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34张PPT)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34张PPT)
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 改为陈述 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
课文研读
本篇文章作为演讲词很具有感染力,找出感染你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既用反复的修辞揭露了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 业而死的光荣。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
文章结构
如何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 部分
高度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
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1-3段
第二 部分
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木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4-5段
第三 部分
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
的决心。
知识链接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
见解和主张的文稿。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 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具有如下特点:
针对性、鲜明性、条理性、通俗性、鼓动性
字音字形
诬蔑 wū miè 恐怖 kǒng 卑鄙 bǐ
课文研读
本篇文章作为演讲词很具有感染力,找出感染你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表明闻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 将本来抽象化的前仆后继的决心形象化,让人印象深刻。
课文研读
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33张PPT)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33张PPT)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反复
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 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连用三个“无耻” 反衬三个“光荣”, 高度赞扬了李先生为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 争取民主和平而勇于
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献身的精神。
13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巨人心中的巨人, 大师笔下的大师。
——臧克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积累“诬蔑”“卑鄙”“蛮 横”“挑拨离间”等易考词语。
2. 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3. 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演讲的特点。 4. 注意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不畏强暴、
感叹句
情感:对反动派的 无耻和卑劣行径的 怒不可遏的血泪控 诉、对李先生牺牲 的悲痛和对李先生 爱国主义精神的高 度赞扬。
[真题模拟]本文中,演讲者的观点是什么?
考点 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答题思路]
(1)明确观点的概念:演讲者(作者)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发表 的见解和主张。
(2)寻找、归纳观点:①看演讲词的标题、开头、结尾、直接表述 句,寻找直接表达演讲者观点的语句;②概括段落内容,归纳提取演讲 者的观点。
本文考点回顾
本文阅读考点
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揣摩演讲词的语气
重要修辞手法
反复 反问 设问 排比
重要写作技法
运用多种句式写演讲稿
拓展延伸
表现大无畏的爱国精神的诗句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就义诗》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39张ppt)

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39张ppt)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思考:“我 们有力量”在哪里?
昆明青年学生,广大的市民。
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决心? 表明闻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
最后一次讲演
第一课时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 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 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 后一次讲演”?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 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 论文体裁。
讲演词
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 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 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 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 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 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民
赞扬 激励
对敌人
鞭挞 揭露
引导探究
精读课文,深入了解以下问题:
请选择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或段落,尝试 进行演讲,体会语言特色,并分析这篇演讲词 的特点。
提示:你可以从修辞、用词、句式等角度分析。
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无耻 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 感情强烈真挚。
赋予( fù yǔ ) 卑劣( bēi liè )
卑鄙( bǐ )
蛮横( mán 状元成才路 hènɡ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毁灭( huǐ ) 挑拨离间 状元成才路 (tiǎo bō lí jiàn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0张ppt)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0张ppt)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本,合作探讨
3.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 什么地方?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本,合作探讨
4.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 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 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 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 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 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本,合作探讨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 哪几个方面? 3.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 什么地方? 4.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 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任务三:小试牛刀感正气
活动一:从文章中任选一段(多段),或能读出闻一多先生对战友逝去的悲愤, 或读出闻一多先生对无耻敌人的痛恨,或读出闻一多先生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活动要求:1.学生准备五分钟 2.学生上台进行展示。
小结
你是一团火, 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 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 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 有力猛如虎。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学会演讲。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 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3.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 特色。

13 最后一次讲演(共23张PPT)

13 最后一次讲演(共23张PPT)
运用比喻修辞和对比手法,将“海 洋”与“孤岛”,“充裕”与“穷困”进 行对比,形象地突出了黑人的悲惨遭遇。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 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运用对比手法和比喻修辞,将“刺耳的争吵 声”与“优美交响曲”在听觉上形成强烈对比, 写出了该信念的重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实现种 族平等的真诚渴望。
活动二:问题探究
1.闻一多在开篇便义正辞严地指出暗杀李 公朴是昆明历史上出现的“最卑劣最无耻” 的事情。卑劣无耻表现在哪三方面?请从 文中找出句子并进行概括。
2.作者情感如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试从句式或人称方面分析)
3.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 号召?
1.闻一多在开篇便义正辞严地指出暗杀李 公朴是昆明历史上出现的“最卑劣最无耻” 的事情。卑劣无耻表现在哪三方面?请从 文中找出并进行概括。
(1)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
bēi liè( 卑劣 )最无耻的事情! (2)历史fù yǔ( 赋予 )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
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3)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guāng míng
zhèng dà( 光明正大 )地来打来杀,而偷
偷摸摸地来暗杀!
(4)反动派tiǎo bō lí jiàn( 挑拨离间 ),卑
活动一:
自读课文,感受演讲词特点, 并简要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
义正辞严地当众痛斥反动派的卑劣 行径(1-3),深刻地剖析了反动派 的虚弱本质(4),并号召昆明人民,原名
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 士。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爱好 古典诗词和美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ppt(共25张PPT)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ppt(共25张PPT)

