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转录组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
宏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应用

宏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吴重德;黄钧;周荣清【摘要】Metaproteomics is a newly emerging techn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ecosystem in environmental system by proteomic approach,and it has shown powerful functions in the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ecosystem.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rategies of metaproteomics and applications in wastewater biotreatment,soil and fermented food.It demonstrated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icrobial ecosystems.%宏蛋白质组学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环境微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的一种新技术,已在环境生态领域研究中展示出了强大的功能.文中综述了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及策略、介绍了其在污水生物处理、土壤及发酵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在环境微生态领域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6(042)005【总页数】5页(P259-263)【关键词】宏蛋白质组学;二维电泳;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作者】吴重德;黄钧;周荣清【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自贡,643000;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引言: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项前沿的研究技术,已经在环境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的大量DNA序列,宏基因组学可以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介绍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一、宏基因组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通过测序环境样品中的16S或18S rRNA基因,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组成。
通过比较不同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情况,进而研究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这对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微生物参与的角色和作用。
通过分析微生物编码的功能基因,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的代谢途径、能量来源以及元素循环过程。
例如,通过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可以了解土壤中的氮、磷循环过程及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3. 污染物降解的研究宏基因组学可以通过研究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基因组编码的降解功能基因,揭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机制和潜力。
通过分析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可以筛选出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并发现新型的降解基因。
这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宏基因组学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1. 技术进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如Illumina HiSeq和PacBio等,使得大规模宏基因组研究成为可能。
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的发展也为宏基因组学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支持。
2. 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宏基因组学不仅可以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还可以结合其他组学数据,如宏转录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等,全面了解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在生物学领域,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为我们揭示了大量未知的生物世界奥秘。
本文将通过介绍宏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带领大家全面了解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存在于生物群落中的基因及其多样性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微生物群落中隐藏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随着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尤其是近几年,宏基因组学研究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病原菌感染机制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发展趋势表明,宏基因组学将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为人类解决一系列生态和健康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在宏基因组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文库构建等环节;数据分析则需借助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技术和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挖掘和精准解析;模型构建则需要以数据为基础,构建能准确描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
宏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例如,通过研究海洋微生物群落,科学家发现了许多新的微生物种类和基因,揭示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同时,宏基因组学研究还在病原菌感染、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为解决一些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生物世界多样性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生物资源。
然而,尽管宏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采样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另外,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难点,如噪声数据的处理、稀有物种的检测等。
此外,宏基因组学研究还面临着理论和方法上的挑战,例如如何构建更为精准的微生物群落模型,如何将宏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等等。
总之,宏基因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学分支,为我们揭示了大量未知的生物世界奥秘。
论转录组的研究方法及当前进展

论转录组的研究方法及当前进展郑忠巧(生物工程一班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150080)摘要:转录组是特定组织或细胞在某一发育阶段或功能状态下转录出来的所有RNA 的集合。
转录组研究能够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功能以及基因结构, 揭示特定生物学过程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理。
转录组分析的研究方法。
研究平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生物信息分析学分析的内容也在逐步完善。
本文对转录组的研究方法及当前进展作了一个综合论述。
关键词:转录组、SAGE、MPSS、RNA-Seq、方法、特点On the transcriptome research methods and current progressZhengZongqiao(The first class of Biotechnology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150080)Abstract: the transcriptome is a particular tissue or cell in a certain developmental stage or function state all the set of RNA transcription. Transcriptome research to research from the overall level of gene function and gene structure, reveal the specific molecular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diseas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platform with rapid 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nt of th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has also been gradually perfec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the transcriptome ma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Key words: the transcriptome, SAGE, MPSS, RNA - Seq,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一、转录组的定义遗传学的研究对象由少量基因及其功能转变为生物体的全基因组结构、基因功能、表观修饰、细胞调控等, 遗传学研究进入了基因组和后基因组时代。
