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引言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古诗文教学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认知和学习过程。
由于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隔阂,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方法常常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本文旨在探讨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希望为提升古诗文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比较阅读法的概念及特点比较阅读法是一种将不同文本相互对照,相互比较,从而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
它适用于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等范畴。
比较阅读法的特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和分析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高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 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不高。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往往以默写背诵和解析诗文为主要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有限。
古诗文的语言古奥晦涩,不少学生对其内涵和意境难以准确把握,导致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有限。
3. 学生缺乏自主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阅读和分析的机会和能力。
1. 选择适当的文本进行比较在实施比较阅读法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文本进行比较。
可以选择两篇在题材、风格、主题等方面有共通点的古诗文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诗文的内涵和意境。
2.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在进行比较阅读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两篇文本,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作品的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展开深入的讨论。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针对两篇文本进行相互对话,比较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比较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到古诗文的魅力,并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阅读法是一种通过阅读理解、阅读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采用阅读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深入理解和独立
思考。
以下是对比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通过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古代诗文往往使用古老的词汇和
句式,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采用阅读法,可以通过提醒学生关注上下文、重点解读关键词汇、分析句子结构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上下文关系和句子结构,从而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诗文的意境和主题。
古代诗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意象和寓意,需要学生去发掘和理解。
采用阅读法,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关注诗文中的表达手法、意象象
征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阅读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阅读法,学生不仅仅是被动
地接受老师的解读,而是通过自主阅读和理解,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提
出问题、进行讨论等方式,深入思考诗文中的意义和价值,锻炼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
力。
阅读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古代诗文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往往具有
一定的艺术特点和人文内涵。
采用阅读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解读,充分体验
古代诗文的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典诗词中的运用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精髓,它们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古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古典诗词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比较阅读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典诗词中的运用,以及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影响。
我们来了解一下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的方法。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阅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者的诗词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内涵和特点。
在高中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比较阅读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运用。
可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作品。
可以比较唐代的李白和杜甫的诗作。
李白的诗作风格豪放奔放,情感奔放,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而杜甫的诗作则以深沉、沉重、悲壮而著称。
通过比较两位诗人的诗作,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相似题材的诗词作品。
比如可以比较唐代和宋代的山水诗,或者比较宋代和元代的爱情诗。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相似题材的诗词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可以比较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异同。
现代诗歌相比古代诗词来说,更加自由、开放,题材更加广泛,表现方式也更加多元化。
通过比较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变迁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比较中国古代诗词与外国文学作品的异同。
中国古代诗词与外国文学作品在题材、风格、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外文学的异同之处,增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比较阅读法,学生不仅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思考,更容易把握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古代诗词有更深刻的认识。
比较阅读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阅读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比较阅读的方法。
比较阅读是指将两篇或多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在古诗词教学中,比较阅读可以被巧妙地运用,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首先,比较阅读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化内涵。
由于时空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古代的诗文作品与现代的文化差异较大。
比较阅读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差异,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古文,增强对古文内涵的感性认同。
其次,比较阅读可以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艺术和文学的鉴赏能力。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诗词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不强,比较阅读可以让他们通过对比,分析文字艺术、意象和韵律等方面的异同,学习和领悟诗词的构成,提高鉴赏能力。
最后,比较阅读可以用于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表达。
