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生态环境质量 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或 地方有关生态保护的政策、法律 法规等。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空气质 量、景观美学等。
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调查与监测
生态调查
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 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动物分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
案例三:采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形改变、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问题。
评价方法
02
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采矿活动对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案例分析
03
以某露天采矿为例,分析其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生态监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生态环 境进行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 因子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估
生态影响预测
基于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短 期和长期影响。
生态影响评估
对预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态补偿和修复方 案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05
结论
总结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 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实践经验总结
归纳总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 验,包括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和操作 要点等。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空气质 量、景观美学等。
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调查与监测
生态调查
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 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动物分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
案例三:采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形改变、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问题。
评价方法
02
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采矿活动对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案例分析
03
以某露天采矿为例,分析其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生态监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生态环 境进行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 因子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估
生态影响预测
基于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短 期和长期影响。
生态影响评估
对预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态补偿和修复方 案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05
结论
总结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 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实践经验总结
归纳总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 验,包括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和操作 要点等。
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1
第一节 总 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第二条 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 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以下简称“评价资质”),经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 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规定的 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
Page 13
第三十六条 评价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取消其
评价资质:
(一)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评价资质的;
(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的;
(三)超越评价资质等级、评价范围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的;
(四)达不到评价资质条件或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业绩要求的。
申请评价资质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申请评价
Page 5
第十条 乙级评价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或事业法人 ,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固定资产不少于200万元,企业 法人工商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其中,评价范围为环境影响报告表 的评价机构,固定资产不少于100万元,企业法人工商注册资金不少 于30万元;
资质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评价资质,并给予警告 ,申请机构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评价资质。
评价机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评价资质的,除由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取消其评价资质外,评价机构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评价资质。
Page 14