基于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的发酵食品微生物研究进展

基于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的发酵食品微生物研究进展雷忠华,陈聪聪,陈 谷*(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摘 要:揭示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演替变化规律和功能基因是多年来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其高效和相对廉价的优势,成为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层面的研究出发,综述了近8 年来宏基因组学与宏转录组学在研究发酵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互作用及挖掘功能基因等方面的进展,并分析讨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为未来发酵食品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发酵食品;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变化规律;功能基因挖掘Metagenomic and Meta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Microbiota in Fermented Foods: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sLEI Zhonghua, CHEN Congcong, CHEN Gu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510641, China)Abstract: Exploring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succession and functional genes in traditional fermented foods has been the focus of common concern for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food for many years. Because of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relatively low cost,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for exploring the microbiota of fermented foods. Based 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etagenomics and metatranscriptomics have greatly advanced our knowledge about microbial succession, interaction and functional genes in various fermented foods. Here, we review the progress that has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eight years in the metagenomic and meta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the microbiota in fermented foods. We also discuss the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of metagenomics and metatranscriptomics. We hope that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fermented foods.Keywords: fermented foods; metagenomics; metatranscriptomics;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microbial succession; discovery of functional genes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03049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8)03-0330-08引文格式:雷忠华, 陈聪聪, 陈谷. 基于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的发酵食品微生物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8, 39(3): 330-33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03049. LEI Zhonghua, CHEN Congcong, CHEN Gu. Metagenomic and meta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microbiota in fermented foods: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s[J]. Food Science, 2018, 39(3): 330-33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03049. 收稿日期:2016-10-09基金项目: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2015A020209029)第一作者简介:雷忠华(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发酵食品微生物。
宏转录组 代谢组

宏转录组代谢组
宏转录组和代谢组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领域。
宏转录组(Metatranscriptomics)是指研究整个微生物群落或特定生态系统中所有转录本的集合,即研究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整个微生物群落中所有基因的表达情况。
通过宏转录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微生物在群落中的相对丰度、基因表达的多样性和功能特征等。
代谢组是指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集合,这些小分子物质通常是指分子量小于1000的化合物,如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维生素等。
代谢组反映了生物体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生理和生化状态,是生物体内部代谢过程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研究共生或共存的系统时,可以将宏转录组和代谢组结合起来研究。
例如,可以研究在特定共生或共存条件下,哪些基因被表达,哪些代谢物被产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这种综合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共生或共存系统的运作机制,为预测生态系统中的碳和氮循环以及一般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基础提供重要信息。
宏基因组,宏转录组,代谢组,蛋白组

宏基因组,宏转录组,代谢组,蛋白组宏基因组、宏转录组、代谢组和蛋白组是当前生物大数据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它们分别代表了生物学研究在不同层面上的探索和解析。
本文将围绕这四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并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介绍它们的概念、研究方法和意义,帮助你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关键词。
1. 宏基因组宏基因组是一种研究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类基因组的方法。
它通过对不同生物群体中的基因组进行大规模的测序和比较分析,来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宏基因组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广泛的生物群体,为我们揭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宏基因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功能特征和生态学意义,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宏转录组宏转录组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转录活动的方法。
通过宏转录组技术,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细胞内转录的全貌,包括RNA的种类、丰度和转录调控。
宏转录组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非编码RNA,还可以解析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转录调控网络,为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宏转录组的研究也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动态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有助于揭示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和调控策略。
3. 代谢组代谢组是针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的研究。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全面解析生物体内代谢物的种类、丰度和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生物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代谢活动和代谢调控网络。
代谢组的研究对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代谢组学也为植物代谢工程和微生物发酵工艺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方法支持。
4. 蛋白组蛋白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研究。
通过蛋白组学技术,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从而揭示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和调控网络。
