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

一、毕业设计综述污水处理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污水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

如。

英国、德国、芬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均已投资对因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污染进行治理;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污水处理给予了较大的投资,特别是新加坡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是采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

国外对污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建造污水处理厂。

实践证明建造污水处理厂是解决水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

美国平均每1 万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瑞典和法国每5000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英国和德国每7000〜8000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

国外城市都在为污水处理普及率达到100%而努力,将推广低能耗高性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提高水处理排放的标准,完善污水处理的有关政策,多功能的污水处理技术更为流行。

我国的城市污水量正以每年6.5%的速度增大,然而由于资金、能源等方面原因的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率很低,我国在建国初期只有几个过去有国外租界留下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还不过万吨;解放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六五”期间;截止1987年底全国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的已有78座;至1990年有污水处理的城市56个,省和直辖市增加到21 个;1999年全国建成污水处理厂389座,处理率为29.65%。

城建系统 187座,处理率 16.18%。

全国大约还有 600个城市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目前仅达20%左右,这一状况与国家提出“至2000年使水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至 2010年使总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发展目标是不相称的。

我国已颁发《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水污染控制工作已有很大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普及率已达到30%。

局部水环境已有所改善,有些水系统的污染反而有所加剧。

面对严峻的形式,国内各专家也不停的努力研究各种污水处理方法,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

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设计

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设计

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环境工程学专业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和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设计的任务是解决现实环境问题。

毕业设计的内容应基于实际环境问题,并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设计题目可以从环境保护、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监测等方面出发。

设计题目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能够体现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其次,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设计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调研和分析。

学生需要通过文献翻阅、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方式,全面了解和分析所选题目的背景、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调研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尽可能涵盖多个方面,并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接下来,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设计需要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展开研究。

根据设计的题目和研究目标,可以选择进行室内实验、野外实验或者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

实验设计要合理,数据采集要准确可靠,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科学的结论。

进一步地,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设计要编写相应的毕业论文。

论文应包括摘要、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等部分。

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具备科学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引用的文献要准确,表述的观点要清晰准确,论文整体要能够体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设计还需要进行答辩。

在答辩环节,学生需要向指导老师和其他评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辩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并对评委的提问做出合理的回答。

答辩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仪态的端正,展示出自信和扎实的研究功底。

最后,在进行环境工程学专业毕业设计时,还应遵守学术和职业道德。

在研究过程中,要尊重知识产权和他人的研究成果,正确引用和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

同时,在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时,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环境工程毕业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毕业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课程涉及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2. 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工程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资料搜集、数据处理、图纸绘制等技能;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工程专业,树立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作贡献的信念;2. 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环境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理论:回顾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法规,重点掌握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与处置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章节:《环境工程导论》第1-3章、《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2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1-2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1-2章。

2. 毕业设计方法与技巧:讲解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资料搜集、方案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图纸绘制等。

教材章节:《环境工程设计》第1-5章。

3.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环境工程领域的典型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024年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2024年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2024年环境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本次毕业设计是以环境设计为主题的,我选取了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项目进行研究与设计。

通过一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对环境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满意的成果。

首先,我对环境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和掌握。

在研究过程中,我从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书籍和网络资料中广泛搜集和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对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

同时,我还参加了一些学术研讨会和专题讲座,与专家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

其次,我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

在设计的初期,我对国内外一些优秀的环境设计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从中提取出了一些设计灵感和经验。

随后,我组织了实地考察,对一些相关的景观和建筑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测量,并与当地环境专家和居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对环境设计的需求和期望。

然后,我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制定和规划。

基于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我对设计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了明确和确立,确定了整体的设计思路和策略。

在设计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环境的特点和要求,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综合考虑了功能布局、空间形态、景观营造等因素,形成了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同时,我还采用了一些先进的设计软件和技术,对设计进行了三维模拟和效果展示,以便更好地表达和传达设计的意图。

最后,我进行了设计成果的总结和展示。

通过各种形式的设计报告、图纸和模型,我对整个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阐述,展示了设计的全貌和亮点。

同时,我还举办了一次设计展览和交流会,吸引了很多专业人士和广大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和认可。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不仅深入学习了环境设计的理论知识,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加深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成果得到了肯定和赞赏,更为重要的是,我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需要结合环境保护和工程技术,
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选择毕业
设计选题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监测与治理,可以选择针对某种污染物(如大气污染、
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的监测与治理技术研究,包括传感器技术、
监测方法、治理手段等方面的设计与实验。

2.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选择某个工程项目或者特定区域的环境
影响评价研究,包括环境影响预测、评估方法、环境管理规划等方
面的设计与实施。

3. 环境生态保护,可以选择某个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研究,
包括生态环境调查、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设计与实践。

4. 环境政策与管理,可以选择某个环境政策或管理制度的研究,包括环境法规分析、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环境政策效果评估等方面
的设计与研究。

5. 新能源与清洁生产,可以选择新能源开发利用或者工业生产
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工艺改进、资
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设计与实验。