学生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展示出不同的见解、观点,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比较阅读呢?以下是一些教学实践参考:1.比对不同时代的文化差异。
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对不同时代诗词作品,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化差异,比如唐代和宋代的不同,以及文学风格和意象的变化。
2.比对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
教师可以选取几位有代表性的古代诗人,让学生比较他们的作品,探究他们的创作风格、文学特点和思想内涵等方面。
3.比对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
教师可以选取几首关于同一主题的古诗词,让学生比对分析,提高学生对于主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比较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欣赏,还可以促进其创造性的表达及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灵活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阐释古代诗词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真正体现出古诗词的价值与美。
比较阅读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比较阅读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传统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兴趣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效果。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比较阅读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初中古诗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比较阅读法概述比较阅读法是一种在文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对不同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共性和差异,进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特点。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比较阅读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1. 同一主题不同诗文的比较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文往往涉及多种主题,如送别、山水、怀古等。
教师可以选取同一主题的不同诗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例如,可以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它们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有所不同,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首诗的内涵。
2. 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文作者往往不是同一时期的人,教师可以选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将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声声慢》进行比较,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作品,但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风格有所不同。
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李清照的创作历程和思想变化。
3. 不同作者同类题材的作品比较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文题材往往不是单一的,教师可以选取不同作者同类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进行比较,两首诗都是登高远眺之作,但它们的视角和意境有所不同。
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作者对于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和创作风格。
四、比较阅读法的价值意义1.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文的内涵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生遭际、政治理想 ,以及杜甫写这
首诗时的心境做全面的理解 ,才能充
分理解杜甫作此诗的用意。但是 ,诗 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 变的,写
于不同时期 、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
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 旨 趣。 比如 ,杜甫一生分 为四个 时期 : 3 0 岁以前 的作品 《 耋 垦 岳 》 体现 了一位 有志青年 的伟大抱负 ; 三 十至 四十 四 岁为 困居 长安时 期: 他 的作 品中开始 有了对统治 阶级的揭露;四十 四至 四 十八 岁是 为官 和陷 贼 时期 :《 月夜》 《 春望》 “ 三吏” “ 三别 ”感情 更加 深沉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为西南漂泊 时期 。可 以说 ,随着 安史之 乱 的发 生 ,随着杜甫阅历的增加 ,杜甫 的诗 歌变得愈来愈厚重 ,杜甫在诗歌中把 自身的经历和国家的苦难联系在了一
逸道路 ,用景的寂寥幽静衬托诗人恬
成 不变的 , “ 婉 约派”和 “ 豪放派 ”
只是就 某一位 词 人的 普遍风 格而 言
的,并不是绝对的。
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语言朴素 、平淡 中蕴含情味 , “ 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
地驻在一联或一句里 ,而是将它冲淡
参 考 答 案 :第 一 首 寓 情 于 景 “ 昏” “ 繁”二字点 明了愁 ;第二首 景 不显 愁 ,借典 故 写 愁 ? 第一首以
主旨可以用 “ 保 家卫 国,思念 故乡 ,
《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 唐)李端 日 落众 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
两处宿 ,共听一声猿 。
报 国无 门”来概括 , 但是相 同情感的 表达却在不 同的诗歌中呈现 出不 同的
表 现手法 ,不同的语 言风格 。 如 同样 是 田园 诗 ,在选 修教 材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拓展,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古诗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注重背诵、分析为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1.2 研究意义高中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采用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比较阅读法,学生可以在阅读不同古诗文作品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古代汉语和文学风格的理解,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比较阅读法可以促使学生跳出个别作品的狭隘视野,从多个作品之间的对比和联系中理解历史时代、文化内涵、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深层次意义,拓展文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实施比较阅读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接受度,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研究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2. 正文2.1 比较阅读法的理论基础比较阅读法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对古诗文的深度分析和比较之上的。
比较阅读法源于文学批评理论中的比较文学,通过对多个文本之间的对比和联系,揭示其中的共同主题和风格特点,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比较阅读法也受到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的启发,强调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和互动性,主张去探究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和对话关系。
比较阅读法还借鉴了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不同文本内容和形式的比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促进他们对古诗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比较阅读法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的,涵盖了文学批评、认知理论和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支持,为高中古诗文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2.2 比较阅读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方式第一步,选择适当的文本进行比较。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古诗文教学的改革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是点读式的方法,即老师分段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活跃的参与和思考。