蛋白组学的研究对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蛋白质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组学也为生物体内信号转导通路和代谢途径的解析提供了关键信息和技术手段。
宏基因组学和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和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宏基因组学和元基因组学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两个新领域。
前者是指研究微生物群体组成和功能的广泛基因组学,后者是指研究基因组序列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这两个领域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视野。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宏基因组学和元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新方法如何改变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是一种广泛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用于刻画合成群落系统的多样性、种类以及功能。
它涉及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和分离DNA 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来分析和比较各种基因组,例如芽孢杆菌、屈曲菌和厌氧菌等微生物的发掘从而进行系统深入的基因组学研究。
以前,研究者通常只特异研究一个菌株,因此不可避免地忽略其生活环境中其他菌株对这个菌株维持生存所起的作用。
宏基因组学是一种针对这个研究上的瓶颈的全面性方法。
它可以将整个微生物社区视为一个整体去探究和发掘,而不仅仅是单独针对菌株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微生物学的研究。
借助这种新方法,研究者现在可以研究广泛的微生物群体,比如土库曼池盐湖这样的一种强胁迫环境的微生物群体,曾经这样的微生物群体难以研究。
利用此方法,研究者们能够找到一些在生存环境具有重要功能或者新颖特性的微生物,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详细的探究。
因此,宏基因组学为微生物群落的发现和鉴定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途径。
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是一种研究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系统在基因组水平上的样品和群体多样性的方法。
与基因组学研究仅仅关注单个物种不同,元基因组学依然适用于研究微观生物群落以及混合分析的方法。
元基因组学研究则首先根据群落中存在的基因逐一进行筛选,进而研究群落中深层隐含的多样性信息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每个样品内的基因的剖面,元基因组学能够揭示生态和环境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大大地能够促进微生物全球生态对环境的种类、多样性、遗传偏移、阶层、以及生物地理学模式等方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水体与土壤宏转录组研究概况
目前宏转录组学研究大部分仍集中在对海洋与
研究对象 法国西南部的松树林土壤 夏威夷海水微生物 挪威海岸边的微生物 美国东南部由潮汐形成的盐溪 北太平洋海水微生物 中性且贫瘠的沙地土壤 夏威夷海的细菌浮游微生物 酸性水域环境水气界面微生物 法国中部的山毛榉云杉林土壤 波罗的海中部的次氧化海域 智利北部太平洋南部含氧量最 低的海域
49.18%,拟杆菌门占 31.42%,变形菌门占 3.66%, 放线菌门占 0.4%。同时,通过对 mRNA 特征分析 发现,这些肠道活性微生物在不同的健康人群中存 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其主要功能包括参与人体内物 质代谢,能量产生及细胞生长。Booijink 等[14]运用 cDNA-AFLP 技术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的宏转录组进行 研究,通过对两个尚未断奶的婴儿排泄物总 RNA 测 序分析,阐明肠道微生物的原位基因表达,并通过 与 COG(cluster of orthologous genes)数据库比对发 现有 26%的功能基因簇与新陈代谢有关。
2 微生物“组学”间的联系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全面来临,宏转录组学和 宏蛋白质组学以及另外几个“组学”的研究将会更 紧密(图 1)[3]。宏基因组学提供环境总 DNA 信息, 宏转录组学提供环境总 RNA 信息,宏蛋白质组学提 供实时状况下环境功能信息,宏代谢组学提供环境
代谢产物的总体信息。将这些“组学”有效地结合 起来并用于研究不同环境的微生物资源可以极大地 丰富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
1.2 微阵列技术 自 1995 年由 Schena 等[15]首次提出微阵列技术
以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基因技术,已逐渐被应用 于宏转录组学的研究上,特别是其中的寡核苷酸微 列阵技术,由于其特异性高,便于构建等优点,可 能成为微生物宏转录组学研究的重要方法。Weckx 等[16]运用微阵列技术对小麦自然发酵过程中整个 系统的糖类利用和氨基酸代谢情况进行了宏转录组 学研究,并通过构建寡核苷酸序列的基因表达调控 网络对宏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
态性图谱技术,是在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RNA 指 纹 图 谱技术,通过对 cDNA 限制性酶切片段进行选择性 扩增,获取扩增片段的基因表达信息。该技术可以 有效地分析单个样品中一些生物进程的基因表达情 况[1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13],在没有经 过测序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未知的一个基因组或多个 基因组进行研究[12],能检测低表达基因和区别同源 基因。Booijink 等[14]运用 cDNA-AFLP 技术对人类 肠道微生物的宏转录组进行研究与分析。
Key words: Metagenomics Metatranscriptomics Microbial communities
在地球生物圈中,微生物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 色,它们的活动影响着自然环境的营养循环,土壤 肥力,有机质的分解,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交换[1]。 过去对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纯培养技术。由 于微生物群落及其栖息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 过纯培养技术在实验室所获取的微生物仅占环境微 生物总量的 1% 左右[2]。随着后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 微生物的研究范围又一次得到了飞速发展[3]。1997 年,Velculescu 等[4]首先提出转录组的概念,即特 定的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全部表达的基因总和, 代表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和表达水平。然而,对于 组成复杂和种类繁多的不可培养微生物而言,转录 组 的 研 究 还 远 远 不 够。1998 年,Handelsman 等[5] 首次正式提出宏基因组的概念,其最初的含义指的 是土壤微生物区系中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现在, 宏基因组指的是特定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遗传物质
·技术与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12期
宏转录组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马述 刘虎虎 田云 卢向阳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长沙 410128)
摘 要 : 宏转录组学是一门在整体水平上研究某一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群体生物全部基因组转录情况以及转录调控规律的 学科。简要概述宏转录组学的产生、研究策略及其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分析中可以从每个数据库里发现潜在的碳水化合物 活性酶 893 个,而在宏基因组学的数据分析中,只 能从每个宏基因组 DNA 数据库中发现 103 个潜在的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换言之,宏转录组技术在挖掘 新功能基因、新活性酶上的能力远远高于宏基因组 技术。 3.3 在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Weckx 等[16]提取 4 个经自然连续发酵 10 d 的 小 麦 样 品(D12W、D13W、D12S 和 D13S) 乳 酸 菌 总 RNA,并运用乳酸菌功能基因微阵列芯片技术进 行宏转录组学研究。同时,通过运用新的运算法则 构建基因表达网络图发现发酵样品转录水平上有很 多功能序列所编码的蛋白参与糖类代谢、氨基酸代 谢等不同生理、生化反应。此外,研究发现 4 个样 品不同发酵时间基因转录水平所产生的具功能的编 码序列存有差异,对于进一步研究乳酸菌生理代谢 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4 在土壤、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Meng 等[7]通过对牛瘤胃微生物总 mRNA 2 500 多万序列深度测序分析,与 Silva LSU 和 SSU 数据库 比对鉴定出有 400 多万 RNA 序列为非编码 RNA 序 列,占总量的 18.4%,潜在的蛋白编码序列 2 100 多万占总量的 81.6%。与 KOG 和 COG 数据库比对, 从 2 500 个序列重叠群中鉴定出 1 000 个植物细胞壁 降解酶即糖苷水解酶、糖脂酶以及多聚糖裂解酶活 性功能序列。在这些被鉴定的酶里,还包含 GH6、 GH48 和 Swollenin 等在以往的瘤胃宏基因组学研究 中很少被提及到的基因,尤其是在宏转录组的数据
Abstract: Metatranscriptomics is a new subject to study the transcription situation and regulation rules of entire genomes of colonial organism under a certain specific environment and period in the overall level. The emergence,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current applications of the Metatranscriptomic were reviewed briefly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it was also anticipated in this paper.