第三十八条 在审批、抽查或考核中发现评价机构主持完成的环境影 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质量较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环境 保护总局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3至 12个月、缩减评价范围或者降低资质等级,其中责令限期整改的,评 价机构在限期整改期间,不得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一节 总 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第二条 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 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以下简称“评价资质”),经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 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规定的 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
Page 13
第三十六条 评价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取消其
评价资质:
(一)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评价资质的;
(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的;
(三)超越评价资质等级、评价范围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的;
(四)达不到评价资质条件或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业绩要求的。
申请评价资质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申请评价
Page 5
第十条 乙级评价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或事业法人 ,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固定资产不少于200万元,企业 法人工商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其中,评价范围为环境影响报告表 的评价机构,固定资产不少于100万元,企业法人工商注册资金不少 于30万元;
资质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评价资质,并给予警告 ,申请机构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评价资质。
评价机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评价资质的,除由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取消其评价资质外,评价机构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评价资质。
Page 14
第三十八条 在审批、抽查或考核中发现评价机构主持完成的环境影 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质量较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环境 保护总局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3至 12个月、缩减评价范围或者降低资质等级,其中责令限期整改的,评 价机构在限期整改期间,不得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评考试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件

案例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改进建 议,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规划环评案例
总结词
规划环评案例涉及区域或行业的规划对环境的影 响评价。
案例分析
分析规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评估环境容量和 资源承载力。
ABCD
案例选取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或行业规划,如城市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等。
案例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和环境保护措 施,促进规划实施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03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公众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
06 案例分析
建设项目环评案例
总结词
建设项目环评案例是环评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涉及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案例选取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设项目,如火电厂、化 工厂、高速公路等。
案例分析
分析项目选址、工艺流程、产污环节等对环 境的影响,评估环境风险和环境效益。
环评公众参与案例
总结词
环评公众参与案例涉及公众参与环境影 响评价的实践和经验。
案例分析
分析公众参与的方式、效果和存在的 问题。
案例选取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评公众参与项目 ,如大型建设项目、城市规划等。
案例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完善公众参与机 制的建议,促进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 价的实践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02 针对大气污染的防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污染物
的排放标准和污染控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03
针对水体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对水质的监测和
管理有明确规定。
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01
《北京市环境保护 条例》
北京市的地方性环保法规,根据 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环境保护提 出了具体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概论》课件PPT课件

个将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8
历史与发展
– 继美国后,先后有瑞典(1970)、新西兰(1973)、加拿 大(1974)、马来西亚(1974)、德国(1976)、菲律 宾(1978)、印度(1978)、泰国(1979)、中国 (1979)、印尼(1979)、斯里兰卡(1979)等国建立 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
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 判断功能 – 预测功能 – 选择功能 – 导向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 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 促进相关科学技术发展
5
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以下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涵义
