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
1
确定评估目标
明确评估的目的、范围和重点,制定评
收集数据信息
2
估计划。
调查和搜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环境数据
和信息。
3
分析评估结果
分析数据,评估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识 别可能的风险和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
1
前期准备
确定评估计划,制定调查和评估方案。
2
数据收集
实地调查,收集环境数据,搜集相关情报和文献。
《环境影响评价》PPT课 件
本课程将带你全面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及实施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加 深理解,并总结回顾所学内容。
课程介绍
本课程旨在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应用领域,帮助你建立对该领 域的基本认识。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评估环境影响
系统性地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和人工环境造成的影响。
决策支持
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信息。
预防和调控
通过评价早期发现潜在问题,提出预防和调控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 保护环境
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 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和 物种多样性。
2 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平衡环境保护与产 业发展的利益。
3 法律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法律规定 的一项重要程序,需要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
3
评估分析
分析评估结果,识别潜在影响,确定风险和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
工业项目影响
评估工业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 出减排和环境保护建议。
城市发展项目
评估城市发展项目对土地利用、 交通和社区环境的影响。
可再生能源项目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生态环境质量 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或 地方有关生态保护的政策、法律 法规等。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空气质 量、景观美学等。
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调查与监测
生态调查
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 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动物分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
案例三:采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形改变、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问题。
评价方法
02
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采矿活动对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案例分析
03
以某露天采矿为例,分析其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生态监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生态环 境进行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 因子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估
生态影响预测
基于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短 期和长期影响。
生态影响评估
对预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态补偿和修复方 案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05
结论
总结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 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实践经验总结
归纳总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 验,包括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和操作 要点等。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空气质 量、景观美学等。
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调查与监测
生态调查
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 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动物分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
案例三:采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形改变、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问题。
评价方法
02
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采矿活动对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案例分析
03
以某露天采矿为例,分析其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生态监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生态环 境进行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 因子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估
生态影响预测
基于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短 期和长期影响。
生态影响评估
对预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态补偿和修复方 案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05
结论
总结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 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实践经验总结
归纳总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 验,包括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和操作 要点等。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其他领域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通过评估工业项目对水资源、大气环境和 土壤质量的影响,确保项目符合环保要求。
评估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和社区的影 响,制定保护措施和规划。
如能源开发、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项目,评 估其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PPT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PPT 简介 -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 为什么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流程 -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素 -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工具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工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 其他领域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 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 -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3 参与与沟通
识别利益相关者并与其合作,建立公众参与和沟通渠道。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工具
环境检测与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收 集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如 水质、大气污染、生态系 统状况等。
模型与预测
运用数学模型和预测方法, 模拟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 影响,如噪音、气候变化 等。
风险评估
通过识别潜在风险和不确 定性,评估项目对环境和 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评估项目潜在的环境影响有助于制定措施保护环境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决策依据
评价环境影响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基本数据,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公众参与
评价过程有助于公众参与,并使他们了解项目可能对他们生活环境带来的变化。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流程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土壤的自净作用
➢ 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群落的降解、转化及生 物固定作用; ➢ 植物根系的吸收、转化、降解与合成; ➢ 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的吸附、配位和沉淀作用; ➢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 土壤的机械阻留作用; ➢ 土壤的气体扩散作用。
两个基本概念
土壤退化: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和土壤侵蚀等引起 的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
⑤ 根据污染物的数量、性质、环境特点、土壤性质、环境标准, 以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积累的规律,分析污染物积累趋势、 估算土壤容量、预测土壤质量变化及规律;
⑥ 给出明确结论和污染防治措施
6-1 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 的主要因素
土壤的主要特征
在人类环境系统中占据着特有的空间地位:处于大气圈、 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的交接地带;
不均匀的水型污染土壤的田块,一般取10个以上样点; ▪ 蛇型取样和随机取样: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地块,采样
点较多; ▪ 扇型采样:适宜于在工厂周围的大气型污染的田块。
(3)样品制备: 土样运回实验室,摊在塑料薄膜或搪瓷盘内,风干后,去
除杂物,用木棍在木板上碾细,过10目尼龙筛。将过筛样品 用四分法取100g左右,用玻璃研钵研磨,再过100目尼龙筛, 然后分装,备用。
占用土地资源; 采用被石油烃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挥发进入大气的
石油烃通过沉降作用进入土壤等造成土壤的污染。
END
Thank you!
