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区建设经验探索与借鉴
香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经验借鉴

香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经验借鉴作者:谈小燕邓进来源:《社会治理》 2019年第6期【摘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文章梳理了香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经验,包括以增进人的福利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明确目标;完善的顶层设计,扁平的顶层架构,公开透明的社团注册条例,政府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和多元化发展为服务方向;专业的第三方培力;注重项目效果评估和信息公开透明。
对大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主要启示包括:制度化、法治化、专业化和多元化。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治理社会资本香港较早建立现代治理体系,总体上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法制保障的治理体系。
作为社会协同的重要组织部分,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香港社区社会组织在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使香港社会独具活力。
从数量上看,目前,全香港仅互助委员会就有2793个,业主立案法团有8848个;从内容上看,香港的社区社会组织多样化,主要包括社区邻里互助会类、弱势群体帮扶类、特殊人群帮扶类、城乡融合类、社区教育类、产业扶贫类、文化创意类、城市更新类、生态环保类等等。
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城市治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促进邻里和谐守望相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促进政府和社会之间良性互动,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三,促进香港城市和谐发展,促进香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香港对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有非常好的经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明确:以增进人的福利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负责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政府部门主要有民政事务总署、劳工及福利局、廉政公署以及警务处。
社区互助委员会属于社区志愿组织,主要由社区居民组成,是民政事务总署推行的重要公共事物,其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公众参与社区事务,使住户建立睦邻友好和互相帮助的关系与风尚,提高责任感,改善治安、居住环境和管理效果。
劳工及福利局主要通过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和社会福利署将社区发展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来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

社 区民政主任制度 。 民政署 在每一 区域 都成立 了
一
个 由 民政 区委员 会 、分 区委员会及互 助委员会
构成 的三层架构 ,开始有 系统 、有规模 地扩展社 区组织 工作 。政务 总署 的工 作重点 ,一 方面是协
第3 卷
第 4期
清 远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 n l fQ n y a o tc nc o r a o ig u n P l e h i y
Vo . . No. 13 4
Au 201 g. 0
21 0 0年 8月
学 习借 鉴 香 港 先进 经验 推 进 社 会 管理
王 琳
( 正 学 院 思 想 政 治 理 论课 教 学 部 广 东 广 州 5 0 3 ) 培 80 1 摘 要 :本 文 论 述 了香 港 社 区建 设 的 经验 。 香 港 政 府 在 社 区建 设 中 的 主 导 作 用 ,香 港 非 政 府 组 织 、志 愿 组 织 在 社 区 建设 中 的 关键 作 用及 香 港 社 区 制 度 建 设 对 内地 社 区建 设 的 启 示 。 关 键 词 :香 港 经 验:社 会 管理 ;启 示 中 图分 类 号 :D6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8 6( 0 0) 4 0 2 — 7 6 4 4 9 2 1 0 — 0 7 0
2 0 年提 出学习借 鉴香港先进 经验 ,这 对于广州 09 贯彻 《 江三角洲 地区改革发 展规划纲 要 》,从 珠
社 区建设 人手 ,发 展 民生 、建 设和谐广 东 ,在本 世纪 中叶 ,赶超世 界发达 国家 和地 区具 有重要 意
香港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分析

香港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分析1976年,香港政府提出“社区建设”概念,成立社区建设政策委员会。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时间,香港形成了一套东西方结合较为完善的社区管理模式,良好的社区建设机制、高素质的社工队伍、发达的民间服务组织、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充分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特点。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香港社区建设的特点和经验,并对大陆社区建设提出了借鉴意义。