–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与方法被法律强制规定 为指导人们开发活动的必须行为,就成为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
– 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编报和审 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程序 和要求等方面所作规定的总称。
10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 法律强制性 – 除建设项目外规划也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 评价资格审查制、持证上岗 – 专家评审 – 分类管理分级审批
– 适应对环境可能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对影 响作出识别评估
– 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 较
– 编制清楚的环评报告书 – 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与严格的行政审查 – 为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措施
6
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公共政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8
历史与发展
– 继美国后,先后有瑞典(1970)、新西兰(1973)、加拿 大(1974)、马来西亚(1974)、德国(1976)、菲律 宾(1978)、印度(1978)、泰国(1979)、中国 (1979)、印尼(1979)、斯里兰卡(1979)等国建立 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
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 判断功能 – 预测功能 – 选择功能 – 导向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 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 促进相关科学技术发展
5
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以下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涵义
–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与方法被法律强制规定 为指导人们开发活动的必须行为,就成为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
– 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编报和审 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程序 和要求等方面所作规定的总称。
10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 法律强制性 – 除建设项目外规划也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 评价资格审查制、持证上岗 – 专家评审 – 分类管理分级审批
– 适应对环境可能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对影 响作出识别评估
– 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 较
– 编制清楚的环评报告书 – 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与严格的行政审查 – 为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措施
6
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公共政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5
目录
•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
目录
•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 展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
0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与目的
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影响预测
阐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和 技术,包括数学模型、地理信息
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预测结果分析
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提 出可能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保护措施
提出针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措施,包括生态保 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等。
效果分析
对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生 态保护目标的可达性、措施的有效性等。
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区域开发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环境风险,提出防 范措施和管理建议。
区域开发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
提出针对区域开发环境影响的减缓、 预防和补偿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
跟踪监测与评估
制定区域开发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与 评估方案,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效果。
分析所提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可 行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措施
提出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环 境保护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管 理措施、监测措施等。
环境保护效果分析
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预 测实施后可能达到的环境保护效 果。
0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01 定义与目的
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5
目录
•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
目录
•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 展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
0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与目的
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影响预测
阐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和 技术,包括数学模型、地理信息