6-3 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现状调查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土壤退化现状评价
现状调查 1、土壤环境调查的范围 ▪ 包括水、大气等污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一般包括水、
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B O D 2 B O D N1 e K N t
KN—硝化耗氧系数,d-1
t —污染物在水中的停留时间,d
c.考虑硝化作用滞后于碳化作用,则上式为:
B O D 2 B O D N 1 e K N t- a a—硝化比碳化滞后的时间,d
19
温度对K1(碳化耗氧系数)和KN (硝化耗氧系数)影响
一、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x
两排污口间距<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步长: 简化为一个点源 两排污口间距>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步长: 分别是单独的点源
两排污口的间距较近:简化为一个点源
两排污口间距较远:分别是单独的点源
矩形的长和宽都是步长,为△x,△y
△y
海湾水体预测点布置 30
面源: (1)无组织排放可以简化成面源。 (2)由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污口排放时,简化为面源。
1.水体污染源分类
天然污染源 (1)按造成水体污染原因
人为污染源
物理性污染源 (2)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 化学性污染源
生物性污染源
点污染源 (3)按污染源的分布特征
面污染源 11
2.水体污染物分类
水体污染物(污染因子):输入到水体中的对水体产生污染的物 质和能量。
水体污染物
持久性污染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
模型方程
dBdOtDK1BOD
ddD t K1BODK2D
BOD—河水中BOD(耗氧量)的值,mg/L; D—河水中亏氧量,mg/L ; K1—耗氧系数 ; K2—复氧系数; t —河水的流经时间,d。
35
模型的解析解:
令t=x/86400u,u—河流断面平均流速m/s,x—断面间河流长度,m。 在x=0、BOD=BOD0、DO=DO0的初始条件下: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
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 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法
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一系列关于 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操作进行了 规范。
专门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详细 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要求和 责任。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评 价
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应考虑减缓和适应气 候变化的措施,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 可再生能源、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等。环境影
响评价需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保障,环境影响评价需充分考虑生态文 明建设的目标,确保项目建设和生态保 护相协调。
《环境影响评价》 PPT课件
目录
•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 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实践 •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不 良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 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包括问卷调查、听证会、公示公告等多种形式,让公众能够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中来。
信息公开的要求
要求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在环评过程中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以便公众了解和监督环评工 作。
05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评价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 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等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评估这些影响,并提出应 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场和矿区道路及周边植被类型、植物区系、分 布规律(水平与垂直)、覆盖度、生物量等,调 查评价范围内的动物(包括鱼类)区系、种群、 数量,特别是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及动物(包 括鱼类)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存条件等。
有针对性地监测土壤背景值,调查阐述自然景 观状况、水土流失情况。
2.2.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以生态学为基点,预测评价施工期及运行期
3.1矿区生态重建
矿区生态重建是指对矿山开发所引发的 结构缺损、功能失调的生态系统,借助人 工力量,进行地貌重塑、土体再造和植被 恢复的连续过程。
3.2矿区生态重建措施
3.2.1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指对矿山开发中破坏的土地和植
被、矿区塌陷、固体废弃物( 废石、尾矿) 占用 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 态的活动。它是采空区地面沉陷、排土场、尾矿 堆和闭坑后露天采场治理的最佳途径,具有较大 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预测建设项目对自然景观可能造成的影 响,提出水土保持方案。
2.2.3地表沉陷区的影响评价
地下开采矿山应给出地表沉陷区 (或地表错动范围)的面积、可能的沉 陷深度,预测评价地表沉陷造成的影 响,提出防范措施。
2.2.4尾矿及废石处置 根据尾矿库工程布置、库容、服务期,尾矿
