将人类生存的陆地弄得不堪重负之时,许多国家的目光投向了包裹着陆地的海洋。
那浩淼的蔚蓝色正展示着它特有的魅力――它占有地球面积的70.8%,它拥有的矿物资源、海洋食物资源是陆地的千余倍,它所提供的水产品至少能活300亿人口,曾有这样一件事:在距日本京都千余公理的海洋上,有一个叫冲鸟岛的地方,岛屿很小,涨潮时,岛的最高处离海面仅有45厘米,其露出面的长度不足五米。
岛上既无矿藏,也无人烟。
但是日本政府却投资数亿美元修葺小岛营造建筑,以“填海造田”的气势保留这块孤悬在汪洋中的小岛。
精明的日本人是从来不做亏本生意的,日本这样大兴土木图的是什么呢?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岛屿也可以像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沿海国有权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2海里领海和24海里毗边区,日本的野心就是向广阔而富绕的海域索要“海洋国土”!因此,岛屿具有数万倍的增值能力。
正因为如此,凡涉及海岛的主权归属,各国绝不相让。
中国80%的石油沉睡在海底。
目前中国的陆地原油产量,现已发现的储量再过二十年即告开采完毕。
而南中国海中国传统疆域内的的石油储量为六百亿吨,够用一百年。
南中国海的可燃冰储量足够用上几万年。
南中国海的其它资源价值在一万亿美元以上,这对中国这一人口众多而陆地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来说,简直是起死回生之地。
同时南中国海又是东亚与西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交通运输的咽喉和枢纽。
据科学家计算,就生产热量而言,两亩浅海海洋就相当于一亩良田,我国沿海约有这样的“良田”2亿亩,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的水产品及鱼类生产能力,不亚于沿岸浅海,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大陆粮食面积的总和。
在不久的将来,南沙将要成为中国人的第二“粮仓”。
南中国海诸岛是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约900多公里。
诸岛礁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南至曾母暗沙,西起万安滩,东至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通常依据岛礁距水面的上下,分别称为岛屿、沙洲、暗礁、暗滩和暗沙等。
南沙海域一共有230余个岛礁,露出水面的岛屿和沙滩有36座。
太平岛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0.43平方公里。
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点。
从1802年开始,英、美等国先后非法在南沙调查、测量。
他们发现,在这里只有中国人存在。
20世纪30年代之前,没有人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提出异议。
二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舰队挺进南海,使南海诸岛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1年美日签订的《旧金山和约》未明确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由此引出事端。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指出,南沙群岛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美、法、苏等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及各种文献和权威的百科全书均清楚地将南沙群岛标属中国。
然而,由于中国海军长期积弱不振,我们对南中国海的主权没有保障。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南中国海海底发现石油、天然气,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纷纷派兵抢占岛礁,宣布拥有主权,印尼、文莱等国也非法进行石油开采。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臵最南、岛礁数目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组珊瑚礁群。
西面隔南海主要航道与越南相望;东面隔南海辅助航道与菲律宾相邻;最南面的曾母暗沙距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来只有几十海里;北面的太平岛距西沙群岛约400海里。
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它是控制南中国海的钥匙。
而且,其周围海域资源十分丰富,仅石油蕴藏量就达200亿吨,确系中华民族繁衍发展所需的一个资源宝库。
我国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布的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美、日、菲、越、印尼、印度等国宣布的管辖海域面积却相当于本国陆地面积的3倍以上,甚至达10倍。
南沙群岛由230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虽然单个岛礁的面积很小(最小的太平岛只有0.43平方公里),但是分布面积却达24.4万平方海里,约8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海上通道,每天约有400艘船只通过这里。
中国目前进口的石油有70%以上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
南沙群岛不仅能扼制南海的海上交通线,而且能对马六甲、巽他和望加锡等海峡(美国要控制的咽侯点)产生重大影响。
各占据我南沙岛屿的国家都在把南沙问题推向国际化,以图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肆意掠夺南海资源。
按已知储量和目前开采量计算,南沙海域的海底石油尚能开采17年,天然气尚可开采40年。
在1986年以前,越南是石油进口国,石油产量只有6万吨。
自从80年代开始大量掠夺南海石油以来,91年石油产量超过450万吨,目前石油产量已达700万吨,使越南成为石油输出国,石油工业已成为越南经济支柱产业。
马来西亚自从在中国南海发展海上石油生产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石油出口总值已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0%,海上石油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
就连文莱这个只有5770平方公里、人口27万的小国,也使从南海掠夺的石油成为其主要收益。