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预测结果分析
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提 出可能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保护措施
提出针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措施,包括生态保 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等。
效果分析
对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生 态保护目标的可达性、措施的有效性等。
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区域开发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环境风险,提出防 范措施和管理建议。
区域开发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
提出针对区域开发环境影响的减缓、 预防和补偿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
跟踪监测与评估
制定区域开发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与 评估方案,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效果。
分析所提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可 行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措施
提出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环 境保护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管 理措施、监测措施等。
环境保护效果分析
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预 测实施后可能达到的环境保护效 果。
0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01 定义与目的
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PPT(共 45张)

程度(强度、长短…) 范围(直接、间接) 可能性 敏感目标
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
施工行为
前期
拆取
占迁弃路
地 安土 基
环境资源
置
生态
陆地植被
■
●
资源
陆栖动物■●土质●●物质
地面水文
●
资源
地面水质
●●
水土保持
●●
就业、劳务 ■ ● ● ○
经济
■□●
社会
旅游
发展
农业
■●●
水利
●
●
土地利用
■□●
(2)影响程度的确定
• 评价工作级别(1、2、3级)表7-1列出了一些数据参考。由于生态科 学正在发展中,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这些数据只具有参考性 价值。
(3)影响的敏感程度
• 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两类:一是敏感区域(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 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项目施工和运行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有敏感生态问题,如珍 稀濒危物种消失等。
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
1、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 2、 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环境政策与法规 资源政策与法规 社会经济政策与法规 3、 遵循生态科学原理 4 、强调针对性: 针对具体建设项目 针对具体生态系统(生态环境) 针对具体影响和特点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
因子
植被 生物多样性
保护物种 珍稀濒危种 特有物种 资源物种 系统整体性 系统生产力 系统稳定性
敏感目标
参数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 珍稀度或濒危度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 景观破碎度等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
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
施工行为
前期
拆取
占迁弃路
地 安土 基
环境资源
置
生态
陆地植被
■
●
资源
陆栖动物■●土质●●物质
地面水文
●
资源
地面水质
●●
水土保持
●●
就业、劳务 ■ ● ● ○
经济
■□●
社会
旅游
发展
农业
■●●
水利
●
●
土地利用
■□●
(2)影响程度的确定
• 评价工作级别(1、2、3级)表7-1列出了一些数据参考。由于生态科 学正在发展中,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这些数据只具有参考性 价值。
(3)影响的敏感程度
• 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两类:一是敏感区域(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 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项目施工和运行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有敏感生态问题,如珍 稀濒危物种消失等。
生态环评指导思想与原则要求
1、 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功能的可持续性 2、 贯彻执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环境政策与法规 资源政策与法规 社会经济政策与法规 3、 遵循生态科学原理 4 、强调针对性: 针对具体建设项目 针对具体生态系统(生态环境) 针对具体影响和特点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
因子
植被 生物多样性
保护物种 珍稀濒危种 特有物种 资源物种 系统整体性 系统生产力 系统稳定性
敏感目标
参数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 珍稀度或濒危度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 景观破碎度等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
环境影响评价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
指各个具体的环境标准按其内在联系 组成的科学的整体系统。
二、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分为三级五类。 三级:即国家、国家环保部、地方
标准体系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环境样品标准 国家环保部标准 (技术规范和导则等)
地方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增补新项目)
污染物排放标准 (增补新项 目或严于国家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社会物质
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有害
因素允许水平所作的限量规定。
常用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室内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环境影响评价
授课教师 胡勤海
联系方式:
参考书