在选择毕业设计选题时,需要考虑到自身兴趣、专业知识、实
践能力和导师的指导方向,同时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选择一个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又符合自身条件和能力的课题进
行深入研究。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环境工程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其今后从事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选题方法与步骤1. 确定选题范围: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专业知识,确定毕业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和主题。

2. 查阅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了解目前该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3. 初步构思:在对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初步构思出研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4. 确定具体选题:在初步构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选题,并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5. 制定计划:制定详细可行的研究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实验设计等。

6. 实施研究: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

7. 撰写论文:在实施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环境工程毕业设计常见选题1. 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2.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规律,探索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3. 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对垃圾分类、焚烧、填埋等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可行性方案,并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对土壤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提出治理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5.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对环境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优化改进,提高环境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1. 研究前期准备:确定选题、查阅资料、制定研究计划。

2. 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根据研究计划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4. 论文撰写: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

毕业课程设计环境工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3. 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基本知识;4.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法规及政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环境监测、评价和规划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环境工程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3.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关注可持续发展;4.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环境工程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环境污染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2.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等。

3. 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处理、环境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等。

4. 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执法与监管等。

5. 环境工程案例解析:分析典型环境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环境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第三周:环境监测与评价第四周: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第五周:环境工程案例解析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涵盖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知识体系,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
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需要结合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
工程技术等方面,既要符合专业特点,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
研究价值。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毕业设计选题:
1.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设计,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
艺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和化学品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针对城市大气污染情况,研
究开发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包括燃烧工艺改进、烟气脱
硫脱硝技术等。

3. 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研究,以生物质能源为研究对象,探索
其在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如生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
气化制氢等技术。

4.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方案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设
计相应的修复方案,包括化学、生物和物理修复技术的比较研究。

5. 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研究,结合当地的垃圾处理现状,研究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方案,探索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技术。

6.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开发水质评价模型,提高对水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以上选题涉及环境工程专业的多个领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

在选择毕业设计选题时,还需要考虑选题的前沿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确保能够在毕业设计中有所突破和贡献。

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毕业设计综述污水处理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污水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

如。

英国、德国、芬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均已投资对因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污染进行治理;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污水处理给予了较大的投资,特别是新加坡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是采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

国外对污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建造污水处理厂。

实践证明建造污水处理厂是解决水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

美国平均每 1 万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瑞典和法国每 5000 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英国和德国每 7000~8000 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

国外城市都在为污水处理普及率达到100%而努力,将推广低能耗高性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提高水处理排放的标准,完善污水处理的有关政策,多功能的污水处理技术更为流行。

我国的城市污水量正以每年 6.5%的速度增大,然而由于资金、能源等方面原因的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率很低,我国在建国初期只有几个过去有国外租界留下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还不过万吨;解放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六五”期间;截止 1987 年底全国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的已有78 座;至 1990 年有污水处理的城市 56 个,省和直辖市增加到 21 个;1999 年全国建成污水处理厂 389 座,处理率为 29.65%。

城建系统 187 座,处理率 16.18%。

全国大约还有 600 个城市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目前仅达20%左右,这一状况与国家提出“至 2000 年使水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至 2010 年使总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发展目标是不相称的。

我国已颁发《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水污染控制工作已有很大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普及率已达到 30%。

局部水环境已有所改善,有些水系统的污染反而有所加剧。

面对严峻的形式,国内各专家也不停的努力研究各种污水处理方法,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

下面介绍下国内近年来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新科学成果,新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CASS法、SBR法、氧化沟法、A2/O法等等新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

沈桂芬(2005年)在《CASS法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氮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的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质,许多传统水处理工艺对NH3-N的处理效率很低,出水中NH3-N严重超标,达不到日益提高的水质要求,影响人体健康和阻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如何有效地脱氮是当前水处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是SBR工艺的一种改进。

具有占地面积小、工艺流程简单、运行方式灵活、易于程控、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能同时脱氮除磷等优点。

随着电子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CASS 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许多国家的城市污水和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中。

对于废水水质日益复杂的当今社会,CASS是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花勇刚(2008年)在《CASS工艺污水处理厂生产性试验研究》一文中写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营养元素氮、磷引起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对污水排放标准随之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逐渐从以单一去除有机污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到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进行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对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新工艺的应用与研发己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关注的热点。

CASS工艺(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由于其占地面积小、无需初沉池和二沉池、基建及运行费用低、不易发生污泥膨胀、操作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姚曙光(2007年)在《CASS深度处理漂染废水试验研究》中写到综述了印染废水的现状及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

本文选用CASS作为其深度处理漂染废水的试验工艺,并对CASS 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简要探讨。

段云萍(2010年)在《CASS工艺技术经济评价》中概述了CASS工艺的运行特点,作为SBR的一种变形,CASS工艺具有SBR的优点,且克服了SBR不能单池运行的缺点。

在主反应池前增加预反应区,对活性污泥进行选择性培养,克服污泥膨胀,有利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预反应区处于兼氧状态,主反应区好氧厌氧交替运行,通过污泥回流能有效去除氨氮。