目前南沙岛群中中国仅控制着9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
有关国家抢占我南中国海岛礁约50个。
其中越南占据着南沙的28个岛礁,菲律宾占据9个,印度尼西亚2个,马来西亚抢占9个,文莱1个。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中国海之争,表面上看是岛礁之争,实质上是资源之争。
越、菲、马等国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40个岛礁和大片海域,并加紧寻求侵占的法理依据和政治支持,不断强化军事占领,抛出各种否定中国主权的解决方案,还企图使美、日等地区外大国卷入以遏制中国的行动。
只要中国在南沙群岛稍有行动,越、菲、马就大叫大嚷,其他东盟国家也在外交上联合对中国施加压力;而越、菲、马继续侵占岛礁,并在岛上大兴土木,增派驻军,扩大警戒范围,向中国在这一海区作业的渔船开枪,抓捕中国渔船,其他国家则默不作声。
马六甲海峡至台湾、巴士海峡的南海航线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中国领土,中国历史上许多文献都有中国对该岛享有主权的记载,中国曾多次对该岛命名或更改名称,对该岛行使主权管辖。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黄岩岛是中国领土,菲律宾对此从未表示过异议。
但从1997年4月以来,菲律宾多次出动军舰和飞机在中国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对中日美三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参加的探险活动进行无端跟踪、监视和干扰,菲国会议员还数次登岛竖旗立碑,菲军舰和飞机至今仍对该岛进行监控。
美国也不失时机的频频插手南海事务,并积极与东盟接触,联合菲律宾等国举行罕见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1999年,美军与南海周边各国的联合军事演习多达14次,2000年更达16次之多,这两年的演习仍有增无减。
美国意在激发和巩固东盟与中国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决心与斗志,以便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狡猾的美国人不用自己前来挑战,东盟便成为美国借刀杀人的利刃!中国保持快速发展的前提是中国要有一个持续稳定和畅通的海外资源、能源及海上贸易交通线。
保护海上贸易所必需的海军力量存在的前提是海上基地。
中国所面临的最有争议的问题也与近海岛屿的主权争端直接相关。
从地缘角度看,台湾和南沙群岛这两个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领土,对中国下一步的发展生死攸关。
“台独”与南中国海的问题是紧密连在一起的,如果中国失去了台湾,紧接着就会失去南中国海。
因为一旦“台独”取得成功,就表明肯定是中国实力不济,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就会趁火打劫,争相掠夺南中国海的领土与领海,那时中国也没有能力进行制止,南中国海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就会拱手让人。
与南海相比,东海、黄海不过是池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失去台湾和南沙地区属于中国的海上岛屿,中国海军就失去了发展的依托,而没有强大的海军,中国的未来就没有希望。
反过来讲,一旦中国成功统一台湾,台湾岛和台湾海峡优越的地理位臵将为我所用,我国防实力将成倍增加,将其威慑力投射到几千公里之外,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会知难而退,中国在南中国海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
中国如果再度丢失台湾,台湾将很容易地再度变成受人操纵的航空母舰。
凭借这个不沉的航母,将封锁住中国大陆所有的出海口,这样,世世代代都为中国领土的宝岛不仅不能有益于祖国,相反它却会变成插在中国腹部的一把匕首。
中国的国防将危如累卵,更罔论现代化建设了。
遭受沉痛挫伤的,不只是中国的海洋事业,还有文化社会诸多领域,整个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将受到严重伤害。
或如明眼人所评论:“如果不把台湾拿过来,中国就可能永远难以外向,永远困守在中国大陆”。
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台湾“独立”了,西藏和新疆的分裂就为时不远了,中国四分五裂,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人民。
我国人口增长很快,每年要增长一千多万人。
尽管我们的国土面积较大,但真正能够开发利用的并不多,人均耕地很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相当严重。
北方地区的沙漠化、南方地区的荒漠化很严重,河流的污染很厉害,北方几乎所有城市都缺水。
而且我们现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进口量越来越大,比如石油,现在我们供不应求,每年进口的数量已经超过总用量的30%;我国现在使用的铁矿石每年也有相当比例从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每年的铜、铝进口也不少;另外,化肥、农药、木材、纸进口的比例也相当大。
中国的耕地面积、水资源的总量分别占世界的7%,却养活着占世界人口总量21%以上的人口。
而中国有限的其他自然资源及资本资源、知识资源等,也增加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
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还能退到那里去。
一个民族要生存,就必须拥有相应的陆地、海洋和领空。
陆地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础,而且,国士辽阔,回旋余地大,应付突发事变的能力就强,相应地生存安全系数也大。
俄国历经拿破仑、希特勒二次打击而幸免于难,中国抗日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都充分证明了国土辽阔对于一个民族生存的关键意义。
二十世纪清王朝一再割地之后(总共割掉了一百五十余万平方公里),中国仍具有一千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比明王朝要大三倍(十七世纪明王朝的疆域已萎缩到三百余万平方公里),使中国具有翻身的凭借。
50年前,我们不得已失去了外蒙古一百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几十年来使得华北的安全险象环生;台湾是中国试图成为一个海洋大国的命脉所系,她关系到中国能否维持长远的经济发展,关系到中国能否在东亚地区有力地抗衡其它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