1、李海波、赵锦慧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教程》,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2、陆雍森等,《环境评价》(第二版),上海:同济大 学出版社,1999;
3、国家环保局开发监督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和 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P. Mondak and A.Biswas,《Conduc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99;
《环境影响评价讲义》PPT课件

2021年3月18日
HOHAI UNIVERSITY
3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不宽于最低一级标准的反馈 基础与方法标准
各 环 境 要 素 的 质 量 标 准
专业 环境 质量 标准 由各 部门 单独 或联 合制
订
名 词 术 语
取 样 技 术
地区
监 测 分 析 方 法
污染 物排 放标 准制 定技 术原 Biblioteka 和方法一、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
• 环境 :
(1)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综合体。
环境科学研究: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和生态环境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2)生物中心观认为环境的中心项包括人类在内 的生物界。
(3)实用的环境观是把“环境”看成为物理—化
学—生物、社会经济、文化和美学等诸要素的复
2021年3月18日
HOHAI UNIVERSITY
9
了水甲基汞,人或动物吃鱼贝后,引起中毒或死
亡。
• 富山事件:日本
1955年—1965年
55年后,日本富山神通川两岸,发现一种怪病, 开始手、脚、腰等全身关节疼痛。几年后,骨骼变 形易折,周身骨骼疼痛,整天喊疼的“骨痛”,最 后病人饮食不进、在痛疼中死去或自杀。到65年底 ,近100人因“骨痛病”死亡。到61年才查明是当地 铝厂排放含镉废水,人吃大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造 成。
5
• 环境影响及其特征 1、环境影响概念
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的分类 (1)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3)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折算为持续作用的平稳噪声。 等效连续声级:通过能量等效得到的声级。
19
Leq
10lg(1 T
T100.1Lpdt)
0
LeqA10lg(T 1
T100.1LAdt)
0
Leq、LeqA— 等效连续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
20
例1.一车间两台车床工作时声压级都是80dB(A),第一台连续工 作8h,第二台总工作时间也是8h,但每运转0.5h停止0.5h,计 算第二台的等效连续A声级。 解:
周期 T (s)
波长 λ=c/f =cT (m)
频率 f =1/T (Hz)
声速 c=λ/T (m/s)
空气中
c=340 m/s
6
三、声音的物理参数
1.声波 2.声压 3.声功率 4.声强 5.声波的形状
7
1.声波 声 波:在20~2万Hz之间的声波频率。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频率。 超声波:高于2万Hz的声波频率。
22
声级分段数n的确定:
计算时首先将测量得到的声压级数值进行处理,即将 所测得的A声级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每5dB分为一段,每一 段按其中位数声级来表示,例如各段声级为80、85、90、 95、100…dB(A),其中80表示78~82dB(A)范围, 85表示83~87 dB(A)范围,…依此类推,78 dB(A) 以下不考虑。
主要内容
1 相关概念
2 声音术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2
2
31 声音物理参数
4 噪声基本评价量
5 倍频带3声压级
6 计权声级
6
37 等效连续声级
8 统计声级
9 声压级变化因素
一、环境噪声和噪声源的相关概念
声音: 声源: 噪声: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污染: 噪声源: 噪声源分类:点源、线源、面源 噪声污染的特点:
5
二、声音术语
14
4. 声功率级( LW )
LW
10 lg W W0
式中: LW — 声源的声功率级,dB; W — 声源的声功率,W; W0— 基准声功率,W0=10-12W。
15
五、倍频带声压级
频带(频程):把声音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的段落。 倍频带:如果两个频带的频率相差一倍,则这两个频带就称为
倍频带。 倍频带声压级:一个倍频带内所有声音的声压级累加。
表 倍频带
频率/Hz 31.5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16000
16
六、计权声级
频率计权:在测量仪器中对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人为地给 予适当增减的方法。
计权网络:实现频率计权的电网络。 计权声级:经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级。
12
2.声压级( LP )
Lp
20 lg
P P0
式中:Lp—声压级,dB; P —声场中某处的声压,单位Pa; P0—基准声压,P0 =2×10-5 Pa。
13
3.声强级( LI )
LI
10 lg
I I0
式中: LІ — 声强级,dB; І — 声场中某处的声强,w/m2;
І0— 基准声强, І0 =10-12 w/m2。
L eq A1 0lg (T 10 T1 0 0 .1 L Ad t)= 7 7 d B
21
2.单声源噪声声级不等的等效连续声级
用总的工作时间进行平均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若每天以8h
计,则公式为:
Lep
N
8010lg
i1
Ti
n1
102
480
式中:N—取样的总次数; n ─声级分段数;(待确定) Ti—第i个声级作用的时间(min); 480—8h=480min。
LP1 – LP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增值△L 3 2.5 2.1 1.8 1.5 1.2 1.0 0.8 0.6 0.5 0.4
26
例3.一车间两台车床工作时声压级都是80dB(A),第一台连续工 作8h,第二台总工作时间也是8h,但每运转0.5h停止0.5h,计 算该车间的总声压级。
表 噪声级叠加时的增值变化量
17
如图: A计权—低声压衰减曲线 B计权—中声压衰减曲线 C计权—高声压衰减曲线 A声级:通过A计权网络得到 的声级。单位为dB(A)。 声压级和声功率级都可以用 A计权网络测量。 A计权声级只能评价稳定而 连续的噪声。
18
七、等效连续声级
评价非稳定的或不连续的噪声的方法:能量等效法
能量等效:按照总能量不变的原则,将不平稳或间歇作用的
4.声强(I)
声强:声波在单位面积上所作用的声功率。单位:w/m2。 I=W/S
基准声强(I0):10-12 w/m2 。 声强的作用:度量声音强弱。 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10
5.声波的形状
声波的形状:纯音、乐音、噪声。
纯音
乐音
噪声
11
四、噪声的基本评价量
1. 分贝(dB)
声音的强弱指标一般用“级”来表示。 级:实际量与基准量比值的对数,是一种只作相对比较的 无量纲单位。 级的单位为贝尔(B), 1B=10dB
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噪声的环境噪声、噪声源、衰减和反射效应。 掌握环境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环境噪声的预测和评价方法, 难点:环境噪声预测模型及应用
2
主要内容
噪声和噪声评 价量
噪声的衰减和
大气
反射效应
污染与分类