CASS的工艺特点决定了CASS工艺的建设费用低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段果(2012年)在《CASS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一文中写道在某些生活污水处理厂中采用CASS工艺,其主要特点是高效、稳定、工艺流程简单,并且在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

CASS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可大大降低污水厂的运行成本。

黄正文(2011年)在《CASS工艺处理城市小区污水的探讨》一文中写道概述了城市住宅小区污水特点及现状基础上,介绍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的设计原则及常用工艺流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

提出了CASS工艺城市住宅小区污水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管理简单、占地少、产泥量低等特点,适合住宅小区污水的处理,最后详细介绍了CASS工艺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及出水回用的技术要点,CASS工艺的出水经过膜过滤和消毒处理即可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为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及回用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工艺及配套设备。

刘雯、丘锦荣(2009年)在《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中提出植物-生物膜氧化沟系统将多种污水处理工艺包含在极其简单的装置中,兼具氧化沟、生物膜法和植物修复三种处理过程。

采用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对COD、TN、TP、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02%、32.5%、41.23%、58.92%,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各植物在氧化沟中发挥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美人蕉对氮、磷的去除量最大,水浮莲次之,茭白和通菜的较小。

胡锋平(2011年)在《倒置A2O一体氧化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研究》一文中写到本试验研究针对氧化沟工艺普遍存在的能耗大及除磷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技术改进措施的必要性,通过运行方式的优化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试验采用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试验装置,控制外沟、中沟和内沟分别为缺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污水先后依次流入外沟、中沟和内沟。

通过对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两种运行方式下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工况下系统对COD Cr、NH4+-N和TP的去除效果,确定本试验中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优运行工况。

蒋山泉(2007年)在《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探讨》中写到序批式生物膜法(SBR)是将生物膜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相结合而开发出的污水处理复合新工艺,既保留了SBR 的优点又具有生物膜法的特点。

其运行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操作,同时高效地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

试验采用SBR处理生活污水,选用特有的壁挂式软性填料。

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微生物系统稳定,生物种群多样化,生物量丰富,对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郑俊、程晓玲(2009年)在《厌氧好氧交替BAF生物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写到为克服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生物除磷效果差的缺点,开发了厌氧好氧交替BAF生物除磷工艺。

在厌氧好氧交替曝气时间为12h,水力停留时间为1.4~2.9h的条件下,考察了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

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1.89%和77.89%,总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7.92%;对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不理想,分别只有34.7%和41.6%。

该工艺表现出良好的去除COD和除磷性能。

杜桂敏(2010年) 《A2/O一体化H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中写到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人口增长和城市工业化发展,造成水体污染加剧、水质不断恶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减水体污染、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采用膜组件代替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二次沉淀池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出水水质好、工艺流程短等优点。

本论文采用A2/O一体化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以污泥混合液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溶解氧浓度为主要控制条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了该反应器对浊度、色度、有机物、氨氮、总氮和总磷等的去除效果,膜污染速率,以及污泥混合液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溶解氧浓度对该反应器处理效果和膜污染速率的影响,以期掌握A2/O一体化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特性,并探讨出最优运行参数。

A2/O一体化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采用一体化试验装置,通过膜组件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并通过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投放一定比例的悬浮填料,将悬浮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处理生活污水,得到了优于单一生长体系全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结果:该反应器出水COD、浊度、色度平均浓度分别为17.4mg/L、0.77NTU、19.54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2%、96.1、96.4%;脱氮除磷效果较好,氨氮、总氮、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1%、68.7%、62.7%;膜污染速率为0.88kPa/d;确定A2/O一体化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MLSS为5000~7000mg/L、HRT为15h、DO为1.5~2.0mg/L。

胡婷(2011年)在《一体式A/O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回用研究》研究报告中指出中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保护水生生态环境和减轻水污染的有效途径,开展中水回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化A/O生物反应器兼具投资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灵活等优点,在各类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论文采用一体式A/O生物接触氧化法来处理生活污水回用,研究其运行的最优工艺参数,考察系统污染物的降解规律及生物膜特性,最后介绍中水回用的工程应用实例。

主要结论如下:系统运行17天后挂膜成功,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和85%。

回流比、曝气量、进水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氨氮负荷、pH、碱度对系统脱碳性能影响较小,对脱氮影响较大。

孙文杰(2011年)在《组合填料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一文中写到在序列间歇式反应器(SBR)中分别投加盾式填料和立体弹性纤维,构成组合填料SBR反应器,并以不投加填料的传统SBR为对照,研究了组合填料SBR工艺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

本研究分为四部分内容,一是研究和比较了三个反应器的挂膜启动过程;二是通过对厌氧、好氧时序的调节,确定最佳运行模式;三是反应器运行条件研究,研究了在不同好氧段DO、初始pH、C/N条件下,组合填料S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四是将微生物菌剂引入SBR反应器,研究投加菌剂及菌剂投加量对高浓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