活动四
(3)在演讲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无耻啊!无耻啊!”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 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 从文章中找答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 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在恐怖;第二, 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 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 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最后一次讲演》
1.阅读演讲词,说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2.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导入
背景介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 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制造 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爱 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 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 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 悼大会。
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 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 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 恶和卑劣,号召人们斗 争,表达了对民主和平 的坚定信心。
应该读出一种愤怒, 一种痛恨,一种痛 斥的情感来。
活动二
小组合作,梳理演讲词的思路。
活动二
明确: 首先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 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 虚伪的本性(1—3段)。其次,分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 本质,光明就在眼前(4、5段)。最后,号召昆明人民发扬 优良传统,坚持斗争,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6—12 段)。
朗读语气 语调
揭露其虚弱本质—— 要读出蔑视 指出其末日来临—— 要读出信心
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 么样的号召?

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 (共46张PPT)

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 (共46张PPT)
4
了解演讲词、闻一多、李公朴
1.了解讲演词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口头向群众宣传
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结构: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 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主体部分对讲演主旨的阐述; 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
到激励和鼓舞。
5
了解演讲词、闻一多、李公朴
29
合作探究
品析句子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品析:因果倒置的复句。强调了正义必胜,真理永
存的坚定信念,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30
合作探究
品析句子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
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
再跨进大门!
品析: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 和视死如归的彻底革命精神。
31
课堂小结
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词,慷慨激昂,义正辞严,态度 鲜明,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做“最后一次讲演”,尤其是他的 语言,感情强烈,爱憎分明,有极强的感染力、战斗力。 在讲演中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运用 了对比、反复等修辞,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更好地表达 出讲演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32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怒斥罪恶、赞颂英烈 针对性强
内容 敌人必败、人民必胜
追述历史、发出号召
特点 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语言口语化
18
第二课时
19
导入新课
《七子之歌的来历》
20
导入新课
闻一多先生不仅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中国人。闻一 多先生满怀爱国之心,慷慨激昂的最后一次讲演, 深深地打动了一代一代的读者。