标签:香港地区社区建设專业化经验借鉴一、香港社区建设背景1842年英国实行殖民管治时,港英政府很少关注华人社区事务,与基层市民和团体也很少联系。
60年代中期,香港发生两次大规模暴动,迫使港英政府认识到加强政府与居民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开始推出一系列基层建设措施,社会福利署和志愿机构设立社区中心。
70年代,香港在低收入社区加强公共资源配置,改善社区环境、生活素质,培养社区领袖等,出台政策聘用社工毕业生担任助理社会福利主任,开展社区工作、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以及司法矫治等活动,预防和化解社会问题,以此使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
1976年,香港政府正式提出“社区建设”概念,成立社区建设政策委员会,来制订政策和指导地区协调工作。
经过后来30年的摸索和实践,香港形成了一套东西方结合较为完善的社区管理模式,良好的社区建设机制、高素质的社工队伍、发达的民间服务组织、全方位的社区服务。
二、香港社区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建议为了加强我国社区建设,必须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从社会问题出发,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非营利性组织、社区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更好地调动各类社区服务机构的积极性。
1.在社区区域内建立和培育多元化的社区治理体系香港社区建设组织管理体系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既包括官办的行政性社区组织,如民政事务署和18个区管理委员会;又有官民合办即政府资助、民间主办的半行政性社区组织,如社会福利署和各社区中心;还有完全民办的非行政性社区组织,如东华三院、圣雅各福群会,他们分别承担着各自的社区服务功能。
浅谈沈阳的社区建设——借鉴香港社区建设经验

建设摆到 了重要议事 日程 。 至今 , 沈阳社 区建设 已取得 了突
出的成绩 , 走到了全国的前列 , 形成 了著名的“ 沈阳模式”具 。 体说 , 沈阳社区建设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1形成 了科学合理 的社 区建设 思路 .
沈阳市社 区建设起 步较早 , 而且市领导高度重 视 , 曾多 次从市委、 市政府 中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班子 , 对社 区建
进行 了考察学习。 因此, 沈阳在社区建设 方面较早就形成 了
明确 的思路。 这一思 路是 : 以居住地为特征 , 以居民的认 同
社 区管理 委员会下面 , 按照社 区建设 的内容和实 际需 要下 设 了治保调解、 环保卫生、 文化教育 、 生妇女 、 计 保障服务 、 财
感和 归属感为纽带 , 以提高居 民生活质量 、 综合素质和社会
维普资讯
一
系 . 区的资 源配置 、 社 适度 的管辖人 口和人 们的心理 认 同
感 。 新 划 分 后 的社 区 , 区 的 资 源 得 到 了合 理 配 置 , 民 重 社 居 的 认 同感 也 增 强 了 。
、
沈阳社区建设的成就
沈阳市 的社 区建设 经历 了一个 由不认识到取得丰富经 验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早在 19 年 , 97 市委 、 市政府就将居委会
3 建立 了新型社 区组 织体系 .
沈阳社 区建设最突 出的成就就是探讨 出了一套新型 的
社区组 织体系 , 这也是“ 沈阳模式” 的精髓 。 主要内容是 : 一是 建立 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 决策层”社 区成 员代表大会 即“ 。 由社区居 民和社区单位 的代表组成 , 每年 定期 召开会议 , 讨
设 工 作 进 行 了 广 泛 的 调 查 研 究 , 组 织 专 人 赴 外 地 和 国外 并
香港物业管理

香港物业管理引言概述:香港作为一个繁华的国际都市,物业管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香港物业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服务质量、技术应用、环境保护和社区建设。
一、管理方式1.1 专业化管理:香港物业管理注重专业化,通过引入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这些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管理物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2 综合管理:物业管理不仅仅是维护和保养建筑物,还包括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卫生清洁等方面。
香港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综合性的服务,确保物业的正常运营。