Gosalbes 等[19]运用 454 技术对 10 位健康人的 肠 道 微 生 物 群 落 cDNA 进 行 测 序, 通 过 16S rRNA 分 析 微 生 物 群 落 的 结 构 和 组 成, 发 现 厚 壁 菌 门 占
48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2年第12期
关键词 : 宏基因组学 宏转录组学 微生物群落
Advances of Metatranscriptomics Technology
Ma Shu Liu Huhu Tian Yun Lu Xiangyang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nan Agricultural Bio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angsha 410128)
卢向阳 , 博士 , 教授 , 研究方向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E-mail: xiangyangcn@
2012年第12期
马述等 :宏转录组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47
中,cDNA-AFLP、微阵列和焦磷酸测序是较为常见 的研究策略,下面就几种研究技术作简要的介绍。
1.1 cDNA-AFLP技术 cDNA-AFLP 技术,即 cDNA 扩增性片段长度多
ᗞ⭏⢙࣏㜭⹄ウ
DNA
RNA
㳻ⲭ䍘
ԓ䉒ӗ⢙
ᆿสഐ 㓴ᆖ
ᆿ䖜ᖅ 㓴ᆖ
ᆿ㳻ⲭ 䍘㓴ᆖ
ᆿԓ䉒 㓴ᆖ
ᗞ⭏⢙▌࣋⹄ウ
ᗞ⭏⢙⍫ᙗ⹄ウຫໍສະໝຸດ 图 1 微生物“组学”之间的联系及研究示意图
3 宏转录组学的应用
3.1 在共生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Stewart 等[17]运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沿海双壳
软颚芒哈与其体内的硫杆共生菌总 RNA 约 160 万个 序列(500 Mbp)进行测序,经 NCBI BLASTx 比对 发现仅有 43 735 个基因与细菌所编码的蛋白具有同 源性,这些基因在分类学上属不同种的氧化硫菌纲, 进而揭示其他硫菌纲共生体与紫色硫菌属之间的联 系。另外,作者发现 28 个新基因参与硫能量代谢机 制(异化亚硫酸盐氧化还原途径,APS 途径和 SOX 途径),指出与共生体硫能量代谢机制相关的序列仅 占细菌 mRNA 总量的 7%。研究进一步表明硫杆菌 共生体在海洋还原生态系统中对硫的转录起着关键 性的作用。Tartar 等[18]在对白蚁与其肠道内的共生 菌进行宏转录组学的分析列进行测序分析,挖掘出 6 555 个具有功能的 转录子,其中包含 171 个具有编码木质纤维素酶活 性的转录子。通过序列分析发现白蚁体内半纤维素 的消化由肠道内的共生菌完成,而纤维素的消化却 是由白蚁与其共生菌协同完成。 3.2 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的总和。宏转录组兴起于宏基因组之后,从整体水 平上研究某一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群体生命全部基 因组转录情况以及转录调控规律,它以生态环境中 的全部 RNA 为研究对象,避开未培养微生物的分离 培养问题,能有效地扩展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 2006 年,Leininger 等[6] 首 次 使 用 454 测 序 技 术 对 一个复杂微生物群落的宏转录组进行研究。与宏基 因组学相比较,宏转录组学能从转录水平研究复杂 微生物群落变化,能更好地挖掘潜在的新基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