《最后一次讲演》PPT课件【精美版】

《最后一次讲演》PPT课件【精美版】

演讲要求
明确演讲的场合、演讲的对象、演讲的 目的和内容。
模仿课文,适当运用表达技巧,如用语、 句式、人称等,写一个演讲词片段,200 字左右。
学生活动
小组内轮流演讲,互评互议。 推选代表进行全班演讲展示。 全班评选最佳演讲者三名,进行表彰
鼓励。
课堂总结
这是用满腔爱国热忱、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 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演讲词。闻一多先生运用了不 同情感色彩的词语,交替使用了大量的反问句、设 问句、排比句和感叹句,并通过不断变换人称,来 表达对国民党反动派、昆明人民、进步青年的爱憎 情感。这些表达技巧增强了演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使演讲更具鼓动性和战斗性。
➢要点总结
通过对闻一多先生这场成功的演讲的分析,
你觉得一篇好的演讲词应该具备哪些要点?
演讲词
要有针对性, 针对演讲的对 象、演讲场合、 演讲目的来确 定演讲的主题 和内容
有明确的态 度、坚定的 立场,能清 楚地表达自 己的观点、 看法
表达中运用一定的语言技 巧,如针对不同的对象运 用具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词, 运用反问、设问、感叹等 多种句式,结合人称转换 的运用,增强演讲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而在斥责敌人时,语气则充满蔑视、愤怒和仇恨,说 他们的心理,“在慌”,“在害怕”,“在恐怖”; 说他们的罪行,“最卑劣最无耻”;说他们的结局, “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在用语的感情色 彩上,也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对人民,对先烈, 他使用了不少褒义词语,如“光荣”“光明”“宝贵 的生命”“无限的光荣”“强得很”等;对敌人,则 使用了一系列贬义词语,如“卑劣”“无耻”“疯 狂”“末日”“屠杀”“恐怖”等。
有关昆明人民的语句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3)高度赞扬了 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学生为争取民 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 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行。
第二部分(4——5)剖析国民党 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 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号召昆明人 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 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6、 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 的斗争决心?
表达——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 随时准备献身。
7、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 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 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 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 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 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 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 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 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 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 去,不愿屈服。”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 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 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 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 演”?
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指什么?两个最字有什么作用? 指李公朴先生遭特务暗杀的事。这个感叹句连用2个
“最”字,表达了对反动派无比的痛恨之情。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用了什么句 式?有什么作用?
设问句,一方面质问敌人,一方面引起听众的思考, 激发大家愤怒的情感。
打、杀、暗杀,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主题解说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
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 演词,属议论文体裁。闻一多在李公朴的 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 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 坚定信心。
听读课文
自主学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卑劣.(liè)诬蔑.( miè) 卑鄙.( bǐ )离间.(jiàn) 蛮横.(hèng)赋予.( yǔ )
连用3个无耻有什么作用?
用反复的修辞,连用了3个“无耻”,一个比一个 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并且用反动派的无耻反衬李公 朴的光荣,爱憎分明。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 朴站出来”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突出人民的 力量。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 起来斗争,表达了对 发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当天下午5时,闻一多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被害事件记者招 待会”回家的路上即遭暗杀。
了解了这一背景,就懂得了这充满昂扬的战斗激情、富有极大
鼓动性、震憾力的讲演,绝不是书桌前冥思苦想的产物,不是写作 技巧的产物,而是对反动派恨之深,对人民、对祖国爱之切的结果。 了解这一前景,也使我们懂得了演讲应是“言为心声”,演讲内容 不仅应是正确的,而且应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的流露和抒发。
3、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 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 哪几个方面?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杀, 只会偷偷摸摸的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 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4、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 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 什么地方?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 大的革命力量。
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 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
第2段:“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就站 出来!你出来讲!”
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作用?
用第二人称表述,当面质问特务,表达感情更直接, 打击力度也更加强烈,表达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 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 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 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 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 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 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 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 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 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 中找答案。
①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
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 怖;
②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 公朴站起来;
③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 不被人民毁灭的。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 什么样的号召?
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历史 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 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演讲词类型
• 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 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 事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规律。
•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 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 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论证。
•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 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 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
• 2.鲜明性
•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 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 不能含糊。好的演讲总是以其精密的思想启发听众, 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
• 3.条理性
• 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 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 第五:语言要生动,口语化,多用短句,流畅而有
节奏,这样才适宜于演讲的氛围。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 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 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 ?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 和感染力 。
结构图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问题探究1
1、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 义?
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 次讲演,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 的大无畏精神。
2、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 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这种情绪的传达是通过感叹句 的运用。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 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 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 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 的高度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 灵的怒吼。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 表达效果强烈。
自主学习 解释下列词语
卑劣:卑鄙恶劣。 诬蔑:诋毁和破坏名誉。 蛮横: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予: 给予。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讲演词
自主学习
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 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 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 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 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 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 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 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 共鸣。
7月11日晚,反动派暗杀了杰出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闻一多 带病主持李公朴的丧事。这时,闻一多的处境非常危险,许多消息 表明,国民党特务下一个暗杀的对象就是闻一多,可闻一多已将生 死置之度外,未予理睬,没有躲避。
7月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 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闻一多准时参加会议。李夫人发言泣不 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为防止意外,事先 约定闻一多不作讲演,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 说,即“最后一次讲演”。
5、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 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① 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 慌、害怕;
②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问题探究2
1、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 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两种不同 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帮 凶;“我们” 指的是演讲者和广大人 民 。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 “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 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 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2、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第5段的“光 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光明”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黑暗”指当时 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社会。
3、文章第7段演讲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你体会到了吗?
体会到了。闻一多在讲到“一二. 一”运动的时候明显有一种骄傲的情 感在里面,所以说是“昆明的光荣”。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huá,著名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 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 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在悼 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 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 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 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
这是一篇即兴讲演,是特殊背景下所作。 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调动200万军队准备进攻解放区,并加 紧对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内战的阴云笼罩大地。 1945年11月25日晚,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师生在国民党 军警的枪声中召开大会,反对内战,呼吁和平。闻一多参加了大会。 11月26日,昆明31所大中学校宣布罢课抗议反动派暴行,提出一 系列民主要求。12月1日,数百名特务和军人袭击四所大中学校, 捣毁教具,劫掠财物,用铁棍、刺刀和手榴弹残害爱国师生,制造 了“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为烈士的灵堂送去挽联并在会上发言。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了《停战协定》。2月10日, 重庆各界举行庆祝大会,国民党特务前来捣乱,郭沫若、李公朴等 60多人被打伤。3月17日,闻一多参加为“四烈士”举行的出殡公 葬活动,参加游行、路祭,并在入殓liàn典礼上致词。4月17日, 闻一多任社长的《民主周刊》发表时事评论,严正批判蒋介石。其 后不久,国民党“悬赏250万元购买闻一多的头颅”。闻一多不怕 反动派恐吓,坚定地表示:“我留在昆明一天,就要战斗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