而比较阅读法则能够在古诗文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分析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一、比较阅读法的定义及特点比较阅读法是指将两篇或多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联系与内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种阅读方法。
由此看来,比较阅读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考和创新。
比较阅读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比”观念的重要性。
比较阅读法强调将文本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激发学生整体性的思考、创新和发散性的思考。
其次是“关联”思想的重视。
比较阅读法重视将不同的文本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让学生可以从更高的、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全面把握文本的内涵。
最后,比较阅读法还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解读和思考,让学生在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相对于传统的点读式教学,比较阅读法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涵,发现课文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整体性的思维能力。
1. 扩大学生的视野在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一个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难以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这个时代的文化和文学特色。
而比较阅读法则不同,它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文本进行对比,让学生们拓宽文学视野,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2. 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不同的文本之间一定存在着差异和联系,而使用比较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兴趣,主动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及由此引出的问题,提升学习热情。
学生们在阅读比较中透彻理解、较真思考时也能激发探究性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学以致用。
3. 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比较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整体性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作者:张芹
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5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生古诗词的学习越发重视。
而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方式来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使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同种意象的比较阅读
在古诗词中,往往都蕴涵着深远的意象,且经常利用意象来彰显其中的韵味。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较弱的阶段,所以对于意象深远的古诗词很难有一个充分的理解,甚至让小学生感到古诗词学习的“吃力”,这对于小学生古诗词的学习非常不利。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到这一点,采用同种意象的比较阅读方式来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并且,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中的意象剖析出来,以帮助小学生梳理出一条有效学习的道路,让小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罗列出的意象,自主地去进行思考与分析,以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实现小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的进步。
例如,《春日偶成》一诗中,充分表达了年少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也彰显了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
而在《劝学诗》中,作者则表达了年华易逝的无限伤感之情。
这两首诗中都出现了少年的意象,但表达出来的情感全然不同。
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时,应充分关注到这两首诗的异同之处,让小学生在同种意象的比较阅读中,更好地促进自身对古诗词的理解。
同一作者不同意象的比较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所占据的比例较少,且多为固定作者所写。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同一作者不同意象的比较阅读方式,来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强化小学生对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的掌握,并站在多个角度中,进行同一作者不同意象的对比,以深化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让小学生可以寻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另外,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这样小学生在进行同一作者不同意象的比较阅读中,才能够游刃有余,不断冲破自身在古诗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境。
并且,在小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有益的资料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学习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大家都能有所收益,从而实现小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的总体进步。
例如,就《登高》与《客至》两首诗而言,虽都是同一作者所作,但所表达的意象截然不同。
前者表达了作者常年在外漂泊饱经沧桑的凄凉之感,后者则体现了作者在客人来访时,内
心无限的喜悦之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让小学生充分关注到这一点,并通过进行比较的方式,来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更好地彰显比较阅读的价值。
同一思想的比较阅读
古诗词的形式是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包含了田园诗、边塞诗以及爱国诗等多种形式的诗歌。
同种形式的诗歌所产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同一思想的比较阅读来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对于田园诗来说,其中所体现的思想多是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一种归隐田园的闲适态度,所以,教师可引导小学生找出其中存在的共性,以促进小学生对这类古诗词的学习。
另外,在小学生进行同一思想的比较阅读中,教师应对小学生予以良好的帮助,可以先将同一思想古诗词的内容讲述给小学生听,让小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理解,这样在进行比较阅读时,他们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及韵味,使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例如,在学习《独坐敬亭山》一课时,教师可以找寻与本诗思想相同的诗歌,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小学生针对这两首诗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以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小学生才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最终实现小学生古诗词欣赏水平的进步。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该推陈出新,采用创新的方式来促进小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的提升。
对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比较阅读方式,通过对同种意象、同一作者不同意象,以及同一思想的比较阅读方式,来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内容能够获得丰富的呈现。
另外,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以自身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推动小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进步,最终使古诗词教学中比较阅读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