1.3 高效管理:香港物业管理注重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管理。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注重员工培训和团队合作,确保物业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服务质量2.1 客户导向:香港物业管理公司注重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他们积极倾听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2.2 响应及时:物业管理公司在遇到问题或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应急机制,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2.3 服务多元化:香港物业管理公司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包括保安服务、清洁服务、绿化管理等。
他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业管理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三、技术应用3.1 智能化管理:香港物业管理公司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他们使用智能门禁系统、智能消防系统等,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
3.2 数据分析:物业管理公司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物业的运营情况和客户需求。
他们利用数据分析结果,优化管理策略,提高服务效果。
3.3 环保技术:香港物业管理注重环保,积极采用环保技术。
他们推广节能灯具、太阳能照明等,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4.1 垃圾分类:香港物业管理公司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通过设置分类垃圾桶和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垃圾污染。
4.2 绿化管理:物业管理公司注重绿化管理,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维护绿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社区的美观度。
香港中环街市的借鉴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香港中环街市的借鉴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香港中环街市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街市之一,也是中环地区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
它的建设和发展始于历史悠久的香港贸易市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香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香港中环街市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特点闻名于世。
街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从新鲜的食品到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无论是居民日常生活用品,还是创意小商品,都能在这里找到。
从早晨一开始,街市就开始热闹起来,摊贩们摆出自己的货物,吸引着许多市民前来购物。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城市社交网络的重要节点之一,人们可以在这里交流、分享和建立联系。
香港中环街市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集中展示和推广多种文化和商品,给人们带来丰富的选择。
这里汇聚了本地和国际的新鲜食材、传统手工艺品和独特的创意商品,满足了不同人群对品质和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街市中也有许多小吃摊位,供应美食和传统的香港特色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食客。
香港中环街市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地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街市经营模式的成功展示了在城市发展中,传统和现代可以相互融合,丰富城市的商业面貌。
其次,香港中环街市强调多样性和个性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广泛和个性化的选择,这也是其他地区可以效仿的地方。
最后,街市作为一个社交和交流的场所,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香港中环街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和文化地标,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经营模式。
它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变化。
其他地区可以从中学习,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市民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同时打造一个社交和交流的场所,促进城市的繁荣和社区的凝聚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思路进行撰写: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展示文章的逻辑框架,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
通过明确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加方便地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香港市区重建历程_机制及其启示_陈敦鹏