噪声影响现状 评价与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防治对策
6.1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式中: LPT—各噪声源叠加后的总声压级(dB); LPi—第i个噪声源的声压级(dB); N—噪声源个数。
25
(2)查表法 若知道两噪声源声压级之差( LP1 – LP2 )(正值)所对应的增 值△L,则总声压级等于声压级数值大的加上增值,即LPT = LP1 + △L
表 噪声级叠加时的增值变化量
例2
某车间在一个工作日(8h)内,有4h的声压级是90dB(A),
3h的声压级是100dB(A),1h的声压级是110dB(A),试计算
一天内的等效连续A声压级。
解:
Lep
N
8010lg
i1
Ti
n1
102
480
24
3.求多声源总声压级
(1)公式法
公式:
LPT
10lg
N i1
100.1LPi
8
2.声压(P)
声压:声波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单位是Pa。 P=F/S
声压的范围:2×10-5~20Pa。 基准声压(P0):2×10-5Pa。 声压的作用:度量声音的强弱。
9
3.声功率(W)
声功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所辐射的声能量。单位:W。 W=E/t
基准声功率(W0):10-12W。 声功率的作用:度量声音强弱。
19
Leq
10lg(1 T
T100.1Lpdt)
0
LeqA10lg(T 1
T100.1LAdt)
0
Leq、LeqA— 等效连续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
20
例1.一车间两台车床工作时声压级都是80dB(A),第一台连续工 作8h,第二台总工作时间也是8h,但每运转0.5h停止0.5h,计 算第二台的等效连续A声级。 解:
周期 T (s)
波长 λ=c/f =cT (m)
频率 f =1/T (Hz)
声速 c=λ/T (m/s)
空气中
c=340 m/s
6
三、声音的物理参数
1.声波 2.声压 3.声功率 4.声强 5.声波的形状
7
1.声波 声 波:在20~2万Hz之间的声波频率。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频率。 超声波:高于2万Hz的声波频率。
22
声级分段数n的确定:
计算时首先将测量得到的声压级数值进行处理,即将 所测得的A声级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每5dB分为一段,每一 段按其中位数声级来表示,例如各段声级为80、85、90、 95、100…dB(A),其中80表示78~82dB(A)范围, 85表示83~87 dB(A)范围,…依此类推,78 dB(A) 以下不考虑。
主要内容
1 相关概念
2 声音术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2
2
31 声音物理参数
4 噪声基本评价量
5 倍频带3声压级
6 计权声级
6
37 等效连续声级
8 统计声级
9 声压级变化因素
一、环境噪声和噪声源的相关概念
声音: 声源: 噪声: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污染: 噪声源: 噪声源分类:点源、线源、面源 噪声污染的特点:
5
二、声音术语
14
4. 声功率级( LW )
LW
10 lg W W0
式中: LW — 声源的声功率级,dB; W — 声源的声功率,W; W0— 基准声功率,W0=10-12W。
15
五、倍频带声压级
频带(频程):把声音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的段落。 倍频带:如果两个频带的频率相差一倍,则这两个频带就称为
倍频带。 倍频带声压级:一个倍频带内所有声音的声压级累加。
表 倍频带
频率/Hz 31.5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16000
16
六、计权声级
频率计权:在测量仪器中对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人为地给 予适当增减的方法。
计权网络:实现频率计权的电网络。 计权声级:经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级。
12
2.声压级( LP )
Lp
20 lg
P P0
式中:Lp—声压级,dB; P —声场中某处的声压,单位Pa; P0—基准声压,P0 =2×10-5 Pa。
13
3.声强级( LI )
LI
10 lg
I I0
式中: LІ — 声强级,dB; І — 声场中某处的声强,w/m2;
І0— 基准声强, І0 =10-12 w/m2。
L eq A1 0lg (T 10 T1 0 0 .1 L Ad t)= 7 7 d B
21
2.单声源噪声声级不等的等效连续声级
用总的工作时间进行平均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若每天以8h
计,则公式为:
Lep
N
8010lg
i1
Ti
n1
102
480
式中:N—取样的总次数; n ─声级分段数;(待确定) Ti—第i个声级作用的时间(min); 480—8h=480min。
LP1 – LP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增值△L 3 2.5 2.1 1.8 1.5 1.2 1.0 0.8 0.6 0.5 0.4
26
例3.一车间两台车床工作时声压级都是80dB(A),第一台连续工 作8h,第二台总工作时间也是8h,但每运转0.5h停止0.5h,计 算该车间的总声压级。
表 噪声级叠加时的增值变化量
17
如图: A计权—低声压衰减曲线 B计权—中声压衰减曲线 C计权—高声压衰减曲线 A声级:通过A计权网络得到 的声级。单位为dB(A)。 声压级和声功率级都可以用 A计权网络测量。 A计权声级只能评价稳定而 连续的噪声。
18
七、等效连续声级
评价非稳定的或不连续的噪声的方法:能量等效法
能量等效:按照总能量不变的原则,将不平稳或间歇作用的
4.声强(I)
声强:声波在单位面积上所作用的声功率。单位:w/m2。 I=W/S
基准声强(I0):10-12 w/m2 。 声强的作用:度量声音强弱。 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10
5.声波的形状
声波的形状:纯音、乐音、噪声。
纯音
乐音
噪声
11
四、噪声的基本评价量
1. 分贝(dB)
声音的强弱指标一般用“级”来表示。 级:实际量与基准量比值的对数,是一种只作相对比较的 无量纲单位。 级的单位为贝尔(B), 1B=10dB
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噪声的环境噪声、噪声源、衰减和反射效应。 掌握环境评价等级的划分和工作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环境噪声的预测和评价方法, 难点:环境噪声预测模型及应用
2
主要内容
噪声和噪声评 价量
噪声的衰减和
大气
反射效应
污染与分类
噪声影响现状 评价与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防治对策
6.1 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式中: LPT—各噪声源叠加后的总声压级(dB); LPi—第i个噪声源的声压级(dB); N—噪声源个数。
25
(2)查表法 若知道两噪声源声压级之差( LP1 – LP2 )(正值)所对应的增 值△L,则总声压级等于声压级数值大的加上增值,即LPT = LP1 + △L
表 噪声级叠加时的增值变化量
例2
某车间在一个工作日(8h)内,有4h的声压级是90dB(A),
3h的声压级是100dB(A),1h的声压级是110dB(A),试计算
一天内的等效连续A声压级。
解:
Lep
N
8010lg
i1
Ti
n1
102
480
24
3.求多声源总声压级
(1)公式法
公式:
LPT
10lg
N i1
100.1LPi
8
2.声压(P)
声压:声波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单位是Pa。 P=F/S
声压的范围:2×10-5~20Pa。 基准声压(P0):2×10-5Pa。 声压的作用:度量声音的强弱。
9
3.声功率(W)
声功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所辐射的声能量。单位:W。 W=E/t
基准声功率(W0):10-12W。 声功率的作用:度量声音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