坝筑坝方式、坝体设计参数,尾矿库运行及管理 方式、回水情况,尾矿成分、浸出液浓度,尾矿 库污染防治措施,尾矿库选址比选资料及库区的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体类型、水文地质等地 质环境条件,对尾矿库建设、运行可能遭受或诱 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 防止环境风险的对策措施。
金属矿山开发的同时,对开发区域也将造成 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恶化。不同的开采方式对生 态环境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露天开采将直接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地 下开采会导致地层塌陷,从而引起土地和植被的 破坏。 金属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废弃物( 如尾矿、废 石等) 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会导致土地的过 量占用和堆置场所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选矿厂的尾矿库将占用大量的林地和农田,导 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库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 坏。尾矿废水中所含浮选药剂的残余物,对尾矿 库下游生态环境的危害也较大。
废石、废渣等固体废物含有酸性、碱性、放射 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地表水体径流、大气飘尘 污染周围的土壤。
由于开采过程中疏干排水及矿硐水的排放,使 水环境发生变异甚至恶化,破坏了地表水、地下 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河水断流、 地表水入渗或经塌陷灌入地下,影响了矿山区域 的生态环境。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尤其是采矿区、选矿厂(生 活区) 、尾矿库、废石场内受影响的植物种类、 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后果。
以保护生物学为基点,预测评价施工期及运行 期对野生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 乳类、鱼类的个体、群落乃至区系的影响范围、 影响程度资 源,提出保护、恢复措施,并提出保护措施 费用概算,进行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2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地表工程、 道路管线工程和固体废物堆置对生态环境及景观 的影响。
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包括生态 环境现状调查、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地表沉陷区 的影响评价、尾矿及废石处置。
2.2.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采矿区、选矿厂(生活区)、尾矿库、废
根据废石堆场工程设计资料,分析堆场选址的 合理性、稳定措施的有效性,提出逐步复垦的方 案。重点评价废石堆场淋溶水的产生量、处理措 施,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
3、矿区生态重建及措施
金属矿山环评中,除对固体废物提出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外,对固体废物( 废石场、 排土场、尾矿库) 堆场要提出生态重建措施,使 其能够在复垦后的土地上重新进行作物、树木、 草类的种植,或利用其作为建筑用地,以达到美 化环境、消除污染、化害为利的目的。
原料及矿石运输产生的扬尘和尾气, 会影响沿途道路两侧的植被。
露天开采过程中爆破产生的粉尘,扩 散后会污染周围的土壤。
从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上看,露天开采 的影响要比地下开采严重。
2.1.2金属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征 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
丹东是辽东地区的旅游名城,地质、地貌及自 然景观很有特色,矿山开发将对矿区周围的地形地 貌、地表植被、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造成影响和破 坏。 (一)地理位置:矿山越靠近风景区、自然保护区 其危害性越大。 (二)开发规模:开发规模越大,对自然景观的影 响和破坏越严重。 (三)开采方式:按规范开采,对自然景观影响和 破坏较小;乱采滥挖,对自然景观影响和破坏较大。
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 点及矿区生态重建措施
1、丹东简介
丹东地区位于辽宁省东部丘陵地带, 金属矿藏丰富。全地区金属矿产主要分 布在两个成矿集中区:一是丹东市五龙 背—四道沟集中区,二是凤城青城子集 中区; 前者以金矿为主,后者以金、银、 铅、锌矿为主。
2、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1金属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破坏特征 2.1.1金属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 根据周围环境和矿区土地的自身条件,可以选
择复垦成农地、林地、工业用地、养鱼场和娱乐 用地等。 土地复垦的方法 (一)工程整治
根据矿山开发形成废弃地、占用破坏地的地形 地貌情况,按照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对破坏 土地进行顺序回填、平整、覆土及综合整治,其 核心是造地。工程整治技术包括就地整平复垦、 梯田式整平复垦、挖深垫浅式复垦和充填法复垦 技术等。
对地质结构的影响和破坏 金属矿山开发将引起局部区域地应力的失衡,
使地质构造遭受破坏,尤其是乱轰乱炸、乱采滥 挖,能诱发地面塌陷、滑坡、水土流失等地质灾 害。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对区域生 态环境的影响非常直观。主要表现在占用林地、 农田、掩埋地面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地下开采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废石堆场、矿石 堆场、运输道路等也将占用林地和农田。
有针对性地监测土壤背景值,调查阐述自然景 观状况、水土流失情况。
2.2.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以生态学为基点,预测评价施工期及运行期
3.1矿区生态重建
矿区生态重建是指对矿山开发所引发的 结构缺损、功能失调的生态系统,借助人 工力量,进行地貌重塑、土体再造和植被 恢复的连续过程。
3.2矿区生态重建措施
3.2.1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指对矿山开发中破坏的土地和植