香港市区重建历程、机制及其启示陈敦鹏摘要:作为亚洲地区市区重建和城市更新的先行者,香港市区重建历经自发改造、半市场化改造到法定机构主导等多个发展阶段,至今市区重建的运作机制逐步成熟、工作框架逐步稳定,其间诸多经验、教训如重建策略、制度保障、组织机构、运作机制、资金保障以及拆迁安置标准等可为内地城市更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市区重建;城市更新;历程;机制随着城市功能与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在欧美国家城市往往发展百年以上才会出现重建和更新等问题,在亚洲众多新兴发展城市就猝不及防地遭遇了同样问题,但是城市更新的特征与问题与以往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具体城市旧区重建与城市更新可以从哪里需求参考和借鉴,以及借鉴什么、如何借鉴等问题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作为亚洲城市发展领头羊的香港,其市区重建在不同发展阶段尝试了多种不同模式,为国内城市更新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比较与分析脚本。
在城市更新公共政策的庞大体系如法律体系、政策体系、计划体系和规划体系等众多因素当中,笔者认为香港市区重建的发展历程和实施机制,对于从旧城改造向城市更新逐步转变的国内城市来说,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1、香港市区重建历程1.1自发改造阶段早在1884-1905年间针对旧区和旧建筑破旧问题,香港政府就在太平山摩罗下届和九如坊等地区进行“平民区清拆计划”,但真正较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则始于1970年代,为配合香港的住房政策调整和旧城改造的需要,香港政府允许民间组织——房屋协会进行旧城改造,该协会可先通过磋商的方式收购物业,若不能成功,则由政府代为收购,由该协会进行重建,并对受计划影响的人士按折扣价出售改造完成的物业,剩余部分仍然按照市场价格销售。
由于缺乏政府各方支持,房屋协会推进的进展较为缓慢。
1970年代后期,香港政府考虑让私人业主直接参与旧城改造,为此划定了多个综合重建区,邀请各业权人参与发展,但因实施费用大、利益分歧难以统一等原因,推进工作十分困难。
香港新市镇规划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霍 华 德 ( bn zrHo ad 在 10 E e ee w r ) 9 2年 提 出 的 “ 园 城 市 ” 田
收 稿 日期 :0 1 8—1 2 1 一O 7
作 者 简 介 : 薇 ( 98 , , 要 从 事 城 市 规 划 研 究 。 李 18 一) 女 主
・
4 ・ 8
பைடு நூலகம்
唐 山学 院 学 报
第2 4卷
( ) 城 市 主义 。新 城 市 主义 ( e bns 是 2 3新 N w Ura i m) 0世 纪9 O年 代 初 提 出 的 一 个 新 的 城 市 设 计 思 想 , 张 借 鉴 二 战 主 前 美 国 小 城镇 和 城镇 规 划 的优 秀 传 统 , 造 具 有 城 镇 生 活 氛 塑 围 的 、 凑 的 社 区 , 代 郊 区 蔓 延 的 发 展 模 式 [ 。沙 田新 市 紧 取 = 3 ] 镇 在 混 合 使 用 、 密 度 开 发 、 速 交 通 、 性 化 尺 度 方 面就 体 高 快 人
第 2 第 6期 4卷 21 年 l 01 1月
唐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n 1 fTa g h nColg o r a n s a l e o e
Vo . 4 NO 6 12 .
N OV 20 . 11
. = , 白 = 香 港 新 市 镇 规 划 建 设 经 验 及 其 -; 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怀抱 。根据 一 国两制 的政 策 和 《 别行 政 区基本 特
政府 部 门从 事社 区工作 的 ,除 了 民政 事务 署 、
法 》, 为 中 国的特别 行 政 区 , 享有 高度 自治权 。 社会 福利 外 ,还有 廉 正公署 和警 务署 。 成 并
一
、
香港 政府 在社 区建 设 中的主 导地 位
会福利署拨款资助非政府机构推行福利政策,另一
政 事务局 和社 会福 利署 制定 的服 务 目标 ,为政府 在 制 定新 政策 时提 供有 力 的事实 依据 。可见 ,香 港 的
香 港 自 14 8 3年 开 始 实行 贸易 自由港 政 策 ,此 方 面 ,非 政府 机构 也通 过推 行政 府服 务计划 达 到 民
庭议 会将 推广 一个 名为 “ 心 家庭 ” 的全 港活 动 , 关 通 过不 同形式 的推 广宣传 活 动 ,让关 爱 家庭 的文化
但 当时 也有政 治动 机 , 即通过扶 助 和笼络 地方领袖 , 广 泛地 在社 区传播 ,鼓励 社会 大众 共建 香港人 珍重
维持 社会 的政 治稳定 。以后建立 了社 区民政主任 制 的家庭 ,包 括有欢 欣 、仁爱 、互助互 勉及 共 同分摊 度 。民政署在 每一 区域 都成立 了一个 由民政 区委员 责构成 的三层 架构 ,开
家 庭 议 会 亦 会 继 续 致 力 创 造 对 家 庭 有 利 的 环
始有 系 统 、有 规模 的扩展 社 区组 织 工作 。政务 总署 境 ,透 过与 其他持 份者 紧密 合作 ,提倡 家庭教 育 , 的工作 重点 ,一方 面是 协调政 府各 部 门的活动 ,另 加 强对 家庭 的支援 ,强化家 庭在 构建 和谐社会 方 面
收 稿 日期 :2 1— 3 l 00 0一 g
作 者简介:王琳 (15 一),女 ,湖北武汉人 ,广东培正学院思政部主任 、教授 , 研究方 向:政治学 。 93
王琳 :香港 社 区建设 经验探 索 与借鉴 会 。虽然 政府组 织街坊 会 的本意 是利用 社 区资源 ,
帮助 贫 困居 民解决生 活上 的 问题 和改 善社 区设施 ,
回顾香港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香港能有今天如
辅 助 功不 可没 。香 港在 实现 工业 化 和现代 化 的过 程
1 民政事务署的工作重点是建立社 区组织,引 .
从 14 9 9年开 始 , 政务 总署 ( 民政 事务署 前 身 )
此繁 荣 的经济 状况 ,其各项 社会 配套 事 业 的发展 与 导社 区工作 中 ,逐 步 建立 由政 府 主导 的社 区和各 项社 会福 利 服 着 手组 织街 坊会 。第 一个街 坊会 —— 深水 埔街 坊福 务体 系 ,主要 由政 府 的 民政 事务 局 、社会 福 利署 和 利 会 。接下 来 l 年 问 ,全港 共成 立 5 0多 O多个 街坊
中图分 类号 :C928 1.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粤 内登 字 O 一 06 2 1 0 — 01 0 127( 00) 2 00— 7
20 0 9年 1 0月 ,广 州 市 出 台 了一 份关 于社 区建 各种非营利机构提供 ,包括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及
设的重要文件 《 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学习借鉴香港 香 港公 益 金 、香 港 志 愿 组织 等 。港 英 政 府 在 16 98 先进经验 推进社会管理 》。广州 毗邻香港 ,社 区 年 5月 成 立 民 政 处 ( itc fc Dsr t ie)及 开 始 推 行 i O 建设 自 19 年开始 ,已取得不小的成绩 ,20 年 民政主任 ( i r t fcr 制度 ,以提供资源协 92 09 Ds i i ) tcO e
世 界发 达 国家 和地 区具 有重 要 意义 。
织 和政府 民政 事 务总署 及政 府社 会福 利署之 间是 一 政 府通 过 民政事务 局 ( 民政 事务 署 内设机 构 )、社
那 么 ,香港 的社 区建 设 有 哪些特 点 ?我们 向香 种互相依赖 、不可分割的密切合作关系。一方面, 港 学什 么 ?这是 本 文要探 讨 的 问题 。
第 1 O卷 第 2期
21 0 0年 6月
广 东 培 正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GUANGDONG EI HENG P Z COL EGE L
V0 . 0 11 N0. 2
J n2 1 u .0 0
香港社 区建设经验探索与借 鉴
王 琳
( 东培 正 学院 思政 部 ,广 东 广 州 5 0 3 广 1 8 0)
政 策 的颁 布实施 带 动 了香 港 各方 面 的繁荣 与发 展 。 2 世纪 7 O 0年代 ,香 港经 济进 入蓬 勃发 展 的 l , O年
2 世纪 8 0 O年代 ,一举 成 为 国际性 金 融 中心 ,19 社 区工作 一 向是 由政 府及非 政府 组织 、志愿 机构 共 97
提 出学 习借 鉴香 港先 进经 验 ,这对 于 广州 贯彻 《 珠 助 各 社 区解 决 地 方 问题 及 主 动 搜 集 居 民的 意 见 , 江 三角 洲地 区改 革 发展规 划 纲要 》 ,从社 区建设 人 向政 府 汇 报 ,后 改 称 为 政 务 总 署 ,主 权 移 交 后 再 手 ,发 展 民生 、建设 和谐 广 东 ,在本 世纪 中叶赶超 改 称 为 民政 事 务 总 署 。非 政 府 机构 、志愿 服 务 组
摘
要 :论 述 了香港社 区建设 的经验 。香港 政府 在社 区建设 中的主 导作 用 ,香 港非 政府 组 织、 志愿
组 织在 社 区建设 中的 关键 作 用及 香港 社 区制度 建设 对 内地社 区建 设 的启 示。 关键 词 :香港 经验 ;社 区组 织 ;志 愿机 构 ;社会 管理 ;社 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