被、矿区塌陷、固体废弃物( 废石、尾矿) 占用 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 态的活动。它是采空区地面沉陷、排土场、尾矿 堆和闭坑后露天采场治理的最佳途径,具有较大 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预测建设项目对自然景观可能造成的影 响,提出水土保持方案。
2.2.3地表沉陷区的影响评价
地下开采矿山应给出地表沉陷区 (或地表错动范围)的面积、可能的沉 陷深度,预测评价地表沉陷造成的影 响,提出防范措施。
2.2.4尾矿及废石处置 根据尾矿库工程布置、库容、服务期,尾矿
坝筑坝方式、坝体设计参数,尾矿库运行及管理 方式、回水情况,尾矿成分、浸出液浓度,尾矿 库污染防治措施,尾矿库选址比选资料及库区的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体类型、水文地质等地 质环境条件,对尾矿库建设、运行可能遭受或诱 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 防止环境风险的对策措施。
金属矿山开发的同时,对开发区域也将造成 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恶化。不同的开采方式对生 态环境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露天开采将直接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地 下开采会导致地层塌陷,从而引起土地和植被的 破坏。 金属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废弃物( 如尾矿、废 石等) 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会导致土地的过 量占用和堆置场所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选矿厂的尾矿库将占用大量的林地和农田,导 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库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 坏。尾矿废水中所含浮选药剂的残余物,对尾矿 库下游生态环境的危害也较大。
废石、废渣等固体废物含有酸性、碱性、放射 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地表水体径流、大气飘尘 污染周围的土壤。
由于开采过程中疏干排水及矿硐水的排放,使 水环境发生变异甚至恶化,破坏了地表水、地下 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河水断流、 地表水入渗或经塌陷灌入地下,影响了矿山区域 的生态环境。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尤其是采矿区、选矿厂(生 活区) 、尾矿库、废石场内受影响的植物种类、 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及后果。
以保护生物学为基点,预测评价施工期及运行 期对野生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 乳类、鱼类的个体、群落乃至区系的影响范围、 影响程度资 源,提出保护、恢复措施,并提出保护措施 费用概算,进行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2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地表工程、 道路管线工程和固体废物堆置对生态环境及景观 的影响。
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包括生态 环境现状调查、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地表沉陷区 的影响评价、尾矿及废石处置。
2.2.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采矿区、选矿厂(生活区)、尾矿库、废
根据废石堆场工程设计资料,分析堆场选址的 合理性、稳定措施的有效性,提出逐步复垦的方 案。重点评价废石堆场淋溶水的产生量、处理措 施,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
3、矿区生态重建及措施
金属矿山环评中,除对固体废物提出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外,对固体废物( 废石场、 排土场、尾矿库) 堆场要提出生态重建措施,使 其能够在复垦后的土地上重新进行作物、树木、 草类的种植,或利用其作为建筑用地,以达到美 化环境、消除污染、化害为利的目的。
原料及矿石运输产生的扬尘和尾气, 会影响沿途道路两侧的植被。
露天开采过程中爆破产生的粉尘,扩 散后会污染周围的土壤。
从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上看,露天开采 的影响要比地下开采严重。
2.1.2金属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征 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
丹东是辽东地区的旅游名城,地质、地貌及自 然景观很有特色,矿山开发将对矿区周围的地形地 貌、地表植被、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造成影响和破 坏。 (一)地理位置:矿山越靠近风景区、自然保护区 其危害性越大。 (二)开发规模:开发规模越大,对自然景观的影 响和破坏越严重。 (三)开采方式:按规范开采,对自然景观影响和 破坏较小;乱采滥挖,对自然景观影响和破坏较大。
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 点及矿区生态重建措施
1、丹东简介
丹东地区位于辽宁省东部丘陵地带, 金属矿藏丰富。全地区金属矿产主要分 布在两个成矿集中区:一是丹东市五龙 背—四道沟集中区,二是凤城青城子集 中区; 前者以金矿为主,后者以金、银、 铅、锌矿为主。
2、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1金属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破坏特征 2.1.1金属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 根据周围环境和矿区土地的自身条件,可以选
择复垦成农地、林地、工业用地、养鱼场和娱乐 用地等。 土地复垦的方法 (一)工程整治
根据矿山开发形成废弃地、占用破坏地的地形 地貌情况,按照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对破坏 土地进行顺序回填、平整、覆土及综合整治,其 核心是造地。工程整治技术包括就地整平复垦、 梯田式整平复垦、挖深垫浅式复垦和充填法复垦 技术等。
对地质结构的影响和破坏 金属矿山开发将引起局部区域地应力的失衡,
使地质构造遭受破坏,尤其是乱轰乱炸、乱采滥 挖,能诱发地面塌陷、滑坡、水土流失等地质灾 害。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对区域生 态环境的影响非常直观。主要表现在占用林地、 农田、掩埋地面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地下开采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废石堆场、矿石 堆场、运输道路等也将占用林地和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